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1【旧景】 《老张的哲学》听完了。听书优于看书的另外好处是绘声绘色,故事角色一人一个腔调,文字的加上声音的,立体了不是。丰富了人物和故事,自己看不一定能看的出来,再加上瞬间的想象,画面感满满。缺点是,不能咬文嚼字,没听清楚没搞明白的或理解出了歧意的,也只能囫囵下去将错就错了,没有本子,也不能往回翻看。娱乐吗,大概齐吧。 牛天赐还是老张加上他们周边的一圈人,都是民国人物。听故事也是了解历史,我们没能经历过往的社会,看教科书中的历史,黄钟大吕,胜利者的书写,黑白难辨的述说,争论不休的攻讦。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书写历史多帝王将相,小人物泯灭,最真实的沉默的人。有人为此作传,作家们,芸芸众生市井人物,由此留下了清明上河图,人间百工像。 旧社会什么样?民国那阵子,暗无天日,战火连天,外敌内乱。上辈人经历过,一人一个画面,不同的人生经历。要是百岁老人,前30年后70年,他们经历过两个时代,哪个时代的日子好过,一定是忆苦思甜的多。新社会消灭了连年的战乱,生活有了起码的保障,至少是衣食无忧吧。 看老舍先生描写旧社会,看他描写的人物大多是灰暗的。英雄豪杰,老舍先生搭搁不上。写实,写他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先生早年居家在护国寺北的小羊圈胡同,于是这条胡同、边上的百花深处,护国寺街就都入了书,书中的人物赵姑母一家人都住在此,颠着小脚里出外进家长里短。北面的地界更熟,先生姥姥家住在德胜门外,他本人曾任教职,教育局北郊的学务,把老张的宅子和学堂安置在他的辖区内,“出了德胜门吊桥往东北方向去。” 老张的故事发生在民国十年前后,德胜门下还是吊桥,行人匆匆穿行门洞而过,寒冬北风刮起时,身板单薄的,穿行风洞寸步难行 。先生一定有过切身体会,常年奔走在这条道上。五十多年后,到我们行走这条道路时拆得仅剩下箭楼,孤零零的,城门堵上,人车都得绕行。 北平是灰墙黑瓦,人是灰暗故事中的小人物,磕磕碰碰地活着,赵姑母几位老者都人生暗淡,死了、伤了,伤了心。两对年青人,有情人都未成眷属,想着新生活的最终都认了命,好像是受了老张的欺压,宁可说是社会的压迫,因袭的传统、社会的不公,除非逼上梁山的,要不就是妥协,世世代代的那样。 2552【市侩】 民国市民的日子 ,有穷欢乐的。赵四,好人,周济身旁的穷人,给钱、借钱,欠账的人不还,打破了头,赵四进局子蹲着,没地儿讲理去。从殷实的小康之家败落下来,拉洋车了,靠力气吃饭,赵四喜兴,帮了这个帮那个,像是为这个故事添些高兴的成分,要不就太压抑了。 故事终局时有了出头之日的唯有老张。 老张的哲学好使,市侩哲学。老张,旧京的无赖恶棍,“身兼兵、学、商三种职业,信仰回、耶、佛三种宗教”;他信奉的是“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人生哲学,“凡公事之有纳入私事范围内之可能者,以私事对待之。” 老张纵横捭阖孜孜以求终于把自治会的会长弄到手,虎口夺食,容易吗。对手龙会长不是善茬,但老张有哲学、有钱、有手段,原来龙会长有短捏在他手中,老张是债主, 逼得对方聘闺女收彩礼还钱 。钱没有,闺女舍不得还另有他用,把位子让了远走高飞。老张这下更忙了,办学授课的事不能亲历亲为,他贴出了德外关厢小学招聘启事,看他办学的买卖做得也不小。风生水起,步步高升。故事结束时老张一位在外面当师长的堂兄弟还是盟兄弟给北平的官僚递过话来。老张荣升,正经当上了官,到外省出任教育局长。人挪活,老张站上了高枝,他另自以为得意的是,花500块纳了两房妾,既提了身份又没多花钱。 生存从来都是不容易的。认识一个社会,看史书看不到这些。听故事,人情世故,内心世界。 老舍先生作过多年的老师,在北平在外省,小学、中学、大学,还当过北平北郊学务,跟故事中的那位学务相当。 所以他写牛天赐,写老张,形形色色,熟人熟事,如数家珍。连地方都没变,人物吗,一定有这一路人,至于老张、老赵的,无可无不可。 文学都是批判的多,有多少歌功颂德的。任何社会都有坏人,多点少点吧,世道安稳人性恶普遍被压抑着。 这等坏人还有吗?看看报纸浏览媒体,这类坏人当下还不少,比老张有过之无不及,老张那还朴实得斤斤计较,茶水钱都要掂量。后来者居上,胆大妄为。需要立此存照。文学形象,赵钱孙李,想不起来有谁。
; V! Q' H( A* ^/ u2 ?9 ~! z;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