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21|回复: 3

转帖 新东城区规划。。。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2-17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日,新东城区举行首届人口发展论坛,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中心城区人口疏解。据悉,到2015年,东城区要力争疏解约10万人。未来20年,该区至少要疏散人口30万人左右。 * Q! Y% r, s: E: ?" u' K I

  记者从会上获悉,张自忠路北、东四三条至八条、东四南;皇城、东交民巷;钟鼓楼、雍和宫—国子监、北锣鼓巷、南锣鼓巷,以及前门,这四片文化街区今后将各自发挥所长,分类更新。

! W; t' Z' E0 V' \! P7 }5 @/ J: x, }6 }

  关键词:人口密度

: Y* v6 K6 g7 Z3 K E" k, r7 B

  常住人口疏解10万人

6 ~- d7 x9 u2 M9 O3 q3 f

  东城区副区长颜华介绍,截至“十一五”末,东城区的常住人口达到91.9万人,人口密度高达2.20万人/平方公里,仅次于西城区的2.46万人/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8.4倍,是北京市人口第二稠密的区县。东城区人口密度最大的崇文门外街道更是达到4.44万人/平方公里。

( C5 \0 m7 w) D2 S. Y

  东城区统计局人口六普数据显示,该区3口之家平房居住面积大约26平方米,5口之家平房居住面积大约48平方米,远远低于北京市的平均水平。部分平房区居住的人口年龄普遍偏大,收入偏低,初步显现“贫民化”现象,部分地区已出现衰败的趋势。所以必须通过人口疏解,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保障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1 ^0 b+ G/ f' b. P

  根据东城区《关于“十二五”时期统筹解决区域人口问题的指导意见》,到2015年,东城区常住人口规模要比“十一五”期末下降10%左右,力争完成人口疏解约10万人。到2030年,全区人口规模力争控制在65万人左右,其中旧城内常住人口控制在40万人,人口密度降至约1.33万人/平方公里。这就意味着,未来20年全区至少要疏解人口30万人左右。

" v: V, Y; c/ g: t, E( ~

  关键词:人口置换

& G; H5 J: [- J1 t9 P

  吸引喜爱传统文化人群

) H. q' B6 \- C+ f7 U

  东城区危旧房改造办公室书记杨金魁表示,要有效疏散人口,其途径不外乎两种,一是通过旧城改造,变更原土地、房屋性质,在提升旧城内产业发展环境的同时,主动、有计划、成规模地疏解旧城人口。二是以居民自愿申请外迁为主,大部分是选择保障房安居工程,极少部分通过定向对接,被动、缓步实现旧城人口自发性疏散。

F) w- s4 o, g B# ~1 i, A

  目前,东城区已经在朝阳区豆各庄和通州区“两站一街”等选定了地块,作为外迁安置房项目建设,准备建设2.3万套,接纳搬出的居民。

) d4 L& [4 ]* w5 X. L: C* X1 b( s" W/ x+ S

  记者还从会上了解到,今后中心城区人口疏散既要实现人口的绝对迁出,又要注重人口置换。一方面,要适当分散旧城内高度叠加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等功能,淘汰初级服务业、印刷业、手工业、游商、废品收购等与旧城风貌不相符的一些低端产业。

" u% x8 k, X6 O

  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入高端人才,实现外来人口与就业人口的置换。可以考虑通过政策引导、房屋置换等方式,引导那些喜爱传统文化、历史文化保护意识强并具有经济条件的人群来文保区居住。同时可将具有文化底蕴的研究机构多多引入文保区,进一步营造文保区的文化氛围。

$ N$ [" a) z: h$ M% P

  关键词:困难

4 n" |1 b4 z& Y. V% `

  申请外迁居民不足千户

. R, p8 z0 a1 ]

  安置房太远、资金缺口太大,实现人口疏解,相关单位压力很大。

1 u) r& c) C) i8 ~0 F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整个东城区已纳入旧城改造的项目共计108个,涉及居民19.3万户,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79个,尚有29个项目未启动,总占地425.3公顷,涉及居民6.7万户,待改造房屋166.4万平方米。

7 J5 V* J; Q& P7 m9 N4 `8 r' q

  按照《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给予居民实施货币补偿,让居民外迁安置,这类项目约占旧城改造总量的67%。虽然近几年房价节节攀升,拆迁进度较慢,但人口疏解效果显著。扣除入驻新建商品房的新增居民,共疏解人口约6万户。

) o) `4 [; g8 O! X

  但人口疏解安置主要依据的拆迁政策,现已转为征收政策。按照2011年1月21日公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仅有五类项目能列入征收范围。该区现有的危改项目半数以上都难以列入征收范围,只能采取协议安置。这必然导致安置改造成本居高不下,项目难以推进,无法有效地实现人口疏解。

2 e: \8 G( O/ D, a D

  东城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缺乏统一有力的疏解安置政策、外迁安置房对居民外迁吸引力不足、大规模人口疏解资金不足、腾退空屋后期效益不足等因素,导致大规模推进的难度较大。2008年,市政府曾提出鼓励居民申请式疏散,自愿疏散的居民可优先提供保障性住房予以安置。历年来,主动申请外迁的居民不足1000户,人口疏解效果不明显。

4 N Z0 T: d \( t

  该负责人表示,东城区的几个外迁安置房对接项目都在四环以外,甚至六环周边,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其完善尚需时日。从目前来看,对旧城内的居民吸引力不大。已启动的项目中,居民大多不认可外迁房源,搬迁难度很大。

# s$ d. v4 p! _( T% _

  此外,未来五年,东城人口疏解保守估计需540亿元,仅凭区级财政根本无力支持。

2 n6 w6 E1 o) F: U

  关键词:旧街区改造

5 S8 b) |4 j/ z" A, J6 ~7 G

  四合院“挂牌”植入会馆

$ \/ [6 u" j& }/ B: y

  据悉,东城区还计划以区内四片文化街区入手,以新功能带动人口疏解。按照传统居住型、首都职能型和综合发展型,对历史文化街区实行分类更新。

) B% `3 d U8 T3 L

  张自忠路北、东四三条至八条、东四南等历史文化街区,未来以居住功能为主,在加强居住环境整治的基础上,采用“散点式开发、多路径发展”的模式,促进文物保护单位、挂牌四合院等的利用。加快有价值院落的腾退,有条件地植入产业功能,积极吸引商务会馆、特色餐饮、小型商务办公等适合四合院发展的业态。

7 u' ^) Q5 i0 `( ^1 ~

  皇城、东交民巷等历史文化街区,未来以强化首都政务、文化功能为主,按照“做好四个服务、构建和谐宜居街区”的高标准要求,优化区域人居环境,为北京市及国家政务办公创造良好环境,适度发展以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等产业。

( d# J/ {+ p @

  钟鼓楼、雍和宫—国子监、北锣鼓巷、南锣鼓巷、前门等历史文化街区,未来应积极挖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潜力,植入适于保护区发展的特色产业,并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区域人口疏散、基础设施改善以及居住环境改善。

$ k" Z6 y8 i) R" T3 w# H$ M

  同时,要做强文化产业,建设雍和文化创意聚集区,打造方家胡同46号院、人民美术印刷厂等一批“胡同创意工厂”,将原有工业外迁腾退出的空间发展新兴产业。

7 `6 H3 A# ~5 a, }

7 E) Z8 S3 x9 O ~ ! z" \/ t; N: S4 X5 v" i0 q6 a

2 _) [. ?1 K- Z4 n

5 h3 a: j, B3 Y& k: w# D
: |' ]0 s. B$ x 1 x3 u/ H0 s2 @; p% Q1 N
* m( g0 q. ?' ]2 L
4 W" s: j& |- y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2-17 2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退休的老人外迁没什么问题,中青年人就不大现实,每天往返六环外的远郊区与城区之间太费力了!
发表于 2012-2-17 2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退休的老人外迁,哎~~~~~~~~~~人口置换............
发表于 2012-2-18 0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退休的老人外迁就医难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0 00:02 , Processed in 1.14686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