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pei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8-10-2 21: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u=2002350151,4124780871&fm=173&app=25&f=JPEG.jpg , Q9 D. W! C( ?' U. c1 q5 B6 s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8-10-3 13: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D# n' S9 q1 @& \4 @$ _

8 t2 t; G. X/ N1808【老画 旧人】, Z0 c- z- a( z2 I( R9 h
节日给自己添点乐子,往中国美术馆。
7 C' }) r, o% j; H0 I/ h+ R# R一到六楼二十多个展厅,艺术品多了就走马观花。底楼是“改开四十周年纪念展”,四十年能出多少作品,主馆收藏,外馆,南京、湖北两地美术馆来此巡展。想要仔细端详,半天一个馆也走不出来。
! A4 d* K& |  `* z
  U- ^* v( F( d$ i% _& I
% W5 Z$ `0 a" c3 D* d4 V- h
底楼摩肩接踵。乘电梯直上六楼的“宝藏经典”这里原来是间内部资料室,后开辟为“藏宝阁”大概是馆内最小的展厅,轮流展出本馆收藏的名师大作。幽暗静谧中悬着十几幅画作,徐悲鸿的奔马、齐白石的螃蟹,正是深秋应季的时候。陈半丁的江上泛舟图,过去见过老人的花鸟图,头次见他的江山图,作于三十年代,清逸典雅,几十字的题款,字也漂亮。想起他老人家一袭皂色棉服佝偻的身躯,妙手丹青,人也清丽诗情画意过。那年的红八月,大卡车杵在老人家门前,掠走多少画卷!+ Q' e' J0 z" w0 a
有人说过,吃到鸡蛋未必一定要见见母鸡。见没见着,还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追星,为见上一面。就因为曾见过一面两面,眼前的江山图就变得生动起来,盘横再三,辨析再三。
  q& ?0 X: M- L! p/ v9 U6 f展馆四楼为“素描展”素描为现代画的基础,也有为画作起草打底的功能,后发展为一类画作。搜集近百年来的作品,叶浅予、邵宇、罗工柳、靳尚谊、潘玉良一大批熟悉的画作尽收眼底。画作是一个时代的记录,重大事件和人物,往昔的山河地貌人民生活。五六十年代的一批画作,曾在各类媒体上见到过的:朝鲜前线、建设工地、工人农民。这里展出的是作者们的原件,一位位不曾谋面的知名作者。“婆媳上冬学”,唤起旧时的回响“葵花朵朵向太阳”“公社常青藤”:公社像棵常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校园大喇叭里唱起过。
( h- q2 j9 J6 ^底楼展品多新人新作,人头攒动中晃来晃去。潘鹤的“开荒牛”雕塑,原作才一尺多长,记录了深圳的开拓之路。罗中立的“父亲”一个时代的父亲,四十年作者老了,父亲长存。4 O+ U4 W. [( m# A5 v
五层有西洋画展“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品展”15—18世纪英国风景画展,老人老画。& v. F7 Q: j0 J
附:画作数幅。. Z1 Q/ ^  ]5 g% y" |  A
3 d* _. t) f$ N, f+ k

0 ~3 U1 ]: X; x# p
发表于 2018-10-3 14: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81002_095123_1538546147430_resized.jpg ( X4 j3 a6 C, l' s/ q2 ?

点评

陈半丁:江上泛舟  发表于 2018-10-3 14:02
发表于 2018-10-3 14: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81002_104852_resized.jpg " x& J( X3 c" x
发表于 2018-10-3 14: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81002_103305_resized.jpg / D% K( E4 X& v2 c* R

点评

乔治。克劳森 :冬日劳作(1884年)  发表于 2018-10-3 14:08
发表于 2018-10-3 20: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81002_104820_resized.jpg , n. h$ y% n! x' n9 x/ }
发表于 2018-10-3 20: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8 u- n' W  Q. g" Q" x

  [; J8 @1 j  `$ Q& m4 f+ s1809【说画】
3 U6 Q+ _; {' I$ ~8 y* _" T
8 T: ]6 v7 `0 Z' }

5 t; Z9 j0 i* |1 h上图为湖北画院送展的“公社常青藤”根据歌曲《社员都是向阳花》敷衍出的一幅画作,画中的一段文字正是歌词:公社是棵常青藤 社员都是藤上的瓜 瓜儿连着藤 藤儿牵着瓜 藤儿越肥瓜越甜 藤儿越壮瓜越大 ……。此画作于1965年,那年“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已经发出。看到这段文字,想起了嘹亮满是幸福感的旋律。这首歌当初也能唱下来,课堂上音乐老师没教,但校园里、影院中都听到过这首歌,歌词形象好记,曲调平实好唱,无师自通。我们唱歌的时候尚不知人世的艰难,以为公社社员满满的都是幸福。
( p( m1 V: K% A/ U0 ^这首歌至少四十年没人唱了。联产承包制度翻新,人民公社踪迹难寻,一曲颂歌不好再唱起。一个时代的印记,像斑驳墙面上的标语,时过境迁,即将消失殆尽,随着一代人的消亡。真个“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世事难料。这两代人经历得太多,生气勃勃,翻天覆地,失败了,跃起,变化中、发展中。
* R% H. f: c6 o  u# d6 Z体会农事的艰难在去了边地之后。看着这幅“冬日的劳作”图,我似有阵阵冷意上身。我想起边地初冬的农田,大地封冻,抡起铁镐艰难刨出的甜菜疙瘩一行行地堆起,候着马车前来装运,转送到百里之外县城的制糖厂。甜菜糖齁甜,甜菜疙瘩,嚼上一片足矣。这幅画作于1884年的英伦,反映农家的辛苦。百年之后农家还普遍的辛苦,至少在我们这边。社会进步,现在国内农人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近七成。农人的辛苦减轻了。但操持农业的多是老弱妇人,精壮者离开土地外出打工。以工补农。农人还是艰难,靠天吃饭的境况并未完全改观。
3 m5 m5 l6 \+ q2 Z最新最美的图画。看网上新发过来的图片、视频。龙江边地风调雨顺今年又是丰收年,兴凯湖农场举办第二届水稻丰收文化节,万顷金黄的田野,满仓满囤,农人载歌载舞庆丰收。老家的小农经济,流年不利,小半年的干旱,耕、种投入不减,花生收成折半。收秋没有多少可收的。好在另有打工的收入,另有子女们的接济。2 ?! m* Y& |  ?' C

, e. a% X1 B3 D7 k% G, `5 h) T6 u( p
发表于 2018-10-5 19: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V" s  L3 Z! D8 Q" J; m$ u5 s. V2 j" C

+ u1 J. \0 y) s% p7 i: e- {' j3 ]0 {+ c  o% H
1 A" e  u3 v& `
# }) x. R' k) ?9 m, z2 B. b

+ O4 i8 c" f2 J1810【人多】$ N4 l3 q9 h# M1 ]5 }; e2 j8 g
从美术馆出来,门前的“五四大街”堵满了,不是人是车。一早来的时候还好,行车顺当,中午时分不成了,从美术馆往外走,成群的人往里来,门口的领票处前也排起长队。车站上停着103路公交车,不动地方,前面顶着旅游大巴。路上泊着不少车,拿这当停车场了。几辆公交车上并无多少乘客,虚位以待。看下来车流中半数为旅游大巴,跨省过来的。城里的人往外走,外埠的往里来。团队游客来到北京首选市中心的皇家园林,这周边故宫、景山、北海,京城的辉煌之地,总有一处是游客必到之处。小长假,黄金周,旅行社不遗余力往京城发车,全国人民的首都,也不能因为人多拦着不让人家来。人还收秋呢,抓秋膘,商家年内最好的商机。
/ {% k& s+ i, g& U- \不出远门的本地人,这个日子,秋高气爽也不能天天宅在屋内,找地方走走,有小孩子的,家长就是宅得住,也要满足孩子好动的天性,远了不行到近处公园里逛逛。小孩子喜欢动物,动物园呗。现在跨省的大巴车,连动物园也不放过,重点观光的场所。周边道路被大巴环绕,占用行车道路,没办法,你让这么多车往哪里去停,寸土寸金之地,连郊区的公园周边车位都紧张。一早的新闻报道,10月3日动物园、天坛分别接待游客近10万人。颐和园日接待逾12万人,达到公园接待能力的上限,启动限流措施,门口停止售票。
  ~3 u; `1 |. Q1 U8 x* w$ K2 P: b. J本地人不宜凑这个热闹,有没有冷僻又好玩的地方?老少咸宜的。还真想不出来。市属的各大公园有一个算一个没听说哪人少。倒是听说香山公园11万人的容量,前往要事先预约。故宫可网上买票,没有票的临时去买,没准还真不卖你,出来一批游客再进去一批。在门口排队等票可就受罪了。节日不可轻举妄动,谁都想哪好去哪,随心所欲可不行。1 R! C/ ^$ x( D' R
节前媒体报道全国各大景区普遍调低门票价格,约在二至三成。调价也该淡季调低,可以将年内的淡季时间大大加长,而几个旅游旺季的小长假期间维持高票价。临国庆降价,鼓励游客前往,挤上加挤。再挤出点事来。
; m' k# n. ~7 n$ U: n( s- }' _  
& p+ l, o- ~3 w: u) v) l6 p6 y# h3 D( v' B4 f5 d
, Q2 _0 o$ K- Q" e8 d, C
1811【人少】
8 k0 W8 G4 @( r. z. v计划一下,假期还往哪去。想想还是村子里人少。回村里晒太阳吧。北向的高速路没堵,时速六七十公里,出了高速,辅路上车子有点多,一队队骑行者骑得飞快,远足锻炼的。进了农庄的院子,泊的车子不多,比平常日子的车子要少。大概也是先远后近,长假中往远处去了。0 w3 d& ?( N7 B9 H  L9 f
院里一路没见着人,静静的就有风声,蝉鸣的日子也过去了。
7 o0 _0 s: R) B满园的花,花开高处,鬼子姜的枝头绽放了,也是黄花,嗡嗡嗡,老大个牛蜂围着乱转。地面上,眉豆花一串串,夏末播下的种子只有这眉豆活下来,不觉间,从草丛中钻出来,直到开花,结出豆角才被验明正身。眉豆天凉下来才开始开花,紫颜色的花。南瓜花也在开,果实就不必指望了。晚花结不出像样的大瓜。瓜叶已经渐渐枯萎,前段还下过冰雹,把叶子都打花了。牵牛花开了一大片,也是紫的,草没锄掉,陆续结籽,就剩一片片牵牛花还在。草棵开始衰败,草落瓜出,红的绿的滚着些大小的南瓜,原来看不到的也现了形,霜降前还能长一截,继续增重,只要藤还没枯。想起那首歌:瓜儿连着藤 藤儿牵着瓜 藤儿越肥瓜越甜 藤儿越壮瓜越大 ……。给南瓜浇点水吧,横七竖八,瓜藤四处乱窜,顺瓜摸藤,找不见这瓜秧的出处,总该在瓜秧的根部浇水,难找啊。8 }' L( g! o; p+ a6 R4 D8 T# q
找点活干。南边的两条垄除了落叶,干干净净。翻地,秋不翻,春也要翻。一锹踩下,下面被顶住了,换个地方还是没能踩下去。原来被外来入侵物种盘踞了,脚下盘根错节,都是竹子的根须,粗壮的主根比拇指还粗,极坚硬,一锹剁上去被弹了回来。竹根之上滋生出网状的细小根须密密麻麻、层层叠叠,至少有半锹深,这是碰上了硬茬子。取来镐头。还是去年老赵带过来的,镐头一边鸭嘴状另一边尖尖,原以为是个无用之物,园子里的熟土没有砖石又无冻土哪有攻坚克难的机会。谁想到要跟竹子们较劲,刨根问底。抡起来瞄准了一镐镐刨下,斩断竹根,真是一物降一物。势如破竹五六条竹根破解,扯出两根长长的发达根系。人已然气喘吁吁了。歇了,今后防止竹林西扩将是项长期工作。
0 R1 |. ?1 S7 w& p9 O# j9 y' g: T, ]3 \3 s8 B3 l

8 H# c) b& w% A
发表于 2018-10-5 20: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81004_093301_1538740737359_resized.jpg
; p9 D3 M* H1 [( H, O% h
发表于 2018-10-5 20: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3 H# T8 J% T5 f: X

+ B! E, F' P+ s% ~9 m, j4 o

. |0 E* u+ `2 M6 M6 o# K
7 C8 J+ W7 V( ~5 C8 u
& j- s& F: X6 ?8 j! @8 E
1812【多吃】
/ e$ |) y# P; O; R% I! V头一个大南瓜先孝敬父母,沉甸甸拖在小车里运回家。种瓜得瓜,收获这种大型瓜还是第一次,估计不会好吃,要是好吃又这么高产,市场货架上早摆上了。我这种瓜人也知道,它从一斤来重的小不点,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长成个大胖子,速生、疯长,出不了太好的食材。& J( _4 f& E+ n
大瓜在家陈列了半个多月,成了一时间屋内的点缀,红火亮眼,来过见到的人都要赞几声好大的瓜,间或有人质疑:这瓜真的还是假的?还上前摸摸。中看不中用是经常的。先看着吧,养养眼,点缀了家居,添些精神愉悦。4 A, W( c# j! t
过节了,没能躲过去,它被宰掉,大卸八块。到家时没见着那火红的颜色,窗台上铺着白白的一片南瓜籽,不少不少。南瓜籽比西瓜子炒出来好吃。老人说这瓜吃馅还行。2 [* f: O4 l0 ^9 e& Y
中午我吃下了昨日煮过的剩饺子,吃出肉馅,没品出是什么菜的主料。午餐还上了一盘蒸南瓜,状似大个的玉米贴饼子。这可是原汁原味,吃进嘴不甜不咸,清清凉凉,水瓜,贴近瓜皮的地方有点面瓜的感觉,没牙的老人吃这东西痛快,要是饭前口渴着,晾凉了吃解渴是一定的,能否解暑,已经过了季,不必计较。1 v; B0 e' D( _) O3 _* Q
因为早就没有期望,所以寡淡无味也就不出所料,吃进口中绝无失望之感,自然之物,自然而然。不好吃不意味着没营养。早年的“红米饭南瓜汤”养育了一支大军。近年媒体没少说南瓜的好话,滋补这个,有益那个,对特定患者多多益善,它不是降糖吗,市场上的南瓜甜口的不少,售价还高,甜口的降糖,这不甜的就更降了。想想它的好,吃起来就障碍少。一盘子蒸瓜都让我消纳了,家人已经吃了两顿,没人伸筷子。
7 q* T1 Y6 W6 O$ C大卸八块,冰箱内还有三大包。一时吃不了,分为几包存着。我拎出来最大的一包,带回自己的小家。
& U# A! B0 S# J! W菜馆里“一鱼两吃”“一鸭三吃”烤鸭子卷饼,鸭架子椒盐,还有鸭汤。这一瓜也可以多吃,清蒸、包馅、晚间可以炖排骨汤,跟什么配菜就是什么味道。$ _5 O/ Q6 p( [5 J8 @! ]
午后晚饭前,我比往常多上了两趟卫生间,多吃有利尿功能。* t5 ?; g7 r( g

) I1 w* P/ t6 W, p; H$ _# ?/ ]0 r* x
发表于 2018-10-7 20: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 s4 N% h: C9 W+ m- i5 G  |; O* w9 z) }9 T3 m

$ D1 t& a- d4 i  |3 X0 F
: `6 f, r1 ]  d0 j' G  J
& ?* z5 |* w  e
1813【晒秋】, K+ g0 b. h+ U0 N# F% ^  E! h0 R
人定湖公园,每年总要过来一趟,或春或秋。离着不远,门口坐车往南两站就到,下车路东半里地,遛弯晒太阳。什么时候都不必担心人多,旅游团绝不会往这来,游览观光实在没有什么可看的,住的稍远些的也不会往这来,家家都有四个轮子的车,能跑多远跑多远,这园子留给了周边的土著,老老小小的多,轮椅多,休憩之地。 + |! h9 J! D  P. n* z! d: m
群楼环抱中的一片绿地,楼更高了,车更多。关厢车站贴着路边正在起着一栋高楼,大体量的。曾经这里是家废品收购站,往东去挨着校门的那条南北向小胡同,成片连根都被刨走了,下探十米八米深的地基。往东只能走五路通街,这条老街已然名不副实,往北去的多条路被楼群小区隔断,约莫也就三路通,要不谁开车试试,能否走通。小街成了行人的单行道,北侧一溜便道泊满了车,没了行人的步道。还好路南侧设障给行人留下一条通路,往来路人碰头碰脸,好歹少些人车混杂的风险。
, N" p1 m- |9 t* I. L+ h2 L" ?( n来到公园的西门。看看牌子,这公园尚余面积8.9公顷,其中水面1公顷。按早年的说法,这里是人定湖,通常不带出“公园”二字,到底是不是公园待考,不挂牌子,八方通透,来往路人的大通道,植被不丰茂,黄土朝天,印象中也没什么花朵的点缀。始建于1958年,由周边单位和居民义务劳动建成的,大跃进年代,敢想敢干,一号召,事就干成了。倏忽六十年,不记得是哪一年这里挂上公园的牌牌,成为收费公园,园内也曾翻建得底朝天,从湖面到南头,折腾来折腾去,最后又刨去湖区的钢筋水泥池子,转为人工湿地……。
# v3 Q8 I2 d5 _' i原本这园子中的老树就不多,几番变故,剩下来就更少了,东岸几棵高大的钻天杨,约莫比存世的老人们要高龄。西北角进门处的杨树林,不是钻天杨,好几十棵,胸径一搂粗, 五十多岁的年纪,是少年时的我们种下的。' D+ l' z& v: e7 a( a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绕行一周没人愿意捡着阴凉地走,秋霜未到,依然枝叶茂盛,阴凉转为阴冷。一处园林建设考虑到四季转换,遮阴处和晒秋处,冬季倒是无妨,高大乔木叶子落尽,晴天就是阳光地。湖心广场无遮无拦舞者数对、幼童一片,两位放风筝的老人。满园的绿树,只这小小的湖面和湖心岛透着蓝天,想高高飞起,没风也是枉然。
* b9 J- F0 P8 a$ ~. a
( H# o! y; b; A9 c: {
8 a; K, a# F3 h6 W: e; D* D2 y- G
1814【百年树木】
# d. S' m2 R* E+ j6 `! a+ T) V六十年营造,公园出落得郁郁葱葱。这个秋日,天色湛蓝,湖水沉静,西岸几簇蒲棒,高挑的芦苇连缀起些许野趣风光。
. g+ J* X! {0 ^数十年,换了人间。关厢,城郊的结合部,北郊市场,远郊车的起点站。曾经冷落荒漠之地。我们这些少年在此走过、跑过,在湖中荡起双桨,跃入水中,为这园子带来生气。如今人丁兴旺一代一代人的长起。甬道旁、角落里,歌者、舞者,健身休闲,园子再无寂寞。" O1 M+ h: W9 J+ c2 V# ^  r/ n- P
留步西门口的杨树林,此时安静下来,踢毽子的老人们撤了,门球老人也收了。每次走过这片林地就想起少年的我们在此植树,1964年的春天,那时的园子光秃秃,土里土气。一个下午,在校园里园林工人给我们讲述了人定湖的来历,交待了植树的注意事项就拉着队伍到了湖边。不记得那树坑是不是自己挖的,但小树苗是我们从湖边水中拖出来的,有人扛在肩上,我是拖着走,两三米长,好在不远。两人一组,一人扶正树苗,一人往坑内填土,树苗的尖尖要稍稍偏向西北方,园丁师傅说过,北京多西北风,直上直下种下去,数年后,植株会发生偏离,所以提前量是必要的,风会自动校正方向。后来我还在南口农场种过几棵树,也是这么掌握树苗的方向性。
4 d/ O" p( u% |五十多年了,小苗长成参天大树,树径一人勉强能抱住。见着它们恍惚回到植树时的场景,沐浴着午后的阳光和系着红领巾的同学在一起。时光不再,身影不在,大树在。
" p- X6 D2 Q' t! I1 H凝视中见树干上也挂上了牌牌,不是什么珍稀树种,也不属于高龄,挂什么牌牌。走近看,写着“毛白杨”标注科属、产地。杨树,最普通的树种,本地人都认识,其间各类亚种知之不多了,这一片属于毛白杨,大概就是春天里飘洒白絮的那种。近些年园林部门正在逐步改良它们,抑制飘絮的发生。早年这都不算事,如今人一多就生出事来。今后将只种雄株不种雌株,对现存的雌株,产生飞絮的植株要陆续砍伐置换。招谁惹谁了,好好活着都不行,迷了人的眼,碍着人了,人够多矫情。不知这一片的性别?别是雌株呀。
4 I1 H# X8 l8 P8 W/ Q
3 I) ^, y; T0 O" i7 a7 P+ S% B0 w# ], X( T
发表于 2018-10-7 20: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81006_112232_1538801751250_resized.jpg
9 v; L+ l7 {2 I/ h$ Z% i
发表于 2018-10-7 20: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81006_112931_1538801744673_resized.jpg
7 h: }. p* `* Q( X" b: X* l
发表于 2018-10-7 20: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81006_112706_1538801799041_resized.jpg & a4 p) v" T4 E1 u! V+ C* h& F
发表于 2018-10-8 09: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9 H( w, A5 o. j/ p$ j' e1815【东方白鹳】) U8 J3 n. J# ~% u. \0 a/ u
7号,还没上班呢,水禽湖畔的写生课开班。两位老师带着十七八个孩子,跟着十多位家长,围成一圈,老师布置写生作业。学生拿着画笔、捧着本子,有的本子上已有了画面,天鹅、水鸭子,提前就画上的。画上也不算,来这写生。老师先讲观察、注意细部,看见前面的鹈鹕了吗,它有没有脖子呀?为什么见不着,它缩进去了,老师还耸耸肩,要观察仔细。今天不要求画面的布局,每人一幅画作,二年级的同学画三至四只水禽,水禽的局部也行,一年级的小同学,随便画,画鸭子画石头都行……。有孩子叽叽喳喳,有孩子左顾右盼,老师伸手把两个挨在一起的脑袋扒拉开,校外培训的老师真得有点本事才笼络得住。2 c8 g0 h. D. H# n) v4 T
往南,过了小石桥向河西的笼内望去,没见那两只鞍嘴鹳,天凉躲屋里了?边上的一群火烈鸟肯定是进屋避寒了。停住步子,高处立着一只,长腿白色的,东方白鹳。没错,就一只?该是一对儿才好。看了再看,就它孤单一只。主人回来了。春天里那只走了之后,鞍嘴鹳搬了进来,有一百多天过去了,又找回来一只,新捕获的还是其他公园交换过来的。6 C# M& d, D7 r0 m, F. B
这只体型比原来的那只稍大,羽毛也干净蓬松些。像是囚禁的时间不长,该是野外进来的。单腿立在那里一动不动,不至于弄只假的立那吧,仔细看,羽毛在飘动,它目不转睛,眼前也没有捕食对象,站得那么高。为什么不进来两只呢,有个伴就不会老发呆了。
7 ~# P7 l. x0 l7 k) N. n5 L! ~“东方百鹤”,父子俩过来,当爸的给小孩子解说。这不是瞎说吗,睁眼说瞎话,走过这里的家长都爱谆谆教导自家的孩子,哪次路过牌子前,要是有家长在大多都要读成东方白“鹤”。普遍的一代人眼神不行,再加上鹤比鹳更有人缘,要是没有特别介绍,很多人都指鹳为鹤,老远看过来,张口就是仙鹤,再看牌子,也不好好看,张嘴就来。1 B5 b) J* O% h2 f- X6 P  d" t
我跟上一句东方“白鹳”不是“白鹤”我已然纠正过好几次了,在这同一地方,大人就算了,看不得误人子弟。“谢谢爷爷”。
2 I9 B( o1 o2 ?/ y) p+ x
发表于 2018-10-8 09: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81007_092839_001_resized.jpg
7 j5 _' _8 g6 I. X- ]: |! u3 h; w
发表于 2018-10-8 15: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9 _( C) i# ^$ b  m( N7 ]2 }

0 H% W5 P0 R6 r! G' a  Q- C/ [3 M+ g* G7 E
9 M+ f9 e5 ^' }  y  E
1816【白唇鹿】* D& S6 ?2 g" d- v. [+ q
早年动物园要是来了新动物,小朋友们很快就知道了,媒体少,信息窄,电影报纸都会报,我是见到了大花脸山魈的报道才想着去看。就是后来在遥远的边地,北京来了小象“米杜拉”美国人赠送的麝香牛,都在“新闻简报”中见到的。上月底,青海省赠4只白唇鹿落户北京动物园,在广播中听到的。在路过长河边的非洲动物区时见到工人在桥边的圈舍建造廊桥,离地三尺多,为卡车在此对接卸载准备通道 。晚报上见到信息:两对来自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白唇鹿,作为感谢北京市对口支援玉树州灾后重建而特别捐赠的礼物。分别命名为“京京、青青、援援、念念”。白唇鹿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其口吻周围有白色斑块而得名。是青藏高原地区的特有鹿种,故又被称为“青藏神鹿”。
8 T% E7 x: L% l; ^7 X9 g/ J新客人到了,去看看神鹿。河边的非洲动物区东侧的这片围栏原来圈着几只非洲长角羚,已经搬家了,往草地上张望,没见动物的身影,不是说“十一 ”与游客见面吗。 见着铭牌了,原来这里立着长角羚的牌子,换上白唇鹿的铭牌。往西看是一群斑马,往东,抵在坡底下是兽舍,铁栏杆后面立起枝杈的鹿角,不是笔直的长角,跟梅花鹿的类似,白唇鹿。看不大清楚白唇,也就是白斑,鹿的模样。
5 w5 ~1 t) w) j/ }; S往东转回靠近鹿圏,是一对儿,长着角的雄鹿低头吃草,雌鹿,支着耳朵,两脚门里两脚门外瞪着警惕的眼睛。好精神,不似常年圈养的动物无精打采倦怠的样子,像是时刻准备扬蹄奔跑。. |8 L. T  v$ g& ~4 w9 |, {
看来还在熟悉周边的环境,青藏高原野放惯了,哪里见过这么多的人,又不是演员,被围观也不是好受的,慢慢来吧。一旦与人亲近就是受苦的命,嗟来之食不是好吃的。白吃白喝以失去自由为代价。& M' ?/ c# ]7 j6 t3 q: B
北京动物园中没有白唇鹿吗。网上搜到一条信息:早在1957年,白唇鹿就在北京动物园首次展出, 1961年首次繁殖成功,此后共有60余只在园内降生。自1963年至今白唇鹿曾先后四次成为中国政府赠送给其他国家的国礼。
! q7 K% X& m9 R1 {" e7 \6 y既然园内有了还要往这里送,另外的理由可能是为了新的基因加入。4 E$ d7 u: h$ G& R2 x9 f: R! N

- L8 n7 ]3 W8 d* I/ w& }, K- ^0 O0 }' K& l
发表于 2018-10-8 15: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81007_093319_resized.jpg
6 O: H- z& d; b) ~- f
发表于 2018-10-8 19: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3 z- A4 D; E3 k& D9 y" P9 u% ]
1 K$ ^3 e  y  Q. f. P! Q, l5 K' P

0 B& j. a/ l$ k6 S, c

4 M4 j1 z9 S& f" v" Y1817【去哪了】
  ~9 H1 i' b" C+ i$ u$ \“十一”期间都去哪玩了。看微信中老刘发的图片、视频,这几天马不停蹄,几乎天天在外面。远的十三陵、通州,还有处不知名字的地方。不远不近的香山地区,植物园内的大温室。近处积水潭、什刹海、北海。中心大广场也去了。拍回来图片,还有夜景,晚上也去遛达,不忘美景共享,还给片子、视频配上音乐,美图后发上网来。老刘来了电话说明天就该上班了。我说你的脚够野的,跟“阿庆”似的。“脚野”这活还是五十多年前从沙家浜阿庆嫂嘴里听来的。老刘说节日不走平日脱不了身,孙辈的明天一早就回来,上学下学都得接。
! Q8 |4 @" |% _) x( N1 K6 ]跑了这么多地方,假期没闲着。老刘的主心骨数月前动的手术,看样子恢复不错,没挡着玩。骨头的毛病也需要活动着,中医正骨,接好了骨头在恢复期还需要适当活动,痊愈后接着活动。5 T6 d3 A: Z( W4 x; v
我问这一路出去人多不多呀,多挤呀。还行,说是除了香山植物园不好坐车,其他还行。德胜门总站919上车,高速路很快就到定陵。去通州,大1路到四惠,换车一站到通州。坐着呗,坐车又不花钱,一小时总到了。节日期间除了重要景点周边堵些,联络线之间还是挺畅通的。
( ^7 n( t7 C' W5 |- Y“上白塔了,好多年都没上去了,自从收费就没上去过,塔身底下还是有变化……。现在有老年证的好多园中园的二道门都免费了,团城,北海团城老人也免费,熊猫馆免费,上次去人太多,没进去,下回吧。”5 A/ V4 F8 t: W) L' u0 Q8 O; ]
我说我节日期间就去了趟人定湖公园,人不多,老人孩子,去过吗?老刘说去过,南头有个下沉式花园,有西洋雕塑的那个小公园。别说这么偏僻的小公园也去过,绿地不新鲜,雕塑园倒让人记住了。多年前有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其中刘震云客串的文青与阿拉伯公主幽会的场景在那拍摄。
" E) J* q! L. y! O" x老刘说,去积水潭吧,多近,现在环绕湖面的栈道修通了,原来西岸的堵头,一家饭店给腾退拆除了,现在修得不错,走起来痛快。
- h: S& M6 n) y( b6 w是啊,想想本来就不远,搭上公交坐几站,下来就是。哪天我也去走一趟。
9 y6 M, f1 @# i
- s% h5 o- x: I" X& q- l1 z1 g, N+ \. n3 W2 M
发表于 2018-10-10 10: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0 [, N& a  L! I. ]$ _

/ L! }, \7 |3 ]6 z( y! @7 G' J3 p8 f/ U5 q% t7 U& U2 t
- j9 x. |+ E+ M! b3 e. i
1818【积水潭】
+ f' i+ [6 s; _& {4 L4 T老刘说起积水潭可以环行了,他走一圈得二十多分钟。想想我这离着也不远,也去走一圈遛遛。
1 Q& l! F0 O2 L  E6 d坐车过去四站地,下车路东穿行小铜井胡同。边上是解放军歌剧院,我们少年时称这里为“总政排演场”,变来变去,至今也没进去看过节目。又变了,裁撤文艺兵种,要挂什么牌子。
0 V6 [% ~7 v) O7 B! }  e小铜井胡同东口多了块铭牌,标明此地西海西沿为梁巨川、梁漱溟父子的故居。过去没见这牌子,只有街道的牌子。现在为彰显文化,挖掘地方名人。民国初年为父的老人家在此蹈海自裁了,说是殉清,也有不同的说法。人走上这一步,不那么简单,身负许许多多的“稻草”,或许能搞明白这最后的一根。可惜梁家的故居早就没了,据说就是剧院的所在地。9 |/ I+ g4 G% v" ?" O/ m
出来胡同,这胡同也名不副实,只剩半扇,眼前展开宽阔的湖面。早年我们一直称它为积水潭,新的地名为“西海”,新名老名都在使用,交通上这里称作积水潭,以它命名立交桥和公交车站。离开主干道,地图标这里为西海,走到跟前,铭牌上为“西海湿地公园”。( q3 X% _+ L3 P7 I
这里熟,来的次数多。少年时夏天来这里上体育课,体育课为游泳课,不上学后也常到这来。小土山上换衣服,跳到湖中扑腾水。作为开放的天然游泳场至少维持了十多年,后来水质不成了,积水潭改湿地,也是水环境退化后的不得以。
. ?( G* K6 C0 V( N9 `/ ]. i0 E/ M6 r9 [立在湖边,还是不叫它海,贴着岸边一片荷塘,延展百米,早年这里是游泳场的涉水区,给小孩子趟水玩。再往里为浅水区,水深一米上下,越往东越深,到了湖面的中心线的钢丝铁网处,能有一米五深。深不深看个头了,一年的暑假,院子里一批孩子来这游水,眼见得本家兄弟,水淹到下嘴唇,一个劲伸脖子往后仰头,推他一把,告他往西面浅地方玩去。水面大,浅水区大概也没有救生人员,小孩子出来玩谁也照顾不了谁,遇到灭顶之灾,基本就靠自己往外扑腾了。
& z3 D8 k) Z, O! d8 b湖边往东看,那条横跨南北的大网早就不见了,如今一片绿水一直推到东岸。当初在深水区南北岸之间能横渡好几个来回,像是不知疲倦,觉得自己有几分了不得。实在没有多大的水面,尤其在成人眼中。水面什么时候有了几个湖心小岛,飞起一群水鸟,过来了,领头的是绿头鸭,十多只在眼前掠过,又向东转回,溅落。+ K  S4 c. n1 F1 J0 c7 {* @2 w
4 F, a. a5 {( b- R0 D
) O0 N6 k) ?+ Y! d* i% u
1819【栈道】5 v' ~7 L* W) p( v2 @/ ^
环湖栈道也。现在环湖一圈修成了栈道,栈道建在湖岸的内侧,支撑在水中。岸上已没有拓路腾挪的地方,只能环湖又占去一圈的水面,两三米宽,水泥板或木栈道。9 I6 [1 T& X$ V
逆时针走,体育田径场也是这么跑圈的。顺时针走的也有,还没有一定之规,人不算多,要是哪天人多了,也得给走向立下规矩。刚刚过去的节日期间,为了人多避险景山实行新规,登顶万春亭只能按照一顺的方向上山了,走对头不行。水边人多更危险,临水没栏杆,一挤免不了下水,但看上去水边没多深,都沦为湿地了。
3 r! J1 Q2 h0 Z# J7 \# d" {! t8 X头次走圈。过去这里沿湖有些建筑挡路,西南角“西海鱼生”吃鱼的馆子,给清走了,沿湖岸的道路通了。转到南头往东去,过去是走在岸上的马路,人车混杂。现在好了,清清爽爽的水岸栈道,再无车马喧嚣,不必想着躲车,一心看景。湖景的北面是德胜门城门楼子,能见到楼顶的绿色琉璃瓦,下半截是架高的二环路,车辆飞驰。城楼子背景一片公寓楼。还是别往远里看,煞风景。收回目光,湖心岛上的木作新建筑,木屋,给水禽搭的,好几个独栋。0 v2 b8 v/ ^& t* C: d! t
湖上没有游船,过去有没有,开游泳场的期间没有,后来就很少过来。没有是对的,游船游人乐呵了,水禽们就乐呵不起来了。给水禽一片安稳的空间,无人打搅。这里连狗都进不来,几个进出口都有保安把守,将小狗抱在怀里也不让进,家就住在那边,那您往二环路那边绕去。钓鱼的消失了,湿地保护,包括禽类、鱼类,没了鱼,飞禽也留不住,你哪去看“落霞与孤鹜齐飞”呀。# e6 x3 M9 H8 c$ K0 w# n
南岸东岸这边栽种些年轻的芦苇,稀稀落落,还得三年五载才能长起来。鸭舌草长得旺,开着蓝花。稻农深恶痛绝的不死草,成了这里的景观植物,岸上的大水盆中也挤满了肥硕的它们。
4 O. T4 [+ h% j7 G8 \$ \- p; I湖面的东北角岸边新起了片灰墙瓦顶的大院子。后倚城门前临湖水,博物馆或是土豪们的私宅,十年工夫还没竣工,还是北京奥运会前此地启动了拆迁工程。
* E, R0 x- h, O) ], |西海北岸阳光灿烂,熙熙攘攘,老人孩子乐淘淘 。郭守敬纪念馆在土坡上面,周一闭馆。改日登顶参观。
6 [; q! ?& ~2 v
% Y- \  M  E1 ]. b/ d5 ^/ L; `, K; T; N" ?# @* G# Y; g
发表于 2018-10-10 10: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81008_095750_1538974552986_resized.jpg 9 w- _/ N0 \5 v8 ~# J

点评

西岸东眺  发表于 2018-10-10 10:32
发表于 2018-10-10 10: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81008_101616_1538974549599_resized.jpg 4 E/ Z: D+ n, N3 Q# y! n/ E
发表于 2018-10-10 10: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81008_104221_1538974547273_resized.jpg
8 G* U: y+ `4 {
发表于 2018-10-10 11: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9 q4 i( c# R. j+ G: m8 G8 |2 |

, J. e* b# F  F. F1 \0 F
; o% u& D5 G; A. h- S/ k* Q

$ @6 I9 Q1 o' e2 {) {8 ?1820【故居】  b. P9 R, L. \3 t1 V2 Q
岸边立住歇脚,没地方坐,座椅都让抱孩子的占了。几步之外是德胜门饭店,庭院式布局,水边的地方不会再让盖楼了。院子大门关着进不去,只好退回来。路边的老者说,你要进去得绕到北面大路上,那边是正门。我问起东面的这座小楼也是饭店吗?那是另一家,不属于德胜门饭店,这的标准间是580 元。我想知道的就是住店的价格,比想象的便宜些,不看也罢了,这种民居式小客栈还是见过几处的。; E0 K% S" e, E" T
又过来两位,热情地跟这位老者打招呼,原来他们是本地的老邻居,拆迁走了但不时回来到这里遛弯。老者说这么多年,其他老邻居我都见了,就你们俩口没见着过,都多少年了。年少点的说,我们06年拆走的,可不,12年没见面了。老者说,这些年可没少死人呀……。开始掰着手指,张大叔李大婶的数起来,谁谁又搬到哪里去了。老者说你家走得算早的,后来都走了,咱这一片就北口的*老太太没搬,人家是私房就是不走,现在成了。不过老太太死了好几年,现在儿子住着。年少的说,我家也是独院、私房。搬迁时说办“奥运“这片拆了建绿地,这绿地在哪呢?又盖上大瓦房。
. U& L3 R; W- k$ o4 Z, ]6 {9 A我插了一句:你家的院子在哪啊。他往东一指:那棵大槐树北面就是。我说行啊,你回来还有棵大槐树等着你。
9 u6 O0 h6 O: m老邻居们不约而同回来看故居,面目全非,这片建的漂亮多了。与大家是好事,与这里拆迁走的土著是故土难离,多少有些不甘。这些人搬到哪的都有,多是去了五环外的回龙观,住楼,住大房子了,比原来简陋拥挤的平房院宽敞也舒服些。可离了这湖畔的风水宝地,也有悔意。覆水难收。% _# z8 N# n* z( U
西面的院子怎么还没建成啊?老者回复:那停了好长时间了,城建批准的是地上一层、地下一层,这家土豪,地下挖出三层,现在让他返工回填,你看整个框架都建起来了,就等着顶上铺瓦了。现在拖着呢。西面路边,好几百平米地面,蓝色瓦楞铁皮墙围着,一座不小的院子。
3 a/ [6 q) o8 j$ G: S; @湖北层层叠叠、齐齐整整一个个新院落,都落户谁家了?
9 c% V% r: _& o. k3 M. }
/ V9 `' Q- r  b) s- g  N9 W) q. T
发表于 2018-10-12 10: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81011_145600_resized.jpg & ^1 }* u5 w0 c. y  d7 o
发表于 2018-10-12 10: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9 _) F( t* y- E1 l+ G" h! I

  J& r, `, ~8 w0 q- i1821【海子】
9 B6 \5 [0 R. T隔日来到后海。1 B8 |6 y9 K7 v% m
市中区自西向东有一串水面,略微向南倾斜。最西头的为“西海”又名“积水潭”。往东,德内大街以东为“后海”这边水面稍大,水向东南流,至后海的东端为银锭桥,以桥为界往南的一片水域为“前海”又名什刹海。一处空间,两样地名叫着,晕,包括很多北京人常常也说不清楚,说的和所指的错位,仔细看看地图就清楚了。前海的南端隔着条东西向的地安门西大街,往南就是北海和中南海,北、中、南这三海通常不会混淆的。北海,皇家园林市中心的大公园,中南海吗,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
7 a" U* S0 m- C" \: d1 d4 U  T都叫海,但跟海两码事。海边的人过来或许会笑话这海口开的,分明是潭水吗,积水潭这名字贴切。其实早年,在建都之前就是一线的洼地、湿地,雨水丰沛的年份这里连成片,连年干旱,断断续续,大大小小的水坑。人都是逐水而居。流经这里的是永定河水系,地球板块运动,气候变化,大水退去。再往后,建城、建都,大河跟城内的水系断流了。人工干预抵御洪水,疏浚河道,水面被管理起来。城内房子人越来越多,人进水退,老北京(北平)进入新北京后,水面日见萎缩。我们小时候还见过太平湖,南太平湖我没到过,它被填埋在象来街附近,消失干净。北太平湖去过多次,在湖边打过水漂。位置在西海西端的北面,隔着现在的北二环路相连,也有位老先生在此沉湖,笔名姓老的先生。上面提到的梁先生很多人不会知道,但这位老先生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四世同堂》家喻户晓。他老人家没了之后不久,太平湖水被抽干,深挖,建成了地铁维修站。太平湖永远消失,附近留有地名。" O0 \; E( Z5 D& N; ]" c# k: K
海是填不满的,但京城的这些海,说没就没。昔日的水面多遗存下地名,带“三点水”偏旁地名的“河”“湖”“沟”还有带“桥”的。离了水的居民,住在半空。没辙呀,要不怎么找个日子要到有水面的地方兜圈子呢。, k* E8 z& }0 @
人兜圈子遛弯,车也往这来,人力三轮车,胡同游,“祥子”们拉着外埠的、外国的游客慢悠悠地往前蹬,擦肩而过,嘴不闲着,算得敬业,为游客们边导边游,在说眼前的海“知道为什么叫海吗?当年元帝国打过来的时候,草原上的人从来就没见过海……”一位这么说,二位还这么说,看来上岗前都经过统一培训的,今日祥子们成了旅游文化的传播者。
0 D- o9 i; R7 ], i- w+ b& N; L5 d& q5 o' N& S$ h! `8 C

/ Y3 A5 u) Q! T+ z' Y& ]: N
发表于 2018-10-12 12: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7 C" T. P$ }" w8 u! v7 e4 O
! C3 ]- D- V; |1 L
1822【望海楼】
/ d$ X, }6 x; q* h/ [亡羊补牢。遗存不多的水面,称作海还是湖和潭,天然的还是人造的,尽可能保护好,开放给市民。现在的后海沿水面一圈也被整修打通了,若干的堵点被清除,酒店、会所让开通道。这也是近年的事,周边没能完全实现封闭通行,部分路段还要与机动车交汇,不如西海让人完全地放松。
3 b9 }0 Y* x: N6 _2 O南岸这边钓鱼的,不让钓鱼,但鱼竿不少,没见着有钓上来的大鱼。遛狗的,狗跟人走在一起。几处画像的摊,端坐岸边晒着太阳,一会给出了片子,也有拿着照片画像的。比邻画像的是相面的摊,周易卜卦,“你命中该有两个孩子,……”20元一位,不贵。卖杂物的也有。
7 ^. n) k  h+ S0 [2 j1 c 嫌眼前纷乱往远处看,蓝天绿水,后海比西海水域要大些,狭长,荡着游船,水中有游人。$ C  @9 k  w  C/ e
后海北岸好多年前立起座塔形建筑,贴着水边,像是宗教建筑。前些年走过它是副森严壁垒拒人之外的架势,不知派什么用场。这次过来,它近水的一面敞开了,游人不必绕行北侧与大车小车争路。人行走水面之上,曲径、石桥、残荷、观音立像,低头,几十尾肥硕锦鲤游弋,临水自是风光无限。看那建筑飞檐琉璃,似亭似楼,种竹栽花,阴暗处两座大体量的雕塑,像是浑圆的蒙古大汉与牤牛较劲,看不大准,有栏杆阻挡着。不知是否在回望八百年前建都时北方草原民族的彪悍。本不是为外人看的,现在也没打算。门窗紧闭,往里的通道都拦着。
* {# s1 E0 P/ X. r0 e! W& q: y门楣上匾额齐全金字辉煌诗情画意。往里面看,落地的大玻璃门窗,看不到什么,一点人气都没有。猜想大概是处古装的酒店。见着位保安,询问里面是干什么的,小伙笑而不答。是不是酒店?“大概吧。”
: M8 x' r' S% ]8 R* C1 ^走一圈下来,周边有多处酒吧,午后时段门可罗雀。唯有银锭桥边一带看着热闹,烤肉季还在,人多,躲了。北岸这边没见大的馆子,望海楼的位置不错,但价位也一定错不了。回到家中想起这不明不白的望海楼,上网去查。如下文字:望海楼占地面积 746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189平方米,由主体、阁、亭、水榭等组成,主体结构为地上两层,地下两层,地下设有小型游泳池位置。其中最高建筑望海楼楼高15米,滨海临湖,俯可见清流,仰能观青山,是什刹海水系最高的建筑。整体项目呈现完整的皇家园林风貌,是可适配于办公、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综合高档建筑商务群。立这好多年了,不死不活的样子,糟蹋了这块宝地。; v0 u9 Q' o9 a8 e
我想起杭州西湖岸边的“楼外楼”和它的西湖醋鱼、叫花鸡、水晶虾仁……,大众餐馆终日熙熙攘攘。
' N0 ?4 c3 W) A( v: s% a
' u; E8 R: T, A
+ P' \8 @0 o6 R, d
5 y0 @& T. K+ ^7 I1 `" e8 P7 ^( F
发表于 2018-10-12 12: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001ACO1gzy74MXaWAdM56&690.jpg
/ ~9 n6 e* H) `8 H
发表于 2018-10-15 10: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3 b- {: I, w  A7 a! [  y- G' c& R
* e- W. h. s6 E% e) s/ ~1 d
. w, ?' e( ]% [. y* [. C. x( K
0 |9 V& Z1 P4 I/ o! ^
  J. n3 R' d2 [+ n, Y
1823【前海】) g2 |2 u; z/ @0 x6 M
少年时常去的地方是什刹海,那时尚不知有前海一说,这里的游泳池、游泳场夏日总是满满的,说及什刹海就是这片水面,冬日则是围上席棚子的溜冰场。好几年前的一个年底的晚间,天冷,水畔的酒吧红火,一家连着一家,灯红酒绿,听说这里成了京城最大的酒吧街,世风不古,西风东渐。不喜欢酒水和里面的气氛。近两年听说又有了变化。
8 t/ v1 D: p! X. T: D' O素有“九庵一寺”之说,所以这里也得名“十刹海”。十处古刹不知还剩下多少,前年在东岸到过一处“火神庙”体量不小,估计还不在编十刹之内。
" t6 `4 o( z, ?- r1 j9 T/ U5路公交车下来,几步就到火神庙前。本不想进,但乐声飘过墙头,哼哼唧唧男低音开唱,带着电声喇叭放大了音量,像是招人呢。没见有多少人,迈过门槛,大殿门前挤着些人,动静殿里传出的。上了台阶伸脖子往里看。道士在行法事,一身皂袍、戴着花冠,一块长板,有如臣子面见帝王时的那块笏板,横着拿,上面托着一炷香,香烟缭绕。门外立着铭牌:“室外燃香……”,他们怎么在殿堂内冒烟呢?道士身后一年青女香客,双手擎着一炷香,跟着前面的道士比划。道士慢慢地舞起来,召唤神灵,他带着耳麦呢。香客跟不上复杂的招式,只待鞠躬下拜时,动作才跟到位。不知香客是求财还是盼子或消灾。香气熏人,告退。殿内十几位道人吹吹打打,郑重其事。火神庙敬的祝融,黑红的脸。店外招牌上开列的例行法式为:消灾延寿、超荐亡灵、祈福转运、赦罪解冤……  。道可道非常道,得道之人神通广大管得宽了,什么事都能掺和,掏钱就给你做法。灵不灵,信则灵,花钱去灾,至少来个心安。
+ u+ \( ]( _% S0 n& z6 U7 G出了庙门,折向水边,寻那桥底的镇水神兽,古桥已在身后,百步之外,这边搭了新桥,那可爱的小兽还卧在老地方。看过多次,这次远远地看一眼也罢。顺时针方向绕行湖畔。1 X, G% j$ l0 d/ d
圆圆的湖心岛杨柳招摇。没机会上岛了,除非来这野游下水。早年天然游泳场,水中击水、岛上匍匐着晒阳。这片水面也曾是中学生舢板队训练的场所。鼓足干劲的年代需要健康的体魄,如今京城的水上运动已消失殆尽。' r4 D5 a4 S* \$ ~! J) [; F$ R

  f% R" K0 }4 N) M2 z1 f
9 C# I4 k; M7 I& A
1824【市场】9 n( f9 `0 k" ]8 r0 d
过前海西岸,荷花市场一线,市场现在歇业,一溜二三层的仿古商铺都被围栏遮蔽起改造施工中。记得是些经营古玩字画的店。荷花不再,残叶落败,湖心漂着几条船。码头上看看划船的标价,最便宜的四人乘足蹬船,120元/小时,小船应该有桨啊,没桨,划船不成,蹬船了,为什么不配桨呢?多数都是电瓶船,节省人力。少年是最愿意出力的时候,但少年们现在不划船,学校、家长都怕出危险。
/ G& ^' v! c, B0 e% e两边都无景可看,木栈道净看人了,扬着小旗的旅游团好几队,前海比西海、后海的人要多多了,多在旅游团。傍着西岸不少王府和名人故居,都是热销点,一年到头人来人往。/ n7 {/ d) A. n1 O
木栈道尽头,北岸也在封闭施工,怎么就不想着加快工程进度向国庆献礼呢。游人都上了马路,跟大车小车搅合在一起。路边一座二层楼老房子“会贤堂”门前立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这是个挺熟悉的地名,早年达官显贵文化人经常出没的地方,饭局、堂会、唱大戏。前几天翻书时见到吴冠中老先生在这里住过几十年。楼前半面有施工的围栏,门口没人拦着,进去看看。1 `. r& x+ X6 M* E
这是一幢半西半中建筑,临街一面看着普通,进到里面,雕梁画栋,只是太过破旧,里院是单层的大瓦房,开间较大,东厢房被拆成半拉子,院中间的临建小房还在。像是拆迁在即,居民尚未腾空,往北的深处像是还有院子。乱糟糟的,还是别往里去了。 6 S7 D* i, N3 X, s
北岸行路难,人多车多,街边一家接一家的酒吧一直铺到银锭桥。天色不好,“银锭观山”不看也罢。
# w$ `: ], D$ F' o过桥走在东岸,餐馆林立,顾客盈门的还是老店“烤肉季”比邻涮肉店好几家,这买卖好做,省得雇厨子了。东岸往南沿水一路早些年是农贸市场,挤挤插插,乱糟糟,早被取消掉。绕水一圈,拾阶往上离开水岸,穿行烟袋斜街。这里人头攒动成了商业街 二十多年前这里穷街陋巷,有买卖也不多,现在成为旅游商品一条街,胡同窄,感觉比南城的大栅栏还要挤,买卖好不好再说,人气足。2 \/ ?4 f, w  n& }
出胡同鼓楼内大街,没见着原址的马凯餐厅,对着鼓楼的西南角。一眼见着鼓楼东侧的“馄饨侯”午餐就它了。& M7 B6 ]1 r3 a/ z/ u; `
7 C6 z( q% D7 i- O+ A$ V% l; S
2 e3 |5 B! Q2 {! H6 n
发表于 2018-10-15 10: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81013_104704_1539487418724_resized.jpg
6 ]8 j" V) ]: o( W! ]1 d8 y2 ~! 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6 01:46 , Processed in 1.22874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