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pei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21-2-2 11: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 x" g: Q  g& T& w! E% b9 b
9 x; @4 S2 Q: g7 z- w' d
80【书店】
又一家书店倒了。海口这地方有多少家书店?我住在海甸岛的西面,这边的主要街道差不多都走到了,没见着专门的书店,只在超市内见着划出一小片地方卖书,童书,生活用书。至于岛的东部走的地方不多,不好说。海口的书店少见,只记得老城区内有一家大型的新华书店,楼上楼下。好多年没去了,应该还在。书店是一个城市的脸面,书店的多寡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积淀正相关。
书店少没关系,我很少买书了,进到书店也就是看景,这得是大点的书店,看看当下的流行色,熟悉的作者又有些什么新作。基本不买,没地儿放。都老人家了,断舍离吧。借书看比较经济,于自己还是对社会。买书回家,也就看一遍就上了架,几十年下来,哪还有地方放,就得处理,早早晚晚的事。借书看就没这问题。
书店少,如果超市内的小书摊也算的话,当地的图书馆就更少了。当然我也没刻意去寻找图书馆。十多年前我在这里的省图书馆办了张借书卡,那是一栋崭新的大楼,只借过一次书,再没去,有点远。后来我供职的单位设立了图书室,有十几架子书,看不完的看,就没必要舍近求远了。今日见到我那借书卡还在抽屉内躺着。
就近哪里有图书馆?街面上没见着。盖了那么多的大楼,就没给图书馆一个位置,可见地区间发展之不平衡。表面的光鲜,骨子里还是跟不上趟。首都居民的优越之处彰显,一个地区有众多的图书馆,连我住的社区内都有,报纸、杂志,几架子书,小点,但方便,不到十分钟的距离。要是不过瘾,骑上车十多分钟,到师大附近的另一家开在胡同里的社区图书馆,藏书数万册,这就足够了。
海岛这边新小区的建设比北京可是阔绰多了,不仅绿植风貌,体育设施也齐备。我走过附近的几处小区,只东面的万恒社区见到有阅报的地方,几份报纸和杂志,但从前年开始也撤销了,今年连门都上了锁。
广播里听到一耳朵,一家大型图书馆正在建设中,就在世纪大桥南端附近,有盼头了。

# V& C/ {0 O2 @+ W7 \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21-2-3 11: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 y1 @) f; ?- H6 X( }4 I% }
* X( e2 T& N3 l  r

$ ~3 \# ?, g7 B: X* W4 b2 M4 D3 M. o2 }. H
/ i/ |( ?/ r: d, U
81【欠费】
上个月的下旬收到中国电信的通知,告知宽带欠费,要求立即补交,否则滞纳金云云。
什么时候欠的?没有印象了。你能欠电信的费,无异于与虎谋皮。过去遇上过这事,在北京,过了某日零时,分分钟就给停机,也不带预警的。我都是年缴费,预支了364天的费用,到它这,我多用一天不缴费都不行,断网没商量,只有它欠你的费。在海口这地方,我买过“候鸟套餐”趸交一定数额,使用四个月。或者在账户上预存一笔钱自动扣减。都是先交钱后消费,钱上可清楚了,精确到天,到圆角分。欠它的?甭想。
这次过来,打开宽带网,来了就能使,真不错。用了十多天,突然断网了,不用说,是户头上没钱了。次日去电信门市,280元购买宽带“候鸟套餐”,回家进门,宽带已然连接上了。看看多精准的服务。
按说电信不会出错,但它一天一个欠款短信过来,理直气壮要钱。这是要过年,年前清账。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能再置之不理。去一趟吧。也不远。
业务员在电脑上查找后告知,所欠的费用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的,200多元。还写了个条子给我。
我说我近些年从没有在海南住过两个月以上的时间。使用宽带按照每天5元预存交费,也曾买过候鸟套餐,都是当年结清的,不可能欠费,你们也不允许欠费。怎么可能四个月的费用没交?
业务员说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离开时既没有告知我们停机,你那里也没有关机,所以就继续收费。
我说这也不可能,如果是候鸟套餐,合同执行四个月自然终止,已有事前约定,没有离岛前告知的义务。如果是按日计费,也顶多账户上的余额扣完为止。此外我离岛前必然是会切断屋内电源。不可能继续使用宽带资源。
谈不拢了。我要求,你们要求收费的话,先提供当年的收费记录,我2015年交了多少钱,使用了多少天,从哪天开始欠费的,我欠费的凭据,又是如何欠费的?
业务员说我们这一级门店只能看到两年的记录,前几年的你只有到我们分公司去解决了。
我说行啊,先和你们上级公司通个电话吧。
业务员拨通上级公司客服电话,我接过来接着说。我还是坚持,你拿证据说话,我的理由是我不交钱,你公司能给开通吗,你们如此严密的宽带开通收费体系,不可能发生欠费。再者,我欠费五年,你才向我讨要,你不觉得奇怪吗?
82【蒙事】
分公司的客服承诺再做调查,将我的要求记录下来转交有关部门处理,三个工作日之内回复。
上网去查,2015年底我来海南的行踪。非常方便,在本网页上往回翻,正所谓“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在第145页上,大体记录下我在海南的日程:2015年12月16日乘红眼航班到的海岛,2016年1月16 日返回,一共逗留三周。其中没记录宽带的事,回想起来了,那次是我独自过来的,根本就没使用宽带,本身手机包年,流量都用不完,何必另花钱开通呢。再看到当年写下的《海之南》50多篇,每日写下一篇两篇,但并非天天发布,利用手机上的“热点”功能发布,这样就无需使用当地的宽带了。
想想我不曾开通宽带,对方竟然无中生有!
第三个工作日的下午,电信客服的电话过来了,她自称是。说是你欠费的时间为:2014年12月到2015年。她这又给我提前了一年,还说我当时买的是“候鸟套餐”。想想那一年,我真有可能买的是套餐,但我住了一个月左右就离岛了,这也是有案可查的。也不可能产生欠费的事。
你来我往,几个回合下来,没有进展。我说你告知我公司的地点,在电话里说不清,我可以去一趟当面谈,我拿到了证据好交纳欠款呀。对方说不用,在电话里就能解决。我说没关系,我有走一趟方便。对方支吾着不肯说明。我说不说也能查到,那你得告诉我你的工号吧,谁给我回复的问题,将来我要是投诉也有个对象啊。对方告知我工号:2411666。
对方又说,这样吧,你的欠费也可以给你协商解决,你就交一个月的吧,两块五。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真假立判。我说你还想收钱呀,那你就给我提供证据,没有证据就别想了。
我预计此事到此打住了。对方也不会再来信息骚扰。现在骗子太多,恩威两面,小恩小惠诱之,欠费罚款惧之。他们也是广种薄收,主要是找老人家下手,老人家记性差、反应慢,能蒙点是点。但此番作案的人疑似串通一气,基层网点的工作人员煞有介事,后台客服人员真假难辨,客户信息的掌握,没有内鬼是无法获知的。中国电信,大牌子,“阎王好说小鬼难缠”,下面的人浑水摸鱼也是有的。
老人家们留神吧,捂好自己的钱袋子。
# A" P3 m4 E' D) V$ f8 M; H5 P
发表于 2021-2-3 20: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v) V' l5 P( r0 e' c5 m: e$ `$ [
; k5 |& t" x, Q) v: A. S

+ ]' Y3 C% v- K; T' z  ^# s) m6 B& |8 H* }$ y

6 z7 C/ B4 A- n4 h& f" [
83【立春】
“立春日”气温17—25℃,多云天气,东北风五六级,中午乱云飞渡,太阳时隐时现。
二十四节气,又一个轮回。新春伊始,人们又看到希望,农家这个日子要春耕备耕了。现在的城市人,没有这回事,就剩“吃春饼”一说了。南北方还不一样,但总要吃点特殊的。这最南面的城市讲究吃什么,不知道。
上街去看看,到北方餐馆,吃春饼。不远处的“九毛九”是北方的馆子,以面食见长。坐下点餐春饼。服务员说没有,推荐大骨头。上次吃过了。又推介大碗面。可家里也是面条不断,来这就为换换样。点了饺子,这的饺子现包的,白菜肉,就一种。还点了牛腩煲,火候不够,烧丝瓜也欠火,就是小米粥还保持原来的水准,不过前两年这小米粥是免费赠送老人家的,现在收费六元,每次来都点上一碗。这家买卖好多年了,自从新装之后,倒不如以前了。
午后睡起,头顶上一明一暗的。该下海了,一周没往海边去,这又开春了。
白沙门海滩,水大,风也大。西海滩没人。岸上风寒,卸装下海,水中显得暖和,潮头大,浪头高,顶着浪头往东去,进三退二,不过前行了几十米,返身回游,乘风破浪一泻百米,畅快。
上岸吹风,吹干了好换装。东面过来好几位,往下卸装。这是要下海的。可算有了游伴,来这好几次都没见着人。
迎过去说话,哪里的?吉林的。常来吗?来好几次了,我们都是下午过来,睡起觉过来。怪不得呢,我多是上午和中午过来。再游会儿吧,老汉说。行吧,我跟上几位二次下水。这几位挺生猛,径直就往西头游去。我往深处游了一段,里面的浪头小多了,漂浮荡漾随波逐流……
爬上岸时又见着位穿裤头的汉子。哪里的?郑州的。常来吗?常来,就是前一段寒流时没过来。我说今年来这游泳的人少了,都见不着人。郑州人说,每天早上和下午都有人过来游,我是每天三点多过来,游游舒服,一整天都精神振奋。我说是,游完了特精神。你赶紧游吧,我以后也这个点过来。

  N( u' {+ D5 U' e3 Q
发表于 2021-2-4 18: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5 u) C& U2 j- h1 S7 _. T, k+ ]
4 c$ s/ }( V" A4 c9 k

7 v+ m. c: ?" t  a6 `  @( g& l, f0 l& e$ P4 o3 T5 b
7 m6 t- ?! J- e2 }, d; J% ]
84【小年】
“二十三糖瓜粘……”,一直要数落到“大年初一扭一扭”。老话老人说,年轻人不大说,不大理会。这一大套,我还是到了乡下之后才听说的。在家时,老人就是说了,我也没注意。一下子五十多年过去了,人们还在说,中断过一段又接续上。现在有网络,方便了,在网上传说,在线下又跟谁说呢,这一年一度的,还能年年说这套。要是下面还有小的,作为老人也还可以继续唠叨,传递下去,估计也没啥人愿意听,当初我就是耳旁风。现在就更不好说了。
这头一个糖瓜粘,现在要是解释起来要比当初困难多了,哪还去找糖瓜儿?糖瓜儿是个啥?
我们少年时年前的一段,大街上卖糖瓜儿的挺多,一毛钱能买一大包,一拃多长,十几根,都带着白霜,一顿能吃饱了。才换上一口新牙,肚子里也缺油水,是甜的就是好东西,况且这东西还有点韧性,与平日的水果糖、奶油糖不一样,一年才能吃上一次,过了季就消失,而且便宜得可以大快朵颐。
好多年没见这东西了,如果还有,也被淹没在千奇百怪的糖果之中,不是当年,十种八种的,糖瓜儿凸显。现在糖果柜台,光顾的人不多。今天过这边超市柜台,扫过糖果柜台,没人呀。这边大概更不讲究这种东西了,很可能压根就没过来过。糖瓜儿另外的名号“关东糖”可见是寒地的东西,温度高了还不易保存呢。
进一步说这糖瓜粘,还跟旧礼“灶王爷”有关,要给灶王爷抹上一嘴糖,好让它“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灶王爷是谁?我都没见过,我小时候城市里居民烧炉子的多,还有灶,至少学校食堂内还见着过,呜呜地配合着鼓风机,但谁也没见着灶台上贴的灶王爷,旧俗被扫荡了。
现在城市的小孩子见不到灶了,农村还有,是不是灶王爷又回来了,死灰复燃,可能。
糖瓜儿(关东糖)是见不着了,真要见着了大概也吃不了,胃口能接受,这牙口不行,咬不动了,咬住了再把牙给粘下来,得不偿失。
二十三,不吃糖瓜儿,吃饺子,荠菜馅饺子,冻的。

7 R& l  R  B4 F+ \* H
发表于 2021-2-5 11: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I0 B( h7 K7 L4 m" X  N
85【平台】
有一周多没到美丽沙海滨。今天过来见着海面立着个庞然大物,老远看着像是三面巨帆,走近海堤再看是座钻井平台。这平台早些时候一直在西海岸作业,这边看不到,现在被拖过来。它身边没见拖轮,看来是立足这边开钻了。没听说这边有油,应该是地质勘探井,摸清底下的地质水文情况,为航运和将来的工程摸清底细。
东边小广场上歌声唱起,这边的两位老人滔滔不绝地开聊。东北老哥指着海面的平台说,看见了吧,这是为琼州海峡大桥做准备,海南岛要想发展起来,没有大桥可不行,靠船运多麻烦,要是车子能直接开过来,咱这边的物价能降一半。
他这是信口开河,这边的物价也没比对岸广东贵多少,哪来的降价空间。
潍坊的老哥虚心请教,什么时候开工啊?
快了快了,都列入国家计划了,东北老哥张嘴就来。
这又是无从谈起,哪门子国家计划,这不是瞎扯吗,真要排上日程还不昭告天下吗。
东北老哥越说越高兴,这大桥必须得修,修好了大桥,南海问题也好解决,咱谁都不怕,打起来,十几分钟,对岸的兵力就过来了,那时候中国了不起。
我问了一句,你哪听来的要修琼州大桥了?
你不知道啊,中国的五大世纪工程。
我跟上一句,哪五大?
你真不知道啊?老哥开讲:除了琼州海峡,还有烟台到大连的海底隧道工程,西藏雅鲁藏布江的水利工程,还有三峡工程……。
第五个没记住。我说除了三峡工程,我怎么都没听说呀。你说烟台、大连隧道开建了吗?
正修着呢,这要是修好了,穿越隧道过去,12分钟就到,走底下,跟发炮弹似的。
还有这事?我说你这是哪听来的?
网上有啊,上网查去。
我说网上的你也信呀。胡说的多了。
老哥不服气:那你说那海上平台过来干吗呀?不就是探探底好修桥吗。
我说那最多是在做前期勘探调查,离着开工还远去了。知道三峡不是吗,三峡立项时全国人大讨论了多少年。你这琼州海峡工程连会都没上呢。这些年提都没人提了,这不是正在开地方两会,谁提这事了?你我呀,这岁数的看不到那一天喽。
不说了不说了,来电话了,有人招呼我。东北老哥快步走了。
老汉们过过嘴瘾,瞎聊。
% P' F7 e, O: I3 h/ W+ |% Q- C
0 Q- C8 z3 [1 V+ z1 D
- y5 j" _& i; M4 B0 R% b* R8 a( O
发表于 2021-2-5 19: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210131_152406_resized.jpg
1 `! o, G! u# y7 ]" P* [3 k( D
发表于 2021-2-5 19: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U* f/ ?0 x$ f3 [& ?  V2 z, i" P( w1 l
, f6 I! s1 d6 c; G5 e
86【大连的】
三点过来海滩就见了游人,吉林的老哥几个已经下水,沿着海岸顺着水流,从东到西,到西头上岸转回来走到东面的高坡上再下水,游一程,走一程,都是上了点年纪的人,顶着浪头游太费劲,这顺势而为乘风破浪多过瘾。
东面也有人在游,往北游到了蓝色的海域中,这近岸处的色调发黄。
下水游上一阵子 ,北上,游到深处转向西,然后再回头东向,里面水流的方向性不是太强,返身向东时也不感太吃力。在偏东的高地上了岸。
又是一位游伴,头次见,已经游完吹干了,正在往身上套衣服,一件洗得发白的半袖军便服,地上还有双解放鞋。这位一定是部队下来的。见面打招呼,问明是从大连过来的。我说大连也守着海,来这边都差不多啊,哪都是游泳。“这不是想着冬天游吗,大连那不敢下去。冬天这边游,夏天再回去。”
我问起这的海水比你们大连怎么样?“比我们大连好。”我说大连的付家庄也不错呀,水也挺清凉,就是人多。“是不错,付家庄接着外海,我是在星海公园游,那的水就不行,看着挺好,一化验,细菌含量高。城市污水处理不过来,再加上企业偷排。”
我问起你们从大连来是不是可以坐船过来?“没了,现在就有到烟台威海的,坐一宿船就能过来,原来有到青岛、广东的船,后来坐的人太少就给撤销了,过来得两天的工夫,现在的人都受不了”
想起这大连人十有八九是山东过去的,一问果然,是文登的,和我的老家挨着,几十分钟的车程。后来当兵落户在大连。后来退役了,部队退的早。
正说着活,过来位穿正装的女士“买房吗?阿叔。”我说,老头没钱,找年轻人卖去。“老头才有钱呢。”我说,有钱,退休金还留着吃饭呢。
大连的说起老家的房便宜,十多年前一两千每平,威海、荣成、东营都去看过,没买,最后还是在这买的,05年,三千多。这有地方住,才好年年过来,租房子感觉不好。
那你天天过来游吗?“基本上吧。我这血管堵塞,70%”他指了指自己的耳朵下方“老吃他汀也不行,我这天天游泳,药就减了一半……”
! _8 U! u- @- ~3 |
发表于 2021-2-6 16: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1 d0 M# s  y  a& Z  I% E7 P2 w/ ]5 Q& i% f" Q7 B# i  C
" t8 z8 h1 N# Z
0 l4 }) y/ b+ D" p" f1 F
* q' p" L- ~, l1 F/ U6 n" z) Z! o
87【游吧】
游泳健体、祛病还能减少服药,多好的事。我估计他服药减量也不是遵照医嘱,自我调整的。很多慢性病、老年病不能全听医生的,医生也没老过,好多病也没得过,都是医学院书本上学的,现在又是根据仪器的检验指标对症下药。对患者的了解,千差万别的个体,门诊时就那么三两分钟就下处方。好多病,要靠自知之明了,久病成医,自己摸索,自我判断和调理,全听医生的,药就越吃越多,医生有开大处方的动力,那与其听他的,还不如自己拿主意呢。
还是运动着好,娱乐、舒坦。能游海的身体应该没大碍。
大连人说文昌、陵水那边的水好,比海口这清多了,看下去两三米,看见沙底、游鱼,但浪太大,无风都三尺浪,咱们这岁数的得小心了。咱这边好,海峡浪小,安全。
我说起这边游泳的,两年又换了一拨新人,东北的一批不见了,当地人下网捕鱼的几位也不过来了,来的都是新人。大连人说,我这是才过来白沙门这边游,过去来过这里,见着海滩上立着大牌子,说这里水流危险,淹死过多少多少人,禁止下海,所以一直就没在这边游。在西海岸那边游,那边人多,水发混。我说西海岸附近就是码头,船多人多,海水受影响。白沙门这边游泳没人管,自从修了环岛路,公园建起来,人就多了,过去还立着水泥的告示牌,发布溺亡多少人。现在又换了一批牌子,更新了溺亡数字。说不然下海,没人拦着,不像西海岸是公共浴场,有救生员,大风天还禁止下海。
我说咱们这岁数的再游上十年没问题。前两年有位海大的老师常过来游,八十多了,这次来没见着。你要是觉得不放心还可以拴上个救生圈漂在身后。
没见着大连人的泳姿。当兵的出身又是驻防海边,水里的工夫差不了,大概操练过武装泅渡,海上生存项目。我这多虑了。
我又问起,住在海大边上,海大里面泳池也不错。学校还有好几个食堂,外面的人用餐方便,现在还能自由进出校门吗?
不行了,进门登记了,等疫情过后再看看吧。

5 j; }; u4 M; n2 j8 j8 @- c# ?: ?
发表于 2021-2-7 14: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B  k( M" O( s, E1 ^3 D! b7 p$ ]

8 D) `, b- h/ x! n
! Y. A8 K1 P( U
: E+ f$ J0 w- Y9 R8 b/ c
88【景德镇的】
下到海滩的那架梯子不见了,往东走了几十米,又一处“临建”,过渡一下,双脚落地。一架破梯子也会被人顺走,人不知都怎么想的。
从这下来经过放风筝老汉的地盘,老汉正在收拾他手中的风筝,不大不小的风筝。跟我打招呼:又来了。来了。天天来吗?不,两三天来一次,我回答,坏了?风筝放不了了。老汉一指头顶。我抬都看,上面不高处飞着一架呢,我这什么眼神。那架风筝拴在一个废弃的水泥柱子上,风筝线拽得笔直。放风筝也可以大撒手,不管不顾的,自己在上面晃悠。老汉说,今天的风合适,不大不小,再过一会儿有六级风就不好放了。
问问老汉是哪里人,口音听不出来。江西的,景德镇。双方自报家门。我北京,海淀的。老汉高兴了:我孩子也在北京,通州的。我每年五月份过去,在北京过夏天。我说北京过夏天可不舒服,还不如在这里呢,或者回你江西老家呢。
我老家热,还潮,夏天不好过。我说再不好过,你们那也是青山绿水,空气也还不错。老汉说:江西最好的日子是9月到11月份,我每年这三个月回江西,儿子还在那边呢。
我说是啊,老家还得回去,亲戚朋友还有退休单位也得去见见面。
跟单位没关系了,拿社保跟单位没关系,我退的早,刚过50就退了,那时军工企业不景气,找米下锅,挣不来钱,就办了内退,自己找点事做。刚退休的时候也不知道外面的情况,特别闭塞,跟广东人说,我退休前的收入300多块,你家笑话我,说还不够他每月的烟钱呢。
我说现在好了吧,退休金拿的比上班时工资都多,还能在这里优哉游哉地放风筝。
没赶上好时候啊!要是现在还在上班,那收入就高多了。军工现在开工足,利润高。我来这里,也是孩子给买的房,我自己的收入可不行。我孩子自己开工厂,做军工产品。
私企也做军工产品?
可不,跟人家美国学的,现在的私企,可不是过去了,设备都可先进呢,给军工产品配套,要求严着呢……
再聊吧,我该下海了。你不下海吗?
我不行,在小区池子里游游就行了,海里不敢下。

6 d. G7 C% u  }6 t4 M
发表于 2021-2-8 10: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89【老赵】
不是上海的老赵,是北京的老赵,不是大兴隆胡同的老赵,他人已不在了,是西客站的老赵。前两位赵哥在前面网页上都出现过多次,西客站的这位刚结识的。他看着比我年长,头次是在蓝湾,这次在美丽沙。这次之前,在美丽沙多次见着这位老哥,我这摇摇手,他那点点头就过去了,他在跟着唱歌,捧着歌本,相当认真,不好掠人之美。这次是歌唱的间歇,他瞅见了我,我点头,他摆手示意:坐会儿吧。
唱的挺投入啊!我说。
没事啊,……咱们在哪见过吧,一块洗过温泉?
没有,咱们第一次是在蓝湾凉亭见的,你们在唱歌,我过去了,跟王老师打招呼,王老师问我是哪过来的,我说北京,老师说这还有位北京的,让北京的举手,你不是举手了吗,我问你北京那个区的,你说西客站的,我回你海淀马甸的。
想起来了想起来了,西面凉亭,北京的北京的。
在这见到个北京的还真不容易,尤其在疫情期间,好些人都不来了。
我说起这是刚从白沙门游泳回来。我这裤腿还卷着呢。
老哥说,白沙门可得小心呀,我前两年在那里游泳被水流带走了,游不回来,顺水漂,漂到东面去了,满是黑石礁的地方才好歹爬上岸来。
我说东面不是南渡江吗,好几里地呢,这可够悬的,这要是被卷到外海去就要命了。
可不是吗,那地方水流太复杂,后来我都不敢去那游了。不过现在游泳有点早,凉啊。
不凉了,开春了,每天那都有人游,刚才有七八个呢。
那你身体好,年轻啊。
不敢年轻了,往七十奔了。我报上出生的年头。
那我比你大五岁,老哥那伸出一巴掌。
那咱们算是一拨的,你老三届的。
我66届老高三的,和平门外语学校的。
外语学校不是在阜外白碓子吗?
这两处都是。
都高三了,那你应该是接着直升外院的,要不是文革。
可不是吗。
后来呢,上山下乡?当兵了?
没有,我是学西班牙语的,分配54中教书了。
和平里六区。
你怎么知道?我们就在六区。
我在和平里住过,就在你们学校北面,隔着一个楼,筒子楼,我们楼对面是六区粮店。
粮店不知道,学校离派出所不远,地坛那边。
派出所在54中西南路边上。真是越说越近乎。后来呢,一直教书吗,我问。
后来学校撤销了(该语种)我就调到……
散了、散了。唱歌的散伙了,众人纷纷起身。再聊啊,下回。
/ z- w( |2 r0 ?, ]2 }

点评

下回我问问赵老师,他是不是改教俄语了。  发表于 2021-2-9 17:23
54中是我的母校,在那里高中毕业,向往。记得学过俄语(都忘净了),没学西班牙语。  发表于 2021-2-8 12:59
发表于 2021-2-9 17: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6 ]2 O1 T! E+ ^- d3 g# W" I
# @/ g% `1 }! F1 z9 X8 O
4 B  ?0 E1 L* x- ]

- Z* T' ?: {( U, t. {" I( N& z

8 v* D; D2 V- g5 T
90【大势】
身不由己,人生都是随着大流走,顺势而为,即便艰难困苦,也有人成就精彩。看清世道的人不多。世道前程不总是阳光灿烂,你以为走在金光大道上,不是那么回事。
老赵的上升空间瞬间消失了,1966年,无数人从此就拐了一个弯。本来是一个个台阶往前走,突然此路不通,还有无数的说道。一切都可以接受下来,也想得通,信以为真,往前走。
老赵他们差着一步就迈入大学的校门,可就此打住,曾经期望的前景消失了。想起上月来家串门的胡同邻居老姐姐也是66届高三毕业生,那年已经参加了北大西语系的预考,出类拔萃者势在必得,前途可期。她说,大学不招生了,后来还有希望留在北京,也想留下,在最后的一刻去了山西插队。由此人生改变。
也是同一年,同班的同学去参加了外语学校的初试,结局自是不了了之。我们这些小字辈的还无理想可言,读书尚未努力之时,前程、未来的选择无可无不可。陷入一片混乱,一年半后再开学时,只限于中小学开学,教育革命了。在早些的个人意愿和选择都化为乌有。
他们在选择学外语时,我还不知道市里还有所外语学校。谁决定了他们的选择。后来知道我同学的哥哥在外语学校就读,有哥哥的真好,知道好多事。那老姐姐志愿北大西语系,她也有个哥哥,那年在天安门城楼子上给领袖作译员,当在新闻纪录片中见到兄长的身影时,她希望已经破灭,人在晋北的农地中接受再教育。老赵呢,最好的是老赵了,几年的洋文没有白学,不知他后来是否继续深造了,教授给学生,后来又从事了旅游行业,走遍大江南北,接着走天下,结交四海朋友。
赶上什么是什么,大多数人都是懵懵懂懂的往前走,以为都是应该的。当我们有所醒悟时,一切也就都过了景。而立、不惑,生活、生存,就业、养家,青、壮、老年。
昨天连跑带颠往海滩的路上,碧海大道阳光灿烂,暖风拂面,满眼绿色,难见人迹,那美景让我陡然想起、唱起红领巾时的歌曲“你看那,万里东风浩浩荡荡,万里东风浩浩荡荡,你看那漫山遍野处处春光……”唱给自己听。
0 c9 ]( E$ j% N
发表于 2021-2-9 19: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91【二十七】
“二十七杀公鸡”今天二十八,下了雨,像模像样的雨。
出门购物,下雨人少吗。这里只超市里才有鲜牛奶, 9.9元(950毫升)买两盒。买土鸡蛋一盘30个18.5元,6毛一个,农贸市场至少是8毛。买三黄鸡,已经买过两只了,(9.9元/斤)吃着不错,是青海过来的。今天没有三黄鸡,只有乌鸡和文昌鸡,营业员说,这比三黄鸡好,过节了要买点好的吃。我说文昌鸡太肥了吧。三黄鸡才肥呢,这是今天早上刚来的,没多少了。那就来一只吧,来只小点的,别剁得太小,大卸八块就行。16块8一斤。又买了肋排二斤多(38.8元/斤)。
布袋子满了,沉甸甸往回走。十字路口卖鸡的多,这几年治理市场秩序,街头摆摊的少见了,见不到卖活鸡的,这年前的日子又出现了,有三摊卖鸡的,乡下人打扮。文昌鸡,各个戴着脚环,收拾好的,45元一只。活鸡也不少,五彩花鸡,40元一斤,买主和小贩讨价还价。再给降点,我买两只。小贩说:活鸡是代买的,不能降,这宰好的是我自己的……两只鸡捆扎在一起放到了秤盘子上,270元。不能降点了?不能不能。边上的女人拎起鸡,买主跟上走,说是到对面楼里面去收拾鸡。看来当街不允许屠戮。小贩那两筐鸡,没剩几只了。不愁卖。
各地都有自己的过年大餐。北方首推饺子,其次鸡鸭鱼肉。海岛这边,东西南北也有差异,广播里介绍比较公认的还是吃鸡,其次是海南粉(包括抱罗粉等各种炒米粉)。这个节日是禽类的大劫难。
往西,小街上没有多远,街边的一家小店,门里门外放着五个鸡笼,每个鸡笼中都有二十来只鸡。这里明码标价,公鸡25、母鸡30、阉鸡40/斤,代宰杀15元/只。
看看墙上的广告,这是家小饭店,平日里这里经营“鸡饭”。有个买主嫌贵,老板说,我这是自己养的鸡,吃玉米长大的,我这阉鸡养了一年了,这个大的是阉鸡,你没看吗,冠子都小,肉嫩,好吃,平日里没有,每年就卖这几天。这也没几只了,里面的两笼都已经都卖出去。
一位选了只母鸡,店主给做好了标记,塞到里面的笼子内,买主说年三十过来再杀。
一只只呆头缩脑,不声不响,候着,它们是明白的。

. p: X% s! v' E9 Y9 z& M2 ?
发表于 2021-2-9 20: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210209_102324_resized_4.jpg 8 u7 [. f* _8 k+ y- W4 v2 M3 S- y& C
发表于 2021-2-10 14: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0 f, l. U. m: h' \- E9 e+ r7 j4 s- E* x/ C: X  H+ ~, k* B2 B9 n
+ M% \5 f3 Q6 e( y* \5 V
92【二十九】
“二十九蒸馒头”这套过年的嗑(歌谣)反映的是农耕社会黄河流域的习俗。南方稻作区,不吃馒头,人家过年就没这说辞。还有“数九歌”天不变道亦不变,北方现在还数着九,时下在“六九”末,老的少的,传承下来。海南岛没这一说,什么时候“不出手”了,过几天就“七九河开……”没有过这景。
在北方也不都是这个日子蒸馒头,一地一俗,往关外去,主要是包饺子。张学良老先生晚年时回忆,他们在奉天的家腊月里要包上几屋子饺子,都冻上,要一直吃到正月十五,来了客人就下饺子招待,好吃不过饺子,多省事,馏馒头炒菜就麻烦了。五十年前,我在东北过了几个大年,吃食堂,食堂可没有那么多馒头蒸,过节还是节后,照样动刀,现做现吃。头一年食堂包过一次冻饺子,年前攒了几麻袋,还是供不上吃,哪里能有老张家那么阔绰,后厨的红案、白案加上打杂的八十多人。连队里食堂能有二十人,吃食堂的三百多人,包不过来,后来凡是年节包饺子都是把和好的面和馅分下去,以班为单位,包好了再拿到食堂来煮。
现在,小家小户的谁还蒸馒头,城里人很少了,都买来吃,馆子外卖主食丰富,花样多。但说到馒头一项,这个日子应该是蒸花馍。六十年代家里这个时候蒸花馍,特别的造型,小鸡、小鸟,包豆沙馅的。后来再没有了,断代了,妇女解放之后灶膛的功夫衰退。到了我这一代,连馒头都没做过,更不要说花馍。这传统山东老家的一代人还保留着,山西、陕西各有一派,繁复、多彩,颇具观赏性。所谓年味,吃货的多样性托举着年节的喜兴。城里人见不到。
在北京山东馆里有大个的馒头,一斤多一个,他们不做花馍,节庆日过去也没见过。
这边见不着花馍,卖馒头的不少,都冠以地名,东北大馒头、吉林馒头、河北馒头,有的同时还卖豆包、肉包。师傅自是北方过来,带过来的家乡味,当地人不做这东西,当地人卖各种的(米)粉。各家的馒头都买过,还都不错,都顶者个牌子,做差了就失去老主顾了。不知过年这些天还有没有的卖。我没囤。
- q7 s# G  v/ t
发表于 2021-2-10 14: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379a8727654a0913843e9a5169ae038c.jpg
8 F7 E1 _1 s3 n' H3 H/ l6 F
发表于 2021-2-11 20: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4 ?6 J+ d! ?' o5 }/ a  @3 C" E  L" @( c6 b
: P: m* R. p2 v- ~
93【年味】
心无旁骛的时候年味才浓。
吃喝玩乐是基本元素,得有单纯的心底才能体会。
同样是庙会,少年的庙会记忆犹新。我少年时,没有去过庙会,六十年代初期逛过厂甸,大约就是庙会的意思,但没有庙,一条老街,拉上些席棚,卖些吃的玩的,人也挺多,小孩子在里面钻来钻去,看着都新鲜。没吃到什么东西,暴土扬长的,家长不让在外面吃,买过糖葫芦、空竹、书籍,这也都要拿回家消遣。旧的不断被扫除,文化大革命了,干脆就“革命化的春节”几十年后,庙会回归,龙潭湖、地坛……色彩绚丽、卖品多了,带着孩子去的,也是爆土扬烟、摩肩接踵,作为成年人看着眼前的一切,觉得索然无味,想着快快离开。大概在孩子们心目中,庙会是美妙的,成年人已经木然。
年味的吃和玩,在我更多的是玩。因为没有过饥肠辘辘的时候。节日的七个碟八个碗也并没有多大吸引力,有些在年夜饭之前就已经吃到口了,早早的吃完,小孩子先就离开了餐桌,外面的鞭炮声,更大的吸引力。我家六十年代时的年夜饭好像不吃饺子,年初一吃饺子吧,记不清了。年夜饭后会炸排叉,一大锅油冒着香气。
孩子们在院子跑着,白天放炮,晚上还放。节日买的几挂鞭,都是拆开了放的,很少买过二踢脚,贵,五六分钱一个,八分钱可以买一小挂鞭,四十个,四十声炸响比叮当双响值。四十个能放一宿,塞到墙缝内爆破,插到管子内看火焰从一端冲出,烟气袅袅……小小的鞭炮能放出许多的花样。那时放花的极少,公家放的礼花,“五一”“十一”。
男孩子放炮,女孩子有挑着灯笼,里面罩着个蜡烛。跑着的灯笼,得晚上才点亮,院子里发亮的残雪,三五成群的孩子,前后院子转着跑,不知道冷。
家里的大人这时候不出门,家门或敞开着,不记得贴过春联,大人们围坐着说话,话匣子响着。守岁?我好像从来就没能熬夜,外面跑着不累,但弹尽粮绝,困意也上来了,午夜前倒头睡了。
年味是千家万户的人间烟火。过年还是亲情,只是小孩子身在其中或许不知吧。

: N' [/ }, X% \' U- j1 u
发表于 2021-2-11 20: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x7 y" u+ q1 U# F

' ]4 O- h0 J, ?; _- k1 X: K2 X8 r0 E. `2 b2 i( a  Y  Z9 N

$ j  U5 J! A; i3 Y: N 413d7118d792b90e0047bcfa64fee892.jpg ; t- |9 S. n  z) k; @1 T- n- M! Q
6 Y* K$ n2 `# H; u
发表于 2021-2-12 13: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8 k( w2 t* ^9 k  j* ]7 h0 b
. C8 B! I6 T# u0 A" L0 }& G
$ u! e. c( {" ]# K' I# O

: x: x, ~1 v9 U
% E1 i+ i) T7 u
94【歇了】
第一次在海岛过春节。
年二十九,街面就干净了,一早的交通台“一呼百应”都呼不到人了,街头,哪哪都是一路畅通,再无堵点,二十九依然上班,上班的人已去了大半。广播中报告琼州海峡的班轮半小时一趟,节前进进出出。
小区门口的店差不多都关了。在小店扫货,她们正在清扫,什么时候恢复营业啊?店主说初八过来看看吧。修鞋的师傅,湖南娄底的,说要过了正月十五再返回,回老家好好喝喝酒。
除夕日,去超市采购,备上几天吃食,万一关门歇业呢。
宝真超市贴着告示,大年的头三天缩短营业时间,初四恢复正常。有超市在,就不会缺货。这还不到中午,鱼摊、肉摊都清理了,大概是卖光了。其他的都丰富多彩。
农贸市场内空前热络,东西两侧的摊贩将货品外扩,都堆到甬道上,只留下两米的走道,蔬菜水果当道,花花绿绿,最后的大卖。人也多了些。明天休市,不知它们休几天,没见告示。
东北人的摊子上买了四个馒头、两个豆包、两个枣糕、一个酱肘子……,125元,胖姑娘说这几天歇了,多买点吧。鱼摊上品种多,价也长了,海甘鱼50元/斤,长了10多元。买鱿鱼(墨斗鱼)30元/斤,中午煮了吃。我问哪一天还过来卖鱼,来言去语,没能问明白。
买了张《中国电视报》,好多年不曾买过。真便宜,一元一摞,想看看春晚的节目单,没翻着。春节版的报纸介绍各地的年味,北京地界选了两篇。梁实秋在《过年》中写到:大年初几不动刀,年菜事实上即是大锅菜。大锅的炖肉,加上粉丝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锅的炖鸡,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天天打扫剩菜。满缸的馒头,满缸的腌白菜,满缸的咸疙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底。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说: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就不上学了,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与蜜饯搀和成的。……儿童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年夜饭切出一盘肘子肉,一罐青岛啤酒,湾仔码头的冻饺子,芥菜肉,里面有玉米粒儿。
看了一半的春晚,接着看书,竟然过了零时。跨年时听到零零碎碎的鞭炮声,这边也禁放。
95【新“俗”】
跟媳妇熬成婆似的,“春晚”三十年成了这个日子的俗事。曾经万人瞩目的银屏一睹为快,现在大不如前了。还有多少人看?怎么也得有上亿人在看。我这有一搭没一搭的,抽冷子看两眼,屋子里闹出点动静来。这个时刻,北方天寒地冻,城市内禁止烟花炮竹,孩子们没得玩了,现在的孩子大概电玩,屋里面大人吃吃喝喝,孩子们看看电视,年轻人才能看出新意来,这春晚节目的定位主要是年轻人,唱歌跳舞花里胡哨的,歌者、舞者生面孔多,他们应该是新生代的最爱。
老人还是喜欢老歌,没有听到耳熟的歌曲,更听不出唱的些什么,那一台杂拌戏,走马灯般,二黄西皮都慌慌张张的。春晚是喜兴乐呵。能笑起来就是好。一代笑星老矣,齐刷刷地退出舞台,他们的徒子徒孙都还差着火候,相声、小品难有笑点了。一段相声《如此家长》留下点印象,有点乐子,现实的镜像,当下孩子的父母大多自觉输在起跑线上,在给自己的孩子加班加码。看过、笑过,孩子还是不能减负,沉疴难以治愈,也就痛快这一会儿。
我没看晚会的开头,更没耗到结尾,当间被几个拜年的电话屡屡打断,煞尾的还是李谷一的《欢乐今宵》据说年年是这首,我不记得哪次听到过,老人老歌,三十年的就算老歌了。希望她年年唱下去,老人还在呢。
招徕观众,还有一手,抢红包啊,撒钱不愁没人抢,不说广大的一千元以下收入群体,不差钱的年轻人,也要争当快手,比比看,能抢到多少,“温良恭俭让”太古董了,不争不抢谁给你呀。
如今撒钱的新贵发家于网络,数以亿计的往外撒,这次是谁来着,不是十多年前的白酒们,“拼多多”还是谁,至少两家,没记住,直接向观众撒钱,抢着了红包就是188 ,外面小馆可以吃一顿。
这个日子不能免俗,不是旧俗,属于新俗,新俗可是俗得太快了,才没几年,朋友圈内都不抢红包了。
旧俗也有新貌,台下的都戴着口罩呢,希望来年的春晚都摘了去。

/ b! c5 P5 C5 ?* r6 I8 S
发表于 2021-2-12 13: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6 T6 H! S$ Q! a" x

& D+ d5 y3 o8 q; K b331044205722c4ca24759fbee2b775d.jpg
+ w/ h* t9 n2 u
发表于 2021-2-13 11: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K* W0 ^& s+ |+ o4 O, [+ J, u. e' B
96【年初一】
站立阳台上安安静静,没有人声,零碎的鞭炮趁黑夜里放掉了,这比平日的清早还要静。前两天的一场透雨令椰树的大叶子喝饱水,硕大的叶片纷纷耷拉下来,遮蔽得连路人的身影都看不到,也许就少人出来。“大年初一扭一扭”这旧俗基本上消失了,邻居没有拜年的,这里楼上楼下都不知道是谁,长啥模样。来这两个月了,就昨下午才同乘一趟电梯,与一位邻居说上话。出了电梯分东西,只知道对方是本地人。
年初一,该是串门,近亲要走动,一年当中就这个时段要走动起来,否则亲人也疏远了。当地人也是要走动的,昨天在超市内见到那些个漂亮的礼盒,堆得跟小山似的已然塌陷了不少,疫情挡不住串门。这边的候鸟老人们,大概都没啥可串的了,要是小辈的没跟过来,自是清净了不少,没了热闹连红包都省了。真能省吗,要是视频拜年过来,红包要飞过去吗。
网上拜年,弹指一挥间,又一年没见了,稍大点的聚会全免,老人家是更需要留神的群体。拜年,发个消息,天南地北的,至少说明我这人还在呢。信息传递方便,拜年来得早,年三十就络绎不绝,叮叮当当一会儿微信中就是一串,转过年来,拜的就更多了。拜年不论老小,一概简化了,老少尊卑客套全免,看着图文并茂的哪张帖子顺眼,点击发出去。至亲们见见面说说话的好,视频通话,天涯若比邻。
下午下海。年初一下海好像是头一遭。不记得这几十年过大年漂在外面,阖家团圆的日子。以为这海滨人会少些,当地人这日子还不是去串亲戚。不然,海滩上比平日的人多得多,还支着不少的小帐篷,拖家带口的海边来聚了,不仅东海滩,西边过来不少的人,让我们这几个游人大不方便了。
风筝在天上,沙滩车一辆辆终于开起来了。吹着海风晒着太阳,小孩子刨着大坑筑起沙堡。游水的是几位年轻人。
今天是低潮位,海水让出二三十米的沙滩,浪头懒洋洋地荡过来,游出几十米还能踩到底,泥底、沙底,水流也懈怠了,少了浪头的冲击,人都没了精神头,仰在水面任其漂流。

! A# k. t5 G- y% x2 R* @1 a) E: a6 v6 ^
发表于 2021-2-14 13: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5 U# n3 B6 b, W2 j+ d, T; X; y! E6 j  g6 p, Q2 c1 E1 P$ |* F! d9 P

. D6 F) {! r6 O. N" U, O5 t6 w+ [
3 j8 N# L) U' Y3 E

, g; S) O4 W* a0 Z- T
97【逝去】
逝者如斯,大江大河归于大海。人终究要老去,最终也摆脱不了孤独。这日子过的,越来越冷清。
记得早些的人口统计为四万万,奋起抗战的同胞。我们来到世上时,为六忆五千万,六十年前“六亿神州尽舜尧”时红火的日子。到现在的十四亿人,人更多了,街头,摩肩接踵,在眼前,鳞次栉比的楼宇和在银屏上营造的火树银花的热闹。人是越来越多,但身旁的人越来越少。一个个大家庭破碎了,来了、去了,漂流四方。
人小的时候,围绕着那么多的人,被呵护着,祖辈-父辈-兄弟姐妹,老师-同学-同事交集中……。天不同地也不同,喜怒哀乐,聚了,慢慢地又都散去 。
上一个春节,我们还是两代人五口人吃的年夜饭,小辈的不在跟前,父亲还在,我们陪伴也呵护着他老人家。节后没过多少天,上一个春节来得早,老人家节后,过了正月十五吧,记不清阴历的日子,一觉再未醒来。春晚上的那句老话:眼睛一睁一闭,人就没了。去年的这个日子,阳历的13日,西人说的不吉利的数码,走了他老人家,孤孤单单。孤独得彻底,漫天雾霾,灰蓬蓬的街景,拐进“山”里的只他一人,前不见人,后无来者,那通常喧闹的送别之地,那般的寂静,死寂。
见到网上亲人发来悼念的诗作,差点我就忘却了这个日子,还在念叨着过年,这么快,一下子就临到了父亲的忌日。有什么讲究吗,上香或是献花。想起昔日暗夜的街头,点点火光,灰烬上翻动的黄表纸,腾起的页片,只有过来人才理解了后人心中的不舍。我这只默默地想着他老人家了。山里的老人家,他们身边并不孤单。
新春过大年,多少人现在是两个人的世界,这边的候鸟老人大体都是如此。
两个人的春节。不是疫情不会如此,至少不会来得这么早。“在家过年”“过年不回家”隔断了多少团聚,哪里又是家。曾经是多么热闹的一大家子呀,留下有全家福的照片缅怀。现在让人想起多子多福的好处了,至少是寂寞少一些。
98【找乐子】
寂寞常态化,人得自己去找乐子。
快两点钟了,正在码字时,眼前晃过只蚊子。大胆,白天出来活动了,隔三差五地要被它们咬上俩口。必欲除之而后快,起身追逐,啪的一声,双手拍过去,没见尸骸,踪迹全无,寻寻觅觅,拎起条毛巾抽打着周边的物件,赶它出来。它进化的不傻。
电话响了,还是视频电话,接起来,老刘那边红头胀脸笑模样,端着杯酒。
喝着呢,啤酒?我说。
白的。
那怎么是黄颜色?
杯子发黄。
你这一杯还不得三两。
三两还多。
怪不得这个点过来电话,这是喝高了。就一人喝呀,老伴呢?
不在家,自斟自饮,炒俩小菜。
果然桌子上三个碟子。老刘对饮食从来都不嫌麻烦,哪怕一人,也不能对不起自己。
初二回娘家?这是常理,不过这岁数的还有娘家可回
没,闺女要去看她奶奶,老伴跟着一块过去了。我没过去,昨天刚在那呆了一天。
也对啊,闺女来看娘家人。应该。
说是给她奶奶送红包。
送个红包孝敬老人得多少钱呀?
怎么也得一千块吧。
送吧,多多益善。
吃的啥?
老刘那夹起一块。
肉皮冻。
我这肉皮冻比外面买的好多了,一撒手掉桌上,它能蹦起来。
那是你料下的足啊,外面的尽往里兑水了。
这是酱猪蹄,外面买的,节前去“稻香村”那队伍排的,没辙,到小店买的。嘿,你那干嘛呢,抓蚊子呢?他见我这手脚不闲的样子。
我还真在这抓蚊子呢,晚上它咬我,看不见它,白天见着了我还不逮住它。看来是没戏了。我重又坐下。
你们那一大家子聚了吗?
没有,这不是疫情吗。再说了过去都是在外面餐馆里。这几年老妈不愿意出去,在屋里自己做,这么多人,都是拎着东西过来,做饭还是我们俩口子的事,吃完他们就都走了,收拾的还是我们,还不够累的呢。现在也不愿意干了。
好在你们家兄弟姐妹多,都分担点。
话是这么说,实际不是那么回事……
眼前又掠过个大家伙,苍蝇怎么也飞进来,这它跑不掉。我起身,一毛巾抽过去,精确打击,身首两处,圆滚滚的头颅甩在一遍。手机凑上去,让老刘看看我的战果。还行吧?
行啊,手疾眼快,叫我,连个影子都看不见。
你眼睛不行,你再喝脑子也不行了。见他玻璃杯子内还剩点“福根儿”我说你差不多就打住吧,少喝点,你晚上是不是还得喝一顿儿?
没准儿啊。
" L  V* d/ h% P' ^8 f
发表于 2021-2-15 17: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210214_150907_resized.jpg
/ ]2 |$ _. B% E; s( C
发表于 2021-2-15 17: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B7 R1 L$ r5 h2 v% }& X1 \% C! V6 a. z4 Q9 `: r: O9 y& L/ P/ t

3 ~  a; s: r2 j. J' Z+ k& g0 d
6 |9 L  I2 e6 m$ A! [6 y+ w. g) [, t+ R
99【金牛】
辛丑牛年,无数颂扬牛的话语不绝于耳,可惜了,都是说说罢了,哪有人家邻邦印度的口惠实至。
来市区的金牛岭公园一游。离着不远,二十多站,四十分钟公交车直达。还算方便,这一别有十四年了。在早,我在公园边上住过四五个月,楼前是公园的北门,经常进园子走走,公园的各个角落都到过,两千来亩地呢,就差那片湖水没有下去。有海呢,谁还下湖。后来在海边买了小居室,再没过来这边住,那天注目小区门口的公交站牌子,17路公交车有金牛岭公园站,想想都十多年没见了,再走一遭。
还是进的北门。北门内迎面头一景“金牛瀑布”(见图)山高水长,一头老牛立在山巅,遍体金光,仰天长啸。好像过去也有这景,它的本命年,大概又重新涂饰得闪闪发光,午后斜阳,晃得人不敢凝视。沿着坡道盘旋登顶,高程不过二十米,来到岭上,上面平坦,郁郁葱葱,前方是处儿童乐园。不多的器械,不多的老老小小。这应该是后来新添置的。早年这大园子内挺荒的。
绕过嬉戏的孩子,往前数十米也是新建的“白鸽园”树丛环绕的一排小平房,不知为何做这种设计,,鸽房应该高起,高高在上才对,这分明是鸡舍的造型。一下子让我追忆起童年时,院子里的养鸡场,我家前面的大院子(后来改建为子弟小学)南坡上,也是如此一溜小平房,白花花一片来亨鸡,总有上千只,跑在土坡上,落在高高的太湖石顶。我家院子内的西厢房也是满满的鸡,高高大大,和我差不多高,大红冠子,隔着玻璃看着都有几分害怕。
这里,房顶、窗台、地面,好几百只,叽叽咕咕咕咕啄食着小朋友扔下的玉米粒,几只飞起落下,真是白鸽园,带花翎的被淘汰掉了,精心养育,不是见着飞起落下的,真像是家养鸡场。
向南行是“棕榈园”,不如白鸽园这般纯净,杂七杂八的棕榈树高高低低,或疏或密像是鸟播下的。折向东,成片的竹林在扩展着地盘,阴森狭窄的小径快被封闭了,高大的身躯遮挡住头顶的太阳,洒下一地的凉意。东头有条宽阔的甬道,南北向,这是后来扩建的,南头遥遥望去,绿植身后长起群楼。往南去当是有处小型的动物园,指路牌子上没有标出,看来动物园是搬迁了。
100【松鼠】
迎面跑过来汉子,汗水淋漓的。想起当年的我,也在这条路上奔跑过,早晨起来跑过几次,那时路比这窄,数米见方就是一个隔断,甬道的一侧总是有许多工人蹲在那里打理花草,现在这里都被树木密闭了,不必再费工。路边菠萝蜜树、吊瓜树,都挂着标签,仔细查看没见着果实,连小的都没见着,是季节不对吧。
一个姑娘跑过去。十几年前她还在蹒跚学步吧。我们一下子就老了,我还是能跑动,跑不长、跑不快了,主要是没了那心境。
嚯嚯嚯……不时地林地里传出动静,什么鸟在啼叫?身后赶过来几位,边走边聊,一位男士说起,听见叫声了吧,这是松鼠叫,松鼠发情了就是这声调。嚯嚯嚯,叫声又起。听着是有别于鸟啼,禽类和啮齿类发音构造不一样的。立足,往声音的方向看去,除了晃动的枝叶什么都见不到。
甬道旁叉出一条小径,当年这片地方是处“野战营地”被竹木、金属网间隔着,少年们身着迷彩服,兴致勃勃持械玩打仗游戏的地方。营地搬迁了。往东去该是湖边,下去看看,一路下坡,林子后面发亮,白亮的水面。这湖畔的渔家们都不见了,当年这湖内养鱼,罗非鱼,沿湖有鱼排在,都清了,湖心小岛在。东岸,起了楼。十几年前拦水大坝的东头那家酒店刚刚落成,以一位慈善家名字命名的酒店,可谓羊群里的骆驼,现在好了,湖的东岸都成了骆驼。东岸的街里面曾有家小工厂,生产席梦思床垫,当地的名牌,我还进到车间里面参观,金属线的编织,隆隆作响,横七竖八,今日的“黄道婆”,算是开了眼。
过烈士陵园,看过去一路台阶高高在上,这里翻新改建了,白色高大石碑,风帆造型,是纪念渡海作战的英烈们。拾级而上,瞻仰先烈。朱总司令的题词还在,石刻上列明渡海战事牺牲者的姓名一千余人,各野战兵团阵亡者分别开列,1950年5月1日战事结束。纪念碑后面是弧形的烈士墙,本岛的烈士群体,海口市、三亚市、五指山市……。
嚯嚯嚯,顶上的松鼠又叫春了。
1 D& v- Y$ H* s& b4 @
发表于 2021-2-16 10: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210214_151928_resized.jpg . ^3 |9 M' D/ \$ @. O
发表于 2021-2-16 10: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t" ~! ^& ^$ q" k) E$ E; P+ z+ R5 u! t4 Y
, P! A( `% Z, P4 m& Y# |" K

. q0 g2 B+ ?( j( B4 u2 o0 `8 m# S$ w# h
$ R/ Z7 f0 {2 U1 U0 K
101【锚地】
初四来到海边,大气透明度不如之前,看不到海峡对岸的楼宇。
洋面有变化,钻井平台又过来一艘,两艘肩并肩泊在近处,离着海岛比大陆近,开工了吗?平台的营运费用可是不低,人工费是小钱,岸上盖楼的老吊车都停摆了,海上的平台大概不会。
西面泊着大船,头次见着这么近,以往它们离了码头,都是船头朝北,一字纵队驶往对岸,现在七八艘大船头朝着东,锚在那里不动。想是过大年这几天船客们少,大都停航,船员们自然上岸休假了。
今天的日子风平浪静,如海湾内镜子般的平静,迎着海浪的石堤上默默无声,不见浪花溅起。这景委实少见,我就没见过。无风三尺浪,那是迎着大洋的外海,与这边的海峡的区别吧。
会不会是在退潮呢?退潮也在起落之间,现在却稳稳当当的,碧绿的海面,远方、近岸见不到排浪划出的一条条白线,也见不到脚下的翻花。
上午十点钟,合唱团已经开唱了,今天人少,三四十人。年后开始运行春季时刻表,改为上午九点开唱。天热了,午后太阳烤人,上午凉爽些。想睡懒觉的也得起早了。有歌友提议晚点、再晚点。老师那没同意,再晚了,中午饭谁做去,耽误了吃饭可不行,人不能缺了饭。
年年月月,这支队伍十几个年头了,那套歌本厚厚一摞,一年出一本,十多本了。那天老赵说起,团长王老师并非海大的教师,也属候鸟老人。这合唱团打底的是海大的老师,所以这歌本都是海大的署名和版权。活动的地点也变了几处地方,团长的担子由这外乡人接手了。受累的活,纯属公益,早来晚走,网上天天招呼着大家,时间、地点、带上第几册歌本……他自己每次过来开着电动车带上电子琴和音箱。一年到头来,才正式休息几天,除夕和初一。再就是下雨的天气,是老天不让大家来的。天天的,乐呵呵的,看他老人家够累的。乐此不彼。
候鸟老人不回老家呀?据说老师来自大西北,他在这边又搭建了一个新巢,算是扎根海岛,成留鸟了。
102【兜售】
过年时在电影频道看了部法国片子《放牛班的春天》说的是一位老师用唱歌的方式将一帮顽劣的少年改邪归正。那是所类似我们早年,六十年代的“工读学校”现在好像没有这类专收差生的学校,但问题少年照例不少,唱歌也能收到奇效吗。电影是几年前拍的,故事是六十多年前的背景。这部片子的洋文为“合唱团”,译成现在的样子是为了票房吧。
唱歌,尤其是合唱,于少年向善有作用,我们都是从少年过来的,每周的两次音乐课都是合唱,三四十人一块唱。不喜欢唱也得跟着唱,总还有喜欢的歌曲,感染人,激励人的。及至老年,合唱团,大合唱是现在聚拢老年人最多的场合,公园内,街头绿地,唱歌的比跳舞的要多,跳不动舞的还可以唱歌。坐着轮椅过来唱歌的不少见。锻炼健身,从效果看据说以唱歌为佳,扩大肺活量,调节情绪,唱高兴了,这病那病就能去了些,养生的高境界是高兴。要不王老师带着一帮老头、老太天天不落呢。我每次过来,都能见到这个群体。
上午的这个日子,寥寥的游人,跳舞的没过来。那边合唱团开唱,这边树底下围着人,议论纷纷。我过去看,铺开的黑胶袋子里躺着个小孩子---人形的树根,一尺半高,头顶上是截断的树干,头部以下的根部活脱脱人形,除了手脚突兀残疾了。天工地设,为地母亲所生,红土地的孩子,它的肌肤也泛红。(见图)
会不会是加工制作的?以假乱真的事多了去。连假古董都能蒙过专家,况且这小土人。看上去有树皮的质感上下一体,严丝合缝,像是自然之物。无人提出质疑,围了一圈看稀奇,男性的体征突出,很快达成共识,是个男孩儿。一位老者评论,他的脸部有点像猴子。像吗?没人响应,我也没看出来。这东西不是何首乌,人形的何首乌不少见,屡屡见着它们的照片。
我问这是什么树的树根,大概已经回答了多少次了。“不知道,山里挖的。”树根主人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要是本地人又是亲手挖出的,不会不知道这家乡的树种。
一圈人端着手机拍来拍去,说三道四,连唱歌的好几位也撂下歌本过来看稀罕。就是没人开口问价。

! V8 H- Q# A6 D- L3 R6 C3 m
发表于 2021-2-16 10: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A% z( n. U& f0 W# k/ _6 V9 |/ M
3 ^) K' y& l8 N. |
20210215_102756_resized.jpg
9 p7 v3 \7 u1 v! D9 ^3 K" U
发表于 2021-2-17 15: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J6 K* W( O/ Q7 N

! Q; h9 j# K& `: B) h& ^6 }
* @0 }$ r' x3 Z
2 a/ S6 B; v1 p$ @  B0 n4 L8 Y

( M! @/ m" M1 W' ]- a1 e
103【破五】
“破五”的凌晨就有鞭炮声响起,掐着点燃放的。近年这里也禁放了,城里禁放,但也禁不住,零零碎碎总有动静,白日里见着小区北面的甬道上花炮碎屑一地,没人管,放也就放了。网上朋友圈里见到“村长”的通知,我在京郊六环边上的村里,告知村民们不得燃放鞭炮,昨日的炮竹声招来了公安上门执法,门卫按要求要给他们测温,招惹得差点把门卫大叔扭送了去。记得过去五环外是可以燃放的,又改章程了。违法必究,这不大要紧的事倒是抓得蛮紧。
这边海岛的乡村地区敞开了放。几年前,我到琼海朋友家串门,参加村里的“军坡节”——年初六之后的 “嘉年华”当地传统节庆,延续了很久很久,为纪念南朝时当地巾帼英雄冼夫人,比过年热闹多了,而且一个村一个村的过,村子里外张灯结彩,硝烟弥漫,游行招摇,搭台唱戏,亲戚朋友大吃大喝,谁家吃席的人多谁家光彩。进村的甬道上数百米,红红的鞭炮碎屑铺了有寸把厚,来这串门的人多带着成捆的鞭炮,众人燃鞭火焰高。今年疫情鞭炮照放,但据说军坡节歇了,避免聚众。谁知道呢。
午后下海,海滩上斑斑驳驳,还没有被清理,鞭炮、花炮的残骸。想这些个日子海峡两岸一定热闹,隔海相望,对岸有大楼也有农地,烟花升空此起彼伏,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景,住海边高层的一览无余,哪天问问他们。炸响的花炮有辟邪的作用,有些人这么认为,是种精神上的抚慰。大都市不让放,那是没办法,网上见着京城又是雾霾弥漫,没放烟花都这样,真要放开了,喘气都要费劲,花炮叠加上污染,还是健康第一吧。
海水高位,满槽了。不疾不徐的水流,游着刚好,劈波斩浪。
回程绕道去超市。“破五”买卖开张,沿街的店铺大多落着锁,外地人、外乡人的店铺。农贸市场内的小贩到了一半,初二从这里过就见着摆摊的,囤货是大可不必。街边的报摊开张了,只是没有这几日的新报纸。收了两份陌生的杂志,翻翻看。

- K% |; U: x1 B* J% ^& P
发表于 2021-2-18 17: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9 @5 x9 X0 V. S: T1 F

7 o/ e/ R9 H- A
9 j$ t8 c1 u, E( m8 A
104【博物馆】
海南省博物馆我曾去过,它刚开张时,但展出内容没印象了。那次应该博物馆、图书馆一道去的,两家挨着,借了几本书,走马观花博物馆。后来还去过海口市博物馆,挨着五公祠,内容差,当下的书法作品、城市建设成果都进来充数。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年到处刨地建楼的,出土文物又收了一批;引进人才,包括文博人,充实提高。博物馆、图书馆都是一地的脸面,要面子也要把这些设施建好。
这次没有失望,大有长进。主要看了第二层的三个展馆,海岛的历史沿革。上岁数的人,对那些个花里胡哨的东西不再感兴趣,倒是对来龙去脉,历史之真相,我们从何处往过走,先人留下的足迹希望多了解一些。博物馆——历史的记录、历代史学家的斟酌书写,一家之言,多家之言,有出土文物的印证,证实或证伪,历史长河中留下的蛛丝马迹,供后人不断地解读。接近真相的认识,其实也是为着了解我们自己。
海南省博物馆于本世纪初落成,面积六十亩,平地起搂,落落大方。上下展厅三层,若干内容板块。“海南历史”内容陈列、展品排序,按先来后到时序脉络亦步亦趋。从开天辟地蛮荒时代讲起,以影视再现宇宙洪荒:百万年前海岛与大陆不分彼此,火山喷发、地壳运动、塌陷,大陆边沿地块外移形成海峡,断断续续,分分合合,终于一衣带水形成岛屿,物种、植被两岸一体。
人类的繁衍古已有之,海岛各处出土石器时代的的工具,与大陆同步。早期的石斧、青铜斧……历史发展至秦汉,南海诸岛被纳入帝国版图,史籍多有记录,两汉时,前后伏波将军踏足南海,归化人民,宣誓帝国。当地出土的汉代青铜鼓,已有半人高,做工精致,可见与大陆文明联系之紧密。
海岛族群近代以汉、黎、苗、回为主,各自都有来路。比如回民群体主要来自海上丝绸之路,唐代波斯、阿拉伯商人就来到海岛,明、清时期越南的穆斯林教徒,躲避战乱渡海过来落脚南岛海滨,时至今日,后裔们蒙头盖面忙碌于三亚街头生意。
来来去去,海岛人外溢,清末、民初,汇入“下南洋”潮流者过百万之众。
105【流光溢彩】
一个多小时走下来,让人耳目一新。这之前想这海南岛蛮荒落后之地,现在当另眼相看了。
蛮荒过是不错,天涯海角化外之地,流徙边远之所。正因为八面来风四方杂处,这小小的海岛也积淀和贡献了中华的文化,功不可没。翻阅历史,也是人杰地灵。
文化还是有的,且延绵不绝于中原文化。仅书院分布大大小小有近百家(见图),书院为民办或官办,聚徒讲授、谈经论道,教化民众。薪火相传于现代教育之先。海口建有“五公祠”是早年被贬流落边地的名臣巨匠,他们最后的努力留在了这片土地,苏东坡居儋州三年,开辟“儋州学府”栽培学生,使儋州地区“书声琅琅、弦歌四起”,他离去不久,当地出了历史上第一位进士。再看进士榜单(见图)自宋以降从海岛走出的进士112人。科举制度下各朝各代全国出了多少进士应是有据可查的,如此遥远的弹丸小岛,金榜题名百多人,着实不算个小数目。其中学而优则士的不少,首推丘濬和海瑞,前者为理学名士,后者一代清官、谏官家喻户晓。史上名人海岛的冼夫人或许不知,但名传遐迩的黄道婆居功至伟。黄道婆虽然并非海岛土著,但她少年时流落崖州(今三亚、乐东一带),在此生活了近四十年,与黎族妇女学会了纺织、印染技术,她晚年回到内地将发轫于海岛人的纺织技艺发扬光大,促进了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成为一代宗师,这大概也要算作海岛人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如今黎锦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川壮丽,物产丰饶,耕海牧渔,世世代代。从潭门出海的渔船远达南端的曾母暗沙,不竭的宝藏惠泽国人。水亦覆舟,水文地震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1605年7月),琼州北部发生大地震,造成陆地沉陷成海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72个村庄沉陷海底,死亡3300多人。如今在退潮时,海口东,铺前湾一线的浅海地带可见水下阡陌纵横和古村庄遗址。
沧海桑田地质变迁,后人架桥铺路当慎之又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博物馆的意义之一。

) E8 R! E/ P4 I0 }1 T, b) `$ l3 u* g3 e/ z" W3 J# r2 S
发表于 2021-2-18 17: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210213_152704_resized.jpg 8 N, n6 F9 L9 o1 ^0 K6 [5 Z
发表于 2021-2-18 17: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210213_152638_resized.jpg
( R* H, m# m' P)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9 16:22 , Processed in 1.20079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