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5771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0-11-22
最后登录1970-1-1
|
发表于 2025-1-28 13: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3 x8 l3 B ^) `7 M, M$ X5 v# q
9 z4 h# ~6 W/ q7 s7 m" O0 s' M
41【103】4 }) B6 U0 E2 u
上海籍老哥泡完脚总要到院子里坐上一会儿,先抽烟再喝茶,屋内半个多小时,不抽不喝,出门就赶紧补上。问他喝酒吗?喝,烟酒茶一样都不少。见他每次骑着两轮的电车过来,问他住在小区內吗。告我住的不近也不远,派出所南面的叫海什么街,那条街两侧都是摆摊的。走过去得二十多分钟。聊起周边市场和商铺的物价,老哥说起就他们那条街上的市场鲜鱼水菜最便宜,因为摊位多呀。
, Z# l, S( i6 g1 i @+ m海南对内地北方人更有吸引力。候鸟老人中,上海那边过来的不是很多,都靠着海,靠海吃海,没多少新鲜感。我说起这两年在这里吃过几袋子你们崇明岛的大米,黏黏糊糊的挺好吃,比海南本地的大米要好。老哥说起这些年也是冬来春去,告诉我春节哪也不去就在家做做饭,想走也走不开,家里的老丈人103了。我说都这么大的岁数了,你们也敢带着飞来飞去?老汉说,就是去年没有动,老人身体有点问题,保守点,在这里过的夏天,一直到现在。我问这里度夏的感觉如何?比我们上海好,上海夏天40℃了,海口这30多,就是中午热点,别出门呀。" F: W* u5 c3 t. r, Q3 z6 w
大都市都是人满为患,就算靠着海,环境质量也好不了,这边就是人少,没有多少的大工业,除了一北一南的海口和三亚,地市的青山绿水还在。* M8 l$ h5 I+ V
我说异地养老的老人有个看病问题,这的医疗条件差点,没你上海的好医院多,不担心吗?老老人容易出问题。老汉说:我家孩子在上海两口子都在医院工作,看病方便。老人身体也还好,这么大岁数了,就是得个大病也不会去做什么大手术,一般的病,海口的医院也没有问题。是啊,现在北京的好医院在这边开办了分院,在三亚,先行先试,博鳌还有外资开办的国际医院,我说来这里图的是冬暖避寒,这边的太阳敞开了晒,再有就是空气质量好,冬天北方大城市的空气还是差点。老哥说气候上海还是不行,冬天冷夏天热,老人挺难过的。
1 ]# `% k) b' @, r+ M: J2 Z$ \! [说罢起身,说是回去一路采买,到家做饭,四口人吃饭不能马虎的。不愧为“上海好男人”。
% `! y1 v2 J4 {. X. |
6 g( w- p2 j3 \: {7 Y$ k- L% b/ G* I
! e) i$ r# O' T- I
$ G0 a3 E4 L- S4 Q; n# y3 i
42【迎春的】
5 c2 M; m' C2 X* w5 n7 V( R+ y& t看年岁老哥与我差不多,都是满脸沧桑的,问下来,长我两岁。我问赶上上山下乡了吧?
$ i$ k$ r# _1 v3 i; z3 }. k) h( R赶上了,黑龙江北大荒。4 y) [9 N1 c0 e" \
在北大荒哪里?, Q" y) b- a4 r. n8 o' Z6 T, C
迎春,建设兵团**团,三师的。现在兴隆农场。
% Y% i- V( v n迎春这名字我熟悉,大概是我记住的第一个北大荒的地名。我还在上中学时,同一个院子里的金大哥,他老高三的,六八年,最早的一批就是去的迎春,后来又分配到虎林那边的电厂。他寄回来的最初的家信,我们也看到了,他兄弟念给大家听的,大概也是报喜不报忧,让我们心生羡慕,广阔天地原始森林,巴不得也快点分配,奔赴边疆呢,这个愿望不到一年就实现了。
, N6 u* K( s6 f: ^# {6 j迎春,我说咱们离着不远,我比你先下火车,在密山兴凯湖,火车再往北就是你们,还有虎林,到头东方红。
+ J7 A) l; V3 k S' j5 ~! _7 u3 f对呀,你们密山那边是四师,我知道你们兴凯湖,兴凯湖的大白鱼出名。
- r$ g6 [' }5 P& f9 h# Q我说,这些年去迎春虎林那边去旅游的不少,我还没去过,找机会再去一趟。
6 K7 m: A( ?7 n- Q; y4 Z5 d我后来回去看过两次,老汉说:十年呀,最好的年华啊!5 H9 G9 _' J. E- o! }+ }. n
一代知青,对边地又爱又恨,耿耿于怀。我说赶上什么是什么吧,该着咱们这代人碰上……我转移了话头:你们原来东北的同事还聚会吗?2 X' E7 p# K3 G+ p5 Q8 _6 L8 H
聚呀,年年聚,经常的,就是这两年我参加不了。* L$ O) \( J8 V! [
我说起几年前,我们下乡50周年时,四面八方同一个连队的知青去你们上海聚会过,在闵行区吧,快二百人了。你们上海知青来北大荒的不比北京的少,光是我们一个连队,后来京沪两地成婚的就有十好几对儿,上海的媳妇,女婿。5 q: u9 r2 i+ X( K7 z# ~# N
一样一样的,我们那也是,北京的媳妇、女婿。
2 ^, P5 Q$ U% i我说上海的政策不错,给知青们有补偿,凡是上山下乡的每年都有津贴,连你们上海人北京的媳妇和女婿也都享受,就是每年要回到上海走一趟就能领取,补贴好像也不多,往返上海的高铁票用不了。我们北京没这个。
. {0 I% E8 q" Q我们还有呢,去年我领了800块,普惠的,凡在上海企业里退休的都有,不仅是有知青经历的。
% w8 z; R$ W7 }: v那是你们上海经济发展的好,财政有钱,与市民共享发展的红利。别的地方拿不出这笔钱来。
* j+ C8 d$ d# z' q" N3 k+ |( u! ^. k1 h8 e: _4 ]: I6 C(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