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pei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21-6-22 20: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R' U" ~& _- C- q
( L4 G6 @5 V: \" t

) P1 h: k# S, `1 X- K
2978【暴风骤雨】
近期为纪念百周年预热,广播里播出些红色经典。中午的小说连播是黎汝清的《血战湘江》红军五次反围剿失利夺路而逃的故事。小说中,红色政权的奠基人悉数囊括,艰难困苦中,一个个人物鲜明,是故事也是历史,当历史来听了。文学作品自然是有些演绎,但历史的大脉络应是不错的。有几人读《三国志》还不都是《三国演义》知道个大概齐。了解些年代事件,由此众多的人物栩栩如生。总比什么都不知道强。
前日在广播里听了一段电影录音剪辑。周立波小说《暴风骤雨》改编的同名电影。还是上小学时在六铺炕工人俱乐部看过这部电影。听着听着觉得不对了,赵光腚、郭全海、韩老六等一众人物不错,地点元茂屯也不错,可内容上怎么是几位商量着打鬼子的事。小说和电影都是从东北光复后,闹土地开始的,没小鬼子什么事。片子中的对白还净是新词,本山大叔的风格。这剪辑也是夹叙夹议,听到最后原来介绍的是电视连续剧《暴风骤雨》,播出时间在2015年。比电影版晚了五十多年。敢情新作被编辑进行了改编,抻长了,大概搞了好几十集,往前捯,无中生有,加出一块抗日戏,前些年兴抗日神剧。这种大部头的剧作我怎么一点印象也没有?想起来了,那段时间我去国在外待了一段,错过了这剧的播出,否则总会看上几集的。  
我是先看的电影,后找来书读,小说比电影丰富多了,那时还没有过农村生活体验,书中好多东北嗑都是第一次碰到,满有意思的一部书,
小说描写的是四十年代后期东北土改,肖队长带着工作队来到南满的元茂屯,依靠贫下中农,发动群众斗地主,灭土匪,分土地,分浮财,耕者有其田,穷人翻身得解放。封建土地制度由此终结,新政权兑现了历史的承诺,奠定了国家的基础。
前年一部《软埋》也是在中午的小说连播节目中播出,那时作者还不大有名,我听了几集,家长里短磨磨唧唧的,没能听下来。去年方作者名声鹊起,因为疫情,有人翻旧账,说作家在这部小说中与土改唱反调,反攻倒算。
几十年后,对历史也可以有新认识。况且一场大变革,有受益就有失意的。被人剥夺了土地分去浮财,几十年后的几声叹息也不为过。
暴风骤雨,这大热天的,希望能来一场。

' }0 W, P% ~-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21-6-23 09: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4 f7 Y1 q! T7 H8 s

. ]( N2 t; Q. `
2979【小雨】
暴风骤雨没来,一早小雨湿了地面,继续下吧,还是和风细雨的好。
电影《暴风骤雨》中的赵玉林是英雄人物,一贫如洗,所以外号“赵光腚”,穷人跟着共产党干,斗争地主韩老六。电影中最后一个镜头,至少是我记住的最后一个特写镜头:赵在追击土匪韩老七的战斗里中弹牺牲,面前的老林子天旋地转落木纷纷,像是在埋葬他。
这部电影在文革中遭致批判,那时能公映的电影很少了,道出的理由是《暴风骤雨》将英雄人物写死了。吹毛求疵,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年月。其实后来的文艺作品中“李玉和”“洪常青”不是也都死了吗。
现在的文学作品不至于动辄归类毒草,作家跟着倒霉。时代还是进步多了。
看完那场电影,大概是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我多了一个绰号“老田头”片子中的一个人物,苦大仇深又后知后觉,形象不大光彩。我不接受也没办法,绰号硬是被叫了下去,还传承到中学、边地。返城后的新同学和同事没人知道了。但当初的一茬人还是一如既往,只是把个“老”子省略了。
我的姥爷也因为这部电影被人骂过。应该是1965年的那个暑假,我养的蛐蛐被院子里的金大哥没留神给放跑了,我不依不饶,上门讨要,让人家赔,还用身体撞人家,我那时小学生,金大哥开学就上高三了,体量上如鸡蛋碰石头,那还不吃亏。我姥爷看到了指责小金欺负人,金大哥那开骂:你个韩老六、老地主韩老六、韩老六。后来还是金姥姥息事宁人,最后也没赔我。你别说,老人家那清癯的模样还真有点像。
电影播出十多年后,文革之后,某些农村地区,像西北的“三西”地区,依然家徒四壁,有农人要轮流出门、下地,衣物不够穿,这是在“报告”中听到的,当时我就想起了“赵光腚”。有了土地又怎么样,几十年也没能翻身过上好日子。到本世纪初,我走到过“西海固”路过国道边的农家院,去老乡家坐坐,村里家家建了水窖,吃水没问题,大院子里的菜长得挺好,砖房也不错,温饱已解决。现在应该更好些,去年全国消灭了“贫困县”。
天没变、地没变,三西地区依然干旱缺雨。小康的日子是不是可持续,还要看。
+ N6 _* s8 U! Y' c7 E6 K  q
发表于 2021-6-23 16: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4 f  Y, \0 C7 s: N
6 K: I: [( |& l

) X: x3 m7 I8 t- z+ W% U  {
1 F! |: \7 N# }: f, ~: }7 e, A
) n6 h6 e" E! L2 g. S; N
2980【分马】
早年我家里有本《暴风骤雨》,在里屋的书架子上放了好长时间,书有九成新,竖版的。扉页里有一句:本书获得“斯大林文学奖”。书是在文革期间看的,落笔此时突然想起,这书好像是从陈同学家借来的,(不知是否属实,存疑。)陈同学住在宣武门外小六条,那时交通不便,阅后也没归还。到六十年代末,家里不多的文学书籍,随着家长前往“五七干校”就全不见了。
这部书的后半部,主要内容是土改的进行,山匪剿灭,赵玉林牺牲后,主角是农民郭全海。电影没有讲后面的故事,所以故事情节大都淡忘了。
晚间的广播节目中。主持人除了播放电影、电视片的录音剪辑,还朗读了原著中的一段内容“分马”。这一段曾被收入中学课本,可见这部小说属于家喻户晓之列。
听下来“分马””一段主要描写了农民郭全海,他是当时的民兵队长,精明能干,且善于组织群众,调动群众,推动土改工作的进展。在分马的工作中,屯子里的各等人,积极分子还是后进群众,在利益相关的“分马”过程中,谁又不想挑上一匹好马,有了土地,再有头好牲口帮衬着,都惦记者把日子过好。车把式老孙头的活络,田老太太的委屈……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作为领导者,郭全海通过“挑马”“换马”“让马驹”,显示了大公无私,一位农民好干部的形象。好人从来都有,作为基层领导,也是农民的一员,谁都不傻。你只有干在前面,利益至少不要抢在前面,周边的人才会信服你。村干部如此,大干部也如此。本书结尾时,小郭参军上了前线。大概没“光荣”,书里没介绍。不知后来的电视剧是怎么编排的。
周立波后来还写了个长篇《山乡巨变》,写完了土改接着写合作化,只是地点人物从东北屯子改到他湖南的家乡。东北的媳妇,在他们南面村子里改称堂客了。这书也是在文革期间看的。没拍电影,被改编成小人书,这部小人书成为连环画界为数不多的获奖作品。其传播效力远不如电影片,我看了大书,后来又看过小书,可现在对其内容完全没了印象,主要人物、故事情节荡然无存。现在要成经典,获得口碑,少不了影视要搀和进来。
- r. B# h  F7 h' n" K3 D% o! \
发表于 2021-6-23 16: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21-6-23 17:00 编辑
- n& A2 x3 J/ e* e& o. g& W: V0 M% M- Q* ~! Q

0 i# ^0 J' q/ A% l# W" \

1 ]" E( h( M0 m
" |$ o/ o$ b' k* _( ~
6 y7 l8 n! e; I: R! e& X
发表于 2021-6-23 16: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21-6-23 16:59 编辑 0 ^/ ~6 ?+ x' a2 b2 t/ H7 D

/ F9 X  ^! U; g4 i: @5 h4 K: s" {  n4 N7 e7 f
4 M4 |" x8 l3 u/ H2 i1 a
6 `' C1 h7 Q7 u# B

' U( `0 `& x+ @- G4 V; r: ~
发表于 2021-6-24 19: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  {9 T; B9 j. V5 r* a
- r; X8 V0 k3 L
9 @  s3 w4 i2 P2 ^8 D( p: Y3 w2 T

% K5 U  p- R$ `/ ?  q/ V0 J
4 v" a' j4 B3 H5 S/ r
2981【粮食】
晚间十点中有一档广播节目“今晚我们说电影”每天说一部,播放些电影录音剪辑,介绍演员和制片轶事。我有时听上一段,权当催眠了。
昨晚播出的是老电影《粮食》。我是在小学电视里看的,上二、三年级时。几十年后留在脑子里的就剩下“四和尚”和“李狗顺”这一对冤家,都是为了抢粮,四和尚为日本人,李狗顺是伪军,双方大打出手,一场闹剧。尤其是四和尚的长相、做派、腔调都太有意思了,又是打架的场面,小孩子看着高兴。高兴的事就容易留下记忆。但片中其他的内容和人物都被岁月过滤掉了。
现根据“录音剪辑”复盘如下:故事说的是抗战时期,华北某地一个小村庄的麦子熟了,日军据点里派出汉奸四和尚到村里收粮,当地的伪军也来人要麦子,当兵吃粮。双方争斗不已。康村长当然心里想着“八路”不能让敌人抢走。康村长利用日伪矛盾,挑起他们互掐,并调来附近的民兵过来支援,虚张声势,令日伪不敢轻举妄动,最终趁夜黑之际,将粮食运到了抗日根据地……
这部片子是北影厂拍摄于1959年。正面人物是康村长,日占区的村子内常有这么一个人物出面张罗事,“维持会”康村长和乡亲们是心向八路军的。出演者张平,那副沙哑的嗓音,一听就听出来了,后来他演“老钟叔”也是这声调。
日军最大的官是清水小队长,葛存壮出演,没听出来。
四和尚、李狗顺的对手戏,康村长穿针引线,挑逗得伪军和皇军为征粮打得不可开交,这是故事的主脉络。反派人物演得好,逗乐,喧宾夺主了,就这两个人物形象至今不忘,这一对演员后来还演过其他的戏,但我已经想不起来。清水小队长,康村长,都是这次电影剪辑中才被唤起的记忆。其他的几位演员,包括那出彩的二位叫什么名字?主持人报出了名字,我还是没记住,那二位在后来的电影中也都露过面,配角的戏份太少,我始终不知其名。葛存壮出演,亏的有他儿子垫底,要不他的名字也不会留存下来。
# I+ C- c6 d: r
发表于 2021-6-26 10: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7 S+ y  F9 P0 ]& N% z9 ]

8 n. g  |( b& [' |9 x
- z* J1 V+ T1 D3 ]0 d' |

' f8 G3 L% H- j7 {  I
$ I) G5 B; X% D
2982【记忆】
人的记忆有选择性,容易留下来的,比如大喜大悲,比如先入为主。
一部电影就记住抢粮食的四和尚和李狗顺,时间越长丢失的信息越多,原来还能记得其中的几句台词,最后就剩下两人的模样和动作了。因为大喜过,同学们议论纷纷过。现在我记得的不少电影都是来自五六十年代的电视节目。大家一块看下来,于是就有了新台词和电影插曲荡漾校园。
说人小时候的记性好,其实是小孩单纯,见到新鲜的有意思的事,就可能记下来,其他穿衣吃饭,上学了就是功课,千篇一律,千篇一律的东西,记下来,也没记住。电影每部都是新的,看懂了,喜了、怕了,在脑际刻印下来。
我记忆中的第一部电影是《黑熊与公主》,那还是幼儿园小班的时候,我患“猩红热”被隔离在幼儿园周日不能回家,老师带着去看了场电影。我得病这事,包括住院几天,好多年后我问起过家里大人,谁都不知道。就我坚持有这事。佐证的还有这部电影,当时并不知道名字,也是许多年之后,翻到过五十年代的电影杂志,才确认这部恐怖片的名字。公主瞬间变成了黑熊,把三四岁的孩子吓死了。
对声音也有记忆,早年的电影插曲“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是幼儿园的老师带着孩子唱。那时还没看过《铁道游击队》但会唱歌了,就前面的几句,到后面进行曲速度,既不知道词,也跟不上调。后来出现在脑际的没有微山湖也没有飞奔的列车。而是夕阳下,摇头晃脑的一班孩子的场景。同期的“九九艳阳天”也是早年的印象,我不确定这是老师唱的还是自家小姨唱的,记忆中最早的成人歌曲。当然还有一批儿歌,儿歌也不容易忘记,几十年不唱,现在的孩子也不唱,也听不到,还在个人的记忆深处。
能记忆的还有味道,与味道重逢。1988年我重返故地,在往连队场院的路上突然嗅到一股熟悉的味道,苹果的清香。脚下匍匐着一种矮小的植物,青绿色,密密麻麻的小棵上结出蓝莓大小的果实,硬邦邦的。还是同样的一片草地,早年路过这里时常常连续的趟过它们以去除鞋上的污泥杂物。同样的绿植,几年之后,我再次嗅到是在复旦大学的操场上,趟起了味道,唤起了记忆,认识它,卜楞卜楞一个个“小脑袋”硬邦邦地敲打着鞋帮。南北都有的植物,我在北京没有遇到过。
2983【遗忘】
人有近期记忆和远期记忆。据说通常近期记忆一次能记住七件事,更多了就可能丢三落四,当然有些人脑子好,或者接受过特别训练博闻强记。像是电话号码,五位数、七位数时我还能多记住几个人的,现在的手机号码,我只能记住三四个,亏得手机有存储功能,所以现在连座机都不怎么用了,麻烦,还得先去找电话号码,再挨个键入。岁数大的人,对数字的记忆也差了,身份证号码只能记住自己的,因为常用。再就是“验证码”,这也是常常用到,好在已经考虑的到人脑的局限性,设计的多为六位数码,基本上还能一气呵成记得下来。不敢说再过些年,又怎么样了。所以要有适老化的改造。老人不一定笨,程序一复杂了,就记不下来,通常智能手机都是“多任务处理”再加上眼神也不济呀,稍有差池就玩不转了。
遗忘是脑袋瓜的自然状态,自我保护。每天经历多少事,要是都过目不忘,那脑袋里得装多少啊,脑袋都大了。有得有失,让脑袋休息,年年月月那些穿衣吃饭寻常事,被合并同类项,压缩成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想都不必想,自动化。
好事,高兴的事,难忘。坏事,悲痛的事也难忘。过五关斩六将和走麦城都令后人难忘。但不好的事情,作为个人大多不愿意提起,也有些或不认为是什么坏事或者生发出自我辩解。这种事情好像更容易遗忘。比如老年人碎嘴唠叨的多是自己高兴的事。你看各种回忆录还是高兴的事多,多少年过去,曾经的经历,化悲痛为力量的、苦变甜的都不少。
有老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疼”,疼是早忘了,连同疤拉,我们大概都说不上肩头的疤拉,哪一块是哪一次的?是种的水痘,还是天花,还是哪次的流感。现在的孩子不会知道的,疫苗进步,都留不下痕迹了。
历史不能遗忘,但恰恰遗忘在不断。现在留下的正史多少是信史。史书上的记述就是真实的吗?历史上多少疑案,白纸黑字中多少文过饰非的内容。这不是记忆问题了。
拍一部电影,选入一个切入角度,描写一场战争,甲方乙方有不同的解读。电影如此,历史事件也是如此。何况个人的认识和记录述说呢。
  }; Z9 r' Q9 ^
发表于 2021-6-27 10: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n, N: c6 p+ Y* D2 d+ s
  }# ]$ T  S$ O$ F6 k' B6 _

4 q% q5 I! _/ J5 g- J
; N3 R8 t# F! O5 W

2 [1 `/ z: d! T" w
2984【歌颂】
九点多,窗外飘进歌声,这是开唱了。开场的《国际歌》,接着《东方红》还喊着口号,听不大清楚。下楼去公园看看,今天好天,凉快,预报阵雨在午后,上午不耽误老人家们的大合唱。
走近公园,一首深情《党啊,妈妈》不知是不是这个歌名,但头一段歌词有这两个元素,当年殷歌手首唱的,这歌适于独唱吧。
今天的人格外的多。主持人后来说了,是三地歌手的大联唱,望京片、紫竹院的都来这了,共襄盛举“纪念共产党成立百年,永远跟党走专题大合唱”。人多,翻番了,阵势也变了,乐手们都上了台面,原来一面墙似的队伍,现在歌手们四面围个圆圈,里三层外三层。歌手们盛装,白上衣蓝裤子,脸蛋红扑扑还贴着小旗,与时俱进粉丝的打扮。李指挥在四围的中心,人多势众,指挥格外的活跃挥洒,几次他老汉兴奋得拔地而起蹿的老高。歌声自是嘹亮,三股合一,赶上百年一遇的事,上面有上面的招摇,下面有下面的响应,谁都没赶上当初,但也都一把年纪了,热闹热闹吧,比过年都热闹。
几首歌罢,穿插个小小的项目“向党保证”正面的歌友们,齐刷刷一片拳头扬起,面对党旗,代表全体歌友向党保证:永远跟党走,永远歌颂党,……实现中国梦。
红旗飘飘,热气腾腾。一首《春天的故事》。
离开歌会现场,往北转一圈。这边运动场人也不少,操练器械、踢毽子的……周末老人也休息,比平日人还要多。北头的球场满了,两片羽球场,四台兵乓球,还有排队候场的。转过来,几位比比划划练舞的,又像是练拳的,这边肃静,自得其乐。儿童游乐场满满当当,孩子们从幼儿园回家,父母带着玩。水池内跑着个明黄色的小艇,翻着水花东撞、西撞,成了碰碰车了,就跑着它一台,四壁不停地撞,是孩他妈遥控的,女司机手潮。躲着点,小孩子端着水枪跑来跑去,都是没准的。
转回来,歌声又起。尖嗓子,高音朝上《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众人鼓掌。主持人报出又一首《中国进行曲》,还有这歌,听着生份。
# }- P' H# F7 j* x7 A8 ^5 P( Q
发表于 2021-6-27 10: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210626_095202_resized.jpg 7 b1 m$ }5 d, R& c/ Y, c
发表于 2021-6-27 10: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9d2e629227310fdf02cfb07cce2a8a1a.jpg , v" x) o/ k9 a% n
发表于 2021-6-27 22: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甸公园
发表于 2021-6-28 11: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d6 w5 {5 t2 k2 a! x
" \# ]7 S+ L5 K5 A( q# e( B- A
4 N2 ?, a; y& T+ p" v! T" K/ F
" E% X, K7 B* e9 Y% [

, N' e/ N5 C2 r' E8 n. T
2985【透雨】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雨。在城市里住着,对自然的感觉都弱化掉。下雨了,有时不知老天下了多少,除非暴雨。白天能见着,夜晚就不知道了。地面硬化,排水系统完善,没有积水,风一刮地面干爽。
可以看着天气预报估摸雨量,想着乡下的小片园子,又该浇水了吧。有时城里下雨,连着几天,到了乡下地里依然干巴巴。雨不一定下在哪里。现在已经有了监测设备,干大农业的,现代农业,哪片地里的墒情、虫情,遥控就可知,进而安排跟进措施。
至于小农,家门口那一点地,大可不必。旱了、涝了又如何。
前日见着预报,昌平地区下过雹子。想了想,我那没有怕砸的东西。十年了,遇上过,豆粒大小,把棚顶敲得节奏铿锵,好热闹了一番。没遭过雹灾。好像种植果树的地区,三年五载就要倒霉一次,还有防雹火箭预备着。
周末下乡。没有迹象这边遭劫,路面都干干净净的一切如常。进到自家园子,绿意浓了,一扫干巴巴的模样,垄背上下去一脚能踩出个深脚印,墒情正好。是下过透雨。省了,这回不必浇园子。
雨水足的标志性植物是马齿苋。入夏以来,迟迟不见长,冒出头来,上周还是一两寸长短,这隔了一周,巴掌大了,筷子尖粗细,一长大就结籽,鼓起绿色的花苞。头茬的鲜菜。烫过凉拌了吃。
黄瓜挂果了。不过才一寸长,顶花不带刺。路过人家的园子时,见着伺候好的,黄瓜一尺长了,人家是春天铺的地膜。工夫不负人。
今年我这里就是小白菜长的好,同样的待遇,泡了地,扬撒种子,比芝麻粒还小的种子,然后就蓬蓬勃勃地长起来,只雨水和自来水。每周过来采摘满满的一筐。一天一顿,能从周一吃到周五,采食有快两个月了。这一畦不过三平米。比邻的一畦,我起了两条垄,种上花生,它一颗种子的份量顶上好几十颗白菜籽的,可最终只长出一棵来。我怀疑是被树上的喜鹊给刨了,那家伙跟鸡刨食一样,常落下来寻觅吃食。趁着墒情好,我在空空的垄背上划开两条线,布下些小白菜籽,应该能活,大概活不好,热天,又赶上昆虫的活跃季到来。
2986【粉豆花】
趁着天凉快,拿上手锯,将肆意生长出的桑树锯倒三棵。大脚趾头粗,都长过房檐高了,这都是鸟儿“种”下的,有两年多了,去年还不碍事,估计明年肯定要结果,西边栅栏外的一棵,才过了房顶就开始挂果,年轻果子旺,天天铺上一地,走过还粘脚。今年窗前的这一丛枝条支楞八叉,挡住去路碍手碍脚,忍无可忍才伐掉。往外拖出残枝时才见着,枝杈上有个小蜂巢,幸好马蜂都倾巢出动了。
下午剪了马齿苋。没有拔,斩草除根就没下茬了。一阵急雨过来,半途而废,回屋观雨。湿了地皮,雨就过了。
出门接着采摘,草莓又结出两个红红的果实,小而硬实。
两垄萝卜花谢了,鼓鼓囊囊一串串的花苞,萝卜籽丰收,萝卜秧子四下倾倒,收一批萝卜籽可以泡发萝卜苗吃,无土栽培,可以试试。垄背上出来几棵丝瓜苗,今年我没种它,自己长出来的,留下,已经开始攀爬。
春天时播下的苋菜也一直未见苗,干死的。又在垄背上撒下苔菜籽,是老家给寄来的种子,模样和小白菜籽类似。在垄背上播的,后来误以为是小白菜,都一锅烩了。苔菜?我在网上没查到,和雪里蕻叶子似的,又播上一垄,“立夏”之后播,看能长成啥样。
疯长的爬墙虎挂满了西墙,叶片上又见虫子,上周还没见,黄色,米粒大,“花大姐”的幼虫。这拨虫子比去年来得晚,可能跟雨水的时间有关。一物降一物。去年爬墙虎叶片被吃得干干净净就剩下杆子枝条,今年再看了,是虫子的胃口大,还是爬墙虎长得快。最好还是给我留下这片绿荫。
地里跳跃的昆虫,“挂了扁”长到一寸大,青绿色,蟋蟀还小小,好抓的是黑色的毛毛虫,我不知它的饮食习惯,随它去了。黄豆粒大小的甲虫泛着青紫色,是不是萤火虫?不像。夜间我到同一个位置上观看,没见着发光物种。今年还没见着它们。
傍晚,粉豆花开了,仅此一朵,紫红色,才一拃多高,七八片叶子。往年都是拔了再拔,开春能长出无数。今年怪了,仅此一棵。它们是不是也有预感?这片地方要待不住了。
& Q9 @! S0 @# @" C+ R/ }8 x* [! T
发表于 2021-6-29 15: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g$ j/ u, U- O7 L& i% N- f, l3 ^3 f) ]" f2 X
20210627_063429_resized.jpg 9 H9 Q/ s5 |- O3 |: a! v$ e
发表于 2021-6-29 15: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4 {/ t+ S+ C3 ]) e$ a8 ?' o% W& N$ F- S: y8 `5 @, L
' ~% _- p  @0 H' W: p+ F5 L& j
2987【新张】
家门口不远的底商,年年要换招牌,尤其是搞餐饮的,跟人一样生生死死。
街角上的农业银行门市部去年撤了,空置了半年多,对外招租陆续来了新人。先进来一家烤鱼,开了有段时间,不温不火,我没进去过。前段店面玻璃上贴出欢迎入股加盟的告示,看来也挺艰难的,合大众的口味不易,口味合了,价码还得合适,贴近大众有时自己就不合适了。最近,贴着烤鱼,又开出家“巴比”袖珍小馆,约莫四五平米的样子,像是店中店,从烤鱼店划出一角店面另收笔收租金的样子。这小店只有外卖,不能堂食,堵着门口一张桌子,摞着笼屉,主要经营包子。别说就它这招人,几次路过都见有人排队,早间上班前,中午饭点。楼上都是写字间,早餐、中餐的主要主顾。这大楼底商经营餐饮的六七家,要论平米计算收益,这家肯定是食客最多的,多了还能不赚吗。
我试吃过一次,早点。七点钟以前过去不必排队,立等可取。地方小,里面三位在忙活,品种不少,干的稀的都有。问了迎门的老汉是哪里人呀。告诉我安徽的。我这买了豆浆、包子、茶蛋,20元,拎回家,热乎乎一顿早餐,蛮好的。
吃到嘴里,想着它“巴比”小店似曾相识。我想起来了,有人曾与我提起过。六年前我往东北边地去,坐的绿皮车,对面一位上海的乘客与我聊起他们当地的面食点心,提及巴比包子,在上海的连锁店有挺多。他说“巴比”,我想起“芭比娃娃”这巴比不是那芭比。我没听说过巴比包子,我们北方有“狗不理”包子,“庆丰”包子。这多年后又想起来了,巴比包子从上海进军北京了。
网上去查看看是不是一回事。商标一样的,“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还是家上市公司,成立于2010年,总部上海,其前身就是一家夫妻店,主打包子、馒头等面食。由安徽起家,后上海、广东发展,搞中央厨房、冷链物流派送,开设连锁店过千家。小家子做大,不多见吧。好吃就行,食客迎门,市场认可。6 x3 s2 z7 m4 K
发表于 2021-6-29 15: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210629_102801_resized.jpg
/ |! l/ t. R: R4 h
发表于 2021-6-29 17: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V; ]8 w* t/ y+ C- K, d% g& _: u: t3 M! J8 a8 P

6 m- N6 M. J* x  z* P; I
2988【大爷】
小街南头是家清真老字号,烧饼油条豆腐脑。稍微远点,但它那独一份,卖豆腐脑。我三两个月吃上一次。这近处的几家多是卖豆浆,也有一家卖过,但它的豆腐脑味道寡淡,买过一次就不再去了,大概属于南派的品种。
一早去买早点。拿上饭盒,豆腐脑一碗三元,大半盒。往回走,打算去买“巴比”的包子,上次买过两种包子,不错,它那种类多,还可以尝尝其他的。
就这些天,巴比的南边又新开出一家馆子“增丹一品”这名字有点跟药膳搭,往里瞅,挺宽敞,可以堂食。门前还贴着:北京厨师三十年澳洲经验。这是重回故里,出口转内销了。
注目迟疑间,里面有汉子从门口收费工位上出来招呼:大爷遛弯呢。
谁?前后就我一人,这是跟我搭讪呢。我晃晃手中的袋子:买早点。
那尝尝我们家的呗,老北京的包子,绝对老味道。
我指着招牌说,你这澳洲怎么回事?
我这不是想家了吗,都六十多了,回来了。
那你澳洲馆子不干了。
还开着,我不管了。回老家。
你老北京时家在哪啊?
西绒线,……我们家都拆没了。
西绒线大概挨着绒线胡同吧。我说过去我在西交民巷上班,常走绒线胡同。
那不离着挺近吗。我上的是29中,我同学都住那一片,小时后常去玩,“记协”拍《编辑部故事》那地方。
我说起辇儿胡同、后细瓦厂、石碑胡同、花园儿大院。
不错,得这么读“花园儿”老北京的念法,我都去过。你看说着说着就近了。
别说了,我进去吧,尝尝你们家的包子,我还没买干粮呢。
点了大包茴香包、素菜包、小包怎么卖?小个的是肉包子。
肉包子一两三个,老北京的规矩。
结账,共三两五个包子两个卤蛋,16元。
你这除了早点包子、饺子还有炒菜吗?
有啊,中午、晚上都有炒菜。
我这才注意到,贴着“私房菜”的招牌。我问,什么私房菜。
我们在澳洲开馆子,当地人喜欢吃什么就做什么,哪的菜都有。哪天带着朋友来我这喝两盅。
哪天人少时我过来,买俩菜回去吃。
喊我大爷,这属于老北京的礼数,和辈分、年龄没大关系。
$ i" [$ b; |0 S, [7 Z" o9 O# X4 n

% v9 F% [7 U& G
发表于 2021-6-30 09: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o- |' C& w9 _) ~
- Z) F) m9 A- W0 O! L3 _: O1 O

, J5 Y& N; ^) r  z. Z
2989【美文】
同事在网上推送一段美文“……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同事是六零后的,也知道这段文字,还说今天他才知道这原来是毛的文章中的一段。
这是就是代沟,五十年代人耳熟能详,六十年代人,没赶上读毛选。我是在毛选中又看到的这段,那时不少的学生会抄录美文,像中外文豪的,毛的这段当可录入。
知其一不知其二了,这一段是在哪一年写下的?什么场景?我已经淡忘了。再次见到时,被我错误地断代为“延安时期”。近日听到广播《湘江之战》中,有一段回顾。这段出自毛的长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于1930年井冈山时期,是回复**等人的疑问“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是那么久远的事了,革命队伍避祸于山沟沟里,势单力薄,离革命之成功八字还没有一撇呢,却能够如此豪迈,高瞻远瞩,先见之明。
近一段纪念中共百周年,媒体播出不少历史题材的节目。前日广播里讲到“新文化运动”白话文与文言文之争,听到歌曲《兰花草》: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 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 苞也无一个 ……这曲子熟悉,像是晚近的儿童歌曲。我没想到的是,这是早年胡适先生的白话诗改编的歌曲。胡适无疑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口诛笔伐,推进新式白话文。身体力行,不写诗作的胡适也拿笔作诗,于是出来“兰花草”这一批,他意在令国人知道新诗可以有这样一种写法。此诗作于1921年。
两文都写在新文化运动之后了。毛文已没了文言文的踪影,而且还有点欧化的长句子,但他老人家的诗作旧习不改,一路旧诗下来到晚年。胡呢,点到为止,他后来写诗吗?我们所知甚少,孤陋寡闻。
如上引用的两篇都发表在同时代,同一主题:希望。
毛文可见《毛选》一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胡诗《希望》附后并改编的歌词《兰花草》
从《兰花草》看作曲带给歌词的力量8 _7 _" |4 T. R; a( g, w8 s
作者 吴培
胡适一生写了许多作品,但真正为大众所熟知的并不多,这首《兰花草》可能是流传最广的一个。
/ S3 |( F: z% w# q, @, K6 T- d" M, }: K  |! M$ C
. y+ A4 G. q7 g% c4 x9 I# k
如果不是陈贤德和张弼给胡适的《兰花草》加以修改并配上曲子,再经过刘文正、卓依婷等人的演唱,想必也不会有多少人知道这首小诗的。0 z3 r" n! d; [! ~4 g

# e0 l4 M; b2 y' Y( K$ ?# W7 t
; t4 T/ y/ D/ J1921年夏天胡适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妇送给他一盆兰花草,他欢欢喜喜地带回家,读书写作之余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没有开出花来,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了这首小诗。7 |# [: w3 @/ N+ z2 g- D) _
8 m6 V$ U+ W- H$ `0 j- I
1921年,还是处在军阀混战的时代,30岁的胡适在这片百废待兴的贫瘠土地上,努力倡导白话文,呼唤自由主义。他给这首诗取名“希望”,想必不只是希望兰花草能快点开花,更是希望这种自由主义的风潮能快点在中国的大地上开花结果,虽然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是他相信这种风潮会和兰花草一样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尽管很长时间“苞也无一个”,但“春风”迟早会来,最终会花开满地。
2 [+ T) P- |% L2 v5 D7 _  A* k, m. O" W" K! z* r# U% b
6 g2 \9 a/ l  I, o- x' A
希望1 A0 b' `) S4 U5 h
作者:胡适5 S( ^& F) D+ ^* w( `4 D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4 Z, \  y+ `6 [' m+ J  g
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5 m6 {1 ?  v3 r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5 @1 {: |$ q/ k2 Y5 h+ j) U4 o
# X1 j7 }& {4 S* o
兰花草, Z/ U8 J; E$ {$ N( j0 p; i# x) t* t
作者:胡适 改编:陈贤德 张弼" d8 K6 n) M% p3 T3 D4 x" y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v; ?6 ^! V  G+ R& M: s  ]! i6 n6 [% E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6 d/ ^% j0 p" T3 c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F( D+ I7 R; t  `$ g. h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 F8 H  o; p  n$ E" I$ Y5 |
发表于 2021-7-1 18: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E- V) }1 ]/ f
" n3 q' N; U( l! L

& U, ^* t& J# w6 f
2990【花开】
前段播出电视剧《觉醒年代》截取历史的一段,中共成立的1921年前后,毛在南湖上荡舟、胡从山中捧回兰花草。那是中国的至暗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新生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寻找强国救民之路。
电视剧让一代知识分子同框再生,悉数亮相。我看了其中不多的几集,刚提起兴趣,准备看下去时,故事结束了。时代人物再现,难得活泛起来。多是那个时代同样响当当的人物。包括前朝遗老们,中山先生的左右、黄埔军校的新人,早期共产党人的群像。北大的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身为教育部小职员的鲁迅,留洋归来的胡适……在《新青年》杂志边集合、呐喊、奋进。
一代新青年的奋进。花开花落,志士仁人的奋斗理想结出了成果。以成果论,他们的追求的目标都实现了吗?新文化还是民富国强。
新文化运动,西风东渐。我们的语言大为改观,还有与百年前迥异的意识形态。哪位先人说过,要改变落后的国民性,先翻译几万个文本过来。如今民智已开,学说主义五花八门,文献图书汗牛充栋。时下如何,重新评价五四精神,整理国故,新儒学、私塾班,反拨新时代的教育大山。走着走着,不知往何处去走了。有过新文化运动、新生活运动,也有过破四旧、立四新,教育革命、文化革命。探索、实践、纠偏,几十年一波波汹涌。
二十八年牺牲无数,改天换地。新社会,重负因袭,筚路蓝缕再造河山。物质丰富起来,财富在喷涌。飞船上天,蛟龙深潜,大众终于走出穷日子,摆脱极度贫困,衣食无忧小康社会实现。倏忽百年已在身后。
获得七一勋章的云南大山里的张老师重病缠身,把一千多学生送出大山,送进大学。小康的路上多少艰辛,多少人的无私奉献,他们过的是苦日子。其实有更多的人,不仅仅在大山里,在城镇多少人依然是紧巴巴的日子。吃穿之外毕竟还有更多的诉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富国强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真是很怀念百年前的一代英豪,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矢志不渝努力未来的目标。有情怀、有作为,成大业。

6 j9 q6 o5 b6 w; Z1 o
发表于 2021-7-2 18: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7 s% ]  K5 S, ?. ^
6 Y8 C  b4 P; U
8 Y$ `) V" @/ @! O- P% W
) G; b7 s7 T! X8 f; A! r6 [* b

- {# @2 l  s8 K8 l
2991【庆生】
百年庆生,搁谁都隆重纪念,作为生者的个体几人又能赶上呢。
政党百年,十四亿人赶上,九千五百万党员赶上了。广场隆重集会庆祝中共百年华诞。
刷新纪录,快一亿成员,世界第一大党。祝寿者,各国一百六十政要、世上五百多政党发来贺电,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首要问题是交朋友,化敌为友。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民族国家的利益,分分合合。和为贵,金色的标识“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几十年了,站立在天安门城楼上。
广场上空飞过机群。歌声唱起《唱支山歌给党听》《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礼炮隆隆。
习一篇白话文说古道今,布局谋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二十八年改天换地建立新中国,改革开放前仆后继实现小康社会,百年砥砺奋进不负历史重托,中共交上一篇“优异的答卷”。
习主席:“在这里,我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天安门广场大气磅礴、色彩缤纷。一个个方阵,工农兵学商社会贤达,青春的队伍令人振奋。十万众,素面朝天,疫情弥漫的全球,风景这边独好。老天作美,风和日不丽,小雨飘过。雨燕飞过,环绕着党徽金色的镰刀锤子,翩翩起舞。万羽鸽群席卷而起,无数的彩球腾空荡漾,《国际歌》唱响……
不忘初心,不忘使命,居安思危。大幕拉开又落下。一个新的世界,生生不息每天都是新世界。第二个百年,于中共新的赶考。“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延安时期“周期律”的考问言犹在耳。一个国家、政党、团体,初创时信心满满、信誓旦旦,十年、百年后又成了什么样子。大国、大党,文化、制度的优化任重道远。
高呼万岁,祝福万代江山人民福祉。
2992【好日子】
广场上又响起耳熟能详的老歌曲,一个年代的回响。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长起,《我们走在大路上》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正年轻,也正不知天高地厚。我们生在好时候,没有经历战乱时刻,但和平年代也有艰难困苦,也遭遇愚昧无知。一串高歌,串联起历史的前行的脚步。终场又唱响《国际歌》“英特耐雄纳尔一定要实现”。我们少年时话匣子里天天唱,同胞们曾经坚信不疑,“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情操的高尚、思想的激越,遭遇现实的骨感。历史可鉴,那是遥远的未来。
执政党仍将它写在旗帜上,九千万宣誓人异口同辞。志在高远,踏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二步、第三步……,你说那是一种愚公精神,跬步千里。
以今日之人,谁也见不到那一天,儿孙辈也没有那个福分。现实的艰难并不妨碍追梦,没有梦的美好愿景,我们往何处去。
共产主义不就是天下大同吗,古人就梦寐以求,就是都过好日子吗。这块土地上,几千年都解决不了温饱问题,三二百年就改朝换代,隔三差五揭竿而起,不是饿肚子,谁去铤而走险。要说主义就是吃饱肚子主义。民国大陆几十年是少数人的好日子,多数人的苦日子。又七十年,中国有长足进步,全民小康“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以有限的资源,达到温饱进而富裕,精神、物质上的,大而化之的那一串的符号指标:富强、民主……。我们达成了吗?有多大比例的人富裕起来了,毋宁说我们还在路上。
国际歌唱响一百五十年了,从法兰西巴黎的街垒唱过来。奴隶制度消除了,人类的进步,但奴役还在、贫穷饿殍没有终结,一个炮火连天剑拔弩张的世界。人类又进步了多少。我们这代人来到这个世界,一遭轮回,青春逝去,赋闲老境,坐看风云变幻。希望这个国家好,这个世界好。
国际歌响起曾经心潮澎湃。今朝也澎湃,只是不再一根筋。想世代人的努力,求解放、求新生,求共同的富裕。步履蹉跎,无数的主义,多种制度的实践,不同制度的组合,哪有一定之规,中国特色走得通就走下去,直行碰壁就迂回。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回望人生的几十年,同胞的日子是不是过的更好了,比我们的上代人物质充裕了,精神愉悦了,那这条路就该继续走下去。从今天走向未来,必然是众望所归。

4 n6 l1 R9 u% |+ X, `8 Y" P
发表于 2021-7-3 11: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S( A- q$ t4 y, b5 V. _
9 }$ Q" j# G0 \* y& K' A# b
: }: j6 E% k, X9 x( N& G
2993【杞人】
我们这颗星球五十亿年了。人类的出现,化石考古以百万年计。人猿揖别,共同的老祖母,走出非洲的吗?东亚的这一支来自哪里,认祖归宗。“北京人”为什么中断了?后继无人。化石说明不了,基因测试能测准吗。我们不信上帝造人,进化论可靠吗?地球人大战火星人是戏说、科幻,人类已踏足比邻的火星,太阳系至今尚未发现其他生命的存在。地球人若不是外星系迁移过来的呢?
百年科技大发展,人类走的、看的更远,茫茫宇宙无边无际时空玄幻。科学家预测在未来五十亿年,我们这个星系存续期间,届时太阳耗尽能源逐步熄灭,一切生命形态将终结。科学家还预测,等不了那么长时间,在这之前,我们这颗星球温度升高,至少将不适应人的存活。
杞人忧天了。千秋万代后的事还可以挂在嘴上。再远,那就是小孩子操心过的事了,地球的未来是科学家们潜心研究的工作。
人类渺小,如沧海一粟。人类的一个航空器正在滑出太阳系,探索其他星系的生命存在,在苍天的俯视下,人类的活动,如同我们观看蚁族们的生态。
太阳系中,难得的生命存在,他们灵动,友爱、争吵、杀戮,年年月月永无休止,地球人繁衍了数十万年
据测算,十亿年前地球大气含氧量是30%多,如今是21%,于是对地球生命形态更新换代。大型哺乳类动物消亡,昆虫普遍小型化,以适应缺氧的生态。这个进程在近代发展更快了,人口膨胀,石化材料的使用、绿色植被的萎缩,全球变暖,……我们这代人,过往才几十年就对身边的环境变化有所感。
中华民族文明史五千年了。千年的事好多都说不清楚。夏商周,开头的那些年还是传说或是神话,“二里头”城郭是“夏”的城垣吗。百年的事,捯清楚也不易。中共党一大会议是哪天开的,上海石库门、嘉兴南湖船,七月的哪一天?曾经一人一个记忆和说法。许多年后才达成一致。昨天已成历史。
日月星辰,吐故纳新。活在当下,我们这边又绿了一片山,可云南的大象出走了。城市里取消烹调取暖的燃煤,可大船拖拽、管道长途运输,远端的油气填充了中国的大胃口。全球呢,荒漠化还在蔓延。地球百年光景满目疮痍。谁又能独善其身。
罢了,收拾我的菜园子去。

+ ~# P8 m9 V7 M& e7 a
发表于 2021-7-4 20: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_( Y1 p2 ]" v, g

& {2 Y4 C" |" _' c, X

; R! v. M2 r3 Z- w& d
: R5 b  b9 p# b0 ]1 E+ c, P9 ~- A
% c7 m8 r5 {- d# ^6 L9 |! D
2994【秋葵】
开春播了一垄秋葵。去年留在地里的一株没收,天寒地冻过了冬天,结的荚子木质化裂开,剥出籽粒种下,发芽期挺长,缺苗断垄,最宽的间距超过一米,最紧凑的五株间距才一寸,都由它去。二代种子发生变异,个头小,母株高过一米,新株都是小个子,长到一尺就开花了。这也挺好,枝杈不要紧,只要花多果实多就好。大个的秋葵长到指头大了,可以采食,没几个,不够一小盘的。又一朵含苞欲放,白色的,傍晚时没有放开,一早那花朵坠地,夜里开的,夜里好像没有下雨,枝头留下个小圆球的果实,孕育生长。
黄瓜成熟了,头一拨。上周过来才一寸长,阳光降雨上的足就长得快,大个的尺把长,就一周的工夫。这次才见着真容,同一包的种子,出来两个品种,其中四棵结的是矮墩墩的“旱黄瓜”一拃长,应该再长两天增重,不过要是一周后过来,怕是不嫩了。摘了吧,藤子上花开不少,蜂子嗡嗡围着转,太阳一出来,蜂子就到了。
六月下旬高温高湿,正是生长的季节。出芽快,下籽一周龄的小白菜密密麻麻出芽了。夏菜不如春菜,要是地里的墒情跟不上又将遭密集的虫口,未必能健康成长,除非加强田间管理。窗前的一畦,不光出来小白菜,苋菜也出来了,苋菜是开春播的,一直没见,以为都死了,才又播上小白菜,这半月雨大,土壤喝饱了水,苋菜也出来了,“混交林”长什么收什么吧。
我那畦老白菜又收了两袋子,取其菜心,帮子已经百孔千疮,主要的害虫是蜗牛,这东西到处乱爬,屋里顶棚上也有,不知它们在屋里吃些什么。
韭菜是上周割的,老韭菜了,炒了一盘鸡蛋,味道够足。一周,新茬起来了,长了一拃高,下周割二茬。
雨水足,省去浇水的工序,费了拔草的工夫。现在锄不得了,下不去锄头,烂泥地,几下子,锄头就被缠住了。下手拔。最多的是喇叭花,吐丝爬藤,好在它根底浅,易斩草除根。最难对付的是稗草,一旦长成根深叶茂,拔除可费老劲了。

6 {6 W- [- t% m6 D
发表于 2021-7-5 09: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1 y: t# X9 t# q0 b
/ \6 U" `! Y4 ?+ Y
1 z4 E5 p# S" n) V, l/ `* t

7 x# J1 S7 V- G; x2 v6 W

$ `, c( d  L" s3 z# J2 E+ ?2 V
2995【蜀葵】
鸡叫起身,快六点了,头遍鸡叫没听着。
出门在外,四下水淋淋的,露水。往南走一圈转回,没见人、没见狗,鸡早起,土里刨食。南邻家的鸡窝前几丛花开得挺旺。支支单挺,花苞一串,比我长得高。前些日子才知道这花叫作“蜀葵”认识它好几十年了叫不出名字。这花挺常见的,而且皮实。很正式的花园子内好像没人种它,我以为它是野花,与粉豆花有一比。尤其在热天时长得旺,高高大大,从下往上,一串的花苞,依次开放,好多种颜色,开得还持久,一夏天都是满身的花,大概是体型不好且不好收拾,装扮园子、花坛都没它的份。马路边有它,河堤上有它,边边角角地方。它自由生长,一旦在某处扎根就故土难离,自生自灭,冬去春来,春天就生发新芽,成长迅速,它是草本中长的最高的花,比人高一头两头,蜀葵俗称“一丈红”。知道它的名字后,我在院子里注意查看,红的不多,多是粉色的。一枝上也有五颜六色的,没看的一丈红的。
网上查到蜀葵条目:(学名:Althaea rosea (Linn.)Cavan.,别名:一丈红),锦葵目锦葵科蜀葵属植物。原产于中国,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二年生直立草本,高达2米,茎枝密被刺毛。粗硬毛,基部合生;……花大,直径6-10厘米,有红、紫、白、粉红、黄和黑紫等色,单瓣或重瓣,花瓣倒卵状三角形,长约4厘米,先端凹缺,基部狭,花期2-8月。
蜀葵,因地方得名,这类花疑似远古是产于蜀地。但词条内未采用。此种命名方式易于产生误解。远古的事,来自何方?谁说得清楚。眼巴前的事,新冠来自哪来不明不白的,所以最新方案对其变异新种以希腊字母命名“德尔塔”云云。
这一丈红还有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根:清热,解毒,排脓,利尿。用于肠炎,痢疾,尿道感染,小便赤痛,子宫颈炎,白带。  子:利尿通淋。用于尿路结石,小便不利,水肿。  花:通利大小便,解毒散结。用于大小便不利,梅核气,并解河豚毒。  花、叶:外用治痈肿疮疡,烧烫伤。
老人家们出口不畅的不少。试试这个。

7 z" L6 y# {' j$ v6 j3 j
发表于 2021-7-5 10: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210703_185937_resized.jpg & v3 U% |( E9 ~1 p. d; Z$ f
发表于 2021-7-5 19: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b9 O/ L5 [& f2 \, d& R
2996【白鱼】   
落座江西馆(江西省驻京办)。翻菜谱点菜,店家像是换了新的菜谱。
这家店的炖菜不错,各种小罐,各式各样汤汤水水,内容不多,老人吃着合适。来条鱼,菜谱上有道“九江白鱼”图片挺漂亮,仔细端详,红眼睛还噘着嘴。白鱼,好多年没吃到了,上一次是在南水北调,水到北京那年吃的,南端的丹江口水库落闸蓄水,清理出的水库鱼大量进京,友情出售,我在超市买了两条,一尺半的,去老陈家烧了吃。都是怀念兴凯湖大白鱼的主,吃吃南方的白鱼,都叫白鱼。那餐鱼的味道已经忘了。
九江,长江段。长江不是封渔了吗,去年开始的,渔船上岸,渔民转业,一封要多少年,甭想吃江鱼了。或是过去冰冻的存货,或是现在水塘人工养殖的。反正是白鱼不错。清蒸吧。
鱼是最后一道上桌。个头尺多,一劈两半趴在盘中。过去吃的都是切段挎炖,这次整条全景式陈列,各部位的结构,肉质多寡肥嫩,吃个明明白白。白鱼刺多,腹部的双肋上的粗刺,脊背排列人字形纤细密布的刺。下手排除。
白鱼肉质细嫩、滑爽,似乎之前腌制过,有部位有咬劲。性急的人吃不了这鱼,小孩子得让大人摘了吃。唯有双肋上的刺可以随着脊骨一次性摘除,其他部位则要小心翼翼。下腹部所谓肚腩子肉质肥腻。看着苗条的身形,还是有丰富的脂肪,看来是圈养的。要是大江大湖里的,乘风破浪的当是一身肌肉。
口感、味道上乘,就是刺多吃着麻烦,缺乏甩开腮帮子的快意。吃到最后撑了也乏了。吃去半条,剩下的装入饭盒,下一顿回家鱼炖豆腐。
兴凯湖大白鱼已成遥远的念想。长江边上的成色也不错。查阅网上的说法,白鱼有16个品种,南北方都有分布。前些年冬季上市的东北大白鱼在百元以上(每市斤)现在呢?网上还真有价格,现在东北的批发价:兴凯湖白鱼80元(市斤),本月同期苏州的价格为30元上下。这是冷水鱼和热水的质地差别。南北价格差距不小。盘中餐的这只售价108元,包括了厨艺在里面。(附图)
7 N* U5 ]+ H. \7 f
  X# I# P2 O% [; Y: M
发表于 2021-7-5 19: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210704_121812_resized.jpg
( ]4 q  k" o2 r1 ^' V7 b$ }5 n8 ]$ |
发表于 2021-7-7 13: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T- {  h+ p+ [$ N& x8 V/ a

2 i; V6 P: v. `, A! v

; J' t* t5 w6 o2 M
2997【观影】
单位又组织看电影,这不是配合形势吗。学习不能落下,发了书看,再就组织参观展览、看电影。把退休老人组织到一起不容易,东西南北城住着,选择哪家影院总有一部分人要跑远道。这回改良了,分片,分片组织观影就近多了。
我们属于北片的。提前早知道,组长发了网上通知:片名《1921》,七一才展映的新片。影院“新彩云影城”这地方在北三环路边,北太平庄西,新影厂院内,离我这公交一站地。时间下周。
这些年电影看的不多,今年自己掏腰包就看了场《李焕英》。费用高是其一,
一般票价都是七八十元,除非你成为会员才打个折扣,成为会员又被捆绑在这家店了,不自由。关键是不值,好内容的不多,新鲜的少。电影大多是为年轻人拍的,年轻人看着还有些新意。特别是同题材的影片,炒冷饭于老年人,可在年轻人这,老电影那批没赶上。再者,年轻人未必是为看片子而成双成对进入影院的,人有更高的追求和享受。
“通知”挂了两日。报名者四人,请假者十人,还有十多人吧,没反应。这电影不掏自己腰包,也不用跑远道,怎么还招不来人看呢。
看看请假的原因,好几位不在京,外面玩去了,这最好;身体不适的。每年都组织几场电影看,算是单位福利吧,也是给大家提供个见面的机会,近百人的退休人员队伍,每次到场的二三十人。我知道自家小区院子里的好几位从不参加,有出行不宜的,也有身体好的,天天泡泳池的,那天我问老王,你怎么不去看电影啊,说是不敢看呀,受不了影院音响的大嗓门,心脏受不了。也有大前天身体还好,昨天就上了医院留观心脏。原因是这一段忙叨的,家里水管爆裂被淹了,还没忙叨完,身体出故障了。这太不合算了,老人家就是遇上事了也得沉住气,着急上火受累的事都沾不得;再者还有家务缠身的,这有点惨,上有老下有小脱不了身。老人家了,还在发挥顶梁柱的功能呢。出来看场电影都没时间。这不有理由出来散散心吗,还放弃了
, H5 C, a* ?' E0 @
发表于 2021-7-8 19: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8 W) E( h$ B0 F! K* Q) g0 {$ [1 m

  `6 u& h5 S1 u0 G% E! t- _: |
, }* X' V6 D& O( P0 r, y

* `( @( ?& n" @# a0 m: K$ m! t* x
- @' [9 x' m2 P0 ^1 f
2998【60元】
出门在外地面公共交通方便,老人家们乘车还不花钱。偶尔坐个出租车,如果两人乘坐且没有直达车的情况下。不过现在招手叫车成功的概率少了,明明是空车路过面前也不停,这是有人约了车,或者是司机赶上接班。网约车呀,成功概率也不高,我用过多次“滴滴”“高德地图”叫到车的不足一半。我一早又用“高德”七点多约车,这个点公交慢、地铁挤。呼叫十分钟没人理。走到街头路边,拦到第四辆才停下来,上车
坐定,开车。我说去崇文门。的哥一听就说,这条线多堵啊,我这车还不如公交车快呢。我说要不绕着走,走二环路能快点吧。的哥说,那能好些,大概用不了一个钟头。
南行进城,一过马甸桥前方就排上了队,走走停停。找话说排遣焦虑。
我问起这个点,你们往哪跑算是好活,往机场跑是不是好点。
的哥说也不行,到机场高速路前这一段都堵,跑趟机场也就70多块钱,你回来呢,排队俩小时拉上回头客,万一客人就到三元桥附近的呢,三四十块钱,俩钟头搭出去了。跑机场得是夜里,车少的时候是好活。
我问起你这一早拉了几个活了?
你这是第四个,我就拉一早的活。中午就收了,下午出不出来不一定。
我问“份子钱”呢?跑的出来吗?
我这跑的不多,岁数大了,不能太玩命,累了,现在我这小腿都有点疼,堵车,脚下老得踩着。每天干点就得,200块份钱,两天加次油,至少把这两样跑出来。现在跑车不如以前了,疫情来了,外地的人不来,打车的人少。这不是要放暑假了吗,大概能好点,
你干多少年了?
十多年了。咱干别的也不行,干这个出点力还自由些,明年就退休了。你看人家开公交车的55就退休,我们得60。现在像我们开车的还是去干公交的合适,没那么辛苦。
车子路过“北京站”。我说你到崇文门把我们放下,可以兜回来到车站来接活,你看车场上是空的,都排队等车呢。
我不过来,这特孙子,老有检查的,没有穿工作装了、车内卫生不好……动不动就罚款,我是不往这来。
我们到了。45分钟,60元。是比跑机场合适。
2999【12万】
听口音是本地人,现在跑车的的哥老北京可是不多,多是郊县的小伙、老汉,南郊北郊的口音能听出来。说来开车这活挺熬人,又没多少技术含量,本地人不愿意干。能碰上个老北京不容易。我问住城里什么地方?
鼓楼。
我说好地方。
是好地方,住不了多少日子了。
要拆迁了吧。
可不,今天是最后一天,不要房,拿钱的主儿今天是最后一天,拿钱走人了。
我问,补偿款多少钱一平啊?
12万。
那私房是不是给的多些?
多不了多少。
那你住的公房还是私房?
我是公房
你是拿钱走人,还是不动地方。
我是搬迁,给我钱,我没地儿买房去。我们都是安置房,两个地方,南面大兴,东面豆各庄,我豆各庄了,东五环外。
我问不搬行不行啊?
可以,也有不搬的。住公房、私房的都有。私房是你的,认账,可地皮是国家的。住私房的今后要交地皮钱。过去几十年都没收,以后要一块都收了。
我说不会吧,要收也要按照新章程收,哪能算几十年的老账,没这道理,瞎说,吓唬人吧。
今后胡同人口疏解,院子里整修后不能私搭乱建,房租也不会便宜了,我家是十多米的,一月房租才几十块,以后别想了。
我问你们愿不愿意搬呀,要是住得舒服肯定不愿意搬。
要说现在厨房卫生间都有,自己建的,但住房面积太小,这次也是个机会。
我问豆各庄的房子要多少钱一平米呀?你过去怎么也得来个两居室吧。
2万多一平米。房子是29层的板楼,也是摇号,靠前的先挑,几居室都行,我就挑了个一居室,70平米,俩口子够住就行,这就得200多万,要是选两居室,我哪再找那200万去。都是毛坯房,我们都去看过,装修还一笔钱呢,现在装修也贵。
我问什么时候能过去?
拖不过年底,今天拿钱的都办完了,就该我们的了。
你们搬走后老房子都怎么办?
有说搞绿地的,有说推平了新建四合院,给有钱人盖了,老百姓是没份了。
我说还是绿地好,中轴线上多保留些树,可能你们家房前的树也能留下来,将来你回老居还能有个念想。
不会留啦,推平了重新栽了。
4 i# G7 R4 |: @% l. s/ K( Z
发表于 2021-7-9 16: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H) x1 X9 u9 A& t: p
$ Q# M, M, o3 }3 H- C! c
0 R3 E; |" a( f4 A: c
" Y- |# @% v' N5 V/ u, `" ~, Z" T
; x  B0 H* X/ H
3000【3000】
写到第3000篇。还记得头篇始于2013年开春时,远足一趟归国,退休生活伊始,至今八年多时光。《居京琐记》扯闲篇,留下生活的印记。
往回翻,看看上一个千篇是什么日子,写2000篇时。再早的,第一个千篇难以寻到了,楼倒房塌过。第2000篇写在168页上,时间2019年春日,到现在两年许七百多天,写的篇目多了些。想想也对,这疫情就持续了一年半,动不了地方,居京打发日子。
翻看旧作,写两千篇时还有所期望,期望能写到三千篇。那时担心,届时眼睛的状况如何,还有这“老北京网”的存续问题。多快呀,走过来了。我的眼睛还算争气,虽然一年不如一年,看来尚无大碍。老北京网呢,感谢网站掌柜的坚守,运营平顺,令我们小众在此聚首。
在此,再次奢望下一个千篇还能铺陈下去。越明年、后年又是个啥光景。疫情能消失吗?国门打开后是什么样子,来年北京冬奥会。赛后我们能走出国门吗?眼巴前的事,还多少能把握,这大世界此起披伏谁又能看得准?我们自己应该还能走得动,打开国门了,往外走走,世界那么大还是应该多看看,前提是还能走得动。否则也就只能居京琐记了。
没有这网上的絮絮叨叨,好多事情都淡忘掉,上些年纪的人,越是近前的事越记不住。我翻阅两年前写下两千篇后那个春月的记述,好几档子事都忘记了,亏得有文字在。看那168页上的十好几篇,主要内容一是记录动物园的,我退休后的六七年里常常穿行动物园回老居,父母在呢。留下路人的记录,百兽、花草、风光。再就是那个春日石家庄的道胜老哥过来小聚,他提起故人小李的趣事。在他是少年时的印记,老年了说给我们这些老年人听,他青春的故事不是我们老年人能记得住的,统统忘掉了。跃然屏幕又想起来了。
一年半间,遭遇疫情一亿多人中招,四百万人故去,我这小家庭里老家儿都走光了,与疫情无关又有关,是年龄不饶人啊,颐养至天年。这不用看文字都记在脑袋中。
祈望吧,国泰民安,小我们保持健康,周遭的一切人相伴着继续前行。
2 W% n' _/ o( m8 A6 S& C# R
发表于 2021-7-10 19: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b/ t3 i0 q$ N8 f/ c: a0 S: s% e4 \% z" h* S$ F

5 C1 }$ G" w$ G8 {6 R. y
3001【7:30】
许久没有起早逛公园,今天走一趟,门口的马甸公园。
7点30分。进西门往北绕。小广场上还没见起舞人,东侧的器械运动场上,人手一个活动开了,老的多些,踢毽子的还没来。甬道上三三两两往过走的路人,上班族这个点还太早,早九晚五的人这时才刚出家门,南边写字楼里的小白领们还要一个小时之后才会出现在这条甬道。
道边的绿地里两位工人擎着三米多长的竹竿在顶上摸索,咬住松果,往下拽。这还没到秋收的时候呢,一个个青绿。
我发问:你们这是在干什么?为什么要把它们拽下来?这周边好几棵马尾松。
一位答我:不好看,让给弄下来。
我说:开花结果,多好看呀。
我们领导说不好看,让给弄下来。说话间,又一颗松果被套牢拽了下来,连带着拉扯断一尺多长的松枝。
这都什么领导啊,审美还是审丑,松果怎么就难看了?正青葱蓬勃。是怕松果掉下来砸人?也不对,树长在绿地里,伸展的树冠与甬道不搭界,落下果子打不到人。不知怎么想的。树上结着许多的松果,挨个都拽下来,松树也都遍体鳞伤了。这要把园子里的松果都消灭,那可就费工了,而且灭了头茬,还长二茬呢,劳民伤财吗。所谓破坏性建设到处都有,有这人工干点什么不好。
工人不停手地又瞄准另一颗,念念叨叨地说:让我们干什么就干什么,听领导的。
早起的园子还有点凉气袭人,运动的人已经不少。两片羽球场、四台乒乓球,人都满了,打得汗水淋漓的。早运动来的凉快。
北头的运动场上,有老有小,一白发老哥在吊环上荡起来,这还真得有把子力气。这台联合器是去年装上的,新式器械,高高低低,单杠、吊环等多种器械集成在一起。我抓住杠子,死乞白赖地做下五个引体向上,好久没动气力了,下来杠子眼前直冒金星,勒得手生疼。
边上一学生,撑着一对齐腰的“吊环”双臂竟然撑不住自己的体重。我说你有点胖,肌肉力量不够,先去练习引体向上。边上的孩子爸说,引体向上一个都做不了,所以才试试这个。我说,吊环晃悠更难掌握,得先练肌肉,都中学生了,还一个都做不了,得赶紧练呀。
孩她爸说,孩子还没上中学呢,刚小学毕业。
3002【80+】
眼前的这孩子还不算胖,孩他爸说有一百多斤,就是缺练。学校的运动量太少,这是放暑假了,家长带着过来看着锻炼,督促检查。据说将来中考体育要加试“引体向上”呢。
我一看就明白了,当爸的是光说不练,背着个手发号施令,所以当儿子的体能也好不了哪去。
北头阴凉地里见着了老李,一身的汉服蓬蓬松松飘飘洒洒在打太极呢。刚收了拳。头次见老李穿这一身行头。记得去年夏天我们一道去圆明园,见着一位这种捯饬的,都以为是位尼姑,后来才知道这是才流行的汉服,姑娘们有穿的。这才不过一年,老太太也上身了。看着不像是太极服,里外套着挺繁复。
老李是南楼的邻居,八十好几了。前些日子乘游轮走了趟三峡,一周往返,独往独来,老伴身体欠佳没跟上走,就单着跟团走。回来说团里还有九十多岁的呢。因为自己没去过,再不走今后就更没机会了。船上挺舒服,登岸上陆有点难,这次峡江游连丰都的鬼城都去了,往山上走的那一段有点难,高一脚、浅一脚,过了奈何桥,把鬼门关走下来了。老李回来后一直没见着,网上传过来照片,欢乐颂。说是岁数不饶人,回到家兴奋期过去,感到累了。静养了一段,这是缓过来了恢复活动。
我问你怎么就一人在这练拳,没有拳友啊?老李说,我岁数大了,原来参加他们一块练,现在就自己练了,这样自由,时间自由、地点自由,都能自己掌握。我现在早上练了,凉快,这地方没人,安静。
你这练着,我们接着遛弯。我边上练了几下杠子,回头看老李那又比划了起来。一招一式一点不含糊,你看那腿脚踢的老高,够多认真。干了一辈子教书匠,教孩子认真学习仔细作业,教学相长,自己这也习惯成自然。锻炼身体也一丝不苟。没有好的心理素质和好身板,这岁数了还敢独自成行往远处跑。
我远远地给老人家拍了几张片子,记录了一串动作,手机拍。题字“好拳脚”发了过去。老李,空巢老人,儿女都在海外,也几年没回来了。能让小辈的看看老人家锻炼的场景也是种安慰吧。
% T# e, D2 f" P; Q, a* K- ^
发表于 2021-7-10 19: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210709_073858_resized.jpg ! Y% |. Z( |& z  i% h) A4 I6 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8 05:28 , Processed in 1.20967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