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43|回复: 4

转帖:北京定阜大街上值得留恋的古迹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5-7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定阜大街的日子

0 g( O# H8 z; x) u4 {6 d1 \0 c* F

  

" A5 p* y. C4 h" |) E _; V

祁建   

- ?; {8 k& _6 X* r& h, C. ?

 

# y7 w5 \; y7 s5 i2 s

    明初大将军徐达长期居住在北京,他的长女嫁给了当时的燕王朱棣。朱棣攻打南京时,徐达第四子增寿为朱棣通风报信,被建文帝杀掉。朱棣进南京后抚尸痛哭,他即位后就追封徐增寿为武阳侯,不久又封定国公,定国公徐氏居住的街巷就叫定府大街,也就是今天西城区的定阜街。  

, E( V X" W, A. G8 ?3 @; Y1 o$ P

    这条街上有个庆王府。继续东行,就是我所见的北京最美的学校:原辅仁大学校址。那简直就是“惊艳”。我第一次见的感觉是,我面对的是不是一个王府?后来知道,它历史上就是恭王府的一部分。  

7 T& k5 i0 E6 S; C6 H+ d

    从北门出来,它的后院,一条廊亭立于假山之上,进去,觉得另一圆亭非常眼熟,那可是陈凯歌电影《霸王别姬》程蝶衣说戏的亭子,段小楼的家……《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猴爬的那个大烟囱据说也在这。在后花园,还能够看到当年大烟囱的“底座”。  

. f0 ]- m/ K( e N4 @# N6 G

    定阜街的东头就是柳荫街。也就是恭王府后花园所在的街。这条街种了许多柳树,我有一次骑车去恭王府花园内参观,恰逢下雨,园内游人稀少,我一边看着池中的红鲤鱼嬉水,一边给一个朋友发一些很诗意的短信。看一棵芭蕉上流下的水滴,看一篁青竹婆娑,看一个菜园子里的茄子辣椒还有玉米棒。天放晴时,发现我的车篮里,竟装了弯弯柳叶……  

/ m+ H* Z1 e/ c. h- B$ O' |

    有些时候,对于一个地方的感觉就好像对于一个人的感觉,只有在你离开它以后,才会因为忽略了它的缺点而发现它的种种好处。而当你最初离开它的时候,你或许从来没有想到过,你会在某年某月某一天,开始怀念那些有时蔚蓝、有时灰蒙蒙的日子。

0 P' }( t8 R) H6 _

  

7 O U" N9 ~1 |$ I0 T- C

    往事悠悠

& \( i& h" O8 ~' R+ I! M5 g

  

- L8 }, A# R. @6 _

    北京什刹海西侧有一个值得留恋的古迹,20世纪曾经叱咤中国近代史的辅仁大学,就在这片密集的胡同之中。在你游览完著名的恭王府,穿越狭窄胡同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它巍峨而隽永的面容。那斑驳的台阶上,我们似乎还能够看到鲁迅、胡适、梁启超、王国维、郁达夫、张继、范文澜、余嘉锡、马相伯等前辈的足迹。现在这里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化学系、继续教育学院等办公、教学的场所。霜叶满城的时候,从碧波荡漾的什刹海边,就可以望到辅仁大学高耸入云的楼顶,碧瓦泛金,显得那么壮丽。半个多世纪风雨转眼而逝,变的是人们的容颜和街巷,不变的却是这些高耸的屋宇建筑。当我们理解了它的沧桑以后,才渐渐感觉到自身的幼稚。那古老的墙壁和窗棂,让我们这些后来者感到兴奋。每一步,都有踩在前人足迹上的感觉。很难想像,当年鲁迅、王国维等前辈怎么样在这里讲课、散步……安静的风景里,曾经有那么多令我们激动的人物出现。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霸王别姬》、《手机》等许多赫赫有名的电影,都是从这里选外景拍摄的,那种历史的厚重与神秘,只有在此才能够找到落脚点。  

6 X! U- ?+ ~/ I, G0 J( ]: @

    在内忧外患的日子,辅仁大学成立以研究顾炎武为名的“炎社”,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热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32年鲁迅在这里的演讲震动中华:“没有抗日的实践,怎知中华民族必亡呢?”,鼓舞了多少青年人。1939年又成立了抗日组织“华北文教协会”。  

4 i N |' l* V5 t$ r

 

- x3 u+ z- M' F) U" |8 U

    著名的考古学家马衡、现代书法家沈尹默、文学家周作人、胡适、刘半农、美学家朱光潜等都在这里曾经教书。

* I5 Y$ t: |3 f7 o3 u# z1 I

 

: s, h% A" ^2 e b. \( ^

    著名的《铁道游击队》中政委李正的原形就是辅仁大学的文立征,1945年他在山东临城的一次突袭中牺牲,年仅34岁……  

% o2 r. z$ y$ }9 a- _9 m

 

/ e3 n/ J7 p7 n! e6 E i J/ t

    在美国的高能物理学家邓黎昌博士、放射药物学家彭勤淄、英国的邓肇豪、加拿大皇家学院院士叶嘉莹、日本驻华第一任大使小川平四郎等,都是辅仁大学的学子。著名指挥家李德伦、作家萧乾、书法家启功等也都是从这里走出。

; B8 R" {; r7 f2 j0 D' a/ ~

  

9 R- R+ J+ }8 G) z/ o. T

    史树青、叶嘉莹、朱家溍、傅惟慈、来新夏、欧阳中石、张厚粲……这一系列的名字代表了辅仁大学的教育成就,也代表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教育取得的一些成功。1952年,辅仁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合并。  

$ j5 o6 j) q1 Q& _

 

6 [+ E% M. d7 b& |; P$ B+ \

    往事悠悠,岁月转瞬而去,人事已非,建筑依旧。近百年的风雨悄然而去,人们到这里也许是为了回忆昨日的青春,寻找沧桑的足迹。

! k, L5 c) k& H K0 J' c2 k- Z

   

2 w+ Y/ b( ?" t% K! x

    上学的日子 

7 w4 q- U# _1 I, x

 

; M+ u Z1 \( C1 \5 }& n5 R( h

    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今天的定阜大街辅仁大学旧址)读书的日子,是人生记忆中的优美段落。  

" k% F! K8 m$ j, c5 }+ ]& ^

 

1 b+ Z. @" }6 A. H

    辅仁大学里的长廊与楼梯,在我的生命中演绎着悠远与古朴的年代。我们上课的地方在最后面的小院的一个二层小楼。第一次走进去上课的时候,那斑驳的楼梯与古老的小楼,几乎让我感到恍如隔世,这样古老的小院与保存如此完整的小楼,在北京很少看到。  

% r# I) F' {8 b" m: [

    我对一位老师,印象颇为深刻。每次他都是激情饱满地给我们讲课,每部电影的优点与漏洞、精彩与败笔……好几次在梅兰芳故居对面的一个餐馆吃午饭,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也进来了:一边看着电影杂志,一边吃着东西……那个餐馆,桌子是那种砖砌的大桌子、大凳子……  

0 F8 ]4 B; C- M6 ~ B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讲电影的时候引用了一句古文,我没有记录下来,下课后我去问他,他说“你去读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自己去找”……为了找那句话,我结识了《人间词话》。还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他讲课讲得激昂澎湃,将教室后面一扇窗户上的大玻璃都震得“砰”的一声落地,我们目瞪口呆。后来同学们用“感天动地”来形容他的讲课。  

2 g# V4 |5 B4 v( I: _# E

    记得那年他上最后一堂课,说要完全辞去老师的职位,准备去出家。最后一堂课,可以用爆满来形容:100多人的大教室,挤满了学生,好多是别的专业、别的系慕名而来的。他讲得慷慨激昂,同学们听得泪流满面。  

. b! o9 _4 Q/ j, ?! ^) Y

    辅仁的图书馆在两个天井的中间,宿舍在后区。我最留恋的是辅仁的图书馆,图书馆很简陋,当年古老的书架,隐深处已落满尘埃。那种古旧的书香,让我彻底陶醉,蹲在这里读自己喜欢的书,一切都变得遥远而不真实,只有文字,给了我血脉的温度。  

/ g) ]! j' ?" x

    生活总是迟缓而悠长的,不被外界打扰。我发现我很快便喜欢上了这座旧院落。院落四周的围墙都是高达三米的灰砖,外面还围着铁栅栏,每隔一米的栅栏上就蹲着一只由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小狮子,它们威风凛凛,见证了“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一二九”运动中的血雨腥风。辅仁的四合院一共有两个天井,天井内种有高大的松柏,松柏掩映中还有“一二九”运动烈士纪念碑。密密的树影覆盖了整个校园,草丛中的石头长满青苔,落雨的时候,到处可闻铺天盖地的烟雨声。很多年以后,我觉得自己走不出“五四”年代,仿佛我曾经在那个年代活过、憧憬过、奋争过,虽然它离我已经越来越久远。  

2 _8 \1 V( ]2 O- H) r

 

; x+ e# S2 L `) Z7 T d

与故居为邻  

% a3 A! b7 h# u# ^4 a' c# V7 U

 

, p4 a7 b0 x! s( C

    中午,是最自由的时间,一个多小时,就可以沿着柳荫街到什刹海溜达一圈,那会儿什刹海西岸几乎没什么酒吧,只有最普通的民房与民居,那个打太极拳的老爷爷的塑像,还有银锭桥,还有荷花市场……几乎都是中午漫步的乐园。一个朋友曾送给我恭王府的门票,我那时几乎每天都去恭王府溜达一圈,对门前的福海中的金鱼,记忆最深刻。每次到福海中的小亭子里晒太阳,把带来的苹果嚼碎,扔到湖中,无数的金鱼,蜂拥而来……每天中午去那里喂这些金鱼,也成了那时的一堂必修课。  

2 I4 _8 B" r. k7 H& y, S- U

 

4 t# N& f( L9 y) E0 i

    还有附近的郭沫若纪念馆、梅兰芳故居……都是那时用中午时间“走的”。有的中午,自己一个人漫步在郭沫若纪念馆,穿过长廊,看着那些老照片,像自己也走进那个时代。经常在故居门前的马路散步,顺着高墙走,路边经常有好多蹬三轮的师傅在聊天,在灿烂的阳光下,下棋、侃山,或者眯上一觉,等客人来。  

# v% `3 M6 v3 x1 a ?4 {8 G: m6 f

    郭沫若故居的金字门匾由邓颖超题写,大门里一条小径直伸到一座坐北朝南的垂花门前。在这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庭院式两进四合院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院子里的10棵银杏,在秋日午后的暖阳中舒展着它们闪亮的叶片。  

) U% k% Q! v" ~% p3 S2 G9 k

    绿茵中一对石狮游玩嬉戏,正是主人的不拘一格,才使它们没有站在大门外显示力量,而是轻松活泼地蹲在草地上。与石狮遥遥相望的是垂花门前两口不成对的铜钟,一左一右,和门前两株古柏相伴为伍。稍高一点的一只铸于明天顺丁丑年,另一只铸于清乾隆甲子年。它们都是郭老的收藏。  

/ B; Z4 B& ]% m6 w- t

    郭沫若铜像悠然自如地坐落在枝叶纷披的银杏树下,它穿越时空,留下了一个文化先驱的姿态:似在沉思,又似在与前来的朋友倾心交流。  

% k5 H+ m6 o! G. U, d& U

    而梅兰芳的故居,则是经常关着大门,冬天甚至就不迎接客人。记得有几个夏天,走进那个院子,门口的几间展览着梅兰芳的生平历史图片。我带着几个同学参观过,被它的艺术氛围深深感动。  

! ?6 v- B8 a% _6 d- @

    还可以到附近的十三中逛逛,它以前是辅仁附中男生部的校舍。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就曾在十三中任教十多年。他的成名作《班主任》也许就是取材于他教师生涯中的感受吧。  

: z% `0 T2 g' ~9 o2 D& w

    许多人对于这条街的留恋,可以用痴迷来形容。在这条街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个人,他已经大学毕业两年了,却经常漫步在这里的夜色中,若有所思。  

/ e4 [; A: w& F- h

    我后来拍摄的毕业作品,就出自荷花市场北面的一个酒吧,还有许多表演班的同学,参加拍摄了我们的作品,我们在那条古老的胡同里,演绎着我们梦幻的青春。  

% V3 D. o" s& {! L) ?' S

    我一直认为定阜街是北京的“文脉”之一,狭长的小巷两旁遍种槐树、柳树,秋天北京的阳光落下细碎的影子,踏上去有点飘忽。附近的什刹海烟水苍茫,堤岸曲折,杨柳依依,雕栏画栋,也有卖旧书画的,有卖古玩的,有老人在拉胡琴唱京戏的,百余年风雨沧桑,在这里充满着老北京一切迟缓、悠长的感觉。

( [/ x" s+ |* ?* m
[此贴子已经被草长鹰飞于2012/5/7 17:28:29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5-7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转帖,我不是一味反对,但需有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无论从文学性还是历史性上来讲,人家的文章确实好,有可学的地方。不能,我是说不能凭借自己的好恶弄不弄就转上一篇。

, H9 s8 h. [; J1 W' Y& r

     老北京的这个版块,还需要恪守某些纯粹——文学加北京的纯粹。

% Y1 P- v* V3 D

 

l* a2 H- m/ e* N' p( H5 h$ ?2 g* l

2:转帖要认真。不能弄一篇文字囫囵贴上扭头就走。那,忒不尊重原作者,也不负责任。(当然,我不否认我们年岁比较大的网友有一个电脑操作熟练度的问题,那是客观。)

* a/ c7 z' {" v5 B

 

6 ~9 Z, w7 f# t: a+ K

3:这儿还是老北京网的文字版,以原创为主,欢迎适当转帖。但,不能弄成凯迪的折箩菜,闻着是那么点儿味儿就往咱这儿赅罗。

- ^: }2 k9 r0 X- o2 p

    咱这儿简陋,可,布棚子也有布棚子的尊严。水爆肚就做好水爆肚,不弄花生酱糊弄人,该搁香菜不吝惜。刀工不好,咱改,火候不成,咱摸索。好都是从不好走过来的,相信明天,相信咱们自己,终归会有一个不坏的结果等着咱们与老北京网文字版。

& l% i1 T2 C8 s8 w! _2 P

 

|( ?8 ] a0 D

4:话,有点重。可,这是出于公心。楼主您有个担待。不单单针对您,是对着大伙儿说的。(这一阵子在下忙,没个时间仔细打理,多亏大伙儿照应,这,还得感谢列位。)

/ r/ |% B; u7 j# f1 |

 

2 h9 N: y3 H& k, j, X" L2 o

5:问候楼主,给您鞠躬!

发表于 2012-5-9 1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最好加上转帖人自己的见解,是赞扬或反对都无所谓。
发表于 2012-5-11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中国前辅仁大学的球队就有名,守门的李凤楼是我爸的偶像,那时候他们一帮小孩每周都去白看球,一般是辅仁大学校队和老外对抗赛。不过,听说辅仁的学费贵,有钱人多。沙滩的北大平民化些
发表于 2012-5-28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曾经的北京城虽然车水马龙,但却没有烦躁和拥堵,现在的北京城早已不像当年了。 , x  A+ W1 \$ C" G0 e* I
[BR]还是买个好车好房去郊区的好,http://www.bfyd.com.cn/,时尚与梦想的完美结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0 09:32 , Processed in 1.11248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