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5771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0-11-22
最后登录1970-1-1
|
发表于 2023-9-22 13: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5 m, I; _* J7 l5 }- j1 j4 J0 H# F& m4 N6 U) J( |* a. k
- f' Z$ [# i, z. ^
3857【后山】
# r0 h! W! N2 B! x& N0 j* N) }8 M; R7 W) B; r3 Q4 j
, O& g6 J4 b1 f) w$ \ U5 B8 [颐和园的后山。
3 Y6 U" {$ U- K秋高气爽,正是游园的好日子。避开上班高峰期,公交车前往,四十分钟北宫门。下车才见人挤人,地下涌出滚滚人流,几路人马汇入同一方向。还有十天才放大假呢,游人提前到京。京城从来都是旅游者青睐,颐和园不二的选择,不论何年何月,只要没有疫情的阻挡,万众纷至沓来,万寿山昆明湖。想想,我们也是年年过来,近旁的大园子,只比马甸公园多走几步,公交便捷,直达门口。溜弯在哪可是不一样,不是哪里都有皇家园林,也不是零成本就能抵达的。外埠人不是要辛苦“飞的”过来,跟上导游的小旗子生怕掉了队。9 O1 i* w, x& W9 L' ]; J2 T7 p5 [% |
园子内已然摩肩接踵。上坡过桥,底下苏州街人来人往的买卖人,湖光山色流连其间。往哪去?东、西、南。往南要爬山,费脚力。惯常是往西转,绕行至石坊,再做打算。今天人太多了,山后都这么多人,山前还不成了人粥。往东去,走后山,看着人少,后山的东段好像不曾走过。路边有导游的牌子,往东的小路通谐趣园,通东门。+ A4 h/ ~* W* x& `8 L! u8 m
拐向东面,不远是"寅辉城关"(见图)牌匾上介绍此关建于乾隆年间,是园内六大城关之一。想了再想,想起其中四道关的大体位置。这一道看着陌生,很可能没来过。早年,还是少年时就来过山后的苏州街,从山南翻过来,经佛香阁下行到水边,这边冷清,人迹寥寥。也走过山上,半山有小路,从东往西走,山脊不畅,遍布楼台亭阁吗,只能在半山的林子种穿行,没走过山脚下的小路,荒郊野地的,没什么景点,现在也如是。过了这处关口,弯弯曲曲的小路,修的满平整,只在一处豁口处见到底下荷花池——荷花填满河道,绿茵茵硕大的荷叶不见花,两岸蔽日的大树,一片暗色,令花朵早早地枯萎了。5 I9 W9 o8 f v$ C- Z; K
山脚的小路清净,阴凉还有些寒意,如果不是寻访殿堂古迹又不想费力劳神的老者们,这里可是行走溜弯的好去处。空气清新,满目绿色,本土的野草,层层叠叠铺下来,不必园林工人的费神养护,剃头浇水的全免。满山满谷的大树,油松为多,一人合抱不过来,不少都挂着红牌牌,至少三百年以上的年纪。眼看着一棵老松横在前方,走近了,只是歪到了路当间,被路旁的几根钢柱支撑着,虽倒而枝繁叶茂。山间没再见倒木,挤挤挨挨的绿植们争相向空中伸展着。
4 }7 y" |% ?9 f这段路没多长,前方谐趣园,靠近东门的位置。溜弯起码的里程还不够呢。岔道边有指路牌,指向坡上“益寿堂”这地方我来过,三四年前。再走走,绕道上山,旧地重游。- o, j C6 u9 r I6 z. C
; E/ q/ e% D U1 k1 o, l0 m* H
0 I* u' U! l5 y5 O( y
* e' d }. K: `5 X2 S
! h+ C1 ~- i5 y3858【半坡】 D! l' [! S4 ~4 o F8 x
6 d& ]+ s& t# F; U
+ J/ u9 r8 n+ N说是上山,其实就是个高坡,上下高差十多米,拾阶而上。& {% H; F6 d/ L! b d- Z0 D, M* @
先见着“乐农轩”,为慈禧太后怀旧农事的地方,灰头土脸的老屋尚存,里面的内容早就掏空了。关门谢客,挪作他用。
/ M2 m, |, m! M转个弯是鲜亮多彩的“益寿堂”。1949年春,大军已进城,毛率领一众自西柏坡进驻京郊,第一站落脚这里,当晚在此欢宴各界民主人士,共商国是。有这个由头,旧瓶新酒。这里早些年被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 |% y! [* B& H& X上次来这里就是不忘初心,单位组织退休人爱国主义来着。众人堂屋内坐下,如同一间大教室,观看大屏幕上的录像片,从七届二中全会说起……堂屋现在变化了,正面墙上是当年参加宴请的各位贤达的照片和介绍,屋内两侧,一东一西,添置了大个的餐桌,摆着碗筷,碟子里豌豆黄,云片糕等餐后的甜点。展陈更具象了。出来时我问工作人员,是不是与前几年的展出内容有变化呀?‘’是有变化,餐桌是今年三月份才摆上来的。‘’
9 m7 ~6 ^2 J4 t下山,山下是谐趣园。下山难,得慢点走。 两位格格说说笑笑地赶过去。没有格格了,皇上百多年前就倒了,是不是格格的后人得两说,只是往格格那里捯饬,大个的花帽子,花花达达的袍子拖着地,没穿花盆鞋,直奔谐趣园大门,门里迎面出来三位也都是花大姐似的,俨然一瞬的恍惚,清宫戏开拍了?那穿着,有轻飘飘连绸带纱的,也有质地厚实,锦服玉带的,正是乱穿衣的季节。进了院子,沿着廊子绕着圈子走,雕梁画栋依旧,一池绿水漂着锦鲤,歇脚的游客,午间小憩。
% c1 j2 Y( k' U1 s) i! n专业拍手,这个职业自从相机普及后,在各景点基本消失了。后来手机全民拍,只有影楼还在惨淡经营。摄影师绝地逢生,当下的人重新对专业摄影提出需求,拍得要更美。园子里多处见到他们,半山到山脚,追随着客户,在这山脚下的园子里尤其多。有六七组,且拍且走,不是婚纱照,大概园子里禁了。无一不是彩妆,清廷的彩妆多。一对母子,皇室的装扮,凤冠霞帔,小阿哥还捧着本线装书,摄影师指手画脚地调遣。拍照的中年人多,是为留住易逝的韶华,数百元或是上千元的花费,收获专业的服务。一对老年的姐妹,也许是朋友,扮得花枝招展,美貌或是想象中的尊贵荣华被专业地定格下来。
9 Y# ^5 ]' j$ j9 H2 S. y: p% d$ W前面的摄影师挡住去路,镜头前的大姐,云鬓水袖,池边呈飞天状,咔咔咔的连拍……% N! N' x7 r- [3 c
% U# V5 p; Y N+ W
5 _4 b/ Y, m. |2 l8 ^& l6 Q
2 ?& m- A; N0 c4 X! C5 q- v3 i* F3 u, V/ h0 i) p' O5 J% G
3859【袭人】
% {8 U* K2 m \9 U5 i
( ?. b* H, ]& P( |8 K( u" w3 z& i
1 ~2 P' M6 b3 y谐趣园内一圈走下来,走走停停,不断地被拦住去路,不能耽误了人家的美事,等等无妨。摆拍讲究角度、仪态,摄影师绝不含糊,精益求精,有关个人的职业精神。无一例外,摄影师都是男性,拍摄对象无一例外都是女性。美的追求,女性的再觉醒。
; R; r7 v5 `0 N* q‘’漪公子‘’,园内一侧的厅堂提供茶水、咖啡、小点心。公子只是招牌,跑堂的两位小哥。进屋小坐歇脚,穿堂屋,里面有小院子,露天岂不更好吗,找地儿坐下。绿树成荫,花搭搭的阳光散射下来,身背后花花草草,静静的,没人。有水流,有草叶的温柔,堆石上的藤蔓。小哥将热饮冷食端上。午后小憩,难得又静下来。院落、绿植暂时隔绝了喧嚣。品茗,闭目片刻。热饮尚温,已经清空。小院里多了食客。起身。
/ b0 M, o; R0 S+ [% }1 t: Z; g6 f出了大园子,门前几位围着盆栽的绿植拍照,是桂花树。‘’八月桂花遍地开‘’,真香真香,有人赞到。我凑上前,深深地吸气,有那么香吗,在我更多的是想想中的。停住了,再次吸入。路人说,别离着太近,吸多了会头晕的。没有,好着呢。我本就嗅觉不灵,去冬流疫后,没有感觉,直到数月后,香臭不知了,意识到大概率是阳过了,残疾了一项功能,至今未能恢复。7 X+ a: ^' y8 ]$ {9 e ^' y9 Y |: w5 }
络绎不绝的路人,掏出手机,围着桂树拍照。眼神差的,哪里见得到花,黄黄的,只小米粒大,手机聚焦中才见着清晰。南方有“月月桂”,北方难得一见,只在这个季节,也只在这些个大园子里才能遇到这袭人香气。香气不能上网发送,见见桂花也好。
1 ~4 y9 o- |; |! r/ ~7 q往东门方向走,“紫气东来城关”老子青牛的意向,此关,往来景点之要津,通往山后的静谧之处,屡屡让人想起不知所终的他老人家。
5 B: k+ l$ a- Q+ B' ]3 o进关,弯道过后,一下子回归到繁华之地,人海人山,小旗高扬,吵吵闹闹的队伍发过来。大殿的东侧,众人围着口水井聚精会神,导游在述说宫内杀人之利器和慈禧的梦魇……
, ~0 G$ ^8 o% b Q G+ n东宫门里,仁寿门前的小广场,十多支队伍,导引的彩旗飘飘,小红帽,小蓝帽、小白帽……四方来的队伍,南腔北调。入园的第一通说辞,导游们布道开讲。
) Z$ z( @, u% g% m& B9 y
4 Z9 N9 u) l" M6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