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pei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8-9-13 16: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G- _5 R4 q) m3 k# z+ O

+ i+ |, O+ B$ t1783【谢幕】
. D0 W1 s. e+ L6 l艺坛三杰谢幕,过去的一周,盛中国、单田芳、常宝华老三位走了,他们陪伴了几代人,艺人的好处或许就是身后真能永垂不朽,他们余音缭绕、笑口常开、且听下文分解。
& w- |! n9 Q' O2 t0 P1 Y年轻些的盛中国,在百花凋敝的季节,就他那把琴响亮,七十年代初第一提琴手,见到过他舞台上的身影、广播中激昂的琴声,拉什么都好听,隽永的《梁祝》。7 U& t- R& |8 J8 e# ]4 G7 }0 D2 d
评书连播,有话匣子时就开始了,我们这代人不少都是评书迷,赶上了同代的好几位,我听的不多,少年时寄宿在学校,捞不着广播听,正是午睡时间,被摁在床上。到后来回归家庭时传统评书不说了,听过《古城春色》《欧阳海之歌》评书抑或小说连播,不知二者有多少差别,一古一今。到七十年代后期老艺人再次登台,袁阔成、田连元、单田芳,三国、水浒、岳飞传……。抑扬顿挫,飘散在街头巷尾,我们人到中年无暇追听评书了,评书的世界星星点点留在记忆中。再往后评书上了电视,见着老几位的模样,文艺舞台异彩纷呈,评书依然有它的听众,老听众还在听。  P$ R# @- F) ?3 ?5 i7 R
前些年退休了,中饭时听到过单田芳先生说的《乱世枭雄》,说的张作霖,他家乡的人,活灵活现东北王,我听的也是断断续续。! {3 ]) x1 e5 J" h" {
: v% b1 n- X- I; N/ D: S
  A$ r, h3 q! g
88高龄的常先生,说了七十多年,相声世家,对他老人家有印象是他后来的《帽子工厂》和后来他们叔侄一道说相声,给无数人带来欢乐,据说他出了二百多作品,曲艺界中,唯相声这一门类人才辈出,作品大批涌现,常先生老一代人居功至伟。三十年、四十年,风华正茂转眼常老爷子白发苍苍,笑靥满面带着徒弟,给年青人捧哏。社会太需要笑声了,人离不开娱乐,一己之力带给众人欢乐,看着他们,听着他们,始终在我们眼前晃动,永远地欢天喜地。
7 p6 `# X! ]5 v观众、听众们还在呢,老人家们一下子都走了,给我们带来欢乐的人走了。
5 W' l6 h, Z  d老几位都有专辑留存于世,带子、光盘、数字音像存储于永恒。中午,匣子里继续播出评书《大明演义》,看单先生还每日陪伴着大家。6 e0 d; j/ _' T" I& s" ~

5 U4 Q/ r- `6 `) J: ^' A5 |! Z( H# v, s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8-9-14 19: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1784【不知道的】. u! T6 X, V1 H  [2 d
家门口的事不一定知道。楼里的邻居绝大多数都不认识,不多的几位同事家大多也没串过门,那天找楼内的一位同事,问楼下前台的保安,他竟然说不出,不知道这位的名字,更不知道住在哪个门,保安连服务的对象都不知道,个人隐私保全的够好。
! [3 Y) m7 M1 {2 x地面上的事就更不知道了。天天路过周边的建筑,机关单位不用说,有门卫守着进不去,开放的场所所知有限。比如隔着条马路,路东的“科技会展中心”。我在网上搜索“北京公益讲座”搜出来靠前的有这家“科技会展中心”标明地点在朝阳区,以为是看错了,没错就是这家,位置属于朝阳区,这座大楼的南侧属于西城区,就隔着几米宽的小马路。现在这家“中心”的名气不如“马甸大集”响亮,常年办在中心的一层,城里的各类集市在关闭,令马甸大集长久以往红红火火。
) u5 f# H" A( H! D0 C6 e/ M( {) F( P这科技会展中心,早年还是办过科技会展的,日子不长就改换门庭,大楼的标识没变,但在一层常年扯着“马甸大集”的红条幅。二层以上是酒店和写字楼,从来没往上走过。广告说楼上办公益讲座,10点开始。离着这么近,先上去听听、看看,再下来逛大集。电梯到9楼出来,是家英语培训机构。我向前台说起来意,那位先生说这里接受网上报名,或者留下联系电话,等工作人员上班后与你联系,现在这里没有活动,报名后会根据人员情况,在城区几个地方组织活动,活动不一定在这个大楼内进行。既然来了就进去看看,几个玻璃隔间内都没人。忽悠人的广告吧。掏出手机再看,也赖我没有把这广告看完全了,人家写明了需要提前预约,不接受现场空降。: q, e( I6 A5 C9 H9 X- D( p4 H
还是下楼逛我的大集吧。走大楼的后门出来,往楼的北侧去,见着小广场上立着“江南居”牌子,不知道这楼里还有个餐馆。去看看。进楼问保安,保安说地下二层。地下就有问题,好馆子不会往地下扎。电梯下行,出来是“美食广场”的牌子,来这座大楼多少次了一直不知道还有这么个去处。面积不小,环四周一串的小店,八九家,台湾卤饭、湖南蒸菜、包子、饺子,吃饭的人不多,好几位快递小哥在那打包。不行,饭菜好坏不说,这地下让人憋气的慌。“江南居”没见。
2 g4 d* I; c6 \: u& B( y+ }+ d+ u* B6 {2 G1 Q+ A

7 U- c, T' ]) I$ H2 h; E9 t8 {$ C- p" ]4 s/ f
发表于 2018-9-15 20: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1785【昨天】$ Y% B& r8 M& E6 \6 ]) ^: e' z
早年的记忆或早或晚,三四岁就有记事的,迟的五六岁。记得最早听到的相声是哪一段吗?恐怕会更晚些,不像场面或事件容易入眼入心,那相声嘻嘻哈哈,小孩子未必听得懂,听不懂就不会听,就记不住。  L: t  B2 O8 U, U
我记忆中最早的相声是《马大哈》和《昨天》,马大哈相声后来重播过,正确的名字叫《买猴》马三立老先生说的,小时候被教育不要马大哈,相声里的人物成了马里马虎的代名词了,现在老人还有说的。那时并不在意是谁说的相声,都是在收音机里听到的,也见不着面。《昨天》这段是谁说的,我一直都不知道。) z* ^% F- ^/ a' b
这段相声后来再没听到过,但内容还是有印象,说的是“我大爷”一位拉洋车的“祥子”解放前后的一段经历,在早卖苦力被人欺负,好像还被巡警打了,借钱买的洋车被偷,气血攻心神经了,解放后,政府给治病,一梦十年,这一日突然醒来,溜出医院,只记得十年前的事---当作昨天的事,到处去找他的洋车,进了王府井百货大楼,闹了不少笑话,最后人家请他吃饭,他不吃,说昨天吃剩下的半拉窝头还在兜里呢。
, f9 N; p, ]5 j3 g$ d5 L( h昨天翻晚报,有篇回忆常宝华先生的文章,里面提到《昨天》是常先生几位1959年创作并播出的相声。没侯宝林、马季什么事。我听的相声很有限,早年的相声演员除了这二位还有郭全保、郭启儒、刘宝瑞,还以为是他们当中的哪位说的呢。原来是常先生说的。这段子听过好几次,跟讲故事似的,挺长,应该是对口相声,挺可乐的,歌颂新社会好。不知为什么后来这个段子听不到了,这些年不少的老段子,包括三四十年代的老段子也有整理后播出和复排的。六十年代的东西应该留下了。" f, G, W$ Y9 n+ [! D2 @
回忆文章中还提到常先生长期服役在部队文工团,走边疆上海岛为战士们服务,怪不得早期的名声不大呢,上山下乡去了。我是他说到《帽子工厂》时才知道的,老先生在电视中露面。《昨天》要比《帽子工厂》年长近二十年,年过花甲。现在想起《昨天》是我刚上小学时候的记忆,带来的是乐子和生气勃勃社会的联想。0 }7 ]6 \4 |( u% p' H$ `
《昨天》远去了。
8 W. ^  a! P4 A; x& k
发表于 2018-9-17 19: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r$ U* v" H  v  l2 X

0 Q( N! D5 X& K% T  d. U* J
1 H8 g) e8 p/ r* A, U/ m

* @2 p6 M  {6 w3 D, G1787【扫盲】5 G2 v: z* W. X0 |4 l$ T
我们这拨知青出身的人,大多没有系统的学习,底子薄。分科教育之后,人的培养变得零碎了,至今也是如此,甚至更厉害。如果不是学文科的,你问他诸如启蒙运动三杰,罗丹是谁等等,恐怕说不出来的居多。这类问题,今天的讲座当中一再被问到,应者不多。当然还有更偏的问题比如卢浮宫镇馆四宝是哪些作品,在座的不少人都去过卢浮宫,中国人到巴黎必经之处,面面相觑答不上来,看热闹吧,展馆也太大,看不全。至于发端于雅典的,经罗马时期,文艺复兴一路走来欧洲艺术史更让人觉得不得要领。说来自己民族的还没弄明白呢,更何论人家的。3 m" }, R: w9 ]* T8 v9 E7 _
周日,国图的“文津讲坛”司徒双老师开讲《以罗丹为首的十九世纪欧洲雕塑代表作》这是司徒老师的“欧洲美术传世经典赏析系列讲座”之一。不是第一讲,是其中的一讲,据说已经讲过好几次了,绘画、建筑等等。
4 y8 f& \! U; Q/ e3 I我对雕塑还是蛮有兴趣的,不限于美术馆博物馆的,到哪都看,城市的街头,公园、校园内的。认认人,带出来的是一段历史,或不朽或有趣。不幸的是,多数都看不懂,不知所云,或是看个皮毛。) I8 y& B) Z7 A
去听听,让老师给扫扫盲。
% L  U, D& _: y# Z. m# @介绍十九世纪的作品,不能舍弃源头,司徒老师从“掷铁饼的人”和“维纳斯”开讲,公元前5世纪的作品,大概人人都看到过,前者,北京“工体”门前立着它的复制品,后者小个的石膏像好多人家里都有。塑造出古典美和理想美的高峰。“大卫”等一批作品,雕塑的第二个高峰,16世纪启蒙运动中的代表作,以人为本,在冰冷的石材或泥土上融入当代人的情感,喜怒哀乐。至19世纪法国雕塑三杰:乌东  、 吕德  、 罗丹。
! [2 g% F% X0 Y3 O$ D& v! r投影打出一幅幅作品,大多数都是见识过的,从画册当中见到的。罗丹的“思想者”,它的复制品来过华展出过,也有无数的解读。司徒老师从但丁的《神曲》说起,对比了前人的雕塑“天堂之门”说到罗丹的雕塑《地域之门》别有洞见这尊。“思想者”悬在地狱之门上方,是其中的部件之一。, H0 @% L6 O* e) ]  ]( p
- k6 w* @) k$ }& C1 }, L

1 q1 P  V1 ?& A. ?' `% W
发表于 2018-9-18 15: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1358ef13face20209276c1283edf04d0.jpg ' X9 }  T/ E& d, b
发表于 2018-9-18 17: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L1 }$ ]) M* X5 e: `
6 n. r5 g2 J0 G1 E5 ?
1788【老师】
7 k) m  z( Y" r$ K. u从公元前5世纪的“维纳斯”到画作“自由引导人民” ,“马赛曲”(巴黎凯旋门上的浮雕),立于纽约哈德逊河口的“自由女神”像,要么半裸,要么赤膊,在古希腊人心目中人与神,神性与人性纠缠在一起,自由、美好、爱情的载体是女神,女神要指引人类,照亮人类。神与人同在,就不会觉得画面的突兀、扎眼。从古道来的好处,令听众们理解古希腊、罗马的西方艺术传统,人类的昨天迥然不同的一面。0 r# h$ @% U: F4 u+ n$ P& _$ I
雕塑中的美,它反映、记录历史上的一瞬,人类曾经迈出的一步,事件、人物,有如此多的名堂,我们其实一次次地错过了。一语点醒梦中人,再见到时就不要错过了。8 o2 Z; L/ U. R. |3 r8 I& l- h) m

( M2 ]8 |4 K0 n5 A% r7 i6 z( m" c

; P# J0 |* a' v+ c: L国图讲座预告当中介绍这位司徒老师是老画家司徒乔之女。对这位老画家有点印象,他的名字容易被记住,鲁迅时代的人,画过鲁迅,再多的没有印象。画家之女195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并留校任教, 获巴黎大学艺术史博士学位,多次以应邀在西非、法国及北美近十所大学讲授“中国艺术史”。 曾随丈夫出使国外, 所到之处,不遗余力地弘扬祖国文化, 1996年获法国棕榈叶学术勋章。 2002年获摩洛哥骑士勋章。 她的五叔司徒杰,非著名雕塑家,著名的雕塑作品为“白求恩”。9 ^6 L& O. T% T7 B# ]! h) {8 @- k

4 e8 _/ @  C! h6 Q' i

  O! E  \9 i& Q6 U6 e6 A司徒老师说:自己教了几十年法语,退休之后偶然讲起过欧洲美术史,没想到大受欢迎,讲座合同不断,如今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多是公益性质的。不图钱,要是想挣钱,就去教法语,教得最棒。希望多讲讲,现在的人太单调了,什么都不会,我上大学那会儿,舞跳得好着呢,华尔兹满场转,到我儿子这,还是清华出来的,什么都不会,除了自己的专业,这么作人都亏得慌。现在更年青的,就是玩手机、电脑游戏,都退化了。人不能这样,要到室外去,奥林匹克精神。这次讲座年初就定下,后来住了一次医院给耽误了,出院时,大夫说你高兴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别累着。下个月还要在美术馆有一次讲座。然后,我就去海南了,三个月,休养生息,下海游泳,上次我就待了三个多月,下了一百多次海,我得接着游,要一直游到阎王爷那去。
7 X1 j, g. X7 ?4 T9 q2 W( X司徒老师1935年生人。
& ?/ J) k; k3 ?7 V* i4 }2 H  E* y" R" V4 }: r4 l8 }
& D: a& M8 |: o
发表于 2018-9-18 1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1789【免费】
5 D$ S7 Y+ L0 L# P, l新街口丁字路西北角拆出了个小公园,早年这地界是家大型副食商店,后来开过麦当劳,现在给清了,西边的新华书店立了好几十年,这回也不保,里面已经搬空,门脸的装潢都卸掉。拆出来的地面种草、栽树,十多亩地面现在是郁郁葱葱,人是挺有本事的。大都市太过拥挤,平房、胡同拆掉盖了那么多的楼,人都挤得喘不过来气。现在想到了给城市添绿,城市中心区不再盖楼了,配合着业态调整、拆迁腾退,建些城市森林公园,这家叫作新街口城市森林公园。森林不大可能,没有大的体量怎么能称得上森林,口袋公园吧。: G) y5 V9 A! ^8 g  y0 b+ s
走进公园,当然是免费的,一条青色的石渣路,走起来稀里哗啦,没见有公园用此石材铺路的,费鞋,鞋底薄的有点咯脚,大概仿的是森林。植物错落,地下的草,齐着腰间的灌木,头顶上的乔木,开园的时间不长,植被茂盛密密实实,人要钻进去就能隐身。深秋了,已现败落,有点乱,森林里不是也这么乱来的吗。不少植物上挂着牌牌,认识认识吧,植物学科普基地。
" y7 T5 Z& L- |9 R  D$ C: \. U蜿蜒小路有点起伏,三五处木凳,没见有众人聚会的场所,人多了不行,大合唱、广场舞没地方搁。看园内科普牌子上的介绍,这里要体现森林的物种多样性,以种植蜜源和浆果类植物为特色,吸引鸟类昆虫聚居,为小型哺乳动物、鸟类、昆虫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栽植特定类型乔灌木,为鸟类提供筑巢环境。对不起了,这里不光为人着想,还考虑到其他生物呢。人进来得收敛收敛,仅供溜达。, m3 L' C7 L! G* G2 Z" P( J' Y3 S
走到西北角,前景突然亮堂了,眼前绿茵茵的球场,小足球场,维护得极好,铁网拦着就是过不去,里面空空荡荡。问边上的工人,原来里面是七人制足球场和五人制足球场,还有一个篮球场,都铺着草坪。我问工人收费吗?“不收费,需要事先登记预约。不归我们这公园管,归里面的社区图书馆。”) O5 U- ~0 {$ n4 B0 \/ T
西面不远处是“西城少年儿童图书馆”大楼。那里不是早年的“新街口电影院”吗,现在楼顶立着图书馆的大牌子,老远就能见着。我问新街口电影院还在吗。“还在,今天就有电影,上午演,还是免费的。”- Z+ N4 f0 r" r2 T1 d3 R* Z9 Q8 N
- M8 ]6 Y* u) {2 w- {
) r* c. c3 _" x0 z
发表于 2018-9-18 17: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80918_085733_resized.jpg , P: a- ?+ E. |5 e; m
发表于 2018-9-19 17: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3 j8 x- l6 l3 i% f$ @+ S
" Z. t* v% y, W- b7 _2 P
1790【电影】
, M0 Y/ C& [- W: M) ?3 T只是路过穿行这处小公园,目的地是西城文化馆,上午九点半的公益电影《石榴花开》,也不为看场电影,就为溜达,坐一段公交,接着溜达,去看电影就不算瞎溜达。意外得知新街口电影院还在,也是公益献映,去看看什么片子。好久没去这家影院了,怎么也不挂个牌子。
+ _4 ?- n. v: ~+ ^; X, [4 Z少年时没少往新街口电影院跑,那时不是楼房,是高台阶,或许是七十年代改建为楼房,在这里看的最后一场电影是《小小得月楼》1984年初,那以后再没来过这里。
. N% M6 v* o2 P7 B来到门口见门房的电子屏上打出电影预告,上午十点《冰封重生之门》。问门口的保安,为什么电影院不挂牌子?保安告知这里是图书馆,里面三楼是电影厅,平日不演电影,就是每周二上午一场的公益电影。原来的新街口电影院已经消失了。- O* p. L- T. Z9 T" K' L1 x
时间还早,按原计划往文化馆。这次多了个选择,上一场不好看就转过来看后一场,两处距离挺近,半站路。0 \0 B9 j2 w5 Z5 P! N
这大概是我第三次来文化馆观影。原来每周二上午一次,现在改为双周放一场。这里是大场子,坐了有半场子人,都是老人,年轻人工作日哪有时间出来看电影。看看墙上的近期电影安排,没有一部听说过。估计都没有过商业排片,影视行业竞争激烈,多数片子拍出来就进了仓库,永无出头之日。一些个片子由电视台采购,或由政府买单公益放映。9 Q% I1 S6 Q" w6 X- b( Q
开演了。农村题材的影片,黄河畔邙山上种石榴,主人公又迎来了爱情。五分钟的序幕,介绍内容,打出片名《石榴花开》,开唱,咿咿呀呀,还是豫剧。得,起身吧,乡村爱情的故事。还是去看下一场吧,什么冰山来着,名字又忘了,至少还不明不白。去看一个新的故事。, c) U4 j9 q/ ]$ B
新的故事打打杀杀,穿越四百年,大明的锦衣卫来到现代社会,往日的恩仇追杀进香港的繁华世界,锦衣卫与都市女孩渐生情愫……。飙车、斗狠、飞檐走壁,现世中没有的都一勺烩,悬疑、穿越、古装、现代……。让你“爽”。
& s! r5 M( b  m) }2 o5 I2 \这要是年青人,缺乏爱恨情仇的,来此过把瘾。老人家的体会闹和晕,打得闹,穿越得晕。1 Z# I+ e! b1 }' ?( B, {+ W

  t, k! b; _$ D( ~) P1 i0 o
) w9 @1 S. w+ v/ o

+ O1 m+ P  E% b* `" k% O( G
9 |! Y/ x" x  P& V* E( \! F
1791【新街口】7 {6 {/ ?' C9 K. ]6 @9 O$ p1 w, X
上次在这条街上吃卤煮时,老赵说起挨着新街口电影院还有个工人俱乐部也演电影,我一直不知道,老刘也证实这俱乐部演电影,还看过。说来我也算这片的人,灯下黑,周边好多地方都没去过。现在这两处都没了。两处演电影的地儿,都上了楼,改成中型的场子,没了商业演出,好片子不容易过来,过来也是出品好多年之后的。下周二图书馆这上演《智取威虎山》三年前的大片,没看过的还值得一看,老虎上树的镜头惊心动魄,电视里看效果差多了。
, Y3 F' R# j( x! D% C# [" i) Y7 A新街口这条老街往南变化不大,丁字路口往南还是窄窄的马路,两边多是小店铺。看完电影找地儿吃饭,路东的老字号就剩“西安饭庄”里外都是人。再往南曾有家杭州菜“知味观”倒了好多年,改“郭林餐馆”一阵子也关门了,最后在“吉野家”找到饭辙,不必排队。
& P& ^: i/ \2 f: t3 b7 X( U路西小店不少,兰州牛肉拉面等等都是后来的。原来有家乐器店,现在凑过来一二十家,把口的百货店还在营业,过去就是楼上楼下。老字号“桂香村”往南快到护国寺了,是家南味点心铺,还在坚持着,我小时候就知道这家店,买过这家的点心,那时不知“稻香村”人家经营的好,连锁成了气候,现在满城都是“稻香村”。
& T, r1 W1 g+ H  N  f( A1 e! a白雪照相馆离家近,少年时为数不多的照片,大多是在这拍的。临去东北前还照了张一寸的标准像,好像不是在“白雪”印象中在百货商店附近一家更小些的照相馆。那次照完像出来往南去,街边的刻字社,九毛钱给自己刻了个图章,带到东北,却一次没用过。大约在九十年代白雪照相馆还在,我路经时进去看过,营业面积的一半出租给另外的商家经营。终于没能坚持下来。当时这家照相馆斜对面开了家“秦夫人”照相馆,离着“知味观”挺近,大大的招牌,这次路过,“秦夫人”萎缩到旮旯里,处境艰难。: H. ?) Y# V& ]' B
路西前公用胡同里的少年之家,我少年时去过一次,院子里的伙伴带着去的,去看小人书。那里的小人书都钉在块与书大小差不多的木板上,沉甸甸,挺奇特的,大概有助于图书的安全。这处地方后来我都忘记了是在哪一条胡同内。前三四年和老刘骑车穿行胡同,一眼看到了“西城少年之家”的牌子。下车往里面走,当天是休息日,没人,说服保安让我们进去看看。大院子收拾得整整齐齐,一片欣欣向荣。
) m( ~# [7 b8 U. E5 ]0 i! t2 {* }# B5 a4 p
' A+ ?+ R' B3 R9 P' U
发表于 2018-9-21 08: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8 x  b# g/ _. q# c; L$ Q

. m4 k; ?2 T, W; y: D6 J. \& m( u- h* f1792【看啥书】3 X2 _0 E4 S  N# o1 G
跟上邻居老宗回趟单位,九点半出发,行程耗时60分钟,东三环的最后三公里堵车,自驾车不如地铁快捷,这还是躲着高峰时段。
9 U) L+ r0 S3 V3 w" Z* ]% d单位下周要开运动会了,发了套运动服去领回来。事先登记了尺码,货到,试穿,不合适的当场调换,届时还要披挂上阵。差不多就得,上衣稍大点,里面穿上毛衣就合适了。
& a, ]( H% i5 X* E+ d1 Q2 F衣服箱边上排着好几个书箱子,我想起去年单位为退休人员配发了一套书还没领呢,也不知发的什么书。检出来看看《长征书简》《毛选》《王阳明转》《探索化学化工未来世界》……一共十多本书。购书的人是怎么想的,让我们这些闲人科普一下未来的化工世界?要是绘本就好了,塑封的打不开,拿上。毛选就算了,家里有套竖排老版的,新版的也有,这套是普及本,小开本。还有机会再翻一遍,有些书值得一看再看,不同的时代,不同心境,会有新的体会。一共拿上七本书。3 y) w: R. u6 q: {8 {* C: U: F! D
满载而归,两只手嫌少,还为一个院子里的老同事们捎回去好几套,运动服,不是书。
8 k5 |+ s# Z  B8 }& r" y' U! s* u# s0 ]我问老宗现在还看书吗?“不看书。”退休这些年一本都没看吗?“那倒也不是,看克里斯蒂小说。”大侦探波洛,好几十本呢。“是啊,上书市我就找她的书”应该有卖全套的。“好几家出版社都出。”老宗大概差的不多,打算配齐。我说我现在侦探小说看不下去了,包括武打小说也不看,像是过了季,要看就看电影吧《东方快车谋杀案》《阳光下的罪恶》来得快,看故事呗。
1 U4 r* B2 W1 i: @6 h人的兴趣在转移,跟年龄有关系,一定年龄段对某类小说有兴趣。少年时的科幻、神话,看过这一段大概就不爱看了,武打也是,侠客打打杀杀,青年了对言情的感兴趣。成年后就越看越少了。不少人关注历史题材的,个人都有了阅历,看看反映当下社会的。) \7 v& f: U2 A) A
人的差异性也大,还在看侦探推理小说,继续活动大脑,克里斯蒂的有点老派,这种类型小说也是层出不穷,不关注也就不知道了。; g% ^9 W& J0 k# ~9 ~( ?
那天在西单图书大厦采购时我还问起同去的老梁最近在看什么书。他告诉我《基督山恩仇记》说是年青时看过,这是看第二遍。; f6 a! a  n) G" x, W! F

: j1 E5 `, O& _  {  q# p) \, q. a% g* s) H  q- ?
发表于 2018-9-23 09: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 G# g6 e" G0 ?/ ]" t
; Q1 z: {: W  k" m3 M" n# k

' n# `. i; l* S6 D+ C
3 U, T# c+ g  s8 B; t$ u
1793【老居】
2 w' h% o- R: v同事请饭“同和居”,西城的三里河。有好多年没过去了,七八年。坐公交过去,才注意到这条街叫作月坛南街,七八十年代住在这里,一直没注意到这条小街的名称,从东到西几个公交站点的名字都叫的出来,原先这里就一趟13路公交,现在有好几趟了。路没拓宽,路旁都是楼房,小楼更新换代普遍都长高了。只是路南的铁路小区,还有几座二层的小楼没动。楼高了,小街显得窄。临街的多是门脸房,机关单位和底商,早年的肃静消失。大体量的金币总司办公楼像是这些年的建筑,透出财大气粗的模样,有点僭越,往西去街里面管钱的财政部又怎样,还是当年的老房子,绿琉璃瓦的顶,几大部委还都是老样子,几十年前大楼巍峨耸立,现在后来者居上,小的们各个比肩而立。6 T( _/ f, s+ I* F8 w6 {3 c
老房子不多了。从东头过来,十字路口西南角方向路边见着栋老楼,灰蓬蓬的,四层楼,不大,七八年前我旧地重游时就剩下这栋老楼钉在那里,它还在,没拆动。那栋楼的西侧是原来三里河二区的一栋新楼,我曾在那住过十多年。新楼也只是比周边一片老楼年轻十岁左右,落成于1966年,几大部委的宿舍区都是五十年代中期的建筑。大概在世纪之交时陆续拆旧建新,楼盘扩展,层高翻两番,一茬新人住进来。6 E5 Y! _. y. d  Q' v7 ~1 c6 E
新楼除了体量块头大了,没见哪里出众,人多、车多、杂乱,连便道上都霸着共享单车,大概一年到头没有了清净的时候。+ Z6 @3 \; v8 s
路北的邮局还在,搬进楼里,往北看,那澡堂子呢?现在那位置是个酒店。“京沪食品店”楼还在,面目全非,老东家大概早就不在了,在物质贫乏的年代,这家店,算得大店,上下两层,上海货也颇得人心,大白兔奶糖、上海的饼干、球形巧克力黑的白的,我第一次喝到的瓶装可乐就是在这买的,瓶口上汪着一层黄油,虽然并不好喝,但觉得货真价实,不像后来的听装可乐,味道越来越淡。食品店另一侧原来是河南饭庄,记得它的铁锅蛋。后来的河南饭庄撤了,接上贵阳饭庄,贵阳饭店还在吗?现在搬进来鲁菜馆子“同和居”7 H0 Y; Q% j; k% N4 l
餐后,回程,路南往公交站去,过街口,无数次地走过这里,路口的那栋也是老楼,财政部招待所,我到那里借用过电话,借用过他们的平板车。路口进去就是住过的地方,没往里拐,眼前的这栋大楼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 N$ i# {0 F$ X3 v3 P' B" S+ e1 R7 n# e
7 |0 {9 u6 j9 |$ F

9 K7 T1 \% L. ^9 h& Z
, V1 V  `4 O( c7 U% c
1794【同和居】
) m( ^- i" l0 W/ u同和居,早些年,至晚在八十年代还座落在西四,不大,也有二楼,迁到这边宽敞了,至少三层以上,我们落座的合顺厅在三楼。看门前的招牌,这家店创建于清道光年间,马上就200岁了。属于京城餐饮业的老字号,据说年满花甲就能入列,以1956年公私合营改制前成立的商家为限。年龄划线,这不算年龄歧视,老是自然属性,不是自封的,一天天熬出来的,不容易,比人还难。京城餐饮业有多少老字号?卖烤鸭的好几百家,老字号仅两家“全聚德”和“便宜坊”。其他鲁菜、川菜、粤菜……,八大楼什么的,能有五十家吗?五十年代京城不大,人不多,馆子不多。时光淘汰了一些,能留存下来的不会多。所以想吃遍京城老字号不是难事,一周去一家,一年达成目标。别担心价格,又不吃满汉全席,吃点各家的招牌菜,价格也还算实惠,吃它的传统菜,别吃它的创新菜,比如去“砂锅居”,你吃它的“砂锅白肉”68元,在这点海鲜之类的就不对了,老年间它就没海鲜。
5 u3 ]# k" l2 E6 k8 C; N同和居,鲁菜馆经营海鲜,靠海吃海,因地制宜,能做出好东西。主人点了葱烧海参、宫保虾球、九转肥肠、芫爆里脊…… 。吃到凉菜素什锦有点甜口,食者说跟我们苏州的口味有点近。餐馆做大了,引进新品迎合食客,吃到其他菜系的也不稀奇,况且咱们的餐馆没有标准化,食材一样,成品色香味有差别。电视中见着电脑控制的机械炒菜,精准控制的菜品有希望了。
5 c$ G3 R  J# V$ ]$ u6 o( @4 Q) V招牌菜葱烧海参上来,一人一盘,一拃长的海参、一寸长的烧葱段、草莓大小的一撮米饭,海参的火候差点,偏硬,葱段烧的不错,香喷喷,还是酱香型的。
, v/ V" I+ ?, n- [煞尾的甜食,招牌菜“三不沾”也不错。黄黄的,端上来跟个大号贴饼子似的,给各位分到小碗里。小二介绍:原料是鸡蛋、绿豆粉……用油翻炒三四百下,进食过程中不沾碗、不沾筷子、不粘牙。入口绵软、滑爽,鸡蛋的香气,众人都说好,果然是哪哪都不挨着,滑滑溜溜的就下肚了。我上次在“柳泉居”曾点过这道菜,结果碗里汪着一勺油,这的好,碗里干干净净,跟刷过的一样。, w; A5 L4 h" X8 C! N4 t
两点半,小二过来提示,时间到了,送客。
4 R/ a; ]2 M9 L; P- [" Q8 n( ^
/ N( V" q# K/ O, i9 P; ?$ M7 n; L3 z: k3 E# Z
发表于 2018-9-24 08: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1795【节】, M  L' x( f) D7 r: j. \! F8 m5 c
又多一个节“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农民自己的节日,也是一场庆祝丰收的盛宴。“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节日主题。“务实、开放、共享、简约”的节日要求,以及坚持因地制宜办节日、节俭热烈办节日、农民主体办节日、开放搞活办节日的自主原则,更是旨在把中国农民丰收节办成农业的嘉年华、农民的欢乐节、丰收的成果展、文化的大舞台。真够能拽的。" P& J$ t8 i- L- N9 R. d7 }
昨晚的电视新闻播出了这条消息,配合的画面有二:某地农民的稻田,用大地书写,不同色调的稻穗长在田中,拼绘出一幅农人的巨大画面,与大地同在,高山厚土;某渔港休渔期结束,船儿回来鱼满仓,丰收的喜悦。
5 K. Y4 s( }3 \. s差点把这个节日错过去,忽然想起来了,这个节日跟城里人无关。看搜狐新闻,媒体只字没提这码子事,第一个节得有点动静。键入这几个字后继续搜索查询:中国农民丰收节,于2018年设立,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8 N' J$ t% A9 I6 ]# d
今日“秋分”今日过节。节是人过的,全体或特定的人群,这天休假或仪式庆典。农人,土里刨食的农人今天这日子能过节吗,收秋呢,有丰收的喜悦,更有田间的辛苦,收到场上,入到囤里才是自己的,自己的又怎样,丰产了能丰收吗?粮价、果价、菜价要是跌了呢,东西多了就掉价吗……。岂敢怠慢,日日忙碌着,过节,白日里有几个农民能载歌载舞的。
* B& |, a' ]  Z! a% _这个节日跟城里人有关,两代人之前都是农民,新市民,昨天还是农民,农人进城,城镇膨胀、乡村衰败。农人丰收,城里人受益,价格不会往上长。半数人住在乡下,谁家的亲戚里没有农人。
7 Q, @; p3 E3 \+ O. H8 ^晚间,往山东老家村里打个电话,问问过节的事。哗啦哗啦,麻将牌的声音。问节日好,孩子回来了?“回来了,明八月节,都回来了。”我说节日好,中国农民节呀,秋分啊。“对今天秋分,秋分我们不算节。”我说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天啊,头一次,以后年年的。“没听谁说呀……。好好好,不说了,接着打牌。
9 u/ {) k3 ^% i: n3 I  O7 m0 X* Q6 {

) c+ r1 p7 e" |* [# A; @
+ }0 M$ n  T; U  w$ m9 M/ M/ }
发表于 2018-9-24 19: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m7 T5 g# @- o5 H
  k/ e+ R' R& {, s, P' D& ^
! a  {7 H9 n+ b

" F' C4 `+ \) V2 U  p) r1796【十五】3 [7 Y: z7 i6 Z( l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活流传了好多年。那天聚餐,同事说起他们南方,江浙一带的乡间风俗是过十六不过十五,大概就是因为十六月儿更圆。 现在有了天文专家的统计,近十年间(2009年至2018年),中秋的月亮“十五圆”的有3次,“十六圆”有5次,“十七圆”有2次,“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出现的频率高于其他日期,天文专家表示,明年的中秋之月还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直到2020年中秋,才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今年的满月发生在“十六”上午10时52分,白天望月有点徒劳,要赏月还是趁今晚吧。  
, y& e/ R5 L) D中秋节休假一天,是官方的规定。规定也有差异,香港地方规定“十六”这天休息,道理是“十五”晚上辛苦了,看月亮、吃月饼,第二天安排休息更合适。同事的孩子在那边就业,“十五”不休“十六”休。地面太大,人太多,各地的方言都不相通,也都是南方,过中秋节有随风俗传统走的,有一国两制另搞一套的。能休假才更像个节,刚立起来的“农民丰收节”就不大像个节,没有休假的制度安排,也没有共同的仪式。中秋节有不少的人大概白天还休不了,收获季节。但共同的仪式在,望月亮吃月饼,好吃不好吃另说,吃多吃少在自己。中秋团圆,现代社会更难了,一辈人比一辈人走得更远,思念远方的亲人 足走神留的故人都免不了,一个民族共同的仪式感,还会流传下去。也要感谢现代科技,让我们走得更远,也让彼此在视频中会面、在音频中述说,时时刻刻,天涯若比邻,减轻了思念之苦。  z" {! E7 i5 ]2 I8 a
今年十四月亮也挺圆,晚七点多我进了马甸公园,月亮悬在东南方大楼的顶上,亮亮的,黄黄的。柳枝飘摇,灯影迷离,中秋歌会开始。本该是周日上午的歌会挪到了晚间,伴着月亮,伴着月饼,花间数瓶酒,瓜果梨桃有……。晚间的人比白天的人还要多,小广场上围起个大圈圈,观众、听众多过歌者。一曲“敖包相会”缓缓飘散“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
: ^1 W& V% w* p/ ?& m: D7 q3 Y1 w$ [1 I1 |& X; D( I7 k
( U% d& a  ]" y- O0 @' O
发表于 2018-9-24 20: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80923_195319_resized.jpg ! z/ t7 ^% h6 z- f' y
发表于 2018-9-25 16: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18868c01d09bd40e429b67402e9c23df.jpg - G1 O4 x1 I4 r: U9 N) N
发表于 2018-9-25 16: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440725a35f73ee67cb7e32127331a0b7.jpg

点评

举头望明月 低头吃月饼  发表于 2018-9-25 16:49
发表于 2018-9-25 16: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18-9-25 19:30 编辑
& J1 z- |0 A9 {" k% h# W* k+ v( e( X- \* ^

0 ]' e/ y4 k& {  D+ U! E

: `8 j$ L3 g9 j0 o( T
' j; f0 ]  _+ H

' g: I' h! V# e0 y% c: R$ N# V
" l! a- \& X+ w' y/ ~
发表于 2018-9-25 19: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o; J  w( @- [9 A& h

5 s# W$ _6 P' J  [  C+ j0 f% R. f8 }: P
3 |! d4 W( t6 P
1797【还有这事】
( }6 ]) I/ Z! i- E3 J人活长了什么事都可能遇上。像今天吧。: D) @5 q# X$ x  g
上午去图书馆还书,“西城儿童少年图书馆”。第二次来这,上次来还参观了外借处,少儿图书馆,成年人的书也不少,少年认识两千字就可长篇大论的看。问过管理员,隶属西城的图书馆借书、还书一卡通。我在西城图书馆借的书快到期了,拿这还来,再借上几本。6 Y2 A( F) n6 m8 X9 `7 X, W1 c( q
谁想到呢,图书馆大门紧闭,灯也黑着。问过保安,这借书、还书的时间为上午11:30,以后(周六、日为9:00),倒是挺别致的,还有这种作息时间。人家国图那边长年开放,也没听说少年馆半天开馆。想想也有合理地方,少年这个时段都在学校呢,中午或周末才有时间光顾。半天开着没人来也是浪费。' z1 `8 S6 M: L5 V& {; M! Z
得,先干点别的。周二楼上有公益电影,楼上看它一个小时再出来还书借阅。登梯上三楼,10点的片子马上开演,约五成的上座率,白发苍苍一片。来了您呢!还好吧,您呢……。打招呼的此起彼伏,老哥、老姐、老街坊这聚会来了,还有双双扬手击掌的,老人家们也学会这一手。3 d3 L- k+ B/ O$ w& {* \: Z; ?- A+ ^
银屏闪闪烁烁,开演了开演了。闪闪烁烁就是不出人影,一次、两次。安安静静。大门推开了“机器坏了,机器坏了,不演了不演了。”众人哗然,不演了,白来了。起身离座,磨磨蹭蹭,将信将疑。
+ S: M* R( T; J. e& O! G我这刚进来,得歇会儿。“不演了不演了,机器故障。”那女人又进来喊。“为什么你们事前不检修好了”我冲着来人喊了一句。那人闪出了门。前面的老爷子发怒了,须发皆白。山羊胡子小半尺。“我一个礼拜就等这电影呢,怎么说不放就不放了,为什么不通知啊。”老人家颤颤巍巍往外走,走到厅堂里继续喊“都有领导没领导啊,有这么干的吗,拿我们老人当猴耍了……”“忽悠人呢,告他们去。”( F! f9 m( P6 G4 B; j
这辈子遇到过电影看到半截停下来等片子的,或放映到半截停电的,久违了,这都是上世纪的事。现在数字化电影按说更先进更少故障,但却让我碰到这种停演的事情。我拢共来这影厅两次,就赶上一次罢工的,50%的概率。. N0 q8 E# H! w+ b$ W  i% F8 l
走到传达室,老人们还愤愤不平。我问门卫有无投诉电话?“没有”一眼见到屋里墙上贴着电话表,对,找你们领导,一个馆长,三个副馆长的电话都在。拨号62237666“馆长吗,我投诉,为什么安排的电影说不演就不演了,让这么多老人家白跑一趟,合适吗?拢共一周就放一场电影都不能保证,你们干脆别干了。”/ a  ?1 Z8 b+ E0 Q0 T
% q  S: {1 r# ]; }" V/ K2 }

2 X- {: s) s' l2 T
( e2 n8 u. @4 |; P9 A

% d, C* i/ ~3 x3 L+ Y( r1798【有没有】
; p4 b- j. v7 n6 M1 B一栋小楼漂漂亮亮,工作人员好几十人,电话表上都记录在案,大半天工作,一周一场的电影都放不好,连句道歉的话都没有,轰着老人走。基层的服务效率大有问题,经常遇到,没办法,谁让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呢,礼仪之邦又怎么样。4 W3 j) U) m& I; Z8 y2 M& y% f
出了西城少年图书馆,沉甸甸的书不甘心往回拎,不远就是西城区第一图书馆,往那去,十多分钟走到了。文化场所星罗棋布,首善之区名不虚传。2 S+ C# c/ _9 c3 F" X, N: r& h
还书顺利,借书遇到坎。电脑上查询图书,没见汉字显示,也倒腾不出来,问对面桌子后的管理员,小伙子懒洋洋地说,“用另外一台电脑。”有了,图书馆内网。键入书名《花腔》,出来页面,一大篇的文字和编码,或有一串字符是标明书籍所在位置的?我用手机拍下来照片,拿过去请教管理员,别劳人家大驾还要挪动过来。我问,这本书是在哪个架子上?小伙子扫了一眼说,“不对,页面上面有个藏书位置,点开就有”我转回电脑,这老眼昏花的,一片字码,“藏书位置”钮在哪呢?我回头问:能不能你过来一趟,辅导一下呀,我这头一次用你们这的电脑。小伙很不情愿地过来,一下子就点开了,下拉菜单中标明“集体外借”字符“没有,这本书只对集体,不对个人外借,我们这里没有”没有就算了。集体高于个人,我们以往接受的老观念,这家图书馆还在贯彻。7 c  ~/ B  v9 L5 s& ~; r2 X
看看这本有没有,键入《古拉格群岛》,页面出来,书名之下一片空白。不用问,没有,有也不借吧。
( ~6 w$ X" W: z7 c, z& }不查了。直接往“新书架”上去寻找,看看有些什么新书。一眼见到了李洱的《花腔》。不是说个人外借处没有这本书吗?我拿上书去见小伙。小伙说这是新书。我说新书上架你电脑里就应该有。小伙说:“你借到了就行了,别嚷嚷”我说你这工作上有瑕疵,到底有是没有啊。一旁的女管理员接过书来说,我给你查查,电脑上应该有。“看见没有,点这里,把‘集体外借’前的+号点开,下面又有下拉菜单,有吧”那刚才小伙子,没给我点,还跟我说没有吗。回身看小伙已溜走了。$ F& m8 J6 |* H0 U9 z( ?
日遭两险。也是习以为常,屡见不鲜,越是接地气的部门,公务、公益部门越是出问题。还是“国图”好,365天开门,开的早,关的晚,童叟无欺,借阅处还有志愿者服务,主要是为老人服务。
5 i1 [9 g) v5 q, y
; {9 }1 ^) W; N+ ^- I/ d* r6 c6 o2 P" v. k& {
发表于 2018-9-26 15: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p1 ^9 ]; @$ W1 U

. m3 x" K$ C/ M8 h5 A+ R, R0 m/ D
2 ^3 X2 @, ~2 P5 o* U+ Z+ k( q0 E' D
. M1 Y; m' b  v* H5 I) T% h
1799【40本书】
$ y, k6 t5 z9 z  T- u前天,新京报“大民大国•改革开放40年40本书”评选揭晓。. I+ }; p5 X& _) a! A7 x
“大民”意味着个体自我意识的发掘,人们对自由、权利、智识等概念有了新的追求,通过外文书籍的译介、国内思潮讨论的兴起,人们的精神从1978年开始进入了真正的启蒙时代。而“大国”则意味着40年间中国在物质文明现代化上的成就。“40年40本书”的活动初衷,在于梳理回顾改革开放40年间的出版物,选出40本对中国读者有影响力,有受众基础,以及本身内容价值都具有一定分量的书籍。以此种方式向40年致敬。
; \* q  w+ y9 I) j, J4 j" M本次活动自今年4月份开始。最初由书评周刊选出共包括800本书籍的书单(1978年后首次出版或完整译介),包括文学、历史、经济、政治、法律、艺术、儿童等类别,而后编辑部讨论以及专家评委的初选投票,书单先是浓缩到300本,最后提纯至100本,在此基础上吸收读者参与最后的投票甄选,其中读者票数计权重20%,编辑部计权重20%,评委学者计权重60%。
, A$ ~( ^' v, r0 n在看到榜单前,我还琢磨着要是参与投票,我投谁一票。当然我没去投,也没见着前后那好几百本的书单。说来也没啥资格投票,人家是好中选优,100进40。我才看了几本书呀。40年也看了不少本书,多是专业书和工具书,急来抱佛脚,为高粱谋。进不了这个书单。闲书也看了一些,文学书为主,小说类的。
+ }) Z7 \! T% [: m% r- T* _8 ^还是想了一想,想到二十多本书,我看过的,能不能进入这个榜单。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史铁生《我与地坛》金庸的书得有,我就看过一本。王小波、梁晓声的一人一本,记录了一个年代一批人的生活。郑渊洁的书影响一代小孩子,算童书还是文学类。译作卡夫卡的书得有一本,有意思。《百年孤独》,能让人一气读完的书不多,还有一本《动物农庄》寓言和寓言性的。《追忆似水年华》令人读不下来的书,但开辟了叙事的新路。我书架上还有《万历十五年》《一九八四》上架多年却一直没看。《古拉格群岛》我想借着看,可国图却始终没能借到。( \3 ^' `- ~! t
哲学政治经济类的书汗牛充栋。国学热,书店里多少书,多是继承性的。经济热,这类图书充斥书店,四十年,多少图书获奖,大奖小奖,没看几本,也没多少印象,不说它。2 A2 U1 u  R+ t! L; p
见到了最后的榜单。半数都陌生,四十本,看过其中的九本。还有三本,我书架上有,找时间看看。
. q* a/ ]7 i: v) i
% _* _9 G& v. C; z& S. s3 l

# C; ~5 ]9 C$ h8 i5 q! F( M- k0 `! \/ R# l& j0 n3 z. R& J& m+ Q2 d
3 N, V: N' [8 z. B3 [

& h% \$ l; D( Z, ?; n! N
0 b0 j& s5 f2 ]9 ^
附录榜单:
# m5 W; {$ q) u+ @4 F# D“大民大国•改革开放40年40本书”  ]# z# p1 [8 y0 u
  《一九八四》[英]乔治•奥威尔
1 K( v% _8 o/ ~  《黄金时代》王小波
6 k5 V2 Z  q4 a) Y$ W  《百年孤独》[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 M7 u  P8 @( d5 w* ~0 z/ x  《极权主义的起源》[德]汉娜•阿伦特! o& C. M' Z5 @: _$ V
  《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 I# j# U) o; ?# C
  《通往奴役之路》[英]弗里德利希•哈耶克
: W7 R& F2 N& w1 k  《金庸作品集》金庸  N, O9 y# {. ?- P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马克斯•韦伯
6 l; b3 h5 \: G1 f& @2 q5 f  《论美国的民主》[法]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 Y# ^0 D# |  u6 X8 b) H
  《顾准文集》顾准
& n4 B; h( Q' x) M& L  《活着》余华3 e  d% @+ u3 O, T% E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法]米兰•昆德拉6 U' M8 R6 O% g$ P4 Z( {1 p7 X: M
  《白鹿原》陈忠实, A2 u+ p3 v! w3 p, {
  《古拉格群岛》[俄]索尔仁尼琴! k$ h" Q! @3 W# o! f
  《乌合之众》[法]勒庞# t3 D% o2 q6 H8 I+ r
  《时间简史》[英]史蒂芬•霍金
3 E6 m( D! {- ^4 `7 s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塞缪尔•亨廷顿/ @" _% @( `, Z: S9 d9 S
  《规训与惩罚》[法]米歇尔•福柯
! Z! g9 ~5 D3 [  m" I  《第二性》[法]西蒙•波伏娃
" k' ^' g5 Y; m  《小王子》[法]圣埃克絮佩里
) ], A0 n: b0 C( z- Z' W0 _6 [  《联邦党人文集》[美]汉密尔顿等
  S1 i& i* W/ M7 T: Q) W5 ]& V  《释梦》[奥地利]弗洛伊德
9 K4 b1 C9 }* f  《江村经济》费孝通
) v: S, j  p0 z9 q8 `8 k2 W  《哈利•波特》[英]J.K.罗琳6 ?$ H" H& x# H( j% y1 i0 ?
  《麦田里的守望者》[美]塞林格
3 i5 v/ H% C. j  《顽主》王朔
; Q4 d) r/ C. _; }; c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英]卡尔•波普. p5 R+ E/ i% y: D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德]弗里德里希•尼采1 w* j& v7 v, T1 }* q8 \
  《宽容》[美]亨德里克•房龙
' P9 Y' m/ `5 m; u! c  O  x( N  《自由论》[英]以赛亚•伯林
* `6 y( V! Z, `, @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吴思
7 ]& K$ d& E2 A1 M" ^' G; f  《光荣与梦想》[美]威廉•曼彻斯特5 r# j4 d: R9 ]
  《傅雷家书》傅雷/朱梅馥/傅聪. {% E' Y% V9 A3 m1 N( @; ?9 o
  《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6 f9 ]$ T# t5 g/ a% e% m* X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美]孔飞力3 T# G" }, ?4 m% k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李泽厚
0 v. k% N" h0 a) j5 |9 J7 J: x  《巨流河》齐邦媛* S  g* K# B8 g; d8 j1 t8 T
  《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选》[奥匈帝国]卡夫卡
1 Y' ?+ o4 C% n  《菊与刀》[美]鲁思•本尼迪克特8 A1 K0 P" u7 ^( r6 T- O
       《干校六记》杨绛
; E- {: z0 c9 a2 ^$ ?% u) Q
# c% x# N5 o+ J9 B! V4 A( D( ]/ @) Q1 s
发表于 2018-9-26 19: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1800【运动会】: L) e* J+ ^3 y4 ~; \: z
单位开运动会,好多年没能参加,至少退休后就没参加。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第二次踏步这里的塑胶跑道,上一次时我还年轻,九十年代中,参加金融口的运动会。
) j( N# l+ U' T. D5 Q" G$ G& ]3 C* S9 H仪式感要做足。张灯结彩挂横幅,口号要喊,干劲要鼓。吹吹打打,该有的要有,国歌要奏,人要行礼,入场式各显神通,庄严的、诙谐的、扭起来、唱起来,仪仗队撑起场子,撑起红伞,要红火,要旺旺。领导讲话、裁判员运动员宣誓。主席台上十好几位领导,场内十好几家公司同场竞技。看台坐了小半面,公司人丁兴旺,开赛场地一圈也满满当当。
5 V2 v' p/ i# k. z& g! z( D# T隔了六七年,现在的运动会更像所谓的趣味运动会。放眼过去,半圈充气设施,如同进了斑斓的“儿童城堡”,投篮,不往篮球筐投,射击没有靶子,赛车比谁起得慢,俯卧撑比谁趴那时间长。最长的队伍是沙包投准,西端共设了8个投掷点,都是年青的面庞,这是我们老年组也有的项目,参加的年青人会这么多。我们老年组在赛场的东端才设一个投掷点。年青人怎么了,运动会上也贪图安逸,青年该参与那些个有挑战性的项目,更快、更强、更高,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内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M4 R+ M( y3 E) c7 C
面向青年组的径赛只设三个大项,100米、200米、4X100米接力。运动会越开运动量越小。早年的运动会,个人项目100、200、400、800、1500米,现在只剩下短距离的。年青人跑不下来了,也不愿意跑,跑下来危险大。一家经营风险的公司怕出风险,避而远之。年青人的健康的体魄还剩下多少。眼见得赛道上小伙子抽筋的,扑倒在半途上的。
, Q; r; o9 f: {! H6 O* U. ~& m* ?* W- y1 y* _+ L, n& F. ~

( s' U- l0 I0 X+ X8 \, a! Q  T认识的人不多了,在老家伙群里穿来穿去。多少年没见的老人,面熟的就打招呼,还真有叫不出名字的。退休的来得不多,能来的都是好样的,能起早,能出远门。老人组共四个项目,我参加了两项“羽毛球掷远”和“10米沙包投准”。羽球轻飘飘掷出6.57米,不知名列第几,过6米的不多。沙包投准,一分钟出手三投。一轮赛毕,同一比分的一共四位,我参与复赛,决出3、4、5、6名,再次三投,又打个平手,再投,我列名第四。5 f& h6 e0 T9 O% d' ~
中午没人管饭,我提前离场,场内广播还在检录,奖品也不领了,证书和金属牌牌,精神奖励,我这里心领神会了。
1 `# ?2 |* C7 G8 K
, w0 t! r* V4 e3 Q! T3 R( H5 Z' c
发表于 2018-9-27 20: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6 l; L; D" q/ b# m5 a( G2 @* }% \1 l; ^; q3 f0 j, x3 z& {' B

, P4 {3 @. u3 Q: k  [
4 P! J( {1 x3 C" r) l8 p' o5 F: r

7 P& }& y1 f  n$ F& P5 N4 n7 V1801【官园】  l+ h; [. Z' I# S( s
城区最小的公园大概要算是“官园公园”这是早些年的事。近些年新添了不少城市“口袋公园”比官园公园还小,类似过去说的街头公园,见缝插针种树栽草几趟座椅,不挂牌子。这家公园名正言顺,还一梯两户,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白底黑字,跟它对面“司法局”的牌子一样森严 “官园公园”和“官园普法宣传园”一东一西挂在门柱两侧,一高一矮两个卫兵似的。
& y" J2 o% n' o' M8 R+ [2 ~7 j6 C公园至少有四十年了,也许更老,跟我岁数相仿。我少年时来过这里好多次,官园体育场,离着近,出了胡同西口过马路进祖家街拐个弯就到。那时脑子里没有公园的概念,也许原本就没有,只有体育场。规模不小,有带看台的田径场,足球场至少两个,篮球场,还带灯光的,晚上我是没来过。有没有公园不好说,也许是连在一体的,但四外见不着公园的样子,除了场子周边有些大树,到处都是黄土色,土场子吗。我来这里看过田径赛,小学生还是中学生的比赛,老师让周日来看。老师还带着我和几位同学来这里应试,跑两趟让教练看看,结果不是这块料没被选上。
3 Z  N0 j# ~6 |其实来这里更吸引人的地方是看摔跤,来看“赵四”不是民国时的赵四小姐,尽管她的故居就在边上的“翠花街”这位赵四是位壮实的汉子,在此撂地收徒,摔跤,名正言顺的体育赛事之一。文革起,赵四师徒据说有地痞流氓嫌疑,见不到了。我来的次数多了些,来这踢球,还跟胡同西口的“联队”比赛过。/ [& u: I) Z8 v# v  x1 x
我见着这里建成公园模样时已经很晚了。官园体育场早就没了,七十年代初给整没了。八十年代初我骑车路过见着这片绿地,那时胡同还都在,灰墙黑瓦,这里一片绿地,好像还有个小土山,种了不少树,大妈大爷们,都是上一辈的人在园子里练功,招牌挂在树杈上,“鹤翔功”“香功”。现在想来还是有代沟的,一代人与一代人不一样,有传承有丢弃,轮到我们这代人在园子中耍了,公园内见不着这些个“功”,硕果仅存的“太极拳”那阵势也远不如当年。
5 u+ d$ e4 T. i  x- A, K& C& f! N) Q$ w
9 ?7 K+ ^: c- y
1802【官员】
7 L2 |1 z/ C: Z$ J“官园普法宣传园”名符其实,进门右手边就有大标语,玻璃宣传栏内的长篇内容是宣示宪法,宪法的旧款新条一一对照,一目了然。+ P( N- X+ Z9 ^- w- G
园子不大,变化不小,几十年没过来,大树长成,密密实实,这个季节满目葱绿,黄土不露面。沿着甬道走一圈,没有第二个出口,被一圈大楼团团围住,就北门是个豁子。北面是商务楼、西城图书馆,刚从那里出来,转过来都是住宅楼,守着绿地住不错,窗前就是。& q. z* w, }# ]9 ?
这个时段都是遛弯的老人们,不错,没见着狗。打牌的好几拨,纸牌甩得啪啪响。拉着胡琴唱戏的,“长坂坡救阿斗,杀得曹兵各个愁……”老生唱段。这边跳舞的一双双,交谊舞,那曲子耳熟,很老的,唱着天上蓝蓝的月亮,像是《 外国民歌二百首》里面的,好久没听人唱起,这会儿落笔时旋律又给忘了。
  y0 e0 ~6 @+ S/ f在人家窗户根底下跳舞,楼上的人有意见怎么办,不怕吵了人家。想想也是,谁妨碍了谁呀,有公园的时候,这楼还没长起来,楼来了,把这园子里的阳光都遮蔽了,公地上的草木不会说话,提不了意见。唱歌跳舞的人呢,唱着跳着的时候还没你们呢,干嘛贴着公园盖楼,嫌吵干嘛往这搬,公园不是让大家休闲热闹的地方吗。这挺好,大楼默默无声,老人们载歌载舞,大楼有防噪设计,舞者没有高音大嗓。官园普法宣传园内有官员普法宣传员。! Z) O/ Y/ [/ ^3 e! E: ^4 f
官员普法宣传员四位 ,半身汉白玉石雕胸像依次排列:管仲、韩非子、张之洞、严复。怎么是管仲,这位春秋第一宰相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看石雕下的说明,原来他是提出“以法治国”的第一人,因此这里有他排名第一的雕像。韩非子,法家之大家,不必说。张是办洋务的,严翻译了《天演论》,二位一定在法制上也有建树,占了一席之地。为什么就这四位,近代才有法制建设的长足进步,为什么没有其他贡献者的雕像,今人不如古人吗?盖棺论定吗?近代官员如过江之鲫,已好几代人过去。法制建设一波三折,起起伏伏,好像还不至于愧对古人吧。什么时候再甄选出四位,实现以法治国的那一天吧。
5 I$ ~3 C* x% r8 k8 `  L9 F* T4 `$ {& W6 A5 G; k" P' @) C. }
: C  l# G7 a  ^/ x4 l7 d' Z3 ]
发表于 2018-9-27 20: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80925_112327_resized.jpg " J, n! i% ]5 \. i
发表于 2018-9-28 19: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B/ |" _6 D2 {! B4 J
0 x) o5 j  z) X  ~; K! _2 u
董子 2018-09-28 14:32      
7 S" c. {2 n9 h+ G" Z8 c0 I
' z8 [! U* y7 w$ v& d
【官园公园】; `3 O2 {0 H$ x' C9 ^3 v
说起官园公园,勾起我很多童年的记忆,因为出我家胡同西口用不了十分钟就到了这里。旁边是官园体育场,很少去那里,只记得开过一次运动会。最常去的是公园,说是公园好像没有几棵树,光秃秃的黄土地,一刮风满是土。但这个公园儿童游玩的器械很多,可以说是一个儿童游乐场。滑梯,压板,转椅,秋千就有两组,一个是板式的,一个是箱式的,适合更小的孩子玩。还有一个独木桥,一尺见方,四五米长的一根原木,斜搭成三十度角,孩子们走上走下,锻炼平衡能力。最大的一个器械是转伞,一根铁管高高矗立,上面系这几根绳子,绳子下端是一个套,孩子们把一只腿套在套子里,另一只腿奋力一登,身子就悠起来。这个一般都是大一点的男孩子玩,我悠了几次都没有起来。最爱玩的是秋千,对了,秋千架旁边还有一个爬绳和爬杆,孩子们像猴子一样爬上去,再出溜一下掉下来,灵活极了。
) G9 r/ S2 R3 ]$ S# u- s2 l0 s% j/ h- L

" l6 y; Q0 O7 u( x) F9 G  I  [每次去都是招呼几个伙伴一起去,有点人多势众的感觉。因为玩的过程有时也会发生争斗,人多总是好一些。经常有磕了碰了的时候,谁也不在乎。我记有一次姐姐玩压板,对面的人压的过力了,把姐姐颠出了座位,摔在地下,鼻子磕出了血,拿手捂着就回家了。那会儿的孩子多皮实,也正因为皮实,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也好,小磕小碰出不了大事。场上的黄土地也有优势,要是水泥地就不好说了。每次玩完回家跟个土猴是的。
; S* m! K! g) @/ z& x7 X1 K! k# N1 z9 h/ d2 i5 m0 X
/ a7 V& n) Q. Y5 j' Y/ r7 |+ B4 C3 e3 p
什么时候公园没有了,体育场也没有了,我只记得刚退休时常回家照顾母亲,听他们说官园变成真正的公园了,就是小点。我去过两次,树木花草亭子弄得真不错,附近的居民经常到这里溜达健身。在人烟稠密的居民区有这样一出幽静所在真是幸事。" D3 M: ?7 n, r: x2 y( {

4 R: x0 w/ L! q. E  T
发表于 2018-9-28 19: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c307fccb5093df1e9e95c41c030845f7.jpg : K0 {+ @9 Q/ M

点评

由于发送点评时出现错误信息,所以尝试了好几次,都无效,没想到一天之后又都出现了,实在对不住。  发表于 2018-10-4 01:46
转伞需要技术,转得好,飞挺高,转得不好,原地打转。另外有些危险,几乎没见女生玩过,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女生普遍活得长。  发表于 2018-9-30 03:46
转伞需要技术,转得好,飞挺高,转得不好,原地打转。另外有些危险,几乎没见女生玩过,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女生普遍活得长。  发表于 2018-9-30 02:43
转伞需要技术,转得好,飞挺高,转得不好,原地打转。另外有些危险,几乎没见女生玩过,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女生普遍活得长。  发表于 2018-9-30 02:36
转伞需要技术,转得好,飞挺高,转得不好,原地打转。另外有些危险,几乎没见女生玩过,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女生普遍活得长。  发表于 2018-9-30 02:32
发表于 2018-9-28 19: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1893【转伞】
8 I' C+ @# K# T" h  w+ S果然早就有了官园公园,董子去过,还常去。不知它是否与官园体育场是连体的,我印象不深了。早些的满是儿童游乐器械的园子我肯定不曾光顾,少年时遇到这些个器械会爱不释手,上蹿下跳,这种好事情一定会留下记忆。少年阶段的记忆是牢靠的。
' l& M' C) U+ v& o  R说到公园内有架“转伞”。转伞是我的最爱。好玩,四人最多八个人一块上场,还是八人的过瘾,跑起来,大绳套在胯下,转起来,飞起来,人多力量大,要都是腿脚麻利的,能转得飞快,空中飞人,人与伞盖近乎平行了,一转就是好长时间,带劲儿,好几十圈下来不带头晕的。还有一种玩法,凡是被身后的人抓住的就被淘汰掉,下去,换人。排队玩转伞的人多。你追我赶,都想把前面的人抓住,以求自保,能不转得快吗。也有彼此默契的,差一点就是不抓,且转呢。
" U+ J: c! W) o9 }我上子弟小学时,一进学校大门北面的空场就立着转伞,约三四米高,蓝色的,近两米见方的伞盖上垂下几条胳膊粗的大绳。白日课余时间它停摆的时间不多,地面上圆圆的一圈,趟出尺把宽的步道,比驴拉出的磨道深多了,满是浮土,转起来尘土飞扬。好像玩的时间不太长,转伞的的立柱竟然出现裂纹,后来知道为金属疲劳所致,所幸,它折断时并无伤及人命。后来那转伞立柱被加粗加固,重又转了起来。  E/ h8 P; I2 f1 }" m% ?- ]$ ~
这么好玩的东西不知为什么失传了。那时大些的儿童游乐场里也有,像景山、北海。到底有没有,我也不能确定,我也不确定在哪里还玩过。只对小学校的那架印象深,经常玩,经常吊在上面不下来,自己不被抓住,而把前面的对手拿下。
0 D9 |1 Z( [. g几十年再没见转伞,直到有一次,三四年前,在立陶宛或是拉脱维亚路经一处“自行车训练场”场内立着一架转伞,唯一不同的是,垂下来的大绳末端没有可供跨越固定大腿的绳套。几位同学上去开转,跑起来,两臂双手抓住绳子,一吃力,人就不能洒脱,甭想张开单臂或双臂。转是转起来了,没有了当初风驰电掣的感觉。那之后,我作过几次梦,双腿倒腾,翻山越岭日行千里,仙人般腾云驾雾。醒来想想梦境大概就是来自这转伞的人生体验。2 @* K, q0 h. s; ^5 v7 Z( h6 }; H
; v% `8 D% {! u0 f8 H
+ s$ [! M; v7 w) G: \" S$ s

. {/ E1 ~) K9 V& u/ a4 G" Z( g
发表于 2018-9-29 11: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8 L$ [  G8 v9 i
2 @! x7 Y  O. {6 X
1804【追剧】) Z; k3 u' X9 y4 F. f
能在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当是主流认可的归于主旋律之列,思想、艺术俱佳。票房未必,挂靠的广告有限。收视率呢?最近收视率也在打假,一部电视剧的播出竟然收取保护费数千万元,让圈外的人好奇,还有这事,无良文人容易钻进钱眼儿里,无法无天。法律制度漏洞百出,多少贪官污吏白吃饱的。普法宣传其一,要紧的是违法必究。; d8 @  k1 |/ I; ^% I8 I" _
肥皂剧是给闲人看的,闲人多,总得打发时间。电视台就是干这个的,24小时不间断播出,各类节目都有,电视剧悬疑的、抗日的、宫斗的、谍战的……应有尽有,总有一款适合你。. V0 q- E$ D4 N  L6 j/ m' D
这次追了一部电视剧,央视一套《远方的家》前晚播完了,共34集,看了30集。能让人看下来,当代的人,当代的事,北漂、老漂的故事。
" X. F$ m! P# k! }( k% `; p% C都是些家长里短,七大姑八大姨,人家的事情。但也可以借此了解周边的社会人情,编的故事,会有现世的影子在。央视审过的片子不会太胡说,过于离谱,都活在当下,每人都有判断力,好还是不好。说来京城的人八九成都是北漂,从50年代200万人的城市发展到2000多万3000万,先来后到,早点晚点的差别。我家几口于50年代中漂来的,最老的祖辈人,60多岁进京,算老漂,那时户口制度比较宽松。来了就来了,单位给房子,给家具,租金寥寥的。老漂奔着儿女来,料理家务,照看孙辈责无旁贷。新世纪过来的漂泊者大不一样,但老漂者还是求得一家团聚,没办法,一代独子家庭。说不上是更难了还是更幸福了。周边这类人不少。" k- R) A+ j" g7 a" g) g& c
新北京变得光怪陆离。人家的境遇和人生,电视剧内见到一二。亲情是永恒的,金钱的作用凸显,房子、车子、孩子的养育,只要钱紧就都是问题,而且难以调和和凑合。老漂生活,各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电视剧煞尾大团圆,看着让人舒服,现实中罕见的事情,就听听看看故事吧。# R8 i- [: A( F! R
梁冠华的主角。过于看过他出演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挺好,好长时间没看他的片子,所以接着看。今不如昔,60岁的“富伯恒”不如30岁的“张大民”出彩,没那么多乐子。人老了无趣的多。
# p7 e4 ^# o- d) a' l7 O" |& o; }, U1 g# R7 F4 f- y! {- D6 F& h
, J; q4 Q$ T) h; s
发表于 2018-9-29 11: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g0 j2 H* C# V
7 @# M4 [# p1 A' m8 r3 z* E
1805【老片】& e4 k1 R- f7 a. Z
央视老故事片频道经常去走一道,弹指一挥间。二三十年前的电视剧也拿出来放,好多都没看过,谈不上老。倒是播出的五六十年代片子看过不少,黑白片为主,五六十年的片子,老矣,有的都星星点点,模糊了。为什么不放些外国的老片子呢,老故事片频道吗。8 M  M9 |  }8 c4 Y8 l$ T
偶尔会看上一部,看过《风筝》,半部《海魂》半部《聂耳》,多数是浏览一二就跳出去了。昨晚又看了一部,从头到尾的《鲁班的传说》。  U* p# h7 x# C. T5 y* M8 A/ `8 _
看老片子有点忆旧的意思。几十年前看过的片子,脑际中留存不多,重温,搜寻记忆中的一鳞半爪,此刻屏幕中又再现,像是多年不见的老友第二次握手。旧貌依然,山河依旧,观影人一时也闪回当年的场景,观影时的场景。少年青年时的记性好,故事内容,在哪里看的这部片子,很多都能很好的还原。' Z+ d( B4 H* ^1 y+ t9 g, _
比如这部片子,我是在二三年级时在学校食堂里看的电视,好几个班的学生围着一部电视机看。而片子的内容一直记到今天,能记到今天的东西,对个人的成长的影响一定会有。, l: v/ b" q4 b
二次观影,得到更多的信息:上影厂1958年摄制,魏鹤龄主演,这在过去是不关注的。片子内容由三个小故事组成,鲁班师傅游走天下,出西蜀,过江南、达京城。一路广交朋友,传播工匠技艺,扶危济困。途经一座建造中的大石桥,桥身亟待合拢。 鲁班凿出一块石材解了燃眉之急;遇到宗庙架梁、上顶,木梁长度缺失,亭盖超重,掌门师傅一筹莫展,又是鲁班想出了“鱼抬梁”、“土堆亭”的办法。 皇帝要造宫城的四面角楼,梦出个九根梁、十八根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一连七个领命的师傅劳而无功被砍了头……。
& C( f# o7 b* r0 K3 W$ `故事就是故事,还在传唱,故宫的角楼鲁班爷造……。鲁班或有其人,春秋战国人,后世工匠拜他为祖师爷,成了传奇。从古说到今的好故事。
0 O8 I$ B: s, C+ a) q片子拍得好,安安静静地讲故事,颂扬平凡的劳动,人间的能工巧匠,民众的勤劳和智慧。几十年后这三个故事还让人能记住,记住鲁班的传奇。这种片子真该给小孩子们看看,比看那些个打打杀杀的强。
+ V' j4 k! u0 b5 ^2 G/ B; }+ ~: M) j4 N) p2 S& P
3 @) c9 H$ [2 S5 V
发表于 2018-10-2 21: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6 A" Y5 @& q* F; I6 ?. o0 T

$ U1 |6 x; F9 a! V  Y' d
7 _) G. v, \- k
0 n+ f8 O- x* v* j+ t
1806【国庆日】
7 @: }- Y5 A6 V6 I北京13-24℃。4 b" n) X3 {& z
街头清净,小区周边泊的车去了不少,赶早远途的人,零点后就出发了,7天×24小时,高速路免费通行。有关方面预测国庆日上午10时是出京高速路的高峰堵点。高到什么程度,我提前一天就遭遇了,京藏高速收费站口进京方向,南北约一公里,足足挪动了半个多小时,北四环往北的一段路堵死了,并无交通事故,就是车多,这一段我三次熄火,省点油呗。广播里说,油价进入上升窗口期,加满一箱油多付9块多。; H! B) ~! s2 q: L6 D9 Z
9点,北三环主路车辆稀疏,公交车上空空荡荡,节日的标志性特点,市内道路畅通。报载:高铁已然一票难求,小长假往外走的人多,回家看看,景点走走。各大景点又该人满为患了,别老在城里挤着,大山大河去吧,交通便捷,人们越走越远。
  Z( H6 ~9 F) P1 Q  P4 s6 S9 ?推着老爸外面晒太阳,风大,往背风的地儿去。看看南头的小菜园子,香菜、韭菜、小白菜,几只青瓜悬在高处。好太阳,蓝天白云。几年的治理已见成效,种树栽草,外迁产能,天好了。与去年同期相比国家进口天然气增长三成以上。人在流动、物在流动,碳足迹在国家间、大洲间转移,地球人真能实现减排吗?- |! o7 j, P& s5 `6 I$ P1 d- E
静悄悄的院落,转一圈下来没见着个熟人。南楼前的“围墙”打开,进去看一眼,地下两米,正在编扎钢筋,增建电梯。没有这个代步设施,老人家们上楼就难下来了。也是讨论来商量去,好多年终于开工。转到大门口,楼上的李阿姨进来,李叔叔的老伴,姓什么我想不起来,李阿姨腿也不行了。两位轮椅老人见面,还认识吗?摇头。前几天见着还说过话呢。我提起老胡同“西四北六条”李阿姨高兴起来,“想起来了,想起来了……。”门卫当班师傅说“一时明白,一时糊涂。”一时明白也是好的。
2 N8 ]) N# P+ v8 s% e3 g晒太阳有益健康,有助钙吸收。还能消毒吧,为什么人们经常晒被子、晒衣服。暖洋洋的太阳。走走吗?我坐下,你推我。“不。”5 Y8 r  h1 V! g) T# T. I
午餐,满桌子碟子、碗,两代人落座,人丁寥落。第三代,小辈的远赴他乡游走,“环滁皆山也”,现在高铁南京下来,换乘地铁直抵滁州,交通越来越便利了。! B9 v6 F4 _8 a4 V9 q. f; q/ @
节日,不一样的日子,来杯啤酒,晚上开车,下午不开可以喝。
; X1 K" T9 O9 y3 d# B: q( J0 N- T; Q1 N5 i: _) m/ V

8 Q* H$ B6 N, o$ f. c
发表于 2018-10-2 21: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1807【秀】
; p+ v4 D, c. C* l, M0 o  i小时候国庆节就是挂国旗、游行、放礼花。现在后两项没了,仪式简化。等等看明年的,大庆。
; {* U2 a) J6 ~% l5 O, O' J& D8 Y旗子照挂。比过去还添了隆重,每天中心大广场都要展示一番,这个日子更是吹吹打打军乐高奏。我家住的小区门口天天挂着,全年全天候,连带着还有香港紫荆花特区旗、开发商的梅花瓣旗,一主二副一块陪着,高高飘扬。一路走下街景没啥变化,干线两边没有特别装点,要想看满街的红旗招展,大概要到老城区的胡同里,每个小院都要支出一面,连成一线。大街面上高楼大厦,牌匾、广告琳琅满目,旗帜被淹没于无形。$ P$ R& t) H& g2 n) t
这日子中心大广场装点漂亮,秀给全国人民看的。老人们别跟着挤去,有心也无力了。层层戒严和安检,一个队接着一个队排。与“国庆十点钟”时代,现在添加了不安全感。广场走一趟,要凭添这么多麻烦,还是不去吧。
* c' t4 t2 O* q4 a" @# I9 E* \  ^见不着节日的气氛,晚间有电视台秀给你看。这些天的入夜,在城区可以去看秀大楼,中轴线南端的永定门城楼、复兴门北的金融街、中关村1号、东三环的国贸三期,往远处西面石景山摩天轮、首钢的炼钢炉工业遗产、北郊八达岭长城……十多处亮起灯光秀,以巨幅激光投影的方式国庆69周年。! Z  g- e, E  w  ?8 a
不出门,美景收眼底,少了气势和现场感。不可多得,不可都得,还是能感到节日的气氛和喜兴。众人在旅途,在花乡、面朝大海,山巅之上,兴高采烈从屏幕传达给受众。0 V8 v/ ]0 C& N- r+ I
电视机前过节。央视综合频道“中俄艺术家演出哈尔滨专场”。新闻频道,记者带着在各地走街串巷寻访美食。兰州、西安、重庆。重庆的洪崖洞,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依山而建,好几年前在此小住,电梯上行好几层才来到地面,体验了置身洞中的意外,如今它出落得美轮美奂,发展成层峦叠嶂的美食城,层出不穷的各类美食,还不曾在这里享用过。  O5 B8 C+ q6 F" j* @  g/ @
夜色的哈尔滨绚丽多彩。中俄新一代的艺术家和作品离着像是更远。还是怀念那老派的曲调。好在可以逃离,去美食那里、美景那里,秀色可餐。在频道间跳来跳去。
2 A! C7 ~3 X+ [腾格尔的“蒙古人”令人有些感觉。中俄联手合奏一曲“山楂树”令人回味。手风琴,键钮式手风琴称为“巴扬”巴扬合奏曲调没有忧伤只有抒情。* M3 H8 q3 g1 O  t& ^7 p
' P4 `2 B9 r4 l- Y* \$ U3 D. A

$ h0 b- {# Y2 l+ E/ Q4 ~) W
发表于 2018-10-2 21: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ffd9ab54490345bd8795592280ecee68.jpeg - A0 W3 k# h2 {1 x, j( s. 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6 10:24 , Processed in 1.234351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