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6 z9 u+ a/ w7 r# y; T ]% C0 s: @
' ?! e" j5 h6 @1 s# u. E. k, z
3686【横眉】 “横眉冷对千夫指”先生的一生不容易。生活上后来如意,并非“贫贱夫妻”但生下体弱的孩子,经常进出医院。卖文为生却也颇遭盘剥,先生也没少为版税而斤斤计较,无良商家拖欠,盗印,委托律师打官司,为此争斗,同业成立版权同盟也无济于事,对簿公堂,筋疲力尽。“上海真是流氓世界,我的收入几乎被不知什么人的选本和翻版剥削完了,然而什么法子也没有。” “树大招风”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后就活在了公众当中。民国多黑暗的日子,赶上了战乱频仍,又要忧国忧民。怎么与政府合作,辗转以自保,活下来不易,如此艰难的环境下,横眉冷对是免不了的。 白色恐怖,先生几次为当局通缉,不得以藏身日本朋友家中。同道的青年,一个个被捕、丧命,人人自危。有笔不能写,写了不能发表,发表出来的被阉割删节,书信中抱怨频频。无疑生活上的不如意,精神上的被打击,折寿的。 先生有些刻薄了,骂人。 现在看看也理解了,为什么要横眉冷对,身边的人,同行、朋友中,或入狱或倒在血泊中,搁谁都要愤怒,一个个地倒下,去设法营救、写信请托,发文抗议,还是挽救不了生命,捐款赈济遗属,做些力所能及的。一支笔与不公抗争,于是“怒向刀丛觅小诗”。 有明面的,官老爷们,也有曾经的同路人,打笔战,前后左右地夹击。 先生说“上海没有幽默只有讽刺”“冷箭是上海作家的特产,一大堆拔在这里。” 回北平省亲,最后那趟应该是1932年11月(前文3884有误)“我在北京呆了十六天,作了五次讲演,颇让教授们憎恶。”同月信中说“政府及其狗们把我们封锁起来,几与社会隔绝。……加以孩子连续生病,近来几乎终年为孩子奔忙。” 下一年11月,致友人信中“我的作品全在禁止之列,当局的仁政要饿死我了事。”钱应该是不缺的,先生怒目的是被禁锢不自由和周遭的打压。 先生的骨头是硬的,招架、反抗。想想当下的“键盘侠”们的“人肉”“狗血”“社死”对簿网络,口诛笔伐,当年的横眉冷对已然是文明之至了。 、 3687【俯首】 “俯首甘为孺子牛” 先生绝非总是一副怒目金刚的面容,看这两卷日记、书信中,常态的还是平和、温润、幽默比比皆是,好有意思,不少的段落令人忍俊不禁。日本友人山本初枝写信来送一雅号“鲁漫先生” 侍奉母亲供养夫人,每月寄上百元,北平家人过上优渥生活。家信频频问安,最后一年的冬日说到刚上学的孩子“海婴已经放假,在家里玩……还不算大闹。但他考了个第一,好像小孩子也要摆阔,竟说来说去,附上一笺,上半是他自己写的,也说的这件事。他大约已经认识了二百字,曾对男(我)说,你如果字写不出来了,只要问我就是。”后期的家信常要带上一句“男及害马与海婴均好,请勿念”。害马,害群之马,初看不解,再想是许广平的昵称了。二位先生牛马同栏过得十年幸福。 先生的三弟同在沪上,兄弟情深常来常往。母亲那边不时地要寄过来吃食,多与兄弟共享,有次母亲竟然寄来五十元相赠,“分与三弟二十”。 先生的俯首在悲悯,捐赠做公益,抚恤烈士遗属、为工人赎身,5元、10元、50元…… 俯首也在救人之危,搭救身陷囹圄的,掩护同道的,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曾两次遁入先生家中避祸,先生从他那里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吧。先生也会晤了李立三,后者希望支持立三路线,先生“未允”,在他们身上大概也看到了不祥。 俯首在提携后进,大众的觉悟在启发民智,在智识的青年人。先生周围一批知识青年,写书的、科学的、艺术的。大力推荐新人和他们的作品,雪里送炭周济生活,多少无助的年青人在先生那来得到支持,萧红、萧军…… 先生喜欢版画,国内外四下来搜集,举办讲习,1928年筹建“朝花社”自己出大头,投资三百元,介绍欧文学、版画、出刊。生命最后的数天,还与木刻人座谈。记者拍下了那张与青年人围桌而谈的著名的动人照片,5天后先生溘然长逝。 …… 翻翻两卷,浮光掠影。什么年龄应该做什么样的事。先生在信中说“拿我那些书给不到二十岁的青年看,是不相宜的,要上三十岁,才很容易看懂。”想想我就是在不相宜的时段相遇的,现在早过了两个三十岁的年龄。可眼神、精力都不济了,只能浅尝辄止。 ; X2 G/ [5 A: M0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