! l/ C, ~% _# B2 R 1908年8月,慈禧太后决定在颐和园水木自亲殿安一部电话。这部电话打不到别处,只能通到中南海光绪皇帝的寝宫。其实,那会儿北京城通电话已经好几年了,但慈禧太后觉得“架杆立线”影响皇家风水,死活也不让安。到了1908年,她和光绪皇帝身体每况愈下,为了能时刻了解光绪的情况,她迫不得已让人在自己颐和园寝宫的对面,安上了这个洋玩意。
7 k/ ^9 U: Y" _, n% ^; B- f s
其实,早在1899年盛宣怀就曾上书清廷,提出大清国应该独立开办电话业务。盛宣怀称:“办理电报已具有规模,电话亦未可置之缓图,致为外人所觊觎”。清政府也意识到电话的重要性,便任命大清电报局总办黄开文兼任电话局总办,在北京试办电话局。可是,1900年电话局还没来得及开张,八国联军就攻陷了北京。慈禧太后也带着光绪皇帝跑到西安去了。第二年,一个叫璞尔生的丹麦商人,趁乱把自己在天津的电话线接到了北京,在崇文门内船板胡同成立了“电铃公司”。这是北京第一家电话公司。
0 U* s2 a; e! b& r4 O5 Q/ c
眼看着通讯主权落入洋人之手,清政府不能坐视不管,于是建电话局的事被再次提上日程。当时慈禧太后常年住在西郊颐和园。为了方便奏事,1903年5月,清政府首先架设了北京城内大臣住宅与颐和园之间的电话线路。
4 C$ ?5 I& q4 g, D8 L3 l) E 1904年1月2日,由清政府钦准的中国第一个官方部办电话局诞生了,据说当时安装了一台100门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机,老北京的电话局发展就此开始。不过保守的官员们对这个洋玩意还是心存戒备。电话局的选址迟迟不能确定,最后只好租用大学士翁同龢家的8间马厩,也就是原东单二条,现在东方广场的位置。
8 E. d' z9 d8 _! S8 ?1 i4 Y8 M" \, n
这样一来,丹麦人擅自经营的“电铃公司”在国人的一片声讨中经营规模越来越小,最终,清政府用5万两白银将其“收归国有”。
6 u4 C# s" d6 o( F- A, c/ J& b$ n 慈禧死后,隆裕太后在建福宫、储秀宫等6处安了专线电话和一台10门小型电话交换机,这就是中国最早也是唯一的皇家电话局。溥仪15岁那年,听庄士敦讲起电话,十分好奇,又得知他父亲的府上也安了电话,就要求内务府在养心殿给他也安一部。
6 t9 F; N4 m: C; U9 `
不几天,电话就安上了,电话局将号码簿也一并送来。溥仪看着一连串各不相同的数字,觉得好玩儿,照着号码簿就拨起来。先是打给全聚德,叫了份烤鸭,又学京腔给京剧演员杨小楼打电话。过了几天,他又用电话联系上了“新式人物”胡适,后来俩人还在宫中见了面,成为一则趣闻。
# o4 u9 L; s- T, a# M) _ 北京最早的电话号码是从“1”开始顺序往后排。南局号码“1”到“6”是电话局内部使用,从“7”号开始变为民用。
& B" R+ y7 a# t 南局“7”号是北京五城学堂(现在北师大附中的前身)的电话号码。为什么一所学校能享此殊荣呢?原来,当时的北京电话局跟五城学堂是邻居,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南局第一个民用电话号码就给了这所学校。
& f* d8 Q& ^4 p, U4 i c) f+ A" V
到抗战前的1937年,北京电话局所发展到10个,交换设备增加到17720门,电话用户13362户,打电话成为京城一件时髦的事。
$ s% a0 }5 G& r/ b) L/ [ 如今,电话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据统计,北京现有电话用户达3000多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突破了2500万户。电话已经成为人们须臾不可离身的必备之物。 杨阳
) {& ^2 v- m+ B" [* c* _7 E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