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pei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9-8-5 21: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k6 t# @5 s" ]( |4 G! M7 c
1 ?- \1 r2 d/ w, O4 L5 ^* n# X

8 x0 T" I1 E' p+ G1 ~6 q                                   
+ n5 ^8 A# B  ^% T+ ^2171【嬉戏】
& w6 `' c( {  O* Q  V( b' |从图书馆出来往回走,街面上也不让牵手,嫌我走得太快,跟不上。走过街天桥时,他说腿疼。果然有一瘸一拐状。这是怎么搞的?看了看是右腿。想想昨天在楼下的游戏场,眼见着摔倒两次,都是从高处蹦下,膝盖上两块黑印。游戏场地面的材质是软的,应该没有大碍。孩子妈说,过去也有过这种情况,活动量大了就疼,歇歇就好。$ x$ X% b3 V% O) s5 F+ \) o
孩子的活动量不小,尤其喜欢跑跑颠颠,与小朋友你追我赶。有的游戏规则也不懂,大孩子带着他玩,但不算他一个,有时只跟上瞎跑,抓人,也不抓他。
; t' n4 F0 ]- [$ u你追我跑还不算,那天追着小哥哥小姐姐的电瓶车和自行车跑,人家两个孩子是赛车,谁比谁快,小人也跟上比赛,围着楼跑了三圈,三局两胜,每圈都被人家甩得远远的,这不是傻吗。双脚怎么追得上轱辘呢。跑得汗津津的,才吃过晚饭。忽然想起饭后剧烈运动有阑尾炎一说,赶紧打住。
3 H4 J) M, h5 ]; P2 ]' o5 c$ x) S小区院子里孩子不少,小人总是去找大孩子玩。乐见其成,跟大孩子能学东西,学到孩子们的语言,也省得老缠着大人了。转椅、滑梯、攀登架,上蹿下跳。能玩到一块,也会“石头剪子布”不知道“单独我嘿尔密”大孩子让着小人。也有不让的,男孩子有以大欺小的,至少两次小人被挤得的哇哇大哭,没有老师调解,有时就动起手来,明显在下风,赶紧过去喝住。小姑娘们不错,对小人多有照顾,带着玩,也有各路的一位,说小人“欠揍”,小人没听懂,依然我行我素。没见着小姑娘动粗的。
8 A/ N! a) U: l" v' r人小,但体力、速度与稍大的孩子不相上下,一次好几个大点的孩子都嚷着跑不动了,小人这还兴致勃勃,还要继续玩,不肯罢休。倒是上肢的力量差点,有同龄的孩子已经能在“横梯”上行走,如长臂猿般吊在高处往来自如,小人不行,学着也攀了上去,勉强移动一个间隔就摇摇欲坠,赶紧托起拿下。3 ~* b; _$ f, U3 y& t; s' e+ t
在老家时,山野上跑惯了,脚力锻炼出来了。上肢的力量锻炼主要在举重,单双杠等器械运动,小孩子玩这些还早。# }+ h0 K# n: [5 ]$ h" q9 [/ x
次日一早起来告我:腿不疼了。' ?  j5 i+ Q/ o  u% i; G

5 M3 y3 K! Q8 K! v& \9 @4 B0 `0 k# w8 Z6 g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9-8-5 21: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90730_190213_resized.jpg 2 F5 q; @& \9 n% Z) r7 K% @
发表于 2019-8-6 14: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V( D% G8 e" O, h, B

- U9 W! U2 z0 c# Z/ L. d1 Z2172【上学歌】
* N0 e" c# S+ ~2 U/ h小人又学了首新歌,叮叮当当在屋内唱起来。听清楚了,这歌我也会唱。好像是刚进学校门就学唱的歌。记得是在学校一楼西南角的大教室,入学当天放的就是这首歌,像是留声机放出来的,循环往复。“太阳当空照 花儿对我笑 小鸟说早早早 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我去上学校 天天不迟到 爱学习爱劳动 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 `/ q8 G! l0 V+ t. C六十年前唱的歌,多少年都淡忘了,后来也许听到过,儿女一辈的上学,是否也唱过这首歌?没有印象了,很有可能也唱过,好歌是传代的。0 R6 @5 B6 n# ^, @
近七十的老翁歌词还能记住。孩子唱歌,美育教育,歌词表情达意,有激励有警示作用。一句“天天不迟到”不光老师的叮嘱,歌词中也唱到,忘不掉了,纪律性就扎下了根。不仅仅是上课不迟到,再后,上班、开会、约会都不能迟到,好歌将人生的规矩种入心田。“爱学习、爱劳动”也是最早植入心田的,学习、劳动始终是人生的快意。最后的一句“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怎么就立功劳了,儿童怎么能理解。志愿军战士立功劳了,劳动模范是立功劳了。儿童少年唱出了成年人的期望。立功劳可不容易,要多大的付出。为社会做贡献。  T' y# a- `6 H) u
芸芸众生大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古往今来的追求,几人能实现。当离开这个社会时,这个社会因我们的存在变得更好些,就不枉历史匆匆过客。作为养老金持有者,不再为这个社会提供增长的动力,而作为消费者,销蚀着财富。人生都是如此,不再想那些了。; ?  S1 t* L, z" Z# X3 H& G( ]9 n6 `# b8 ]9 m
孩子们还是要唱起来,“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儿其实能理解这些吗,他们不质疑“小鸟说早早早……”到上学时孩子已经很实际了。
- a9 D1 Y) K% J5 l" y. T  Z6 [现在的孩子还要为人民立功劳吗。院子里的孩子跟我说,我上了英语班了、舞蹈班了。院里的孩子跟我说,九月一日开学他就进入海淀区外国语学校了,寄宿制学校,好贵的。
% t6 I* Z& E. e$ V8 t; \3 o* E) Q) s小人连词都念不准,真难为他了,太阳、花鸟都知道,其他的呢。长大了还为人民立功劳吗。, n6 M2 s& g: R; E! ]/ {9 c

( d" i. \& m+ z  f! u
) F& q, J( ]+ T4 V( _
发表于 2019-8-6 22: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P2 I* ]! q; S, t3 o7 f* L
2 i  u* g* e4 J( g4 \6 R" A
2173【勘察加】
. f6 n: m5 D+ g0 U, R我的小同学在哪,一起唱《上学歌》的。在天国,走得早的。在五湖四海,如今网上见面。这些日子,他们中的一哨人马北上勘察加半岛避暑。穿着厚厚的御寒衣,行进在铺有冰碴的泥泞中。大马力越野车,车轱辘一人多高,奔腾起来有多过瘾,老胳膊老腿还受得住。9 g; |2 l9 Q  G: U5 y2 u+ C4 A+ m- f
杳无人烟,清新、空灵的境地。雾霭飘渺,河山肃穆,水畔伫立着棕熊,在旷野中四目相对,它望着你,你想着它。不是猎户,此生难遇的事。前行的路上,棕熊一家匆匆掠过,老吴在车头抢下了镜头。老吴有瘾,总是前排就座。跟司机聊,打探路径,发现惊喜,车上的最佳位置仅此一处。手机上的翻译软件这回要换上俄语的了,不知跟向导沟通是否顺畅。
& m5 w" v$ ]) O9 E4 T0 q( j( y老黄这次乘直升机升天了吗,鸟瞰过东非大裂谷的繁盛和这边北地半岛的荒漠,江山如此多娇,不知是否想起了北大荒的风天雪地
" z; T  h' Y7 @8 F老章好像不大拍片子,都是老伴的功夫。这些年异国他乡寻宝,一路走过,不乏斩获,勘察加有什么宝物,不会有好茶,好酒有吗,等着品一口捎回来的土造“伏特加”吧。老几位都好,照片中神采奕奕。又添了新人,不认识了。
) h! u, p8 c4 {喧嚣燠热中走入清凉世界,热浪令人沮丧,有玉洁冰清相伴,享受一时的人间寂寞。天地人,天高地远,人形寥寥。餐桌上不寂寞,丰饶的物产款待远方的客人,冰水中的海产,大快朵颐了。又醉了吧,喝酒的,不喝酒的。
3 \# H7 x; V. ^4 h  w8 }9 u; d8 B, L" f3 y
5 Y. ~% U. }! X4 n( x
一年走出去两三次,看大千世界,是老者们的幸事。京城四脖子流汗的伏天里,无处可避暑热,挨着吧,总有个头。老几位都硬朗,能跑能颠,拄上棍也不怕。我已经快两年,没能跟上这支队伍,要不也应该有我一号。看看前方报道,发回来的片子,望梅止渴也好。4 c3 ^2 W- r& {" L: @8 |  i
新一代的城市人,我们的下一代,比我们走得远,走出国门早已是寻常事,学龄的儿童少年,夏令营、冬令营,游学海外司空见惯。想起我一年级读的课文“爷爷七岁去讨饭,爸爸七岁去逃荒,如今我也七岁了,背着书包上学堂。”几代人的工夫,社会大变样。
* ^+ I2 B  @' U$ `( o
1 `& V7 O9 o6 R3 s$ F4 I
+ Q' T6 m$ u- i/ D2 Y1 `3 _$ \
发表于 2019-8-6 22: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mmexport1565078166664.jpg
; S+ m! j4 C, Q
发表于 2019-8-6 22: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mmexport1565058127210.jpg
4 i8 h9 j3 {$ d* n! s3 m/ g3 {
发表于 2019-8-6 23: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mmexport1565078410802.jpg
! Y' L9 ^; @' ]7 g7 Q
发表于 2019-8-7 13: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mmexport1565135131869.jpg 5 w- o- D) m1 j  h' }2 J- d
发表于 2019-8-7 13: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c1c0432731c4d5a2b8c27087302351de.temp.jpg
' K% U' h8 H$ O; f! k8 f, ^
发表于 2019-8-7 21: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8 {# x$ u# N: U' f: u7 [
- E3 s$ R. i+ o  I+ \
( b2 u4 s  U- _  m& J
0 V4 |# e: }2 W+ ^* @+ X
9 F2 z3 b- G  ~4 q- w/ z+ x
2174【同学少年】
" Y- M! ]/ m- q( O  ?* w# h勘察加半岛又见老同学们行踪。
/ u" |, N! L2 q) y& a少年同学,同窗最长的曾经两千天的朝夕相处,你知我知。毕业小照几十张,清纯的模样永远的印象,或深或浅,你的青梅竹马。一口锅里吃饭,操场上运动,唱着同一首歌,看同一本话剧和电影。像一张白纸,一样地涂抹,六年,校园生活,少年生活的大部,学习、劳动、嬉戏。教室、图书馆,游戏场、运动场,人定湖公园,马甸公社(大队)一同走过,共同经历,有多少的相似之处。
6 s1 M$ P' _) `+ L6 n7 N9 L- y! n我们曾在北海荡起双桨,积水潭金色的午后,登上万寿山、鬼见愁。串联那年十位八位集合,大多同学无缘参加,走出去,上海、重庆,见识天下又想念爸妈。十几人的队伍,背负行囊,行走步量京郊大地,以为革命之途。
. t1 I2 h6 l0 x# D3 k3 n3 Y* d$ [: @旅途之上见真人,见性情。那时还很难度量他人,思考人生,只是想得太高太远,以天下为己任,少年不知愁滋味。少年的成长戛然而止,散去,各奔东西。
3 I# Y7 s" P5 q! q$ c' H1 V6 X* x* z人的生活道路迥异,上山下乡参军回城,工农商学兵。半途上遇上另一半,立业成家,生活的磨难,改变着人性。从集体生活又重归小家,囿于小家。新同事,一批又一批,职业生涯跌宕起伏,新老同事的面目模糊,只八小时之内有限的交往,真个君子之交淡如水。倏忽而过,转眼各归各家,颐养天年了。
/ c& N' J- _7 ?赋闲的生活让同学又聚在一起,几十年隔离,相知如昨,还是少年的你,青年、壮年的你,无法得知也无意得知。只彼此彼此,一道跨入老迈之年。
: @& q7 O2 r/ g, m2 l# O* ^记得六七年前,一次同学农家乐聚会,老郭动议成立旅行团和美食团,报名者众。美食团没能坚持多久,众口难调,只是那顺义的“菜团子”聚拢了大家好几次。旅行团不负众望,一路走下来了。半个月二十天,十几位的小团,几十位的大团,旅行社或是自由行。我们结伴而行,深入的生活。, k. D4 ]& x1 @& ^) Z
行走在旅途,刷新了对同学的认识。你会自觉,人是很难改变的,几十年下来,当年的你必然成为今天的你。你身边的同学,张三李四还是当年的秉性,老没见也老没变。其实人的一辈子,真正相知的人极其有限,除了身边的亲人,再就是早年曾经共同生活学习工作过的。7 C1 z  T+ t) G% ?: b
六七年了,继续行走,再走上个六七年十多年应该没有问题。
; M( Z8 L/ a, W4 p
  O& Y3 u3 E/ R2 P6 G  L: e3 Q5 Y+ s( b4 r% Q9 {
发表于 2019-8-8 07: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4 ]8 j* N- H5 }$ y+ F5 e5 @# r1 e

0 T, n7 f7 a/ v( F. y# I

/ S' c5 V. p- [4 J/ o' I. q+ w1 p0 @

3 E/ d2 ?5 P/ }0 U2 r# k* K; d: ?1 P

/ e2 e2 K' Q" O! Y  p/ j1 V2175【老鼠嫁女】
& l' [8 M3 z  S; U去了趟王府井西面的儿童剧场。
) y  c. U( k+ j9 f- b8 J少年时学校组织来这里看过好几场儿童剧,记忆犹新。
$ b  }7 p" C9 D到了我孩子这一代,好像学校就没组织过看剧的活动,我倒是带着孩子来这看过一部儿童剧好像叫快乐的“约翰”或是“彼得”什么的。内容记不清了,人越大,记性越差。后来世纪之交的那几年带着孩子来过这里两次,一次看的是《贵妇还乡》另一次好像是《新包法利夫人》这两部不是儿童题材的,后一部还是实验话剧,当时就没看明白。为什么在这里占场子,好像是剧场经营的需要。
4 R2 [' Z1 ^% m9 s4 d% P; C我是送小人来剧场, 母子看场剧,临时赶不回来,让我送达剧场,母子汇合。到了剧场门口,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人都到了,再买张票一块看吧。售票处一问,票已卖完,连明天的场次也没票了。票务人员说是因为在小剧场演出,200座位,济南的演出单位这么要求的,要是在大剧场700人就不至于这么紧张。
6 a/ f( [" ]2 h( A% h8 N5 [" e看看展板上的演出安排,暑期场次不少,主要剧目是《马兰花》,这剧看了三代人了,常演不衰。像电视里播出《西游记》似的,年年岁岁。& g" [+ N, c6 s
好多个剧场都有保留节目,不说天天演,月月演是常有的。场地有限,新生代层出不穷,对他们来讲都是耳目一新。对小童而言教诲他们爱劳动,杨善除恶总是对的,嬉戏中内化于心。这对孩子们是太需要了,这个植入的窗口期,区区不过数年,让孩子欢欢乐乐,看上几出剧,在心底留下善良。+ R7 D; i1 {' u6 P$ T) u; {7 |
《老鼠嫁女》传统故事,年节时的剪纸、年画少不了它们登台吹吹打打。把鼠送进了猫的肚子,与鼠辈们可不是幸事。猫鼠相克,莫不是演出场悲剧给孩子看,或者是学人家电视片《猫和老鼠》,旧瓶新酒演绎到舞台上又是怎么一出?说是适合3—6岁的儿童。只是这个“嫁”字太难给孩子解释了。9 o/ G; E: D# b1 m$ L9 k" h" a5 I
售票厅出来,路边两个大小伙子,人高马大,半张脸彩扮,鼻子眉毛都画上了,要是嘴上再画上点胡须,就是大黄猫或是老鼠妈,守着个垃圾箱在喷云吐雾。这是烟瘾上来了,半途出来补给。剧中这两个,都不是好角儿。
7 j8 m' c) s/ i! F+ v: f2 b) [8 J- |9 H8 u
4 u! F* U9 a, J$ r
发表于 2019-8-8 07: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5 J. C4 r) g$ R9 f; I7 Z) }
) {5 g+ F* J5 o! b' y% y5 b' D
7acb0a46f21fbe094fa7e5b665600c338644ad92.jpg
1 c  q* s2 e, R5 ^
发表于 2019-8-9 13: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K# j3 J) {+ e5 h/ f

- E+ ^3 {- H1 v! C# ^2176【好看】
! j& }. x- j# t& d第二天问小人话剧好看不好看。说好看。给我讲讲吧。蹦出几个词来,大老鼠小老鼠还有太阳。讲不出来就不理我了。
( U) R4 j# ^0 O8 y拿回张彩印的“介绍”可一看究竟。这是济南儿童艺术剧院进京参加第九届中国儿童戏剧节的演出,见着个新词“创新融合剧”不能算是新剧种,大概就是现在那些个无聊的穿越剧吧,整一个正规些的说法。小孩子要耽于幻想,成年人远离童话、神话,都一本正经,科学了,可还是需要些刺激,编给你看,都知道的老事,变个花样讲。
+ o. d9 t' t; |8 |2 T8 V3 T9 K: i' H这《老鼠嫁女》是怎么推陈出新的,且看剧情介绍:老鼠国遭受猫的威胁,鼠大王英雄迟暮,于是想到要把唯一的女儿嫁给最厉害的英雄,帮助重振鼠国昔日的雄风。鼠公主本已有心上人——鼠来宝。但鼠大王觉得鼠来宝再好也是只老鼠,不足以对抗天敌猫的威胁。鼠大王决心到外面世界寻找称心的女婿,一路跋山涉水,遇到了太阳、云、风、墙,他们各有长处和短处,到底谁是世界上最厉害的?) l8 \2 K/ g$ C+ w% }3 l. A! W: f) i. W
再看场序:序幕:巧取豪夺;一幕一场:青梅竹马;一幕二场:斗志昂扬;一幕三场:决一死战;幕间:棒打鸳鸯;二场:寻找女婿;三场:出奇制胜;尾声:喜结连理。
0 [- f8 ^; V2 D6 G不知结局如何,小人也没看明白。既然是喜结连理,猜想该是鼠来宝称心如意了。大团圆喜剧收尾,也是传统。
7 g+ C4 L9 B7 G6 c" e* W此老鼠嫁女,只是借用个题目嫁接融合了其他内容进来,把太阳、云、风、墙的童话加入进来,掐头去尾二合一,编排出个新故事。只要看着好玩,能吸引小朋友,再借题发挥讲点人生的道理就足够了。7 M# S3 }  {/ }6 Y/ Y5 |
至于嫁谁娶谁,是猫是鼠,童话本来就是乱来的,本来就不懂,不必作解释。男欢女爱的事得到学龄后才懵懵懂懂。我们少年时看了一些民间故事,现在这类书不多了,被电视占去了时间和空间,牧童与公主,仙女和农夫,都是人间的意识了,田螺姑娘也是变成了人之后才幸福生活,白蛇也是幻化为白娘子才人间一段姻缘。我使用过的第一个铁皮铅笔盒就是白娘子的画面“水漫金山”。热闹。
7 {7 w$ S2 C+ k% y' Q# m' v7 h0 P) K
0 ~# o1 R) d) r0 h
发表于 2019-8-9 15: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d7 P& D) ]4 j! U+ F8 n

+ {# i* S  E; }, Z9 a' [% l2177【秋日】
5 j* T5 R  X, k转眼就“立秋”日,昨天。京城还是热,湿热,没有秋水长天的气象。来到水边图个凉爽,西海湿地
/ _1 e" B: _: z2 Y2 N* \( Y公园,荷花开得正盛。水岸边小坐,北岸。眼前正是当年积水潭游泳场的深水区,记得当年这里开辟游泳场之前清淤,压实三合土地面,“汽碾子”在湖底辗转。, R. Z- ^( `5 r: I0 G  G3 y( ?" G* }
乘公交车来的路上,正与同事老宗坐在一起,说到1965年他在13中上学时还参加过积水潭改建的工程建设。问了老宗,他这是到北大医院去取片子,身上不是这疼就是那疼,这回是口腔下面。
* L, G( U/ x, F3 R* g) ~小人对花花草草兴趣大,可惜这里不是野山,能采的花太少,每每行走间,看在眼里,拿不到手中,无法畅怀。水生植物,我知道名字的不多,不能说给他听。浮萍开了,鸡蛋黄色的花朵。荷花开了,小人认识,前不久还摘了莲蓬吃。这河岸边上的莲蓬已经被揪光了,花呢,看得,揪不得。拨过来一朵荷花,看看花心当中金色的花蕊,孕育出小小的莲蓬,等外面的花谢掉,里面绿色的莲蓬就长大了。
0 r: o$ B6 }) A  Y+ G1 ]6 x/ A  R肥肥的野鸭子游过来,被游人喂熟的,见了人就往过游。没得喂,有禁止喂食的标志立在那,好多个禁止标志,不得下湖游水,不得钓鱼,这里执行得不错。
2 I2 u3 Z% p! k- M) e5 z& [6 D老刘住在湖西,看看他干什么呢,或许能见一面。电话打过去,干什么呢?家歇着呢,腿疼,睡觉翻身都困难……。这是不宜出行了,好好歇着吧。) i/ y. K. w7 m: w1 S
我和小人攀上石块磊起的山道。山道间,人工水雾纷纷扬扬,这不是缺心眼吗,本来就湿热,还在喷雾。石阶高高低低盘旋而上。早年我在这学游泳时,这是座土山,现在精雕细琢建起了汇通祠,纪念开发建设京城水系的先驱郭守敬。
- x$ Y  D3 ?1 A. t: V6 _0 Y小人蹦蹦跳跳蹿得快,一会就进了纪念馆。一位胖胖的志愿者大姐,详尽地解读元大都城和京城的水系,图文并茂还有电子沙盘。五六间展室,全面展示建城以来的过往今昔。小人身边不断地鼓噪,只跟了一个展室就提前早退了。
( F( ~% A1 d# a, t. z* D" T这个时段水边老人多,孩子多。老人带着隔代人。大多数人会有二代三代。真一一来到面前,也就到了人生的秋日。; ^% O7 F6 Z8 l/ r" O1 S6 W
转眼就是秋。: y3 W# c+ s" n7 _; B! ^
8 J- n- N- m5 s! B
1 v$ ^+ I8 \3 b! s- p% Y& T
发表于 2019-8-9 15: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90809_095127_resized.jpg ! u9 T& U6 u! T3 R' }" J
发表于 2019-8-10 17: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 ]6 p5 k: }2 S2 {& Y) i
8 i) m9 _/ X4 V& R8 w

) x) F- \' X1 j  ?

, X1 @  b( {! X$ \; e2178【种瓜】
- K) J& A$ {3 x  l- f7 y, p4 _0 R除了继续呱-呱-呱,吗-吗-吗的发音练习,今天又唱了首新歌,我在门外认真地听着,你一句,我一句:“我在墙根下种了一棵瓜 天天来浇水天天来看它 发了芽开了花 结了个大西瓜 大西瓜呀大西瓜 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
, v0 `2 A  g  e. U这歌我会唱,在为数不多的学龄前唱过的歌曲中,能记住的这是其中的一首。听了几遍,觉得当初我唱的那首歌的最后一句是“抱呀抱呀抱不动它”与现在唱的略有不同。是我记错了,还是歌词有了改动。
( ], F/ [' [# r+ Z* q8 \% w; @还记得那个场景,明亮宽敞的教室内,老师弹着钢琴,一个班的小童齐唱这首歌,据说当时电台的还来做了录音。这首歌有画面感,小童没种过地,但谁家门前或墙根下或许就有小块地,种着花,养着鸡,没见过种瓜,但可以想见。下籽、出芽、开花结果的过程,想见抱不动的大西瓜,十多斤的“黑蹦筋”“大花玲”儿童的确抱不动,抱不动的大西瓜着实让人高兴,唱着也高兴。( y5 x; I, K$ _! @# J  j
45分钟一堂课,老师笑盈盈地出来,说不错不错,唱得不错,今天又学了首新歌,学唱四首了。四首?我怎么觉得就三首呀,第三首是什么,是我没听到还是老师记错了学生。我也没听到小童回家后哼唱第三首歌曲。
0 L& r8 N- ?3 P( l* N8 d- m0 N: T我问刚刚学唱的这首歌叫什么?老师说就叫“种瓜”。这首也是传世的童歌,几辈子人都 “种瓜”,我是第一代,后来还真就心想事成了,唱到后来,事也成了,不光种瓜,成了庄稼把式好几年。这日子,我那片小园子内还长着几个瓜,可不是大西瓜,袖珍的小西瓜,比拳头稍大些。也许是飞鸟播撒下的,看它爬了藤,长了叶,开了花,结了瓜。至今没见它有成熟的意思。后代人再想种瓜就不容易了,也就唱唱吧。
+ e) w2 v0 _# V( _/ R9 `# {! v  ^3 x. x& X老师说下周争取把最后的三节课上完了,真有意思,都舍不得他走了,你留下来得了,我问是不是你也喜欢汪老师呀?你猜他怎么说?老师一气说下来,他说他喜欢武术,不喜欢唱歌。为什么呀?“我喜欢武术,学习武术就不怕我姥爷了。”真有意思!/ V0 B0 H7 `5 f- k& |+ A! E
) V- Z* Z; ]" a* ]
" y3 s& Z; r9 f" N9 Z  g8 K! C6 N
发表于 2019-8-11 08: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179【武术】
6 I( f5 K6 c* ?8 d离家不远牡丹园东有家武馆,前一周听说的。过去看了一次,暑期开办有幼儿班和少儿班。头次去跟少儿班的学员练了一场,算他一共四位,玩得欢天喜地。说喜欢,还要来。报了名,教练给安排个短班,一共四次,每次一个小时。暑期班还免费发放了一套衣服,白色的练功服,有点大,也好,明年还能穿,裤腰勒在胸口上,没有小号鞋,赤脚吧。+ ?; e# T$ c5 e+ i3 e6 V7 N7 B
第二次正式跟着幼儿班开练,也是四位,四岁到六岁间,那三位已经练了些日子,规矩在身,基本的礼数,见着教练行礼抱拳,开场大套的说辞,保家卫国强身健体之类的,三回了,我都没能背下来。小人也不解其意只能抱着拳不言声。. |( _( z& \, k1 |4 ~6 }  r" V3 \
上手开练。小人排在队尾,二部制。基础的动作每次都要来一遍,围着场子跑步,压腿抻筋 ,踢腿,快速爬行。爬行是小人的基本功,出溜出溜也挺快,但教练要求膝盖不得着地,小人想快也快不起来了,磕磕绊绊的,落后人家小姑娘老远。蛙跳勉强能跟得上,觉得好玩,就方向掌握不好,串行,占了人家的位置。单腿蹦差多了,他那里偷工减料,改一路小跑,被教练的大棒喝住。大棒,泡沫塑料质地,挥舞打在身上,抽在地上劈啪作响 小人有点怕。4 e6 j4 X  @5 x, o/ x* B+ g% {
上杠子压腿,那三位高杠齐眉,给小人来个低杠,齐腰高,这还坚持不了多一会。立着的腿绷直,杠上的拉直,脚尖往里抠,哈腰压腿。动作不规范,教练过来矫正,帮着压,呲牙咧嘴的,10、9、8、7……。数十个数,换腿。练倒立,人家三个双腿朝天,大头朝下一分钟,小人这,腿架在杠子上,俯卧撑状,20秒。一个个动作还都是头次尝试。
3 B, t& c6 D" D1 m' g+ `4 y踢腿。双手叉腰,踢腿高过头顶。这得基本功扎实才踢得高。小人这歪歪扭扭也就踢到半程。
& f6 W" ^. \& D4 w% m6 e  {前滚翻,好玩,双手着地,哈腰缩头,教练助力,翻一个,再来,再来。人家其中的一个小姑娘练的是空翻 。4 O$ n7 |2 {) m9 S8 Q* w
打拳,三位老学员,成套的拳路打下来,边打边吆喝着。不知道是哪一路拳,少林还是武当,可能什么都不是。就是最基本的套路,刚开始基本功训练,没有三年五载打底,别想学到真功夫。& G1 p! M& A% y+ \
5 d' `5 K) X4 y6 r

" ~  D9 _: J  K! l2 ^4 N9 t& a
发表于 2019-8-12 07: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Y: \+ f. `- n8 }

  Z& |" G6 t+ u. P/ H7 h' E9 H) l! m) Y( e3 f, d8 e
9 R$ n' E& m$ l! ^- o
2180【玩耍】2 v% D  Z9 X/ T( \
小人不喜欢唱歌,一对一,让老师逼得那么紧。喜欢跟小朋友一块玩,做游戏。练练中华武术吧,武馆里可是群体活动。教练说,平时每个班都是十个二十个的,一块儿练。活动身子,时间太短学不了多少,尝试一下。来年报个长班,要是能练上一个月就有些模样了。
% {0 n+ S) E' H1 t3 n! Q强身健体,身上要多少有点功夫,在同龄孩子当中不会吃亏,学校里以大欺小也是常事。武术防身的作用还是有的。尤其是男孩子,要有些英武之气,膀大腰圆男子汉又一技在身。巾帼须眉,一半一半,两个小班内男女各半,四位小姑娘练的比男孩子强。都是学龄前后的孩子。& X; ?% D% |# q
这武馆共四位教练,有出身体院的、少林寺的,都是年青人。我问起有没有老师傅,流派传承。说是总馆(总店)有。他们这里的学员以少年为主,少年人学得快。成年人也有,主要是学散打,小伙、大姑娘们。场子边上立着刀枪剑戟也悬着重重的沙袋,武打、拳击都教,教练什么都会,各有侧重,土洋结合。
) c2 B+ O6 O& j: _- W跟中医似的,一结合就不纯粹了。其实纯粹不纯粹不要紧的,得管用,传统的老中医快没了,剩下中西医结合的,他们的功力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说得清吗。印象中近年有过武术与散打竞技,擂台赛。双方都是高手,其中的一场,几个回合下来,就不敌洋人了。武术的套路和规矩遇上不择手段的散打是很难招架的。
. f  J7 d" }) T7 i% }. ?小孩子还是要从基础来。与玩大不一样,得吃苦,不吃苦就不长进。队里的小胖子常常被棍棒伺候。半个月没有练功跟家长外面玩去了,回来动作忘了不少,教练不满意,压腿不到位帮着压,压得泪汪汪的。“哭什么哭……”受到教练一通训斥。家长在边上。这小胖子太“皮”家长管不了,送给教练来管。
' t' A! W" @; V6 ]5 ^" _! H5 K6 U+ v% o, n练武术的少不了体罚。实用的功夫,击打对方也要挨打,打不趴下,耐得住打,包括师傅的打,不挨打,血性就出不来。社会是需要一大批血性之人。让奶油小生当道,长久不了。
  ^* {, A1 M' C( s' i教练手下留情,看着小人是初学乍练,别几下子给打跑了。要想学出点样子,没点狠劲是不行的。小人还没这思想准备,还在玩。
! x, [5 x; h5 \- b/ j% A& j6 t- h) B9 p; m5 F4 i

# D# m! S9 J  R9 j9 }
发表于 2019-8-12 14: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90811_183056_resized.jpg + t( |4 R" `/ m3 D" |( r1 D
发表于 2019-8-13 07: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H4 U! ^+ g# T" V( w8 W9 l# z  B

1 d9 N. r/ {5 g. _% h
; x% n: i7 c- r( Y1 l) K2 X+ @
; Y. R/ n- t7 s& \! @0 r$ W
2181【关注】0 A9 ], ?0 ~5 Q4 A; r# k( e) q$ H2 I
小人对电器感兴趣。去年过来盯着各处的空调看,转了,还是不转,这有什新奇的。在他那里就是新奇。今年关注点扩大了,公园里的灯亮了,那边的亮了,这边的不亮,是坏了。我说不是,要分期分批地点亮。那盏灯不亮,或者半亮着,那是坏了。还有高处挂着的捕蝇灯,上次没亮,这次还是没亮。每次晚间进了公园都要巡视一遍。你是维修电工呀?你长大了要当电工?; n; ?  k8 M& R
出门进门走在前面,就为触发电梯的按钮。进出小区门,也要亲自按动按键,哪怕前面有人,门还开着,拦住后面的,等这门关闭后,他再启动一次。乘公交车,他要拿上老人卡,刷卡上下车。连图书馆、武馆里的桶装水的按钮都具吸引力,拿上杯子去装水,自己带的瓶装水不喝了。跑前跑后,小人也代理了不少事。
0 g* h( i0 A$ Q. j5 O: {) w9 V3 t外面的东西说说就算了,喝水也顶多两杯。家里的电器倒了霉,电扇、空调。电视开了后,遥控器他要掌握。电扇开开关关,各种按钮都要试试,试一遍不行。空调这么开开关关的可不行,要坏的。不听,为这没少闹矛盾。厅里的空调遥控器被他藏起,谁都找不到,自己也忘了。也好,他够不着,玩不了,我这改手动操作。卧房里的一台,开开关关的。最终我把插销拔下来了事。这些天凉快。
  N) n/ k2 }# f; J凡灵动的东西都引起关注。顶上烟感器,各处的探头,小灯闪闪的,问这是干什么的。连各处的警示牌子,画着红圈,打着斜杠的,都要问到。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不让放鞭炮。这是不让小狗进来。小区里的警示宣传画,防火、防盗、防溺水等等也要求讲给他听,路过时还要一看再看,不断设问,坏人为什么蒙住脸,这些车子怎么了。说一遍还记不住。
( M" m6 p, f: s+ ]0 C" ^对院子里的喷泉不感兴趣了,路过时不再盯着看。对马甸公园里的两处喷泉的新鲜劲儿还没过去。晚间入园时想着看,人家呢,难得一喷。喷泉一定是坏了。昨天在机场路的奥特莱斯大卖场一共见到四处喷泉,他还记得去年来这里滚了一身水。这里的一处平地喷泉不设限,开始还小心翼翼用手扒拉水,别湿了鞋,不一会就湿透了,干脆上脚去堵喷泉口,弄得下半截水淋淋的。- m2 S/ @5 `  W7 G4 N% h$ t6 }7 b, I
, D" U7 ?; c7 I; I# _

4 R  @1 k& s" c) P  d' N
发表于 2019-8-14 07: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8 Y/ R9 I3 O% [6 f2 s! [
4 f9 ~* j# Y5 a' r% g4 X
2182【走西海】
% l' ~# J% ^: k1 M. s3 L" z天好,阴着,约了老张带上小张来新街口的森林公园一聚,家门口坐上特13路公交,两家门到门,新街口正在半途,知道老张天天遛娃,乘车过来不远。  L7 e" E1 C4 h5 o/ I( f7 Q
公园挨着新华书店,所谓森林是指营造这园子时的植被理念,如按面积大小计,实为一处口袋公园。园龄才两岁吧,少高大乔木,园子里郁郁葱葱野花飘香,清清爽爽,一个老人带着孩子玩石子,静悄悄,好地方。
0 Y% ]0 d5 S' g6 w我们到的早,老张那电话说,还没出发,要半个多小时才能到。没关系,我们先去看场电影,让小人见识一下电影院。边上就是少儿图书馆,每周二上午一场公益电影。《你追我》 成人的你追我,小孩子看不进去,在椅子上“种植”他方才采集的野花。走了咱们去大森林了。
5 }9 g/ h4 F: t0 j# T公园内大不一样,除了保安没人了。到处明晃晃的,像歌词里唱的“太阳当头照……”像儿童剧里的最有力量的太阳,灼烤得人都跑掉了。公园内没处阴凉,待不得,换地方。电话过去,老张车子到了西四,你多坐一站吧,新街口这太热,往豁口,水边上去。: W- z4 y# G* b6 F/ z
老张这片熟,文革那两年,我们十三、四岁时,无数次从西四北往这来,都是腿着,积水潭游泳场。$ g6 i! S) y: F+ b) E1 b  s+ n' Z
我们刚到,老张扯着小张下车(该叫小小张,隔代人)我这是第二次见着小张,个子蹿起来了,一问三岁,小我们家小人一岁,按说差着25%,看个头体重不相上下,人家喂得好。家里有专业人士,再加上老张这遛的勤。. M) J3 o$ y* R, z* f2 G
往东边的积水潭,现在的西海湿。往北岸去,那边热闹,没走几步,不行,太热,正迎着太阳,转回来往南岸去,南边一溜树荫。俩小童走在一起,初次见面还不大友好,推推搡搡的。赶紧喝住,水边上不能打闹,掉水里面就麻烦了。小人指着地面的警示语:小-心-落-水,一字一顿。这是张冠李戴,瞎念。小张那也一字一顿的念出另外一篇内容。& ?' [' i* j) e0 o
走出半程“我饿了”。有水喝。小张那也“我饿了”,老张掏出两盒酸奶,一人一份。补给之后,两位小童再次开打,互不相让。你比弟弟大一岁,得让着点。没有这意识。小张生猛,也抗击打,以为是游戏,只要不被打疼。小张出手也重,小人被追得转圈跑,大喊大叫。不时被大人弹压,消停一会儿。, _; h# ]. W. v& G. a% \
真不省心,一个就不省心,两个在一块儿,加倍的闹心。这一路跟老张都没能说上几句话,也没怎么看景,都围着俩小的转了。又开打了,这次小人占了上风,高踢腿,武术班上刚学的派上用场,小张那哇哇哇了。
! a& n- F' a/ ^( a快熬出头了。老张说,九月份就送幼儿园。
5 T+ a+ ^) E# S4 l. D- H: X* K9 Q' P
) h, _1 R# p5 e% b
8 ]1 j$ a: B$ p! [" p' y2 r
发表于 2019-8-14 07: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90813_112425_resized_2.jpg ' ~3 q; p( j8 A6 h) g( H  z
发表于 2019-8-16 17: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8 y8 g8 S3 F# e$ Y

0 u3 N9 H' v; R' j' h# b2 `

3 o4 {1 Y$ a( {# N9 P/ Q2 j4 U) d) P3 v. L" B% Q

0 O5 x) Q( O: I0 B# p! j5 L- n( y; X) v& ?. I; J) t6 N
- d$ X+ _6 _0 p  o) k. b
2183【较劲】" ^$ M6 O( r6 m8 o/ O( N+ h
跟小人生气,较劲,过不去了就让他屁股开花。
) ^: `- M5 C4 y6 I孩子不听大人话,说得对的也不听,讲道理未必全能明白,我行我素。再说他还有他的道理,咱不知道的。: r; f% x9 E& }$ F! l
不该动的东西不能动。家里的电器操控,插销拔了又插上,这对小孩子有风险,现在有保护装置,电器也挺皮实,但传统上这不是孩子动的东西。频繁启动电器还是不好。让他不要动,制止不了。规矩不是我立的。
* K/ N+ F/ _) B. a# c& z2 ~6 X你想让他干的事他不做。看书画画,到图书馆,少儿书,十分钟兴趣就难在书上了,公共场合又不能给他讲。画画,主要是在书上涂颜色,邻居小树家送了一捆彩色笔,没涂上几次就罢手了。
4 d2 y8 \+ u  \" m* C* Q+ `6 N% Q( e兄弟给他买了一大盒子益智的金属小插件,一套六盒,由易到难,大多两件一组,拆开装上,最难的为“九连环”我都没有信心完成。多数都是容易拆解的,一分钟两分钟。孩子坐不住,也没有耐心,我见到时,他把盒子里的插件都倒出来,混在一起,满地划拉,九连环在手中挥来舞去。这不让人生气吗。屁股开花。
! k2 D% l- I$ ^& Z# o5 C0 Y* @有这么两次,小人说要告警察去,把你抓起来。抓我,把我抓走了,谁还给你开车,谁还带你出去玩?9 t1 [: k; r* {4 S2 i6 Y' h
小人会讨价还价,也会让步,大人要拿出足够有吸引力的筹码。想吃点心了。那你要把饭吃完,这半碗饭下肚再说。急着出门去玩,你不把这五个吃下去,咱们就不出门了。那就吃一个。不行。吃两个,三个。大人让一步,吃四个吧。( t% M1 p$ A) E, J
一天两天,一周两周是个乐子,常年累月试试。两地人的不同环境,隔代人的习惯,隔代人受的教育,养育下一代各有一套。要是养了儿子的再养孙子,一以贯之的是一种状态,要是临时接手孙辈的养育,那就不一样了。各有一套,你那四年的习惯,我这都六七十年了,小的你得听老的,小的要是不听,就起冲突。小人精力充沛,无穷动,只要一睁眼,安稳不一会儿就要生事。
! j+ s. f: D0 G8 m一直要到睡前,唯有大人讲故事才消停下来。孙悟空、伊索寓言、半夜鸡叫,故事还是有的,反复讲,小人不怕重样,讲了还讲。睡前必讲。( c4 p4 |. O0 b3 M; a! }" A
大人大量。眼不见为净,可天天在眼前晃,闹心。3 D$ W8 _* b' ?+ s& D7 ^% F" j
快走了,走了就不再置气。- A6 ?( l6 d9 q  [' G  R4 c$ W

6 k# n% q7 G6 I6 J0 x# z
8 G8 R0 ]' C; s+ }+ }
2184【隽语】
/ g% }3 n5 |' @小人这次回来待了40天。我看最大的长进是中文说得利落多了。刚到时还wei wei的,现在这个词听不到了。曾有过一说再喊,说不清道不明而急得直蹦高的时候。有次他说“擤鼻涕”要“餐巾纸”大人不明白,急出了泪。后来几乎没有不可沟通的事项,也因为是眼前这点事,就事论事,说不完整大人也能会意。倒是跟外面的小朋友还是有些语言障碍。
* g& q) T" _; \5 p9 D那天他边吃边念念叨叨:我真没想到,真没想到老玉米这么好吃,我还要带回家几个。这个不长句子,表达玉米好吃,没吃过吗?吃一个半个的还行,不能再吃了,谁知道这粘玉米是不是转基因的?儿童少吃。“我没想到”这句子,好像不该是小孩子使用的,你没想到的多了去了。
! V6 C& q- M/ S3 w; b+ B这天边走边聊,我在帮他厘清警察和保安的区别,警察还是见过的,遍布世界。保安呢,我们这里好多好多,楼底下就是保安,时时在岗,和蔼可亲的一类,小区大门口也是。公交车上,大街上,公园里有巡逻的,穿着黑制服,晚间领口的电子灯,红蓝闪烁。他们是保一方平安的,抓坏人的,我说,你们那里没有吧?小人说我们那没有保安,我们那没有坏人。这话说的,让我语塞。真是这样,那么多保安围着市民转,真不是好事情。哪里没有坏人呢,多点少点吧。
/ R) A( K0 _) S( Y. _四脖子流汗的伏天,来到这边小人多少有点不适,他那里夏天还能看到山顶的雪。热天出汗,喊着身上痒痒,这是折腾得汗还没出来,出来就痛快了,要不就是蚊子叮的。“我喜欢游泳,游泳不用出汗。”又是一句大实话。说是去游泳就是泡着,游泳圈套在身上水上漂,长了两小时,短了半个多小时,下水能有三十多次,没多大长进。
5 a; J3 I/ l1 y) U4 ^小人的话语多数都是从大人那里听来的。多数的句子,也许听懂了,不一定能复述出来,句子长了还是不行。你说了句什么,如果是短句,他那里经常重复一句两句,大人要是有意强化这些个语言点,效果就更好了。你今天说了什么,一会儿从他口里蹦出,或者过两天在他那冒出来。用的大体恰当。/ M( A2 Y: ^/ r2 i3 \5 Q
! n( Z' y0 {4 i$ V1 k
6 b, `3 I9 i2 t" c0 T0 r/ ?
发表于 2019-8-17 17: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1 }& j/ l5 I" e+ p2 }  s
2 q3 [! ?- P* k
2185【瓜熟蒂落】% L& P! P. ]# J1 i& j' e, G
一早送机场,提前出发一个小时,要七点钟前驶出五环路,车子每周一天的禁行。七点多到了航站楼,把人和箱子卸下,赶紧驶离,机场门前也限时,8分钟,超过违章,路边的电子牌上,写满了违章者的车牌号。' t/ u4 V2 N; a9 c- w% r  {: I
回不了城了,到处都是探头,一罚一个准,200元还要扣分吧。往乡下去,五环路之外随便。
( v& u2 F* g, v" \( W八点钟就进了农庄。静悄悄没个人。
1 }2 K8 {! J- _7 |& _近期雨水丰沛,绿植长势旺盛,野草扬花吐穗,甬道上也爬满了,清理出一条通道,汗也下来了,无风的天湿热。前段一块儿种下的“一伏萝卜二伏菜”没见出苗,也不想补种了。挥舞着锄头砍了些大草,地里潮湿,除不尽的。
6 A8 u2 R% i5 J; R% \南瓜今年长得不旺,才见着十个八个。瓜藤四处乱爬,有一棵爬上了东头的杏树枝子上,随它去,能在树上结个瓜也好。丝瓜架子趴下了,支的不结实,像是被南瓜藤给压趴下了,乱七八糟缠绕在一起,也随它。) u- ^+ B0 }" y" Q' P( _# `
找我那几个西瓜。小人这周一直叨念着“下乡下乡”。这次回来下过两次乡,上次宿在乡下。拿着苍蝇拍追着打,好高兴,终于拍到一只,身上添了好几个包,蚊子凶猛,涂上避蚊剂也没管。嚷嚷着下乡,不只为捕蝇,还惦记着那几个小西瓜,看着像是没熟,答应他下次来摘。结果没有了下次。" v" I' J, G4 h
小瓜哪去了,一共三个。记得其中的两个都长在垄沟内,被草封得严严的。草落瓜出,只找到一个,还裂了个大口子。从裂口处掰开,见着干净处啃上几口,还好,甜度不高,但清清爽爽,酥软,入口就化,可惜小了点,又吃一半扔一半。
) F1 u. y7 H! n/ b& v" W1 M去找另一个,墙根下那只瓜。草窝子里现身,孤零零的,没有连在瓜藤上,这是瓜熟蒂落啊,连枯萎的藤子都没见着。拾起来,完好无缺,瓜皮上纹路清晰,熟了。自己脱了藤的瓜还是第一次见到。洗干净装盘,晚餐的水果。
' l6 C' Q+ G5 @! _! @1 t小餐刀按下,咯嘣一声,瓜皮开裂,好瓜,鲜红,不切了,少损失些汁液吧。下勺子舀着吃。沙瓤,水嫩,甜度合适。拍个片子给小人看看,替你吃了啊。! o6 C3 c1 A" \

+ d( n* O; d; G9 L% s: ^' w- Y
, i/ a% J" W- w, l3 C
发表于 2019-8-17 18: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90815_172153_resized.jpg 20190815_172249_resized.jpg   ^3 ~) }, ?+ v. T3 q, k% R
发表于 2019-8-17 19: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J% W: n- ~  z% G( d/ R

: g4 A! b  M$ l5 W2186【地瓜叶】  g2 p8 h! k4 [' y
地瓜(白薯)长得好,瓜蔓爬出两三尺,叶面油光铮亮,挺拔着。封垄之后,杂草都难得与它争得地盘。叶子长得好,底下的块茎如何不好说。我开春时种了六七棵土豆,都长了一尺多高,我没见着开花,应该开白花,也许开的时候我没在场,后来枝干枯萎了,我用铁锹去挖,没见着一个土豆。可能是缺点什么肥料吧。( x$ B, \# Y4 H2 R( b
地瓜这也是头次种。去年曾上过一次肥,从养牛场拉来的肥,翻地时翻进去的,看草的长势挺旺,应该是不缺肥。藤蔓长得好,光合作用差不了。等着看吧。据说种地瓜要有一道“翻藤”的工序,好像是防止藤子生出须根耗掉养分。我翻了好几根藤子,没见它们另外扎根。$ @/ V+ g/ }) _+ P5 t1 e
想起在馆子里吃过一道炒地瓜叶的菜肴,碧绿的、肥厚的叶子,味道也不错,好像还被列为保健食品。我这也先收获它一茬绿叶菜吧,拿上剪刀,剪下藤子上刚刚生长出嫩芽,连枝带叶20公分。不一会儿就采了一蓝子,够炒一大盘的。
6 W3 [' v# B$ N8 C0 ~代价是被咬了好几个包。
8 ]% t2 d3 M2 m回到家里问小朱(家庭服务员),你们老家是怎么吃地瓜叶的。小朱说把地瓜叶和上面粉上锅蒸着吃。' i3 A6 C5 T! z5 n/ u
老妈说,连藤子带叶子都可以吃。老家是在霜降前把地瓜叶子撸下来,晒干后做菜粥吃。你现在可不能把它们撸得太多,底下还要长呢。老妈还说老家用地瓜蔓喂猪,比较软,上好的饲料,老家种地瓜多,主要是喂猪了。
3 e; j4 n0 E& |# i, o- v跟小时候看的课文一样,说猪浑身是宝从头到尾无一不被人们利用起来,血肉之躯不必说,头上的鬃毛可以做刷子……,最底下的排泄物是农人的当家之物,“肥当家”吗。白薯也近乎这种状态了,地上地下的都能吃。妈说藤蔓太老了就不能吃了。我想敛吧起来填灶膛里面,也能贡献一份热量。在旧时的农家里,没有一物不可利用,物尽其用,良性循环。
' e& G; W7 m: o城里人见识短,吃地瓜叶是近些年的事,还美言了许多道理,记不住,没见说不好的。还得口感好最重要。地瓜叶不算稀罕东西,做好了得动脑子,老做法都简单,妈说得要用开水焯过才好。小朱那直接上锅蒸。下回小朱打算蒸一锅尝尝。
, S- x; ~) G, |6 r1 c3 _把地瓜叶子都收起、烹调,就是不结瓜也不算白种。
0 W7 q% A3 F, V) r3 }* k) Y+ z% d8 Y" J! Q: [; B
  I  c$ b  u* b* l
发表于 2019-8-17 19: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9 e+ T7 M, @8 Q! G3 q% Z$ l
% [0 F! o! g# a
7 m% @# V5 E! v" M+ [  U( K
& Z/ e' Z" ]( V) [

  M- V2 O- ?  J' k7 b. s2187【延吉冷面】
- F# s, R, l2 ?/ s0 U9 {; ?老刘招呼着去吃延吉冷面。吃什么不重要,见面说说话。从上海回来俩月了,老几位没见面。
$ \+ |6 ?- I/ I3 U8 K西四北那家老店,京城独此一家时就是它。在西四北二条和三条之间的位置,我家老居住六条。离着近还老路过,我下乡之前都没进去过,当然就没吃到过。老刘老张家离着更近。老刘住二条内的“小绒线”说这家朝鲜馆当初挨着个副食店,一度还被冷面馆兼并了,后来不知为什么又退出,恢复副食店。老张说早年就吃过,端着个小锅来这里买上一份回家吃,那时候的主料是狗肉。6 r( S7 r3 r4 B# Y/ i( p2 g
我第一次吃冷面是在七十年代初的一个冬天,在密山街头,好像没有肉,辣白菜和苹果片,捞进面条后,往大海碗内浇上黄汤子。只觉得冷。我进到这里吃面大概是在八十年代了,一个人来碗面。那时候也是狗肉,没觉得有多好。* e* Y( j) A, `1 I' U, c7 r) x
二次进来,十点半准时进的大堂,环视一圈没见着老刘人,我来早了?原来这里还有二楼,上面是单间?也不是,还是大堂,而且是套间,楼上比楼下的面积要大。0 u, k, k+ i: F3 V9 x- D9 y; x
买卖真是做大了。不光冷面,还提供炒菜、涮锅子。老刘点了二凉四热,老苏带过来一瓶白酒。
" D; A! O" U* }7 u' I: ~9 y+ c7 Y幸亏来得早,近了中午就有排队候座的,我们身后站过三拨人,见着碟子碗快光了就在身旁候着。我提醒他们,我们这的冷面还没上来呢。催过两次,快1点了,冷面才上来。大碗18,小碗16元,紫色的面条上趴着一片牛肉、一片苹果,灌的不是黄汤子。/ T) R7 a4 Z  {, B  X: U
聊天的人不在乎菜上得早晚,我们催,也是说给身后站着的人听的。别在我们这听故事。" y3 Q' Z( e5 n8 Y0 i6 n- ^! c
对面窗外是当年的副食店。早就拆迁建起了大楼。老张说对面的副食店叫 55。我说有两年,文革时,我常到这里来排队买豆腐。没有了就往南,西四副食店。老刘老张都有过在55购货的经历。老张说,西四副食店边上卖 3分钱一个的酱兔头。我说,那个二层楼的熟肉店,边上是“福兴鱼店”,这两处建筑还在,都改换门庭了。% W, J, J" z7 y7 x. B0 ^
对面的胜利电影院、怀仁堂药店都不在了,55的地盘起了高楼……。1 V5 V# r4 M& `. i0 N5 Y$ }# O
老苏每年跑两三趟上海,又说起上海的夏天比北京热,不能在那呆着……
% h! ?  z! d- R  I: \! d老张叨咕着22日前要把视频编辑出来,每次都不满意。我说差不多就行了。" C+ A7 ?5 u, O; M: t* _  ~
刘忆起老几位起个大早到陶然亭公园去堵老苏,那是刚退休的时候。
7 F7 k/ c" y2 `) Y! i52°的白酒让人晕乎乎的。6 J5 V* E* t8 P
$ y  G$ M: }! I* S& D, ^

0 P% E* W8 i4 I6 }
发表于 2019-8-18 20: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188【一日】) X9 v5 ]4 o8 h+ t+ S+ m$ i5 m5 ]
1936年高尔基去世,仿高氏的《世界的一日》,作家矛盾在媒体上号召各地同仁写《中国的一日》编辑成书。1 Q2 k- E7 d: B* u9 u
周末那日,老张冷面热心一再说起22日之前一定要把50周年聚会的视频做出来,已经一版、二版的做了,都不尽满意。我说电影不是遗憾的艺术吗,人家那还有大量的片子可供剪裁,不行,再补拍,你这不成,少米之炊的,就它吧,也没几天了,别大热天的还赶工。
# Y" ]* c+ x5 U% d$ K干吗要22日之前拿出来。没人要求,老张给自己的一个限期,定在22日。也不用解释,你知我知。这个日子在我们的脑海里不知萦回了多少次。
/ J4 E& f% K3 \# v; ]人生难以忘怀的日子不是太多,是那些个独有的日子,大到国家的,小到个人的,小群体的,与个人的参与度也有关。这些个特殊的日子,不少也在淡忘中。有“历史上的今天”栏目帮你忆起一些个特殊的日子。刚过去的“8.15”光复日,74年前了,纪念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8.18”什么日子,今人的“8.18发烧购物节”到处的电子屏闪闪烁烁。我们老人的“八一八”53年前广场上的“红海洋”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我们那时没有资格参见“接见”曾经广场上舞动的学生们现今都七老八十了。记得那些个躁动的日子,前前后后的,被历史铭记和被个体记忆。“8.22”什么日子?一年一度,属于我们小众的日子,50年前,人生的转折,几百位同学乘上同一列绿皮车,上山下乡“北大荒”。
: V" ?" E8 ]& I2 Q5 {50个年头过去,总不会忘怀这个日子,虽然不是年年想起它。50年了,如果你还不曾忘记,也许真就忘不掉了。众多的日子都是相似的,边地的春夏秋冬,春种秋收,年复一年,苍白寂寞,还有多少清晰的记忆。返城再就业庸常的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徒增年岁,可圈可点的又有多少。" J% x/ S) Y( Z& i0 ~% i/ a4 t
50年,还记得这个日子, “5.20”上海的知青作东,那是他们下乡的日子,老连队二百多人欢聚浦江畔,不为忘却的纪念。
# p; a8 a5 K. @' E八月二十二日。我们出发的日子。历历在目,我记忆中的一日,50年后的追忆,记录下来,从早到晚的流水账。同一天,同样的景,不一样的思索和记忆。如果有更多的人来追忆记录下来就好了。
3 d, \* C5 b; h; E% ^5 x
/ M( x" U/ x0 Z
" X" x$ f8 Q; q0 L! w& }$ v; F% C7 ~8 j1 l9 N9 w
发表于 2019-8-19 17: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7 j0 l6 B; ~0 V: y. ?# s% a

5 V, V$ S5 O$ G1 o, c# L& n; S% s3 V2189【一网不捞鱼】" Z& N& q" i9 D7 X
沿后海北沿往东走。这边水面开阔,但路面不行,环形道路时断时续,不时地要与车队躲闪,路边还在施工,永无休止。宋庆龄故居还在修,北沿唯一的景点。往东,醇亲王府古香古色,油饰一新没有腾退的意思。那来北沿看什么?水面可以划船,最小的船,电船,一小时200元,有点奢侈,小青工一天的收入。早年三毛一小时,那时小青工日工资1元,能划上3小时,现在不用划了,电力代劳。
  M+ Q6 A; Z- ?+ {北沿一景,赤膊的汉子,着三角小裤衩,晒得黝黑,一上午都泡在这里,水里、岸上。岸上的五六个汉子围成一圈踢毽子,踢得汗津津的,转身就下了水,接茬游。这个时段总有四五十条汉子,上岁数的多。水里不多,快晌午了,游得差不多了。一年到头都有赤裸的汉子,冬天少,十个八个,冰水里游一程。这也算老北京的遗存,跟北京的胡同似的,快看不到了,这茬人七老八十,还能游几年?文明了,小北京们把这说成“野泳”,真是数典忘祖。报纸上还曾奚落光膀子的“膀爷”,怎么就文明了?昨天电视里看“法甲”足球场内一片法国佬“膀爷”为自己的球队摇旗呐喊。膀爷可以有,不光是游泳场,只要天热。+ g* F% m5 J/ T/ ]8 p8 R; N
这里挂着禁止游泳、禁止钓鱼、禁止的牌子。没见着鱼竿,见着捞鱼的,我小时候也玩过的把戏,方形木框罩上铁纱网,里面绑上两块肉骨头,在积水潭逮着过“火鳞片”“川丁鱼”。走走停停,一路上好几位“渔夫”,看看他们的成果,泥鳅、川丁,没见大个的,大个的经验丰富,不上当。
9 i, ~4 ~' v/ k! y% k6 u7 k走到这处,正在起网,网具拉到跟前,一寸多长的小鱼三只。收网的人认识啊,老刘。真难得在水边一见。想起他住处就在附近,他也曾说过在北沿游泳。1 ~7 w: K. V- A) |( M, r( u
你这是回家喂猫?“我养了5只龟,喂龟。”水里沉着大小不一的三个网具。刚拎上来的最大,里面缚着饵料,金属框架,塑料网罩,内设机关,小鱼进去就出不来。老刘说每次来个一两个小时,有点就够吃……。% E0 h, n. w$ R9 A& m
还游泳吗。老刘说改到游泳池游了,新街口那。这里的水不大干净,出水时泳镜上都挂着一层膜,水里面经常撒药,可能是为了减少水生植物疯长,有时皮肤也感觉不大好受。
3 [+ }1 N4 l$ B7 `* k2 |$ k2 l) d9 `2 ^0 ~% b6 E1 f: h
9 G9 z, K3 |' V( d! h( S1 I
发表于 2019-8-19 17: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90819_113938_resized_1.jpg
% J. r4 U# i+ K" 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9 00:57 , Processed in 1.270259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