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a$ U' ?: p3 g1 L8 e' Z2 z. I# K
0 C T+ w, R, x# R# E O* i. s) j, t* X) C9 w/ G- k: y( d( a/ `
66【东北货】 人都有点爱屋及乌。年青时在东北待过,对东北有好感,包括东北的吃食。那些年也没吃啥好东西,食堂的大锅菜,好不了哪去,也没什么特别的,之前在城里大多都吃过,但换到相对清贫的地域,一吃再吃,现在想想,还有点惦记。比如再寻常不过的豆腐,东北的豆腐块儿大味香,连队自己做的豆腐,能吃出豆子的香气。按说做豆腐用的都是差些的豆子,但那时的豆子纯粹,原生态,即便是小粒、碎瓣的。现在的豆腐吃着没嚼劲、没香味,像是用豆腐渣做的。 这次过来,离家不远处开了处“东北特产店”以东北食材为主,蔬菜、水果、副食、肉制品、饮料。头次去时买了不少,松子、南国梨、粘豆包、大土豆……背了一大包回来,除了粘豆包还在冰箱内,其他都吃掉了。南国梨头次吃,产地辽宁鞍山,个不大,酸甜汁多,有点像原来北京地区的鸭广梨,只肉质细腻些。第二次再去买,无货了。 吃的好的再买无货,吃着不好的就不买了,如松子。山货里还有榛子,估计牙承受不住。还有些没见识过的东西,比如一种桦树上的滋生物,像是脱落的树皮,黑乎乎,店家说,对“三高”有疗效。 东北过来的还有西红柿、油豆角……油豆角12元。货架对着是本地产的油豆角才5元。我说有本地的便宜一半多,还新鲜,谁还买你这贵的呀。店家说,这货在哈尔滨也卖这个价,我们是搭了运费卖的,有人就爱吃东北产的。我买了本地的油豆角,咱这口味根本就吃不出其中细微的差别,其实更主要的在烹调技法上。 没有豆腐卖,这次买了干豆腐(9元/斤),就是北京说的豆腐皮,一张张叠在一起,黄黄的。买了一叠。饭馆里是用尖椒炒。我直接放汤里煮,味道寡淡。 买了几个冻梨(7元/斤)圆溜溜黑乎乎。很久没见到了。北京家门口的马甸大集也有不少东北货,哈尔滨秋林的产品,俄罗斯的列吧、肉食、饮料。没见着卖冻梨的。来海南岛见着。又买了秋林的格瓦斯,大瓶的1.5升10元,太大,得几个人聚餐行了,现在哪里去找人。买小瓶的(350m)4元每瓶。再加上一听核桃仁,这不是东北货。 结账时老板说起,每周有三个航班从东北给带货过来。我问买卖怎么样?回我:还行,这边东北人多。 、 67【松子】 头次来这小店买的松子,一斤装68元,彩印包装上书“野生松子”。难道松树还有不是野生的吗?后来想想也对,东北的原始林子早就砍得剩不多了,现在都是人工抚育的次生林。松子只卖到68元一斤,便宜了。刚到时,我在“家乐福”买了一袋99元,也是一斤。真应了那句老话“一分钱一分货”“有比较才有鉴别”回到家才看到这彩印袋子上连个厂家名字都不写,可见是小农小秋收自己采的,加工的也差劲儿。大小不一是其次,主要是没有一一破壳。有一半都要用手去抠,我这一袋子吃下来,大拇指的指甲盖被磨砺得成了月牙状。我后来给这家的老板看。老板说你用夹子夹呀。别说我没见过松子夹子,有这种专用工具吗?就是有,这么小的东西挨个去夹也太麻烦。家乐福店的松子是贵些,可整齐,各个咧着口,比吃瓜子方便。 不是所有松树结的籽都可以食用。北京的松树不少,常能在地面拾到松塔,很完整的,掰开了看,找不到可食用的部位,品种不对。 我手头有本去年的《博物》杂志,里面介绍坚果知识,提及松子。能出产松子供人食用的主要是红松、华山松,而我们城里常见的马尾松等产下的松子过小,没有商品性 现在市面上售价最贵的,都在百元以上的“巴西松子”,状如葵花籽,细长,浅色,皮薄好剥,其与南美的巴西毫无关系,其大多产自我们的近邻巴基斯坦西部。这种树在我国也有分布,被称为“西藏白皮松”,只是该树种生长稀少被保护起来,所以只能吃到进口货。 杂志中介绍因松子而起的人鼠大战。东北的树不能伐了,伐树人改种树人,靠林间经济讨生活。每年秋后,人们纷纷上树“打松子”,赶在松塔完全成熟开裂之前,冒着风险攀高硬生生地打下来。不能延迟,抢先。真要等到“瓜熟蒂落”那就没人类的份了,会落入松鼠和鸟类之口。松塔被人拾走,松鼠的口粮匮乏造成鼠口减少,红松惯常由松鼠采食埋下的松子来繁衍和扩充地盘的,结果松树的繁衍受到影响。 你口中的松子是夺了人家的口粮延缓了青山绿水的失地收复。 " e/ ~; Y7 T r, P'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