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pei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21-12-7 17: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 J% M2 z6 U; t2 {" J3 F

' V! P8 m/ L, `% h5 D+ N

* ?& G' \. c7 [, p
3208【取舍】
老居的房子住了二十七、八年了,偶有小修小补,像厨房、卫生间墙上的瓷砖都有脱落,有的地方用胶纸粘贴固定着。老人家在时不敢折腾。现在老弟终于下决心重装了,来年开春。原来以为这地面挺牢靠,但禁不住隔壁工地施工,地板砖带了响,一遭都换新吧。
装修是个大工程,屋里得清空。我把些书籍搬回自己的小家去,腾地方。书吗,弃之可惜,留下来占地方,留下来还能看吗。今后也不打算看的就断舍离。装了三个袋子,够沉。还有不少,成套的大书,每套都是十多册,早年拿给老人看的,老妈没能看几本眼睛就不行了,书架上放了有三十年。每次搬家都是次清理的机会。再清理,该扔的扔。一次还搬不走,得再来一次装箱。
老爸当年也是在退休之后,将他的书都下了架,主要是政治类的书籍,堆在门口。我挑了几本出来后就全送到废品收购站。挑出来的书都让我拿走,别在这占地方。老爸就剩下些京剧的戏本子还在架上,前些年我翻动过,给老妈查找戏词。算是老人家的遗物了,里面还勾勾画画的。留下吧,也许我将来还会翻到呢。
十来本赠书,取舍之间。都是这十来年父母收来的,父母的老同事古稀之年后写下的回忆录或者个人的文章专辑。书的前面还有题款,“雅正”之类的。我给母亲读过其中的片段,里面多少有些他们共同的经历。现在执笔的老人家们大多不在了。谁还对他们的故事感兴趣呢。他们写下,回顾自己,给家人留个念想,不写下来,小辈的都未必知道。
想想还是放下了,我不会再看了,只带走了其中的一册,是楼上刘老先生的,成书于他96高龄那年,前年老人走了。书中收录了好几十幅照片,特别是些合影的工作照,每幅下面都注明地点和每个人的姓名,老一辈的叔叔阿姨们,不少都是曾经的邻居,有些熟悉名字但模样忘记了,有些看着照片面熟但名字忘记了,这些从书中又能够找回来。作为照片集子再留些时日吧。
沉甸甸的,老弟拎起来下楼,帮我带到了车子边上。
3209【留痕】
翻书。书都有些年头了,其中的两本还是年轻时读到的。一本《美国人眼中的美国》(Studs Terkel:Working)出版于1972年,作者采访了当时美国各行各业的日常生活,采访录的性质,是部口头文学作品。引进版为1982年。想起来了,是一次在书市上买到的。那时还在锲而不舍地读英文,但实际上这本书并未读完,因为日常口语读起来与教科书的文字难度大。
书中还有隔了好多年二次阅读的痕迹。在其间一页上夹着张“罚款收据”盖着东城交管支队帅府园大队的印章,上面还印着“如果不服本决定可在六十日之内向……申请行政复议。”日期为2013年2月20日13时18分。那天我开着当日限行的车子被交警堵在***广场上被罚分、罚款。刚从美国回来,把限行这个茬给忘了。
我是二次拿起这部书。走了一趟回来有了生活,再读书本。这部书还是没读完,罚款单被作为书签夹在书的四分之三处。
带回来的第二本书是《美国概况》(This is America)倒不是因为它的内容,很单薄的小册子,而是他印发的年代,大概是在七十年代末。书的最后部分是“美国历史大事年表”列出的最后一条为:一九七九 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一月一日建立全面外交关系。
有意思的是这本书以中英文两种文字刊出,其中的中文使用的是当时最新版的简化字。比如“大事年表”的最后一条有两个简化字:“建”字写作“辶+占”。“面”字下面的“口”里空空荡荡,没有两竖两横。这本小册子的编者为“美国国际交流总署”。那一年中美刚建交,跟得好紧,我们这边新一版的简化字刚出炉不久,人家那边就白纸黑字了。只是咱们这边没过几年就把新版字又给废了,老版字复辟。
我们这代人认字时就认的简化字,这没问题,令我们书写时省去不少麻烦。但是到了成年后,你再由繁到简就不大适应了,老念旧,新字要猜。比如同一页上的另一个简化字为上下结构的“乙+心”猜个字?它单独露面真不好意会,组词出来还能猜到。是同意的“意”字。
这几十年汉字电脑录入、排板技术出来,再无简化字和汉字拼音化的争论了。输入汉字比洋文还来得快。小学生们还得学着书写汉字,还是挺难的,怎么也要读上四五年书才能文通字顺。
这本书也留下,作为文字改革的纪念版。这类文字已经见不到,要去图书馆去翻半个世纪前的老报纸。国内版的图书好像还没有实行那一版的新简化字就“刹车”了。我没见到过这拨简化字的国内版图书,至少我家的书架上没有。
5 N8 o; Y; M* {) g' C5 X9 h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21-12-8 11: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1 @# _! n) o/ y4 F; e3210【承继】
1 r3 {' y  Z. K% E" ?: p. x* g0 T! O8 _1 T老爸给我留下的书不多。他还是退休后买了些书,一类是戏文,主要是京剧传统戏的。退休后又操琴唱戏,与院子里的老同事自娱自乐,乐呵了许多年,听说有好几年春节单位团拜会经常上台唱一段。后来琴弦都调不准了,我给老人修琴,换琴弦也无济于事,琴不拉了。后来才明白是老人脑子不行了。但兴趣依然,听了很长时间的磁带,看戏曲频道,高兴了跟着唱一段。另一类书是医书。刚退休时老爸剪报,家里订了几份报纸和杂志。他看了好多年,经济类的剪下来贴在本子上,这是给我看的。更多的是保健类,诊病治病方法的,特别关注家人或有的疾病,分门别类的剪报,把一个个小本子都贴成了大本子。再后来就是买书,都是那种小册子,一病一本,陆续出,他陆续买,买了三四十本,一大摞,最后都给了我,一定让我拿走留着看。后来我基本上没看。没毛病,就不会想着看。现在如果有了什么,会上网去查,比翻书快捷。但书还留在架子上,只是把买重复的去掉。书中有老爸的勾勾画画,老爸喜欢在页面上打√和划出波纹状。在他和老妈的相关病症的内容部分画得相当热闹。只是这批图书当中没有神经类疾病的小册子。老痴症属于本世纪后才被普遍关注到的。9 G. d% N2 j- p+ C( G
这次拿回来的书本中看到母亲留下的笔迹。有的封面上写着“此册暂保存”。暂时是给她自己,提示孩子别轻易就给处理掉。这一册当中,用笔划出道道,直道。多处标出三角形△,有的地方打着“?”号,用铅笔也有用红笔的。
# s, Y1 H# t$ n! y蓦然觉得,这里面是有传承的。我也会偶然在书里画上道道,重要的部位画上△。当然是自家的书。我基本不会留下文字,做眉批之类的。出于对书的尊重,大概也是因为不是教科书的缘故,不会精读到记录认识感想的地步。习惯成自然,最初读书的习惯是学校教的,没有机会得到家长的教诲。而如果说是种惯性传承那就是骨子里的。后天习得或是骨子里的总有其一。想想你的后代是否传承了你的读书习惯,一定有的,50%没有,5%一定有的。
4 c4 _' [* Q0 `5 i& u* x& Q

% j( h% A" \& j4 z5 k9 R: S$ `: C1 K* Y2 p9 Q

" t- G% w7 F+ O; \
发表于 2021-12-9 20: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5 `1 H2 f) s1 V
& W* Q. Y/ b% N: @) l) s& R
' R$ H* O6 J' t% J4 g" L
3211【书香门第】
晚间“品味书香”节目介绍的是作家叶兆言的集子,没听清楚书名。作者的名字似曾相识,但想不起来是否读过他的作品。他谈到读书、买书和借书。说起他早年读书喜欢巴尔扎克,不喜欢托尔斯泰……听他读到的那些书,应该是我们的同代人,或年轻我们几岁。喜欢不喜欢的有些同好。在我这里,法国作家中除了儒勒.凡尔纳的作品,科幻属于少年,就是巴尔扎克了,作者的《人间喜剧》写下好几十本,我读过六七本吧。人物简单,故事性强,少年时读不出微言大义,只要故事好,作品浅显些,正好读下来。老托尔斯泰的书看着费劲,说他是“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那时想看的是苏联这面镜子,读下来不如小托尔斯泰的作品看着过瘾。当时也没什么读书会,私家阅读,没有交流的对象,看懂多少是多少。
叶作家言说借书比买的书看得快,这是共识。他书买得多,自己家里有六架子书。节目中主持人介绍书叶作家是香门第有传承,父亲是作家***,爷爷是叶圣陶老先生---文学家也是藏书家,家藏万卷书。
我看过老先生的《叶圣陶童话选》现在只记得其中的一个故事《稻草人》具体情节已淡忘,善良和悲悯的氛围隐约留下来。同代人张天翼的童话《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则印象深刻,内容至今不忘,书中人物也不少,孩子的形象,要好玩,孩子们才爱看也记得住。叶老后来从事学生们的语文教育,编写过我们读的课本吧。
三代读书人。如今孙子辈的到了不买书借书看的阶段。祖辈的藏书大概进了“现代文学馆”到孙这一辈觉得书价贵,家里地方小。别不是四世而斩,小辈的有了其他趣味,要是后面有人接着,第四代人好书,那就该多多益善。
借书,开源节流。现在想看书太方便了,公共图书馆遍地,国家的、区里的、社区的、小区的,四级网络借阅。老人家们有闲,视力不行了还可以听书。听书的书目也十分丰富。听着不行的,再换一本,方便。听书得一句句听下去,听完一册书要好几天。这就不如看书,有时可以翻,快速浏览,有详有略。
3 e7 I9 j9 `9 Q, C$ Y6 x
发表于 2021-12-10 13: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 W/ O7 X3 z' u9 B
$ Q5 ~% E" Y2 k; y5 A% O# D8 V  a
  ~4 c8 }; i# y. }0 q: ~
3212【故事梗概】
读者有需求,出版商就推出新品。想长话短说,不想看长篇大论,只想知道个故事大概,市场上就有同名小说的缩写本。我记得九十年代就有这类书籍,大概是为中学生准备的。下一代人,读课外书的少了,被功课压迫的没工夫读闲书,又不能不知道些,那就看看压缩本。这拨人长大了,读书的习惯没养成,读书也多是功利的。新一代可能会好一些,课外班被压缩了。
上次在国图借了本《读书就是回家》也属于改写的压缩本,比上一代的缩写本又有发展“梳理小说的梗概,把一本厚厚的书浓缩为1万字的精品书稿,’把书读薄’;同时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由浅入深,理清故事脉络、剖析人物性格、梳理干货亮点,轻松看懂世界名著。”   
我拿回来的是这套书其中的“信念篇”选了《阿甘正传》《灿烂千阳》《解忧杂货店》《追风筝的人》等11部文学经典。 我读过其中的三部,其他的甚至都没听说过,包括其中的第1部《阿甘正传》才知道它也被作为经典纳入。其实作为文字著作并未读过,是看的电影。电影还是不错的,够热闹。
话分两头。没有读过原著本的,这1万字就是个故事梗概,知道了。可以作为导读,对此有兴趣的,比如对哪个历史阶段,对哪一类人感兴趣,可以找来原著读。否则浅尝辄止。可以说帮助读者筛选过了。如今图书市场汗牛充栋,每年上万部小说上市,谁又能看几本呢。不是搞专业的,专为消遣,也必须千里万里挑一的筛选。人家替你做了。
其二,看过的书,再来读压缩本。梗概是没有情节的故事,但你知道原作的故事,忘掉了的又被重新捡拾回来,枝干上又现绿叶鲜花。况且,几年,几十年前读过的,当初未必就读懂了。现在有评书的人跟你聊书,新的见解,你不曾意识到的,二次收获。再读原著的可能性不大,这里简单洁说,温故知新不亦乐乎。
《追风筝的人》还在书架子上,十多年前读的。本来已经淡忘了,一个小时读下来,再次栩栩如生。阿富汗还没有走出苦难。
\
这套丛书大概会有上百本,陆续出来。主要的编撰者是麦家,没读过他的书,看过他的书改编的电影《风声》。他的计划是:100 +1000+ 7 +20。100是指100位专业读书人,他们负责拆书、解书,化繁为简,提纲挈领,把一本书拆成7部分;1000是指从“理想谷”现有上万册藏书中选出1000本古今中外的文学佳作,这工作主要由我负责;7指的是7天,即一周读完一本书;20是指20年,用20年时间,以“文字 图像 音频”的方式陪你读(听)完1000本书。
又是一个20年。人生有限,还能读上多少本书啊。
( X( x0 A, Y' ~7 P' D
发表于 2021-12-10 13: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210_133843_resized.jpg ( G$ }4 l$ J" t3 B& T) P
发表于 2021-12-10 19: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 G( |- A$ _: W3 ]' l4 o2 P: V  Y% W7 a: v2 @# I, }: N, ~2 L# L% V
3213【答题】
; q5 k5 ^& _' p' n* I这一周答了两回题。( k8 O0 |* h' f7 ^% W3 Y4 S% B
一次是单位的。上周先是给各位快递过来《“决议”学习辅导百问》不是刚开完会吗,沉甸甸的一本书。里面好多篇大块文章,还有一百多道问答题,有问有答的。这辅导材料33.4万字,看着就头大。然后网上平台刊出问答题---知识竞赛,参与就有奖。我知道老同志们许多都不看书了,小说都不看,眼神不济。再者也不是都能上网操作的。
9 z! d) V; T* U安排布置了还是要答的,寓教于乐,答着玩吧。没看材料就答题,会不会错误连篇的。还好,都是选择项,点击完成,错对立判并给出正确答案。错了也会知道对的是什么。当作一次学习过程。+ `- q/ m! i1 M0 t% Y
还好,答对的多,就一直答下去。百年成就和历史经验,我们这岁数的跟着走过大半程,老马识途。尽管折腾,曲曲折折的,初心不改,宗旨和调子没有大变。说与时俱进,过去现在将来,基本的逻辑可以推断出来的。从已知猜测题目的答案,上下左右腾挪。
5 O  l/ Z+ ]# ]; _: k, _: Q# F2 K: `还带花样的。选择题就选择题吧,一溜单选题,选着选着连续出错,原来突然改为多选题,也不明示。' @& `/ z, f2 N" |7 u% O2 v
检查了各位的视力,然后又来了听力题。放一段曲子,要求答出歌曲名。听老歌没问题,“花篮的花儿香……”那一准是《南泥湾》,答不错的。新歌呢,是“当兵的人”还是“小白杨”?是“几度风雨”还是“少年不知愁”?……思考了也没能一一答对。还有没听过的歌,瞎点吧。8 n6 d6 {: x* N2 E, K9 z
结束答卷,分数给出84。还有排行榜呢,点开查开。已经有二十多人参与了,我比上不足,有90多分的,比下有余有40多分的。
# Y5 D& Y8 |  P. }8 n1 q  E1 r( D. N昨日又答了一通题。手机接的电话,是消防部门的调查问卷,这公益部门的事我还是很配合的。问了些消防知识方面的问题,比如火警电话是多少?灭火器的使用操作步骤,先什么后什么。室内主要危险排序。灶台着火的扑救方法等等。再就是调查了家居周边的风险隐患,消防通道是否畅通?小区内的电动车管理……
' {1 C$ Y! }  [& V' B# e2 d足足有二十多分种,老答老有,答的我都累了就发问:你是不是机器人啊?对方小伙说:不是机器人,是真人。我说你们的题型设计也太啰嗦了,弄好几十道题出来,这得多好的心情多大的诚意也能配合完成啊。
+ V8 o$ z) N" `3 n' w
发表于 2021-12-11 11: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3214【未然】
问答式是学习的有效方法,古已有之。我被询问了好几十个问题,包括许多的选择题,单选、多选。所谓“会者不难”。其中的一个问题是:你的消防知识主要来自哪来?我的选项是参加单位的相关培训。再有问题:参加过哪些培训?多个选项我都参加过,听讲座,看教学片,包括避难演习、操场上的拎着消防水带接龙和使用灭火器扑灭明火。于是答题中的操作手法:拔除消防栓—按下手柄—对准火焰根部的操作顺序就不会错。
我在单位时曾经担任过兼职消防员,每年都会有半天的专门演练。想起我们保卫处的李处长真是个尽职尽责的好干部,坚持了好多年,单位的安全教育和防范,直到我被年轻的小伙替换下来。我退休前,公司搬进新大楼,五六十层高,曾经高度为京城之最。入住没多久请来消防局的来做培训,高层大楼防火专题。还在某一日,在楼内放起人工烟雾,同事们分头跑入相应的避难层,大楼内的中、高部位有两层里面空空荡荡,专为火灾避险时预备的。
人一辈子难得遇到次火灾,只有遭遇了才知道厉害,才能提高生存技能。但知道些常识有备无患也警钟长鸣。谁知道什么时候就碰上了呢。有了知识就会临危不乱恰当处理。比如燃气灶起火是先关气阀还是先救火,常识是关气阀,现在又有说法是先关气阀更危险。到底该怎么做,我不知道了。
电话中对方问到,灶台着火应该用何种方法扑救,在多个选项中我选的是“用湿棉被覆盖”。这到底是不是正确答案呢?不知道。谁家没烧糊过几次锅呢,这离起火不远了。真起了火怎么处置?后来我想起,把个被子弄湿了至少得四五分钟,火都起来了。这不应该是正确答案。其实在防灾减灾的领域中,谁都有不少的未知。
前日应急部消防局的局长发话提醒关注电动单车引起的火灾事故,年内成灾已经上万起,多有死伤。网络小视频也看到恐怖画面,拎着电池的骑手,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突然爆燃,将自己报销了。风险无处不在,就在身边。现在已经见不到将电动车往楼内推的。但有拎着电池往上走的,我还问过邻居你不怕充电时着火吗?他说我充电时候家里有人,我盯着它看。
楼下有充电桩,大概也不会有电池被窃的风险、充电的危险也都明了。可见防火这事还任重道远。

: U2 R7 c  Q+ H" k
发表于 2021-12-12 11: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 i; `# W& x0 y- r: o$ e7 N5 H# j1 x2 `9 y# \  c4 W* L2 e

" B  P1 [8 e1 ]* c) d8 g: V
3215【核检】
昨天去小西天办事,顺便看了边上一家医院,部队医院的核酸检测。墙上贴着通知,大意是:每周七天,上下午都进行,上午检测的要傍晚出来结果,下午的要次日上午可以拿到。对老人家们优惠,65岁以上的凭身份证直接交费检验,不必预约。看了下场面,十点多钟,不超过二十个人在排队候检。人不多,比我前两次在安贞医院和北京医院见到的排队人少多了。这与疫情有关,近期本市没有中高风险地区,出门外出的,乘车、乘机的没要求必做核检。检验收费也降了,58元。夏天时我验过一次,记得是80元每人每次。医生用个小棉棍儿伸进嗓子眼儿滚一下,人还没反应过来是痒是痛的,完事了。
近期边境口岸处多有新发病例,内蒙古、东北多一些,两位数的规模。都快两年了,还是没完没了。预测今年年底疫病打住的看来失算了,出来南非的新病毒,一个个的现身,名字都记不住,好像没有掀起大浪。抗疫这事各国有各国的路数,咱们这实行严防死守看来还是效果不错的。美英其实也不是大撒把,时紧时松,这紧那松,结果就是医疗资源挤兑,多死人。孰优孰劣?
又有说法,明年上半年疫病告一段落。看吧,时间,实践检验一切。
想起年初的一个笑话:老人家在医院门口徘徊打算去做核检,但忘了怎么表达,说出口的是“请问到哪里去做核试验?”
时间够长,耳熟能详都适应了。一早的广播说核检再次降价:自11日起,北京公立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单样本价格由58元降低至35元/次,5样本、10样本混合检测价格同步由每样本18元、13元统一降低至8元。
钱多钱少不是大事,主要是麻烦。上个月出行曾经有过出发前48小时内两次核检证明的要求,至少要跑三趟医院,还要排长队等候。我们这种赋闲的人都嫌烦,不走就完了。那上班出差的人,不走不行的就更烦了。
有什么也别有病。谁都别有病,有个新冠病例出来真对不起大家,殃及周边要麻烦多少人啊。后面还有冬奥会呢,是得严防死守。

: L1 H, C' N) W- O
发表于 2021-12-13 17: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4 m8 u  ^4 B8 }8 M+ i# [6 a. m

  F, C9 k! o/ Z/ u2 t6 b, D# R
4 D. S. z2 g2 U3 \
3216【走了】
朋友过来电话,安全抵达三亚。他们是先到的泉州,在当地看了“非遗”说是刚申遗成功的。游览后乘机到的凤凰机场,落地后没人理他们,径直拖着箱子出了候机大厅。告知我们只要出发地没有中高风险疫情就没事,出发前也没做核检,要走就趁着现在没事赶紧走。
前天在小区内碰到李太,正抱着物件往邮局寄去,看着东西也不多,就为减轻点重量,直接寄到家门,省得拖带,路上轻松些。也是啊,他们大我们一轮多,有儿有女的,孙女孙子,外孙女外孙子齐全,也成了空巢老人,一晃两年多不见亲人面,自己照顾自己吧。对自己要好一些,花点钱寻个方便,能走起来的时候就走起来。
现在是老李催着走,老李去了也没啥事,说是图的就是空气好,在外面遛弯舒服。李太主事,日常起居安排全张罗。天一凉,那边的舞友歌友就开始吆喝着快来快来的。老李订了票,上个月的,后来又取消了,乘机要求核检手续,还48小时两回,嫌折腾。最近手续简便了,出发地和目的地都放松管制,不必核检,这推迟了一个多月再出发,说是机票比上次的还便宜些,但上次退票可不是免费的。
前天给老姜打过去电话,问问他那边的情况。他每年都走得早,走走停停,沿途打几场高球。老姜说今年晚了,要周日出发,网上没要求出发时做核检所以也没做。老姜和老李俩口大概是一趟航班吧,都是周日出发都是落博鳌机场。说是博鳌机场对非疫区的只要求绿码和登记备案。
当下的政策“非必要不出京”北京有情可原要为冬奥做准备,进京严控,出京如果出去的多回来的就必然多,尤其是短期出差、旅游的,弄不好就带病回来。少流动的好。
年底大假陆续开启。欧洲那边开始热络,近日小辈的开始休假安排,在英吉利海峡两岸飞一趟。我问起核检情况,飞机火车是必须的,你是旅游核检完全自费,费用为一次128镑(比价1镑=8.6元)快赶上单程的机票了。我问有没有便宜的可选择?有,低的为80镑。当然英国的普惠性核检是免费的。这个日子英国人也不鼓励长途旅行,这收费够狠的。
- s& ~' c" j8 A$ ?, Q, o
发表于 2021-12-14 19: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 O8 |8 J" ]2 C! x8 l. f5 o$ m  [+ q3 D; d% _1 a1 R3 B# a" l
# q) K. U1 E- Z
3217【检一道】
自从在“北医”遭遇两次不明不白的“黄码”之后,就觉得出远门乘机乘火车大概会有什么问题,要不要去做个核酸检查。
先打个电话给海南的12345咨询。对方人工智能值班,给我念当地的规定,哪有工夫听这个,文件可以在网上看到的,可问别的,AI又说不出来,后来还负责任地给我发过来一份地方的防疫通知。其实首要的还是出发地的手续问题。人都过去了,还能给我遣返,看下来最严重的是集中隔离14天并一头一尾两次核检,这是对疫区过来的人。
前两天订了机票后就开始关注本市疫情,12月12日两起输入性疫情。还好这不是土生土长的,要是本地的病例就麻烦了。13日没见网上升级本市的防控标准。还差两天,这两天别出事。真出了本地疫情怎么办呢。我打电话问问机场吧。
首都机场客服的电话接起,说是这要问航空公司,你坐哪家的航班就问哪家。拨打95583。
国航客服的女士让我去问目的地的12345电话。我说要了解首都机场我没有核检能不能上飞机?对方竟然说不出来,好了一会儿给我念规定。我说文件能看到,我就问当下你们的航班怎么执行规定的,你要是解答不了请给我转到高级座席。
一位小伙转接电话,明确告知我,如果近期没有过疫区经历的本市居民又身体健康的目前不必提交核检证明。妥了,要的就是这句话。
我再问如果明天后天万一有了病例本市提高防控等级,我又来不及做核检怎么办?对方回答航空公司会免费退票或者更换后续的航班。
还是麻烦不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还不是万一,很可能是百一量级的概率。看运气了。
我的黄码的问题还是无解,比常人还多一个坎,万一北医的情况在机场出现怎么办。这一个多月走到哪里都绿码,没理由再出具黄码。我又想起一个月前海口当地社区的工作人员电话询问我疫苗接种情况,我向他们了解到可能机场会有核酸检查的手续。谁知道现在又是什么新章程,三五天就可能一调整。做次核检吧。
做两次是最稳妥的。做一次,为海岛那边过关准备着。

- A. K. N" l' _, P, D: O9 g
发表于 2021-12-15 19: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 b0 N; c( h$ g5 a
, X2 e8 E) ?. v0 L0 [& k" v

' q) _; S8 E" X/ g- x/ k; @
3218【半小时】
上午寒风刮得挺紧。核检的位置在火箭军医院的北门,队伍排在楼底下的小平房外,西北风过来,正在风口上,风洞效应,有什么毒菌都刮去远远的。
军地两用。军地两支队伍,不掺和。军人那没队伍,三三两两的过来随到随检。还是咱老百姓的队伍壮,地方人的队伍有三四十人的,慢慢腾腾往前挪。
风口还没太阳,没一会儿就手脚冰凉开始搓手跺脚。我前边的一家三口,给坐在轮椅上的老爷子核检。我说你们何必都站这呢,让老爷子找地方晒太阳去,还早呢,别把老爷子冻着。小伙听人劝把老爷子顺着坡道推到楼门前,撩起门帘子,又出来了,都上着锁,想进楼里暖和没成。太阳地儿离着太远,老爷子杵着棍立起来在院子里溜达。我问排队的老人家属,是要出去玩来做核检吗?不是,明天要在这医院做手术,要求核检,你说我们也不住院,这不是折腾老爷子吗,都九十多了。
我说都九十多了,还排什么队呀,直接前面窗口登记交钱就完事了,对高龄老人优待的。老人家这时溜达过来,走到了前面采样的窗口。门里转出来个全身披挂蓝大褂的,往外轰人。我说九十多岁的老人还用排队吗,不是优待吗?“是吗,拿出你们的身份证医保卡”蓝大褂看后直接把家属带到窗口办理了手续。
半小时排到了。身份证登记还要询问手机号码再就是收费,时间都耗费在这个环节了,特别是手机号的录入,前面的一位大姐连说了三遍,前两遍告诉人家的是身份证号码,怎么都觉得不对,闹了笑话。到我这,我说一遍里面重复一遍。又是身份证号码又是手机号码,快不了。赶上这拨了,核检第二次降费,每人次35元。
拿上试剂盒和棉棒儿来到采集窗口递上去。采集人员用棉棒探入口中,两边滚过,只觉得嗓子眼发痒,刚要发作,完事了,分分钟结束。全程刚好三十分钟,从进了栅栏门到出来。
我出来时,门外排队的人多了,比门里的队伍稍短,二三十人。我这才意识到刚才进入栅栏门时,我没排队。门口站着十多人,我还以为他们是在刷码呢,我挤过他们刷完码就进来了。敢情我加塞来着,
上午做的,傍晚取核检结果。48小时有效。

& m% e% ?* Y9 U! ~$ ]( Z& i
发表于 2021-12-16 20: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 y; h8 n% B6 i, U9 J% ]
6 g8 }5 L8 @3 v' h3 `3 ~, V( {# M+ J

/ ?- s1 M4 \, y. ]  g6 H7 }# f5 X
" j( O$ o, `4 W1 U' ]$ s
( h% a6 A+ x' f3 W9 k

  g: G" e9 G% g) F" i& Y
% ~9 G4 j2 H- T+ d0 _
1 J+ x1 y! q/ }3 w- U/ N! V

  W& s( E$ S# v" Y( g2 I8 o
海之南 辛丑年冬

9 c! m- d- s* O" U8 l9 p' B
1【航班】
上午855的航班。航空公司提示提前两个小时到机场办理相关手续,以往也是这样要求的,现在疫情期间多了手续更不能晚到了。
早上的车子真快,六点出发半小时就到了机场,没遇上红绿灯。进到航站楼第一道岗查验“健康宝”,绿码放行。接下来的的安检如常。大概是因为疫情闹的,航站楼内冷冷清清,安检不必排队,随到随检。走道上的往来的旅客不多。
看大屏幕上的航班表,今天上午T3航站楼飞海南的一共六个航班,两个飞海口,四个飞三亚。还是不少,不少航空公司已经移师大兴机场了。
当我坐到登机口前的座椅时,等候区空无一人,我到的最早,一看表,6:55,整整提前了两个小时。刚坐下没多会儿,前几排的座椅上冒出个光头来,还有比我来得早的,一老哥已在此迷了一觉儿起身。
旅客渐多。一位工作人员过来挨个登记行程卡。旅客用手机扫工作人员手机的二维码后输入个人的手机号,然后再添加验证码后现出“通讯大数据行程码” 绿码有效。工作人员拿过旅客的登机牌画上个五角星记号。登机验票时这五角星好使。到后来海口美兰机场落地出来时,保安人员查验的还是这个“行程码”,不看“健康宝”
往年飞这趟航班都是宽体大型客机,这回是架中型机,200多人的波音737。好像前些年出事停飞的是这一型号的。乘客坐了有九成多,显得挺拥挤。
旅客中年轻人多,多是公务往来。没见着小孩子,年轻人要是出来旅游通常会带上小孩子,客舱内一个孩子也没见到。我身边是为老者,八十好几了,头发还是黑的,说是趁着腿脚还灵便就多走几趟,要待到来年天热了再回。我问孩子们呢?孩子他们会春节过来团聚的,这几年都是如此。
看会儿机上的航空杂志,吃顿饭再眯一觉就到了。
机舱内广播,海口地面温度25 。并提示黑龙江等地的疫区人员下机后行走红色的专门通道,其中还提及有北京丰台区的旅居者要配合机场进行核酸检验。网上不曾提及北京的疫情,但航班上却把丰台区单拎了出来。我问边上的老者是哪个区的?我西城的,住宣武门外。我们都没事。

' @; x/ ~" I3 h1 b4 e1 |, ~5 T$ o
发表于 2021-12-17 15: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4 K- @; K. Y/ c9 P/ ]7 R- {  h0 h9 y6 B0 K# r$ I

- k3 r  _& C2 T& j# B+ \; _
2【夕阳】
落地后往外走,还是挺通畅的。去年也有疫情查验的,但对老年人豁免。今年多了一道验码手续,查看“行程码”,北京机场查验过的,这里扫码之后再看一遍,没有手机的落笔登记下放行。与去年相比,是疫情更严重了还是管控得更有经验了呢?
与那位老人家分手,他们俩口还要在机场乘坐东线高铁前往万宁,说航班晚点半小时,要赶下趟车了,到家得天黑。
看着天气预报选择出行的日子。长了不行,提前三五天的预报还是靠谱的。这一周海口无降水,一个干爽的时期。买上午的票也是为着中午到达后能晒晒被子。真要黑灯瞎火的过来,头一宿就不舒服了。现在当地的有些小区提供“管家服务”业务,可以预约打理卫生、开窗通风等服务。那不是要麻烦他人还要破费吗。
航班飞到广东地面时浓云密布,过海峡从云层中钻出来时距地面高度仅几百米了。落地后见不着太阳阴沉沉的,但还是觉得热。此番过来我头次没穿棉服,薄毛衣单裤褂,手提行李寥寥的,竟然走出了汗。在干燥低温的地方过来,汗毛孔一下子都张开了呼吸吞吐。再加上,早饭在家没好好吃,飞机上的一餐大为减量,肚子里都咕咕叫了。航空公司也确实不容易,疫情使得业务锐减,增收不行只能节支。看海口机场也够冷清,同期到达的只有大兴机场过来的一趟机。候机楼接站的才十个八个人。
来到出租车站,车子等着乘客,可见客流不多。问及的哥,的哥说主要是旅游团队大大减少了。
车子到了小区门口,保安在门内刷手机,依然进出自由。什么测温刷码,当地没这套,如此节约了不少人力物力。
其实离开了不过八个月,还是那房子还是那树,没啥变化。进家门还不到两点。开窗通风,被子晒不着也挂出来吹风。阳台上的两株绿植还在,没啥长进。那棵火龙果头重脚轻翻倒在地,干渴的够呛。
手机响了。是物业大姐打进来的,催收物业费。我说我刚进家门得歇歇吧,明天,明天我一准上门交费。大姐说没关系,明天后天都行啊。
傍晚,一缕斜阳投射在毛巾被上。
  S4 E$ j% u) o* |; B1 s8 T9 ^
发表于 2021-12-17 20: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21-12-17 20:34 编辑
' o# G3 M& S; ?* m: C  Z/ g' Z8 f
: c/ I0 G: |3 H3 g
6 u$ z% i, X8 f: f* @' L

5 ?( r! O2 ?9 M7 Y6 l0 K
3【店家】
进了家门开窗晒被之后就是水、电、气接通,都好着呢。接着出门采购,粮草先行,晚饭和明天早饭的食材。不必跑远道,小区内就可以一应俱全采买到。
令人意外的是,我们这栋楼的底楼竟然有了商户。一家门前的牌匾“香满屋”。小饭店?
门口坐着位与我年岁相仿的老人,面带喜兴。我问是新开的饭店吗?你进来看看吧。把我往里让。
地下摊着一盘盘的鸡蛋,还有抹着红泥的咸鸭蛋,青菜、菜花、长角豆。窗台上还有瓶瓶罐罐,腌制的酱菜。
正要去买鸡蛋,家门口就有,不必舍近求远。问了价格,一盘3030元。介绍说是土鸡蛋,是从周边儋州等地的农村收来的。来一盘吧。桌子上摆着一盒盒的“火腿香葱小花卷”怎么卖?一份513元,是这里自己制作,当日出锅的。晚间的主食有了。
菜呢,我问这花菜怎么卖?
这是人家网上订的,都有主儿了。没有多余的。
那你这还有什么呢?
多的就是柚子,我们这是湖南进的,是甜柚子。那就来一个。
还有什么?
我们是在网上订货,天天发布。你扫一下进群,今后就方便了。
扫码入群,没一会就被拉进来了,我一看排名第499个。这么多人呢。老人家介绍群里多数是本小区人,也有外面的。他们这个店已经开了三个多月。
你们是哪里人呀,我没听出来口音。
我们是安徽的,孩子在这做团购,我们两人在这做面食,也做些汤菜,每天都有什么就在网上发布了。
晚餐主食花卷,味道不错,一人两个下肚。菜是家里的剩菜,葱姜蒜还有两根胡萝卜,四个煮熟的鸡蛋,同机一块儿飞过来的。
晚间看到了“香满屋”的群公告2 b' o3 B2 j6 Y7 @  g# @2 G" e4 b- `% Q
A:[爱心]炭火炉煨煮,淡淡木炭气味清香,不加味精不加汤宝,小时候的味道。

1 K4 w8 ^; Y! n) j) }[庆祝]出自香团工作室,精心熬制
( g( F: H  t7 a; [# W* a5 V
本次汤:荷包蛋萝卜猪骨汤3 U: J3 }5 k' o* v2 Z# G1 v
功效:预防感冒  润肺8 s4 j: N% k  |  l5 k
主食材:定安黑猪肉、 散养鸡蛋 、白萝卜、枸杞等等7 i7 g1 l+ g) p& Q3 @, _
价格:28元一份/800毫升左右,适合1—2人量
: U$ E2 U+ [, f% L6 g2 P2 U
配送时间:12月16日(可中午或徬晚配送)接龙
! F' u) U& ^4 W/ d* R) l. L5 b. ~* [+ Z( T: L  x
B:[爱心]自家做的纯手工烧麦复团了!食材选用了新鲜的定安黑猪肉、胡萝卜、香菇等,味道香糯肥软、油润可口。

' `9 C; ]. Y  a; a/ P
价格:15元/6个一盒
0 k) _8 x; W& S  P! _
配送时间:12月17日
( I  F4 [# {: ]# G- @8 a9 ~2 x5 i. k  r. E4 r3 N+ ?/ R2 R
C:[爱心]朋友槟榔园散养的鸽子,主食麦皮、玉米、虫子,可红烧、炖汤、干煸,肉质紧实有弹性,营养丰富。周五从屯昌带回!

9 _( D! m0 p8 Y/ f4 S- Z: b# x6 g1.中鸽子:35元/只

) ^- p% y% e- R9 ~% A; t( r/ m2 m2.老鸽子:50元/只

0 E3 j/ W. p) J6 |6 m' T/ v& v2.鸡        蛋:2元/个

6 p, O" k# P1 k# ^% g8 M8 D$ K
% c2 K1 {9 D! h% D3 @$ CD:[爱心] 火遍海口的网红【村口烧鸡】🐔 17日徬晚配送
: u6 b% `" a' q6 e0 f
坚持活鸡现烤 果木吊烧,表皮香脆,肉质鲜嫩,汁水丰盈,吃过会让你回味无穷.
% \9 C. w5 A7 y0 q  r
😋 1只烧鸡+蘸料1份( q5 y) C8 d8 j4 q( L
团购价:💰 69.9元1 L( J( H) @. m# l8 H
/ }8 t: X: h# \9 k
E:[爱心]玉米是尖峰岭的,不打农药,有机!最小一个也有半斤,通果哈!个别有虫眼,这个不在售后范围!
; E/ I2 ^* k7 p3 e; g
价格:17元/6个$ y% v* ~9 _( I
配送时间:12月17日或18日
我立马下单订了AB款各一份。妥了,家门口送来了方便和美食,这日子更好过了。
% I* i# ?; \# t1 K
发表于 2021-12-18 20: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 I6 v& x* ?( z. j0 F; G+ W

- o4 p  y0 x: A

) a9 K( w) {" j& [
& D8 u# B& p8 o. B
- E3 X( [6 m. g8 R3 Q
4【下海】
有了吃喝就该玩乐。来海岛不下海那乐趣就少了大半,这是对会游泳的人而言。我们这个岁数的人如果是在北京长大的,别的城市咱不知道,十有八九都是会水的。六十年代上小学和中学的,赶上了老人家一挥手,“到大江大河里去锻炼”。学生们首当其冲,全面响应,我就是在六五年前后学会的游泳。小孩子没有不喜欢玩的,玩水就高级了,除非挨着水边,北方的城市水域面积有限。为了响应号召,北京的湖面大多数都改造成为天然游泳场,城里像样点的水面除了北海公园内的,都辟出了不小的水域供市民畅游。没有条件,创造出条件来落实全民健身,而且从学生抓起。这段黄金时期维持有二十年,就全面回旋了。当下京城没有一块自由的天然水域,不是脏得下不去人就是拦住封闭起来成了饮水之源。两千万人口的都市游泳成了奢侈品。小众市民在小池子内碰头打脸的,够多憋屈。人们只能往外走,夏天北上北戴河海滨,南面,这冬日里来南海尽可以冬泳。这已成奢侈品一族了。
游水也有“鄙视链”的,等而下之的是在池子内扑腾,这仅仅好于旱鸭子们。好些的是在天然水域,江河湖泊,幸运的你枕河而眠,河有多长,湖有多宽,湖水也可以有海的气魄,要是水质足够的清澈,那真是享福了,靠水吃水,有吃有玩。这链条的最高端是海游,游海。波澜壮阔一望无边,还有四季的海鲜美味。享福的大概也就是我们这些个退休族了,你得有闲,有闲比有钱重要多了。有钱没闲出不来,没钱有闲就,只要乐意就一定能成行。
消停下来的第二天就奔了海滩。天阴刮风,查看海口的潮汐图,当日最高潮位是4时,低潮位是午后2时。赶早去吧,早餐后往新滩去。
我称谓的“新滩”是这几年才淤出来的新地,高潮位时见不到沙滩,低位露出四五米宽几十米长的月牙滩,去年我才开始来这里下水。比到白沙门海滩还近10分钟的距离。
岸边的栏杆里有两位垂钓的,带着铅锤的鱼钩甩到海中,可见海水有多近。身边的水桶内只有一条沙丁鱼,还配置了小小的电池驱动的增氧机,说是弄回去在水盆里养着玩的,不为吃。现在还有这么一路玩法。
5【老人家】
拾梯下到沙滩,独享这片沙滩。风大浪头不大,人口礁石上溅起浪花。我退去衣衫刚戴上水镜,过来一位干瘦的老者,捧着个斑驳的塑料长匣子从石阶上下来。总算来了个伴,看着不熟,没拿着竿子那指定是要下水的。看着岁数有点大了。
我这打招呼:下水吗?
下水。
您这常来吗?
不常来,我住在市里,远。当地人的口音。
那您怎么过来呀?
开车啊,我到处游,西海岸、白沙门……
是啊。您老看样子有75了吧?
老人摇头:我83了。
那您身体可真好。
是啊,想要身体好就要有点辛苦。
我说干喜欢的事就不辛苦。
老人问:你住的远吗?
我往南一指:走过去10分钟。
啊你幸福啊!
我说幸福不过你呀,你们可以天天过来泡着。我们大老远的偶尔过来住些天,我半年多了才头次下海。
老人说:我过去上班时是清早过来下海然后去上班,现在随意了……有时去陵水、三亚游,住几天再回来。
先游着,我往下走。
水凉,但不刺骨。刚才钓鱼的小伙说水温18℃。雾蒙蒙的海面,西面不远处的钻井平台若隐若现,它是今年春天拖过来的,两台,现在剩下了一台,搞清楚水下地质状况不容易。
入水了,紧着划拉,一瞬间的不适很快远去。舒坦,起起伏伏中浪涌不大不小,不必担心洋流,不必躲避浪头,一路向东游到心跳加速为止,也没游出多远。回头望老人家,已经站立在水中了。
我倒转身仰在水面歇着,听风、听水头浪花的呼啸声,水体的拍打和按摩,无穷动天然的水疗。
感觉到人在水中慢慢地旋转,在向西边缓缓地漂流。再睁眼时头尾调转了方向。老人家游在身旁。我翻身再游一气,又转向东。
回身时海面见不到老人,他往回游了,往岸上爬去。我也回了吧。
老人手中大号可乐瓶子拧开,兜头浇下来,紧着胡噜,第二瓶接上。我问回去不是还得冲澡吧。
是啊还得冲,这不是开车来的吗……
我说老人家你游的时间不长啊。
是啊,我不像你还年轻啊,再说天气也不好……老人家又说起刚才先去的白沙门,今天那边的水不干净,就转到这边来的。
我说起蓝湾游艇码头那边水也不错,比这边平稳多了也安全。
老人家说知道,不过那边的船多些。
我说不碍的,船不多,而且离着主航道好几百米呢。
我这披挂好了,问老人家贵姓。
我姓梁,梁山伯的梁。
我们交换了姓氏后,我说希望哪天咱们还能在海边上见到。
是啊,下回见下回见。
$ M8 {  |: n, W6 E% m0 o% M
发表于 2021-12-18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217_105744_resized.jpg . p8 d- q* ~& A" D
发表于 2021-12-19 10: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0 T- Q. X0 h" y: w
+ p2 Z. O+ A( U' W" c! J' R8 Q
: o9 I! ^* g% Z4 `
6【歌手】
与梁老告辞往回转,没上岸就沿着海堤下面走。两米宽的海堤,底下是错落的人口礁石,浪头上来下去撞击得砰砰作响,水花四溅。要是大浪滔天的日子,这地方能淹了去,潮汐下去留下成片绿茵茵的水藻,两米多高的墙体底部拥塞着一溜焦黄的砂砾,海浪掀起抛上来又卷了去,断断续续留在墙根下。眼前是无尽的黄绿相间。
溜着墙根走,光着脚踩在沙溜子上软软的。前面的一段沙子被海水清空了,赤脚踩踏石板,粗糙尖刻的砂砾咯得脚板生疼,转移到苔藓地上行走,丝丝缕缕的海绵状如同厚厚的绿毯。年深日久它们吸附在水泥板上扎下根,彼此牵扯着台风海浪奈何不得。小心地岔开腿走,别滑脱了。
汪汪汪,一条白狗在前方墙体高处的栏杆处探出头来狂吠着。没见人啊,也没它的同类。冲我吗?它头朝向着海面,远处有条快艇无声地划过,只一条白线,惹得这小东西躁动,还是它耳朵灵眼睛好。快艇如豆,狗也消失了。
前方有了人影,在高处,美丽沙海滩的台阶处,从那里我可以登顶了。
越走越近看清楚了,一位白衣女士拿着麦克,朝着大海放歌,不是顺风听不到,再近些,熟悉的旋律,听得真真的:天上布满星 月牙儿亮晶晶 生产队里开大会 诉苦把冤伸 万恶的旧社会 穷人的血泪河 千头万绪 千头万绪涌上了我的心……
五十多年前的老歌,忆苦会上的专属歌。我想起了有一次的场景,在卢沟桥公社的大院里好像就唱过这首歌,那天晚上就是天上布满星,也有生产大队的社员们,那天诉苦没诉苦忘记了。上中学的时候不止一次唱过这首歌,都是齐唱,一个班一会场的人。这歌是挺煽情的。
苦曲悲歌,这许多年唱红歌的多,话匣子里还是公园老人家们的大合唱,但这首歌不曾听到,都快忘掉了。不合时宜不知去向。新创作的多是甜歌、腻歌。这首老歌的歌词、旋律够多深情。苦情现在依然还在,什么时候都不乏苦难,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人们怎么就不继续了呢。这位女士大概有悲苦,又能唱给谁听,唱给大海吧。
擦身而过。人是不年轻了,往年青捯饬也掩盖不住岁月的磨砺,放歌一首也现出年龄。已近古稀之年,又有什么想不开的?又不忘什么,歌曲中唱到的早就忘却。悲情年华的流逝吗?没用的。
我想多了,兴许人家这忆苦思甜呢。

* \& Q5 X! K- J& F: {2 j$ T" v
发表于 2021-12-19 10: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217_110226_resized.jpg / n/ r8 a: N" p7 ]+ [5 F; N1 M
发表于 2021-12-20 10: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 w# m; F, E- ]* A5 I5 y
$ Y9 X2 P: n! Z6 M, t
- B" Q: \# k" U# ]/ z' n
7【歌友团】
我在黄绿两道之间腾挪,蹬踏在沙溜子就当足底按摩了,这段路至少有三里地,现在脚底板娇嫩多了,有个砂砾咯脚就难受,沙溜子上踩着就没问题,不是硬碰硬,终于登顶。
歌声荡漾一往情深响在了身后,我这心底也跟唱了起来,歌曲的名字想不起来,头一段的歌词大概记得,第二段的内容就忘掉了,就唱头段吧,吞吞吐吐间,或喜或悲都一吐为快。
老伴走在岸上面的阳关大道早就到了音乐广场,坐在林子边的长凳上歇脚。过去这是歌友团聚集的地方,有阴凉,工作日的上午聚着几十或百十人,由王老师带着唱歌。歌友们有为唱歌的,来这唱歌不虚此行,老师常有乐理知识传授和现场调教,真要是几年跟下来又认真对待的不啻为上了间老年大学的音乐专业,王老师在老家原本就是教音乐的。也有来这跟着哄的,不为唱就为人多说话。王老师曾说过,来这里兼容并蓄,收获唱歌的愉悦还可以交到朋友,大多是天南地北的陌路人,聚在一起是缘分。
今年没得聚了。初秋时,王老师在网上发布因疫情要求暂停歌友会活动,之后连网上的“群”也停更了。众人散了,那小众呢,唱歌的人去了哪?来现场找找。
广场上有些凋零,那圆拱形的一溜花架子已是枯枝败叶,哗啦啦遍地被吹起的枯叶也没人打理。上午十点多钟都没啥人,歌会的点上,只一位老者对着手机屏幕咿咿呀呀地唱着,周边偌大的广场不过二三十人。西边抽汉奸的、写地书的还在,东边一曲“赛马”琴声悠扬,可就一位听众。
一曲终了,那位听众走过来。我发问:这边唱歌的人怎么都不见了?
现在没人唱了,没人组织了,连这广场的卫生都没人打扫了。
我问为什么?
那“恒大”不是倒了吗,这都是它们管着的,现在也没人管了。
我问跳舞的呢?
跳舞的也不常来了。
我还记得去年这时候广场上张灯结彩的,有不少摆摊的卖吃食,衣物,广场上还有孩子们玩的游艺设施,今年都一风刮了,啥都没了。这跟疫情有关还是与恒大相关呢?
8【恒大】
眼前的小广场还有周边几千亩地的房产物业都是“恒大地产”的。约莫在七八年前这里的东家是港商,地产称为“新世界--美丽沙”后来恒大接盘,换牌子“恒大美丽沙”。这片人工填海的新区房子一直在建、在卖,每年的冬季过年前后都是销售黄金期,近几年不让岛外人买房,势头差了些,但海景房、学区房的噱头仍然吸引人,本地居民也有先富起来的一部分。
近期恒大成了“网红”。自本月初恒大宣告正式违约,广东政府约谈恒大并派驻工作组,有消息说,恒大要被一分为四,将被中国信达、粤海控股、越秀集团和国信证券四家国企并购。
网上说恒大负债2万亿,真有本事。当然不在负债多少,在资产有多少,资产中有多少可变现成现金流的,欠债还钱,有借有还,能填补上窟窿是真本事。但据说有上千家企业在恒大后面讨账,资不抵债已成困局。
看恒大的做大不过25年,盖房子本是最实在的,现在却被做成了金融,一通腾挪四处融资借债,八方伸手造汽车做游戏,好像无所不能。江湖多险恶,坑有多少,水有多深。我不关注地产老板们,但知道最初广东足球挂名恒大应该是它投的钱,做大买卖才能养得起足球队,恒大足球好像也没大出息,后来也脱手了吧。再一个就是眼前的这片从无到有,恒大接手于数年前的香港新世界公司,至今前任的的痕迹尚未完全消退,墙上、板上的标语广告还有残留。香港老板知难而退,恒大接盘,还是慢慢腾腾一直在做。上周本地政府将恒大的八块地没收,规定的开工期届满,恒大未能开工,政府给收了。其中的六块地在美丽沙的西区。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刚才路过恒大地产的“售楼处”对面墙上还喷涂着“恒大世界500强”的广告,而这边已被蓝色铁皮墙围了起来。封门了?没有,转到门的正面,一条窄道通过去,门里闪闪烁烁的大屏幕还在播放着美丽沙的售楼广告。房子还在卖呢。
恒大挺好的牌子,给做砸了。
我想起恒大牌香烟,小童时玩过烟盒,算得中高档的牌子。成年后抽过,身价至少与“大前门”比肩,百年老牌子吧。不知它现在还好吗。
! D' B' |7 u' w* I  f
发表于 2021-12-20 10: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216_163257_resized.jpg
8 K: X. B5 ^9 ?5 z
发表于 2021-12-20 13: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 V3 c/ n+ B, R. H
! a3 g% c' o8 {
9 f7 J2 T- K; r5 c' T- |
9【台风】
省气象局今早7时继续发布台风三级预警:今年第22号台风“雷伊”,206时其中心位于北纬16.4度、东经110.6度,也就是在距离海南省三沙市(西沙永兴岛)西偏南方向约19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35/秒),七级风圈半径25030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8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30公里。 预计,“雷伊”将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东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趋向本岛东南部海面,将于21日白天在南海北部海面减弱消散。西沙、中沙群岛附近海面,20日白天,风力1011级、阵风1213级;20日夜间到22日夜间,风力6-7级,阵风8级。南沙群岛附近海面,20日白天到22日夜间,风力5-6级,阵风7级。本岛东部和南部海面,20白天到夜间,风力89级、阵风1011级;21日白天到22日夜间,风力6-7级,阵风8级。
看这预报,海口这边没有大风,只是从昨夜开始落雨。落雨是好事,每到年末都是当地的旱季,缺雨。见到公园内的园丁拽着皮管子在给草坪浇水,蔬菜果木也缺水,正好台风把雨水带过来。
广播里说琼州海峡凌晨零点封航,为此昨天码头一片繁忙,主要是过海的车辆抢渡,上千大货车南菜北运,不少是运往北京的。一早还有数百辆大车没能上船正在被遣散中。看这气象海况预报,也就是一天的事,但对鲜活商品多出一天就能要了命。何时开航港务当局每三小时报告一次。
早起听到呼呼的风声,与北京的动静不一样。不是海浪的声音,一里地之外听不到的,应该是风头在楼区内游荡撞击发出的,撞了南墙才回头。起身看时,南阳台干干爽爽,北阳台湿了大半,是北风卷过来的。没有北方西北风发出的尖叫呼啸。是不是台风携带的水汽大,音色就有差别看着窗外突然意识到小区内包括周边都没有架空的电线。北方的呼啸声大多是大风撕扯电线发出的响动。这边属于新区,管线都入地为安了。
雨声听不到,看得到,栏杆上往下滴水,小雨要是持续时间长成了中雨大雨,明天报的是晴天。

( L) X- E& K1 s5 N
发表于 2021-12-21 2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S1 W. l9 G/ H. E2 f3 a  T: r) F5 X5 D& [

0 C" \! o- S( e$ o: [
10【冬至】
台风退去,海口气温 16--20℃,年末最低温度了。
昨日下了一天雨没开窗户,室内温度21℃。出门一趟,傍晚到楼下的“香满屋”看看有什么吃食,有啥吃啥。当日推出的除了饺子就是生鲜鸡、鸭、肉,这不如烹制好的方便,所以头天没预订,结果白天又出不去,冰箱内一点荤腥也没有,中午的鸡蛋炒白萝卜就够素的了,晚上不好继续。小店里饺子还有货,刚包出来的,就它。灶台上咕嘟着银耳羹,赶上了,也有多,就来一份,我带着家伙呢。晚餐吃了饺子,又喝了羹,银耳小枣不加糖的,老人家给了我满满的一缸子,估计给了双份的,大概是鼓励我一天不落地光顾他这里。喝的我肚子鼓起来。
“冬至”吃饺子,饺子我提前吃了,来这后吃了三次小店的饺子,原打算昨天歇一天的。今天是节,我又订了饺子,白菜的、韭菜的各一份,与之前的不重样,还定了份山鸡山药汤。
小店的老两口是安徽人,包了一天的饺子,傍晚截单了,都没剩下,不知他们过节吃的什么。
海南当地人冬至吃什么?
网上查看,大致如下:冬至这天中午会在祖居备一桌酒席纪念先人。八仙桌上有饭仔十碗,小酒杯十个,筷子十双,菜和肉三盘,一双蜡烛和三支香,煤油灯一盏,并备有槟榔、钱宝等。备用齐全后,点上香蜡,斟酒祭祖先。经过男丁行祭拜礼许愿后,烧钱宝和放鞭炮,随后就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
以上看上去满郑重的,更像是住在乡下的农家传统。今个中午我在小区内一声鞭炮的炸响都没听到,可见习俗已经大变。
以下餐桌上的吃食可能更靠谱:
白斩鸡。当地大小节日都会吃鸡,冬至不吃饺子要吃白斩鸡。其二、甜丸。汤圆在潮汕地区又叫甜丸,甜丸既甜又圆,有好的寓意,它预示明年又获丰收,家人又能团聚。其三、山兰糯米。海南苗族人要用山兰糯米制成一种糕粑来吃,以庆祝一年的丰收喜悦。  
晚餐鸡汤+饺子。山鸡和家鸡吃不出区别,韭菜的饺子比白菜的好吃。过往多少年家里都是煮冻饺子吃,吃现包的得去饭店,如今在家也可以吃到现包现煮的了。
! |) M6 X1 `: j0 l/ f8 L' U" a0 y
发表于 2021-12-21 20: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221_171416_resized.jpg
  M, j. k5 K' ?5 `4 Z: X2 K
发表于 2021-12-22 21: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 \4 |' F, F7 a$ D' J! o5 L9 n) E7 v

( M" y$ ~! C; A' ?, F2 k  s7 p

: v9 P) m' F  D7 l( C6 z4 e. i0 y! V# }
8 d: K9 A9 V7 J
11【太阳】
早起阴着天,天气预报是多云天气,上午外面亮起来,太阳挣脱了乌云遍洒阳光,迅速升温至29℃(南窗外的温度计),披挂了一阳台的衣物。预报说明天开始又一轮的降雨,今天不出去,明天出去就麻烦。
奔海边去,新滩。才走出小区大门,头顶的太阳被乌云遮住,四下又暗了下来。
海面沉着大雾,一片朦胧。岸边没人,钓鱼的也没过来,刚才出了会儿太阳,也没能把人们召唤过来。堤岸下满槽的水,今天九点多开始退潮,海水平稳有点浑浊。不远处水面一个暗物质漂来,挺大个的。我想起电影《多瑙河之波》里那颗嗡嗡作响的水雷,早年一部罗马尼亚的战争片,游击队员跳入水中推开了爆炸物,保住了军火船。当下不会见到水雷,又无战况,虽然南海不消停。
那东西漂近了,至少是个一立方米大小的球形物,外部捆扎着如编织的麻绳网,不像是垃圾,不会有人把垃圾整理填充的如此齐整。像是鱼排底下作为支撑的漂浮物,十个八个一组,上面铺设板材,顶上打造房屋。大概是台风打散了鱼排,零部件漂流过来。流速不慢,一会球体从眼前向东漂去。
早上的一则新闻广播:南洋爪哇岛洋面钻井平台的工人发现一辆漂流中的坦克,印尼军方正在跟踪调查,有专家分析,水陆两栖坦克密封性好,具备远程漂流的资质,这很可能是辆退役者,被这场台风刮得离开了锚地。
一场台风过境总有倒霉的。南邻菲律宾有伤亡和财产损失,咱们一把手还致电慰问并承诺提供帮助。
大风搅得水都发混了,往里面游,离岸百米之外海水清亮些,而且稳稳当当的,水不凉,洋流的感觉不明显。
回到岸上时,潮水没退去多少,但雾气退了,海面现身几十条大船小船,台风过去,这是抓紧时间出海。
岸边来了祖孙一老一小, 小的拿着铲子往我身上扔沙子,孩子还不会说话,一会儿又抓了把沙子塞入口中,被老人家打了一巴掌,紧着从嘴里往外掏沙子。
这的孩子幸福,天天可以来这玩沙子,我想起北京家门口公园里的孩子,在沙坑里刨沟灌水,坑里哪还是沙子呀,都是烂泥。
回程下起了毛毛雨,赶紧走着,收衣服。

9 U; B1 e. u; e4 \" b
发表于 2021-12-22 21: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222_100847_resized.jpg - I6 G. R4 |# h# k+ z8 A) S
发表于 2021-12-23 22: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 m4 D& m! ~$ I* G! H* `

1 s1 r. \9 B$ d( W0 ?9 f4 H0 g7 H3 f
: I4 Y2 g" A; _0 E9 B% c
12【省图】
在本子里翻出省图书馆的借书卡,还有100元的张押金条,标注的日期为20086月。办了书卡后大概就借过一两次书,后来就没再去,不方便,图书馆在国兴大道上,打个车过去30多元。再后来这里的下属单位办起个小型图书馆,有十多架子书,每年都有新书购进,够看的。退休之后来海岛过冬,总要挑上几本书翻翻,走之前,看完没看完的都还上。这么多年就没再舍近求远跑省图。到了去年底,单位撤销了,图书馆封了,我去年底最后借出来的几本书到现在也没还上。
再借是不可能了。现在住的时间长多了,年年走一趟,可去的地方不多,大把的时间怎么打发,电视没大有意思,还是得找书看。网上查到省图的电话打过去,问问有什么规定,都十多年没上门了。
图书馆的人员告知不必预约,只需门前刷码进入。又问一次可以借几册书,我告知押金是100元。100元的可以借4册书,200元的8册书,借期一个月,网上可续借15天。
省图的建筑与比邻的省博物馆大概都是世纪初的新建筑,依然很漂亮。门前刷码,这是离开机场后第一次刷码,北京的健康码不管用,需要海南的码,我嫌麻烦,还要下载这那的,保安说刷身份证也可以。
图书馆大厅设计的蛮漂亮,迎门的厅堂做成书房的造型,黄花梨的桌椅板凳书架,通天向上的书籍。两厢的浮雕壁画,既有古代先贤的杏坛开讲,也有世界文化名人墙。比北京国图的内部装潢要浮华。
馆内的各个阅览室、借阅处再无手续。上三楼的文学书籍借阅室,书架与阅览区域混搭,看藏书规模约等于北京西城区图书馆,上座率有五成,一律的小年青。拣了四本书,自助机上办理借阅,同时办理了续借展期15天,万一看不完呢。
下到二楼期刊报纸阅览室,这里人少,不超过二成的读者。也都是年轻人。想想大概这里的位置有点偏,老人家到此不方便。学生们呢,大学生有学校的图书馆,中小学生不到周末也不会来这里的。
转了一周下来,期刊不少,都未及过目。还是翻翻报纸吧。其中有一架子专列港台和洋文报纸约二十来种,我在北京国图的大众阅览室内不曾见到过,如澳门日报、南华早报、中国日报,这应该是台湾的,明报、大公报还有洋文的国际先驱论坛报……
13【早报】
早年在单位上班时读过一个阶段的港台报纸。那时候的咨询不够发达,域外的报纸确实有不少新鲜货色,后来机构变动,新的岗位见不到外刊了,有二十多年不看了。域外的报纸国内公开发行的不多,街面上出售的更少,得去大饭店或是机场有卖。现在网络发达后,网络的消息更多更快,报纸式微。
我拿起一份“联合早报”应该是新加坡出版的,翻翻内容,大块的版面首推新冠病毒变种,世界各国欧美、亚太、中国抗疫的消息都有。
中国版面的消息也不少:为增强软实力中国强调民主;中国宇航员在空间站开播科学讲堂;范承秀告别仪式在北京举行……
范是谁不知道。看内容是日前故去的老太太,99高龄。其小女婿、女儿、外孙均未到场,只是送了花圈。报道披露了“悼文”内容,官方给老太太高度评价,到场送别的百余人,多是白发人,谷家的老战友们送了挽联。报纸刊发了现场照片。报道还回顾了十年前的旧案,薄家的大起大落,生生死死,过山车般。
版面中心有四个整版专门登载讣告,与后面的商业广告并驾齐驱,大大小小,有包整版的,有豆腐块发消息的,带照片的或通篇黑体字的。都是同宗同种,人家对逝者更多的版面关照,广而告之生前亲朋好友,于生者凭吊宽慰。这里面当然没有范老太太的版面了。在我们内地的报纸大概她还不够上版面的资格。
网络上应该有介绍,搜索到如下内容:范承秀1922年出生,是范仲淹的后代,14岁参加革命,当过八路军、游击队长,进入马列学院学习四年。是抗战时期太行山区著名的才女、妇救会干部。是开国将军、“一二·九”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谷景生的夫人。  1957年反右时,范承秀在北京市委党校为一些青年知识分子说话,被打成右派。此时谷景生正在国防部五院担任政委和党委书记,妻子怕连累他,提出要离婚,丈夫断然拒绝。他们相伴一生,共生育有五个女儿,最小的女儿叫……

" z$ W3 X( g. y6 t* W
发表于 2021-12-24 20: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221_115945_resized.jpg 6 q6 Z* O! R, d4 \+ V6 H
发表于 2021-12-24 20: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221_115219_resized.jpg , l4 A9 g: U  K: J4 Y1 W
发表于 2021-12-24 20: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1 U" A8 G7 J0 K; ^5 g
& s: `; x6 S# a

% s' Z8 A& r/ T7 F
1424
当日流水账。
凌晨被惊醒,天黑着,是楼下汽车报警,还不止一辆,此起彼伏,伴随着雨声轰鸣,是大雨砸下惊动了车辆。这报警器过于灵敏还是有点愚笨。最后的一台车,至少又继续了两三分钟才住了嘴。雨声也小了下去。
……
一早舅妈来了电话:你二舅一周不进食,两次入医院。多项检查,又要做增强CT,前次做过,出过危险,又挂了心脏科,老大夫过来。认识的,几年前给看过心脏,说没大问题,有毛病如同老人生白发。这次老大夫说保守治疗不做手术。腿部疼痛,调整止疼药。昨天留院观察,今天吃了粥,还是医院有办法,小王陪伴,发了视频给大女儿。
我们回舅妈说,一定要安排住院,别来回折腾,医疗待遇就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老人九十有一,风烛残年,闺女们该飞回来了。
舅妈又回话:安排住院了。
上午去社区居委会领老伴的“海南省老年人优待证”,年初递交有关材料办理,快一年了。工作人员小伙在抽屉内没有翻到,记录下住址和电话,说联系后会通知我们到何处去取,有可能证件已转到小区。
我前年在此办理的老年证,领取时就没有找到,再三坚持下,在另外的办公室寻回来。这里的工作程序还有瑕疵。
我询问老人证到底有什么优待事项?回答我:七十岁以上的免费乘公交,六十五岁以上,打折。几折?让我去问公交公司。这点问题都回答不了。
小伙询问是否下载过反欺诈软件,说日下电信欺诈猖狂,主要针对老年人,下载公安部门的软件之后一旦出现诈骗电话会及时得到提示并有相应止损措施。小伙帮着下载了软件。多了一层自我保护。
今日没有订餐。中午排骨扁豆米饭。
网上查找,门口的影院没有好片子可看。
午后社区过来电话说是没有找到老人证,问何时登记的?我说上午你们说我是今年初登记的,你们电脑录入的比我清楚。为此来言去语说了十多分钟没用的,扯皮。最后达成要重新办理,近期已改成网上申办,手机操作不必提交相片等并可以上门服务,七个工作日完成。
十多分钟后,两位工作人员上门。我未及制止,二位竟然是脱了鞋光着脚进入。还有这个规定?第一次在家接待公务人员。
查看身份证、询问、拍照,录入等都在手机上完成。并留下一张“家庭居住证明”凭此一个月内可以到派出所申报居住证。我在此居住十多年都属于无证。
办理了居住证有何用处?就业、缴纳社保、购车、购房等都必须持证。如果没有这些需求,居住证办不办的两可。
……
晚餐去小街进食,停车场满了,周末之故与圣诞夜无涉。
“九毛九”餐馆吃面条,比家中的挂面高级,排骨面、红豆薏米粥、白菜肉饺子,60元一餐……
; u# m, @# q. N+ r5 p! n
发表于 2021-12-25 10: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 I' f* P! g6 Y- b9 m4 y! `
' ~. a. E. a3 Q+ J/ f; H# m) f; Q) F

/ ?1 F4 V9 O1 X7 C& h
16【市图】
“海口市图书馆”在新华南路上,去逛骑楼老街不经意间就走到了,可我一直没有进去过,不借书干嘛要进去呢。这次到了趟“省图”,其间还要换次车,显出还是这市图近些。上网查找去市图的公交线路,有更便利的,不用倒车,几乎就是“门到门”小区门口上车,约莫七八站到“新华南”车程二十分钟,下车后步行一百米。
走一趟,要是合适今后就舍远求近了。
市图位于老城区,周边街区斑驳得要命,在此挤出块空地立起栋单薄的小楼,看建筑总有三四十年了,因陋就简年代的,里外都不讲究。
门卫是传达室老头风格的。我进门说明来意,老头说“办证去三楼”往高处一指。啥手续没有。楼内有电梯。
三楼外借处有人值守,不是他所坐的位置,我还以为就是位读者呢,没穿着工作服,或许他们就没有工作服。
我说:要办借书证。
那你明天来吧,办证的人不在,今天出去了。
你不能给我办吗?
不行,需要开出发票……
还有这事?岗位上没人。那没有证不能借书,可以进去看吗?
可以,可以坐下阅览。
看看文学书籍借阅区内只有一位读者在看书。
好几十架子书,分门别类都打着标签。转了一圈下来,明显的这里旧书多,真有些破衣烂衫的,是年头长了,没能下架。不像省图,新书多。按说这与图书馆的年纪关系不大,北京的国图年深日久,外借的藏书品质都不错,主要 是经费足更新快。这边品相好的图书不足一半,门口处是“新书架”有两个架子,尚未归类上架的新书,也只有几十本。
坐在电脑前查询书目。想起部俄罗斯作家的作品,我在国图只见过下册没见上册。键入书名,给出没有藏书的提示。又想起在北京社区图书馆借过的《读库》这里有没有新书到货,有了,注明版本是2016的。
我抄下书号,拿给管理员看, 我说是杂志书一年出四册,要是你们年年订应该摆满书架的一层。他显然不知道,但书籍编号的大体方位还是熟悉的,直接指出在第几排。我很快找到了位置,《读库》的开本小很容易辨认,不管一本还是一溜。结果一本都没见。我回来向管理员报告。管理员在电脑上确认后,走到书架前上下左右的好一阵子,确认没有“可能是读者插乱了。”
办证不成来到下一层的报刊阅览室。这里坐了五成人,老人有一半,来这读报的。说来现在订份报纸总得一二百元(每年)来这里阅报一网打尽应有尽有,要是离着近的没大必要自己订阅。
我拿下“参考消息”的报夹子,一周的报纸都在上面。
, ^$ v0 G" B* I' g( Y" Q9 k3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20:24 , Processed in 1.22299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