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33|回复: 14

分享一组纯公府早期照片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5-15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前面朋友们探讨纯公府照片,特发也发出一组,供大家分享;

0 j, V" V& x g9 v2 T+ @

 

* O8 T" x% N. g) R: V' o9 U9 B

照片来自法国国家图书馆。

, \- {- N- q$ m! m9 c$ _! Q

 

$ d4 P6 Q7 E+ J. y

拍摄者似乎是Champion, Paul

8 [ ^8 W! y3 r) h0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5 11:40:26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5-15 1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
发表于 2012-5-15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2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obiheas在2012/5/15 23:10:00的发言:
8 ?1 s& |1 n8 a

一般民宅大门多开在东南,王府级别的大门都在轴线上,纯公府既是公府,能有五间(或最早三间)起脊大门,为何不在轴线上呢?该府最早不是高级宗室府第吗?公府级别的都这样么?另外现存的桂公府大门也不再轴线上,但那个门应该不是曾经的最主要的门吧?还请站内专家解释一下。

5 p: v2 ~% d3 h6 X

 

: Q7 F% @2 c! R4 x

我不是专家,说说个人看法,不一定准确供参考;

7 Y% I, J& Z. y, I% g! A' [

 

2 V7 u2 u8 q$ x$ Y3 G

其他公府没有研究,单从纯公府乾隆平面图来看(当年叫梁公府),

! X' [+ I: G8 q0 B1 W }1 j

地域狭长,并不是一个建府的好位置;

! Q# U, H% A2 ]& P7 L0 W! B9 P

有两种可能,第一这里只是平常官员的四合院,因某种原因改为

% G( J2 \# u7 ~. \' I! [* ?

公府,第二是这位置较好,定为公府用地后根据院落的大小形状

8 [( H8 ]8 c+ L' f, U n; Y

因利旧便,在传统公府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动;

& n, K3 q0 I0 `2 K g3 R: u

 

0 }, n4 g4 Z0 P9 G+ X) j9 q7 ?

两种可能但结果是一致的,在狭长的区域建成了公府规格的主要建筑;

( ?/ F& n) j5 T1 ~

建筑级别和尺寸没变,但牺牲了院内的面积,所以我们看到的纯公

; d6 t# U m! I- y. f7 P/ G

府老照片建筑都很高大;但和高大的建筑相比,院落又显的非常小。

" K: g' q/ F" O4 M0 ^/ c

 

4 U7 w4 N) B( b# i& G

主要建筑都建成,大门和二门的距离太近,二门已经没法建成一个

& ^4 v# X9 P! |" U) _: L

成规模的门,所以建成了垂花门,而为了和普通百姓的垂花门有所

+ b& `( h* H/ w) P' I2 R1 {

区分,特意设计成三开间三门的样式。

5 D9 G+ ~& B2 N* w( l3 c1 r+ @

 

7 a# c, F% O+ L7 J c

因为大门二门距离太近,为了不让外人轻易看到府内情况,

1 z. C, ?' W# U# n& y$ A' l, b

特把大门像西移动,避免了被人窥视内院的情况。特不和门在同

, D g& y* d0 i7 J0 [& ~1 o Y' [0 A

一轴线;这种布局非常接近于传统四合院。也是我怀疑这里是普

$ @, l0 |( d' l1 R3 [) `9 b

通四合院扩建出来的一个理由。

1 X9 B. t; ?6 x% A( d% Q

 

% J% r: A, V1 \5 b$ i* n

关于公府能否建五开间的大门,这个还真不清楚,需要查查资料

9 i' d1 S4 k d; |% e$ I, `1 y

 

7 y8 ], L5 O' P! h3 d! V! `

 

% m) B( Z( i4 P2 w/ q, `

 

发表于 2012-5-15 14: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黑龙先生祥解!

/ T6 T/ {6 o* _- w* m$ f' n5 P! ]7 m, S

 

@) r. b9 U- _) ^# _0 J

这回看懂了,“4楼照片中的大树 是院二外,大门内的啊,”嘿嘿!

" m$ C8 b. B J

 

( t" z: r+ S# J) a$ Q0 Q o3 @# D

 

" d7 l$ C* v# S: H5 h/ N0 n

4楼照片中,“门中看到的是和府门连着的倒座房。”

5 _5 H% @0 _3 s& ^

这回读懂了。

3 ~; K' b7 d1 S

 

发表于 2012-5-15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12/5/15 10:56:00的发言:
/ s5 F* z/ T2 c

纯公府东配殿

( s: ~, G& [- A2 K( J" S' Z

 

- K) H5 k' Z+ ^7 M% p

这照片我确定了好久,才敢下结论,

4 f; \. h$ f. x1 R& i, a* [

应该是纯公府东配殿,照片从西北偏向东南拍摄;

, O& C j. N; P# Z$ w

从右侧隐约的边缘能看到是二门的小局部;

1 f$ t( E! Y+ c$ s: H2 W# n, N

当时配殿已经改成了西式门窗,背景中还有几个烟筒,不知是否是后改的。

& Z$ H6 {. i+ H8 P

 

* H! r/ K ]' P. e2 C

 

G4 G; p+ K7 k* |2 O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tv1b2300353rf4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片中座着的女士很奇怪,也许是穿着欧式的长裙。
% G$ q0 A3 o* v: \6 J; J4 S& H

 

. c/ Y- L" ~. E) y2 [% a( A# r8 s

有个疑问。

/ b& F# k: D1 F3 Z7 c, d" }& Z

 

* \0 Y4 w! o) e+ f% ~

在4楼图里,院内有大树,未见到6楼图内的配殿(局部)。

. S& L- |: {: l4 y4 p

在6楼图里,院内无大树,见到了6楼图内的面阔五间南面紧贴院墙的配殿。

3 i) c- b* Y# Z0 k-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5 11:49:4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1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12/5/15 11:47:00的发言:
" o1 m$ i1 ?6 x1 Q8 N

 

; @: s4 |" P) E! F7 r0 _, {

在4楼图里,院内有大树

r/ n% _% y a- g/ Z; ]

看来我费力标注拍摄方向,zhaohq兄也没看啊。。。。4楼照片中的大树

' ^# b; n+ @+ F" C3 R( {

是院二外,大门内的啊,不是二门内的,也就是2楼照片中的那颗。

+ H U% G/ P ?2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5 12:07:2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1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12/5/15 11:47:00的发言:
2 J; a$ q i/ F9 H% `

 

" g! `. X) ^9 `! L+ @/ V" h

有个疑问。

: w' R D- a( G+ c

 

( n& }) x( a5 |5 t3 O

在4楼图里,未见到6楼图内的配殿(局部)。

 
; |+ O8 Y# X: a

我之前发的却是看不到配殿,但其他照片上看得到

- V4 E9 H* m. K8 v% e

 

, e& k% g1 H( i/ B

 

OtR6YgC3.jpg
- D' `+ F* ]7 Z! C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5 12:07:4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纯公府大门内部照片

0 v/ k6 T* |7 ?6 N, z, P. _ L, C

 

, M M/ R- p; B3 P9 B

从大门内,二门外,东侧向西拍摄

6 i" ?9 p7 X+ G/ p. m

 

- q- Q8 o+ g& s$ Q. Y) ^

可以清楚的看到大门和二门不在一个轴线上,和乾隆图一致

+ Z$ P, x( `4 q. N: i

 

5 o5 |& `$ Y0 P9 ]4 C" r$ K

 

% C! F7 c7 o3 B# b& ~. s8 C

 

, z0 i% r& k u" A; `1 y

分享一组纯公府早期照片

分享一组纯公府早期照片

3 s* r E0 Y7 c* o$ y' |1 N: W+ q( ?

照片左侧是大门北侧影,右侧是二门(三开间垂花门)的南侧影

( M. A/ r- F% I

 

1 F9 @: t2 o' A7 S* U" x

 

分享一组纯公府早期照片

分享一组纯公府早期照片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门(三开间垂花门)

0 x; S: {) ~$ p1 B

 

: `! u2 j: w( U

 

/ F: ?! {8 P. f

二门常见的多是单开间,而三开间彰显了府邸的身份;

% S0 _8 K6 t9 G) m0 j6 u

这张照片传播不广;从东北像西南拍摄的二门

- F8 V4 u! N# V, i' {2 f. T! U

 

0 U- D% `4 F. q

分享一组纯公府早期照片

分享一组纯公府早期照片

& Z/ z! S. g O( T D

从照片中也能看到府门和二门不在一个轴线上,门中看到的是和府门连着的倒座房。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1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门2

" |* ~* H" V: t( E$ |& j/ r7 |0 V

 

* z$ I1 d1 ^- Q

这照片铜版画传播的比照片多。。。。

. s7 ]. Y: f* R, w% }

从西北向东南拍摄的二门,门中间站着一个随从打扮的人。

; [" s$ {" o9 V9 w1 j. A

早年外国摄影师喜欢在建筑摄影中加一个当地的人物,来做参照物,让观看

/ ~3 y7 o8 O6 z) m' Z) M/ ~8 P* O

照片的人能直观的感受到建筑物的大小比例。

6 r- T& }. l- X' }+ r, [ L b- j

 

3 D* Q' }, J7 L# T" \. Q

 

' b y9 R5 f5 S. L0 g

分享一组纯公府早期照片

分享一组纯公府早期照片
透过门中能看到府门的一角。

j" c8 E. }+ S& {0 e* P; ^$ Q: u

 

( J& N: g" A* Y5 A1 o

 

/ e4 F6 ]' ^# u8 q3 ]0 u& @/ x. w

Rb4FfjMO.jpg

6 i6 m) J3 R% l% F; y0 y2 ~

某书籍中根据上面照片制作的铜版画,

2 h; k5 y9 u1 G8 H3 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5 10:49:3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纯公府东配殿

4 a7 G0 _+ M3 P! M8 v& b, F6 c

 

0 v$ [+ w) X$ P# z# K6 J) |+ j1 e) N

这照片我确定了好久,才敢下结论,

6 y; Y+ o" e: s( `; n3 }

应该是纯公府东配殿,照片从西北偏向东南拍摄;

% @! i) y% e7 A

从右侧隐约的边缘能看到是二门的小局部;

r+ y) k8 z ~

当时配殿已经改成了西式门窗,背景中还有几个烟筒,不知是否是后改的。

. f; i% }- j# c! t7 h9 F

 

1 [2 G* s) k" {

 

! v4 s5 h$ Y6 i1 F" {4 Q5 {6 A$ J2 ~/ k

 

分享一组纯公府早期照片

分享一组纯公府早期照片

片中座着的女士很奇怪,也许是穿着欧式的长裙。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纯公府大门,从东南方向向西北方向拍摄。

# {, L) M7 }' ]1 f: ?5 z

 

2 B# M* q8 @& `: G2 \/ m! l

大门照片比较多,不多说了

' ^( C# N& c. ^3 T% N

 

3 B4 B6 \+ v+ r+ [3 ^

照片拍摄时间很早可能在1870年左右,纯公府门左右的树木保持非常完好,

% E7 t# [" X7 i2 Y

后期的照片看,东郊民巷两侧树木越来越少。

6 y5 L+ d% y$ {, e7 B3 j

 

. z( M ?; ^" D4 l

 

分享一组纯公府早期照片

分享一组纯公府早期照片

发表于 2012-5-16 0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5-26 0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爵府只能叫正房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5 14:01 , Processed in 1.16505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