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pei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9-10-18 20: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267【挥手】
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大北京,好多地方都没到过。在心目中这个城市的中心就是天安门的城楼子,曾经的说法: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多少歌曲都是颂扬天安门的,高山仰止,神圣的地方。神圣终于归于普通,好多年前城楼对社会开放,收费参观。想是哪天要去上一遭,楼顶上咱也挥挥手。可这么多年,东来西往的,路过时也就是仰头看看,没想着再往前走上一段。倒不是几十块钱把人拦住,只是它一旦亲民了,不再高不可攀,那就随便哪一天来,早晚的事。夏天时走过金水桥,陪着亲戚往北边的故宫参观,见天安门城楼子底下排着长长的队伍,算了算了。
也许就是上个月吧,天安门城楼对65岁以上的老人实行免费参观。同事老刘上周六登上了城楼,说是底下排队40分钟。这个时间还可以接受,咱也走一趟,什么时候。正好有同好者,电话过来,约着一道登城楼,周四。周四预报有雨,没关系,天不好人还少呢。
果然人少。南长街口下了公交车,以往几次,上了长安街就是拥挤的安检队伍,现在没队伍,径直通过安检站,过金水桥,穿门洞,往北百十米西侧是登城门楼的安检点,刷身份证进入,城楼子西端沿阶梯上行。还记得那张开国大典的照片,毛、朱等领导人拾级往上,没有印象中的那么高远,几十级台阶轻松登顶。
猎猎红旗,南风正劲。朱红的立柱,斗拱金瓦。游人不多,四方来客,老人并不更多。
。落脚中心的位置上,毛在这里七十年前朗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啦!第一,也是永久的画面。
主席挥手我前进。这里曾经至高无上 ,1966年的8.18这里是红海洋,毛领章帽徽,臂戴袖章,接见百万群众、红卫兵,山呼万岁,热泪盈眶 ,激情燃烧 ,心花 绽放。运动冷寂了下来,红海洋退去,人也冷静下来。广场发生了太多的事件,几代人的曲折行进,都在此留下身影,铭刻于历史,喜怒哀乐洋洋洒洒。
半个多月前从这里望过去战车隆隆,器宇轩昂 , 毛的巨幅画像行进在队伍中。毛代表了一种集合的,大众的力量。
皇帝老子、共和国政要、如今普通百姓都可以上来挥挥手了。
2268【城楼】
我没有挥手,也不见有人挥手。我们这个岁数的人清心寡欲,激情不在。年青人从来就没有那般激情过。何方神圣,哪有伟人,干嘛要挥手?
游人都在拍照留念,金銮宝殿留下个人的身影,立马传递出去,这是在天安门城楼 上。“我爱北京天安门……”歌声唱了五十年。如今谁人都可以登上城楼来,真是幸事。
房檐上的大红灯笼呢?不见了,节后撤走了。大殿内遍体的通红,红墙、红柱子、红地毯。几幅大体量的国画,一溜沙发横陈,头顶八角宫灯明晃晃。游人可 以进到殿内,脚踩红地毯,不像北面的午门内的一串大殿,拒人于大殿之外,甚至于台阶之下。
进得殿堂,无神可拜,拍张照片总可以吧,没人拦着,停留一会也不碍。只那小喇叭喋喋不休广播着:禁止停留和拍照……。
转到门外,高瞻远瞩南望广场,国庆节的大花篮还立在中央,东西侧巨型的纪念70周年大屏幕闪闪发亮。中轴线上,红旗飘飘,第一面五星红旗从那里升起。纪念碑巍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身后是方正的纪念堂,正阳门、前门楼子立了好几百年。
主席像挂在城楼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横幅犹在。它们还会长久以往。
俯瞰底下的人群,漫步的游人斑斑点点,来来往往,面目不清,高高在上的视觉效果不过看一个大模样,远不如金水桥畔的观礼台。想当年游行队伍中的少先队员、小将们、万千行进中的人,他们仰望城楼,能看到什么,影影绰绰。得多好的视力才能辨别一二。我想起那年,1976年的十月也是数十万人的广场集会,那时我还是双明亮的眼睛,望眼欲穿,城楼子上人影晃动,没能看到敬爱的华主席。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我蓦然地想起这么几句戏词。
一同登上城楼的老几位正聊得热乎。后来我问起在聊什么?老刘说起赵大夫的老伴因饮食失调而过世,小赵说起自己前天晚上被小童的滑板撞翻幸无大碍……。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9-10-18 20: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91017_144511_resized.jpg
发表于 2019-10-18 20: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91017_144959_resized.jpg
发表于 2019-10-18 20: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发表于 2019-10-19 11: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269【观礼】
回家跟妈说我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又说起家里当年有个国庆观礼的红绸带子,别在胸前的,像是个长条的书签,底部开叉,上面烫金“观礼”二字,妈戴着参加了国庆观礼,1962年。后来绸带别在墙上的镜框上好几年。
妈,你上次观礼可惜没能登上天安门。
“谁说的,我们那次观礼前先到城楼上参观,我们是坐电梯上去的,然后才下来到观礼台,下来后一会儿,毛主席他们才上去。”
你们观礼的位置是在东边还是西边?
“东边”
是不是东二台呀?我脑子里突然想起,红绸子后面盖着蓝色的印章,写着座位号码。
“是最靠前面的,那次还有你金伯伯、亓阿姨、朱叔叔,印尼有位姓马的夫人也跟着一块去了,算是跟我们沾了光。那次是回来开海外行经理会,我不是经理是海外团的成员,住在金鱼胡同的和平宾馆,开了十天会。我那时已经病休一年多,要求跟着一块回来。正赶上国庆,参加国宴和国庆观礼,,那时候对外派人员还是很照顾的,要是一直在国内,老百姓怎么能上城门楼子,不会有机会上观礼台的。”
看见毛主席了吗?
“看见了,一转头就看见了,不很清楚,头一个出来的毛泽东,看到了我们就使劲鼓掌。”
典礼开始谁讲的话?
“总理吗?不记得了。”
不会吧,这个场合该是彭真吧,北京市长。观礼看到些什么?
“那时候游行简单。没有多少花车,红旗多,一个队伍一个队伍过来,走近了就开始正步走,非常整齐。群众拿着花,颤乎颤乎的,到了一个点就正步走,过了点就齐步走 到了跟前,才摇晃着花,喊着口号,万岁什么的……都记不清了。
“我那天穿的是藏青色的制服,制服一直没大有机会穿,印尼太热。总理说过,你们女同志怎么一回国旗袍就都不穿了?你们要穿着。”
这话是当面听的吗?
“不是,是对外事口的人说的。那天观礼时好像也没人穿旗袍,天凉了”
去观礼怎么也没留下照片?没想着还是不让带相机呀?。
“我没有,老金、老朱他们都有,没有照相……”
发表于 2019-10-19 19: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270【人间冷暖】
以为会有些朝圣的心理,结果心如止水。没见到什么稀奇的东西,大殿内空空荡荡,后来看到手机照片,才见到一溜沙发摆在那。该摆些有历史价值的文物供参观,大概又怕游人滞留。拍照吧,又没选到好的角度,找不到标志性物件,只有大红柱子一根根,贼亮的,这要是拍好了也见独到之处。
下了城楼跟上人群往北走,单行线,走不了回头路。来这的游人多数是参观故宫的,继续前行就是。我们不继续参观的只好往西,借道中山公园穿行,东门进,西门出了。
中山公园内赶上了 “集市”,沿着筒子河一溜排开都是摆摊的。这么多人,阻塞了前行的道路,小一里地吧,好几百人,坐着的,站着的多,货色都摆在脚底下,一张张打印的材料,征婚,为子女征婚。性别、年龄,身高、体态、相貌、学历、籍贯、工作、收入、财产情况、婚姻状况、寻觅对象的要求……
我夏天时曾经在这园子内绕行一圈,走到河边只见着零零落落十几位谈婚论嫁者,不是正日子。逢几是集?周四是赶集的日子吧。
东头道旁有张空着的长椅,坐下歇脚。眼见得来来往往行走的人,多是低头寻觅的,注目地面上的文字信息。要是多停下一会儿,摊主就主动搭话询问男孩女孩,多大了……步步深入,这有照片你可以看看,摊主掏出手机,离开摊位二位老人到水边单聊。
没坐多会,有人上前发问:你男孩女孩。我说我这歇脚的。这不是误会吗,跟前也没材料摆着。不能多坐,一会儿又过来问话的。走吧。
摆摊的不光老人,还有年青的。一位蹲着的年青人,面前的纸板写着“本人征婚”看内容,年龄才30岁,研究生毕业……再看看模样不错,身板挺健壮。怎么在这单着,不见周围的长辈跟他搭讪,这不现成的吗。
继续前行。看的多,聊的也不少。扫过一张张的白纸黑字,还是阴盛阳衰,待字闺中的多,90后的都跑这来应征了,才20多,儿女不急,父母急。见着一位大龄女的材料,50岁了,也来这碰碰运气。谁知哪片云彩落雨,缘分就是没准的事,万一呢。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媳妇孙子不耽误了吗。父母不操心谁操心,这是一家的大事,孩子不乐意,费力不讨好没关系,万一要是成了呢。
发表于 2019-10-19 19: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91017_152956_resized.jpg
发表于 2019-10-19 20: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91017_151755_resized.jpg
发表于 2019-10-21 19: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271【中轴线】
周末。老北图听一段“20世纪北京中轴线的变迁”。
临琼楼临碧水,古香古色的建筑为中轴线添了彩,“申遗”正在进行时。
紧赶慢赶还是迟到了,晚到十多分钟。中轴线的要点讲完,铺陈开建筑格局、功能演变、历史、人物。
王建伟,市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讲历史的厚重这位年轻了点。翻材料,书来书去,内容显得单薄,大概也不是位老北京。记得去年听老北京肖复兴讲的“前门外”有血有肉听着入耳。这位干巴巴的,幸好有翻拍上来大量图片。故纸堆里没白钻。倒腾出些老画片,在我也是见所未见。
二十世纪的中轴线南至永定门,北到钟鼓楼,一路风光无限。比如中轴线上的火车站,在先还有两处:南边的马家堡和天坛,最近有新书,专门述及马家堡,这后一处八国联军开设的,为了往过运兵,简陋的临建,有照片为证。
最北面的前门东火车站,地标性建筑。早年许多文化人都描写过第一次来北平,走出站台眼前的震撼。50年代车站废弛,建筑留存下来,现在成为铁路博物馆。老站模样依旧,北侧钟楼子矗立,与南侧低矮的候车大厅为一体。三四十年前,我常来这里购票。王老师展示了历史照片,晚至六十年代的照片,车站的候车大厅在钟楼的北侧。修建地铁那年将大厅整体迁移到钟楼的南侧,成就今天的建筑格局。大概不少老北京并不知晓这眼皮底下的变迁。
曾经广为人知的一组庚子年间前门楼子断壁残垣的照片,城楼子上半截荡然无存,图片文字标为,八国联军炮轰所致。今人再解读,真正的肇事者义和团所为,鱼池失火殃及城门,团民纵火烧毁西药店,谁想捎上了城门楼子。倒是东便门角楼等被大炮轰毁的废墟,铁证如山可算在洋鬼子头上。
天安门广场的变迁有目共睹,在世的老人不少都参加过修建广场的义务劳动。开国大典前拓宽了广场。中华门,曾经的大明门、大清门消失殆尽。1958年的大拆大建,1977年纪念堂工地。记得这后一次,市民们争相上阵出一把力,各个机关、企业、学校纷纷到场添砖加瓦。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2272【变迁】
北京曾经的帝王之都,其营造,尤其是中心皇城的营造,中轴线及其附属建筑体现了皇权神圣。二十世纪初叶,皇权不在,帝都转为市民城市,一极化转变为多元化社会空间,服务于大众生活。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天安门广场。不破不立,七十年前的照片,金水桥前只是东西向的大通道。南面一片还环绕着城墙,绿树遮天。逐渐扩容,直到六十年代成为可容纳百万人集会的大广场。大概数得上天下第一了。七十年代中期,正阳门北的棋盘街一带尚存一片松林,7路公交总站设在这里。西交民巷的东口立着两座钟楼子,昔日的金融街还算完整。后来的纪念堂施工,广场的南端最后一次向东西方向扩容,棋盘街没了。巴洛克式的钟楼子又推倒一座。
现在从天安门城楼上望过去,广场太过空旷。还需要百万人的大广场吗?大跃进年代、红海洋年代已经过去。集会已不必如此兴师动众了。春秋两季气候宜人,但进出广场无法自如,我已经好多年不来这里找麻烦了。冬夏两季,除了一早的升旗仪式,大概不会有多少人愿意领教广场上的酷暑严寒。要是绿树成片多养眼啊。人文景观申遗的主要措施在于恢复历史原貌,恢复一点是一点。
天安门城楼子也经历过一次大修,时间是1968年冬,北方冬日施工不容易,盖上暖棚蒙面大修。当时的说法是天安门在这次整修后还长高了若干,更加雄伟壮观。王老师给展示了当年大修天安门城楼时的呈批件,内容诸如,为保障毛主席的人身安全,世界革命云云。这工程太重要,哪有不批的道理。挺有意思。这次大修更新工艺,增设电梯……。电梯是这一年新装上的吗?
讲座最后王老师提及五十年代北京城保护的“梁陈方案”没有得到完全采纳的问题。有政治、经济的考虑,要变消费型城市为生产型城市,但最终还是缺钱,百废待兴,另建新城,当家才知柴米贵。历史上日本方案在前,也是再造新城,东部规划为工业区,西部为新京,办公区、居住区。日本人没料到会站不住脚。
发表于 2019-10-22 19: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8 q( F8 O' k/ v# _  b$ D
2273【拆迁】
网上推文“南北长街路西房屋全部腾退征用” 地处北京中轴线核心的皇城内部分,故宫西侧的南长街、北长街正式启动腾退。 根据新总规的要求,皇城内也是完善政务区功能的重要承载空间。南北长街项目涉及约400户,全部外迁。还有两所学校——161中学(原28中/6中旧址)和北长街小学。
那边中轴线在申遗,言说保持古都风貌。虽然已经寥寥无几,但就此刹住拆迁的步子,还算幸事。说是说做是做。这不还在清退拆迁。上面要办的事,几乎是没有办不成的。现在大体不必强拆,有经济手段。早十年,我的一位同事老王一间名下的小房座落在府右街西北角中的胡同里,他可是一天没住过。边上的zhf要扩容,挨家访谈做工作,在南边的半步桥、西面的鲁谷安排经适房,这边拆迁补偿款扶摇直上,当开价到10万一平米时,居民全体立马痛快撤离,欢欣鼓舞的不在少数,老王立刻收进一台大口径照相机,连他的退休生活都有了额外保障。拆迁这事有时还是挺得民心的。
拆迁在继续,在中轴线上。让人担忧的是,拆迁后如何处置这些个青砖灰瓦的院落,你看府右街那片推了平房,立起办公楼。如果也照此办理,那中轴线上又添上深深的疤痕。现在南长街南头西侧灰墙内的那栋大楼已经够丑陋的,已经在那立了几十年,高高大大,难道它不超标吗?路的东侧就是皇城的红墙。这要是都照此办理,大楼一溜往北延展下去,简直就是灾难。令紫禁宫丢失颜面,红墙金瓦被钢筋水泥包裹着。
我想起温同学家位于北长街北端筒子河畔的小院子, 七十年代后期的一个冬日,我走进这里,干干净净,瑟瑟发抖的一小片绿竹 ,北房小屋内暖暖的,老阳照亮半间屋,东墙立着紫檀木的书柜,柜子上每扇小门篆刻着书名,全套的24史,我这是头一次走进书香门第。那次没见到长者,也不知道老人家做何学问。不知是哪一年,已然很久了,温家的旧址变身绿草茵茵的草坪,筒子河亮了出来。还好吧,没有被新式楼房所替代。
红墙之外就该是绿树茵茵,市民的小院,石榴天棚胖丫头。
2274【?】
为什么要征用这一大片居民区,办公扩容还是安全考虑。
建中央政务区。都网络时代了,物理空间就那么重要吗,可以劳务外包,你的计算中心、呼叫中心都可以放在大山里、军营内。可以异地办公,不一定都宗在一块。有雄安新区吗,一张白纸尽情画。北京市几大班子迁址通州新区,腾退多少楼堂馆所,现成的拿来用。还要与民争夺这有限的空间。
安全性。“阶级斗争熄灭论”四十年。可里外都吃紧。你瞅瞅去个广场那个费劲,我两次上国家博物馆,长长队伍,两道安检,真够累的。要说机场、车站这些个地方增哨加岗确有必要,连个远离市区的小学校都天天一圈保安站着,可都是壮劳力。招工不好招,整这许多的无用功来。类似虚费多了去。到底是哪个国家最安全,警力最少的国家最安全。人家的市府大门随便进,旅游团进去上个厕所没问题。社会安全,市民、来访者的心理安全。
比邻中南海一线,历史上确有不安定的情况。闹红卫兵那年,六中的学生掏挖地道以求一逞。半个世纪前的事,不知真假。要是采用现代的开挖技术从地下突破不是难事。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现在的监控设施无处不在。天上能拦得住,地下不会比空中更难吧。好像这两条理由都不是那么充分。
都是钱闹的。早年修旧利废,就地改造建设,忽视古建的保护是因为缺钱,少见识,五六十年代拆了一批。到了世纪末开发商财大气粗,横扫大小胡同。现在是政府有钱了,上通州下雄安都能办到,现在就近中轴线上动土开工
规划的失误将是最大的失误。这些年见到多少拆迁的负面报道,成片的大楼被定向爆破拆毁,都是民脂民膏,最近的报道是秦岭别墅区的沦陷,以至于网友笑谈国庆陕西花车为反腐倡廉主题:摧毁成片的楼宇。
不知道规划者都是怎么想的。更不知道,这么大的拆迁项目是如何立项批准的,未来又将怎样建设。方案的环评做了吗呢?方案公示了吗?也许都做了,咱不知道吧。
收音机里听到一句广告词:信息爆炸的时代,多数信息是无用的。网络上的信息真真假假,更要大打折扣。

. W! k% Y3 M2 ^+ [& P, Z1 m
发表于 2019-10-23 19: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275【参考】
流言蜚语网上多。自媒体时代谁都可以码字、发表,懒得动手的可以转发,弹指一挥间,图片、报道,各种信息快速流动,推送到各位面前。信不信由你,天下大事、小情应有尽有。人要是深陷其中就毁了,也实在是看不过来,基本上看个题目就翻页了。传统的媒体可信度还高一些,纸质的书、报,都由专业人士刊出,代为选择,过滤些无聊的东西。自己再过滤一遍,看些乐意看的,别与社会隔离太远。杂志都很少看了,得去图书馆坐着,又不在家门口,麻烦。
报纸订了一份,一周看个一次两次,十多版的报纸,真正读下来的不过一版、两版。偶尔买份报纸《南方周末》,哪天路过报摊,恰恰它也在,上面有些较深入的专题报道,不过这些年它的售价翻番了,比通货膨胀快。
《参考消息》还是一元一份,价格稳定,广告不多。今天在车站候车,车子不来,来份消息参考着。坐了一路车看了一路,现在都是车上看手机,看报纸的很少见。
头版“中美磋商进展顺利鼓舞世界”“美国无意寻求与中国脱钩”这份报纸多为外电报道,涉及与我关系的报喜不报忧,多数媒体都是如此。选择性报道,跟所有的读者都是选择性阅读一样。二版三版国际新闻。四版五版科技、六版军事……
第十五版标题 “中国多地’ 麻将馆禁令’引争议” 外电报道江西、湖北、安徽等地的某些县市要求当地经营性麻将馆自行关闭,原因是涉及赌博行为并存在着噪音扰民问题。
麻将牌中国人打了好几百年,颇有群众基础。后来新社会破旧立新,麻将牌偃旗息鼓,尤其是大城市中扫荡得干净,我在成年以前都没见过玩麻将的。大概到了八十年代才死灰复燃。我是八五年在四川的大足宾馆内买了副麻将牌回来。可到现在我都没上桌打过,不会,也不愿意学了。一坐就是半天,别的就甭干了。北京这地方麻将牌也不大时兴,上班时午休有打纸牌,没见麻将。公园内退休的老者下棋打扑克没见玩麻将。不过在外省,四川的茶馆内打麻将的比比皆是。有一次在贵州游览青岩古镇,石板街两边的木楼,哗啦哗啦噼噼叭叭,走一路响一路,搓麻的。是够扰民的,要是赶上与他们为邻,自己又不打麻将,这东西打起来没时没晌。
据说打麻将不带点赌就不来劲儿。只要别玩大了,弄成倾家荡产带来社会问题。现在提倡老年人下棋、扑克、打麻将,说是预防老年痴呆,大概是有道理的。
给麻将馆按上监控设施,玩大的,就重罚老板,让他关门了事。
发表于 2019-10-24 20: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276【走着】
退休老人们秋游健走,中轴线北端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中轴线北延十好几里是本世纪初的事,筹办08年奥运会大兴土木,盖场馆通道路。从钟鼓楼往北杀出一条笔直大道直抵公园内的奥海、仰山,“山不是堆的”山顶上南望影影绰绰的钟楼,要是再堆高些,好天就能见到紫禁城。我在市中心景山万春亭上回望,从未见到过那海那山,要是赶上个好天呢?就是一个意向,大写意。
奥运给北京留下的遗产中最实惠的就属这奥森公园。占地一万多亩,比两个圆明园还大,绿化覆盖率九成五,是周边居民遛弯的好去处。免费开放十多年了,我离着近,一年能过来一趟两趟,同事中竟然有第一次来这的。十余年前这里是庄稼地,老北京,新奥运,新景观。
网上报名,自愿参加,二十多位响应者,我是第一次参加健走活动。东西南北城的都来了。老王来了,早年遭遇重创,恢复得不错,全凭这些年活动着,真值得老几位学着。老没见的老潘来了,好像退休后就没见着,握握手吧……。
周四预报有雨,小雨,撑上伞,风雨无阻,不见不散,九点半公园南门口集合。进园前先看上一场群众大合唱,这里天天红歌唱响,老者们的开心时刻,守着地铁口,方便八方人。有同事提前一站下车,奥林匹克公园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两码事,一南一北差着一站地呢。稍等片刻,等等迟到的。
园内已聚集着健步者,数批次团队在奥海畔集结,仪式一番,训导规则,发令开赛。一群欢快的小学生瞬间消失在步道拐弯处,嘻嘻哈哈的一支支队伍出发。
奥海沉寂像就要开锅的热汤,水雾升腾。仰山迷蒙,云里雾里。早年的说法下雾就不下雨,现在早已变异为雾蒙蒙并雨蒙蒙,携手同来,如约而至的雨水,网上预报10时落雨,提前10分钟甩下了雨点子。
赶紧走,赶紧出发,几位吆喝着开拔。领队告知行进线路,沿着红色塑胶路北上,前方1.5公里标志牌处右行折返,全程3公里。性急的已捷足先登,急匆匆前行的背影。跟脚的运动鞋,户外的防雨帽衫,缺雨具的二人并肩互助,雨水情。
2277【五里雾】
我们老几位殿后,不紧不慢的雨,不紧不慢地走上。前行者已见不着背影。他们这是奔一等奖去了。急啥吗,这点路半个多小时走往返,早回来也不开饭。
奥森雨景头次赶上。老冯走前走后举着相机收获着美景。还是早了点,今日才“霜降”冰点未及,满目青绿,苇塘依旧,只枯荷遍地,残花败叶也是秋之美。
转过一处弯道,这边秋景浓些,林子开始泛黄,路边的红叶蔚为大观。栗总说,哪还需要往香山看红叶呢,这就成片的。奇花异草,园子大了什么花色都有,十年耕耘,这里四季有绿,三季开花,前些年我在这里见到过百亩的向日葵、大片的波斯菊,深秋灿烂的银杏林铺天盖地。
雨水见大,趟湿了脚面,前景迷离。到了哪里?浅色大理石的碑刻该是折返处吧。回身问问我们的小领队,她们昨日来这里探访踩点规划的行进路线。“往右拐,转回去。”离开了塑胶步道,眼前一片耀眼的鲜花,让雨水洗刷得鲜亮。岔路口学校的老师指挥着小朋友们,“往北去往北去,在北门集合”我们这是往哪去?我们要往南门去,再次失去路标,没了方向。刷刷刷的窸窣声,砰砰砰头顶雨点子砸在伞布上。哪里是南啊?到夕拾台折返,哪见夕拾台了。问问吧,问谁去?
小王这里启动手机导航功能。“有了,跟我走吧,一直走,这个方向是南。”老王几位和小向导执意往左拐。听谁的?我们四位决定跟着导航走,往南走,大方向不会错。兵分两路,看谁先到吧。事后我们这支队伍,先他们到了一个小时,集体二等奖。
谁能想得到,这公园里会迷失方向。咱们走过这座桥吧,我们走了回头路,回头路就对了。又见红色步道,这是上了正道。导航提示音指向林间的小道,走还是不走,这大概是条捷径,看着迷茫的前方,算了,还是走大道稳妥。
雨水缓了,身子前脸全湿了。后面路上赶上来老乔两位,“别提了,我们都走到东门了” 老曲气呼呼“怎么回事呀,人家都有个小旗子领队,咱们这没人带着瞎走。”我说“你不该呀,公园外面就是你们家,老来这里溜达怎么会迷路?”
“什么都看不见,连个标志物都看不见……”
见着奥海了,这回错不了。南门见到了,隐隐约约见着南边的玲珑塔。
发表于 2019-10-24 20: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91024_102307_resized.jpg
发表于 2019-10-25 21: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278【上桌】
众人鱼贯出了园子,领队在前一路西行,走着聊着,放心了走,这回不会迷失。静静的街道,怎么连趟公交车都没有,贴着奥运村,绕过它的北墙、西墙才见着些商业气氛。“三义和餐馆”进门往地下钻,里面宽敞,是家山东馆。
老大的桌子,围绕着坐下,岁数大的往当间儿坐。谁更年长些还不好论了,好几位还没到,足足等了一小时。倒是好饭不怕晚,过了12点人到齐,24位济济一桌。再多出一位都难挤下。招呼着,下筷子,落了空,转回来就成了空盘子,人多好吃饭。
鲁菜,煎饼面酱卷大葱,还不能可劲儿造。再加上一盘也不够人手一份。热腾腾的单县羊杂汤端上桌,一人一大碗,正好老几位让雨水浇着,热汤下肚暖暖身。武大郎烧饼热烘烘刚出炉,外焦里嫩带芝麻盐。武大郎卖春饼,不就是戗面馒头吗,怎么这里改烧饼了。好吃就行吧。
怎么那么关心国家大事。老李那谈起四中全会即将召开,人事任免又有新动作。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书记是政府机构里浸染多年,民情国是议政那是本行。
公司如何了?经营的怎样,没人给说说。谁又说起同事升迁、流转,听着名字都生疏了,再往后小青年们认识的就不多了。
医疗报销再次启动,卫生所的小*当面解答。有人说你们那个闪赔够难赔的,网上传送玩不转,宁可拿上票据送到公司医务部门。网上结算方便大家,会者不难。这拨人都还不老,学点新东西赶趟。我也不会呀,还不曾使用过,但愿不必去学它 。
相聚总是短的,散席升至地面,挥手道别,下回见。
一路南行,三人行,去找公交车,路长话不短。小宋这是往老妈那赶,她那里孤掌难鸣,更需倾情付出。九十多母亲身体还好,只是离不开人,有小保姆帮衬着,但感情的抚慰替代不了,伺候着吧。彼此彼此,感同身受,我说还好,我们兄弟俩分担,我二四六不去,一三五准去。
下来公交车与老何同行,继续我们的柴米油盐话题。老何说起快解放了,孙辈的升入中班日托就轻松了。我问起还在做器械训练吗?“不去了。”那你闲着干点什么?“集邮啊。”
2279【收获】
走一趟颇有收获,健身并交流。
宅人还是要动一动,龟、兔式养生哪个优劣,动静交织的好。这次活动也只是走上一小段,三公里才哪到哪啊。看湖畔跑着的好几位短打扮,浑身水淋淋的奔跑者,这是在筹备下月初的“北马”。我们这溜达着刚好祛除凉气,雾水中添了水灵,人多妩媚,筋骨才活动开了。健走路途几何,老乔那里报告走下一万两千步。众人置疑有那么远吗。数字化生活,有人说我这才六千多步啊。都对,人家老二位在园子里左突右冲弯弯绕来着,一个多小时疾行,又是雨地的小碎步,一万多,高高的,有手机记录为证。不知二位是否拿到头奖。本次健走,设一二三等奖,之前传达了这次活动之精神“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未曾详述赛事规则,先到为胜意在不言中吧。我大概走下也不止万步,来时乘公交车,在洼里南口下车,北上一站多地,连走带小跑,还好没误点,这是入园之前。活动之后出园奔了餐馆。再后南向大屯路上才寻到公交车站。
活动了身子骨,当夜睡了个好觉。
也难得逛公园赶上场雨水。雨中游也别有味道,那日也是下下停停,我们人到家,太阳也出来了,阳光灿烂的园子当另一番美色。不是挺多的拍手吗,摄影发烧友。要是心能静下来,会有不少斩获。可惜一分迷路的焦虑干扰了好心情并模糊了发现美的眼睛。
有此一说:见一面少一面。换个角度,见一面赚一面。老同事见面相谈甚欢,高兴的事。愉悦心情,不是吗。一年要赶场多少次,同学会,大中小同学,同事会好几拨的,图个乐呵。
上午见着各位的留言,有说还想看的,就再找补几句。百闻不如一见,这事得亲历亲为,身临其境才是。干嘛不来呢,身板还都可以,除了术后康复中,都该出来走走,会会老友。说来不是机会难得吗,一年一度,几度。就这么个三两回还不带露面的。说句不好听的,不露面还不发言的,让人起疑三长两短不成?绝非玩笑,周四一早出发时,我在马甸公交站北的小广场前就辟谣来着,和一位老哥,前同事,人在呐,我见着最近的信息了,你怎么跟我说他人走了呢。
发表于 2019-10-26 11: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280【露面】
老没见着老潘,问过他怎么老不露面呀。“事多,经常也不在北京,所以就错过了……”
几位都说他人胖了,脸圆了。其实老潘早年不瘦,都曾在一个部门待过,这十来年,见没见过都记不得了,几年总有了。退休的老汉们无所事事的不少,好像发福的不多。人生难得老来寿,现在的说法是稍胖为好,胖人经熬。肥瘦看好的计算公式如下:身高-100X2=**公斤。
心宽才能体胖。闹心的职场远去,赋闲者少了羁绊,剩下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夕阳红了,过好眼前的日子。都说六十到八十龄是最好的老年时光。赶上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这代老人衣食无忧,眼下胳膊腿利落,脑袋清醒,吃嘛嘛香,长皱纹也得长点肉啊。
其实老人家哪能都是美事。福祸相倚中庸之道。四世同堂,美!有老人可孝,小崽绕膝,真正的上有老下有小,幸运者这个时段还要继续拉套前行,希望老的长寿,小的健康,上下都得担待些,操心。
洒脱的也不少。一家之长了,孙辈的不去管,一代养一代,新式家庭关系越来越多了。都干点什么?有高大上的,好几位干着公益,要怎么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呢。干着老本行的好几位,余热总要释放,熟门熟路,活计有人请着干,干吗不干,人家老外那不少都干到七老八十呢。别累着就行。满世界转悠的,老赵还在言说南美之行。上次见面就说这事,还未成行。走着,说走就走,别渗着,得只争朝夕,年岁大了旅行社都不待见。小王那刚从邯郸自驾游回来,邯郸学步、胡服骑射、纸上谈兵……,赵国古都,从现实走进历史,一路的燕赵古风。又说起前次与老潘结伴欧洲之行,风光一路。
今天,同事小高在朋友圈里推文“老人保画家潘肖彦出版油画作品集”有图片好看。
真人不露面。敢情老潘蛰伏多年,埋头苦干呢。上班族时老潘那西交民巷办公室内就满是画作。油画,风景、人物画。行业内还是金融口美展时常见他的作品露面,画人当以作品说话,老潘那时好像更多出手的是摄影作品。曾跟老潘聊过,汇文出身,后专攻美术,有科班的底子。这退休后心无旁骛,厚积薄发,又见成果。
发表于 2019-10-27 19: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281【邻里节】
翻前几天的北京晚报,七版的通栏标题“北京首届邻里节明天开始啦!”一看日期是25日周五的报纸,那就是周六呀,办什么活动了。没有动静,一天没动静。我家这边没有,老妈家那边也没听说。报上说时间是周六或周日,周日也没动静。这段新闻的副标题是“全市所有社区都要办活动 增加居民认同感”光说不练啊,上面说了,底下没动作。
这又是一个洋节,引进版。我们这是首届,人家那搞了好多年。我前些年在法国那边赶上过两次,都是在某个夏日的下午。第一次场面大些,现场就办在小区的空地上,来了些少年参加,带来了他们制作的宣传环保内容的题板,社区还租借过来六七样古老的玩具,老少咸宜。搬来几张桌子铺上桌布,社区提供饮料,规定各家各户参加者都要带过来一份餐食,展示一下厨艺。看下来,多是主妇们烤制的蛋糕、甜点,也有超市买过来的食品。小人玩乐,大人聊天,就那站着聊,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有,一下午,是可以认识不少人,都是周边好几栋公寓楼里的邻居,上班的人聊大事,职场的事。居家的聊孩子……。不知为什么这种活动老人参加的少,我像是最老的。后来又参加过一次,简单了些,也是事先各个楼门贴出告示,说明时间地点要求,就在花园里的兵乓球台子周边,刚好我过去不久,带过去的稻香村糕点大受欢迎,看着新鲜吃着洋味。这次没有学生都是小孩子,大人们还是聊天,小孩子玩到一起。
上网查询“邻里节”如下:“邻里节”在国际社会上早有传统,法国“邻居节”始于1999年,又称“欧洲邻居日”。2000年,法国政府正式将5月的最后一个周二确定为邻居节庆祝日。2003年,其已成为一项国际性社区庆典活动。“邻居节”发起者的初衷,是鼓励居民走出家门,主动认识左邻右舍,在海聊中建立起信任和友谊。
人家那里是真过节,还放假半天呢,要不上班的人怎么能参加呢。
这个洋节引进来确有必要。现在是十年二十年的邻居看着都陌生,除非是一层楼的。好像人一住进楼,没了地气就冷漠了。社区创造些条件,让众人往一块儿凑凑,尤其是上班的人,促进邻里和谐、倡导互帮,丰富社区居民生活。4 U+ K% w' @2 V$ ~: x: }

0 H, t) Y, ^' P2 X7 b现在社区干部的主力是大学生们,应该有活力。但我作为居民不大能感受到。
发表于 2019-10-28 13: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283【泡了】
上午,小区康体中心的楼梯上遇着老王,我上他下。不是上面说的老王,老王已经搬去南城了。小区内原来有大约二十位同事,南楼北楼住着,二十年,半数人见不到了,搬家了,良枝而栖。老居依然的诸位,其实也难得见着一面,就是住在一个楼的老几位,经常是年半载的见上一面,得恰巧你我都想一处了,某个时点都走在了外面,你出去买菜,我打外面归家,走个碰头,站住聊上几句。唯有跟北楼老王见着次数多些。
一月能见上几次,见着过老王围着小区内的甬道遛弯。同事们好像出来遛弯的不多,过去我楼上的老赵算是一位,夜半出没,遛狗,后来也搬走见不到了。老王一直坚持着走路,我进出小区时偶尔会碰到。更多的场合是赤膊相见,泳池内外。我约莫一周去趟泳池,老王去的勤,办的是年卡,不游白不游。每次千八百米,游早场人少。老王的身体由差转好,我看全是运动带来的益处。
那天老王说起,奥森公园常过来,送完小孙子上学,有时绕道奥森公园西侧泊车进园,转上一圈再回家。锻炼,刻意为之,日积月累成了生活习惯,习惯就自然而然了。这些年锻炼以游泳为主,活动全身,对腿脚也少些损耗。老王说上午游这么一次精神好,吃饭香,泳池又离着近,下楼走几十步就到。看来这项运动要保持终身了。我们这边泳池里有几位高龄老人,八十多岁的好几位,过来的还挺勤,还有的先要练一阵子器械,锻炼肌肉,塑形,再过来下水。挺励志的老人家们。
见着老王,我掏出兜里那张电影票。上次在首都电影院,单位小张发的。老王没去,在奥森公园时才发到手,我当时见着跟老王说,我那里还有一张,不打算去看了,回头给你得了。这不正好遇上,拿去看吧。老王说,我那两张票都泡了,看不成了,那天不是下雨吗,我放兜里全给泡坏了。我说那你要看今天下午就赶紧去吧。老王说不是还有好几天吗到月底。我说只限于周二和周六,月底没周六了。就今下午和晚上了。
发表于 2019-10-30 10: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285【找乐儿】
去看周二的公益电影。西直门内的新街口,这里相聚二三百米两处放映厅,都是上午。新街口图书馆一周一次,位置在老的新街口电影院的位置。西边的文化馆今年放映缩水了,一月顶多两场。一公益了,货色就有点差劲,排片减少和片子的质量,老话说“一分钱一分货”,“没有花钱的不是”。
图书馆一月一排片,大多是没听说过的片子,比如刚刚在门口大屏幕上打出的十一月份影片预告(见附件图片)这一部部大概都没有过在院线商演的机会,运气好的被电视台采购,露露面,要不就是网上搭配广告,免费观看。公益放映也是出路。
下月的这四部片子,看上去都是打打杀杀,装神弄鬼的。老者们的生活太沉闷,惊悚、暴力,奇幻给提提精神头。我现在不喜欢看这类片子了,嫌闹得慌,有时音响太震撼,现在这类片子蛮多的。外国破案的片子也不想看,跟不上情节,看不明白。看片前还是有所选择的,太差的就别过去瞎耽误工夫了。有的看片名就知道大概题材,或上网搜索影片内容提要。现在优选喜剧片,图个乐子。
看电影为娱乐生活,是老者们的生活方式之一。常听到观影者们在交流,下午、明天是什么片子、剧目,在东城、南城、图书馆还是文化馆。今天见一老者掏出个小本子,铅笔字写得密密麻麻,在给位老太太通报影讯,像是要搭伴赶场子。从周一到周五,大北京,四九城,腿勤的天天有片子可看,这也算是首都文化首善之地的优势之一吧。老人闲着干嘛,到处溜达着,电影差点劲也没关系,白吃馒头不嫌面黑,这腿脚也锻炼了。
看公益电影的老人见多,一年比一年多。今天影院爆满,晚到的摸黑进来吵吵嚷嚷地找不到座位。座无虚席。
喜剧片《好命先生》。大致内容:公司经理兼富婆在经历几次离奇婚姻之后,变成了单身辣妈,经过大师指点寻找好命先生才能破除克夫的命运。机缘巧合遇到了小保安,两人在爱情与命运的玩笑中经历了一场场闹剧,最终成就“天赐良缘”。
哪有的事呀,这才编出来逗你玩。寻个开心呗。有乐就好。
发表于 2019-10-30 11: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8085cc4f96f5b48275a2a05826eebae3.jpg
发表于 2019-10-31 20: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0 {# @$ i/ P6 X, T9 R
2286【玉华台】, Y2 \- d; e5 f" {6 i
玉华台饭庄在马甸桥东北的裕民路上,老字号。看它的介绍,始创于1928年,专营淮扬风味,最早在王府井大街,1960年迁至西单北大街,1997年迁至现址。位置越搬越差,现在的这条小街太过偏僻,流动人口少,慕名找过来,它藏得还挺深,要是开车过来,停个车都困难,挺憋屈的。我属于周边的居民也想着进去一饱口腹之欲,前后去过两次都赶上门口排队。为吃饭还排队,胃口先坏了。不再去了。退休以后,有次在网上,见到院子里的一位同事推荐这家饭庄的外卖主食不错,包子、菜团子、肉龙,各种熟肉制品。去了一趟采购了几样,从此,我成为这里的常客,一周两周总得去一趟。好吃,自己又省事,常买的是主食包子、窝头,窝头就有四五个品种,其中豆窝头最佳,这点是共识,要是下午去很少能买到,得一早去有把握。这里是早8点开卖,中午不休息,一直卖到晚上关门。什么时候外卖窗口处都站着人,有的在等待下一屉出锅。外卖比它里面店堂营业时间长。. L/ T7 P  {8 \7 k0 y& ]* @2 g
前几天我再次进到饭庄里面。这次是从城里回来午后四点多,吃饭是早点,往过去看看或许不会满客。虚位以待,终于如愿以偿。这个点已经有开吃的了。
# R7 E) K, i4 l% h. E( Z, ~打量店堂,二十多张桌子,不见有二楼,往里拐小窄道边上或有一两个单间。我被让进大堂东的桌旁,还得跟边上的食客客气,让人家劳驾,往回收收椅子我好坐进去。店堂的桌间距实在是太过紧凑。
, a: Q+ r: c3 }' Y0 x点菜吃饭。满墙贴着菜肴的广告画:清蒸狮子头、干烧桂鱼、淮扬汤包、镇江肴肉……。翻开菜谱前面的招牌菜,点了响油鳝糊,再来一份青菜,一荤一素。7 y& t) I" {; G, ]+ A/ K# v
等菜的工夫起身看墙上的饭庄介绍,早年梅兰芳在此用餐,张大千曾为本店做画,1949年的庆典国宴,饭庄的厨师掌勺献艺……。早年发达过。$ Z3 C; b0 e9 h% U! d. w
菜上来了。鳝鱼肉质鲜嫩,细滑无骨,那响油不是当堂浇下来的,没听见响。9 V+ x  f8 @9 O+ r
动静够大,身旁的大桌一家人团聚,那汉子粗声大嗓,酒喝高了,不时地喧嚣起来,闹心。1 ^# ]8 J; }0 }  k9 R' B, Y
不错。消费180元,人均90。下次还得过来,换几样尝尝。* M2 i: i0 A5 ~& u( f8 E

7 S; Q7 R, H! B饭毕出来天黑了。经过外卖窗口,货架上的大小容器都空了,问问还有什么卖的。就剩洋白菜馅的包子。/ I8 T9 H7 {6 {
发表于 2019-10-31 21: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洋白菜馅儿的包子卖不动了……
发表于 2019-11-1 20: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287【北平楼】
北太平庄北的北平楼饭馆换了门脸,古香古色的。那老头还在,笑容可掬地立在门口,瓷人。门里,不见了小二的吆喝声,过去一直挺喧闹,现在静了下来。
店里边的陈设也变了。不是方桌硬板凳,换上舒服的靠背椅,桌上铺上桌布。门里一棵像是银杏树,灯光打得金灿灿,再看,假的。里面走, 亭台水榭 ,亭子间上铺着青瓦,多此一举吗,要什么顶子,上面还有楼板呢,但没有顶子,那还成亭子吗。曲曲折折,亭子连缀在一起,亭子当间摆着餐桌。凭栏靠着,身后有水,水中游鱼,锦鲤,真水、真鱼。北平楼真是阔了。
亭子间里客满,溜边靠墙坐下。壁上头顶的多宝阁琳琅满目 ,景泰蓝、陶罐,古老的造型,金的、银的,珠光宝气。这不当吃不当喝的零零碎碎,看在眼里就都是钱呀。
这处北平楼之前来过多次。有点意思,仿的老北平,其实咱也不知当年的馆子是什么样,演给你看,青衣布衫核桃扣,肩上搭着手巾把儿,客人进门就吆喝,一声接上一声,里应外合:您来了--里边请--,至少三声,闹得慌,也带着点喜兴。落座后端茶送水,好像还曾经送过热毛巾。餐食以中低档为主,面对市井闲杂,花生米一盘,二锅头半斤,老北京喜闻乐见的芥末墩 、豆汁、炒肝、卤煮、炸酱面,大鱼大肉硬菜也有。推杯换盏,吆五喝六,间或哪张桌子爆响“五魁首、六六六”……。
沉甸甸的食谱摆上桌。大开本跟画报似的,皮面、彩图,经营大菜了,报菜名要报上好一会儿,品种不一定比过去翻番,但菜品的价格是上去了。
点菜,还是一荤一素“海参烩爪尖”“养生萝卜”小二百元,人均一百。来餐馆,人少了有点吃亏,想多点几样也不行。
候着菜品上桌,小二将果盘送上桌,不点凉菜不喝酒的,别让食客闲待着。若干冬枣码在冰屑上。
看周边的食客也换代升级了,服饰整齐了许多,没见大呼小叫的。钱能够做出区分,这里少了贩夫走卒。老北平的味道也淡了。
结账时我问明馆子是今年六月份装修后新张的。我又问臭豆腐还有吗?有,窝头也有。
发表于 2019-11-1 20: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91022_123821_resized.jpg
发表于 2019-11-3 22: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288【专场】
国庆节刚过,倏忽就到月底,这日子过得好快,应该说生活安逸,要是重病缠身试试,怕是度日如年的感觉。月末最后的一天去了趟北京展览馆,观看“70周年成就展”
办展的主办单位一位小朋友,从始至终跟踪这个项目,从策划到布展累得够呛,多少心血多少付出,特邀我们前去专场。所谓专场,就是先睹为快,展览都持续一个多月了,我们只是当日一早开场前,提前半小时入场,不必拥挤在人流中。
北展广场空空荡荡,国庆游行方阵中亮相的彩车,其中7辆入住这里,“当家做主”“希望田野”“一国两制”……。 独家观赏还是拍照,绝无他人干扰。
进入展览大厅。第一个单元“屹立东方”,自开国大典始,图片,实物,不少是头一次亮相。小朋友边走边导,说找到这些历史照片不容易,不少都是来自新华社,越老的照片越贵……。
这次展出的内容是按照年代依次延展开来,观者走在历史的进程中,时光步道。从1949年向前迈进,每一个年度内中的重大事件、主要成就一一列明,大事之外也有小情。我们见识过,见过的图像 , 见过的事物,若干年后我们成长为共和国的建设者,这段历史的参与者,见证人。岁月、年华,多少年后像是在此地的重逢。
我们曾围坐在第一台北京牌电视机前;我们的同龄人驾驶着东方红拖拉机;同学中有位名叫铁航的,他出生的那年,第一架国产歼击机在沈阳升空,作为厂长的父亲把这架战鹰印刻在儿子身上。可惜儿子没能延续这个美好的期许。新中国的150个第一,我们曾经经历过,或许也参与过
我们这届的同学大多出生在1952或1953年。看看我们尚在襁褓中的那一年发生的大事: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署、陇海铁路全线通车、第一部《新华字典》出版、第一代柴油机研制成功、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建立国家物资储备制度建立、全国工商联成立……。
历史沿革历历在目,六十年代,也是我们的学生时代,外部世界尽收眼底。
1966年是这样表述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第二炮兵领导机构成立;第一次成功发射导弹核武器。那么闹腾的一年仅此三项。对于文革不置一词,大概文革谈不上成就,避而不谈了。可接下来的1967年,有“二月逆流”老帅们的抗争内容在墙。年轻人大概是看不明白了。
2289【英模】
成就展。成就是人干出来的。70年不能忘记为共和国建设付出艰辛的功臣们。加官进爵或永载史册——后人的责任。成就展以年代为序,70年,设置了7面英模墙,展示建国后出现的英雄模范。        
第一面,50年代的英模14位。这里有我们最早敬仰的英雄人物,其中的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罗盛教,他们事迹和形象至今不忘。毛岸英获此哀荣也是几近的事,不能不说是沾了老人家的光,多少阵亡将士啊。
成名有前后。以时间为序,我们这个岁数人的记忆顺序:孟泰鞍钢的老模范; 向秀丽,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不惜伏下身体挡住燃烧过来的火焰,小学课本中有她的插图;同样,课本中彩页刘主席与 时传祥握手的照片,“我和你只是分工不同,都是为人民服务。”容国团,不用说家喻户晓,带了好头,从此兵乓球大赛是中国人的天下。工业学大庆,自然少不了王进喜。马寅初出名在五十年代,出的不是好名, “人口论”遭到批判,我认知是到了七十年代,还是马老说得对,不计划生育不行,到今天还是这个理。林巧稚,张秉贵,都是行业的好手,兢兢业业几十年,才有他们七十年代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嘉奖,记得张老七十年代末还来我校做过报告,后来我还特意到他的柜台看他的“一把准”卖的高兴,买的也高兴的“一团火”精神,他的半身塑像应该还在百货大楼跟前吧。
我们的青少年代是崇尚英雄的时代。进入我们脑海最早的一批是战场牺牲的英雄,而后,六七十年代更是英雄辈出。我们是在学校课本中、连环画中读到这些英雄的,还有一批小英雄。这14为中只有李延年不知其人,现在也还不知,可以去查查。
每十年一面英模墙。60年代雷锋、王杰、麦贤得……;70年代,科学的春天,华罗庚、陈景润、袁隆平……;80年代改革开放,袁庚、吴仁宝……。
及至新世纪,这最近的十年榜上有名的33位。我看了看大多为陌生面孔,了解的不过10位,熟知事迹的不过是屠呦呦、郭明义、景海鹏、南仁东等。我们已经远离英模了。是不是老年人记忆的特点,远期的事物记得清楚,近期的反倒记不住了。不是记不住,是没看进去和听进去。
中小学生记忆好。老师们可做个测试,问问现在的小学生们,这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中的英雄模范能够知道几位,不知能不能知道三成?
发表于 2019-11-3 22: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19-11-3 23:01 编辑
8 n5 o# t* i9 D# L: }- X: e- ]9 }* k( _; @4 J- O
img/1fa22fd1e3f0c6b15b3cf070d7307dcc.jpg
发表于 2019-11-4 08: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平楼还成
发表于 2019-11-4 21: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290【收秋】
深秋天暖,尚未降至冰点。树叶披挂还算整齐,梧桐树已经斑驳,焦黄的锈色点染枝头,银杏树黄得耀眼,殷红色爬山虎摇落一地,与绿草,四处飘来的树叶,编制铺陈出五彩之路。
周末一场秋雨,令大地润泽,高过房顶的竹子像是又蹿高了一节,入冬前的蓬勃。园子里那棵柿子树,落尽了枯叶,一树的黄橙橙果实,满满当当。鸟雀们不去啄食它,农地丰硕的产出,喜鹊、老鸹,在地里刨食,像是在翻过的地里寻觅昆虫,先捡好吃的来,跟人一样。
翻腾了一整天的地。地里最后的产出,鬼子姜(洋姜)。枝顶上的花开败了,该是收获的季节,年年都是这个时候,立冬前。鬼子姜远比萝卜好拔,如果种的是象牙白,一尺多长,要拔出真要有把子力气。鬼子姜个子高,根底浅,只要是不扎根在石缝里拔除并不费事,粗壮的就一根一根的解决,拔出枝干带出一嘟噜根茎,大大小小的姜块,捡满了三大桶。
年年岁岁,这鬼子姜自生自长,它沿着南侧的篱笆墙蔓延着,从西往东。今年东进的步子被阻遏了。 竹子成灾,竹子在向西、向北两线推进,十年生长,西线已进深五米有余 ,竹子高的有四米多,遮天蔽日不说,在地下争吃争喝。竹鞭,竹子的根系,有如地下的长蛇,所到之处,没有别的物种活路,它先把南篱笆墙边迎面碰到的鬼子姜围剿了。在它们的交集处,鬼子姜地下的块茎难以生长,枝叶瘦弱。到了遏止竹鞭肆意发展的时候了。开春我就砍伐了十几根竹子,但竹鞭扎根地下且根系密密麻麻。 抓起钻出地面的竹鞭往前撅起,丝丝缕缕,千须万爪紧紧挠住泥土,我这只一双手的力量,双臂较劲运起全身之力,这要是二百斤的力士,大体就势如破竹了。百十斤的份量差着劲头。顺茬往高了拽不行,掉个个,逆向,折返,这回有门,抓紧了鞭头,紧蹬足下,大腿拧得过胳膊,添加了腿部力量,只听咯嘣一声断裂,我一个趔趄险些没跌倒,手中握着一米多长的竹鞭,竹鞭顶端就是竹笋,不是所有的竹笋都能吃。收获了四五根竹鞭,扔到秸秆堆上晒干,明年开春点火烧成草木灰还田。
发表于 2019-11-4 21: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91102_081734_resized_1.jpg
发表于 2019-11-5 20: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m9 }9 H' H" H! Z: m8 c, d
2291【秋收】
菜园子的秋收是陆陆续续的,随长随吃。
路过邻居的园瞅上一眼,片片的绿茵,菠菜、小油菜、大白菜。大白菜都立着,被捆扎的整整齐齐在包心,据说下过头场雪再砍下来的白菜好吃,老黄历了,现在冬日无雪是常事。周末的北京晚报头条报道崇文门这《冬储大白菜上市了》,市民排队,两小时售罄。0.19元每斤,还有这么便宜的菜吗?京郊玉田的大白菜。这是为对冲高企的猪肉价格,不过才区区5000斤,够干嘛的。
走进我的园子中已是一片萧瑟,除了鬼子姜已没啥好收的了。绿莹莹的只剩下一垄老葱。从春到夏种了几次叶菜,只收了些苋菜,其他的基本没见。叶菜难伺候、浇水、除虫。还是以种植果实(块茎)类的为主,皮实。往年主打的南瓜,哪年都收上百个,今年是小年,收了40来个,大的少小的多。按说又不是果树,蔬菜没有大小年之说。这是主动的选择,去年收获的十多斤的大瓜,中看不好吃,还不好往回搬,淘汰。选了几种好吃的品种,超市买来的小瓜留籽。春天种下,苗出来了,但长势不旺,花开得不多,果结得少。现在不少的蔬菜种子不能自我繁育,二代的品质就差多了,必须买种子公司培育的杂交种子,才能保证品质和产量。咱们这种着玩的,也没那么上心。谁知道是驴是马,还是骡子。瓜上次就收了,晾在棚子内,瓜藤上还好几个小青瓜蛋子,随它去了。
种菜多年,头一次种下白薯。国庆节后才收的,大大小小收了好几十个,有两垄长得不错,出土一棵就是一大嘟噜,五六个红薯沉甸甸,红瓤的更甜些。感觉还是收晚了,有的薯块浑身又憋出许多新芽,长出新枝嫩叶。偏得的是,陆陆续续从夏天开始采食十多次的地瓜叶子,炒菜或蒸食,还晾晒了一些薯叶,尚不知干菜的味道如何。没有都合适的事,地瓜叶长旺了,地瓜就老了,有些纤维化。
种了一架子的丝瓜,没长大,先老了,架子倒了,它爬到了树上,留在那过冬吧。来年摘下来,当作刷碗的器具。
关门落锁猫冬了。
* `1 P- z- U, Z9 j0 S5 k, o
发表于 2019-11-6 22: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292【住院记】
家人住院体检北京医院老年科。
上年岁添了毛病,与其左一趟右一趟的跑,还是住院检查踏实,一揽子解决,又是合同医院。门诊时跟大夫提出要求,让等候床位,一个多月后的周四午前,来了电话通知入院。问问下周一去行不行?还有些事情要准备呢。不行,医院不给保留床位,等着入住的人不少,三点钟要过来办入住手续,否则就不能保证住进来。行吧。
四点前赶到。人在路上时,电话追过来。马上到、马上到,紧着解释,正堵车呢。办理住院手续,押金三万。四点多进到病房下榻处。
护士交待了入住事项。主治牛大夫来到床前开始问诊,什么症状、程度描述、病程多长、治疗情况,一一记录在本子上,又索要以往的体检报告、用药、诊断的报告,连中药的方子也可以带过来参考,会有本院的中医大夫过来会诊。没带来,没关系明天拿来也行。后几日见到了她写的病历,一二三四,简单扼要,过往今天。据此大夫要进行会商确定检查方案。
护士过来说是要测量生命体征。大概是血压、体温这一套。先就把体温表递过来夹上。一会儿过来把读数记下,体温计留下,告知要一天三次测量。又送过来纸笔要求详细记录每日的摄入、排出的数据。吃了什么、重量多少,喝水多少毫升,排尿多少毫升,需要的瓶瓶罐罐量杯自己准备……。啰嗦事还不少。
门外的送饭车子到了,不到5点,吆喝着打饭。自然没我们什么事。
牛大夫走了,五点多下班的时间。
房间里好热,中央空调在关闭档上。房子向南,南向宽敞的阳台,衣柜和冰柜,沙发一对。
房间内两个床位,临床躺着位老人家安安静静。护工过来打招呼,说是负责照顾老太太的,问问是否请护工。我们说不用,检查身体不是病重住院。护工有些失望。
安顿下来,出去找饭辙。门诊楼一层提供简餐,炒菜就有四五个,炒面、饺子,比家里面复杂多了。后来的几天体验到,天天都是这一套。开在抽血室边上,主要是为门诊服务的。六点多,大厅已然空荡荡。
我先撤了。
2293【二日】
次日一早带着一包病历并瓶瓶罐罐过来。
候着上班的时间到了,我过去办公室送病历材料,还有一个月前在这里门诊验血的单据,也是刚刚在机子上打印下来的。
办公室满满当当六张桌子,坐着有十多个人,外请过来会诊的大夫吧,满屋的青春靓丽,来过几次后,见着这屋的大夫是五女一男,都是小年青,接下来的几天里,也没见着一位长者。这是老年科,怎么会没有老大夫呢?且不说经验,主要是缺乏感同身受。中医是越老的大夫越让人放心。这西医呢,有本事不在年高。也许是我眼拙,也许是职场的人越来越会化妆,让人不辨高下。
上午,年纪稍长的袁大夫过来,又找补的问询了几个问题,显然她跟牛大夫会商过了。施护士长, 像是年龄最长的一位了,看上去是晚一辈的人,带着几位护士过来查房,打招呼,说有事情也可以找她。 一会儿,牛大夫过来,说是检查方案已经确定,下午就开始,会有专人过来带着去有关科室检查。
护士们挨屋送药 ,问询病患, 打针 、吊瓶都在床头进行。临床的老太无声无息,护士在那蹲着慢慢地推针,往胳膊上注射药水。
与大夫请假出去采购和吃午饭。
下午,老王过来,这是位上了点年纪的,半百有了。穿着紫色的制服,说是医导,今后几天的检查就跟上他走,会提前通知,如果对饮食有要求的,护士会另外交待,其他都听他安排。检查的单据都在老王手里捏着。跟着走就是。上楼下楼,门诊楼、设备楼,哪一层都有,在楼里上上下下,绕来绕去,还真得有这么个人带着,要不非转晕了。要是重病的人更受不了。到了地方基本上不必排队,优先于门诊患者,穿着病号服的都有预约。当日下午一个多小时,走了两趟,检查了三项:B超、CT、心电图。快捷。
下班前,神经科的大夫过来病床前问诊检查,给出治疗建议。最终的治疗方案还要等待各项检查结果出来后再做决定。
一天的检查结束。接下来,周六周日医院不安排检查事项。在这闲待着干吗。只有记录生命体征,记录摄入排出的工作,这回家也可以完成。去跟大夫请假回家,未获批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0 04:56 , Processed in 1.20258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