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pei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21-10-6 11: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G5 u( B5 z6 i, g! t, W# |! v( g+ ~) L- ^4 `2 ?
: ~& E: D# Z1 q1 ~0 b7 X9 L7 x' b
3123【那些年好吃的白菜】
北土城的泓盛花园吃饭。大堂内没食客,两人桌还是八人桌随便坐,桌子上围着蓝桌布。二人坐下,前面再次铺下白色的小方巾,大盒子捧上来,一揭盖热气腾腾,新鲜出锅,碟子碗勺筷子,令食客放心。马上消毒的毛巾上来,不烫手。桌上不备餐巾纸。
看谱点餐。桌面的一通操作,菜价自然低不了。有好多年不来这家了,装修变了,菜品估计也变了。翻开了看,湘菜、粤菜为主,原来是什么状况不记得了。头几页都是鲍翅一类的,过节期间肚子里油水大,看在价格的份上更要朴素些。
往后翻,一道菜品映入眼帘“那些年好吃的白菜”多啰嗦的一道菜名,88元。炒个大白菜要这个价钱,没给图片,想象不出能炒出花来。咱们得尝尝厨师的手艺。大黄鱼来一客168。粤菜里一客大约是一小盅或一小盘。再来一碗米饭,一碗炝锅面。后面的菜谱都没画面。
服务员给玻璃杯注入热水,喝口暖暖身子,一路走来身上都没暖气。大堂里也挺凉,没人气。人气在两侧的单间里。服务员说这里团餐多,不是旅行团那种团餐。一个个单间内,里出外进的。北侧编号都是陆字打头,南侧一溜都是捌字打头。连我点的这道菜也是8个字码,是真不好记。“白菜”记住了,另外六个字的组合顺序我颠倒了好几次,直到这道菜上来,二次问过服务员才坐实了。
原来不是炒白菜是炖作一锅的。浓汤,白菜、黑木耳、蘑菇、宽粉、还有长条的肉状物,比东北的“乱炖”整齐些。这是哪个菜系的?尝尝味道吧,汤味醇厚,定是肉汤,除了白菜差劲,其他都好,白菜发“哏”咬着费劲,像是去年的大白菜的口感。但也不一定,我近日买的大白菜还是挺脆生的。因人而异,小年青铁嘴钢牙的,会是不同的口感。问过上菜的服务员,白菜汤内的条形物为“松肉”。不常吃这东西,我曾在位老北京家里吃过松肉这道菜,专门的,不跟白菜搀和的。有松肉在“那些年好吃的白菜”是京味菜了?我在京城待了有60年了,没吃过这道菜。“那些年”是哪年?总之这白菜吃着费劲。
大黄鱼上来,冬菜配料。这的一客是一条,不大不小的一条。大盘子底层还燃着火苗。这道菜点多了,以为是一小段呢,比较这价格,大黄鱼一下子实惠起来。
炝锅面上桌,浓汤绿面,味道不错,尤其里面的白菜叶子,火候到了牙口就不是问题了。

: z/ x+ z5 @$ l* C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21-10-6 11: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005_112020_resized.jpg . K/ _" p6 W5 Q  o* a* q4 F( n
发表于 2021-10-7 18: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 c2 Z4 y* L' A* B& p$ F  ]/ T5 P; `8 c+ B

8 f5 y& `3 ]- \+ l4 k
3124【葡萄酒】
节日期间电台“大城小事”播出节目介绍的是北京的老理儿。
说起与邻居借用中药罐子。借容易,借东西要还,煎完了中药汤子,还罐子的时候有讲究,不能直不隆冬给人送去,老北京忌讳,有点给人送“病”的意象在里面。怎么办呢?答案是不还,等着主人来要就对了,主人煎药时自然想起这码事。此为一说。早年我还听昌平农村同学另外的说法:药罐子是要还的,用完之后要偷偷地放到人家窗根底下就齐了。
如上都说的老规矩,住平房、四合院时的旧俗。我住院子十多年,左邻右舍,不知道有这回事。到现在还有几家熬中药的?大多颗粒化或请院方代为煎制了。
广播继续介绍这人情往来。这一段我还是有所不知,还礼的事。比如自家孩子念大学了,邻居送红包五百贺喜。我得还礼呀,若干年后邻居孩子办喜事,我这红包还礼。还多少?礼数大概数额翻倍。真要是自己家境不好的,原数五百也不合适,怎么也得六百、八百的包上。
说是老规矩,但当初我们这一代年青时知道的不多。“破四旧”,好多老理儿都不论了。我就不知道这道礼数,但不碍实操中薄此厚彼的办理。长辈的没教给过。记得少年时院子里,一盘饺子,几个稀罕水果的往来还是有的,我吃过东邻送来的咖喱鸡,西邻的炸蚕蛹,南邻的石榴、无花果,自己种的。好像没见着家人给邻居送过什么,那是大人们的事。
近年亲朋好友送礼红包都是成百上千的送。我觉得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不大。倒是有老年间皇帝老子对来朝贡的外邦属国薄此厚彼的遗存有关。
广播听完了,晚餐结束。我这刷完碗。老伴被个电话招呼走了。外面下着雨呢。回来后捧着一瓶酒回来,是南邻李老师给的,说是河南老家的葡萄酒,尝尝吧。
河南产烟还产葡萄酒吗?我定睛看,标牌上没个方块字。洋字码中认识的不多,France 还是认识的。不是他们老家的出品,大概是老家人过节送来的礼吧。与李老师俩口认识两年了,去秋送过我们他地里出产的柿子、山里红。我这还无以回报呢,人家地种的好,蔬果比我的丰富。今年我就剩南瓜了,拿不出手啊。
* X$ A0 H- w4 m: A3 X% a+ o
发表于 2021-10-8 04: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仍然在不断地关心着育新学校的消息,今天再次来访老北京的老校友,发现自己建立的帖子都没有了,不知为什么。不知田学长有什么线索没有?
* U  }, o! ]( {$ s1 m* \

点评

多谢。  发表于 2021-10-9 05:19
我在社区服务栏目下给管理员留言,期望能够予以恢复。希望是不慎误删。  发表于 2021-10-8 21:35
发表于 2021-10-8 20: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 }# c- B) F6 t+ h1 d
/ W3 ]0 D$ ?1 H

. }& N# _' {4 I: ^5 H$ y# H
3125【末茬】
节日期间一直都阴着天,二日就开始雨水,不大不小下下停停,第七日,假日煞尾时见着太阳了。
上午开车下乡。一开车门,哗啦下来一地水,时间长了车内也积水,都留滞在后门底部。车内温度10度,凉飕飕启程。路况不错,一路畅通,路况预报午后两点为返程高峰。收费站出口显示金额“0” 门到门车程28分钟,爽。
农庄院里静悄悄,已是遍地落叶,树下的车子上落满杨树叶子,像是盖了一层伪装。甬道内幽深,几只小猫踱过来。
打理屋顶的落叶,清除落水口的阻塞。园子里除了秋葵,没有可摘的。南瓜还在长,要等到藤枯叶落糖分才能上来。拎着袋子去收马齿菜。
来到农庄的门外,门卫对周边地貌植被门清,带上我往河道的堤岸走。高处,像是不久前堆起的高坡上遍布马齿菜。时候不对了,马齿菜落尽了叶子成了赤条条的光杆。门卫说今年雨大,在这边荒地种的冬瓜南瓜烂了不少。我说你可以把它们吊起来或者底下垫上砖头。门卫说不行,爬到树上的南瓜还有烂的呢。看过去草丛里滚着不少瓜,黄的、黑的,堤岸边上没少种。
门卫去巡视他的瓜地,我下到河道里,头一次走至低海拔。上个月这里涨水,一河筒子,现在水下了,露出一半的河床。河道从东边过来,在此拐弯,甩下一溜小沙梁。上次问过河工,这条河的源头并不长,河道的上游是马池口地界,并没进山,多半年都是干的,算是季节河,下游向南汇入北沙河。
河心芦苇、蒲棒,堤岸上苍耳、蒿子杆、曼陀罗、拉拉秧,开着一串串红花的不知名,更多不知名的杂草,随着水流漂过来,落下脚。堤岸上属拉拉秧势力大,网罗一切。现在要求黄土不朝天,好多破土动工处都覆盖着塑料编织网,其实播下拉拉秧种子,浇水半个月就能固定生土还环保。
一步一个脚印,沙地、河泥承重力足够,走出不远被水拦住,上岸吧,河底不会有马齿菜。
高坡处,一棵棵拔起。现在留根已经没意义了。根茎之上十几个分叉,拔起三四棵就是一大把。抖动,还不能劲大了,枝子已经发脆,容易折断,簌簌簌……铁砂般细密的种子飘洒开。又是一袋子马齿菜杆儿。

: @" T8 F0 Y, n3 t& T
发表于 2021-10-8 20: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007_094347_resized.jpg
& p4 v. p) N, x0 R
发表于 2021-10-8 20: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007_100611_resized.jpg
+ p, S) h& j! y& b- `% e$ H
发表于 2021-10-8 21: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 k( h5 G9 E" x' T1 ?0 L
7 |2 S, N2 |6 s4 g' T! L7 O4 G" \
) M) ]! |3 I4 g! Y9 [) {) c4 e
3126【满井】
七天下了六天雨,比较去年同期这个汛期降水量翻番了。气象学家有说法,我国的降雨带有北移的趋势,不光华北平原,连西北干旱区雨量也增加。北京地界十一前后很少降雨,过去常有国庆游行、放花、游园的,很少有赶上雨的时候。今年这个假期出游人郁闷了。
雨水多,对大城市有好处,河道可以换换水,水多了回灌补充亏欠多年的地下水。对农家,旱涝都不是好事。北京郊区种庄稼的大多种玉米,高杆作物,炕涝性是不是强一点,其实今年也谈不上涝,没见水淹的报道。
这边农庄里月余前遭了水淹,过来好几台挖掘机,推到东墙突击出百十米的新河道才算将积水退去。由此,连最皮实的南瓜都没长好。这周过来我家地里叶落瓜出,点点数结出二十多个瓜,连丰年的零头都不到。原以为是换了品种。看来不是,也有老品种,爬到大棚上的藤子一共就结了仨,一条藤上都合不上一个瓜。地里新品种的瓜也有烂的,我用绳子吊起一个,用砖头垫起几个躺在垄沟里的,怕把它们泡了。
门卫的话倒是提醒了我,水大的缘故。就这马齿菜,好像还没到落叶的时候。气温在十度以上,没下霜,还有的长,结果都抽抽了。
往回走,三位清扫工上岗。老孟家的用个耙子在林子边上往外搂树叶,林子还泡在水里。我说,你们还不如把树叶子推到水里沤烂了为止。不行,过些日子吹干了,要是有人扔烟头就麻烦了。
今年树叶掉得早,一周的雨水,叶片不堪重负,尤其是院子里的杨树、柳树。甬道上堆起一溜小“坟包”,清扫堆积的树叶。
路过物业中心园子,山楂红了、柿子黄了。地里大半都长着草。以往物业中心菜园就是农庄里的“示范田”品种多,长得壮实。今年的春菜还可以,秋菜不行了,几畦白菜长得面黄肌瘦,都这时候了才长出五六片叶子。往年大概开始包心了。
小张从屋里走出来。我问今年怎么没种秋菜呀,地还荒着?
种了,没出来,淹死了。
我问你这白菜还能长起来吗。
够呛。水太大。
我说当初你要起垄就好了。
那也不行,这地里都饱和了,地下水位太高。
我说“满井”。我们这个地方就叫“满井”。

, F2 ?  t, b6 }  G9 h: ?
发表于 2021-10-9 18: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 H9 y5 V5 V: T% x0 L: p8 |

0 X7 Z4 X4 G9 x: l# R, H7 y
8 ^) g* ]( h( r  O+ W. v) @7 u
3127【晒阳】
带上舅舅一家三口人出来小聚,上次见面百日前了。九十老人出行不易,除了去医院基本上蜗居。有电梯有轮椅可以出来晒太阳吗。其实不然,门外有坎。我这次尝试到了。是自家楼前的坡道,下坡容易上坡难。斜坡与台阶的接缝处有一寸的高差,地基下沉。下坡无碍,但上坡时,轮子恰恰卡住,轮子小,又是硬碰硬,硬是推不动,舅是一米八多的大个儿,前轮根本翘不起。小阿姨上来,拽起前轮才过了关。一人推玩不转,两人还得有把子力气,舅妈上不了手。可以理解为什么老人有轮椅也不出门了。这应该让小区物业修补道路的问题,一小桶水泥就能解决。
舅妈说出门的准备工作忙出一身汗。上厕所、吃药、准备出行的各种零碎,穿衣,羽绒服都披上了,再整上轮椅,连舅妈自己都服下预防性的片剂。
两人,与小阿姨一道,两边架住往车里面填。先伸腿、后猫腰,自己完成的动作,身大力亏,费了劲,舅哼哼唧唧的,不知是痛苦还是在给自己鼓劲儿。头还差半个,低头低头,还不能往下摁,再猫腰,头顺进车厢,往里推臀,落座,搬动右腿,集合一处,再往里坐坐。
舅本是不愿意出来的,完全是生理上的。上次车就遭次罪,要是旅行车呢,那两级台阶前拉后推也够呛。老人出行难,原因在这。
往北土城的“泓盛花园”靠着小月河,走走绿地、晒太阳。公园坡道修的顺溜,轮椅一人就可以掌控。
太阳好,羽绒服穿不住。往南走。小阿姨推着,舅眯着眼睛不言声。舅妈和老伴后面聊着。穿过阴凉的桥洞又见太阳,舅的脑门出汗了。八百年小月河被修成个水泥槽子,看不到头,再走过一个桥洞前面是忽必烈石雕群像。去不了了,下午还有安排,老人家坚持不了那么久,回。
坡上的金属雕塑亮闪闪,像是一架蒙元时的盾牌造型,照相留影。路人大姐主动伸手给拍张合影。“老爷子气色真好,不像不像……”照了、夸了,晒太阳不耽误聊天。说着说着,说到老居沈阳,都是沈阳的,省委大院、中山公园,越说越近,对方是“黎明厂”的,北漂来京……
不能再聊了,到饭点儿,走了。
3128【豆腐】
这家餐馆有一溜室外的餐位,搭着凉棚,景好,眼前郁郁葱葱。服务员说还是里面好,老人岁数大了,外面吃饭菜容易凉,里面大堂太阳也好。进大堂吧。
阳光不错,顶上洒下一轮亮色,如同舞台上追光的特效。见我们落座后,顶上玻璃窗浅浅地扯过来一层纱幕,光线柔和多了。
点菜。知道舅得意鱼、虾、牛肉,每样都点上。没有黑椒牛柳。服务员推荐“黑椒雪花牛肉粒”我问老人能嚼动吗?能,不行我们可以给切一下。
绿色的叶菜,菜谱上几样看着都不合适,有时鲜菜一项。时鲜有什么?鸡毛菜不老吗?
我们可以做的老一点的,烧的时间长一些。
再来个汤菜吧。
“那些年好吃的白菜”不错,点的人多。
不行,前两天刚点过,白菜咬着费劲儿。
那来“三鲜鸡汁炖豆腐”,我们的招牌菜,别处可吃不到,来人必点。
就它了。
热气腾腾的消毒盒子先上桌,碗筷摆下。舅妈对这一服务环节赞不绝口,疫情期间就该这么做。
上菜快,大堂内就两桌人。另一桌两位。
品相不错,舅妈说拍下来,给闺女发过去。尽看着她们往这边发片子显摆好吃的,这回也让看看咱们的。
两码事,人家那是自己的手艺,咱这大厨的,不好比。
服务员给布菜,鱼分割到小盘内。活做的仔细,给老爷子那份连刺都给挑出来。牛肉粒老人入嘴又给吐出来。服务员见状另外端走再加工。蚕豆大小的牛肉粒下刀切出好几片。舅那入口还是不行,咂巴咂巴味道吧。牛肉粒比牛柳厚多了,这 “雪花牛肉”令人想起神户牛肉,不是一码事吧,口感就不对。“雪花”大概所指肉粒边上的几枚薯片吧。起名字,甭管人名菜名都大有讲究。
野菜包子和酱肉包子上桌。16元一个的酱肉包比家门口山东馆的大包子还贵,个头小了一圈。馅儿里的肉块柴、硬,与软皮的包子不配套。
吃到这会儿,我突然想起,要了一瓶啤酒还没上来。舅妈说不要上了,你舅还吃着药呢。
几位都赞炖豆腐不错。豆腐开花,浓汤味道好。小阿姨问你这是南豆腐还是北豆腐?服务员说我们这是自制的豆腐。
6 w9 V8 T! O* F' R) g* c
发表于 2021-10-10 11: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 f( g' h9 a, G! c: Y1 o* i8 A
0 K+ R( Q; p$ k( }
& q  L% h) ?9 _  H8 x8 V- Z5 I
" V9 |  b1 P( n

; c7 o+ M, N& @
3129【房事】
节后第一个工作日。舅妈约了下午房中介看房。原计划餐后把老人家送回去午休,见面后又变了,直接去老居,节约时间。先拿钥匙后看房。
舅妈说好多年都没回去了,老居四楼的那间一居室出租了好多年,从两千多,到三千多的月租金,这在当下市中区的房子属于低租金。房中介了解后,说是能给到租金五千五。这是好事了,还承诺重新装修,费用由中介承担,今后一应房屋杂事都包揽下,老太太按季度拿钱。
老太太不缺钱。但也是多比少好啊,现在雇个保姆得五千吧,还要管吃管住的,保不齐还要雇第二位。关键是老人家要省心,今年你来明年他走的,操不起这个心,这一下子锁定五年,舒心为要。
钥匙从老邻居处拿到,中介小王也驱车赶到。上楼看房,舅妈说爬不了楼,我代劳。防盗门捅了好一会才打开,一片破败,卧室一溜地砖碎了,用胶条粘着,厨房更是一塌糊涂。小王说要大拆重装啊。我拍下片子,回头给舅妈看。
上车返程,先回家,约了休息后,去中介店谈合同。
中介门店在小区门口,小王十年前曾为舅妈办理过一单业务,老相识了。
进屋坐下直奔主题。我这边看合同。
主要是租金问题。小王曾开价五千五的月租是有条件的,即每13个月有其中一个月的房屋空置期。舅妈咬住了五千五,你应该月月给,怎么一年还出来13个月,还有一个月不给钱,头年初三个月不给租金,因为装修,招揽租客这可以接受。
小王强调12+1是行业惯例。如你自己出租房子,是不是也会来来往往的租客流动,一租好几年的那得好运气。再者,原来说的五千五是没见到房子的情况下估算的,现在房间比预估的差,原装修预算四万元打不住,还得配备全套家具、电器,得六万。我们中介得靠租金的差价来回本和利润,你的房子往外租能租六千五吗?够呛。就算中介能拿到每月一千元的房租差价,要五年才能回本。我日常的操作成本、利润呢,一时半会租不出去的风险对价呢?
听下来还是有道理的。小王说我们山西人讲诚信,给客户争取利益,我们自己不也得过下去吗。
我这里看的是制式合同。舅妈担心全权委托中介招揽来的客户万一不轨行为遭致房主担责怎么办。合同条款中已将相应责任转由中介负责,不必担心。另外既然你乙方那大包大揽,我甲方不必那么多义务,纷纷在合同中划掉。
扯来扯去。最终将四年的空置期+头三个月的免租期都计算进来。为实现月月有收入,平均下来每月四千九。还没到五千呢。舅妈说每年的取暖费我也不交了都归你们交。40平米的小房每年的取暖费千元也是需要房主缴纳的。中介让一步,我们交了。
合同,一式两份签字盖章。每季度的10号,舅妈的账上都有进项。第一笔隔天这个周日就进来。
3130【三险】
出来门店,天都黑了。舅妈说累死了。一天办了好几件事能不累吗。
办完一件是一件。房子事解决了,五千的价位当下也就如此吧。我说起昨日咨询过同事老刘,问他家新街口二居室的房子能租多少,答我8000,一居室5000。区位差不多,都是没电梯的楼房,差别为老刘是不到十年的准新房,舅妈的大概有三十多年的房龄。我说咱老人家了,当务之急是想办法花钱,怎么舒服点、方便点。
老爷子累着了,三点多到家就躺下。这会醒了,坐在那。我凑过去说话。老人家一天都没跟我说话,这会儿往北面指着说:去看看去、看看去。
看什么?没听明白。我起身过到厨房里转了一圈。小阿姨“元宝”正在摘茼蒿
餐桌上一人一碗莲子大米粥摆上了,包子和粽子,都是前任阿姨“仙桃”包好冻在冰箱内。红的、绿的三个菜排在桌面。
一会儿菜炒好了,家人都上桌。
舅又发话,这回听明白了:喝酒喝酒啊你们喝酒,啤酒、茅台都有。我比划着:要开车的,不能喝。
老爷子饭量不错,家里的饭合口儿,一盘子菜下肚,把莲子粥剩下大半碗。放下筷子说起旧话:孩子们都好,大房子五层楼,条件好……。我说还有个球场呢。对高尔夫场……老人说的是,二十年,十年前的事了。
舅又指向旁边的卧房发话:你们住那间房,那间房好。明白了,刚才老人家说看房看房的是让过来看卧房。
舅妈说:认识你们的,要不怎么要让留你们住下呢。好好好,我应承着。
我问起舅妈,楼顶的菜地收成如何?舅妈说,今年可是不行,现在就有点秋葵了。种下的好多没出苗,在“拼多多”买的种子,坑人呢。明年还得买农科院的。别提了今年的倒霉事一件接一件。开始是空调坏了,找来了修理工加氟,花了一千五,三天又不制冷,又来一位,另一家公司的说是螺丝没拧紧跑气了,又是一千四,而且说就保修两个月,我坚持最后写下单据保修半年。接着洗衣机不转了,来人修,一千块,换个零件。马上又是电视机不显示……这不是欺负我们老人家吗。还修吗,生气呀。还是外孙女好,老远的网购了台sony 机让人给装上了。
听到这颇有几分惨然。真坏假坏,真修假修都大有可疑,小半年的工夫上万块钱是花出去了。这么挣老年人的钱可是坏了良心。
8 H% R8 d/ D% K' _8 e0 H
发表于 2021-10-10 18: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 Z: C' C2 W4 s8 C, H; Z1 e' d* C& c! a0 l

. m( F' u# q: C" y1 b$ M" H
" x& \" \& Q2 {

# C6 Q( s+ r9 n9 {
3131【眼拙】
舅家新来的小阿姨,名元宝,不姓金不姓银,姓黄。比原来的“仙桃”年轻还长得壮实,舅妈说她一人就能把你舅掫起来,就是干活粗些但不停地干,需要不停地指导。推轮椅时与她交流了几句,知道是湖南岳阳人、再问问多大岁数“你有二十好几了吧”,“哪里啊,我五十了。”我这什么眼神,怎么也不该差出一半。舅妈口里的小阿姨,把人叫年青了,再加上往年青里捯饬。元宝的口音够重,不好交流。晚餐做的菜还可以。
餐后告辞。快八点到的停车场,很少晚间出来,我都记不得上次开夜车是什么时候了。车场内满满当当,连通道上也停着车,绕行一圈没有空车位。又转回去,刚才见着个空车位,因为通道停上车使得进入车位难度加大,都是知难而退,所以空下来。我试试吧,往后倒车入位,一把不行,快与边上的车贴上了,倒车雷达报警。回过车来,二次倒过去,还是报警,开门下车目测距离再做盘算,黑暗中走出位大姐,往东一指:“旮旯角里有个位儿。”这是啥地方的口音?北京土话+东北话?不像。道声谢,上车,不在这较劲了,打直了轮往东墙根去,黑乎乎的,靠着墙隐蔽处有个车位,一头扎进去。
晚间休息,躺下后听了会儿收音机,困意袭来,关机。这里关机外面屋内有响动,是手机铃声,这么晚了还来电话。过去接起来,陌生口音:你的车号是多少啊?
谁呀,干嘛要问我的车号?是堵了人家的路了?我这还没回答,对方发话:你的车大灯没关,这要亮一宿明天就开不动了。
赶紧致谢,起身,穿衣往车场去。
车场上巡夜的师傅亮着手电站在通道上。“我打电话你怎么不接呀,是不是因为陌生电话。”“不是不是,我不是接了吗。”“我打的第一个电话响了半天你也没接。”“那第一个电话我没听见,钻被窝了听广播呢。谢谢啊。”
东墙根,车屁股两个红灯笼似的亮着。怎么会没看见呢?
打开车门,关上大灯。出来又遇见师傅“车门关了吗?”“关了关了,师傅您辛苦!”

$ n! n2 ]" p1 {, v/ u: R
发表于 2021-10-11 18: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 _6 C% G' V' U% M9 @/ Z8 F+ V
- |0 d; q8 D" i
- P) t6 ^3 y2 E; l
8 O, L/ H# V9 b. ?- x$ P

+ x3 O. L8 k; C; _
3132【5℃】
十月初山西大雨,多地降下200多毫米,晋中、晋南多地淹了,汾河自运城入黄河几百个流量,比较南方的洪峰差多了,当地为三级预警。印象中山西属于偏干旱地区,但靠着黄河之利,是个挺殷实的省份,有煤有粮,尤其晋南。最南头的运城是富庶之地。记得六十年代末,院子里的两位哥哥插队去的晋北苦寒之地,金哥说吃不饱饭,日工分毛八分的,炒菜剥开几个蓖麻子炝锅,张哥后来进了煤矿总算吃饱肚子。去南头运城的张姐享福了,种麦子、棉花,工分块八毛,日子好过许多。运城地区也有矿,盐矿比煤矿名气大。
山西境内去过好几趟,从南到北,差不多都到过,好山好水好景。昨晚新闻播的是运城的水情,高杆的玉米没法收,一片片立在那,关键是还有下茬,都“寒露”了,前面的不收,后面的冬小麦没法种,来年的收成呢。县长说,要等到水退,地里晾干,机器才能下地。耽误了。
农业就是这样,靠天吃饭。说来没怎么听说山西涝灾。多少年来这么一次。记得我去北大荒头年就赶上夏涝,八月大雨,机器下不了地,大会战收麦子,小镰刀上阵。我们下地的头半个月就是从水里往外背麦子。那年冬天,过年还革命化,夜半在上冻的地里跟着“康拜因”给麦子脱粒。自产自销,来年我们吃了大半年的粘馒头,富含黄曲霉素,那时不懂,不少人都吃吐了。
龙江涝灾常见,松花江流域常有水患,种五年淹一次,淹了也正常。我所在的穆棱河水系下游是低洼沼泽区,人既然进去开垦就有被淹的准备。后来修了泄洪闸有缓解。再往后全部种上水稻田,躲开八月汛期的收获,如今年年丰产。过了十一,现在开镰收稻子。
本次水患山西六十多座煤矿停产。这倒是牵一发动全身。周边都靠晋煤,北京的煤、电大概也属山西出力大。早年市里用农畜产品、工业品交换保障京城用煤。现在不必了。但近期煤电紧张,多地停电、限电,国庆节连大楼的灯饰都黑了,这还没入冬呢。不过矿山恢复会快一些。
今天气温最低5℃。

. X1 H! ?8 ?+ o
发表于 2021-10-12 19: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9 \( v) a2 r3 P( b8 E3 r# h8 ?8 p% s7 q% u7 B
" A) J. s6 M$ ^( m
3133【秋菊】
好天,无风,大太阳,19℃。秋游好时节。
九点出门,公交车55路倒5路,上来5路车厢内人多。每到一站,售票员喇叭里都喊:都是老人啊,都是老人啊。给站台上的老人提个醒。
座位上大多是老人,刚上来的,只能站着。不是节假日也这么多人,都想一块儿了,趁着好天走走。全国人民都这么想的,旅游旺季。这条线串联起好多景点,都是来京必到之处。
这趟车回程时,竟然一个旅行团一窝蜂挤上公交,本不宽裕的车厢立马爆棚。我问戴着小黄帽的旅游者为什么会这样,对方说大巴车不让往市中区来。还有这种事情。
西华门下车,往南走出半站地。下车的行人必须转到路东行走,路西便道封路,好像还不是暂时性的,为什么?有路霸之嫌。
进了中山公园西门。里面宽敞,不是来北京多次并且深度游的不会来这家公园,没有热闹。比邻的广场要看、故宫要看,把这家公园冷落下来。市民,图清净的好去处,年轻人来此幽会少了许多耳目。
进门一片松柏森森,一暗一明,有点冰火两重的感觉。院子内唐松辽柏明清的老树众多,夏日洒下阴凉,这时候,人都朝着太阳走。南边唐花坞,深秋赏菊的好去处。这园子内红墙黄瓦千年古木镇着,多少有些阴沉沉,严肃有余。南面见着花草,给花草留下的地盘不多,有花就有爱花人,起舞弄影大姐们拍起来。
正前方,又是一片郁郁葱葱,公园的西南角。好长时间不曾走过这里了,里面幽深,溜边走,外沿半圈是停车场。不是游人该走的地方。兜回来,里面有池塘水榭回廊,廊子蜿蜒环绕,不知有没有一里地,太过阴凉了。
往唐花坞去,菊展应该有了。来的正是时候,门上贴着白条:10月12日唐花坞施工闭展,带来不便请谅解。
今年是怎么啦,也被大雨浇坏了?菊花是开败了还是含苞欲放,正在布展,门前也没有预告。看不成了。
回身长廊里坐下,眯着眼睛晒太阳。三三两两老人家们,晒太阳聊天的。门外就是大广场,出去看看广场的百花齐放。
3134【金砖】
广场上没得看,全是人。不知鲜花们是否已经已经退场,隔着长安街看过去,“大花篮”成了灰突突的小花篮。天安门依然雄伟壮观,眼巴前都是晃动的脑壳。
往东去,绕行“劳动人民文化宫”大门前,好几位游人被劝退,多是外地游客,因为没有预约。老人家们没事,照进。
进到里面验票处我发问:人家中山公园都不必预约,这里为什么。
小姑娘告诉我,因为这里不是实行公园管理。
不是公园是什么?
是太庙。
太庙不是也成了公园吗。我大体算得老北京了,这天安门城楼一边一个大园子,当作公园来过多少次,头一次得知这里不是公园。
小姑娘说我们隶属工会系统管,不信你看免费公园里没有我们的名字。
我说你们这里又不是什么禁区,里面冷清的没几个人,有什么必要拒游人于门外,连门票收入都不要啊?
我们不为挣钱。
我无语了,走开。真够衙门的。
这园子冷清得走上几百米能见上一个人。
按照路边的图示,往大殿方向走。这个地方过去没少来,一是看电影,二是公司下属单位曾在园里东北角的体育馆租房办公。那组建筑早就给拆没了。早年这里还经常办书市,也来过多次,经常骑车过来走东门。都是上个世纪的事了。
左祖右社,太庙是皇室祭祖的地方。新社会易名“劳动人民文化宫”这里出过不少劳动人民的文化人和作品。如今名不副实。谁还来,壁垒森严的。早年的文化功能都没了。
这里看什么?看古树,看古建。
过“戟门”侧门进,眼前豁然开朗,迎面是雄伟的大殿,于故宫的太和殿有一比,这里竟然藏着这么个大家伙,称为“享殿”,我八成不曾领略过。一溜三座建筑,似乎一个比一个大。最北面的祧庙(tiao 祭祀远祖的庙)敞着大门。迈过门槛,真难得,游人还能够进入大殿里面,脚踏古老的金砖,已然斑驳却油亮反射着冷光的金砖。隔壁的故宫大殿或是西郊颐和园的小殿,游人早就谢绝入内,隔着栏杆伸长脖子吧。
空荡荡,大殿正中只一幅壁画,一排编钟。我问为什么不复原帝王的排位呢?阜内大街“历代帝王庙”就复制了全套的。工作人员回答说:我们不搞仿制品。我说你这一组编钟不是仿制的湖北随州的吗?
没几年了,中轴线正在“申遗”,古建的保护也在升级。还想走走金砖的人得抓紧了。

4 O8 W/ I. B; B3 r5 d
发表于 2021-10-13 15: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012_111034_resized.jpg ! k/ n( k. d4 I2 `. t7 [
发表于 2021-10-13 15: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012_111548_resized.jpg ' Y0 ]/ R- L  V! g
发表于 2021-10-13 15: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 G! |3 m, N$ i6 b
$ H7 d' k$ i2 B! z3 Z6 g

% U% A6 u; v- ?1 r6 A& r3 P3135【饭口儿】
$ N& s: T: _% O, x& N/ [, o9 P有静有动。高大宫墙的阴凉处十多位大姐猫腰呼扇着裙子舞动着,背静处一番热闹,添了人气。绕过大殿,沿筒子河西行,出园门是热闹的午门前广场,摩肩接踵,穿行队伍二进宫,进入中山公园东门,往西门外去乘公交。
# l8 I1 j  X) ?! v* R筒子河南原是月老之地爱情之角,持续好多年,成群结队的老者们在甬道两边一字站开,广告牌、资料本撂地摆摊,为儿女们寻觅伴侣。此番队伍不见了,为疫情中断,老人家们不必再来此奔忙。# \: S2 R& o- m* d
5路公交车满满当当座无虚席。车到北海,涌上来一支兴致勃勃的旅行团,拥挤不堪更受不了的是蛤蟆吵坑。好在不远,到鼓楼站下车往“马凯餐厅”。刚长舒一口气,上了台阶,门内排着队伍。完了,见不得排队,尤其让人难受的是吃饭排队。知难而退。; V; y* l, T" B2 q) i$ m4 s: J
沿着大街寻找馆子,拐进烟袋斜街。一家家小店铺,此时唯有餐馆入得了眼。银锭桥头有家“烤肉季”可以打尖歇脚。走到门前,别想了,候餐的人都排到门外。
% c: L/ I- D2 T: X  [8 w走着,看看别家馆子。馆子多,大点的、老点的馆子不好找,都吃旅游饭的。这个季节不愁食客。后海河沿人潮涌动,穿梭者穿红马甲拉客的板爷车队,机动车也搅合在当中。这不年不节的,国人都有钱有闲。" c( C. X9 H; w' t- t+ J& q
避开人流进胡同,一街之隔僻静了许多,买卖也没了。得往大街走,记得鼓楼西大街有家挂着红灯笼的饭店。出鸦儿胡同口,马路对过是家“日本餐”这条大街近年重新整理过,漂亮些了,日本馆子是新添的。胡同口新开家中餐馆,“北平印象”是家连锁店吧。这印象那印象,人家整的是山水大戏,来北京了衍化为餐馆。尝尝也好,里面有位子,无烟民。
3 N: ?( y- B1 g; K8 @坐下点菜。京菜、川菜、湘菜都有,大概请了仨厨子。还是京菜吧,免辣。“贝勒爷烤肉”“老佛爷爱吃的豆腐”“葱花饼”。挺快,烤肉上桌,肉片切得薄,与葱头香菜、大葱搅合在一起,像是炒过的,铜锅架着火灼烤,入口够嫩。带汤的豆腐杂七杂八的,一份的葱花饼切出十二牙,菜和主食量都够大,两顿饭都吃不了。
8 R* X: `# Y' U8 C$ Q2 X# W- f; h: d# q% b

. t+ V9 K& d9 U, K3 C2 Q* X
发表于 2021-10-14 18: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21-10-14 19:09 编辑 " _+ m7 r" G) G

# T4 E6 h5 S: W! q, [$ Y
& c! b1 ?3 i: V8 @. U

( l% Y$ f; m7 x0 W% f
3136【长津湖】
单位组织看电影《长津湖》打打杀杀的片子。少年时喜欢看打仗的片子,现在不想看了。令人紧张,多有惨不忍睹的镜头,这种大片模拟战场的视觉和听觉的震撼感,心脏不好的,还真是不宜进场。
近三个小时的片子现在不多见。标配90分钟,拍片的不累,看片的不累。上次看长篇还是在西单的“时代广场”广场早就趴了架子,那大楼换了东家,记得那个长篇是《变形金刚》。
我头次在影院内吃爆玉米花,吃下一桶加大半瓶水下肚,半程内急趁着血肉模糊的场景赶紧出来卸载,电影看半截跑卫生间也是头一次。
去年开始纪念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看过一部《金刚川》。今年初又看了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好几十集,全景式展现杭美援朝,看国际形势大国博弈,看敌我双方的排兵布阵,从高层到执行层。单纯的战地血刃拼杀,跳过去换频道,这就是看电视剧的好处。电影院就不成了。
《长津湖》的格局就小多了,战役层面下的局部战场,持续十余天,为赴朝后的二次战役中的东部战场。小时候看打仗的故事,关注谁胜谁负,希望好人打败坏人。这次到底谁胜了?这得由军史专家来判断。
网上找到“搜狗百科”内容简介为:
战斗参战方:志愿军第九兵团,美国海军陆战一师、美国陆军第七师一部 。参战方兵力:中方15万余人, 联合国方10.3万余人。伤亡情况:中方伤亡约5万人 联合国军1.8万人。结果:联合国军退出长津湖地区 。战役影响:志愿军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地区,将美国人逐出,在战略态势上得分,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大局。但此战也暴露了志愿军后勤匮乏、通信不畅、攻坚火力不足、无制空权等弱点。美国陆战1师的战斗中脱身也使美国军政高层信心大增,美军领导层认为长津湖战役是在其历史上最骄傲的时刻,海军陆战队重击志愿军的师团,令中国军队从前线撤回,这次突围成功最终确立了美国继续将朝鲜战争持续下去的决心。
影片最后的字幕显示:第二次战役期间,东部长津湖之战取得了战役上的成果,而西部之战是取得了战役上的的胜利。此评价也表明长津湖并非是场胜仗,中方代价太高了。
行伍出身的李书记说,二次战役当中,东面的三野不如西面的四野打得好。宋司令战后未能……

7 v' A( v2 R* e
发表于 2021-10-14 19: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3 ^9 z/ D# l: w8 Y" o
# d; E& p& p( l7 B9 k

9 X9 ]$ ]) X( j2 d
见到推送给我的另一篇网文,关心此役的各位参考。
附件:
美军被长津湖埋伏的志愿军伏击后为何竟不组织反攻,而是迅速脱离接触退回三八线?1950年12月3日,联合国军被早已秘密入朝的50余万中国军队奇袭后向全世界公开宣布,联军将从朝鲜境内(西线清川江,东线长津湖)全部撤离,回到三八线。先从平壤撤退,放弃朝鲜境内所有城市乡村,携带几十万朝鲜老百姓,向三八线方向撤退。联军不战而退,而且狂撤300公里(东线甚至超过600公里),究竟是为什么?美国的决定在西方世界激起轩然大波,各国政要新闻媒体百思不得其解:是联军在遭遇战后受到巨大损失?没有!美军的主力并未受损(见彭德怀1951年1月给毛的电报),东线的长津湖甚至还以1:10以上的代价重创了中国军队;西线主力也并未受损,美军没有任何团级建制的单位被歼灭,战损比率虽然比不上东线高,但也远少于中国军队减员近4万的惨痛代价。退一万步说,即便是一时受挫,也可以据守防线,等待战机反击,完全没有必要放弃平壤、元山一线最佳防守阵地,撤退到300公里外无险可守的三八线。对此,美军基层官兵很不理解,韩国总统李承晚干脆破口大骂麦克阿瑟怯战,西方左派媒体也趁机幸灾乐祸,美国《新闻周刊》甚至称之为“这是自珍珠港事件以来美国军事史上的最大失败”。苏联与中国更是宣传为自己的伟大胜利。至今很多不知情的中国人对“胜利打败”美国人仍然津津乐道。直到1980年代,美国解密了一批朝鲜战争的秘密档案,人们才知道:原来美军撤退是按照杜鲁门1950年9月11日亲笔签字的NSC-81/1号文件 。朝鲜入侵韩国后,以艾奇逊、尼采和凯南为首的国务院派坚持战争应限制在韩国境内,而军方则认为战争应该打回到侵略者的老家去。两派相持不下,这就是著名的“七月辩论”。杜鲁门周旋后找到了一个妥协办法:同意军方的要求越过三八线追击朝鲜人民军,但又给军方戴了一个紧箍咒:这就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81/1号文件。文件明文规定:“1、美军地面部队可在必要时越过三八线,但必须是在苏联或中国没有大规模派兵进入朝鲜或宣布派兵的前提条件下;2、在与苏朝或中朝边界地区仅能使用韩军,不得使用美军或其他外国军队;3、如发现苏军或中国军队大规模进入北朝鲜,美军不得与中苏在三八线以北进行地面作战,以避免地区战争升级为美苏中全球战争,应将部队立即撤回三八线以南(海空行动除外);4、如果苏联或中国入侵三八线以南作战,应尽可能守住防线,但不得擅自采取使局势进一步恶化的行动。”了解了NSC-81/1号文件内容后再回头看当时朝鲜战场一系列的事件,历史思路就更加清晰了。1950年10月25日,联军与秘密入朝的中国军队首次交火(中国战史称第一次战役),这次战役规模一般,志愿军穿的是北朝鲜的军装,所以尽管联军从战俘中了解到中国军队入朝的一些番号,但对中国参战的整体规模和战略目的仍不清楚。1950年11月25日的第二次战役即长津湖战役,联军这才知道中国投入的兵力达到50万人。遵照NSC-81/1号文件第三条的规定,美军没有实施反击或就地坚守,而是奉命与中国军队迅速脱离接触,又于12月初向全世界公开宣布联军即将撤离朝鲜退回三八线。当中国军队越过三八线想要解放南朝鲜时,麦克阿瑟又遵照NSC-81/1号文件第四条展开了反击作战,直至将中国军队全部驱逐出韩国境内。NSC-81/1号文件全文见:https://digitalarchive.wilsoncenter.org/document/116194.pdf, `# S+ y% ~0 `9 A* O! `

  [8 Q; f+ c1 g+ P$ P. Z, }
3 f( S& A" ?* ?/ g, Y6 i9 y; W

1 i5 V" O% P9 ~3 @; b% |
发表于 2021-10-15 08: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 M$ D' V0 z5 C) P9 z# g
7 e  U5 m$ @! a7 L6 y* l
8 e; j4 C7 N( |$ i6 u( |& O7 ^
8 f3 ~  J1 Q* H0 k, y8 _* V
6 n: [0 f& f, v* R$ Z6 m% j
3137【感动】
大处着眼,抗美援朝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但战事已经成历史,事后诸葛亮也是好的,看到真实,汲取教训,不好轻言开战。
长津湖一战,不是队伍上的人,后人很少知晓,几十年下来尽人皆知上甘岭,奇袭白虎团。实在是太过惨烈,片子中现身的特等功臣杨根思,抱着炸药包跃入敌群。战事之惨烈不仅有堵抢眼、烈火焚身还有整建制的战士被冻僵在阵地上,长津湖鏖战更多的不是死于枪炮,而是被低温夺去性命。
七十周年纪念,缅怀先烈,继续高昂英雄浪漫主义,过往片子的主旋律,也可以有新的视角了,新中国历史上有此惨痛的一页,一场湮没已久的战事,回归文艺作品的“悲剧”和早期电影的“苦情”。
狂轰滥炸,刺刀见红,有科技又不差钱,尽可烘托出天崩地裂血肉横飞。演绎更加真实些的场面,死亡的到来。大场面下的人生苦情。视死如归,满门忠烈,也每每令人感动。看了再看,少年时的感动,今日依然感动,年青躯体瞬间消失了。影片中冰天雪地的壕堑内三弟在问二哥,大哥是怎么战死的,令人泪目。一个连队,减员、增员,六百多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人生不同阶段干不同的事,看电影也是如此。少年爱看打仗的,体内荷尔蒙所致,内外兼修身体力行没少打架,连带着打仗的小说,三国水浒小人书到抗日打老蒋。
这些年很少掏钱买票去看战争片,较近的一部是《智取威虎山》有点忆旧的意思。不再有英雄主义的召唤,眼瞅着往古稀之年去了,也不存在再受什么教育之类的,虽说活到老学到老,随心所欲的年龄段,不逾矩就是。总得看点自己乐意看的片子、书籍。
电影赢得好票房,据说已过40亿。网上配有海报照片,票房20亿时演职人员眉开眼笑,不是见钱眼开又是什么。有眼红的说是销售苦难,拿志愿军发财,都是哪和哪呀。《上甘岭》《英雄儿女》都是好票房,演了几十年,我们这代人看了三遍五遍的,现在歌曲还在唱着。
过去高扬英雄主义,影视当中战争的残酷面少有渲染,或者说我们这些个和平时期下的蛋,本就看不懂战争片。青少年哪有苦难日子的经历
悲剧的力量,让年轻人了解战争。
新世纪国家走强了,四邻不消停。吆喝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要居安思危,做大做强自身。弱肉强食的世界,利益相争,经济、军事、文化的强大,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的银屏娘炮、小鲜肉太多。让血肉横飞的汉子碾压它一阵子没什么不好。

5 A) t! X% g, n# V4 l! k9 p* _
发表于 2021-10-15 10: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 g9 C* w% z4 `- H3 \, w
& Q; }6 q2 K9 c6 y
8 n0 Z4 y2 K% d+ r, z6 A
* P2 S' S: h- u/ g! B' v

5 T5 \! X6 x" \$ d( G1 w
3138 【重阳】
老人节前,“习”说话进一步做好老年工作。过节的话,不必太当真,但说了比不说好,尤其上面人说了。结果本公司领导也跟着说,内网群中有推送,应景的话,必须的。
口惠实至,节日里公司请退休老人家们看电影,来了二十多位,后来还吃饭来着,“和合谷”的简餐。
电影在西单大悦城楼顶的“首都影院”。首都影院我没少来,都是少年时,影院原址在长安街街南,对着电报大楼,不记得是哪年它西迁北移,高高在上还扩充为电影城,我在这看过好几个片子。这里交通方便。同事老杨说是头一次来大悦城的影院。
提前半小时就到位了。抽空还体验了一把售票大厅里“虚拟影视”(VR沉浸体验)头次见这新玩艺儿,开始以为是按摩椅呢,再看有带着眼罩耳机的头盔呢。坐下试看,就是立体电影,眼前是奇幻大世界,声情并茂,五分钟广告片后放下,意犹未尽。问到边上的服务员,说是又几百部片子,微信刷码交费就可观影,收费49元每部。比我们的《长津湖》便宜点。(长津湖标价100元,我们的团体票55元)
老几位那聊天。说起习的讲话。老王开口说得来点实在的给老人家们,比如说对知青实行补贴,哪怕每月给几十呢。
栗总说了:那农民找谁去?一辈子种地找谁去。你知青才干了几年。
老王说那不一样,与农民不一样,农民有土地呀,你有吗?后来农民的土地税全免了,这是多大的福利呀!你有吗。
小明说,后来不是给知青都算工龄了吗,有一年算一年,插队的跟农场、兵团的一个待遇都算工龄,这也算是补偿吧。
老王说,那你得看现在的情况,知青里后来当兵的、上学的都是少数人,大多数后来好不容易回了城,到九十年代又纷纷下岗,城里又没房子没地的,我好几个插队的同学回城都过得什么日子,现在都老了,能有多少退休金,日子能好过吗。
我说其实好多年前就有提案,不是人大就是政协,好像是上海代表的提案,这提案还不止一次,没下文了,应该是没通过吧。

' }& C- `1 J& Y- `2 A6 W( q
发表于 2021-10-16 10: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3 G: m2 [# i7 s7 p& s
, u1 [0 t# F/ \
" D9 t, r0 F; c8 {) C2 U

! P, I+ w  U! R6 l6 b6 d7 E5 X

& `2 R4 y- w" d( [+ n9 \
3139【50年】
出了餐馆分道扬镳,老几位保重,摘苹果的时候再见。
这次没有走单,回程有同一个小区的老同事相伴。
我问起:你是不是也是也有过下乡知青的经历?
同事说:我不是知青,我就是农民。
那你不是下乡知青,是回乡知青。
回什么乡啊,我一直在农村,在农村种过十多年地呢。
我说不会吧,你比我长不了几岁,要种也是“自留地”。
同事说反正是种地,家就是农村的,在生产队当过六年会计。
当会计好啊。乡亲们都得维护着你,至少别给少记工分吧。
队里有会计、出纳、记工员,我不给记工分。我后来上的学。
工农兵一拨,生产队推荐的?我问。
还不是推荐的。我上学还真有点意思。我那一年正好去县城办事,办完事遇着个熟人告诉我学校在考试呢,招大学生的,要不要去看看。我们就一道去了,学校开着门教室里发卷子考试,考作文,题目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坐下要了张卷子,写了几百字就出来了。也没当回事。过了几天,队里让我填表,还到县里检查身体。再过几天,北京“二外”的老师到我们家来了,先后来过两次面谈。还到队里调查,队里人都说我这个人不错,会计干的好。没几天又被通知来到县里,又发卷子考试,还是考作文。
我问那是哪一年?
1971年底。后来就到了二外的西语系 ,是定向招生,那时银行准备在巴黎设机构,招了这么一批。后来我见到了招生的老师,他说学校一共在县里招了两人,选中了县里的广播员,女的,还要个男的,县里推荐了几个都不满意,后来县里把所有的报名表都拿过来让自己挑,老师就把我挑上了。就这么上学了。
后来你学的法语用上了吗?
等我们毕业了,法国政府换届政策变了,咱们的机构始终没能落实。我就来公司了,法语没用上,改英语了,干业务,在营业部。1975年来公司的。
你来公司时谁是头啊?
冯总。
你的处长是谁呀?
孙**,就是解放前上海地下党的老同志,我来后不久他去香港了。
这二位,我只在画册、照片上见过面,不曾交集过。我问,那你去香港是哪年了?
1994年,改制前去的,干到00年回来的。人呢,不定就碰上什么事了,就过了一辈子。明年,明年是我进京50周年!
3140【108号】
既然1975年就到了公司,向他打听一下当年公司办公地点的格局。
我说起1961年儿童节那天来过公司座落于西交民巷108号的院子,好大的院子,柏树墙比我高,那晚我和同学们在这个院子里看的露天电影,小孩子们在南北两个大院子中窜来窜去,北面院子里是人民银行。隔了几年,我又来过一次,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跟着家里大人来院子里的一栋小楼内开茶话会,没印象有好吃的,但浅色的小楼,大理石的雕花古香古色留下记忆。记忆中小楼在院子的东侧,还有车子行驶的坡道。说这些是想在老同事这里检验一下我的记忆是否准确。1975年,地震之前,还都是旧格局老样子,1976年后,修建“纪念堂”才将东侧的建筑拆掉。
同事说,当初108号大铁门内是个大花池子,汽车要绕行停在南面的小楼前,院子内,一共前后两栋小洋楼,东侧并没有楼,都是平房,修纪念堂将西交民巷东头的钟楼和棋盘街的平房都拆去,后在公司院里靠东修起简易的二层小楼办公。
这以后我就知道了,一共新修起两栋小楼,我在中间的小楼中待过几年。院子里连棵树都难见,在北楼西墙的窄夹道内,留下棵柿子树,有年“十一”值班,八十年代的最后一年,我还爬上树摘下果实。对了北侧小楼前似乎有株歪歪扭扭的丁香。
看来我早年的记忆有误。我八十年代中期到公司时,已是后来的模样。两栋小洋楼是民国时的金城银行。公司的图书馆、会计室在楼下办公。楼上归人民银行的参事室,后来改成老干部活动室,常见些老人过来活动。而最南头的小楼是公司的单身宿舍。到九十年代,这两栋小洋楼都被拆掉了,分别长高了一层,北面这栋归属人民银行,南面那栋也换了主人。盖的够结实,够漂亮,飞檐斗拱的,可惜了,立着没几年又都给拆掉了。你看现在败家的人有多少,都是怎么城市规划的?这是京城,紧贴着大广场,外地的大拆大卸,动不动,成片的高层建筑尚未竣工就爆破推平常见报道。
现在的108号拆没了,原址绿树茵茵。

5 O, e( u8 s7 O$ v
发表于 2021-10-17 19: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3 j$ x0 {7 U7 R! Y5 R% E
" L+ g* k6 a3 d" l1 {6 s

3 E$ Q) [, z# k$ E* h' `0 K3 S
3141【1℃】
今天预报气温最低1℃,马上要跌入冰点。北郊的温度会更低些。想起我园子里的瓜,今年本就结的不多,别再给冻了。下个周末才是“霜降”节气,霜打过枯藤叶落,挂在藤子上的果实也不会再长了,还有冻伤的可能。通常这些年都是霜降后再进入冰点,今年好像冰、霜要掉个个,先来后到。
中午下乡一趟。园子里的菜叶子像是已经结过冰了,秋葵果实发黑,冻的。萝卜缨子挺旺,是头茬小萝卜结籽后自我繁衍的。小白菜残存几棵,午餐正好下汤锅。这个时段没有天敌叶片碧绿,也是白菜包心的时候,可惜我这里没种。高处的瓜叶子湿漉漉暗色,些许透明,冻伤的症状,瓜秧黄绿参半,应该在继续输送着养分,长条状黄橙橙的瓜皮上浅浅的绿色网纹,像是还在生长中。才两尺多长,距离心目中一米的体长还有潜力。这是老家过来的种子,堂妹发过来的照片上展示的成品瓜小一人高,现在的个头差着一半呢。我技不如人,伺候不到位,也不该差这么多。
餐后摘瓜。房顶上的好说,可棚顶的不好办,棚顶上不去人。踩上梯子扒在棚沿上,小心地扯动瓜藤,扯一下动一下,再扯,顺下来一个小的。大的有点麻烦,藤子拉断了,上锄头往下勾,还够不着。安全第一不能弄险。再想辄吧。我这有竹竿子,四米多长,再把锄头绑在竹竿头。上来房顶,或推或勾,都收入囊中,只是一颗葫芦状的大瓜坠地摔成两半。
两尺多长的大瓜还蛮沉的,腋下一边夹上一个往下搬。路远无轻载,走到停车场,越走越觉得沉。一个能有十斤重。后来回到城里挑小个的称了分量,弹簧秤差点超重,4.9公斤。
车子开到大门口,见到门卫师傅,搭话:瓜收了吗?
都收了,南瓜、冬瓜都收了,再不收就冻了。你没收吗?师傅问。
我说收了几个,我那园子里背风,估计还能长长。
长不了了,都结冰了。等你十天八天再来肯定冻了。
听人劝,我掉头回车,径直开到自家园子门口。上到房顶,将上面的几个都摘下来进了车子后备箱,顶上无遮无盖的,风大。地里的几个,还是留些天,霜降后再说了。
3 U' M- C* o- `/ f0 Q) V9 y
发表于 2021-10-18 19: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 ^5 C9 P; P) o9 E0 j" T& W3 ~! p: @% u3 I8 S. j) l+ e9 n! r; J% r
% l; r9 y4 N: q
! K; N) y; c5 [6 b
+ l. m' z2 J7 Y  ?, w9 x
3142【上门】
中午打过电话,于嫂接的,说好午后两点半去看看于大哥。
午睡过后骑上车子,摇摇晃晃往过走,车把上缀着个老南瓜沉甸甸。昨天摘了好几个,午餐时试吃,切下两寸的一段蒸了,栗子面的口感但甜度差点,放一些日子会好点。先给于大哥送一个过去,老家过来的种子结的瓜,先给老家人送上。
电梯上了十楼,拐过去,门口有个小柜。不错,就这。门铃呢?门上是6号。中午通电话时,我还多问了一句,十楼几号来着?大嫂说是6号。虽然我每年都过来几次,但这次隔了快半年,心里有点含糊。
门铃在左手边,摁下门里的铃声像是小多了,快没电了吧。三两分钟,没动静。再摁,响过三声。还是没人来应门。怎么回事,还没睡醒,快三点了,我这有约在先。打手机过去,无人接听。再等等,老人家们起身慢,过了五六分钟了还没动静。打座机,于哥耳朵不好,座机于嫂能接。接了,于嫂说我给你去开门。
等着。好一会儿还是没动静。我把瓜放在地下,拎着太沉。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我知道于哥行动不便,靠轮椅出行,于嫂好着呢,常年跟着合唱队出场。不会是在卫生间接的电话吧。等等吧。翻开手机看,看完一大段,十多分钟还不见门响。怎么回事,于嫂也行动不便了?
再拨过去座机电话,这次没人接了。是不想见我了?不至于啊。照着门板拍了几下。砰砰砰,只有楼道内的回音。
别不是家里有什么事吧。于哥脑子慢,于嫂不至于,刚才接电话的声音还挺脆的。不会出什么事吧?
我把老瓜摆到门口不碍事的地方,出门又能一眼见到。乘着梯子下楼,去门卫那问问。于哥人缘好,楼里的老人差不多都认识,近期他们有什么情况,门卫一定知道。刚出楼门,熟悉的身影从大门外走进来,戴着口罩,但分明是于嫂。“哎呀,门口没见着你,等了好一会儿,以为你在街面的大门口呢。”
我瞬间明白过来。是我记错了又走错了楼层,少上了一层楼。在楼下摁的门铃,门里谁能听得见。于嫂出门寻我,我也没堵在她家的门口。两岔了。
都什么脑子呀!

. r0 n6 ~( a) l' ]6 b& F
发表于 2021-10-19 18: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 _0 O$ e* V2 h% D
% X  I2 F, B% d4 P7 A& C

! T8 |& N* }' D$ C% o- n, t8 D
3143【本命年】
于哥坐在阳光里。好几次来他都坐在同一个位置。
我坐在小板凳上。于哥修旧利废自己做的小板凳,这些年他做了好几十个,分送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光我就拿走了三个。他这沙发边上围着好几个,摆着瓶瓶罐罐。
于哥满脸堆笑招呼着。电视里播着电视剧。我说这节目昨晚播过,没看呀?
看不看的,也不知道都说什么。
我说屠呦呦啊,知道吗,得诺贝尔医学奖的。
我不知道啊,怎么回事,你说说。
我说起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七十年代的事。看来于哥真不知道。
于哥给家母问安。我说人已经走了。
是吗,我知道姑父走了,怎么姑也走了!
我说去年就告诉你了,都一年多了。
那你现在住哪里?
我说你忘了,我离你这挺近的,遥遥相望,你还到我家去过好多次呢,我那几张椅子都是你重新拆开又给拼装整结实的。
我真忘了,想不起来了。老的不行了,你知道我多大吗?
我知道,你不是卢沟桥事变那年的吗。
不错不错,我5月5的生日,我现在算不出了,我有九十了吧。
你本命年,属牛的84,于嫂插话,他经常糊里糊涂的。
于哥说不行了,现在要是没老伴,我连口水都喝不上。
是啊前二年来,每次过来,必有杂粮粥备着,如果不在这吃饭,也会喝上碗于哥起早带晚泡制的杂粮粥,十几样粮豆搅合一起慢炖大半天。差不多隔天熬一锅,好多年下来于哥把个肾病养好了。现在粥是没得喝了,身板不行了,走路费劲,连家务都做不成。这粥要是一直喝下来,没准状况就不一样了。
我现在就剩吃了,胃口好,一天四顿。于哥伸出四个指头。
我说你吃得太多了,腿不好,你得减重啊,减少承重。你又不上夜班,夜里吃什么饭啊。
不吃饿呀。我白天吃的少。
我转移了话题问起外孙女怎么样了?
没了,不知道怎么就没了,好多年了。
怎么会呢,去年年初还在你这呢,我见着你闺女了。
他那又胡说了,于嫂说,外孙女上一年级了,挺好的,哪次视频过来都拿给他看,他记不住。
我说远期记忆好,近期的记不住,该去看一次“神内”了,吃点药至少能缓解。八十多了,脑子大多都退化,连我都退化,来你家多少次了,把楼层还给记错了……
我姑现在住哪呢?这一会儿,于哥已五次问候我家老人了。
于嫂上来的一盘切块苹果让我吃光了,也到了做晚饭的时候。跟于哥告辞。
我不送你啊。
于嫂送到门口。
我这又是快半年没过来了,上次从海南回来时过来的,四月吧。我跟于嫂说。
还晚点,你上次过来带着个大馒头。
大馒头……?想起来了,山东老家堂妹寄来的大馒头。我都忘了。

$ W8 H& |( K; C
发表于 2021-10-20 13: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 X4 \" N5 S+ x+ }% A
% O# ]3 p: p, Z
3 T+ L" [3 }6 z& P6 ~  u2 S; g: N
3144【小强】
进楼门被拦住领药,灭蟑螂的。我说家来没蟑螂。楼长说人家都下了药你那不下就都跑你家去了。那就拿上,单子上签上名字。
“想着啊,明天周三上午统一消杀别忘了啊,统一消杀效果才好。”
蟑螂这东西生命力顽强,绰号“小强”。北京这地界早年没这东西,天冷过不了冬,我直到八十年代初才第一次见到。那年父亲从香港给我带回台冰箱,包装的板条箱带过来的虫卵,夏日现身,扑棱棱的夜晚飞起来,褐色的,一寸长,到第二年这家伙消失了。当年住的筒子楼烧蜂窝煤取暖,一冬天屋里没住人,开春回来小强死光光。
后来我几次搬家,都有了暖气设施,大概是新楼的缘故,一直没见这东西。直到这最后一次搬家,新楼住成了旧楼,小强也成群结队的露面。这些年,楼里消杀过几次,但灭不完的,还曾经请过专业人员来实施。这之后基本上就是我孤军作战了,见虫就灭,多数情况下直接下手。战斗基本上是在晚间,厨房的第二次开灯一瞬,蹑手蹑脚突然打亮,慌慌张张的逃窜中连续手拍脚踏,全歼的时候颇有些成就感。我这本着杀一个少一个的精神,小强家族是你能杀我能生,生生不息。如此这般十数年了。
今年基本上不见了小强。基本是说截止到今天的十个多月,我只在暑热时在厨房见到一只,手疾眼快一掌毙命。我估计这是只先头兵,来探虚实,没见回应,后面的大部队就不过来了。究其销声匿迹的根本原因在于去冬今春我这里人去房空,坚壁清野一百多天。小强们在我这里讨不到吃食,没吃没喝的生生给饿走了。小强可是不傻,比人的生存能力强多了,早在人类出现之前,恐龙时代就有它们,据说未来地球寂灭后剩下的不多的生命体中还会有小强在。
那日斜对面的邻居小李说起,她也是赤手空拳常常与小强战斗不胜其烦。她家是前年刚装修过的,从此老鼠绝迹但来了蟑螂。看来房子不在新旧,我说关键是屋里要干净,这些家伙在你这里没吃没喝自然就搬走了。
上午我下了药,一管注射剂凝胶,往叽里旮旯儿内打入,没打几处里面的药光了。
8 S# z1 P2 S8 O0 \+ E  E/ z& V
发表于 2021-10-22 12: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8 d8 U: |: q/ ]8 b' O0 n5 M# E; @# o1 H/ r( b9 Y, \
+ e: K4 ?, a( V& ?  }
/ x- \# R5 f, a; S( T& f
1 [. l, Y. e- M. u& V% k6 F
3145【起早】
单位组织秋游。去年以来这是第一次,疫情啊,可疫情又来,南城地面上,丰台的几个小区前两日被封闭了。常态化,躲不开。
一早集合,大巴车三环路转一圈接上诸位往密云去。起个大早,七点集合,双秀公园门口,从家出来一站地,六点半过了就得往外走。平日这时候才起身,打破生活规律需要努力为之。想想我们第二站的还好,西南第一站的,六点四十集合,天还黑着就得往外赶。
单位人想得周到知道这点不及早餐,上车有饭。七点多,与我平日早餐时间差不多,就是缺少了热度。瓶装水+面包。此时诸位不禁念起同事老宗的好,要是老宗在,诸位尽可提前报菜名,车上各取所需,是炸糕还是糖油饼、糖耳朵,有干有稀,都是刚出锅的保鲜保热。
头一轮报名时见着老宗的名字。没想到后来拉抽匣儿,秋游地点从“遥桥堡”换到了“古北水镇”。到这二轮报名,少了好几位,老几位撤了,不愿二进宫。看来还是遥桥堡更受欢迎,不论大小,名气远近,遥桥堡大概十有八九的人不曾到访过,不像这水镇,再而三的人不在少数,再说这遥桥堡即便是个小土围子也身居大明戌边的据点,拱卫京城,数百年沧桑值得凭吊啊。
老宗没来,与京北老字号的美食险些失之交臂。头天没让大家报菜名,上车时,王书记接续了老宗的好传统,拎着热油饼。是同一家老字号的,只是没有往日品种的多样化,可也足以驱散几位晨起一身的冰凉。
起早有点凉,前几日曾接近冰点,多穿点。春捂秋冻,老人家们不兴这个。饱带干粮热带衣。车开出不远,车厢内已是热气腾腾,让师傅把暖气关上吧。
大巴一路转下来七点四十多转到公司门前,比预定时间晚了十多分钟。全体上了车,三十多位,满载出行,走走停停,上了京承高速路况好起来,从公司门前算起,跑了两个小时到了景点。
路不在远近,捉对聊天一路不寂寞。多是老没见了,好几位小两年,疫情后就没露面。前排的老金不止两年未见,黑发变白发,与身边的老刘相谈甚欢,像是说的海军基地旧地重游,他们是战友吗?老金当过兵?
我这与老曹絮叨一路。好像也是疫情以来不曾见,几次观影活动没见他来,原是家里添人进口了,小两口上班小崽留家,这爷不是好当的,被拴牢。
3146【南天门】
好几位都是一来再来这古北水镇。我上次也是跟着公司退休老人们过来的,约莫五六年前,忘了是春游或是秋游。还记得上来下去的石板路,拐来拐去的老房子,高处的古北口长城,低处的鸳鸯湖碧水木船。
深秋时节阳光正好。
戴上耳麦,有导游头前扬着小旗子开路,边走边导。
第一道关隘“南天门”是乾隆的墨宝题款。海总质疑:乾隆爷来过这?我问及导游,这门楼是原址的古建吗?导游说不是,仿建的。
我说,这里有没有古镇原有的建筑,如果有,告知我一下,我想看看原址几百年的老建筑。导游答应的爽快,说得往里面走。
这一路多是旧景,上次来看到过。先是“司马小烧”造酒的作坊,地上地下全套的流程,只是现在光有卖的没有烧的。
进到染坊,也是个展示厅,如何织染,古老的工艺,院子里层层叠叠从上到下飘然的花布蛮漂亮。导游说就是个展示,染坊当初也不会放到这里来。
英华书院。战士守边关时,官府也考虑到文化生活,建立书院。海总问及:你既然是书院,在历史上出过几位名人吗?导游说没有看到过记录。我问这处书院原址是在这里吗?“不是,历史有过书院的记载,但肯定不是在这里。也是后来仿制的”高高在上的一处院落,我顿时失去了爬高的兴致。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导游说你看那古瓦木柱斑斑驳驳的都是老屋吗,都是拆过来,重新搭建的。往里面走,有“八旗会馆”是从山西整体搬迁过来的。我说难道就没有本地古建老房子的遗存吗?导游跺了跺脚说:脚下的石板、地砖都是好几百年原址的。
也就这样了吧。城里的胡同都快拆没了,这山旮旯里还能剩下什么。
在坡地上盘转。墙上的爬山虎红了,一株枫树红了,被游人围观拍照。海总向我发问,这是加拿大枫树,还是咱们本地枫?我没去过加拿大只去过加州,就是去过我也不知道。
路的拐角处一棵暗色的老树,面目狰狞龙爪遒劲,颇有几分气势,真是难得一见的古树,值得收入镜头。我仰头才要举手,枝干上有些异样,再看,那枝条叶片分明是塑料制品。怎么会弄棵塑料假树立在当街,太煞风景了。
转出来是片平地,龙凤池一对。池畔围坐一圈都赤着脚,泡脚?这天晒太阳不错,当街泡脚。没见池中蒸腾热气,问一句:温泉吗。“有点热,不太热。”赤脚人有点遗憾。能解解乏也好。
又是几年的建设,沿街酒店饭庄星罗棋布,
过古寨客栈、震远镖局……没见着八旗会馆。
参观不成,进了餐馆,“烧肉馆”。
坐下四桌。小刘、老刘等不得回城,将刚采买的开瓶与各位共享,55度的“司马小烧”,刚见识了制酒的全程,从五谷杂粮到蒸馏的鸳鸯锅,最终入口穿肠才算得深度体验。
我离开喝大酒的一桌,谨记家教“少喝酒多吃菜”来到主桌。碟子碗一片,羊排好几块入口。大个的鲳鱼应该不是水库鱼。近期密云水库丰年续上水,史上最高水位。好水出好鱼,为啥不上水库鱼。密云的水,京城的生命线,爱屋及乌水库鱼。密云还有三烧:烧饼、烧肉、烧酒,在这小店汇齐了。最美味的一道是这里的看家菜“火烧夹肉”肥而不腻,一个字“香”。身旁的老吕识货,一下子干掉两套。
酒足饭饱,出门码头上船,一河秋水,顺流而下,省了脚力,爽!
3147【祠堂】
“杨无敌祠”对过添了一处书场,一胖一瘦一站一坐那里开讲,胖子大嗓门说的热闹,正说到满门忠烈杨家将血溅金沙滩,这杨五郎正待抽身……
几位进了祠堂小院瞻仰英烈。正房端坐一位戎装战将,不用说是“老令公”东西站立众男儿。一游客张嘴就来“四大天王”。也不掌眼,下面都立着众儿郎的铭牌呢。
转过泥塑金身来到后院,北屋迎面是佘太君,前面立着烧火的丫头杨排风,两厢姐妹们,杨门女将荟萃一堂。
我说战争打到这个份上,连女人都挂帅血拼,哪里还有什么杨无敌。宋辽之战屡战屡败,老令公家门不幸。
那导游小姑娘说得气势正盛,赞口不绝烧火的丫头。我说,你可千万别当真,史书上可是没这一段,杨门女将纯属杜撰,民间说书人的街谈巷议,打不过人家,过过嘴瘾吧。
我这想着,既然称作祠堂,认祖归宗的,怎么会将子无虚有杨门女将大姑娘小媳妇一并整进来,老杨家的人干吗?再想,这不是戏说吗,旅游景点不整些虚虚实实的东西怎能让游客开心呢。忽又记起刚才大巴车上小刘与我谈起晚辈的给公司“改族谱”的事,公家的事又都是眼巴前的事可不带这么玩的。
出来祠堂,对面戏台上说书的仍未尽兴,但那位弹弦子的始终没见发声。小武说:人做的真像。我问哪里?小武指了指戏台:机器人,人工智能。我说你看好了,那可是真人,人工智能要是能做到这个份上还得好几十年。是吗?小武疑惑地再看。这位八成是科幻电影看多了。
往前没几步街头见着彩扮的角儿,一手拎着面响锣,一手提着袍子在往桥上走。艳装威武抖擞花翎,莫不是遇见穆桂英了?
紧跟其后下了小桥,伸手抻了下锦袍。花团锦绣地回首,是位后生。我这发话:将军留步,敢问您是哪位少将军?
杨四郎。
啊,那请问您这拎着面响锣做何道理?
四郎一指前面的幌子:**锣,这不是到了我的地界。
原来如此,是游走招商的,我还以为将军要鸣金收兵呢。
揖别之后继续前行,海总一边说了:按照现在一些人的看法,什么大宋、番邦的,都是我中华民族,打打杀杀的内乱,他杨四郎被番邦虏去,娶亲生子,还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说来他比较那哥几个还是美满生活的一个呢。
是啊,四郎去了番邦隐姓埋名,心里还是念着大宋的,也没见什么有损大宋的行为吧。《四郎探母》禁了,又复出,舞台大放异彩。这世道变了,又变了。
3148【水镇】
水镇有啥看头吗?这要论谁看了。
我在网上查了,现在的定位是“独具北方风情的度假式小镇”年头不长。早先的“古北口镇”倒是年深日久货真价实的老古董。后来,十年前,北京古北水镇旅游有限公司成立,数家大资本投资逾45亿元,将古镇改造成水镇,“是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创意文化等旅游业态为一体,服务与设施一流、参与性和体验性极高的综合性特色休闲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
看到没有,令我想起了城里的“南锣鼓巷”的改头换面。老北京谁还去那呀,见识一次就够了,把个胡同糟蹋的不成胡同,还标榜老胡同游,蒙老外、蒙外地的。商业上是成功了,摩肩接踵。但那不是胡同的气象,我们是胡同里长起来的,胡同里的闲适、亲情,在七十年代后就退去了,到了南锣,登峰造极,满拧。
“古北水镇度假区内拥有43万平方米明清及民国风格的山地合院建筑,包含2个五星标准大酒店、4个精品酒店、5个主题酒店,20余家民宿、餐厅及商铺,10多个文化展示体验区及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公司拥有3500余名员工。” 中西结合古今合璧打造的新品。不知经营的如何。以京城这种超大型城市,又在当下闭关锁国的疫情期,应该不乏游客。于小青年而言,这么好玩的去处,那是必须打卡的。我记得我头次游览时,这里还有个北国江南的噱头招揽游客。周末京郊游,无疑这是不错的选择,住上一宿,夜景也体验了。
古镇成了水镇一下子焕发了青春,财源滚滚游客如织,多赢的局面挺好。今天的日子不错,游人不多不少。阳光蓝天,就是缺点白云,老曹午后上了车才见着天上飘来了白云,没有白云的片子就不生动了。
于我而言,还是想见识些纯粹些的地方,给搅合成一锅粥,就有辨识上的困难。
往高处看吧,高处是长城。戚继光督造的长城。身不能至,心向往之。我老家是江苏宝应的,八辈子以前,是跟了戚继光到的威海卫抗倭寇,但后来没跟上戚家军转战长城。要不我或许成了真正的“老北京”
海总说大明真是没人了,调江浙的人马来此戍边。可不吗,大宋就边关吃紧,大明也如是,又好几百年了,外患不是还在吗。
走在古老的巷子内,还留存了些老居,那石阶、古树还是老模样的。后人附会的“杨无敌祠” “司马小烧”宁可信其有吧。
望到天上,大明的长城不倒,天边的碉楼淡淡的一线。

2 @* ^/ c$ Y( ~6 Z$ h9 ^$ n8 h2 A' }
发表于 2021-10-22 18: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mmexport1634820244535.jpg 1 J; e6 U" U' z9 q3 R
发表于 2021-10-22 18: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021_112224_resized.jpg ' F% M  B; o+ l0 g
发表于 2021-10-22 1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E1 W. h% f, K: _9 c

( F4 ~  q7 S6 Y
/ l* ]7 {& E; R4 u6 b
3149【苹果】
秋,摘苹果的时候。“霜降”节气到了,苹果怕霜吗?采摘自有采摘的乐趣,久居城市的人很难得。
原来说过要采摘来着,结果坐享其成。我们老得连苹果都不能摘了吗?不至于,是时间不允许。苹果直接上了车,密云公司的同事代为采购了苹果。装车时我拎起一盒,不重,说是十斤一盒,好像没那么重,这是刚饱食之后。后来说是一人两盒子,哎呦,那可够一呛,不过这是往自家搬,能没力气吗。不行的话招呼家属来接,下车之后。
出城不易,回城更难。不到三点钟就往回跑,到了公司正是下班的点。等到了我们第二站马甸,天都黑透了。往下卸货,下一段可是艰难了。即便年青时上山下乡历练过,现如今老胳膊老腿的绝不轻松。
小石,小个子抱起两盒,问到我:604车站在哪?我前方一指,十米开外。昏暗中一路快走,真棒!车上这个点儿正挤,打车,这时段哪找车去。
老吕、老刘不含糊,胸前都摞了起来。走吧,往家。我这里也接手过来,还行,有点沉,走起来吧。一个胳膊下夹带一个,与《少林寺》中担水的和尚们又一比,能不能持否也没关系,夹不住改拎,拎不动,改抱,换手抱在胸前,轮换着使用肌肉,累不到哪去,反正是越走越近。才走过车站,迎面老王的太太推车过来,“都装上,装上来。”
来得正好,排忧解难,见着救星了。八个盒子摞起来,齐肩高。老几位数我年轻,责无旁贷我来推。小区门口的常备小车,我很少用到,一般也不让推出小区,今天门卫破例了。轮子发明的好处,节省体力九成还多。脚下就是一股子推进力,胳膊什么时候都拧不过大腿,不是吗。
王太搭把手,帮衬着别让盒子倾倒滚了苹果。小一站路,稀里哗啦车轮滚滚,推车都推出了汗,亏得这车,要不老几位这番走下来还不心动过速啊。
中午营养过剩,晚餐免了。削苹果吃。苹果够大,红绿杂驳,不知是啥品种。曾跟着摘过几次苹果,没摘到过这么好吃的。最近市场上的新果子,富士、花牛、嘎啦果,都没这个好。
想起老伊在车上说起牙口不好,怕酸。放心了吃吧,九比一的甜酸比例,水分足还是脆口的,你吃着没问题。
3 L; u6 z; ^( m9 F
发表于 2021-10-23 20: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 _" |; N9 S0 n6 V! _" t
; Z9 `. u' x* s! T' I& {0 J  s

  \2 P8 G5 i9 r% B/ V( f
  }# a3 W9 B9 f: E

* a; l) W; j4 N
3150【周末】
周四约老张俩口周末来乡下小聚。
都是农家子弟对土地多几分眷恋,老张家的老人在乡下还有地,种不动了吧,但自家制酒,米酒,去年还带给我一大桶,我倒出一瓶子,其他及时送出,我那一瓶烧菜用着,现在还有半瓶呢。
张太尤其喜欢农事,退休了,前些年在海南长住时还在住宅边上开辟了菜地,我参观过,瓜果菜蔬十多种,四季有收获。我受益不少,木瓜、番茄、白薯叶,还有不知名的蔬菜都没少吃。他们来北京没条件了,大概也只能阳台花盆里种点什么。朋友圈里见着二位周末好几次京郊农家乐,上次见面时我提议哪天到我那个农家小聚,没啥好吃的,只能聊天,吃个便饭,看看野景。这是一个月前的事,打了招呼,预计十月下旬差不多,等着瓜熟蒂落。地里像点样子的就剩南瓜,再有鬼子姜,那东西麻烦还得腌了吃,不如南瓜,切块上锅蒸就得。
北郊温度已近冰点,地里的瓜一并都收了,收的屋内冻不了。再冷点,屋里都该冻手冻脚了,就定在这个周末。
吃食也想好了,咱也不会做,整不了海鲜之类的。我去那家网红小店买份肘子、懒龙,再熬上一锅小米粥。想好了、也约好了:周六九点半,桥南集合。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周五午休后手机上见到农庄发过来的“疫情防控紧急通知”大意是沙河地区已现疫情,从即日起外来人员禁止流动。
前几日媒体报道昌平区北七家镇宏福苑社区出现数例京外关联本地确诊病例,经市疾控中心评估,将该社区由确定为中风险地区。北七家离我们这里总有十多里路。算是比邻地区。由此沙河镇所辖地区也被一并收紧。
嘚,都泡汤了。赶紧给老张过去电话取消。咱可以不在乎,老张还上班的人,万一走这么一趟,疫病不会染上,但与管控地区有时间、空间的关联,健康码上再给你整成红色的,连出门都受限制了。还是别找事吧。
今年是不行了,我那再过两周也该封门了。来年再约。
下午又见报道,昌平的上述小区,又添了病患,已升级为高风险地区。
附件:
【紧急通知】
接到沙河镇政府和派出所通知,沙河地区已出现疫情,从即日起,外来人员禁止流动。
6 e- }. B3 n4 P# y      为了大家能顺利渡过疫情,减少来沙河被感染的概率,请住在市里的居民按政府要求尽量不出门,坚持近期少来或不来农庄,同时请各户把留宿在农庄的亲戚、朋友暂时劝回到原居住地。外人一律不要来农庄,如有特殊事,请致电农庄办公室。0 I: K& Z* g% V! K* r
    在农庄内的村民,原则上不出院,生活上必须的,可几家推荐一人外出采购。: V+ g5 ?% o' `5 l, |0 U. M
     管控期(即日起:十月二十三日至十一月十五)。请村民互相监督,互相转告,严防死守,千万别把疫情带进院。如有违反立即上报。. G+ z/ \/ J8 Z. m; [' X$ ~( p
   门卫将严防死守,外人一律不许进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恳请大家要自觉遵守,积极配合。                          
                                            农庄办公室
                                            10月22日
2 k$ I3 q% o5 U7 t$ y  ?% 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4 17:59 , Processed in 1.22461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