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pei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20-7-7 09: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j3 ~% @6 M5 P! ~: t, T
0 K! a3 R9 |4 a, E6 m8 a5 r3 G6 Q' R

) E* s/ H1 A3 r: ?2 c, e2 o/ c0 j7 W$ y( o
7 [  B' e# H5 Q+ j& {
民国初就有新发地并非平坟而得名) C& K! [" t1 Y1 m/ x4 V: b& G8 p
来源: 北京晚报     2020年07月01日        版次: 24     作者:
    民国四年的《实测京师四郊地图》上,就有新發(发)地的地名(红框处),其位置与如今新发地批发市场一致。

3 z; x1 L' B; w# q  h* v& F
    ▌高世良
    最近,新发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关于“新发地”这个名称的来源,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其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这样的:新发地村原名新坟地,1958年坟地被填平,大量闲置土地开辟为农田,新坟地也就改名为新发地。
    而且这个说法有一个非常权威的来源:《丰台区地名志》。它对新发地是这样介绍的:“新发地原名新坟地,住房集中在东侧海子墙故址土坡上,最早居民为看坟户,守护连片的坟地。1958年填平坟地辟为农田,新坟地随之改为新发地,并逐渐形成新的聚落点。”
    《丰台区地名志》是权威工具书,大家相信它,但这却使笔者一头雾水。我是1956年春到丰台区工作的,当时就有新发地这个名称了,并不是1958年才叫新发地。1956年农业合作化,由黄土岗、草桥、白盆窑、新发地四个小乡合并成黄土岗这个大乡,组成一个高级农业社,这四个大队在内部简称黄、草、白、新。新宫村村民高振明的回忆也验证了这个说法:“我老家是潘家庙村,我家的老房子就建在海子墙基上。在京开路西侧原有一片坟地,称薛家坟地,大约上世纪60年代修环城铁路时平掉坟地。在平坟前就已有新发地村名了。”
    除了个人的记忆,其实还有更确凿的证据,1915年出版的《实测京师四郊地图》中,能找到新发地这个地名,且地点与现在批发市场所在地一致。在该地图上,新发地西南不远处还有汾庄、牛庄等地名,东北方向不远处有潘家庙,这些地名存在至今。另外,民国年间,有钱玄同题字的《北平四郊详图》上在同样的地点也有“新发地”这一地名。这说明民国时期,就有了新发地这个名称。
    其实新发地一带是个历史文化丰富的地方,并不都是荒凉的坟地。新发地与当年皇家园林南苑一墙之隔。新发地东边是京开路,历史上称京南大道。京开路东侧是南苑皇家园林西苑墙,海子西墙就建在高出地面10米的沙土坡上。新发地这一带,如今还留存着两座海子墙遗迹。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发地村在海子墙旧址建了海子公园,并在海子墙旧址上建了观景亭,新发地海子公园已列入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的范围。新发地东侧不远处的潘家庙,是因为旧时有潘姓人士集资在本地修建观音庙、关帝庙而得名。潘家庙村在清代建有潘家庙角门,便于海户出入。
    如今花乡的一圈村至六圈村,在旧时为养羊之地。这六个村本为南苑驯养黄羊之地。清代皇帝至南苑狩猎,这六个圈要把各类牲畜放到南苑,饲养的羊便是从潘家庙角门进入南苑。后来这些地方逐渐成为村落。
    海子西墙原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十多里长的沙土坡,被人们称为“沙龙”,是南苑的一大景观,新中国成立后平整土地时改造成农田。
    现在的新发地行政村辖新发地、二甲地、潘家庙、陈留、牛庄子五个自然村。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北京市蔬菜由统购统销逐渐放开,郊区菜地多实行承包到户,生产的蔬菜采取多渠道销售,为此市政府决定给菜区各行政村批一块三至五亩的地,作为蔬菜销售市场。当时,新发地村蔬菜批发市场在今新发地桥西北部,是个露天市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这里成为北京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t! Y  d. J; @9 K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20-7-7 22: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I' d* k% |, j) `" X% H
2635【之四】
专栏“五色土”一篇整版的回顾文章,“《燕山夜话》为何广受读者欢迎?” 切实、扎实、朴实是问题的答案。
《燕山夜话》最初是由北京晚报刊发于1961年3月至1962年9月间,每周两篇,共计150多篇。之后接续的是《三家村札记》也是杂文,千字文,后都结集出版。作者因言获罪都倒了霉,甚至丢了性命。
我家里早年曾订阅北京晚报,就我姥爷看。文革前我不看报,顶多是在寒暑假期间看报缝找电影预告。1966年最先被揪出来的毒草,就有上述“夜话”和“札记”这两部作品被一勺烩,相提并论,难兄难弟一并横遭批判。后来毒草越来越多,不胜枚举,但这打头的两样让人记忆深刻,因为有大批判文章连篇累牍。说作者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恶毒攻击。这些文章我不曾读过。但有跟上来的大批判文章中摘录些片段或只言片语,而后上纲上线,让我对有些内容,讲的道理和故事有所了解。我记得后来姥爷跟我说过这事,觉得挺不错的文章,还追着看,怎么会是这样?姥爷还有错愕之表态。在同一年北京晚报停刊,一停十年。
后人总结这段文字狱,实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七八十年代这批书纷纷再版,冤案被翻了过来。再版后我才读到夜话和札记。恶毒攻击属于无中生有,但含沙射影、指桑骂槐还是有的。指出工作中的不足,批评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六十年代初国家刚刚度过一段艰难的日子,经济建设遭遇挫折,内部对瞎指挥进行了检讨和追责,外部报纸上发发牢骚出出气而已,属于小骂大帮忙,就这些小打小闹的最后也没有被容忍。过往的惨痛教训被汲取,如今作家们的写作环境宽松多了,百花齐放,尽管也存在着打压,起码的人身安全不必担心。
那天在朋友圈内见到一条信息,说是在西方一些国家政府是不办报的,比如德国等等。是这样吗,咱们这里大量政府机关报,掌握舆论发声权。他国政府让渡这一块,民间办报,等着被监督、挨骂。如果是自己办报,自己监督自己难度太大。大概道理在这里吧。
2 l/ z3 ^8 k5 {0 l/ k9 R
发表于 2020-7-9 21: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s' a4 m2 _' [5 ?

8 X# u: S# z( a0 j- H . k& Z  k- K  `; L& ?. c
2636【瓜落】
5 P* k" v# A7 f; k' B" K) A瓜熟蒂落,瓜没熟也落。进到院子里一眼见到小瓜坠地,才一巴掌大,能有一斤重,碧绿,远没到熟的程度,夭折,按说这点份量不至于,骨质疏松还是怎么着。看身形,是只能长到二三斤,成年后金黄色的那种,去年吃着不错留下的籽。小瓜崽子不会好吃。也亏得它年轻,从半空一头栽下来就跄破点皮,没有摔坏身子骨。一条藤上的另一个瓜,大小差不多,看来也有跌落之虞。亡羊补牢,给它捆扎一个托盘,塑料小篮子兜底。上方用绳子吊下来,妥妥的,估计不会再生意外。) k( y' g- U; f# z
进到棚内,亮堂堂的,西面的那挂帘子荡然无存,数天前还是半遮半掩的,至少吃剩下的叶脉还在,风刮雨浇的现在也都被抹去 。我来到外面查看,虫子大军推进到棚顶上,上面绿意正浓,饕餮大餐,它们大概是不扫荡干净了就不会离去,吃了这许多日子,金黄色的虫体没有明显长大,它们将蜕变成何物,是瓢虫吗?几乎年年见着,不曾特别关注,未能一看到底,哪一天就集体消失掉。
4 A2 P7 f2 _& k: _+ W( ]* E干巴巴的老藤枝叉,爬山虎的下半身重新归于冬日的模样,光秃秃。原本底下有气无力生长着几株南瓜、丝瓜秧重见天日,得以解放。各有各的口味 ,吃蒜的不吃辣椒,小虫对菜秧子秋毫无犯,俨然是解放者的身份。除了被欺负的瘦弱些,菜秧子吃吃喝喝沐浴阳光雨露都争不过爬山虎。这回好了,空间无限,几株开始脱蔓攀爬,开路大军在前,前程无阻,顺利登顶指日可待。结瓜倒是其次,快些伸展腰肢枝繁叶茂,为我编织起新的窗帘。
* W" r& {6 p; Z/ g* o; r4 t进入高温高湿节水型期间,不必浇灌有老天爷呢。杂草开始茂盛起来,斩除杂草。自然状态下杂草比蔬菜蹿得快,只有豆子封垄了,不必操心。鬼子姜快长到一人高,越界了,往北扩充,挥着锄头刨根问底,锄掉一溜。各类杂草盘根错节,要一块块地啃下来,锄头脱去一身的锈斑,亮闪闪的锄尖,切彻咔嚓。土壤饱和地被泡软了,大草连根薅起也容易些,草丛里蹿出蟋蟀,辗转翻腾出蚯蚓。0 g. ?6 y9 @6 e4 V0 f& l
南窗前的南瓜们都成功登顶。东面的几棵小巧些,巴掌大的瓜叶,它们秧子长得慢,自从雨水大了之后,它们后来居上,爬升得挺快,也翻上了房檐,藤条轻盈,南瓜须子自己抓挠着上行,不像西面的几棵,肥肥大大的要人工辅助托举上房。花也开了,可没见这边的结果,希望也是后来居上。$ X: x( T$ b' y0 f# a1 X; W
,

+ p: m' Q+ K3 }7 R7 l( r6 ^9 O$ f/ u, p+ \
2637【水帘】5 P0 I! m3 J9 Y+ P; ^$ r" T' {
夜里落雨,天蒙蒙亮时听到雨声,接着睡一觉,再起身七点了。下雨好睡觉,平日好天这个点正是趁凉快劳作的时候。
0 ?; a$ V, V7 m2 `0 d园子里都是绿,除了不多的黄瓜、南瓜花醒目。番茄的小花也放开了,被绿叶压制住。雨中绿意更浓,像是起了雾似的。垄沟内存了水,雨滴溅起水花。这几天网上一片雨水,全国都在下雨,南边淤了,起了洪水。北方还是少雨。农庄院子里的那片鱼塘还没涨水,上周看过还是浅浅的。
6 Q3 I! ?! s, i& X+ s7 Z雨水不小,带着响。三个音部,屋内,密集鼓点似的敲击着棚顶。外面,刷刷刷大自然的声息,雨打芭蕉。第三个声部是落水管发出的汩汩撞击声,屋顶一面坡集拢的水流夺路下泄,落地口翻起亮晶晶的水花。屋檐前挂下了水线,断了线的珠子,一串串跌落下来。可惜水量不足,落水都进入后身的导水管,沿前脸房檐下来的不多。少年时住在胡同内的大瓦房,遇到暴雨,檐下瀑布一般倾泻下来,没有花果山,眼前水帘洞般,不亦乐乎。这个时段城里景色依旧,老居的大瓦房还在,还能回得去。8 G4 M2 h3 N/ e
雨水挺急,地里已然喝饱了。候着它停下来。查看了天气预报,雨水要到晚间才驻。
0 N$ N, }2 U! m9 t% g; J昨日给家中发了信息:拟于周四午前携番茄黄瓜小青菜马齿苋返程。雨不停,还得照原计划执行,没准那等菜下锅呢。
静下来了,雨小些,檐下滴滴哒哒。远处的鸡打鸣。一早雨声没有注意到它们司晨,莫不是也睡了懒觉。蛤蟆沙哑着嗓子低沉地吼了几声,还是那一只。位置移动了,在南面篱笆墙处。上周有只小猫在那里叫唤,没见着。
举头天象,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等不了。套上高腰儿雨靴,这还是前几年老赵带过来的一双,说是给大庙做保洁时发的,用不上了,下地干活派上用场。老赵在这穿过几次,他走了就闲置下来。今天正当其时又用上了,睹物思人。
撑上伞,拎上筐,去采摘。昨晚已经摘了一批,就剩小青菜了。一棵棵拔起,甩掉泥土,半篮子小青菜。雨又急了,起身离去,将篮子悬在半空让天水先给它们冲个澡
- N# Y" P! i) e. k- t
8 S1 t: Z/ g. u6 x8 k( h1 M0 C3 c: J1 T4 F
发表于 2020-7-9 21: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200709_082938_resized.jpg
发表于 2020-7-9 21: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家村
发表于 2020-7-10 16: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638【之五】
打折。商品促销一年好多个购物节,过去是逢年过节大酬宾让利销售。现在不年不节的也给生造出来,像年底的11.11“光棍节”快到年终要冲业绩。“6.18”购物节算一个,月份牌上都无记载,生生地被商家给鼓噪出来,那日不放假不发福利,但网购、店购真给打折,据说那一晚出来不少熊猫眼,熬夜守着电脑下单抢货。这事我没干过,但去年的6.18我正在超市内,被张灯结彩的花哨所激动,五折买了一包5号电池,结果其放电特别的利落。真应了那句话“好货不便宜。”寡淡的六月份需要整点动静,促销发财,半年了,也要冲业绩。打折他也赚,买的没有卖的精。
墓地也打折,觉得挺新鲜。六月的晚报上好几天都在登同一家墓地的广告。墓地优惠七折八扣分门别类给以展示,有图片有价码,实打实的让你看的见摸不着。人不能光活在当下还要着眼长远,而且是板上钉钉的事,每个人或近或远都有终点站。人要是能看到自己的未来是个挺向往的事。往生并不虚无,个人觉得虚无就给你坐实了看。就这么个结局。
折扣之外,地主还邀众生免费参观,专车专场,购买者尚可获衍生产品服务赠送。不用广告招呼,五一节时我已经走了一趟,穿山越岭差点就上了慕田峪大山。绿水青山。天高地阔。人吗,绝不寂寞,张三李四左邻右舍,往生是安静的世界,与陌生人大团聚的地界。
墓地也打广告,以往不曾注意,八宝山谁都知道,不用打广告经常电视上见。这家新起的墓地广告说辞,好山好水好宽敞,傍着中轴线靠着长城……。说的倒是实情,明码标价三六九等安排妥妥的。
找个时机和理由,广告打折促销。6.18凑热闹,不伦不类的;急人民之所急,疫情期间需求畅旺?也没有,咱们这疫病控制的挺好,除了有点闹心、出门不便;总得找点理由吧。六月里有个五月五的端午节,屈大夫两千多年前投的汨罗江。后人念念不忘。多少年后本是个悲剧的场景后来成了喜丧。这一日锣鼓喧天,江上竞渡,陆上喜笑颜开吃粽子。
大概是跟端午节能扯上了连连。
   ) U2 U, ~0 |9 D( t
发表于 2020-7-11 16: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7 U( T+ g! F# Y: b( I+ Q
2639【之六】
豆腐脑是北方人常吃的早点之一。老北京时就吃这一口。同事老赵的父亲就是做豆腐脑的,辛苦了一辈子,在西城大茶叶胡同口那家店。一家人有一家人的口味,我少年时不记得吃过豆腐脑,这东西家庭不会做的,麻烦。我家胡同东口的小吃店卖豆浆,不卖豆腐脑,所以一直就没捞着吃。后来自己成家后有一段豆腐脑成了家常便饭。在和平里住的那几年,离着小吃店近,清真馆,在第五俱乐部马路斜对面。早上油条、豆腐脑,端着小锅买回家吃。后来搬离了这里,没了方便,很少吃到了。再后来,我退休前,单位食堂外包,早餐花样多,不说天天吃,每周总要吃两三次。可味道比早年的差多了。吃了几十年的豆腐脑,各地的、各家馆子的,味道各异,差别还不小,总觉得不如早年和平里这家馆子的好,其他的都好像是偷工减料。直到看到了晚报上这段介绍,方知豆腐脑与老豆腐不一码事儿。我多少次在店里,吃到的其实是“老豆腐”。
二者区别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制作方法和凝固剂不同。豆腐脑选用黄豆清水泡一天,磨成豆浆后滤出豆腐渣,上火煮开,待豆浆冷却到约九十摄氏度时, 倒进盛着石膏水的锅中,经充分溶合,豆浆就凝固成豆腐脑。老豆腐则是用盐卤做凝固剂,点出的豆腐较坚实,有韧劲儿。  第二个区别是,豆腐脑是用羊肉、口蘑打卤作浇头。要用瘦嫩的羊腿肉,切成薄片,口蘑用清水发泡,然后切成小块。泡口蘑的水加上盐和绿豆淀粉调成芡汁,另用一大锅将清水煮开,放入切好的羊肉片、酱油,待再煮开后,把调好的芡汁边倒边搅和,直到沸腾均匀,倒入铜锅内, 撒入切好的口蘑块,再淋上刚炸成的花椒油。勾芡要用急火,开锅就行。而老豆腐是用芝麻酱、酱豆腐汁、韭菜花等为作料的,不打卤。
和平里店是典型的正宗做法,往后的各家主要是在“浇头”上存在差别。特别是南方的“豆花”算得南派豆腐脑吧,甜口咸口的都有。而老豆腐不是豆腐脑,偏让人家按豆腐脑的方子来就不对了。
活到老学到老吧。
2640【豆腐脑】
依据上述说明,和平里店的豆腐脑属于正宗,传统做法,浇头用料足味道香,吃了还顶时候。早点豆腐脑油条,工作日一上午热量的提供者。那家店的旧址上早就盖起楼,馆子不知去向,四十年,师傅换了几茬,老字号传承不易。先入为主,最早吃到到嘴的,就成了此类餐食的一个标准,就应该是这个味道,如果质量还上乘的话。这个标杆对后来者就难以逾越,只要不如这一口,那质量就被怀疑,就被比下去。
当下的小吃店数量比当年不在少数。今天我在家门口的东街上走了一趟,是奔豆腐脑去的,沿途大楼一侧的底商临街店铺一共三家提供早点,这还不算大楼里面的餐饮,三家中有两家供应豆浆,没有豆腐脑。走到最南头过了清真寺这边的一家清真馆子指定有。我在这家吃过多次,约莫一年能吃上一次吧。印象还好。
自读了报纸的介绍又勾起食欲,这家也算得老字号,没见牌匾的认定,但有口碑。同事兼邻居老宗,还长我几岁,当青工时就在这里吃早点,都五十多年了。他说这里炸货好,几次单位组织活动早上在马甸桥头发车,老宗都拎着一兜子油饼炸糕上车与大家共享。
小店队伍从店里排到外面。外面交钱,里面餐食。我这拿着饭盒外卖,豆腐脑三元、油饼两元,一样来一份。拿上单子,里面柜台取餐,店内二十多个座位差不多满了。交上饭盒,热腾腾地端出来,白嫩嫩的上面盖着浇头,烫手。这边小桌上,自己添加作料,汤汤水水花花绿绿七样,我只加了点腐乳汁、韭菜花和香菜。
端回家,平端着别洒了。
豆腐脑还是那个,重点是辨析浇头的成色,吃出口蘑、黄花,肉粒子,羊的牛的不辨,吃到最后铜钱大小的一片肉,肥瘦,确定无疑羊肉片。齐了,除了肉粒多于肉片这一点外,主料齐备多出黄花。味道吗,料足就差不了哪去,再者,配料调剂在自己了。
一份两人分了吃,量刚好,吃着稍微欠点,比吃淤了满意度要高。只是口味稍咸,劳动人民的早点需要吃咸点,要是再配上俩烧饼,既是菜又是汤,合适。赋闲的老人,半碗下肚,盐分的摄入量不就减半了吗。
  & u' _6 Q9 X" ^; K) {
发表于 2020-7-11 19: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9 ]# L  E: B6 O3 {2 ]

. q" s, Y# p7 W7 a9 c; ]9 S
2641【7:00--】
天空飘落似雨似雾,小区门口无人值守。早七点前就走在了东街,周末早起锻炼的已在路上。我现在早起时候多,但出门也得餐后。新的说法早锻炼不好,空气不好,老人身体不宜。
这是为买早点才早出来一会,小路南行,路人寥寥。晚间这条傍着公园的路是舞者一条街,两百多米的底商前面,扎堆三伙,多的三四十人,少的十来个,多是大妈级。  
这个点,底商除了餐饮都关着门。最北端的农行门前贴出告示,搬迁了。我上月才在这里升级银行卡,图个方便,刚方便一次它就消失掉。银行也难办,让移动支付给挤对得柜台业务大大缩水,收缩以自保。搬到哪去了?羊坊店,西客站那边,远,去不了。
这条路上常来常往,熟视无睹,这次才认真查点了其中的餐饮店铺。算上咖啡店临街的一共五家,我为了寻找豆腐脑不得不一一看到。又倒了一家,饺子馆倒了,门上贴着转售的告示,这是才刚的事,我在这家吃过早点,饺子也光顾过多次,不能说店家不努力,招牌上列着好几十种饺子,还经营早点,虽然它家的豆腐脑差点。疫情中离场了。
新开的一家烤鱼店,头次见,也卖早点,堂食四五人。邻居“兰州拉面”兼售豆浆油条,可里面不见一个食客。周六日没了楼上的白领们,生意就差。
“便利蜂”一家24小时连锁店。是这条街上最小的一家店面,名符其实,也真个方便,24小时有简餐卖,还有各种零食。东西稍贵,挣的辛苦钱,有次挺晚的我夜归,想到第二天的早餐还没着落,进了这家店买的面包。年青的店员在值守,他们比蜂子还辛苦,工蜂们晚上都睡着。
走出楼区,前面是清真寺,寺庙前面排着长队,越走越近点点人数,院子外面就有三十多人。没有活动,人间烟火,是出售新鲜牛羊肉的小店,店小客多,老远的人都来这里采买,信这个。
买完早点回程。马上到小区门口了,门前停着部小面,一对中年夫妇张罗着出售蔬果,两样,豇豆、桃子,几位老者围着。看货品都还周正,桃子两块五,豇豆三块,买点,送到门口了。微信支付。支付过后,顺手连拍了几张。那卖货的汉子走过来,跟我搭话。我说我付款了,刚才给你看了。他还是靠过来接着说。我终于听明白了:你是城管吗?你是城管吗?原来他害怕了。我说我不是城管。你千万别发出去,发出去他们就过来。不是城管,不是,你放心吧。
$ H4 ?8 Z1 v* @. o
发表于 2020-7-11 19: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200711_071248_resized.jpg
发表于 2020-7-11 19: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200711_065313_resized.jpg
发表于 2020-7-11 19: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甸清真寺
发表于 2020-7-12 12: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发表于 2020-7-12 12: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7 B5 \5 B2 D' g0 w

- B( z* H9 l8 {/ L
2642【之七】
五色土文史版上的一篇“老北京吃瓜群众的夏日生活”作者写到“黑蹦筋”六毛、九毛一斤,大概说的是八九十年代的事吧。这个时段,黑蹦筋几近消失了。老黑当家是在六十年代,个头也有大的,十斤以上。所谓黑是墨绿色,皮有点厚,一棱棱爆着筋,黄瓤黑籽的多,沙瓤,甜。这也得会挑,敲敲打打地听声,噗噗的那肯定是娄瓜,还有一招就是挤压瓜皮,那手得有劲,能听到里面的沙沙声为好。我基本上让卖瓜的给挑,人是行家,而且有话在先,自己挑的拿走如果生了篓了不管换。卖瓜的自然十拿九稳,生的他不卖,倒腾到一边码着,过一二天蹲熟再卖。买主不放心的,可以当场验明正身,切开个小三角口,叉出一块让买主瞅。我不费这事,切了口子,回去凉水里镇着不方便。我赶上过一次娄瓜,捧回来要求换,说是当天买的,人家认账给换。
那时买西瓜都是一个一个的买,当天买当天吃,吃之前在桶里凉水里镇着,勤快的多换几次水。没有冰箱的日子,富裕的主有买冰镇着,我住的那个大院子里只有邓老家奢侈,暑期每天买块冰搁屋里降温带冰西瓜,冰块大半块城墙砖大,再加上给小孩子的运输费,好几毛钱,够买一个大西瓜的。六十年代中期黑蹦筋5分一斤,商店给冰水里镇着的6分或7分,等快下市时能长到1毛钱。
现在依然是一个个的买,买半个的也挺多,大瓜多,核心家庭小家小户的来半个都嫌多。现在用车方便,时兴郊游农家乐,如到产地跑一趟自然就会多买些。
西瓜是水果当中最有人缘的,尤其是对孩子。水果里面能让人吃个肚圆,唯有西瓜,啃剩下的一片片的小月牙,圆滚滚的转移到小肚子上了。吃不腻,吃撑了,第二天再吃。那时都是切块吃,有时皮啃得挺苦,大人说瓜白是好东西,清火,可以入药,蜜饯中的青瓜也是西瓜皮做的,好东西就得多吃点。偶尔的也会把西瓜皮切去两面成瓜条,暴盐一小盘咸菜。至于文中提起“西瓜皮馅的饺子”不曾领教过,说是清凉败火的效果极佳可用于食疗。
2643【吃瓜群众】
我去年地里收了几个小瓜,绿底黑纹花瓜,约莫一斤来重,西瓜的叶子也是花的,叶片上曲折,镂空地方多,易于辨认,小心别被当草锄掉就是。瓜秧不是我种下的,但有可能是我吃瓜抛洒的瓜籽也可能是小鸟们的作为。今年没有这等好事了。
北京买瓜吃瓜在过去透着热闹喜兴,跟入冬时储存大白菜有一比。六十年代的暑期,菜站搭起临建席棚子,金黄色的炕席围起,讲究点的上面还支着遮阳避雨的罩子,旺季几乎各家菜站外面都是瓜堆,临时抽调员工专门卖瓜。一卸就是一车,汽车马车拖拉机都可能,码的挺高。车上人抛下来,底下的人接住拍拍,手上有准,顺手就生熟分类各自归位。也有到手开裂的,不着地就卖了,自然开裂多是好瓜,买瓜人出手,直接上了秤盘子。吆喝着,大瓜飞来过去,也是个应季的热闹。这景大约持续到八九十年代,只是菜站卖瓜的功能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个体瓜贩,起个照,就卖这一季,好处是24小时不打烊,给自己干,没黑没白的,时刻都钉在摊上。这段时间持续不长,大概跟大白菜衰败同期,盛景不在
吃瓜得大家庭,才来得热闹。下刀切出十几二十块,三代人围坐大嚼。半大的孩子是吃瓜的主力,吃得直打饱嗝,大人吃得不多,现在想来还是紧着让孩子吃个够,拢共就一个瓜吗。不带用勺子㧟着吃,小时候好像就不知道有这种吃法,打开始就是这个吃法。从猪八戒和猴哥那算起就是分而食之。那时也没见袖珍小瓜。
西瓜当下成了超市上常年盘踞的商品,储运技术发达,多数果品都是天天见,不再是稀罕物,大吃大喝的少见。人上了岁数,胃弱,吃不吃的都行,空巢家庭,买半个瓜回来都嫌多,再吃个肚圆不是自找难受吗。
今年我还没买过瓜呢。看货架上大瓜小瓜,一块钱到三四块一斤的都有。正是本地露地瓜上市的时候,当家的品种“京欣”绿皮黑纹的花瓜。下市前总要品尝一个,庞各庄的,明知不一定就是,到大店里买贵点的就当庞各庄的吃吧。别辜负了夏天。已经进入了伏天,一直这么凉快。瓜农日子不好过了。& R1 m" J9 N7 ^7 _
发表于 2020-7-13 12: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g) _. K7 s1 W
* S: l3 q" a( M
2644【之八】
早年家里常年订阅北京日报或北京晚报,不会同时订两份报纸,姥爷看报。住胡同老居时,老人家坐在床沿边的那张木椅上,喝茶、抽烟斗、看报,还听广播。晚年后住进楼房,床头靠着南窗的桌子,走动不大方便了,但喝、抽、看、听,一直保持到最后的年底。
记得那时母亲下班回到家,第一个动作就是从包包里掏出报纸递过去,老人拾起花镜哗啦啦翻动,晚餐前都是盯着这张报纸,与现在的版面同样大小,只四版。看不完,第二天还要继续翻。后期看的不是晚报,晚报已停刊多年,没能等到它的复刊。参考消息报。
父母赋闲之后,家里报纸、刊物订了好几种,日报、晚报还有份健康报。父亲还剪子浆糊开始了剪报,一干就是好多年,有时还没等旁人看过,报上已开了天窗,几次听到母亲抱怨。主要是养生健康投医问药的内容,厚厚的钉了好几大本,后来都转给了我。明白老人的心思,要注意身体。我也没看,不能没病找病。我也终于说服了他,不再继续。母亲也翻看报纸,还在上面勾勾画画,有时还写上标注,批给我看,历史人物的,业务方面的。后来的十来年,眼睛不行了。家中订阅的报纸剩下一份,好多年一直是北京日报,前几年的一个年底,正赶上邮局登门续订,被一桶花生油诱惑,我改订了晚报。主要是我翻看,三五天楼下邮箱内取回来,草草浏览,有意思的篇章给母亲念上两段。后来老人电视、广播都听不下来了,家里的服务人员小朱就承担了读报任务,天天拿报回来,每次都是将天气预报念叨一遍,记下来,有工夫再给老人读读报。
我一直在看报,应该是受到长辈的影响。上班时报纸多,午休连带读报。退休后,一份报纸看了多年。偶尔图书馆翻上半天报纸,公园内遛弯驻足报栏。网上的信息大多都是看个题目,读下来的主要还是报刊上的文章。在乱七八糟中,报纸的编辑给读者筛选了一遍,谣传的东西也少些。大报的头版文章基本上不看,听上几耳朵就行了。现在那么多疫情报道,不看了,就这么点事。
读报的人见少。报摊越来越少,前些年地铁内还有出售报纸的,现在还有吗?门口公园内的公共阅报栏内的报纸还是去年12月的。读手机的越来越多。乘趟地铁,十有七八的乘客在看屏。
三世而斩。中国大多数家庭的阅报史不过三代。我们的下一代,还读报吗?
   
/ X0 j% z5 ?7 w: @
发表于 2020-7-13 19: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6 D4 e: a& S: L; F ' I/ c, z1 z" K" U: l6 N
2645【大水】
昨早地震,六点多钟时我已处于清醒状态。没感觉。后来报告唐山地区5级,属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真是源远流长,余波荡漾。
水火无情。当下令人揪心的是南方大水。晚间新闻,武汉告急,川水下泄,周边大湖满槽外溢,下游洪水顶托,武汉水位已逼近1998的大灾之年。江西省防指于11日将防汛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鄱阳湖周边已成泽国。12日16时,鄱阳湖湖口站水位接近22.50米的保证水位,有关方面会商研判,国家防总决定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要求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变化,强化落实相应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各项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尽最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我数十次到过江西。好多次路过鄱阳湖上方,中国第一大湖,不过十年前湖面绿浪翻滚几成草甸子,水面大幅缩减,湖区饥渴时候多,有一年省里打报告往北京要求筑堤拦水,不放湖水进长江以自保,引起轩然大波。旱就旱死、涝就涝死。消停了好多年。自1998年以后,年年汛期,年年吆喝着防汛。大多都是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有惊无险。今年似乎全流域紧张,鄱阳湖一下进入历史最高水位。电视画面上,居民撤离、房子道路没于水中,财产损失巨大,人员伤亡。下一步是考虑开口子行洪,鄱阳湖周边四个行洪区是最后的解救办法。
人类逐河而居,离得太近了,甚至占据河道,高脚屋、吊脚楼,小水无恙,大水就难挡了。水有水道,湖泊、沼泽本是消纳洪水的去处。围湖造田,向荒原要粮。南方消失了多少湖泊,荒原转为牧场、粮田。最终还要被大自然索回去的,水进人退,水退人进。以一次次的抗洪、灾后重建的巨大代价,无止境的轮回。还是这片土地上的人太多了,要靠土里刨食,建厂开工。就没有更好的生存之道吗?
水利专家说了,湖泊是江河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蓄洪储水的重要空间,自然属性复杂,管理保护难度大。围垦、侵占水域、违法养殖等现象会造成湖泊面积萎缩、水域空间减少、生物栖息地破坏等问题。 解决湖泊顽疾,关键是要调整人的行为。 “从长远看,治理湖泊应该尊重自然规律,还水于湖,从拦截洪水到为洪水找出路,建立和谐的河湖关系、人湖关系。”
6 Q9 e6 G/ E) N# V" m" U
发表于 2020-7-14 09: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B9 [+ f# G$ G% ]- c# a6 ?$ B
" d  x. I1 K9 {' b: X
  B' D3 s" P4 G  s3 ?8 q* @
2646【龙门】
刚过去的一周,千万考生通过高考,除了安徽歙县一地的考生因洪水而延期。
人生逆旅,多像溯流而上的鲑鱼。我幼时看过动画片《小鲤鱼跳龙门》逆流艰险,龙门叠嶂,跳过才有坦途。现在学校教育和少年的人生越来越与此相似了。
考试季也是就业季,考生和家长们焦虑的阶段。考了多少分?报哪所学校?录取?一波接一波。毕业生,一样的忐忑,有着落的还好,今年的就业被疫情耽搁,何去何从,毕业即失业过去现在都不少。一辈人有一辈人的心事和必须解决的难题,焦头烂额也都要往前走。
历来名校的学生不愁工作,发愁哪一家更好,别入错了行。非重点校的毕业生,“二本”学生的出路就艰难些。大城市的学生还好,选择余地大。外省县镇农村的学生呢,上大学本就不易,就业更难,想在一线大城市留住,难上加难。
南方周末报载文“二本学生:站在人生的节点上”文章写的是小镇农地青年的出路,在教育资源落后的地区,努力了再努力,挣扎着进了大学,出路又在哪。文章记录了广州一家二本学院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十多年前赶上了金融业扩张,城市房价尚未飙升,毕业生大多留在大城市就业。只十年工夫,近期的毕业生再难在一线城市立足,用人单位动辄211 、985,是考研还是就业。令农地的孩子,若是没有门路,真是难于立足。回家,连县城的普通岗位都遭遇竞争。
“对于我们学校的很多学生来说,能考上本科就已经尽力了,把家里资源都耗光了。如果有机会就业的话,是一定要去就业的,万不得已才去考研。以前学校考研的氛围一点都不浓,学生99%都去就业了。”
当下社会“顶级大学对应的是全球最好的城市;重点大学对应的是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一般大学对应的是中小城市、乡镇甚至乡村。”
今天学校-职场,“文凭越来越会变成阻碍社会流动的堤坝——因为与文凭更相关的,是教育资源的倾斜、父母家庭的背景...... ”“寒门难出贵子”龙门难跳的原因所在。
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在其著作《文凭社会》中,提出“文凭通胀”的概念,冲击了现代社会的“教育神话”。 在对西方社会的观察中,柯林斯认为大规模文凭通胀后,教育不能促进社会平等——非但不是社会流动的阶梯,反而为社会流动制造了障碍。来自不同社会阶级、种族群体的人们,生存机会与他们的父辈大体相同。
王老师前几年的一本《上课记》可以参阅,说的是海南大学农家子弟的状况。
4 J9 Z% }% I' t
发表于 2020-7-14 11: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8 M2 i7 B% C3 \0 I7 E7 [  w
, t8 O% R, P! F5 N1 E
2647【忆苏
三天前伊同学通报:苏航病重,将入住协和国际医院。虽知凶多吉少,可顶级医院或有高招,有一分希望还是要努力的。没想到会走得这么快。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知道这句名言时,苏杭离着我们这些少年还很远,不知哪一年才能见识这人世美景。这之后苏航同学来到了我们班,好长时间我不辨是哪一个苏杭(航)。不知苏同学是否江南人士,但沾了这个名姓,人都感觉温婉了。
那大概是上到小学五年级以后了,他转到了我们班,同学一场,内向、平和,与人为善,没见跟谁争执过,更不要说打架骂人了。毕业那年,同学们交换了小照片,我收到的十几张中,唯有苏同学的那张别致,同学们都是标准照,大头像,半截子红领巾,苏同学的是大半身,身着衬衫喜形于色立在处房舍前,一寸的小照还压着花边。告诉我这是在自家门前照的。这照片我一直保留着,直到八十年代中,连同其他的十几张一遭都被老培拿走了,女同学的小照十多张也被老培从哪位手里征集过来,合为一处,洗印、放大,好几个版本,一而再、再而三。老培说这都是经苏航之手制作完成的。
找到苏同学就妥了,新华社图片社的,天天与无数的片子打交道。老培洗印照片的事没少往苏同学那跑,好在不远,隔着一条马路。
同学一场,见少离多。上班的人,身不由己,亏得老培当年好张罗,让同学们没断了线。退休后赋闲了,又是同城住着,但见面的机会寥寥,每年一两次吧,还锣齐鼓不齐。一年一度的同学会,只要在京,苏同学不会缺席,只今年是个例外。每次留下的“全家福”都缺不了苏同学的前面指挥调度,往前点站、侧着点头,注意朝我这看……每次聚会的场合都少不了他忙碌的身影。有一技之长的人责无旁贷,走到哪,大小机子随身带,没少拍片,没少为同好们答疑解惑。
退休后同学们交往增多,育新团频频出动,云游世界,只可惜苏同学没能跟上。我知道他家有难事,要独自照顾上学的孩子,错过了一次次的机会。那年的新疆之行,最大的一个团队,苏同学去了,我没去,始终没能一道同行,也领略他的拍照的艺术。遗憾了。
苏同学告知过我他动了手术恢复的不错。好好养着吧,听大夫的,外行能说什么,也说不到点子上。这几年他频频现身。能露面体能都是不错的。今年年初的聚会他要来没来,小青还带着个相机要让苏同学给看看,问到我,我说谁家还能没点事吗。
苏同学六十有七吧,属小龙的,没能过了这个多灾之年。可惜了。
7 q3 x7 M# f! g$ D' o& Q
发表于 2020-7-14 11: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200714_111027_resized.jpg
发表于 2020-7-16 15: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0483ef57080b3e8462af53e53298380a.jpg
发表于 2020-7-16 15: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648【远去】
- Q" h$ k6 n7 B: Y# H离别是早晚的事,拦不住。活长久要目送至爱亲朋,幸与不幸。
苏航走了。小同学中又走了一位,五十夭折 六十花甲,不断有人掉队, 古稀之年不到就止步不前,还是早了点。远去了,飘忽忽化作青烟化作尘埃
5 Z/ d/ `' @  h& l* J+ z# M少年时的事还能记住多少。小学校阶段的交往,已经没有多少记忆。同学,但不是那种走得近的同学,没有过同桌,没在一个小组待过好像也没有过同宿舍放学周日返校也走不到一起。我印象里家住在虎坊桥,歌剧舞剧院宿舍大院歌唱家郭兰英他家邻居,仅此而已。他哥苏钢也咱校毕业他父亲好像长期驻外,东南亚什么地方,这些个零零碎碎的印象还是后来知晓的,很有可能是老培念叨的。
" Q  c1 S: {! [7 T6 E6 o" N老培和苏走得近,他们隔着一条街住其实我在宣武门上班好多年,离着苏航近。世纪初的那些年,老培内退和家庭变故后搬回父母家住,常来我这聊天,同学们的事,他兵团连队的事,如果两周不见第三周肯定见,都是午餐时段,哪吃不是吃,宣武门周边稍大点的店大多都吃过,招呼过苏同学,好像在小王府。不记得聊了些什么,他就来一次。午休时间,想苏同学小憩或忙家务,没有几位如老培这般清闲。( U% ?/ D  M6 G, k5 c* z  e
离着近也没去家串门,相见是同学聚会的餐桌上苏同学家最近的一次,还是后来他搬到西郊,我开车停在他新家万柳一小区的大门口,算是认了认门,最终也不曾登门% T1 r3 P+ b* [5 c4 E& a
餐桌上的话语,偏内向的抢不上话头,苏同学当听众时候多。说东道西天下大势,旅游说酒道茶。苏同学的专长摄影太小众了,只三三两两的切磋。我是傻瓜级的手机拍,没有高追求,看清楚模样就成。不曾向苏同学请教过。0 C: D" ?2 x& Q1 G* B5 Z/ ~
曾经的一个阶段苏同学关注过法律问题,见到他与伊同学等探讨,认真且有愤愤不平的时候社会什么时候都不乏冤案,赶上的人能不闹心吗。一连好几年。人生磨难,很难说会碰到些什么。有些病症来自精神的压抑,哪档子事就埋下了祸根。约十年前,事情总算有了转机亲人团聚孩子读书成长,苏同学过上松快的日子。苏同学笑模样也多起来。; I7 V" y# k. C& _0 i# G! s
苏同学和我聊过海南的日子,他知道我常去。我没邀他再去,那或许是他的伤心之地。+ e% N. K4 p$ w. n) G8 {$ k
前好几年苏同学要转赠我一批书,包括他家老人留下的书打算处理掉,跟我说你可以拉走,不是村里有房吗。我说有房也是“娄,藏书可不行,关键我也不是读书人,书给了我就糟蹋了,你得另给它找个好人家吧。  L# H% ]& y8 A: Z
们是去年春节前同学聚会,最后见的面,最后一次给各位拍下全家福。一年半了,再没消息。网上见着他不时发过来的美图,世界风光人物特写,他依然掌握着与众不同的图片资料。苏同学的推送我必打开了看,绝不忽略。
: o8 r2 _# v% y2 ~! U那只活蹦乱跳的大狗,好像苏同学发过来最后片子就是他的爱犬,毛发蓬松像只北极熊的小崽,疫情期间戴上了口罩。苏同学像是有意为之,提醒大家。最后的那张,雪地上奔跑着的,奋力似轻盈迎面撞过来。是叫大熊吧。奔跑吧,兄弟。6 y2 l0 d- k1 q. q- ], g4 y

0 d3 @9 l6 o7 O3 Y# }  m
发表于 2020-7-17 10: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l9 W0 o, P7 ^( X7 M

* |; O7 [/ Z0 A7 Q

; S7 f9 X$ Q3 r5 h, h2649【入伏】
生活要继续。
才入伏。家里的月份牌,那种一天翻一张的,现在也不标注哪一天初伏、中伏、三伏,传统的方式,黄历上八卦的内容不提也罢,但老祖宗的传统日子该要计数下去。让人去猜去查。夏至过去好多天了,到今天才入伏,看到碗上的推送才知道。
“头伏饺子二伏面”不计日子虽无大碍,可耽误吃喝,赋闲之人吃喝大事。不是要养生吗,吃应季的东西,再有要讲究仪式感吗,还不是本土的仪式吗。人家感恩节吃火鸡,咱吃不了那大家伙。
我上午吃的是粽子,端午前好些天就买了,没留神它过去了,也是因为那两个粽子我带到了乡下,想吃的时候,时辰正对,它没在手边,于是就落了空。入伏这天在乡下看到粽子,吃了它,晚了一个节。再放就更不新鲜了,稻香村真空包装的,也不宜老放着。主食粽子,菜品烩三样,牛肉片、黄瓜丁、豌豆。满满的一大锅,是那根黄瓜个头太大了。它藏在叶片的深处,一早采摘时才发现,有我的小胳膊粗,溜光水滑的,摘下就后悔了,老黄瓜留种多好。不想让它继续变老,刨开才见属于大而不老,种子还是嫩嫩的。入夏以来一直是生黄瓜下肚,这根换个花样吃。
午后回城,接上晚餐。头伏该吃饺子,网上已经上来好几盘了。省事又合老理儿,打开冰箱查看,饺子还有十个八个,不够一人吃的。包饺子是免了,两人吃,又是和馅还要买来皮子包扎,吃不了多少,麻烦不少,虽然上午才割了一大把韭菜,是备着炒鸡蛋的。
上街,山东馆的鲅鱼馅饺子。说是现包的饺子,还挺快。我点餐之后到街头去买了报纸和杂志,回到店内,餐食已然都上桌了。也是啊,店内堂食的一共三桌。一盘饺子、一盘疙瘩汤,一白一红,58+38元。 吃出一身汗。
这身汗晚上都没落。当日是入夏后体感最难受的一天,温度不高湿度高,闷热。再有是吃咸了,当时没觉得那盆汤咸,回家入睡前喝下三大杯水,平日用不了一杯,看电视的时候都感觉到胸腔不舒服,或是水中毒的反应。

  N' X& p. [( B0 c# z# C+ y
发表于 2020-7-18 11: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8 Z9 l' I1 v! e' m
2650【大坝】
周末晚间电视“焦点访谈”节目还说的是大水。继续说三峡大坝削峰蓄洪。
月初本年度长江第1号洪水被三峡水库有效拦蓄,入库 60000立方米/秒,出库18000,削峰率高达三成,降低下游江段水位1米至0.2米。三峡大坝高程185米,蓄洪水位175米,每年的五六月份,水库都要腾出库容为即将到来的洪水期,降低库容至145米水位,预留200多亿方库容以待天水。
年年汛期,大河涨水。今年太平洋上的台风没过来,致使降雨带徘徊于长江流域泼下豪雨。洪水提前到来,人或为鱼鳖。防洪最要紧的是堤坝,大禹治水,千百年来筑下的堤坝,岸边的人们筑堤自保。路径依赖,后代人又有什么好办法,不因循前人。如此长江黄河流经的一些地段早成地上悬河。筑堤大军年年加码,修补,无休无止。
近代人们除了继续修堤又开始筑坝,为灌溉、发电、防洪。修了成千上万的大坝。好还是不好,毁誉参半。西方近年有拆坝之风,还江河以自然。更多的大坝还在建设中,为了留水、弃水、清洁能源。权衡利弊,取其利,长远、眼前,顾眼前。当年要是不修三峡大坝又如何?
想起1998年的长江大水惊心动魄,荆江分洪爆破千钧一发,血肉之躯保住了大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眼睁睁地四处管涌,管涌这个新词转眼家喻户晓。那年三峡大坝在建当中,尚未拦水,一条大河无遮无拦。干流上唯一的葛洲坝,库容太小,为自保,开闸泄水,来多少放多少。指望老天和子弟兵。子弟兵奋力,老天还算留情,最后关头雨住天晴。长江干堤保住了
今年的大水来得早,宜昌水位与1998年相仿。1998上游支流10余水库,现在三峡大坝立起,上游四十多个水库联动削峰蓄洪,蓄洪能力强多了。
2012年7月24日,三峡历史最大洪峰入库流量71,200立方米/秒。大坝已接受过大洪水的考验。今年的第2号洪水蓄势待发,后面还跟着多少?如与1998年相似,那后面还有六个。七月、八月,大头还在后面,截止目前大坝水位已至155米,应对同样的水量应该是从容多了。李总理比温总理轻松多了。靠科学决策、统筹流域水势,吞吞吐吐保大堤安全,舒缓下游压力。
17日10时,三峡水库入库流量达50000立方米/秒,长江委会商确定近期调度目标将控制城陵矶水位在34.4米左右,减轻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同时通过上游水库群配合拦洪控制三峡水库水位,在7月21日前进一步减少三峡水库入库洪量35亿立方米。有拦有泄,谁知天水有多少。
   
' K& k) P) Y! ~& @
发表于 2020-7-19 09: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651【大桃】
弟妹过来电话,说从老家带过来的桃子要给送过来。我说还是我过去吧,我还要取报纸,拿个高凳,昨天摘的黄瓜七八根还有马齿苋也正好带过去。
车子停在路口。不往里去,估计小区里面也没车位。路口站定,看进进出出人来人往,盘查挺紧,连车带人打发回头好几位,有老者说是要到小街里面的商店买东西被拒,狠狠地骂了句王八蛋,拦路的汉子笑着说我就是王八蛋。
兄弟俩口拖着个小车子从里面走出来,脖子前挂着小区的出入卡,现在这里进门认卡还要测体温。我这外来人必须有人带着才能接受检测后入内,真够麻烦的。麻烦就不进了,后备箱装车,一箱子大桃还有个弟妹烘焙的大面包,这是今年收到的第三个了。比买的好吃,做给自己吃,选料上乘,比如甜口的面包不用白糖,蜂蜜替代。我拎出一包菜换了手。特意交代这马齿苋是好东西,就是吃到现在有点老了,马上要开花,可以开水焯了,挑些嫩的吃,其实火大点多煮会儿,老的也是嫩的。我现身说法,吃了大约一个多月,每周一次两次,我身上长的一个黄豆粒大小的肿块给吃没了。原来还打算去医院看大夫的,后来回想这些日子除了点过眼药水,没吃过其他的药,马齿苋不是有消毒作用吗。自从无意间发现这个疗效,煮马齿苋的水我现在用来泡脚,或许对脚疾也会有好的作用,试试吧。
街头说话,聊疫情,形势向好,国内旅游放开了,电影院马上要开演……。还没聊多一会儿。路口的车子多起来,拦路的人让我把车往后退退。不说了,走吧,给人腾地。
兄弟说你这是两过家门而不入啊。是啊,也许还要“三过”。都老人家了,好好待着吧,保重,来日方长。
桃子拉回家,打开了看,散发着清香,一盒八个,另外还打包了两个。标识为无锡特产,包装挺严实,每个总有半斤多,沉甸甸,白里透红,按了按,有稍微发软的,马上洗了吃。还没有熟到下手就能剥皮的程度,下刀子削皮。桃汁顺着刀柄滴滴哒哒,可惜了的。切片入口,进嘴即化,水分充盈,甜度刚刚好,好久都没有吃到这么好的桃了。这桃子要是在树底下吃,熟透了的,那口感就更好了。
“阳山水蜜桃”,好东西得给它扬扬名。
发表于 2020-7-19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R6 ]' c, v, s# B# o9 k0 i
; R: `6 n& g3 \; p: `
2652【中考】
北京的中考因疫情推迟的这个周末,连考三天,今是最后一天,全市有七万多考生。广播里介绍,尽量给考生提供好的条件,考场就不用说了,包括防疫的措施。连同工地施工,闹出噪音的安排暂缓,司机别摁喇叭、家长开车送考生当日也不限号……社会各界呵护有加。古训“唯有读书高”充分体现。中考的地位、待遇直追高考。
现在的考试是磨难,中考、高考,尤其是高考。不在这三天两天的考场上,在长久的过程,中考为着上个好高中,高考是好的大学,高考就是指挥棒,题海战术,挑灯夜战。中考算是小考,高考为大考,接力赛似的,通过考试的筛选、甄别,分出三六九等。为什么很多人厌学,没读几年中学就去打工。学校的机械、压抑,读不好书的,早就业早安生,现实的考虑。生活不容易,学习是苦差事,读书如果不能改变命运,还有其他的路可走。
我们这代人存在教育的缺失,50后参加过中考的人不多,恐怕十人当中都不会有一人。1966年终止了中考,运动了,约莫十年。正好对应的是50年代出生的这拨人。
我们这拨人倒是免于中考。但这绝非幸免,这个传统的社会,没有按部就班地攀爬,人生道路更多的是坎坷。不曾参与,但可以见识。我们在小辈人的身上见识了中考和高考。
我们的儿女一代,大多九十年代进入中考的。当时的教育温和多了,初中生还说不上辛苦。但一分两分之差,足以区分出升入重点校或普通校。先知先觉的父母们为这一分、二分的分数开始了争夺。90年代,课外补习班已经多见。但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放手的还是比较多。从小学开始,大概很少有家长会天天接接送送的。记得我家孩子中考时我不在北京,我在外地接到电话得知的录取情况。
还不到一代人的工夫,教育市场化突进。起跑线、学区房的概念从无到有,孩子们变得更金贵了,被寄予更大的希望,投入家庭更多的资源,家长们凭添了焦虑。网上照片南方某城考场外面聚集着家长,穿着旗袍,举着吉祥物,寓意考试旗开得胜,进入名牌学校,几近闹妖。
6 G" }; f# w; [9 D4 k* q
发表于 2020-7-19 22: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
发表于 2020-7-20 22: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d, R+ k0 B& G1 @* X9 A. ~
2653【作文】
多少年已不关注各类考试,离我们已远。今年疫情闲的,想看看现在的学生都学点什么。数理化是看不了,早就还给了老师。唯有语文,这是大多数家长还不算生疏的领域。终归是母语,天天的“语”和“文”,城里孩子的家长们大多写字楼上班,不写字也码字。还能给上中学的孩子以帮助吧,评头品足说三道四。想这试卷中的大头作文,估计家长没少给孩子押题,这次大概都押中了。
二选一的作文。据说绝大多数考生都选择的是第一道题“2020,我的中考。”作文题目的导语已经提示这次不同寻常疫情中的变化,无数人为考生服务……。除诗歌外,作文体裁不限,是议论文是记叙文自便。这两种文体已经操练三年了。加之半年的身临其境体验感悟多多,考前的这篇同名作文大概也是一改再改。凡上心的学生没有写不好的道理。所谓“套路作文”
再看第二个作文题目:如果你得到一个神奇的控制器,可以让时间放缓、快进、后退和暂停,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使用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以“此刻,我按下时间控制器”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题目自定,自由度高,这个题目其实是挺适合的,少年期耽于幻想,且这些年穿越剧流行,不少类似文艺作品,这个题目下尽可以天马行空,要是之前有过类似习作的话。可选择这个题目的考生不多。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清楚要有些功底,异想天开怕是收不住,跑了题吧。
作文另有四项要求:其中三项为技术性要求,另外一项为“作文内容积极向上”。怎么就积极向上了,换种时髦的说法“正能量”。上个月一次正能量的作文批改闹出了人命。再退回老提法,以减少考场引起的不快。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少年时期应该还好吧。对少年而言,学校教育要求内容积极向上一点都不为过,学校再不多给点正能量,哪还有更多的机会。实在是社会上不少的负面信息侵入校园。社会美好的事物多,以美好来养成。水到渠成,未来成年后的不如意自会慢慢体会。
看吧,过些天会有满分作文刊登出来的。
  4 F; Q* G5 X; y3 J& R! ~* J+ G( L
发表于 2020-7-20 22: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附:
北京中考语文科目考试作文题目:  作文(40分),  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  
题目一:2020年,不同寻常的年份,不同寻常的改变,你也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备考:学习方式的转变,居家的自我管理,中考时间的调整,短暂而珍贵的返校……此刻,你已在考场。考场外,家人、老师正牵挂着你;医务人员、警察以及众多行业的工作者们坚守岗位。他们默默付出,为考试保驾护航。关于这次中考,你有哪些难忘的人或事?有怎样的体验或感悟?  请以“2020,我的中考”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如果你得到一个神奇的控制器,可以让时间放缓、快进、后退和暂停,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使用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以“此刻,我按下时间控制器”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发表于 2020-7-21 10: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1 G& k+ t  H% x1 `8 s; ~1 D

3 s) K" k0 u2 i9 N, I* M
2654【零分】
满分作文还没看到。见到杂志上的采访文章“那些高考零分考生的事后人生”。当期的“三联生活周刊。”
对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者大有人在。叛逆者不在少数,农村少年的大量弃学打工就是明证。这篇文章记述的是高考事件,十年前在教育界引起过反响。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老张那次之后“零分”者不绝于旅。
记者采访到五位同道者,他们是2006—2008年出现的高考“零分”作者,不是高考作文零分,零分作文比满分作文还频频现身网络,而是高考各门累加。这几位都是以类似方式,以向社会昭示抗争的姿态出现,会做的题也成心做错,并都在试卷上大书特书声讨高考制度。其后,考场之外前仆后继……
社会比考场残酷多了,中断学业者,无一例外进城打工,先要养活自己,颠沛流离多,成家、立业,十多年之后,当年的考生如何?
人到中年,十年后再回头。三十多岁的安徽小徐参加2018年高考后重归大学,与他小十岁的同学们同堂上课,他已有一双儿女。唯一的女生河南小蒋后来进入杭州一所技校就读,后来不愿意再与小徐网上沟通高考的话题,结婚生子,网上消失。云南的小吉自学不缀,赶上互联网的这班快车,有望提前实现财务自由。对于过往的冲动似乎颇有悔意:或许进了大学门,自己成长的比今天还好。当年的小吉高中物理都是满分,提交数学论文好几篇。他个人的打算,实现财务自由后打算做一个独立学者,钻研学问。这些年,总有人网上联系他咨询高考与就业。小吉现身说教:一定要慎重,自己当初是野心太大本事太小。
近些年是否还有此类零分考生,没再听说,就是有也再难激起波澜。五位考生的过往今生,年轻人最终向社会妥协 ,胳膊拧不过大腿。小人物翻身,也是绝无仅有了,如老张。没有大势,自下而上翻不了天。现在口诛笔伐再多,但谁也没办法否认,没有比现行高考制度更好的办法来激励、选拔人才了。
金榜题名时,高考分数本周就要下来了。
/ R7 e& R7 v9 G6 a
发表于 2020-7-23 13: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t' g4 |! F+ P1 f: k3 p$ n! y3 f; w
' N* {6 f5 F7 X% K5 a) v
2655【大暑】
大暑日下乡,隔了一周去收菜。黄瓜缀满枝头,还有就是番茄。小个的还好,弹球大小的那种,摘了入口,地面落了不少。大个品种的不行,发红的都已坏掉。这两株七分熟之前摘下看着还算完好,要是枝头上继续发育毛病就显现,出现暗色的斑块,进而发黑,溃疡。都长到拳头大了,摘下扬手扔了出去,送去西天。这些日子投掷的水平有长。能采食的不如掷出去的多。
第二批十株,从邻居老张那移植过来的番茄苗已经挂果,也是个大的品种,长有乒乓球大,碧绿,见着有些叶面打卷,或有什么病,果实还没见毛病。与头批的几株离着一丈远,有被传染之虞。距离是保持了,传染的介质为何,人呢,摆弄了这株又摆弄那株,我将那病果掷得远远的。蜜蜂来了这家又串那家。不知是菌还是毒,传递花粉之外还传递什么。不同品种的不传染,风马牛不相及,比邻的小番茄结得挺旺。那两株染病的番茄是外购进来的苗,与老张家的应该不是一个品种。
对大个的有期望,早年没有小个的西红柿,都是大的,旺季菜店一毛钱十斤,掰开,沙瓤。好些年吃不到了,价格贵的好点有限。自家种植的,传统方式。品种呢,肯定不是老年间的,模样都变了。蔬果品种改进的多,退化淘汰的也多,目标是提高产量和延长保存期,有时就不能兼顾口感了。
不误农时,播下一垄头伏的萝卜。二伏的白菜不打算种了,麻烦。萝卜籽,去年的,不知今年是否发芽。两周多前,在这里点下秋葵种子,大概是前年的种子,没见动静。同期播下的黄瓜籽已经长出两寸高,等着收秋黄瓜了。墒情好,水不必浇,拿上杆锥直接地面浅浅地戳上窟窿点籽里面,用脚踩实。如果能发芽就算成功,不长萝卜,长萝卜缨子也成。
太阳好,湿度不低。还是开春晒过次被子。暑热有蒸腾感,该是干热时晾晒为好。近期总没赶上好时候,三两天来场雨,地里不干。床上有不爽的感觉。还是瞅空子晒晒吧 ,北京地面近期还有阵雨预报。老大个的床垫子搬到架子上晒着,小半天。傍晚抱回来热烘烘的,这要是冷天就美了,太阳的味道在这大暑日可就不是好受的。放到沙发上晾着,明日再铺上床。
2656【蚊】
乡下林密草多,不好的地方是蚊子也多, 雨季水多,养了蚊子。撂在瓜藤底下的水壶接了不少雨水养了蚊子—孑孓,黑压压的。窗前一溜艾蒿,味道蛮浓可熏不走蚊子。门窗紧闭,可总有进进出出的时候,你前脚进出,它后脚跟进。屋内别有味道,人味,有血有肉的。隔着纱窗,傍晚时小飞虫挤在窗前,贴近撞击。
这边的是一种小黒蚊子,一方水土养一方蚊子,不同于城里的,个头要小些,紧凑型,习性更为勇猛和直截了当,人身攻击不带犹豫的。如果第一个批次的攻击遭到干扰,听到劈劈啪啪击打声后,少数的也会出现迂回攻击的新选择。
嗡嗡嗡,一只蚊子撞在太阳穴上,感觉到它在有所动作,随手一巴掌呼上去,有了,小黑点粘在掌心。动作要稳、准,不能太狠,自己皮肉受苦。同时快慢要拿捏恰当,在刚立足的瞬间,嘴上的利器切入皮肤之前下手。早了蚊子躲闪,晚了一口咬下,毒液射入皮下,即便一掌中旳,亦得不偿失。立时,被叮过的皮肤红包显现,接着瘙痒来临……
刚在网上见到有关蚊子的文字,说是人对蚊子有免疫力,年深日久,成人对同一种蚊子的叮咬会反应迟钝,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容易起包皮肤红肿的缘故。但到了一个新地方,被新蚊种注射之后,成人也会迅速起反应。我身上所见之处好几个红红的。好在次日全部消失。
棚子里蚊子多,因为封闭的不太好,爬山虎能从室外钻进来,还曾经飞进来过麻雀,一扇纱窗年久失修阻挡不住。晚间棚子内不敢开灯,怕招来飞虫,晚餐都是趁着天亮早早吃过,电费也省下。屋内的门窗都严,飞进来一个两个的难免。它会主动攻击,得手的会一边躲着去,没得手的,早晚还会再次过来骚扰。我得主动出击,天擦黑前,它们大多趋光逗留窗前,到此剿灭,常有收获,包括已经吃饱的,血债血偿了。
次日一早趁着凉快收菜。长衣长裤扣上帽子。露水挡不住蚊子,一窝蜂地升起,一只手不停扒拉着,掩护着面部。在收工之前,见着腕部圆滚滚附着一滴血。是蚊子吐出来的?

1 R8 _: b! j  p* M* e2 h0 ?
发表于 2020-7-23 13: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200723_074942_resized.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0 17:14 , Processed in 1.22670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