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5771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0-11-22
最后登录1970-1-1
|
发表于 2019-4-9 11: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 Y [: q; h. U) O Q% \! g9 Q9 Z+ V1 x1 `; Z
. `0 D0 \9 Q2 r3 H% Y
7 d; f) u: R( G0 p4 F* w: _6 a, {- H
) `% ~1 I5 l g% ?
2013【陈年】
0 u* a' c5 a& j: O3 a道胜一个熊抱跟顾大哥,说你一点没变,就是老了点,身体还硬朗。顾大哥连连摇头,说是一个月前还算是好身板,开着车往远处跑,这一下子就不行了,刚过80没几天就摊上急症,浑身疼痛,起不来床,这一段用药有些缓解,大不如前了。
) e. d* J9 z( l8 t我头一次听顾大哥示弱。他年轻时是我们的孩子头,体育教练,年岁大我们一轮多,少年们跟在他身后到处跑。后来东南西北好多年,我们也长大了,也回到北京,没断了往老院子来,喝茶聊天聚餐,顾大哥总是信心满满的一位,说他的业务,说走南闯北,老当益壮退而不休,前几年才去掉了企业顾问的担当。颐养天年实在是闲不住,四轮的两轮的车子好几辆,骑车还能跑老远,小年青又怎么样?
2 ~' y5 b5 B p听道胜怎么说,先提起顾大哥的锰钢自行车,在家门前的老枣树下擦拭得锃光瓦亮,来京小住跟着去踢球、游泳,护国寺买虫,骑车带着小弟跑了不少地方,还跑到你东郊厂子去打兵乓球……。走东跑西,听下来道胜跟上顾大哥一道玩耍比我们要早,去的地方也多很多。因为我跟上顾大哥只限于文革初的两三年,没有与道胜一块儿玩过。道胜说,每年几乎都要过来,早些年这院子的大门还开在大街上,西四北大街105号,前院还没办学校呢,后来院门才开到胡同内。六零年以前的事,我的记忆不太多,尤其是院子里的人和事。我问起道强,这次问明白是他的大姐,五十年代经常是大姐带着过来北京的,说起来还不止一个姐,都来过,来得少一些,我没印象。3 u$ J2 j) i( D5 `" z }* x" `
看着道胜侃侃而谈,我还是没想起他当初的模样,个头、身形不错,还是那么壮实,要是有张老照片就能帮助回忆起来。道强怎么样了?我问,当年她是在上海还是大连上的大学?“我大姐前几年去世了,她在大连海运毕业,在上海工作一段,最后是大连海运学院的教授……”见不到了,可惜了。
- w9 }, R3 L, i2 k# w4 v道胜说起自己一直在石家庄,退休后又到一家房地产公司发挥余热十年,经常参与招投标工作。孩子毕业后来北京发展的不错,最近才跟着过来了,“老居那边锁门了”。
; [# G/ x) S) U" H' w* T8 ]$ l% b4 ~3 M9 V! M8 K
) \! s! x* Y# C
5 Z; C3 }! ^2 _0 ?5 I& w! Q1 ?1 S# T2 F7 v7 Y( ]9 y" r+ x
2014【往事】( T9 u. P, ~5 E5 H3 n- U, L
午饭时分,往胡同西口走,烟台会馆小坐。顾大哥该出来多走走,晒晒太阳,拄上了棍走,稳当。
5 Y: x: S+ x0 R' Y: Q道胜说,这是第二次过来,上次过来胡同进了院子,没见着人,也没找对门,盖了这么多小房,把路都堵住了,白跑一趟,还是非常怀念自己青春年少时在这个院子度过的美好时光,特别是想见到顾大哥,终于见到了。
8 S! R9 l% K$ F3 h红酒、白酒。二锅头满上,道胜满满的一杯,道勇年纪最轻也该满上,还是各倒各的,我来上半两,二位老张倒上不多。顾大哥俩口就意思意思,道勇刚从澳洲带回的红酒,多少也得来点。顾大哥胃口不佳,让药拿的,就点了份疙瘩汤。 还是老张点菜,这里来过多次,哪几道菜实惠又味道好有些经验。比如大虾不错,炖白萝卜也挺好,适合老人们的牙口。这次添了两道硬菜,铁板猪手和鲅鱼丸子。老张说这丸子是你们家唐姥姥拿手菜。难得他还记得。端上来之后,模样不错,清汤,鱼丸子白白净净兵乓球大小,入口顺滑细腻,连根小刺都没吃出来。谁说起过,见过我姥姥在那收拾鱼,从鱼骨上往下刮肉,一下又一下。说来这味道和口感还是不如我姥姥的手艺,我家的鲅鱼丸子没这么滑爽,更无弹性,七八分的鱼肉少许猪肉,使劲地搅合,开水下锅,手要麻利,要不前面的熟了,后面的半生。出锅后软软的,粗糙些,上桌前必撒上些香菜,入碗后加点些胡椒粉,味道就不必说了。
, [+ y( i- P/ ]0 w干杯吧,为健康,为顾大哥早日康复。道胜第一道敬酒。说来我们从未一道吃过饭,五十多年了,早年都是各吃各家的,这应该也是第一次干杯。太快了。为我们的五十年,为半个世纪干杯。一下子都老了,我们都活着,活着就值得骄傲,干杯吧。能聚就多聚聚,来日无多,谁又不知呢。
) ~) k% K9 F0 v: t老一辈凋零,他们“道”字辈的上面没人了,前面无遮无拦。六九年离散时,奶奶那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年龄,50年轮回呀。道勇说他出生一个多月后搬来这个院子,五六年,那时爸爸在伦敦,妈很快就跟过去了,把自己留给了奶奶。还请了个奶妈,一位自己不产奶的奶妈,喂些牛奶、高干粉,在院子里常听到他奶奶拉着长音喊奶妈的声音。这后一点,是我散了后回到家,听我妈说的。) y8 N P+ p- ^& ]3 f0 d
餐桌上我说起,我家和金伯伯家,是搬到这个院子里的第一家,是五五年下半年,从前门外的留香饭店搬过来的。后来陆陆续续人多了,你顾大哥家住的西厢房三间,原来住的那家姓张,他儿子姓姜,后来搬到前院,道勇家东面那排房子,就是赵姥姥家。# Q3 C" k( u# m) n) }- }( N
+ O5 j! t- }! ^# H5 r" P2 S/ q. L8 n, u/ k3 |
`+ j( y' n) L' p+ W( D4 v! o+ H1 x+ |
2015【故人】
1 O- E& L" o: r. t/ g“二锅头”干了,道胜似是没有尽兴,不愧是商场这么多年的历练。倒上红酒。
3 V. P/ h6 ?/ [2 s( M' n' }% {5 e0 h2 P8 R$ G! y% b0 d
5 D( E$ E5 J2 q
老人家们的故去是拦不住的,寿在天年,可我们这拨人也走了好几位。尤其是里院早夭的的两位,大宝和小李。大宝多好的人,人见人爱,小胖子长成魁梧的大汉,可惜没有留下合影的照片,那么多次聚会,谁想得到一脸佛相的人也是说走就走,走时尚不足五十岁,不足五十为“夭”。
8 n. u4 s1 d0 l8 G, o还有小李,更令人扼腕。道胜忆起,女孩子过来跟我说话的真不多,跟假小子似的,有一次竟然在奶奶家里跟我摔跤,还把我弄躺下了,奶奶直跟我嚷嚷你们这是干什么呢,叮叮咣咣的。人太泼辣了,愿意跟我聊天,你们知道吗,她文革时给自己改了个名字叫李军虎。
/ `( q5 P# p1 \嘿,这事我们一个院住着都不知道,你怎么知道?没听说过。“她给我寄过明信片……。她妈妈王老师也是好脾气。”“不对, 王老师当过我的班主任,她可不好脾气,净“呲人”老张跟了一句。
: L: L% V6 O% |' k2 X% q小李可惜了!我说起见她的最后一面,八三年的大年初五,我和两位同学来她家,请她妈妈参加我们同学聚会,夜色中见到了她姐俩,说了几句活后告辞伴着老师一路往胡同西口走,王老师说了一路,为自己的女儿骄傲,说她们很努力都读了大学。我也领教过这位姐的泼辣,中学没考好,拿到录取通知书就哇哇大哭,文革起,在当院里跟她妈大喊大叫的顶嘴。我又说起,那时院子里同龄女孩子跟我们这些男孩子过话的她是唯一,还跟上我们一块到陶然亭泳池去跳水,我是头一次上到十米高台,是她在我身后一通撩拨,为了不在女孩面前当胆小鬼,一闭眼,跳了个“冰棍“,人家在后,来了个“燕飞”,不让须眉呀。不久她去了云南,忘了她是个什么理由要跑那么远上山下乡的。这种烈性子,不大能融于周遭的社会,要不怎么早早就走了呢。
0 G% z" @* Y! ?" `: }) H( @- P. T# a5 j2 s: @) d- v
/ n% _, ?5 s' m" p& ], T" M0 q餐后往回返,走北面的胡同七条,快到东口时往南横穿“编译社”的大院子。这是座四进的大院子,横跨两条胡同,也满是我们少年时的回忆,院落宽宽大大,前院、后院种着桃树,我们偷偷的进来,没吃过这里的桃子。树早就没了,盖满大大小小的房子。走到南头大门,记得吗,这是传达室,王社长,咱们同学的爸爸,当走资派时在这看大门,咱们还跟他捣乱来着,一次次把他逗出来……。4 r& d* J" ?' f, L$ }" d" Z2 H
2 n- J4 T8 @* r4 k5 ]& Y! b4 ~7 O
6 x# v2 `! l; Y! i&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