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pei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9-6-21 20: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19-6-22 09:16 编辑 : E# K6 y  e; f  Y$ E: x& C: X

& k- q/ X2 R% |/ K
' p$ E" J4 Q* s
# D  E5 C2 V& H0 T# f3 F- }- V
2116【夏至】: y" A  `+ T# G9 ]1 v
连续三周没有下乡,上一次还是五月底。上一次收的杏子,九成熟的杏子。1 D! R1 o8 R" j; X7 g' c* r0 v8 s
进了栅栏门往树上看,绿意浓。杏子就别惦记了。走近了,一阵阵发酵的味道,酒糟味,满地的杏干。树上还能见着几个,举起竿子往上捅,坠地,捡起,掰开。品尝,味道不酸,也不甜,水分挥发,好味道没有了,树上还有几个,余下的都铺在地上,晒成了杏脯、杏干,酒糟味就从地面升腾的。这杏子造酒不成,做醋应该没问题。喝到过“苹果醋”不知有没有杏醋。应该会有人尝试过。过去听说过远郊山里产大白杏,杏子是没人收的,烂掉后收杏仁。现在有加工技术了,应该是果肉造醋,杏仁再加工。$ Y5 K2 i0 F* U% _3 R
地里干干巴巴,缺水,三周没浇水,偶有阵雨,今年还没下过大雨呢。地里面连草都长得不旺,马齿采是个例外。浇水吧。
  n% S+ w0 o0 Z% K4 q. _5 v南瓜藤才爬出一米多,拾起来,捆绑上竿,让它往高处爬,如果水给的及时,它应该能攀爬到房顶上了。个头没长,花倒是开了,招来了蜜蜂。那一垄豌豆消失了,上次见着了豆荚,没摘,不知是被鸟还是啮齿类小动物啄食了,或者是烈日风干了,连豌豆秧子都不见了。多出来三垄辣椒,开出了白花,长出尖椒。白薯秧子变身辣椒秧子。是当白薯秧子种下的。老张交待给我的两个品种,长大了才看出其中之一是辣椒秧子。辣椒就辣椒吧,浇上水。
7 k! `5 m0 A' T$ i% \) M2 D5 |5 `种了六穴的丝瓜,这二十多天没见长,缺水、缺肥。边上的小油菜成了老油菜不能吃了。土豆秧子都倒下了,不知底下是什么个情况。白薯秧子还好,枝叶尚属茂盛,都爬出了蔓子,可惜少了三垄。浇水时见到蹦跶出不少小个的蟋蟀,蟋蟀啃食地下的块茎吗?
7 G: D$ z9 t$ T+ X# y# p长得最旺的是那一小块苋菜,粉色的圆圆叶子,各个挺拔饱满,不像南瓜叶子被晒得蔫头耷脑。梗有点硬,没关系,吃叶子吧。后来回家炒了一盘子,红红的汤汁,不错。
0 L, R/ s  F6 X收获颇丰的马齿菜。荷锄除草,将马齿菜单挑出来,要是早个十天左右收就更好了。见着过市场上卖这东西,2块钱一小把,一拃长十几根。那八成是人工种出来的。我这是自然生长的,状如中号的烙饼,圆圆的矮矮的都伏在地面,用锄尖从根部挑起,这一棵枝枝蔓蔓能有好几俩重。连除草带收获,收了一堆的马齿菜。
+ P' G% Y7 V, N2 g* a: u) B. P+ U. |, S5 G$ L3 t; E
/ n. i* O) u# S; q+ O1 c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9-6-22 09: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19-6-22 09:21 编辑 . H5 T- Z. O6 a9 b) L

' v' X  ]3 j3 P. V
' [% N5 C; V$ p7 w# A* e
& }2 N$ ]8 U1 k1 i
2117【收获】* ]: m$ v) P' T2 h
马齿菜满满一篮子,应该在花开前采食,开水焯过,凉拌了吃。有点老,已有开花的植株,小小的黄花。老了也可以炖着吃啊。有一年我曾经晒了一批干菜,晒成干了,叶子掉了不少,干枝子泡软,切成段炖肉,别有味道。# `: `1 M+ ]  z- f
困难时期这是好东西,度荒年野菜中的上品。同事老赵还跟我说起过,困难时期过后,他家还剩余大半缸马齿菜干。这些年入夏前老赵指定要过来一趟,采摘马齿菜,总要采回去一大包,我这园子里不够采的,他到院子外面转一圈回来,去年是他最后一次采摘。今年呢……。要不也剩不下。2 a- G  G! J7 a+ X1 l3 b
一大篮子,就是嫩的也吃不下,挑些大棵的晒干菜。好多年都没晒了。在棚子内支上竿子,两米长。将植株的根须剪去,整棵的骑在竹竿上,挤挤插插地站了一排。这里见不着雨水,有一周两周就干透了。余下的不多拿回去现吃。0 u; p- q' p, n7 N: v1 }& R4 p
小朱在桌前打理,桌上铺了张报纸,倒出来翻检,老枝剪掉,留下嫩的,一大盆剩下一小盆。报纸上窸窸窣窣遗落些细密的菜籽。有花就有籽,马齿菜都打籽了。小朱拢起报纸,送到了阳台上,布撒在花盆中,兴许能长一茬呢。
8 v, S( i" n% j  r6 m有点老就多焯会儿,碧绿转成暗灰色。再老它也是鲜菜,切碎,拌上作料,味道挺好,老人的牙口都没问题。
  l, w/ ^' [+ Y" s中午单位送过来的四菜一汤,再加一盘清炒苋菜和一盘凉拌马齿菜。
) }0 J" Y$ u# j5 u7 x
  p, o- i* H$ }! I# k& O% n

' r. ?- F" C+ e* ^8 _6 ]马苋菜,别名马齿苋,为药食两用植物,全草可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可明目。食可凉拌,其茎叶在沸水中焯透,再放入凉水中浸泡,去汁黏液,捞出洗淋水,倒入蒜泥,精盐,香油、味精拌匀。可与肉同炒,加辣椒少许,食之香味浓郁开胃。也可沸水焯后晒成干菜,冬天备用。  马苋菜性寒、味酸,其茎叶柔嫩多汁,作为蔬菜食用,具有丰富营养价值,为人体所需多种营养来源,据测定每100g鲜草中含:维生素C 23mg,0.03mg的VB1、0.11mg的VB2、胡罗卜素2.33mg、烟酸0.7mg、蛋白质2.3g、脂肪0.8g、碳水化合物3g、粗纤维0.7g;无机盐的含量也较高,钙85mg、磷56mg、铁1.5mg;钾盐以氧化钾计,鲜草约含1%,干草约含10%。另外,马齿苋中还含有苹果酸、多种氨基酸及微量游离的草酸。  忌食:凡脾胃索虚,腹泻便溏之人忌食;孕妇忌食。
+ b! {# Z+ q# g2 S' K: Q4 P5 t! c* A" O  \' d# D

* J" L9 _! I+ }
发表于 2019-6-23 16: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 E8 g5 I) I: U7 f% p: o* P( E

$ J6 |& o/ k( ~$ v" O* L9 P7 X5 s' q2118【战上海】& n2 b* e& |; Y' U. a
文津读书沙龙,上海交大的刘统老师讲一段:《战上海》——上海解放第一年。
+ A" t& C  X8 ], O刘老师是同龄人,应该看过《战上海》这部老片子,我记得是部彩色故事片,只要是打仗的,小孩子就愿意看,隔了五十多年,片子的内容我只记得是解放上海的一场战役,正面人物没记住,记住了国军守将汤恩伯和刘毅军长,刘毅临阵倒戈。今天刘老师提及刘长义率数万上海守城部队起义,避免了城区的巷战和更大的伤亡。9 S4 g7 d* j' E5 c6 g7 ^! o1 e

! v; N1 n" ?( Y
+ A  A& E9 d  _# y) ~4 D7 K
《战上海》旧瓶新酒。刘老师推出的同名的新作,并于去年入选32本“中国好书”之列,万里挑一,实属不易。) P# {2 g9 R& q9 z. P
刘老师今天借书说事。纪念上海解放七十年,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所谓不忘初心,回顾历史,那最初的日子,那敢担当,有作为的一代人。
. _1 w9 F- s/ \1 i- n1 z* g在国图的讲座重点不在战争场面,而是将上海解放后第一年的风云再现,大军进城后的经济恢复,经济上的保障民生,六百万市民的生计,工厂开工,市场再造,与旧势力进行的“银元之战”“物价之战”打击囤积居奇。百废待兴的局面,还面临着残余势力的抵抗和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和反扑,一场反特、剿匪、反封锁,反轰炸,多条战线上的展开。
1 R3 e8 d/ N, y1 K土包子进城,打天下变成坐天下,当家作主,千头万绪。大上海的财产,甚至国家的金融资产,金银财宝已被席卷一空;大上海这只下金蛋的母鸡,能否再生,是对新政权的严峻考验。进城赶考。一年的努力,新政权新干部,殚精竭虑,再打一场异乎寻常的“经济战线上的淮海战役”,新政权站住了脚,1950年夏,国民党军从舟山群岛撤退,上海的封锁解除,新局面打开。
' t' q: n) h0 H& ?想来,那是一个艰难困苦的开端,又是新政权一系列创新性探索。大上海的建设经验,在大城市中推广,人才辈出,一批批的干部北上南下,支援全国的建设。" m5 [/ a$ |  W7 U2 y+ L
《战上海》以上海的一年为限,铺陈了过往的历史。史学家独特的视角,用一个个生动的历史细节,讲述七十年前的故事。有意思,你知道的,或不知道的,被梳理串联了起来。' @, n$ p$ J. P/ x0 b3 l: K  a
读者问及饶漱石书记,还有后面的潘、杨事件,那是上海几年之后的事情了。也都在研究者的视野之内,坦诚的应答,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 b& D* M; T. M; L

! j# w) Q# }; c1 C& L% K8 E2 I$ ?6 B" v6 _9 d! Z
发表于 2019-6-23 16: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119【西什库】
+ G+ u% D5 a2 U5 |' _( @西什库这地名知道有50多年了 。早年上小学时在厂桥乘坐14路公交车,再往南两站就是这趟车南端的终点站西什库。顾名思义有什么讲究吗,从没想到过。今天路过这里时见到了地名的由来,贴在街角的墙面上。6 k! t. ^5 j! r& x/ ?# _
有明一朝时于紫禁城外西北角设置十库,故名。“什”即“十”, 有甲字库、乙字库、丙字库、丁字库等十库,大体位置从今地安门西大街至今西什库教堂南端,依次排列。大明败了之后,库也陆续没了,几度变迁,现旧址之上自北向南依次有金台饭店、第四中学、解放军某部、口腔医院、西什库教堂、第三十九中学、低压电器厂等。 像西什库教堂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迁建至此,而金台饭店还是在我们眼皮子底下盖起来的。, l- o- B! t( ~( E& k
西什库有了说法,马上又见到了“后库”的站名,不用说,是后面的仓库之意。西什库之北是后库。宫墙之外10个仓库哪够用的,接着修吧。有西什库不一定有东什库,像有西四就有东四,有西黄城根就有东黄城根,没有东面的库,这些个附属建筑不必讲究对称。在西什库的北面接着修后库,北边地方大了,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红墙不是皇家的红线,可劲修。
( G$ q0 {% }) H# W# [改朝换代,后代人眼里也就剩下个地名了。; i' O' k/ M; R3 {; x. B& S
回程时在西什库南头55路终点站候车,早年这里是14路的地盘,不是也变了吗。
3 f3 a. E2 ]! o5 B- ~路对面一处建筑引人注目,百年的老建筑,像是座教堂,可是没有它北面的西什库大教堂那么辉煌,看过去像是两层结构,东西狭长,西面的山墙呈尖顶状,上面镶着硕大的红五星。红星照耀下的中国,又让人想起这类老建筑或有红色的过往。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的会址不也是类似的这么栋老房吗。红星斑驳了,房子老旧了,南侧一溜砌起好几处砖垛子,用以支撑南倾的墙面 ,百年以上的危房。像是与北面大教堂同期的建筑,西什库大教堂遭遇兵燹,建了毁,毁了建,终于迎来了好日子。正是中午时分,礼拜过后的教民络绎不绝地堂里走出。+ E' n" c- t' L5 J2 P
南面的这处建筑门可罗雀。多次在它门前乘车,就没见过大门开启过。往这边走走,看看房子的北侧,倒是没有砖垛子挤着。现在城区的历史街区在修复利用,这一处老房子赋闲多少年了,公产就没人张罗。
. G" z6 _) S: E7 m
: T) ?+ l- U$ G6 v$ C9 w! H
& C) I2 D& h" P( L  Y/ B
发表于 2019-6-23 16: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90623_121824_resized.jpg   y3 C$ i3 A/ a. t
发表于 2019-6-24 21: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C1 A/ d6 D. Y" i! ?: a' t: q
2120【饶】8 `0 z2 l& U( s- t+ V
一代人励精图治再造山河,可圈可点,头十年大有起色。现在说不忘初心,大上海再造,领导者居功至伟。第一任陈毅市长,市委书记饶漱石。按照常规该是饶书记列位在前的。几十年过后,写史的、文艺创作的都提陈市长,没人提饶书记。刘老师说翻翻当年的旧报纸,不是这样的,饶也是经常抛头露面的,对上海的整肃、发展出了大力。$ l8 D1 L# S3 @% `# @
印象中那个年代倒霉的大员中,高岗、饶漱石二位没能翻案。但高的案子有人在翻。饶呢?刘老师说,饶的家人力度不够,不像高的家人不屈不挠。" A" F1 k. K/ H, e; q
民不告官不究?应该不是这个道理吧。还原真实的历史,刚刚过去的事情应该能说清楚,辨明白。
* V/ D4 Y- g5 X( U6 V听过讲座之后,对这位浓眉大眼,颇具国际视野的人物多了兴趣。网上见到一段饶的女儿的述说,家人做过努力,也是一次又一次的上报材料,力求平反。上面给出的结论是,因为是与高岗搅在了一起,案子不予改正。9 a- l: g* A$ j- Z  |
看看网上怎么说的“饶漱石 (1903年9月-1975年3月2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钟岭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建国前任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华东军区政委兼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建国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上海市市委书记,后调到中央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后结成高饶反党联盟和受潘汉年案件被解职、逮捕、判刑。1975年3月2日,因病去世,享年72岁。后面还有长篇大论,不摘也罢。
5 j/ f. y9 O  ^5 r1 L" e+ a常常是盖棺也不能论定。一路数下来有多少人都翻了盘。高饶现在的人还在谈,说清初年的历史,怎么也绕不过去。不知新的党史对这一段是如何下笔的。潘杨案已经彻底翻盘,饶的罪过就剩下与高的纠葛了。2 u$ l3 j. f9 |' y; ~
高岗案子如何,是不是有所松动。有“高同志“之说。现在都不辨真假,网上的东西有多少可信的。真话不说,传言就多。也许是时候不到,还要等。6 _. U5 ^- P$ [. P2 R, t9 \5 N3 S, j
四十年没有新说法,不用再过四十年吧。
3 A" x- R# L) M* O$ c
发表于 2019-6-25 16: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N2 d2 D$ j( g4 `
) q9 L& T5 l5 h
: b- Y, z7 ]! A, j1 I2 L$ J2 B

4 P8 s+ Y% N, N2 u4 ~# ^" A2121【考】5 E# C, s) c4 |0 ]; i* Z+ I
这两天如果家门口的学校添哨加岗,警车闪着红灯大可不必诧异,这是考场,中考的考场。一年几度,各类考试,其中高考、中考最牵动家长的心,替孩子操心。高考的场面更郑重其事,各个方面都予以配合,那两天连公园内喧嚣的大妈们也偃旗息鼓,为考生们让路。考生们紧张,家长们亦然。现在的考生大多还都是独子,寄托了家庭期望的全部,不能不上心。不像我们这代人,一个也是养,三个五个也是养,上学了自己就被交给了学校。2 ]1 D8 ?8 v% a9 t5 ?
周一早上家里见着小朱,问及儿子高考考了多少分。回答我说还不知道呢,山东要下午三点公布成绩。北京周末就公布了,有考出700多分的考生,都什么脑子。十年寒窗真不容易。各地发榜早晚不一,还是早知道早踏实,该来的都得来。百爪挠心的滋味不好受。1 v: t1 t5 N) ^/ f
“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这话说了几辈人了,文革曾废黜了若干年,入学、在学减低了考试的份量。实践了一段看看还是不成,科学,丁是丁卯是卯,一步步走上来,还得考啊,人本懒惰,考试才有学习的压力和动力,才有现代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再则,不考试社会的公平性更难保证。6 B! A; }* B* _& `+ T! s: H
现在的学子一路考上来,从小考到大。活到老,学到了,实际也是考到老。2 w/ [( b/ r1 ~% z0 Z
看考字的词组:考生、考核、考评、考察、考卷、考勤、考级、考绩……常用词组好几十,贯穿人的大半生。离开了学校又如何,进入社会的大课堂,还是要考,业绩考核真金白银。基层员工、公司的经理人,都面临考核指标,逃不脱的现代管理模式。" e" M7 s( _0 z% u/ X0 e: u
考字的追根求源,检索“百度百科”:考kao,从毛从人(耂)从丂。老也。凡言寿考者、此字之本义也。引伸之为成也。后假借为“考问”。考和老字出身同门,彼此彼此。成语“如丧考妣”之考。走至现代,老的一层意思式微了。发扬光大为“考”的现今的主要词组功能。人们所不乐意,从小到大又不得不面对的各种各样的考。( R" ^  k6 C, q
活到老,考到老。殊途同归。( O  Y# O( B. T# w
7 Y- C9 G3 f, w0 d

0 x: T% J& ]/ f, X/ A. g7 M7 ~
7 M: O; P8 U# h7 \

1 ?. g: [' l+ U3 v& r6 e/ H2122【字】
* o0 l. f& D6 Z) s& F* \《见字如来》台湾学者张大春大陆新发。看版次为2019年3月。6月初国图,作于第一批读者就捧读在手了。新书上架还是挺快的,不像过去,新书得一年半载之后才见到。
' P* O5 a4 a" v2 T; g- p这是一部说字的书,说文解字,追根溯源,有关字的形、音、义与词组的解说。类似的书家里也有,但好像一直没能看下来,挺厚的。从甲骨文、金文溯源,得有些耐心烦读下去。有些冷僻的字,从繁到简,从画到字,不是都那么有意思。( o# f) b7 D5 q. D3 M! k
海峡相隔,台湾那边一直在使用繁体字,溯源要容易得多。大陆这边,我们这个岁数的还能识得繁体字,但写是不行了,想再小我们的一代人,跟繁体字离着更远,读这种书更难些。
- ?+ e( D  o1 f4 e! f比如这个书名《见字如来》,生僻,有这么个词吗?北人看着有点费解,要猜是什么意思,类似“见字如面”还是见着“如来”了。看了才知道,还是第一层含义靠谱。两岸遣词造句多有不同,多数情况下还是能猜中的。哪边的更好些,台湾那边更传统些,这边文字改革的力度更大些,弃旧图新。比如这简体字,让中小学生省略了一半的笔画,提高了识字、书写的效率,挺好的。有利也有弊,有些简化字简得跟老家儿长得不大像了,玩味琢磨起来味道淡了。字是交流之工具,要是以工具计,还是打磨尖利些好使。经历过七十年的划水而治,两岸人的中文休养高下,是否有个公允的评价。这个课题有点难。但对汉字,对我们自己文字的信心现在的人大概不再自卑了。新技术的中文输入法实现了汉字的快速录入检索。汉字简化似无必要,更不要说拉丁化了。1 ]$ L) Z5 g6 ]  B2 G
咬文嚼字。书中收录了四十六篇。每篇一个字或一个、若干个词组。每篇言归正传之前要先扯上大段的闲篇,也不是完全的闲,多少和正文中要解的字词相关。这开篇的话有时喧宾夺主,篇幅上占了大半,正文却被挤压了。我作为读者有时对这闲篇更感兴趣,扯闲篇都是来得轻松,不像咬文嚼字一板一眼的。太板正,繁琐有的还真看不下去,就不看了。有点买椟还珠的意思。+ A' I; j9 I( Q8 Y+ ?1 n3 [
, i1 Q2 a  g) i, a% `! U" |; D

& F4 O- \6 j- H7 g, S& L
发表于 2019-6-27 08: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123【源】
: U& I3 r# C. i( d- b" n2 f汉字的构成不少源于象形。最初是画出来的,所见所写,如日字 月字 田字,许许多多,照猫画虎,需要表达的对象越来越多,就延伸出其他,所谓“六书”。好多个不大具象的也笔笔划划描绘出来,古人真有大智慧,生造出那么多栩栩如生的文字,数千年后的人们还借以表情达意。- ?- W5 r3 l- Y, W
书架上取下那部书《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十多年前买的,没能读下来。作者左民安三十年前辞世,作序的人前些年也走了。左老师这没有闲篇,全是干货,追根溯源,甲骨、金文、小篆、楷书……长话短说,每个字的演变不过一页半页的图文。
& E1 y6 a- {" Z5 W& `* b- q2 ^对照着与张大春这本看,同样的字,都作何解释。比如考 /老。大体是一样的,老祖宗是怎么说的,怎么用的。内容差不多,至少在这一组文字中。
; B# W, `4 l' C- X( k* ?/ U( k9 K/ \. y2 P
3 s" M5 C- w/ P8 z
想起幼时学习识字,一笔一划,死记硬背,在田字格内一行行写下多少字词或者是造句。那时候老师们也是刚刚开始汉语拼音和简化字,除旧布新。要是从画面开始教的话,可以带来很多趣味。好像没有,都是简化字,抄写生字,我右手的中指都磨出一个鼓包,迟迟没能退去,开始还用过石笔,一年半载,与铅笔同期,在石板上写,不久就主要使用铅笔,大概三年级增加了原子笔和钢笔,都挺磨指头的。毛笔好,用得少,写红模子、写仿,有限的本子,毛毛糙糙写下来交卷,未能练出一笔好字。“只有一笔像羲之”的故事也听了。没能激发出对书法的热情。
& z$ N, g1 y7 `5 g  n" t现在的孩子大概不再上大字课了,本来那也不是为识字设置的。今天的多媒体教学,识字课可以教得妙趣横生,从甲骨到正楷到简化字,文字的进化论。
% ]7 w: c/ G; [- A; t( ~过去上到四五年级,阅读量就上去了。《林海雪原》《艳阳天》《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儒勒.凡尔纳的系列科幻小说都可以在晚自习上看到。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识字要多,学习的内容也深。但阅读量下来了,无数的课外班等着学生们。没有时间看课外书,大概只有寒暑假期间。马上暑假了,电视台又在播六小龄童的《西游记》。! ?8 \* Y) V; R) c. R
; E) j# T" u. K$ h/ H

. o1 `3 v- @  G. Z
发表于 2019-6-28 08: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R6 T3 B: ]: f2 F4 p; |% M
! X, I, q. a. E  C9 L  w' y( Y$ ~) N' y% z

% R3 @8 I% k$ X5 `4 m( z/ k9 k

, \/ T3 n6 s: j# U7 f: G2124【流】- z  @1 t4 Y8 k+ ]4 e+ s" T- A
天热了,好几天都是35℃。哪凉快哪呆着去,老刘提示,公园、美术馆、博物馆……% \- c1 ^8 n+ f/ c  r, j7 ?2 d
往首都博物馆去,路顺,也好多年没去了。有什么看什么。
4 D. X: ]# S& r& l一楼的“大美青海”。青海省送展的,题目是“山宗 水源 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源远流长,从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说起,让出土文物说话,羌人、匈奴、吐谷浑、吐蕃、汉人轮番登场,你进我退,争斗、厮杀,最终融为一体。
4 R7 p2 @1 t" V三楼展厅“望郡吉安”的匾额长长的。是从右往左念还是从左往右念?门前散射着忽悠忽悠的光照令人有些恍惚。看了介绍,说的是江西中部的吉安,还是现在的念法。吉安秦汉之后设为郡了吗,到了现代衰落下去,穷山僻壤,贫困地区的帽子迟迟未能摘下。不知这几年怎么样了。吉安,县级市,我没到过,但展出的最后部分说的是井冈山精神,“八角楼的灯光”,这座山在吉安的地盘上,至少沾个边吧。那我也算到过了,处处青山绿水,井冈山葱茏,赣水流长。金不换。( b4 v6 ^( k$ ?
展览以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的青铜器而隆重推出,“双面神人青铜头像”等 一大批宝物到场,算得近三十年来少有的考古发现。算不得轰动,青铜器存世量大,首都博物馆的东馆就有丰富的收藏。这一批次并不更老和更多,尤其缺少记录历史的铭文。以一个地区的文化遗产送展,让人们记住了吉安,老区也有文化输出,打造地区名片。9 ~4 \% y( }8 z) J
首博的陈列大多还是馆藏的常规展览,佛像、瓷器、青铜器馆。顶楼仍是北京民俗展,花哨、热闹,这次没往高了去。再次参观了“古今北京”展,游走历史的长河,从五十万年前的周口店猿人讲起,旧石器、新时期,西周、东周……一直讲到新北京。改朝换代,历史演进,主要的事件、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 D5 R' {( f2 d环形的展室,文明史五千年,内侧为北京史,蓟、燕,金建“中都”北平、北京。外侧墙面,大话天下,与燕山山脉脚下这片土地的演进相对照的是世界历史大势的浩浩荡荡,关照世界前行的步伐。, o7 Q! u- q% y5 o' i
   纷至沓来的老者们。来了支数百人的队伍,身着校服的高中生们。+ ]9 H8 Q6 P4 h2 w+ [6 w

, L" ?0 M- s/ S6 o2 n6 P7 r2 F" ?' e$ Y: d: x' t5 {
发表于 2019-6-28 08: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d43d7e5c2fb91de319ca03.jpg
2 _* g5 q6 v6 ~& r3 z& ]" O
发表于 2019-6-29 19: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N' R) s0 _! T3 [6 Q; t: n0 B8 W8 a: a

$ @: A5 \% ~- [* h2125【热】
! F# y; ~8 |2 a* M现在气象台发布时时天气预报,每天的高温时段多在下午,晒了一天,积温上去了。这跟人的体感差不多。上午走在外面还好,下午就不行了,避在阴凉地走。家里也是如此,室温逐步上升,过了28℃,赶紧关窗,拉上向阳的窗帘,要不热流进来,里外温度就差不多了。阳台上放着块温度计,这些天,午后时段封闭的阳台内温度都在34℃,拉上阳台门等于一道隔温层,与室内温差4—5℃。天热了,自己采取点措施趋利避害。7 ]" N# Q8 z0 q1 o) ?6 ~
近期室温逼近30℃。过了这个坎,舒适度就差了。看温度计上,体感舒适度区间为18—25℃,这大概是对于健康体质人的情况。体弱者呢,同样的室温,个人感觉不同,如果空调定位在26℃,有人嫌冷也有人嫌热。有的人宁可热点,也不要开空调。
+ P8 f/ U2 `6 ]) ?1 ^, {5 u3 l“首博”空调开得足,展馆里面待的时间长了反倒难受,不看了往外走,外面暖和暖和去。4 E9 ]/ g8 |" H8 o* e" K% o
自己家里,自己做主。空调可开可不开,还是不开的好。自然之道,夏天就该出点汗,屋里热点,出门在外就不觉得多热。要不,出门就受罪。空调开着,耗电花钱,如果没开着,好像是省了钱的感觉,省钱是很多人的一种良好的感觉,跟购物打折似的。
! |4 \8 `- j% i& p8 e才30℃,还过得去,不那么舒坦,也没多难受。天黑下来,温度下降,气温与室温相当时,打开窗户,要是有北风就好了,床榻上直接感受到。没风也得受着,躺下时摇着扇子,人造风,一款款的。还是盼着起风,盼不来就睡着了,什么热不热的。后半夜总有好觉睡,每日凌晨低温20多点7 _; G/ L, X: m7 S% x. y$ b
高热,单单一个热,还好。过一段还有高湿叠加上来。看全国气象图,南方的高温高湿不也都过来了吗。热在三伏,再热就跟上空调了。: @: Z+ R/ t5 G# r; v
隔壁的小区好几栋大楼,去年入冬前进行了修缮,都增加了保温层,外立面加贴五六公分厚的保温材料,冬夏的效果不错还节约了能源。
4 f- ]5 G9 a6 B* m热。今天好大的风,呼呼地吹,有时还呜呜的嘶叫声,是哪扇窗户没关好。听着动静,想着寒冬腊月北风吹,心里也舒坦点。5 w2 U' g2 _' c

& c& S: f$ ~  J
. r3 T! `* L! e
发表于 2019-6-30 19: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 `( g, ]* o7 Y

1 z* Z- D9 W/ A+ K, q& R, u, r6 b+ d1 ^! ~2 @" e

: o) y. f3 q' H7 c2126【锁】; E4 X7 }4 v% O& Q$ W
糗事常发生。这不把自己锁车里了,出不来。$ V8 x0 L7 k5 E# W8 k; G0 k
二次到4S店,车的右前门打不开,有段时间了,不影响驾驶。上周修车,换这换那,只车锁货没到,隔了一周再过来。一早电话预约,说是立等可取。午后过来,等了两个多小时,看了一段电视剧。拿了车钥匙付完款,到外面停车场开了锁。不错,刚才,办接车手续时,说及我这把钥匙可能是没电了,现在只能手动开锁,电动解锁功能丧失。小王接过钥匙拆开了取出纽扣电池,照着地面摔了下去,捡起来又装进钥匙芯中,好了,按下去,红色小灯亮了,恢复自动解锁功能。7 ?1 u1 w1 _5 \) v
坐进驾驶室关上车门,插进钥匙,表盘没亮,拧动钥匙,没拧动。拔下钥匙换个方向,还是拧不动。这钥匙怎么不好使了,别不是给摔坏了吧。开门,门自动锁死,我还出不去了,这可怎么办?车窗还没打开呢,按下开窗的按钮,没动静。是啊,车子没发动,这车窗也不好启动,坏了,出不去,又打不开窗子,这大热天,在车厢里可坚持不了多一会儿。不急,这不在修理车间门口吗,拿起手机打过去,赶紧过来救急。小王说,你可以打开车门呀,车钥匙上不是有解锁功能吗。人有些蒙。
% ~, A$ J. q$ O# w修车师傅先过来了。问是不是没电了。我说不能,上周才换的电瓶。师傅接过钥匙上了车,插进钥匙。发动机轰鸣。
. y7 Y: R3 r& O1 I6 l怎么回事?师傅说车子的方向盘被锁住了,你摇晃一下方向盘就自动解锁,这是我们车辆的一种防盗功能。我说从来就不知道,也从来就没使用过这个功能,还头一次遇上这码事。师傅问开了几年车了?我说20多年了,从不知道有这个功能,防盗窃把自己锁里面了。师傅说这个防盗功能一般的开车人都知道。
4 Q* ~4 H1 u2 T2 I" f想来购车时附带的那本“使用说明书”一直没能从头到尾认真学习过,太厚了。有关车子的功能应该都告知车主了,自己不看,遇到时就抓瞎。不过这样抓瞎一次就会永远记住了。8 t/ W$ L( I5 }: ^
师傅说他修完车把车泊过来时启用了锁住方向盘的功能。你插进钥匙晃动方向盘就可以了。
. B  p  T5 c7 u7 a% W怎么锁住,我现在也不会使用,也没问,车子被盗的可能性小之又小,小偷怎么能这么不开眼。但解锁这码事记住了。下回再遇上,转动方向盘就是。) k* ?1 R/ U/ l( J
* N5 L5 u+ D* w) ]1 c

% x8 |1 |: q5 A, g7 ?2 y; a1 @
发表于 2019-6-30 20: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f- ?& b5 x9 @1 N- \

) {) F# \6 Z0 H0 H) f: V* N" |8 z8 P
2 }( g8 u$ L/ q2 @2 u2 p- w

1 h0 [  y0 _$ L- ~8 Q* M! ]2127【繁】* A& p) s/ z1 m- I
上周修完车去洗车,4S店免费洗车,当然是修车后,花了成千上万之后的小优惠。
4 l+ x8 H( M3 W1 [8 ^0 u, S进入洗车房之前,门前的胖师傅大声吆喝者:关上车窗,别熄火,挂上空挡,脚松开刹车,不要踩刹车,毁车。有这么一说吗?我问。听我的没错,师傅不再搭话,轰隆轰隆洗车模式启动了。水喷上窗,洗车的大毛刷抡过来。眼前模糊一片。我心里想着刚才师傅的话,挂空挡不能踩刹车。我过往这两个动作有时就是叠加的,显然挂上空挡就没了驱动力,但万一地不平溜车怎么办,行路当中遇上堵车,要是遇上坡道,不敢不踩上刹车。可没人告诉我这个动作毁车,大概有关使用手册上也没这么一条警示。3 a- e: _4 j$ O9 V: g6 j
也不知师傅的话在不在理?头一次听说。停下时,挂空挡再踩刹车,多此一举,在红绿灯前都是平地,挂上空挡,脚就歇着了,这没错。其他情况,在斜披上,看来还有必要踩上,印象中有的司机还拉上手刹,不怕麻烦。至于毁车,毁在哪里,多大程度。我开了这么多年车,多少次出现这一组动作,也没见车子哪里就不行了,发动机没换过,刹车系统好像也没换过。# ~4 Y/ o0 W) O) }$ z: x) C8 m* F
生活复杂化,需要的知识越来越多。有些知识过时了,比如这汽车,过去老车的使用方法很可能并不适用于新车。将来的自动化驾驶,又是另一种天地。不是专业人员,谁搞得清楚。大多数人还是需要傻瓜式的东西,像现在的手机自动成像,蛮好。7 Z" i9 b  o6 }! L3 o. m
现在买件电器往往好多页的说明书,一一看下来要有足够的耐心。年初时换了手机,说明书就没看过。好像也没有,说明书在网上可以查到。卖手机的人将主要功能予以说明和演示,现场培训,这来的快,也学得快。去读文本,也未必都能看明白。
. L! B& {: I1 C9 ?* o购买服务的各种合同条款,包括网上的服务条款,好多好多,谁又去看,那么多文字,谁有一目十行的本事,出现异议,你就不签字了,不签,这服务就买不成了,那何必烦呢,又不是买房子买地。( r# T0 ~  {' G1 l
吃药也是,特别是西药,哪个药盒里没有一大张药品说明书,有多少患者仔细看过。按说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患者只关心一天几次,一次几片,饭前还是饭后服用。一大张说明书,细小的文字,那化学分子式有几人能看得懂。还要写上,勿谓言之不预的意思吧。
: W' n" o' K: _. ?; V- e2 H
3 g" `$ e" u4 M9 {8 }9 s/ k, [/ J9 `/ ~
发表于 2019-7-1 20: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0 E% I2 {* Z+ M2 U7 X6 I/ Q, I
- ~; Y0 }% {) p6 T
- w! v7 {/ Z5 ^& n9 }0 [4 M
6 k; A+ w0 p. i
2128【简】
: E/ \; n6 j7 `  b5 G5 W0 C9 o5 Q* P周末老北图的文津讲坛《“断烂朝报”今何用?——在出土文书类简牍中发现历史》讲座人清华大学的侯旭东老师。0 D1 c& j* d! t
出土文物一直就被大众关注。' J8 b" f9 B; u! m
富含文化信息的出土物件莫过于甲骨、青铜器和简牍,里面刻画和书写着古文字,现世的人们关注自己的过往来路,太过久远的三皇五帝,有文字以来的文明史,全在这字里行间中解读,大概要永远的解读下去了。说不清楚的就只好幻想、神话,但现代人总不心甘,科技昌明了,不明不白的身世说不过去,新的手段,再研究再发现,新的假说和推断,证伪、证明,文化人的一路专门刨根问底。真理越辩越明,也越来越靠近事实的真相。8 E1 o+ `7 Q& T
从小我们就知道古人读简,孔老夫子学富五车,孔老夫子搬家净是书了,绘本中的老夫子游走时车子上是一捆捆的竹简,秦始皇焚书坑儒烧的也是一捆捆的竹简。
/ K, s3 G6 o) Z% t% R0 q0 }2 l两千多年的过往,文字的介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甲骨、简牍曾一度消失于人们的视野。按照侯老师的说法,近代国内对简牍的发现和研究是在上个世纪初以后,出土了自战国到魏晋时期的大量简牍,累计至目前遍布二十多个省区,现收存28万枚。其中湖南、湖北,西北长城沿线为多,出自北京地区的仅一枚(大葆台汉墓)。简牍的文字内容大多为行政文书类,内地机构和西北边塞长城沿线驻军留下的文书,“断烂朝报”。- j- v. d7 V) y9 S* y
解读这些个文字,自有新的发现。过往的正史,多是统治者修史,帝王将相,居高临下。简牍的出土和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既有上情下达,大批律令发布,也有下情的上传,下级官吏的汇报、报告,反映下面的社情、民情,历史是人民的历史,普通人参与进来。5 {6 e9 ~  a1 f1 p
连篇累牍。简牍的破解较甲骨文为易,小篆、隶书为主,汉简时已统一了文字,也有不少的草书,作为文书底稿的草书。只是年代久远,保存不善,许多作为垃圾处理散乱堆放,腐朽销蚀中,整理出来也不易。几代人的努力,已现丰富的成果。历史的书写由此丰富起来。2 h9 D6 l$ K2 N4 B: C
4 E6 v! E/ Q0 ^- ?7 m4 B

$ S" X# v0 C# q7 w! h6 x4 i, I. K
6 }% q  {2 J; \" b

! S0 f8 w, t! k9 {' a4 |2129【牍】
4 `) ]. {  W+ @  Z' z侯老师曾爬梳这些简牍,研究了汉时的传舍制度。传舍即政府开办的招待所,为方便统治,西汉时全国设置两千余家,遍布各地,它们以接待公务人员为主,出差、办案、邮递,官员升迁、调任、告老还乡,食、宿、行,人吃马喂。传舍规模有大小,十几人上百人,全额财政拨款。
0 D6 O8 h. ^3 Q& Z如此庞大的系统,自上而下,由政府颁布律令发布执行,传舍有章可循。比如住店人伙食标准,依据级别,几百还是几千石的官员,适用不同的标准,住宿、用车也同样,不得超标。对人有标准,对马也有安排,三驾马车还是两驾,马匹的食草用料,死亡的善后,责任的归属,比如马匹使用后三天内死亡则由使用人担责。
7 [9 {2 ~' `% u2 F# z8 U4 f5 S) g诸如此类安排不可谓不详尽,可这老大难问题也困扰着当时的皇帝。一处传舍出土的简牍中,汉帝一朝曾多年发下圣旨督办传舍开支过大,令国库难以承受,要求各地照章办事厉行节约。可见天底下真是没有新鲜事,直到今天还在说四菜一汤。0 w$ \% l( g1 V2 s+ A
考核有办法。传舍的负责人员要定期汇报工作,统计入住人员名单、基本情况,入住时间,各类消费账目……。有传舍记录一笔,某年某月某日地方官太太及奴婢三人用餐一顿,从哪来往哪去。明显的吃公款,何止一顿,一路走来十多天,吃了一路。
# p% c" X7 {/ s7 r/ X正史不记录这些,来自简牍。( V1 y8 H2 v! ]7 C3 R- ]

5 s, y" ~! E7 p

* w& }# }8 Y. o7 {, W& f$ t, ~简牍合为一词,也可视为一事。其间也有不同的说法,作为书写工具,简为竹简,牍为木牍,按照侯老师的说法,简在南方多竹简,在北方多木简,因地制宜。简多为条状,记录文字一行。而牍,木牍则宽一些,可记录多行或绘图其上。韦编三绝,应该是简,竹简或木简,由绳子编连成册,卷起来。牍,长条的板子,大概不好打卷吧。
8 c# y: V. W& w9 _" z* q7 R& V唐宋之后,纸的使用大行其道后,简牍最终退市,封尘在历史中。+ M% G3 b0 s% b
长城沿线的众多烽燧尚未挖掘,其间遗存颇多。藏于世界各地博物馆中也沉睡着许许多多,几十年,上百年都未被翻动。重见天日,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故事。8 A7 p* U/ T7 M+ [) n( U
  B1 z; j9 v! m/ I! D) E
8 k, r4 G3 D2 o" u
简牍消失了。简和牍的这一层意思,令现在的人觉得陌生。像这个牍字,使用频度不高,常见的词组为文牍(主义),连篇累牍。历史在何处转了个弯子,让这个字进化出贬义在里面。
# F. v+ R# I8 V1 m& U2 P7 {8 X) W7 u; J( h+ v6 O

  i1 c; G$ j6 |4 B; [) N
发表于 2019-7-2 15: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 X7 ?: U, n! Y, x

! H7 K- j9 h1 r2130【动】$ L. @. b& K& h6 g( X& Z
老爸住的那栋楼前有个藤萝架,二十多年了,从孤零零的几个枝条到现在郁郁葱葱,洒下一片阴凉。这几年架子下越发的冷落,夏日还是冬天,难得有几个老人。没见有活动的,坐那聊天。路过时见挂上了被褥,谁家的,家家都有阳台,还不怕麻烦搬到外面晒。
8 \0 F! r# ~9 p" D' R, c  M* w我跟妈说起楼前面的冷落,不是你们当年的热热闹闹,我是见着过几次,十多位老人,响着小喇叭,太极拳、健身操经常操练着。妈说你爸还在那拉琴唱过京剧。我说现在怎么没人活动了,八九十岁的练不动了,年轻些的,七八十岁这拨人呢?六十多岁的还都在外面自己玩呢,不往一块儿扎堆。
, e' K0 ?: ^- _1 r: G; r妈说,我们上班的时候就一块儿做工间操……。对呀,她们一代人有工间操的底子。再往前,还都经历过供给制,挣过小米,集体化的时间长。我也做过工间操的,在学校是课间操,农村不做操,城里后来又做过一段,后来就给改没了。老妈一代人退休的时候还有工间操,八十年代初,回到家里接着做下来。
1 v4 d& P, J: j% o0 }6 y要说太极、气功之类的,后代人比前代人的感觉差多了,前代人天然有继承性,跟她们爱听戏一样,自然而然的。也有人教太极,教练功,学习过,比划过几天就全扔了,精气神集中不到这里来。至于操琴唱戏,后代人更是不行了,戏曲都被列入“非遗”了。我们这代人还有样板戏的功底,再下代人彻底了断。见着楼里邻居70多岁的去打高尔夫、去照相拍鸟的、还有去喂猫的,更多的人不知他们闲下来都干什么,除了照看孙辈的。
7 Q" k! g1 N- {5 M我说起原来楼下活动站里还有一桌麻将呢,现在也没了。妈说自从你赵阿姨走了,就很难打起来了。打牌的人有的耳朵不行了,反应不行的,打不起来了。老妈对楼下的棋局也有了解,大概是小朱跟她唠叨的。, q8 {! I: o# X  Q: J
老爸单位不错,还有人组织老人们玩。每周至少安排三四项活动,数独、京剧、书法、学习做饭,上周是学做酿皮。可惜每次活动到场的也就四五位老人,我掺和过一次“宾果”游戏。
0 M4 F6 o" x" V0 B9 C3 I+ i老人还是要动起来,身体和脑子。
" F) Z$ l" Q: c( ?+ Z) v' q& G) {! x6 ?% `% y

( }) R% [3 _  O7 {/ ~6 D2131【静】6 f1 g1 @5 ~2 n- O0 K' J
生命在于运动。身体的零部件,用则进,不用则废。
0 [* |9 G$ k8 j% J9 o1 r1 d有时也挺矛盾,像老爸这样的脑子不清楚的,走起来跌跌撞撞,真不能鼓励他动起来。一度摔得鼻青脸肿。可能是想找吃食,也可能是内急,站起来就走,有时就是挣扎着走,有物件扶着还好,扶着沙发、门框。可有四面不挨着的空间,极易失去平衡。总不能时时看着他,除非面对面老盯着。他那睡了,几个小时,也许十几分钟。你这刚离开,他那起来。悄默声的,根本就看不住。晚上都睡觉了,他起来了,折地下了。说他没用,告知严重之后果,听不明白也听不进去,直到摔疼了,哎呦哎呦起不来床,才消停几天。也真够皮实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万幸。* ]8 n  j$ e1 P  w9 z: c: A. c; j
没辙也得找辙。把床腿给卸了,直接躺在席梦思床垫上。这招灵,半坐在床上时,扶着边上的桌子就能自己站起来出走。现在降低了身位,再想起来,腿劲、臂力都不够,直立不行,行走不了就摔不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真要是摔坏了,那受罪就大了。至少夜半不会再发生意外。晚上内急怎么办,尿不湿解决。
3 q4 Q1 |8 x( w" ^% h1 Y少动,静养。功能性萎缩免不了,现在立起行走要人扶着了,明显是腿部乏力。还记得去年夏天双腿肿得粗粗的,治愈后一直苗条到现在,一点浮肿的迹象都没有。有时走起来双腿打颤还往人身上靠。没办法,扶着走,老爸扶着物件,我扶着他。去卫生间,去餐桌,去卧房,阳台去不了,太热。- W! \9 Q; I1 s8 r% ?6 {6 {, ]4 i
动不了,就静着,第一要务别再摔着。
; F4 c  R' g% j6 l& F! v. ^( g; D" j2 g" t! v/ E- t
5 f" A3 r8 s8 c, M$ q
今日网上消息一则: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药低聚糖二酸(GV-971),该药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对早中期患者的治愈率达85%。位于张江的生产线年产量可供200万人使用,三级医院供药。7 r# t6 `! g$ D6 k5 ]
GV-971的III期临床试验已成功完成,使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为期36周的研究,评估该药物治疗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GV-971在认知功能的改善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安慰剂非常相似。
& a0 y& r" U( e希望是真的。
- z# m$ c* N! {, K$ ]+ [! q% S: z6 b2 |- R% Y' s7 b0 f8 \

! J, v* a6 P" e
发表于 2019-7-2 19: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mmexport1562049737081.jpg ) P9 H& R8 y. m5 b# B
发表于 2019-7-3 21: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r9 }9 @9 x( r/ }; r' ?* E+ J

2 Z! L, R! g# D) t4 f$ H- f) {
( G. [, G  F/ ^1 C

$ ^' o, G4 S( S& S

! V8 K- I$ _7 y! C2 Z2132【?】
$ f0 q2 a. Y$ G/ t老爸上次住院在八年前,出院前跟大夫咨询愈后。大夫说家属要做好思想准备,半年、一年后大概就不认识你们了,也许会很糟糕的。后来病人的发展没那么快,也没有那么糟。现在他老人家到底认识不认识我,我也没把握,几年前,问他我是谁,他叫不上名字就打岔,好像不认识也不愿意承认。但对我不时地有善意的表示。对老伴呢,我觉得他还是认识的,比如老爸坐在那里懒着不动,我说起老太太那里都吃饭了,你还不快点。听到这话,又看在眼里,还是能对他下步行为发挥促进作用的。再有识字能力,去年指着报上的大字,还能认出一些,现在不说了,也许是真不认得了。
! h6 a2 L; e+ }5 V4 d' [有病吃药。这两三年老爸每天的对症下药只一片“美金刚”辅助的还有阿司匹林和他汀各一片,降血脂的。老人家还是相信药的,给什么就吃什么,不困难。4 |- M7 F8 l5 @% a. h$ N3 ~5 p
谁都知道老吃药不好。不过前些年每年都在治疗的医院做一次体检,各项指标还算可以,继续吃下去似无大碍。但智力的下降是不可逆的,跟秋叶似的逐渐变色,焦黄。改善思维状况不大可能了,这药还有必要吃吗?最近几年,我陆续问过七八位大夫,几乎每次诊室内都是新面孔,有老也有年青的。我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继续吃药吗?只有一位老些的大夫明确告知,此药效因人而异,对有些患者疗效不明显,年青患者建议服用,而老年人代谢机能弱,长期服药,是药三分毒,也会有不良的后果,可吃可不吃吧。9 A- D: r4 ]" p' ?! M: `
到底我们这一例疗效有多少?很难说,八年的治疗,所谓治疗直接对症的只这一种药,开始吃两片,后来吃一片。病没见好,一年不如一年。 如果不吃这个药呢,患者将是怎么的一个状态?糟糕的状态会提前到来吗?不好说,过程无法重来一遍,个人无法和自己对照着再走一个过程。
0 {- W7 V5 }5 N. O6 e/ C, p8 C上个月见大夫时又问起这个问题。年青的大夫说,患者都是吃这个药,没有什么其他的好办法,还是吃吧,挺贵的药。要不你去挂个老年科,看看那里的大夫怎么说。1 n9 Y/ W: ?) V# @" |" G6 d

+ J3 O* y: S2 L  A, @
- a' w: Y! S9 r/ c' g0 ^) \

7 Y' K6 s5 G6 X
8 N( S) [/ T  `% Q, ~
2133【16:00】* P1 s7 d. I1 f3 M5 o0 S; F
这家医院还有老年科。一直没留意。老爸偶尔过来一趟都是挂个专家号。经常是我独自过来拿药,无所谓哪个诊室,都是精神科吧。
, g7 m/ _0 B: I: g$ m6 m在店里修车时,立等可取到三点半才完事。往北面开,来到回龙观医院的大门口才刚刚四点整。迎面成串的车队,一辆接着一辆驶出。别不是医院下班了吧?不会,哪有四点就下班的单位,这里面岔路上还有居民小区呢。往里开,这车队还真是从医院的二道门内开出来的。5 [( ~6 ^4 N  I( z7 S5 T
四点就下班,山高皇帝远,郊区的单位上班就可以这么宽松吗?下班的车辆鱼贯而出,让我想起早年下班时段厂区、单位门口的自行车车流,呼啦啦地从门内涌出。四点整,真够准时的,一分钟也不耽误,队伍够整齐的,不像自行车可以你追我赶,乖乖地排着队伍,长长的,红的、蓝的、白的……。医生们该是先富裕起来的一个职业吧,看不到几辆自行车和步行者出来。这股瞬间的车流,是往南还是往北,都足以令高速路变低速路。四点到四点半,得躲着这拨人。( G. ?  y5 M* k3 A. a6 ^& Z' v
我白跑一趟,不甘心,还是开进了二道门。泊下车,赶紧往里走。1 {. ]# v3 t5 V+ v) @5 T5 v4 P
医院去年就落成了新的门诊大楼,大体量,从平房搬进了高楼。据说当下精神类疾病爆发式成长,医疗服务的短板之一。
( L+ z2 e% f) Y9 M6 r  x5 q+ p! V挂号大厅内静静的,空无一人。真下班了,撤得个干净。没辙,往外走。出来看到“急诊”的指示牌。万一这里可以开药呢,进去问问。3 w2 U7 B4 w& _: G: o* \
急诊室的挂号窗口有人排队。可以开药吗?“挂号就可以。”心放下了。挂老年科就别想了。
* m3 R/ r2 i* o5 d  B9 |就一位门诊医生当班,五六位候诊者。真清净,哪家医院的急诊室不是人满为患,横躺竖卧。想这精神类的病人,通常太急的不多,除了有暴力倾向的。
& e6 Y( I2 K4 v; b$ w. l( x2 g0 }  o前面的几位还都是开药的,都无急症。十多分钟就轮到我了。
3 F/ _. h! W& K: _6 E4 j( B) X开药、交费、拿药。拿完药,我问起为什么四点就下班呀。“我们这一直就是四点下班,好多年了,我们这中午不休息。”* R9 d. |! x5 S# O/ z$ C
说是不休息。只是休息的短些,医生们中午都在食堂就餐,只那挂号的地方继续开着。中午我来过,也多次在这的食堂用餐。但午后这个点,是头一次。还好,急诊可以通融。
* h9 k& h! o5 H& e! O) ]
/ }& F3 v: {, L
' c; v" c; g; i, O6 i: G, ~
发表于 2019-7-5 20: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6 c" e8 x. A! {. C9 G3 G" w

0 V" m5 P9 @3 T5 h0 Q- E5 ~
0 m5 |% T5 J( V- r
5 ^( b/ C! s, P2 ?' v
2134【没】
; z( z: m/ r2 E, f: Q- I8 T看农家院里的微信群。头好几天就通知停电一天维修电路,早5点至晚*点,几点恢复供电不知道,通知各家各户自己备些水。- X, N4 o, a! m1 d: |4 h
到了当日下午就有人一再追问几时来电。我也在关注,原打算晚间下乡,次日一早好浇水。九点了,还没来电,说是工人还在那干活呢,辛苦辛苦。送电还是没点儿。我只好放弃,黑乎乎摸进村有点糁得慌。次日一早翻看昨晚群里的发言,一条:没电、没水、没风。一条说:自己发的电,可带动一台空调。一条说:微信也不大好。再看,22:58来电了。23:34来水了。
6 K7 N9 E3 D& j' ]过一天略有古意的日子怎么样? 没电就没水,一天还没问题,存点。还有家里有水井的,如果是人工汲水,停几天电都没关系。冰箱有点问题,坚持24小时,再长就开化了。空调是个事,住惯了空调房的,这大半天的日子有点难熬,37℃还没风,农家小房一晒就透,还有铺设玻璃幕墙,玻璃大棚的,真正的温室效应。没有电,电视也不能开,充电宝用不了,看手机还凑合。信号不好,据说跟停电有关系,地区性的停电,近处的基站是不是也得停。难得过一次旧时的日子,缺电少水。' b( B! c/ n& a$ ~4 U+ O1 J6 |
   去问问房后的老张,这日子过得可好。
4 {- H  y& ^1 u. `7 A   门口喊两嗓子,拉门而入,车子在,人也该在。老张这也是从来不锁门。
6 ?7 f& q3 R" G' {3 b   再喊两嗓子,不见有人应声。人出去了。& C( c) x* A( j$ O0 }- F
   那就看看老张的园子。各样菜蔬长得齐刷刷的,矮的茄子、甘蓝,紫甘蓝长得有小足球大,黄瓜、豆角的架子齐眉高,黄瓜一条条,豆角开花了。高处,南瓜藤都上了房,应该也坐下瓜了,底下瞅不见。今年老张下工夫了,园子里满满当当。南面的果树都挂果了,像是猕猴桃果实的样子,长得密密麻麻,但好像不是猕猴桃树。大白杏剩的不多了,地下还掉了不少,伸手捏住个,软软的,摘下一颗,掰开填入口中,够甜,还得说“树上熟”的果好吃。
8 E9 ~2 \: {# m9 \. I   老张这是去哪了,吃晚饭的时候,到邻居家吃饭去了。今天是入夏以来的最高温,其实也还好,太阳已在大柳树的后身,园子里一片阴凉。8 ^! L4 g, I7 ~7 }5 q  O

- D- _! N# p$ u( y. X8 @

  }" k; [5 X( [  s) b) g    也快入伏了。该热了,该热不热还想不想吃饭。: Y& ?. Z, y  ]7 _
! ~" y( B: L1 H# |

* N0 I8 R" C" ?; I9 a& s2135【38℃】
7 h& q+ M% Y! @+ ]周四为半年以来的最高温度,报告温度38,天坛地区超过40℃。上一次高温什么时候,按说这种日子不多见,可还是没有记住。今天这个日子把它记下来。, x+ q* u' G5 A
当日低温为25℃。一早还好,趁着凉快,八点半骑上车出门采购,人流车流如常,该干嘛干嘛,没觉着多热。0 j' w+ P! x0 ?+ H% h
下午下乡。发动车时,车内温度39度半,打开车窗往北开,一路升温至42度。高速路呼呼生风,比开着空调舒服,可是不敢堵车。
' P5 U3 S: R3 ]' v+ _" L在村里待着,感觉好一些,多绿地,见不着个人影。农作,铲地,除草下午,地里少了一半的绿意。果实寥寥,豇豆长了一尺长,缺水,豇豆的远端都干瘪了。结果实的还有南瓜,瓜藤才长出一米多,就开花结果,结了一对,香瓜大小。一棵瓜藤爬到了房檐,下周能翻上瓦顶。房顶上的两棵,今年试种了两棵,种在盆子里,省得它们往高了爬,不接地气,半死不活,高温干旱只长了尺把长。除非能及时补水,房顶不宜种植。' d7 Y+ M! t; C* A2 D& C- X, y
刨了棵土豆秧子,没见它们开花,上面开花,下面才结果,土豆棵子都憔悴了,倒伏在地面,深刨的结果,只一颗小小的山药蛋,一颗花生米大小。# z6 {& z2 H+ T! `$ c  }* L" ]
不动也出汗的天气。动辄出汗,主动的出汗,在农地里汗出得痛快,来这里就该出汗。烧了一壶的开水,倒出来在凉水里镇着,天黑前一壶水下肚,都没去厕所,挥发在热流中。
& B) h8 K8 q$ `( A& {  P室内无空调,未启动电扇,开窗通风,太阳西斜后,觉得室外比室内舒服。( G2 g' s& ]5 c% r" L2 Z' R
中午无眠,入夜早睡。黑下来、静下来,期盼着凉意溢进来。夏虫不鸣,秋虫才叫。
5 P/ Y5 J. b5 V# U) _$ q/ g6 E6 D, B, \/ {
  h( q7 ~! V' S5 s
38℃。好像京城这个日子不多,高温预警持续多日,南方不少的城市还有高湿叠加,更难受了。近日报载,北美海岸发现数十头死去的灰鲸,体态羸弱,解剖看胃里多海草,这本不是灰鲸的觅食对象,科学家解读死因为饥饿,北冰洋水温升高,致使鲸鱼赖以生存的饵料锐减。科学家推断,死去的灰鲸九成已沉入深海,不为人知。地球变暖,环球同此,灰鲸,生物链的一环,扛不住,下一个种群该轮到谁。6 G% r# _" |) g

; G9 @' Q/ l- x) r+ V
" ]+ F' f. ^7 P, g5 I: B$ D0 _! o6 N$ o
发表于 2019-7-7 15: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X0 y0 b; A/ l5 @  |& u1 G4 u" B6 b

  P) o$ ?. M" \, p3 c0 L
7 n7 |! q) C1 ], w! p  Q
) y0 i+ |! `3 G/ U3 r7 Y% m4 b

2 Y" q" `, U0 H. q8 h

8 V9 ]( f* m9 d: ^- G& M3 Z2136【27℃】
' Y6 |+ _# u' F- }! P周五33℃。早六点雨水泼下来,水不用浇了。往机场去,遭遇堵车,走走停停,亏得不是送站,要不得急死。北面沙河南的定泗路堵车,不见交通事故,只是平面的十字路口通过能力太弱。11点多快到机场,雨住。傍晚,雨接着下,停了,又下。凉快了。
  W/ Y# F; J; @# o周六27℃。预报阵雨,不见下,不知下在哪里。阴着天,公园内小广场顶上的凉棚省了,今天是军旅歌曲大合唱,“一、二、三、四,一二三四,……”还喊着行军的号子,大姐们甩着胳膊,整齐地原地踏步,晃动着身子,憨态可掬。怎么卖力气地唱也不必挥汗。疾风卷下落叶。. J5 h* h* F7 |: L% w: t9 R8 u1 q
雨来了,近傍晚,路人撑伞,窗前嬉戏的孩子们不见了。雨不大,往楼下,带上小人儿,小人儿来家了。小人已会形容,已会言过其实。译过来的语言是:热,人就像在烤箱里一样。这不是瞎说吗,今天多凉快。你家那不是也热吗,热得学校都停课。你来这享福了。
) D( M) `) {& ^小人儿这是惦记着开空调,他家里没这个,就想去按动上面的电钮。地面上的电扇,开了关,关了开,亏得这物件皮实。今天上下楼几次,按动电梯按钮的任务他都包了。
% S( c! K+ B) j1 N; D- Q/ s. T. h这天不能开空调,开着窗户多凉快,不能浪费电。要不到楼下去,外面更凉快。
9 Z/ k) K6 c) o7 ?咕咚,水中蹦入只青蛙。在哪呢,左看右看,四只眼都没看到。小人见到了池边的蜗牛,“一只,两只、三只”“好,这个只字用得好。”孩子的眼睛尖,“鱼,一只,两只”这是金鱼,观赏鱼。看着玩的。
: L! p/ x8 b( G/ R: N2 V躲着点水,别踩水,天黑下来,水面发亮,要往黑色的地方踩。生活常识要普及给孩子。能听懂,回答我“喂”。我交待说以后不说“喂”,说“好”说“行”“可以”,回你家后再“喂”。, g8 V! {( b2 |7 ~" t
滑梯、转椅都湿淋淋的。小人推动转椅,转椅上四个动物身形的坐骑、还记得这是什么吗?“小鸡”这个呢?“鱼”刚才见到了小金鱼,这是塑形的大金鱼,这个呢?“猴子”,对,猴子,这个也是孙悟空,看到了,它头顶上有个紧箍咒。" \3 m+ X) X4 i' p; {
踩了两脚水回家。
# E  q  `/ Q2 g$ d% _( m入夜凉爽。可蚊子来了,专叮小人。" f& V2 T  i$ y. \& ?

( i5 R! K  v! V9 V. G5 ^
" \5 U: M! i) w' a( N- `
发表于 2019-7-7 16: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n: F" Y" r$ G
9 e$ y5 I! q4 E+ A5 D0 i

9 [( G6 n4 U* [1 J+ ~4 X
' c* M% A& g5 D% h. n% T0 N
4 Z/ v9 }" I. V" u
5 z* K1 d9 O* w
4 F5 K* M7 G! ^5 C5 x
2137【28℃】. v4 R( Z# V# o% F) {
周日28℃。预报有雨,天阴着,带着雨伞出门。白带了,见着太阳没见雨。1 C* O4 k3 V1 _8 o$ q+ X+ R
带上小人上了北海公园。进西门,进门不远,跑着个差不多的男孩。男孩过来跟小人说咱俩一块儿玩,小人答不上话,绕着我转圈。男孩不依不舍,跟着转,小人干脆跑起来,绕着大圈,后面的紧追不舍,跑两圈得了,伸手拦下。对面的老太太跟男孩说你给他背首诗吧。男孩一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接着跟上一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小人照样无言以对。抬起腿接着跑。我问小孩子几岁了?三岁多,老太太回答。说是在幼儿园上小班,还有英语课呢。男孩朗声唱起ABCD那首老辈子的英语歌,学英语的孩子都绕不过这首歌。. z: y6 O7 S; ~" i+ l- s
再一会儿走过一块草地,地上插着警示牌,男孩子也读出个大半,只那“留下一片绿色”的“绿”字没念出来。我给找补了一句。
# ~: L3 Z: l! ^- W那孩子是进取型的,咄咄逼人,说给你讲个故事吧,大老鼠、小老鼠,开讲了。小人没有兴趣,拉开了距离。男孩子贴身身上,咱们玩“石头剪子布”吧。; m4 {; v1 [! a
石头--剪子--布!男孩连续出手,小人这有了响应,布、布、布的也变着花样的打出,互有输赢,这回玩到一块了。
, ~! G+ @/ Y' Y/ p1 l+ [来到“志愿军英雄给小朋友讲故事”的雕塑之前,两人冲上前去,拉手又拽耳朵。小点劲,小点劲……,坐下、坐下,你们一块儿听故事。小人一屁股坐下,男孩也并排坐下,消停下来。
9 c7 y2 F# Q# C" p# `* w6 ^9 Z/ i我指着对面说,这里是北海公园,对面小山上是白塔,白颜色的塔。小人重复着北海公园,白塔。这词大概是记不住的。. S  f, b* u$ N4 V: l
小人对花花草草感兴趣,总想着据为己有,看见了就要这要那。这都是工人种植的,不是野山,遍山的野花随便采,要是你一朵,我一朵,一会儿就给揪秃了,只能看,不能摘……。讲给两个孩子听。
7 S, B, m( D: M7 @( s8 x! V. o休息片刻接着走。男孩子又说了:你不懂,你也不懂,男孩指着小人,又往后指着他姥姥说,你们都不懂不知道,你是坏人,我是好人。小人终于反击了,你是坏人,你是坏人,直指对方的脑壳,你是坏人。两个人推推搡搡,靠在了一起,要肢体冲突了。
5 G' D8 ^- I; H2 U% A& m孩子学语言要跟孩子在一起,吵吵闹闹的,才学得快。* {. O* p4 O( T

6 A, E1 J) q8 A0 J: k, A7 D8 {9 F9 o6 P" V
发表于 2019-7-7 16: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90707_093330_resized.jpg
: P) r% ~: ]" a

点评

真可谓是:天伦之乐  发表于 2019-7-9 04:44
发表于 2019-7-8 07: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_) [2 Y0 s3 a1 n. s2 p

% a. z; j* ~2 e. g3 ^; h# j2138【半拉】0 p! t, y0 b* r) E" e; d4 o4 H  Y
中午园子内就餐,北岸的“仿膳”。大概是前年就跨海迁址这边,说是营业额下降不少,原因是这边没有停车场。不过今天人气旺,进去时空桌不多,出来时,排着不少板凳客。北岸食肆仅此一家吧。4 ]$ b; Q7 u: O" `
食谱印得还是那么气派,价格呢自然是一路上行。也有实惠的,面条10元一碗,面目清秀。服务员说没有。中午刚开张就没有,不会食材紧张吧。点大虾不会缺货的。窝头、豌豆黄小吃先上来了,正好,小人已经喊饿。窝头下肚眉开眼笑,好几个窝头都捡进自己盘中。吃点得了,少吃,一会儿还有大菜呢。
' ^" a9 s5 N9 W8 M3 \/ }9 c大菜上来。有点乐子,挺大的盘子,一寸多长的两段虾,带上尾巴超过一寸了,可惜了这么大的盘子,何必呢,搁小盘子内,虾段还能显得大点,这空荡荡的“留白”,是继承了八大山人还是引进了法国大餐的洋派。吃吧,当法国大餐吃吧。人家这叫少而精,浅尝辄止,吃好了留有余味,下回还惦记着。% Q% C9 t7 t- W. D4 X* z
味道不错,一炸一溜,一酥一软。小人下手抓起,三口两口就剩下了尾巴。这软的不好抓了,给扒拉到勺子里送入口中,小人只咬了一口就退了出来。辣!辣,辣吗?我先下肚是这只软的,不辣呀。你那只怎么会辣。小童抓起一口米饭塞入口中,来抵消辣口。不辣不辣,我刚吃过,好吃。辣、辣、辣!那你确定不吃,那我可就吃了。
1 J& Y' b2 r- n% Z" M/ h# M夹进我的口中,仔细品尝,还真是隐隐地有些辣味,这第一只我已经忽略过去了。还是小人的口感敏锐,点点滴滴不含糊,孩子有时还是对的。西方国家餐馆里专门备有儿童餐,有道理的。
, A5 k& u6 f" K# k8 f! x* [都吃得差不多了。那道“杂拌”才上来,忘了,是个挺好听的名字,实惠,一大碗,好像还勾了芡,食材十好几种,土里长的,海里游的,把胃给撑满了。剩下几个小窝头,餐巾纸打包捎回。
# ]. _5 T# W# |+ @7 D
3 B; \& z% |# a: S* ?( y
% O8 @5 C3 F2 ?3 h6 q8 S/ v, @. h$ E( X
晚餐后,收拾桌子。见着半拉窝头,别糟蹋了,顺手塞到嘴里,这还没下肚呢。小人转回来找窝头,我张张嘴。小人转回身,一会儿又转回来,拉上他妈,热泪盈眶朝着我。8 o' t( s& b/ Y+ e6 S% k9 ]
半拉窝头,我想少了。小人想多了。
4 s- }: c; @/ v* q; q2 I6 P  q: f. ~/ `) p1 ], ~6 Q

2 o: U) u3 U  g' u2 v9 u; D
发表于 2019-7-8 07: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90707_115036_resized_1.jpg ; D! ~+ x$ I+ [% X/ H$ W
发表于 2019-7-8 1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7-10 15: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8 p  g1 G# Y: F8 ^4 o1 e
4 E3 _4 e6 J7 _0 b% i
) A% g' {/ g2 T2 j$ H, k1 j& e
2139【紫竹院】
' m( H: o! }( n周二的公益电影儿童不宜,看看内容介绍连我都不爱看。想起离着木偶戏剧院不远,好几十年没再看过木偶剧了,儿童一定喜欢。上网搜寻节目单,这剧院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几天没演出,有台节目《八仙过海》月末的。暑期档也不加演,传统的剧目被电视和网上娱乐挤压生存不易。没那么多孩子去看木偶剧。家长们大多都没见识过现场版的,也就很难带上自家的孩子去看。, o! v- s; s" _; A7 B1 F
出门往紫竹院公园去,前天去北海没能划船,小人心有不甘,叨念着划船、划船。孩子念叨个事一天不忘。往紫竹院车顺,那里也有船。( Q; c5 b: ^( V( S# N! z
下车就落雨,预报是午后的雨水,提前到了。紫竹院公园林地多,竹林,树林,林子下面走着。
2 w% {% C: g1 c# V小雨。游客不为所动,该干嘛干嘛。走路疾行者川流不息。一疾一缓,轻歌曼舞者的队伍,一路走下,不过园子东门内的角落,见着六七处舞场,十几位,几十位,大大小小的空场子上翩翩舞者,这点雨水不算什么。
; P; ]" v& R* `7 U下雨怎么办。湖面上无遮无盖的,真下大了怎么逃脱。跟小人说明划船的利害,水淋淋的就不好受了。小人不听,划船划船。走着看吧。临近湖边,荷花淀子,凌波仙子初绽放,引来无数拍手挤在往码头的路上。湖里有船,画舫,带棚子的。妥了,都是船,不一定由我们自己荡起双桨,就它。小人见着也欢天喜地加快了步子。
$ K' }; l6 ^7 h6 {# X人满开船,10元一位,儿童免费(一米二以下)。不贵,比北海的游船便宜。登船。% z0 ]  n0 w/ h/ {
有摇橹的船,撑篙的船,想起多年前这家公园引进白洋淀的船和船夫,我们这条是电船,悄无声息荡入水道中。一湖碧水八成荷,低的浮萍,高耸的荷花,人们陷入青纱帐中,伸手可及。莲蓬还没见着,水禽三三两两。
4 m) C- M) M1 y) e: i' b在湖心绕来绕去。歌声飘来,一座古建前,依着地势错落,上上下下一面坡的人,捧着大歌本,风声、雨声、歌声。4 C  Q3 v4 u2 I( q% `# s  Q
登岸,返回到东门口,雨大了些。“蜡烛舞”还在继续,几十位舞者双手擎着蜡烛,不担心会被雨水浇了,都没点着。这个舞蹈大概是歌颂教师的,要不怎么不擎着红烛呢。真够执著的,火燃还是水浇,还是这么一丝不苟一招一式。5 z! L8 N$ h: a+ i3 {. p

! M6 e- @6 }, W1 ~
/ q/ @7 G/ v3 u) @7 ?' k$ v
; A, B; z/ P4 X4 J0 t

% O+ q7 C2 }. y  F& b" J7 R2140【绘本】% L- S' ~, T+ p
隔着长河,北面“国图”。计划中的项目——少年儿童图书馆。7 X$ f. k$ t- D- E  R
只一位家长可以跟随进来。低龄儿童在楼下,6岁以上的二楼。底楼的读者不多,只是桌椅板凳太少。半数孩子席地而坐。都是矮小的架子,多是绘本图书,方方大大。随手拿过来一本翻看,《我的家庭》法文的译本。( _# y1 q& f- U
我的家庭,以一根绳子为道具组图,长短、 曲折 、不同的造型,再不同它也是条麻绳子和它的线段造型,通篇一个色调。以它捏造出家庭的故事:家庭的成员 ,家庭的和美 、矛盾 、重归于好。绝了,这让大人大约能体会其间的意思。儿童呢? 儿童不是更易直观形象吗。新的儿科学研究大概有新的探索,发掘出孩童潜质。一根绳子也能微言大义,孩子能理解?简单即美。
  i9 }* ^( J; }- |# |小人不置可否,眼睛没落在绘本上。搬来了另外一本。我翻过来看,还是法译本。咱们换个地方。那边有座,一个坐可以俩人坐。小人又从架子上取来一本,《小蜗牛》,作者为比利时人。. {. h0 l2 n3 K( e! G1 [, U
我这讲了不过两页,小人又搬过来两本。不要搬了,咱们是来看书、读书的,不是来当搬运工的。- V, y; k! l8 r7 @6 [% K
旁边的小朋友在翻看一部绘本,像是金刚的故事。小人也靠过去看,看着看着得寸进尺,把本子拽了过来。剑拔弩张,要起战事。小朋友的家长善解人意,说是让给小弟弟先看吧。& u% C3 i% L, I2 q
是本《抠鼻孔的大猩猩》,韩国人作品。+ G/ z8 N$ S; J4 z
小人看得高兴,咯咯笑起来。我凑过去看,不讲卫生的大猩猩爱挖鼻孔,浑身脏兮兮招来苍蝇,一个大喷嚏鼻涕飞溅,像是贴到四处的烂泥巴,大猩猩形象又傻又丑。丑陋丑陋,是不是,ugly ,是不是看着可笑,可笑吧。大猩猩行为可笑,要是换到人身上不是一样可笑吗。你自己还抠鼻孔吗?对照一下看看,大庭广众之下,好难看的。小人点头承认,太难看,太可笑了。9 O* G1 E( r9 A/ {
寓教于乐。这类绘本的特色。一小小人看了不少类似的绘本。学着本子当中的主人,如何上卫生间 ,怎么睡觉,起床穿衣……比家长的空口白话好使,包括人际关系的处理,都是绘本的担当。实为家长们的好助手。家长先从中了解知识,比如小儿的心理,疏导的过程,再照方抓药,教导孩子的行为。
6 l: G0 O: S1 ?0 a. W5 {5 w3 e# e7 l  H/ f$ }
4 s$ ?6 n  ]! U; N: Z
发表于 2019-7-10 16: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90710_100554_resized (3).jpg 7 y5 V' e6 g# Q6 n0 m4 r
发表于 2019-7-12 14: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q0 ^/ k  O: P% A- ~" ~7 C& Q: L0 ?6 K( W/ u% |

3 a* @5 q6 O; K- a: f  ^
# L7 i" B9 K5 n) g

" c% J- @; O! o8 r8 _  I: x1 E5 t7 O4 ^! r+ a- e
8 W, j& O" s0 ^) w! [0 Z4 S* p
2141【咆哮】' N) Q7 }# ~- J- M* A! j( h
从绘本到现实。看动物的世界,小朋友大多是通过各种图书、影像认识到的,身临其境看现场版的越来越难了。太多的动物濒危,能留存动物园的也多是九死一生。小人这次回去之后可以吹吹牛了,有了底气,见过真正的熊猫,就在面前,在身后,还留下了照片,不知他现在是否滋长了争强好胜的心态和行为。
- x( x8 O; A; E3 ~前两天走的动物园的中路,专门为看大熊猫。这次走动物园的西路,昨天绘本中的,今天现实中的非洲大猩猩,与人类相近的基因99% ,除了聪明劲儿差点。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走出森林就遭遇人类的奴役,不知它们是北漂的第几代,小个子的一对,对着我们怒气冲冲,疾步翻转之后,对着来人大喊大叫,远道来看它,它倒露出一身的狰狞。一早起来就气不顺,谁招惹它了。99%的相同性的普通人,猜不透这近人类的心思。动物学家、人类学家对倭猩猩有深入的认识和解读,它们的某些个聪明劲是超人的。
, P7 S& i4 Y+ A3 `! D7 J小人见着倭猩猩的表现,更加深了对丑陋的认识,远不是仅仅抠抠鼻孔,发脾气的样子也实在是难看啊。人也不好发脾气的。隔壁院子里的几只大猩猩安稳了许多,个头粗壮,真正的大猩猩,或睡或坐,一只仰着脑袋在吃香蕉,美食带来安详。
% y9 ]  n) F6 s5 n前行几步,几只大猩猩的塑像,携儿带女的,直立眺望的,其中的一只正在掏着鼻孔。绘本的作者真没丑化这个物种,雕塑家同样留下一致的主题创作。说来这些个行为都是自然而然,何来丑美。人类进化,文明了,注重个人的表象,众人前的脸谱,可内在原始的兽性,为生存繁衍的争夺依然故我,变本加厉。小孩子还在本能的状态,就这,被大人不断地修理中。  d4 X# Q" b' q5 ]$ c
上下翻飞的长臂猿煞是好看。在小人眼来都是猴子。看到滇金丝猴,没见着漂亮的川金丝猴,刚下过阵雨,它们躲了。+ O7 f( b. ^/ r$ s+ ~: ]: I
这是什么动物,远远地就看到了。小人认得,叫出长颈鹿的名字。他这是头一次见,之前只在绘本上见到过。看来高个子的名气大。隔壁的斑马,叫不出名字,长角羚就更不用说了。8 E1 h$ F7 M" |' O
  d% F7 q9 X$ V; \, @; D* x
+ [, `7 X& F4 U; [
发表于 2019-7-13 14: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d* T. t4 }; R; z3 ]; r. C

) R& b& e" T% }0 J2 V2142【所欲】
* U: k" N0 E% z$ `% v小人见着喜欢的东西就想收归己有,小东小西的。走在外面,见着花就特别关注,“要花、要花。”他对绿植的辨析能力好于同龄人,一次在学校小班老师依次问到十多种植物,三十多个孩子,他是唯一都能认全的,老师上课教过的。各有所好,有的孩子喜欢动物,还有喜欢汽车的,喜欢乐高的……。孩子的兴趣跟家人关系很大,小人就经常上山,夏日的野花采回一大捧,还有雨后的蘑菇,能认识一些,没在这里展示过,不同的地方叫法不一样,说起来哪种植物我也不明白,说了白说。倒是展示了副好脚力,跟上逛公园绝不拖后腿,没说过累。, h! O; N3 H4 ~4 W: l
讲道理,说这里不是你家那里,漫山遍野到处都是野花,采摘随便。我们这公园、路边都是人工栽种的,不能摘的,你摘一朵,我摘一朵,几天就光秃秃了,不能摘,只能看。小人没办法,忍了。可下次走在路上,见着了又是旧话重提,“要花要花”。那我这也重提旧话。
' d( s" _, N, y# D5 c8 u, U道理还进一步可讲。比如,长在在地里的植物是活的,一朵花可以开好多天,你要是把它摘下来,它就死了,半天花就蔫了,难看了,还是鲜活的好……。这道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还征服不了他的小脑瓜,诱惑力就在眼前,习惯也难改。2 d' t4 H( Y3 J% G, i
走在了乡下的园子里,绿意满满,路边一排排的向日葵,矮化的品种,与小人一般高,挺大的花盘颜色灿烂。这可不能摘啊,这是园丁阿姨、叔叔种的,给大家看的,看可以,不能摘。边上的可以摘,篱笆墙上的喇叭花是野花,你随便摘。摘了两手的花。
  V8 _$ {; k  V& B! B进了自家的园子,喇叭花一朵都没有,该开花的一茬都让我锄净了。该留它几处的好。
5 t2 [& `  T! ]- T* J: D4 }5 v9 p进了自家的棚子。棚里开着月季,种下好几年蓬蓬勃勃,近些年不曾浇水,任其萎缩,只一粉一黄两朵花开在顶上。这自家的可以摘吧。自家的也不摘,留着看呢。要是你今天摘了,这棚子里就看不到花了,你有喇叭花就行了。要不你就把枝头的干花给剪下来吧。- J9 O6 V) w2 @2 g9 ~0 R
干花零落成碎片。/ L7 R2 R5 j5 h: r

9 Q! _4 X) G! f8 H( |4 N: v* e, F4 A) A, `% g! p/ H$ u
发表于 2019-7-14 07: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h1 M1 B% q7 n" H& K: G6 c( Q1 `3 X

3 h3 \) v8 i8 j" `$ h! v
3 `1 h$ s" T4 z. S4 i! u

* V( n+ s1 A2 U

" s" ?8 W" Z, c, H' s; g2143【随心】
' Y; g  [$ X3 x自家园子里的南瓜花放开了,大朵,金灿灿的,开了不少,令孩子异常兴奋。自家的就摘吧。说好了,摘了花就可能吃不上瓜了。地下滚着两个瓜,看见了吧,开花然后结果。事物之间的联系慢慢都会了解到的。南瓜花中有一类“谎花”只开花不结果,藤子上的谎花更多些,菜把式能够辨认出,我这样的,只能见着花谢,见不着瓜时才能认定。小人捡了个大的抓在手中。
- ~5 V+ @' i8 S+ u. e$ v看看吧,看到这藤子上的花芯里有蜜蜂吧,这朵下周来很有可能就长出颗小瓜,再过些日子越长越大,里面有三只蜜蜂呢。别因小失大,小人权衡了花与瓜,决定不要花要瓜,要瓜。不行,这南瓜还小,瓜小了不好吃,要不下次来再摘瓜。行。
. d7 |' \" W8 d- c: N看看这边草窝里还藏着一个花皮瓜呢,过来过来,看看这是什么瓜?“西瓜、西瓜,吃西瓜。”这个实在太小了,才拳头大。看上去就不能吃。让它藏好了,等长大了再吃。西瓜是旅生的,没人种,大概是飞鸟遗撒,自己长起来的,真要是下种,未必能长出来。西瓜藤认识,南面还有两株,除草时,留了下来,也许能结瓜呢。才结了一个,那两株也开了花,等着它们坐果。
! }9 P0 O/ w  [0 Q8 @小人能干点活。愿意采摘,那你就去摘马齿菜。前些天一场透雨,地里终于免除了干旱,马齿菜生成一大片。新生和二茬的,可劲儿摘吧,一会儿开水焯过就可以凉拌了吃。小人家里也种着菜,还养着蚯蚓,也常跟着下地。给他把手锄,能刨出好几根草,吩咐他拿这拿那跑个腿,好使。人小自然没有长劲儿,出去玩吧,南面的邻居家有鸡鸭和大鹅。8 U" J0 x' q4 B  w2 }
半个多小时转回来,喜形于色,满载而归。几朵不知名的花,还扛回两棵向日葵,小人脸大小的花盘,其中的一棵是连根拔起的。说是阿姨给的。兴高采烈之余还有些示威的意味:你不给我摘,有好人给我摘。/ ]& a3 m: x$ S* P, ]( u4 @0 u' Y
小人把向日葵倚着架子立了起来。看吧,用不了半天都得耷拉脑袋,也别想向日葵、转日莲了。
' E; G! c& y/ W6 j1 T地里留下了几棵粉豆花(地雷花),有了花蕾,这花可以摘,白天谢,晚上开,等着吧。晚上没摘成,下雨,给拦在了屋内。
' V& D' h" @0 l# A  r* r5 O  e& c, m7 n' u: K; g/ ~2 P

% A0 O+ m/ [2 N* a* {
发表于 2019-7-15 22: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K, D4 H4 g9 Z0 t" N# P$ r5 ^7 i2 C, ?+ o# ]
* w# X9 x7 S2 |9 h/ I/ `

9 q4 F5 |( i; S+ S4 A+ B% ~
/ K9 r1 k" e+ |; n' m  w+ m9 H0 H

" v6 v9 _% S5 Y$ S# S
/ [5 ~! l* p8 j! o0 K
2144【作】/ a6 b# B6 ?* p$ x
有句老话“四五岁的孩子猫狗都嫌”。没大记准        ,也许是五六岁的孩子呢。有此一说吧,孩子长起来能跑、能说、能作。也是因人而异,孩子的发育有早晚;家长的感觉,教育的方式、容忍度有差异。再说是谁带娃,父母带还是祖辈的带。我作为父辈带娃的时光有些遥远,记不准,好像没嫌过。正赶上“只生一个好”的年代,少就是好,再加上托儿所、幼儿园送着,晚饭后接回来,经常是在院子里跑着,那时住在和平里六区,筒子楼,开放式的楼区,一帮孩子一道玩,捉迷藏,逮人,夏天到了天黑才自己跑回来,家长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上了学就更好了,不像现在给家长留下那么多作业。孩子,学生越养越繁琐,家长们承担不少的压力。不一定嫌,添了烦。成长的烦恼,不光是孩子。
( m: `" {5 m4 |9 X# _4 F4 x嫌还是烦,父辈和祖辈的感觉不一样。“隔辈亲”老人们闲居在家,如果隔三差五地见着孙辈,所谓天伦之乐,当是少不了孙辈的助兴。要是天天着呢,24小时围着转,这个就是个体力活、耐心活。' c3 F# h* P& p* J2 C
今天小人终于给作出祸来了。
, z" P& V( c8 {晚饭后,卧房的门推不开了,从里面给锁上了,门把手上有个按钮,按下后关上门,外面的人就打不开,除非用钥匙。谁锁上的,三人必有其一,一定是小人干的好事。家里单元门里的各个房门从来都不锁,没必要锁。只一间房门上插着钥匙,其它门上的钥匙早就不知去向。怎么开门呀?能找到的钥匙都试了一遍,没有能插入的。$ }9 ~  v1 J$ ~: Y) I4 x
转过头来问小人,谁关的门?“不是我。”那是谁?“不是我”那是谁?“姥姥。”好,咱们当面对质去,找你姥姥。走吧,往马甸公园。
, V% t8 V: [# v( L' _4 n5 d来到楼门口先询问值班保安,小区物业有没有开锁服务。答我说没有,只能找外面的开锁公司。& _) I3 l/ g3 w0 q$ {
小人一路走着,想玩这个,想玩那个,一律免谈。再次说明厉害关系,进不去门,就没法睡觉了,你就得睡地下,没铺的没盖的……你要知道错误的严重性。/ Q! ^% l5 ?" I9 ?7 f
一路走我一路盘算着怎么把门打开。请人也得明天上班了。再一个办法,走窗户,从外墙攀爬过去,有点悬,但其实风险不大。只是一把年纪干这事,好像还没紧急到那个份上……。3 y6 M7 f: G3 N
快到公园门口,小人坦白了“是我关门。”那还有什么可问的,往家走吧,想辄开门吧。突然想起早年在办公室曾经有过开“撞锁”的实践。好像家门内的锁具也是斜面的那种。回去试试。9 g/ I+ o0 A4 a# Z6 B1 h
鼓捣好一会儿,用一片作废的银行卡从门缝中顶入,门开了。$ p/ n. Y5 h: |5 r" W

: d" Q8 j* k4 t3 ^$ H; _& Y( A  c  F+ y; e2 i* |$ 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9 23:03 , Processed in 1.25631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