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5771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0-11-22
最后登录1970-1-1
|
发表于 2024-1-19 23: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b" z3 S8 x4 R8 Q4 k
+ K- F% W; C; L. P
, v+ j) [" ?% s, Q40【沪剧】2 i& }) S6 u) C2 G/ D. r
看江苏卫视的三十集电视剧《繁花》,今天播完了。看了三分之二,没看开头的几集。
8 b/ G$ y; Z; H) y8 y这部沪剧演绎上海的故事。近几十年上海的故事不多,相比较以京城为背景的片子太多了,有影响力的电视剧一长串,而上海呢,我想不起来有哪部,可能是我看的不多吧。
/ x# V( O2 T. _( X( m: s故事讲的是九十年初期上海滩的故事。年代剧,不是一年又一年,片子不断地闪回,一号男主阿宝的青春岁月的交代,浓墨重彩于宝总风光的后几年,乡镇企业兴起,外贸经营放开,股市开盘,经济大潮涌动。弄潮儿阿宝崭露头角空手套白狼迅速崛起。实业、外贸、金融勾连,境内外,大户散户和股市的加杠杆,调动亿万资本于股掌。有朋友帮衬,有高人指点,黄浦江的视野,苏州河的勾当,花开花落,七年之痛痒,1994年尘埃落定,一场股市大战,宝总回归阿宝。8 L3 t8 K0 P0 x" x; ]; @
和平饭店的呼风唤雨者,外贸大楼的白领们,街面弄堂里的芸芸众生,开风潮之先,纷纷陷入追逐金钱的混战中。纸醉金迷的黄河路,觥筹交错间的你争我夺阴谋诡计……极盛而衰,繁花落尽。8 m, @' X* h, e, B9 i& Q
旧影再现,故事讲述陈年往事。九十年代初的那几年我们在哪里,我在哪里。那一年,应该是1993年,我踏足了开业不久的沪交所大厅。交易大厅还在那栋老旧的建筑中,红马甲在敲击着键盘,营业大厅中人头攒动,仰望着墙面上的红绿相间的大屏幕,大户室内烟气腾腾。证券交易所不仅在上海,在其他城市已经搅乱不少人的内心,新一代人在经历涨与落的狂喜与煎熬。不知有黄河路的酒楼饭店,大上海的繁华,在世纪初的一次夜行才第一次领教,我走在了南京路上,灯红酒绿,路人一个个被霓虹灯晃得五颜六色光怪陆离,营造出令人目眩的繁华极致,激励出妄想,莫名的心头狂跳。' J1 D) c N: ]# l" C' T' B" P
更多的人不为所动,因循惯常的日子,受到现代商业熏染的大都市唯有上海,早年冒险家的乐园,开埠后洋人纷至沓来,商行买办百年经营,创下了基业,留下了种子,才有了后来再次回归的商业大潮。才有了阿宝一班人的风生水起。
1 E2 C; F" k4 v7 t: L: @% n; v不是一路人,就撑不起大潮到来时的航船。九十年代的黄河路如此波澜惊艳,《繁花》讲了个别开生面的故事。3 j( L& x# u( B! f! {/ \
想起去年这时候,央视播出的电视剧《人世间》,讲述的是同时代的故事。两座城市,两路人生活和境遇。一南一北,如此不同。时代的过往,不经意间都成为历史,让人回顾和反思。不管你是"响"还是"不响"。
) s6 t# Y; C5 O3 M& F% w! n5 L4 v( q) p. ]2 l
0 [/ ?1 e8 S. a* l. ^: g41【上海人】. `9 V; \7 V% e0 D. i
我对上海人还是熟悉的。在边地时,同一屋檐下在南北大炕上睡着,战天斗地好几年。离开之后经常还是见到的,先后回归出生长大的城市,京沪两地的你来我往。想想上海那边我去过有七八次吧,除了一次是带着家人,每次过去都要招呼着见一面,在酒店或是家里,三五个,十多人家宴聚餐。四年前,上海的老同事们做东,免费招待我们四方过来的同一连队的知青,百多人啸聚三天上海滩,纪念我们屯垦戍边50年。疫情之后来往少多了,网上见见。0 J) r; n% K" k3 n0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上海人的叽叽喳喳比北方人嘴碎。也可能是听不太懂他们的方言,生出的偏见。年头长了,上海话也能听懂七八成,说吗,就差得远了,没有想学的愿望。其二,上海人爱干净。北方人少有洗澡的习惯,能一周一洗的就算勤的。到了连队,要是澡堂子不烧热水,天冷之后个把月也洗不上一次澡。上海小青年“擦身”(发音ka 身)劳作之后回到宿舍,从上到下擦个遍,几乎是天天的。我们至多是洗过脸之后再洗洗脚。后来擦身这一套,北方人也学会了。卫生好习惯,也包括会打扮,服饰讲究的多,花样多。我们在他们身上见识了“假领头”每个男士都有,有多的,不同颜色和款式,我们也称之为“穷人美”,领头替代了套在里面的衬衫。衬衫的价格几倍于领头,领头洁白笔挺撑足了面子。再有上海人日子过得精细,精打细算的多,攒了钱往家寄的多。上海的产业工人集聚,出来的子弟自然学会勤俭持家。人的本质都差不多,相较上海人更精明些,如同彼时的上海制造,轻纺产品的质量能在全国拔得头筹。改开后的上海依然走在前头,看电视里,九十年代初的轰轰烈烈,万众一心争先恐后,长三角的起飞。头脑灵光的一批人,跻身先富起来的新阶层,也有跌得鼻青脸肿的一干人。
D& w, A+ E3 U3 P/ o阿宝是我们的同龄人。在这个躁动的群体中,我看到了那些个我熟悉的身影。
7 \/ S; j" i9 z! n0 u' j4 Z* ] f6 t7 X
; {. Q7 _; O# Y8 R" @3 P42【繁花落尽】2 [! V$ e! I) `! k6 v# \3 n
极盛而衰,上海的故事结束时,阿宝退出江湖,置身金色的麦浪中。阿宝并未伤筋动骨,七年的折腾,饱经风霜,成功失败都是他人生的财富。正当盛年,东山再起,有待时日。现实当中的创业者,几起几落者不乏其人。编剧的可以继续编下去,喜剧的、悲剧的都可能,观众各有一好,就去讲两个结局不同的故事。人生无常,走向哪里的都有。
: p$ f/ [3 o5 N, L9 g阿宝约莫是我们的同龄人或略大一点,六十年代他已在厂子里面做工,初恋是公交车上的售票员。几个女主角年龄小些,赶上改开后出国潮,几位到日本去打工,东北和上海有一批这样的人,去捞金。九十年代初回到上海多了些见识和能耐,再创业。事业、人生起起伏伏,何谓成功,功成名就,挣得盆满钵满,达此境界的凤毛麟角。看好汪小姐年轻有为,欣赏范总的为人处世,功德圆满。看不懂的爷叔,有个丰富多彩的人生.玲子人生追求的努力没有白费……剩下的都是唏嘘,花开花落。2 I1 M7 U: ~, J/ c
距离宝总回归阿宝又过了整整30年。阿宝老了,到了当年爷叔的年岁。三十年前的起伏跌宕的众生相,人生多彩没有虚度,不过是胜了败了。只要是人还在,当下都是平平顺顺的生活,还可以回顾过往的行程就知足常乐吧。
' ~6 a) r5 C- Q8 R x5 m" \上海的故事讲完了,让外省人看到昔日的风光。社会巨变的在城市的一个缩影。讲的好不好,还是要由上海人来评价。他们更亲近这段历史,亲历亲为者。
6 {4 z/ Q4 w# Z$ u0 w: L6 |想起我当年边地的老同事们,十年屯垦后大多又回归上海,也从此走上不同的道路。当“总”的不多,折腾得风光一时又一败涂地的也有,大多则在弄堂工厂里,从农民变身工人,日复一日,养家糊口,如同大多数的人生。# s. G) m/ v* x
如今也都到了古稀之年。
! A8 _' V4 _6 Y7 c) R6 v1 B春夏秋冬四季轮替。冬去春又来,又将迎来繁花盛开的日子,看新一代的年青人了。
! |. h1 V( |+ R5 r1 k0 v& d
1 A( w b; e, @1 _' \4 x6 F% L#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