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G2 F$ R0 h8 Q: T3 d& r# [: x 7 m/ Z% f3 `* @5 D6 q
【童子功】 3 a& B+ l# ?/ @0 G' P
3 w) t, O% E/ o
那个夏天,烟囱之旅戛然而止。一是没什么新鲜的,那么多的同学都到此一游,甚至登峰造极在黑洞边缘上游走一圈。二是那攀爬的人多了,致使“蚂蟥钉”松动,其中在半空的一节松动脱离,可以一把就薅下来,再插回到水泥缝隙中,爬到这节时彼此都有个提醒,千万要注意,后来就不止一个钉松动了。安全第一,那时老师们不再教导这些,但同学们还都是心中有数,自动停止这项活动。 t% b/ c0 }* @! `9 b- ~" C
青少年时代是英雄辈出的年代,潜移默化英雄的崇拜和模仿,勇敢是基本的好品质之一。在现实中的寄托、附会,就是弄险、登高,男孩子表现出的强悍。
" T7 }" ^3 l+ u% i- G) N记得那时的跳箱运动,真正激烈的是在体育课之后,在操场上檑木的南边,高年级的男生排着长队,助跑之后蹬踏跳板双臂前伸飞越跳箱,在跳箱码到最高层时大概是四层,一半人被淘汰了,余下的人继续。这时的功力以码计算,那跳板距离跳箱一码一码的向外拉伸,一码相当一脚的距离。一圈人跳过后,跳板又撤后一码。这意味着助跑后蹬踏跳板后腾空的距离越来越长,弹跳力、全身的柔韧配合、胆量,尤其是胆量的配合。我总是在最后一个梯队形成之前知难而退,主要是惧怕身体腾飞后双手抓不到跳箱的边沿,大头朝下,摔个“狗吃屎”这高速飞行器的跌落会很惨的。 8 l3 l" p, ]8 A6 j( K
在最后梯队的三两个人中,我记得有杨和平,他个子不高,但速度快、身轻灵巧,飞身腾空后前冲能够到跳箱的最近端,迅速连倒几手,身体就飞过跳箱的远端落地。众目睽睽之下、有时也在掌声环绕中,当年的小杨抖擞精神,再一次的飞跃,洋洋自得。再一次拔得头筹,你不服不行。 # B, V3 ?) O3 r+ u
校园失序前弄险的事不是太多。课上体育老师教要领,存在风险的器械,比如不会教你在单杠上腾跃,安排“引体向上”这种最初级的动作,那时不少男同学可以做十个以上。
- q5 F! {4 y% S# v8 h* X记得有一次班里到景山活动。那里有一架“天梯”大概是比一般的滑梯要高上三四倍,在孩子眼中那就算够高的,最高处是快一尺宽的木板,总有两丈多长,高程在五六米?爬到上面往下看是有点晕,不过板子的两边是麻绳结成的大网,就是滚下去也不会有生命危险。登顶的同学都顺利通过,那算是第一次克服“恐高”。
: }: ]) G3 y5 a+ G$ D* m. l
9 W% S2 n( q1 o再后来就是停课闹革命时的爬房、爬烟囱,没有护具的情况下胆是练出来一些。 ; D V1 e9 E7 H3 R0 V
六七年的夏天,痴迷于游泳、跳水,那时的什刹海游泳池的跳台仅有三米高。跳着不过瘾。院里的一帮孩子转到远处的陶然亭游泳池,那里有十米高台。 8 E8 k9 u7 w3 u8 h+ O
逐步提高难度,三米、五米、七米、都是一蹴而就。到了十米台上,看着底下那一汪蓝水,还真有些“肝颤”。我在台上“渗”着,跳是不跳?
- X- r Z2 i6 L e' K1 Y这时爬上来的是同院的李莹,她大我一级,当年搬迁时,她们高年级没有随迁,她母亲王慧民老师跟到了育新。李莹说,你是不是怕了,你要不跳我可先跳了。我一听这个,立马起身,怎么不能输给丫头片子。一脚踏空,“冰棍”入水。 + v' a1 h2 @ E
& v) l6 O7 U! p
前五六年我在京郊参加过一次团队的“拓展活动”其中有一个高空动作“断桥”五米高处,两端都是一米多长,三十公分宽的板子,中间的断桥有一米,在高空实现这一米的跨越。顶上自然有保护绳,生命无虞。我算是最年长者,给年轻人带个头,真也不算什么,那叫利索,一步就过,回身一步又跨回,没啥感觉。咱有“童子功”。在场的真有爬上后,在木桥上哆嗦半天,泪也下来了、汗也下来了,最后怎么爬上去又怎么爬下来。 6 L- }* h( U; n! J
8 C0 g* A- H' D$ S9 L! m, u河水清那日功亏一篑。第一阶是最难爬的,因为第一阶就是怕小孩爬而设在高处,第一阶之上全部是等距离的不需要多少力气,要的是胆量,大概是头一级你拉我拽、气喘吁吁、耗费太大,先就虚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