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25|回复: 28

[原创]崇文忆旧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8-17 1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孩童时代的十几年,是在崇文门外度过的。崇文门又叫哈德门,刚刚记事儿,就会要大人抱着去看铛铛儿车也就是有轨电车,因为一边行驶开车的司机一边摇响铜铃铛,发出铛铛儿的响声。那是北京剩的最后的有轨电车了,从崇文门到法华寺到天桥,再后来就只剩下天桥到法华寺一段儿了。

那时候的崇文门,城楼城墙护城河一样都不少,城楼正中间的城门是不开的,城楼左右坡道下各有一个券洞,南北马路到了这里一分两叉,往北到东单的行人车辆走东边的洞门,往南到花市磁器口的则走西边的洞门。紧挨城墙南边是一条铁路,终点就是现在前门的老北京火车站。听姥姥说,运送孙中山先生水晶棺的列车就是从这条铁路走的。铁路再往南就是架在护城河上的大石桥,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车水马龙。我记得那时侯路面已经铺了沥青,风化班驳的汉白玉护拦还在,但已没了洁白的感觉。我经常趴在护拦上,看下面桥洞子里流过的河水。大人们不让去趴栏杆,担心掉下去。可我每次走到这里总想过去,两眼紧盯着急流,时间长了会有飘忽眩晕的感觉。

当时的城墙虽然很破旧了,墙头和城砖缝儿里长出了很多杂草树枝,可是古老城墙的身姿和它古城的韵味儿让人赞叹不已。前些时候晚报有条消息,标题是:北京惊现明代城墙。我看了或许很多老北京人看了,都会哑然失笑。

经过东河沿,木厂胡同、花市大街的千芝堂药房,磁器口是我经过最多的路口,我家在榄杆市学校在磁器口,上学回家去天坛红桥,到东柳树井的水道子文化馆看电影,进香串胡同高营胡同茶食胡同找同学玩儿,都要过这个路口。那个时候的磁器口很窄,还不是正十字交叉的路口,由北向南到了路口,迎面是一面很大的山墙,后来作成个影壁写些标语口号什么的。往红桥去的路口更狭窄向西偏过去二十米左右。影壁挨着是崇文区少年之家,一个有很深通道的大套院,小学生时代的各种活动基本上都是在这里进行的。旁边儿的小吃店我最喜欢,这儿的豆汁儿非常地道,母亲和老舅都是豆汁儿的隐君子,经常带我光顾,到现在我一想起那个时候的情景,还还馋的不行呢!

在磁器口的西北角上,有一座高台阶的琉璃瓦大门,门的表面钉着一层树皮。人们一说这儿,就会拿那个大树皮的门作为标志。以前是什么人家的院子不太清楚,只听大人们讲是个碱店,叫大成碱店。这儿就是我读完小学的崇文门大街小学。后来被拆掉盖起了一座大楼,就是当时名躁京城的崇文区文化馆。

磁器口向东有个叫榄杆市的地方,那儿有一个浴池,浴池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窄窄的胡同,东边的叫烟袋胡同,西边的叫拐弯胡同。我就降生在这里,拐弯胡同甲4号。

说起这浴池,公私合营后改名叫民乐园浴池了。原来的名字是东乐园,那是我姥爷的爸爸,好象我应当叫老祖从老家定兴来北京学徒,省吃俭用辛勤操劳积攒下点儿钱挣下的基业,老祖是个很老实善良的老人,人送绰号傻徐。这事儿我时常听姥姥提起。传到我姥爷手上的时候已经开了三里河骑河楼那一带的西乐园、三乐园等几家浴池了。姥爷后来积劳成疾30岁就病故了,从此没人正经经营买卖,几个叔伯兄弟抽大烟的赌钱的将家产殆消贻尽,家道从此破败。从烟袋胡同5号搬到了拐弯胡同甲4号,连同我的二姥姥、四姥姥三家各住在一间很狭窄的小屋里。

如今的榄杆市,浴池和胡同都没有了,取代的是宽宽的两广大街和林立的楼房。路是宽了,房也好了,但走在那片儿有着童年回忆的地方,总好象缺少了好多,没有什么亲切的感觉了,一样的整齐楼房,一样的宽阔的马路。那曲曲弯弯四通八达的胡同,满街东串西串追跑嬉戏的孩子,院落中各家摆开饭桌的温馨气氛荡然无存。

榄杆市磁器口熟悉的地名会让我又联想起好多的事情,王太已胡同是我家对面的一条外窄内宽的胡同,是我们去花市崇光电影院的捷径;抽分厂后来改叫健康里,缘由第四医院在这条胡同里,医院停尸间的小黑门,永远是我们胆小孩子的恐怖之地;石板胡同,标杆胡同那是去东西马尾帽胡同东西利市营东西堂洗布街,去法华寺红桥抄近儿的路;缨子胡同井儿胡同包头胡同,都可以串到羊市口喝豆汁儿到大众电影院看电影。大石桥火神庙走幸福大街就是龙潭湖,我学会游泳的地方。

老街坊们,也不知还有没有住在那儿的。拐弯胡同里有四五家人家,我家在最外面,向里依次是冯家、孙家和付家李家。冯家的大伯是木匠,有三个男孩儿,老大冯联企,老二冯庆合,老三忘了叫什么了。庆合与里院儿的付孟祥与我同岁,是经常一起玩耍打闹淘气的小伙伴儿。胡同口陈家的三个兄弟除他们家大哥外,也是常在一起玩儿,二哥叫陈世让小名二柱儿,三儿叫陈世林小名小林子。二柱儿很鬼经常骗我的玩具玩儿还好吹牛。小林子就比较憨了,都觉着他傻乎乎的。再有就是我们班的同学了,我们班的班长叫任红,他爸爸是个老红军,还给我们作过报告。班里姓李的同学特多,李志水李春生李志平李志伟等等我能叫上名字的已经不多了,象男生里的杜全真、冯荫志、穆振邦、吴志刚、宋谋生、杜怀金、黄京生。女生记得住的更少象巴冬雪、陈锁文、曹桂琴、侯丽华……,毕竟已经将近40年没有见过联系过了。如果能有迹象让大家联系上,真不知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崇文区,我童年成长的地方,留给我太多的回忆也只能是回忆!

 

 

 

 

 

 

 

 

u: ]2 ^' h$ `+ q
[此贴子已经被figolyf于2006-8-17 21:09:05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8-17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新编辑了一下字体,文章写的不错.
发表于 2006-8-18 0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拆了,在也没有办法体会那时的感觉了
发表于 2006-8-19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付“钱”?
发表于 2006-8-20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还有拿出来卖钱的贴子?

西雅图的北京爷们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10-6 1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10-6 1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怎么还要钱呢,呵呵

总之,回忆是美好的,好好珍惜这份情怀吧

兄弟,下回发贴别要金币了,显得生分.哈哈

发表于 2006-10-8 05: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逐出,讨厌
发表于 2006-10-8 15: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不到。还以为有什么等级,谁可以看,谁不许看。
发表于 2006-11-9 1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不到呀。什么内容呀?不能免费吗?

发表于 2006-11-29 14: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厚道。我还不看了
发表于 2006-11-29 2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崇文忆旧
以下内容需要支付 1 个金币方可查看,您已经购买。

孩童时代的十几年,是在崇文门外度过的。崇文门又叫哈德门,刚刚记事儿,就会要大人抱着去看铛铛儿车也就是有轨电车,因为一边行驶开车的司机一边摇响铜铃铛,发出铛铛儿的响声。那是北京剩的最后的有轨电车了,从崇文门到法华寺到天桥,再后来就只剩下天桥到法华寺一段儿了。

那时候的崇文门,城楼城墙护城河一样都不少,城楼正中间的城门是不开的,城楼左右坡道下各有一个券洞,南北马路到了这里一分两*,往北到东单的行人车辆走东边的洞门,往南到花市磁器口的则走西边的洞门。紧挨城墙南边是一条铁路,终点就是现在前门的老北京火车站。听姥姥说,运送孙中山先生水晶棺的列车就是从这条铁路走的。铁路再往南就是架在护城河上的大石桥,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车水马龙。我记得那时侯路面已经铺了沥青,风化班驳的汉白玉护拦还在,但已没了洁白的感觉。我经常趴在护拦上,看下面桥洞子里流过的河水。大人们不让去趴栏杆,担心掉下去。可我每次走到这里总想过去,两眼紧盯着急流,时间长了会有飘忽眩晕的感觉。

当时的城墙虽然很破旧了,墙头和城砖缝儿里长出了很多杂草树枝,可是古老城墙的身姿和它古城的韵味儿让人赞叹不已。前些时候晚报有条消息,标题是:北京惊现明代城墙。我看了或许很多老北京人看了,都会哑然失笑。

经过东河沿,木厂胡同、花市大街的千芝堂药房,磁器口是我经过最多的路口,我家在榄杆市学校在磁器口,上学回家去天坛红桥,到东柳树井的水道子文化馆看电影,进香串胡同高营胡同茶食胡同找同学玩儿,都要过这个路口。那个时候的磁器口很窄,还不是正十字交*的路口,由北向南到了路口,迎面是一面很大的山墙,后来作成个影壁写些标语口号什么的。往红桥去的路口更狭窄向西偏过去二十米左右。影壁挨着是崇文区少年之家,一个有很深通道的大套院,小学生时代的各种活动基本上都是在这里进行的。旁边儿的小吃店我最喜欢,这儿的豆汁儿非常地道,母亲和老舅都是豆汁儿的隐君子,经常带我光顾,到现在我一想起那个时候的情景,还还馋的不行呢!

在磁器口的西北角上,有一座高台阶的琉璃瓦大门,门的表面钉着一层树皮。人们一说这儿,就会拿那个大树皮的门作为标志。以前是什么人家的院子不太清楚,只听大人们讲是个碱店,叫大成碱店。这儿就是我读完小学的崇文门大街小学。后来被拆掉盖起了一座大楼,就是当时名躁京城的崇文区文化馆。

磁器口向东有个叫榄杆市的地方,那儿有一个浴池,浴池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窄窄的胡同,东边的叫烟袋胡同,西边的叫拐弯胡同。我就降生在这里,拐弯胡同甲4号。

说起这浴池,公私合营后改名叫民乐园浴池了。原来的名字是东乐园,那是我姥爷的爸爸,好象我应当叫老祖从老家定兴来北京学徒,省吃俭用辛勤操劳积攒下点儿钱挣下的基业,老祖是个很老实善良的老人,人送绰号傻徐。这事儿我时常听姥姥提起。传到我姥爷手上的时候已经开了三里河骑河楼那一带的西乐园、三乐园等几家浴池了。姥爷后来积劳成疾30岁就病故了,从此没人正经经营买卖,几个叔伯兄弟抽大烟的赌钱的将家产殆消贻尽,家道从此破败。从烟袋胡同5号搬到了拐弯胡同甲4号,连同我的二姥姥、四姥姥三家各住在一间很狭窄的小屋里。

如今的榄杆市,浴池和胡同都没有了,取代的是宽宽的两广大街和林立的楼房。路是宽了,房也好了,但走在那片儿有着童年回忆的地方,总好象缺少了好多,没有什么亲切的感觉了,一样的整齐楼房,一样的宽阔的马路。那曲曲弯弯四通八达的胡同,满街东串西串追跑嬉戏的孩子,院落中各家摆开饭桌的温馨气氛荡然无存。

榄杆市磁器口熟悉的地名会让我又联想起好多的事情,王太已胡同是我家对面的一条外窄内宽的胡同,是我们去花市崇光电影院的捷径;抽分厂后来改叫健康里,缘由第四医院在这条胡同里,医院停尸间的小黑门,永远是我们胆小孩子的恐怖之地;石板胡同,标杆胡同那是去东西马尾帽胡同东西利市营东西堂洗布街,去法华寺红桥抄近儿的路;缨子胡同井儿胡同包头胡同,都可以串到羊市口喝豆汁儿到大众电影院看电影。大石桥火神庙走幸福大街就是龙潭湖,我学会游泳的地方。

老街坊们,也不知还有没有住在那儿的。拐弯胡同里有四五家人家,我家在最外面,向里依次是冯家、孙家和付家李家。冯家的大伯是木匠,有三个男孩儿,老大冯联企,老二冯庆合,老三忘了叫什么了。庆合与里院儿的付孟祥与我同岁,是经常一起玩耍打闹淘气的小伙伴儿。胡同口陈家的三个兄弟除他们家大哥外,也是常在一起玩儿,二哥叫陈世让小名二柱儿,三儿叫陈世林小名小林子。二柱儿很鬼经常骗我的玩具玩儿还好吹牛。小林子就比较憨了,都觉着他傻乎乎的。再有就是我们班的同学了,我们班的班长叫任红,他爸爸是个老红军,还给我们作过报告。班里姓李的同学特多,李志水李春生李志平李志伟等等我能叫上名字的已经不多了,象男生里的杜全真、冯荫志、穆振邦、吴志刚、宋谋生、杜怀金、黄京生。女生记得住的更少象巴冬雪、陈锁文、曹桂琴、侯丽华……,毕竟已经将近40年没有见过联系过了。如果能有迹象让大家联系上,真不知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崇文区,我童年成长的地方,留给我太多的回忆也只能是回忆!

 

 

发表于 2006-11-29 2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看的见了吗?
发表于 2006-11-30 0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超级笨笨在2006-11-29 23:32:04的发言:
大家看的见了吗?

是的,万分感谢超级笨笨!!![em17][em17][em17][em17][em17]0 A+ \$ F& W; U& x6 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30 9:34:32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1-30 1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发表于 2006-11-30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超级笨笨!崇文区,也是我童年成长的地方。文中提到的地方我很熟,以前我常去。

& G6 n$ K) u6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30 11:35:40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1-30 2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级苯苯有福气,享受过原装老北京的生活,幸福!

要是都在有多好啊!

发表于 2006-11-30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买啊
发表于 2006-12-1 0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了 现在都已很难想象了
发表于 2006-12-29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笨笨~!

我打小就是西园子街69号长大的

唉 后来都拆了

发表于 2007-1-1 0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要银子

不地道

千芝堂边上的利民食堂有印象吗

发表于 2007-1-15 0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茶食胡同长大的
发表于 2007-1-15 0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茶食胡同内以前有一个鱼图案的门墩和一个方型带图案门墩堪称经典,可惜后来拆没。
发表于 2007-1-16 14: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看钱不够,偶下翻页见到内容不生欣喜,谢谢了。我是崇文的更爱看他。
发表于 2007-1-16 14: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两广大街缺少的是人气。
发表于 2007-1-17 2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级笨笨是个好人,厚道,哈哈.

可惜文中的胡同已经拆没了,真是“人是物非”.叫人怀念

发表于 2007-7-4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爱崇文啊……

两广大街的名那叫什么玩意啊……“大都会街”到不如叫“大上海街”呢。珍贝大厦,呵呵,租不出铺面去,呵呵,真背……

发表于 2007-10-4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这篇文章真的是感触颇深,原来我也住在崇文区。

你说的地方真的非常非常熟悉,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时候的23路公共汽车,老式的,一个车厢的那种,台阶特高,上高中的时候我要天天坐23路去双井上学。

还有印象比较深的是原来花市商场,后来改成了金伦大厦,再后来改成了现在的搜秀。

到现在还记得每个星期日和妈妈一起去姥姥家的情景,在花市等8路或者3路的时候人总是特别的多。

呵呵,现在这些都是回忆了

发表于 2007-10-7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现在还住在幸福大街幸福巷~就剩我们着不大点地了~培新小学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09:54 , Processed in 1.18245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