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 p- \( ]* [/ ]/ \
! Z; Y/ Q/ m/ L: y& g( J
) \/ X/ ~( c7 Y5 J7 L" V" p/ r
: N( m% `' h: X8 q5 r/ _$ w
9 V2 p; R5 m0 r2745【村庄】 上午见着老李,像是第一次见似的。打过招呼,腿脚利落上了车,说是自家先生也姓李,六点半就出发了,赶头班公交车,7点钟的,先去了乡下。 行车中,问明了地方,乡下的房子在十三陵的献陵附近,有公交车直达村口。原来说先到我那里采摘,再到老李家看看,或者还能帮助老人家干点活,干完活把老人家一块拉回来。老李说不用,院子里的大草都拔了,老伴肯定不跟着回来,他要是当天回来就自己坐公交车。我问起不是头班车也不是末班车,能有座位吗?长陵过来是第二站,现在疫情期间游客不多肯定有座。 既然如此,我说那就先远后近,先上你们家,再兜回来,更顺路。 这条道还是挺熟的,五一节还走过一趟,昌平西环后跟上872公交线路走,过了架大桥,见着献陵的指示牌。 村头有人值守,红白道的电动栏杆横着。打开车窗,老李招呼:就是这个村的。扬扬手,杆子扬起放行。疫情前村口不设防的。 进村右拐,两三个弯道,撞了南墙撞北墙,到处是高墙,墙墙接着房檐,深宅大院肃穆森严。老李介绍,我们住在村口,原来这一片都是村外的大坑,挖沙子挖出来的,回填后建的房和院子。院子连着院子,灰蓬蓬的高墙相连,让我想起囚禁的大墙。几个弯道下来没见着人和房子,全是墙。这路村子倒是头次见着。 一道大铁门前停下。老李下车开了锁,隆隆地推开两扇门,开进车。北头是车房,车房里没车,停在高高的葡萄架下,葡萄都收光了。 一溜青砖正房,高高大大,没有厢房,不像通常的农家院。 四四方方院子,可耕地一亩多,树多,房前两棵玉兰树,高高大大,比南头的银杏树还魁梧。果树多些,枣、李子、樱桃、苹果、梨、柿子、山楂。树多了,这菜就不好种了,树棵下有几架过了季的番茄、黄瓜、几个老倭瓜挂在半空。 看了一圈。老李说房后还有个小院子。我转到后面,先见个梯子,引着上房,何不登高望远看看村貌,两架梯子上到屋顶。山更近了,天寿山,小山,山不在高,在龙脉上,几十年营造都披上绿装。收回目光眼前只左邻右舍的大屋顶,安安静静,目力所及都是树梢冠顶绿意盎然,再见不到房子。彼时排排的农舍、炊烟,鸡鸣狗吠,见不到也听不见。脚下的房子已经不是传统的农家小房,瓦顶或土顶子,油毡铺顶平平展展的有个篮球场子大。居高临下都在绿树掩映中 早年这边村里人都是看坟的,世代更迭,换了新人。老李说村口几户是结伴来这安家的,村里面也有城里过来的几家人。乡绅还乡是好事。老李,中原人士。 。 2746【李老】 后院中的树已绿树成荫,搭上了屋顶,核桃、枣……随手摘下一颗红透了的枣子塞入口中。 下到地面,老李说原来是规划中的后花园,后来都种了树。最西面的一棵看着像是香椿树,但结出一团果实,密密麻麻如同椰枣,问过老李这是什么树?老李定定神看了,认定是香椿,每年都摘吗,现在长得太高了。后院子有点阴冷,种花难活,地面野草都不多。转到前院采摘,老李要去拿篮子。我说不用,带着包包呢,直接装包里,枣子掉了一地、苹果也掉了不少,摘了大半书包,山楂的成熟度还差点,挑着红透的摘。 大门哐当响声,一老者推车进门,大门敞开,一台面包车驶入。骑车的就是这里的男主人了,我得称李老了,要不容易混。过去打个招呼,也确实是李老了,86了,名至实归吧,耳朵不大好使,用手拢着耳朵对话,我自我介绍,李老又问了一遍,姓什么?李老说刚刚是去请修理工过来过来维修煤气灶,有点漏气,咱自己修不了。这就招呼着工人进屋。 人还是真没有印象。老李介绍说,退休后的几位同事约着到郊区找地方,看了好几个地方,更远的山沟沟里也去过,这里的交通还算方便,刚到这的时候,还要到昌平市区倒车,后来才有了直达车。园子也种了好多年种菜,种着种着人都老了,同事邻居有的来不了了,有把房子租出去的,有的就锁了大门,我们这现在就只是种点树,菜也不种了,小区里两位年轻点的同事愿意种就让给他们种,种的也不怎么样,你看这园子净长草了。我看过去东墙根一溜乱草,堆得挺高,约有两三立方,还没干透。煤气灶坏了,也没修好,还是老李看不过,修灶,拔大草。我们现在主要就是料理这些果树。老李还愿意往这乡下跑,闲不住,孩子们不愿意让他跑,前两年心脏还不好,这二年身体好点了。 园子中间一棵梨树像是京白梨,叶子落了不少,才肩膀高。看样子也是近年新种下的,给自己的劳作减量,菜退树进,改变业态,没人接手菜园子,“十年树木”那就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了。 。 2747【屋里坐】 李老招呼着屋里坐,又去烧水。招呼着工人开工。 老李带着我们去参观居室。整个院子里除了东北角的车房就这间大房子,后来李老说这房子建筑面积整整二百五。 大房子的东南角是个单元,主卧、书房、卫生间、衣帽间自成一体。书房里写字台,两架子书。我凑过去看,据说看看私人书架是了解一个人的捷径。架子上多文史类图书,古史、近现代史。听老李说过,自家先生干了一辈子外贸。这架子上一本专业书见不到。来到乡下休闲娱乐,做点自家乐意的事。 房子中路加上东北角为两个大厅和厨房,南北厅,一静一动,南厅沙发围圈,喝茶聊天,北厅影视娱乐餐饮,这是为其乐融融大家庭预设的。 房子的西侧为次卧,四卧两卫,供两家人居住。二老有儿有女有孙辈,都给备好了。老李说儿女们难得回趟北京,孙辈的更是对这乡下没兴趣,过来住也住不上几天。想想真是可惜了,这么大的房子,她这里要是养上鸡鸭狗的没准能拢住孙辈的。 送走修理工,李老过来坐下聊天,介绍这处宅子:02年来这买的地,澳洲鬼佬的设计图纸,我提需求,前后出了七版才定下,也是他们那里的设计风格。村里的施工队,这是购地时的前提条件。我看了看工程质量挺好,装修得挺细致,快二十年了墙面完好如初。 李老说我也没少下工夫,施工的时候我一周来一趟,每次倒车的时候,在边上的商店买十斤猪肉扛过来。我这房子整体浇筑,“上梁”的那天我还在餐馆里开了四桌席。施工队的说,没见过这么好的业主,那他们给我这施工能不认真吗。 这地方真好,安安静静的。李老在这里读书、写作,收拾园子。树上的果子还不少,柿子、核桃还都绿着,还要等到深秋采摘。我看到厅里墙边上立着个新家伙,像锯又像刀,长长的杆子上还扯着绳子。我问是个什么新式工具?李老站起拿在手中比比划划,明白了,连锯带咬合的功能,可用来高处剪枝、采摘用的。那么老高的果实,老人家仰着头收获也够难为的。 李老早出晚归,基本上也不在这住了,老伴也不愿意过来。往返一趟光路程都要三个小时。我说都这岁数了得悠着点。李老说也当锻炼了,要不在家时每天也要到马甸公园里转三圈。 看看李老,我辈真得学着点。
2 U$ u* C3 i" }$ V. t
& E, ?: w% v; c2 a5 k"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