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pei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6-1-1 16: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33【收官】
收官之日流水账:2015末一天,晨启光明来到,有炮竹炸响。光明一早翻看着游览图时,太阳挤出云层,洒下阳光一片,当机立断去西海岸。我带上裤头和泳镜。走五七道路(乘坐57路公交车)行25站,拐来拐去南辕北辙,落脚“假日海滩”。阴云密布,涛声轰鸣,如同渔婆二次向小金鱼提出非分要求后的洋面。沙滩遍插红旗,红旗猎猎,上书海区危险禁止下海。走沙滩百米折返,观大船浮现,快帆疾驶,帆板队员乘风破浪,令人心旗摇动。风劲人寒,弃海上路,乘车东行南去“五公祠”。院前“香草小店”用餐,树间绿意正浓,锅中香气撩人。漫步红墙内瞻仰“南海第一楼”,登楼远眺,不见海天一色绿莽阡陌,高楼满城人流边地。“五公英烈气,千古海南潮”拜见:李德裕、李钢、李光、胡铨、赵鼎。五公依然轩昂,千年后精神粲然,后人敬仰。为国为民,奸佞不容,贬谪天涯,唐宋三公在此抑郁终了,南朝二公熬过了秦桧,高歌北归,颐养天年。东邻苏祠,落架大修,苏公启发民智,泽被一方,万民怀想,环岛树碑立传。可怜苏公蓬头垢面暴露泥水中,多点爱惜,罩块篷布也好。顺访市博物馆,主厅包头博物馆的草原文化来此巡展,离离青草、呦呦鹿鸣。本地出土的的一屋瓷器,画家的半屋丹青,还有西厅的文明模范,今日表彰的好人好事,竟然进了博物馆,真是没啥了。出博物馆进农贸市场琳琅满目,购鲜鱼水菜。晚五菜一汤,送旧迎新。他乡遇故知,举杯辞旧岁,张裕的红酒,为要逝去的,为来年的健康和高兴。习主席正襟危坐致辞全国人民,国际国内,反腐民生,“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展望……。老刘电话长篇,老师同学,张三李四,饭局晋阳饭庄、大鸭梨、积水潭的周游,自家的老腰眼子……。光明二人夜市归来,皮鞋两双,馒头一包,小董的皮鞋、早餐的馒头。《MIN月传》电视剧继续糟改古人,戏说人生,娱乐大众。洗洗睡了。越明年,明年?明年何处,明年在眼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6-1-1 16: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恭贺新年!
+ J. X+ F% h4 F3 l% M
发表于 2016-1-1 16: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34【元旦】
早饭用过,海甸岛摊上热腾腾的大白馒头,夹着三亚小镇出产的香喷喷鱼松。
出门往“万绿园”,跨海大桥,公交一站之地。元旦的万绿园是市民嬉戏游乐的大乐园,万众欢腾的大乐园。
彩旗飘飘,迎接着游客,所有的小店店主都洋溢着喜悦的面容,所有的游乐项目都转动起来,负载着孩子和年轻的父母。
南头的大草坪上搭台唱戏,鼓乐喧天。今天台上的主角是省市电视台的主持人,主持们将走下屏幕与观众们载歌载舞,热场的女主持大声呼啸着:亲爱的观众们,你们过往与各台的主持人隔着银屏,今天,就在马上,你们就要看到活的了!
东操场,温馨一角,粉红的色调,“遇见海口遇见你”,这是“相亲交友区”,“资料墙”上红男绿女卡片贴满,人头攒动翘首以望,年轻的、年老的,为自己,为家人。男青年台上献歌一首,心仪者顾盼品评。
一路往北,过“玩具城堡”,这不应该是我们的去处。“亲子游戏区”我们膝下无人,这里不带我们玩。见到多处颁奖点,大包的奖品:成箱的饮料,花花绿绿的玩具。也想不劳而获,我们上前询问,怎么才能领到大奖?“前面去刷二维码,参加游戏后我们发奖”领奖乐意,过程麻烦,罢了。
这边倒有老人天地,吹拉弹唱,一老者勾了个黑白主色的大花脸,比划着要来段彩唱。我们继续往前走。地上满是跑动的孩子,扯着他们的风筝,挥舞在头顶,高点、再高点,跑得再快些。老者们沉稳宁静,齐头并进,甩出长长的线条,放逐着漫天欢乐,春天的雨燕,深秋的红尾大鲤鱼,冲天的战机,飘逸的龙凤。万绿园热闹翻了天。
北面的椰林前是抖空竹的老者们,不紧不慢,放下摇起,摇起放下,弹射半空。更远处是白衣短打扮练功者的方阵,新年来此展示他们的风采。
椰林的背后,喧嚣远去,运动者的天地,沙地上,一溜的运动器械,步行道、骑行道,十多口子,骑行在辆加长的自行车上,一路欢声笑语。海湾内风平浪静。富有弹性的草地,迎面过来清凉的风,走着。
发表于 2016-1-2 13: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35【拜】
南山会馆位置在南山的半坡,绿荫浓密处,阴天带雾的日子,时隐时现,飘飘欲仙的境界。比山这边热闹的南山寺,别是一番清凉世界,甚至觉得,这会馆和寺庙掉个位置才合情理。会馆至今可望而不可即,一直没有机会走到近前。六七年前带着家人也是跟团游,小团,一台小车,司机兼导游,计划有一晚入住南山,但临去之前,没能如愿,改到大东海。
多次到南山,都是陪玩的角色,走在南山脚下,寺门也不进。头一次来的人一定要进,南山据说曾有古寺,现在扩张占据了一面坡,气势磅礴,太张扬了。人从数公里外的南山口的“不二法门”进来后,一路景点看下来,走到这里已然有点累了,再拾阶进入寺庙,腿都走酸了,不是笃信佛教的,不一定二次登门。我通常是往南拐,一路下坡至海边,找到处带阴凉的沙滩,躺下听涛。估计时间差不多了,沿沙滩往东,到菩萨面前找同来的伙伴们。
光明此行下榻南山会馆,却没进南山寺。问起何缘故,听下来是午饭后就到了会馆,之后直奔立在海边的菩萨,佛事活动一直持续到晚饭前,晚饭后再过南山寺,人家不让进了。第二天一早就没时间下山礼佛。我说佛和菩萨要二选一的话,还应该来拜拜佛,佛祖为更高的层次,再加上南山寺悠久的过往,那菩萨,隔着老远你就见了,一定要到跟前拜。
光明说,这次赶巧了,正赶上佛事活动,身着正装的好几十年轻人,在通往莲花宝座的甬道上齐唱《大悲咒》一下子感染了好几位团员,机会难得,心无旁骛,一下子就投入进去。他们回来后,我见着那动人的场面,光明手机上的影像。光明还说老伴一路磕了过去,三点着地,双膝和脑门,起身后迈前四步再次附身,好几百米的距离,三百多个头,人都晕了。不磕头不行吗。那场面下,人不由自主的就跟着信众磕了过去。
菩萨有感召力,人又太投入。想想起来卧下多少次,平日谁见过这个阵势,有过这种磨炼,和西南藏人的长磕有一比了。
36【观感】
一去一回两头黑,披星戴月的回来了。三亚一行三天,问问二位的观感。最值得一提的是赶上了佛事活动,唱经和磕头,难得遇上的场合,在顶天立地的菩萨脚下。头晕了,膝盖也破了,心中的块垒释然,离佛更近了。能不刻骨铭心。二位的观感是,海南的佛事活动比大陆这边不少地方都好,许多地方没有几百上千的出不来庙门,令进香人有被强制的感受。这边多是自愿的,敬献多少全凭自己,唯有一次在东山,没到景点,被车子直接拉进了山上的小庙,本来没准备进去,也不是逢庙就烧香的,一进一出,掏了100元的香火钱,倒不算多,但东山的景点没有驻足,车览以过。
总归都是初来乍到的地方,好山好水,自然景观。东山、分界洲、天涯海角、南山、古寨、农场……。一路下雨,到了三亚就全是太阳,让人流汗。海南岛两分天下,北岛亚热带,年底年初天阴寡照,虽然没有雾霾之虞,天不蓝、海不清,令人郁郁寡欢。南岛终年光照充足,热带气候带上,给你个阳光灿烂的心情。到了海边,尤其是三亚的海边却没下海,说是在水边趟了一个多小时细碎的浪花,多少有点可惜。海岛游,意趣在阳光、海水。阳光这几天晒足了,还买了花哨的岛服和宽檐的遮阳帽。没到海中漂漂,30多度的气温,25度的海水,辜负了好水。海澡没洗上,住地的泳池也没进,总有一得,温泉酒店泡温泉。
走这一趟海看够了,大南海的宽广。热带水果吃够了,水果拼合,十元三盒,小贩给预备的应有尽有,除了那些个莫名其妙望而生畏的都要尝尝。住的不错、吃的也好,都超过预期。该感谢海南好地方和旅行社的安排。
一路上也少不得购物,去程一路,导游没完没了的说,还要给他面子,安排得还算尽心。地方的特产买了不少,花了千把块钱。看看基本上都是吃货,当地特产。这在团里不算多,有光买水晶挂件花好几千的。团费便宜的结果一定是要以购物来找齐儿,一来一往。一串串的大巴,拉来南来北往的游客,乐此不疲。
37【观音】
观世音,佛教菩萨之一,被认为是救苦救难之神。一代人反对迷信,天是天,地是人,天地之间是人,朗朗乾坤三十年,与天地人相斗,神怪不信。再一代人的工夫,神怪们又都回来了,越是那曾经的穷山僻壤庙宇越阔、僧众越高,“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如今江南何止这个数字。光是这小小的海岛,有没有480。庙如果没有,算上道观、教堂,设在陋巷里,高楼中,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宗教场所,应该有了。曾经村村有庙,敬着各路神仙,村子拆了住高楼,庙留下来了,海甸岛一东路江畔有一串的小庙,六个还是七个,村民、族人、老人家们香烟缭绕中聚了又散。
三亚南山寺金碧辉煌珠光宝气,地有多阔,占了一面山坡,走得让人腿发软。伫立南海之滨“一体三尊”108米海上观音,高不可攀,莲花宝座下白浪滔滔。边地古往今来的寂寞,终于香客和游客喜盈门,不是佛在此落脚,至多海滩多上几个打鱼人。
佛安详或喜兴,观音慈眉善眼。来此一见的,或笃信不疑或当作无数旅游点中的一个,佛法无边普渡众生,这都是真的吗?信则有吗?有多少信众不好说,但心中怀有无限美好期许的无限多,面对美好施以敬意,志同道合让周边的世界也更美好,哪怕一时的无限神往。蓝天碧海,风摇浪涌,膜拜伫立佛前,在人生这一刹那,身心向好的境界,一瞬的超凡脱俗……。
回归尘世,依然人间烟火。佛祖能保佑我们什么呢?去年百年一遇的台风重创海口,将海甸岛的海堤掀翻,西海岸的椰树扑倒。三亚的海滩立着菩萨,菩萨无恙,保得了三亚就保不了海口。不要保佑多子多福,不要去灾祛病。北方的迷雾能保佑驱散吗?老天能驱散雾霾,但卷土重来,三天两头的又来。佛说人生是苦,苦来自贪欲,贪欲在无名无知,唯觉悟可解。人们早就觉悟了雾霾横行的这一天,但眼前先要过去,要吃饭、就业,GDP、还要二孩……。
人能放弃贪欲吗。佛劝放弃贪欲,现实中多少人为贪欲而拜佛。
发表于 2016-1-3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38【陪伴】
烧香拜佛絮絮叨叨,传统而时尚。不管社会大一统还是相对的宽松,谁还管得了人的内心世界。儒、释、道,道晚一些,而儒是教吗, 佛祖与孔子同时代人,佛教与人们相伴2500年了,传入中国要到西汉末,起起伏伏,盛世衰世,灭佛兴佛,如影相随 。科学昌明、宗教式微,人们更加的功利,致力现世的得失。除了皈依佛门者,吃斋诵经,更多烧香拜佛的大概只是一个美好的寄托,求佛祖菩萨保佑实现个人种种的心愿,不一定高大上,身边的琐琐碎碎,婚姻、生子、去病、升学、求职……人生的每一步都期望得到关照。要是现实社会都能满足,庙里的香火就不会这么旺了。
俗世的生存不易,个人的挣扎有限、需要神通广大佛祖的心灵抚慰,佛祖比老天离着更近些,逢庙进香,慈眉善目就在眼前,真心的叩拜,大把的香火钱塞进功德箱内,献个幅帐、捐个门槛,重塑金身,每日念叨阿弥陀佛……。读经诵经是佛门弟子的事,俗人读不下来,但佛教的基本教义,戒贪欲、不作恶……汝能持否?说信则有、信则灵,多少人能信下来,言必信、行必果,如此立地成佛。心里坦荡荡,那俗世的烦恼会大多飘散而去。
西方教堂的烛光,不比东方的明亮,熙熙攘攘参观游览的人群远多过胸前划着十字的信徒,教堂依然肃穆、钟声、乐声时时响起,做礼拜的人日渐稀少,后继者乏人。眼见得麦加朝拜者年复一年的云集,场面宏大,不时还酿出教徒踩踏的惨祸。是福是祸于这个世界。福祸相依的这个世界。
在我们的身边,拜佛的后继有人。破除迷信一代人的后代,年轻人的一路,乐于佛事活动,诵经、素食、放生、慈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烦恼和无助。总有人帮不了、药治不了的,求助于佛。佛让人安静、隐忍、放开,放开现世的欲望。如此心态的人群壮大了,社会的和谐,家庭的和睦就多些。世代的主宰者,兴佛的帝王都听任佛光普照。为什么不,社会给不了的,另辟蹊径,幸甚。
发表于 2016-1-4 11: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39【东坡湖】
进海南大学北门。一路南行,文化廊柱下,阅读前辈注目这块遥远琼州边地留下的思考和语录。一辆小车过来,停在面前,中年人发问:“老师,请问艺术学院在哪里?”
光明摇头,我一眼撇到不远处的大楼上的“音乐”二字,向西南一指“那边”。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当在一起。光明说,叫我们老师,我们像吗。校园中行走的上年纪者多是老师,闲杂人员中也有当过老师的,礼多人不怪吧。
学期末,考试季到了,教学楼下扯着一条条红色横幅告诫学子们莫要考场作弊。石凳上三三两两的学生捧着书本,假日还在读书,念洋文的、背书的。往东去,热闹的运动场,生龙活虎的年青人。这是所三万人规模的大学,有博士点、有留学生,在省内下面的地市还办有分校,每次来这校园内人气都不旺,空空荡荡,东南一线远离教学区和食堂人更少了。
东坡湖畔,东坡老人全身塑像,高大又几分的愁苦,俯视着过往的路人。今天的海岛人一直在述说着苏公给这里带来了文化滋养,泽被后世,海大以他为文化符号也算作不错的选择。湖水平静,湖心绿意浓郁的红树丛林,斑斑点点数十只白鹭,白鹭腾空而起,盘旋后又落下归巢。几只在水边伫立,候着过往的游鱼。候着鱼儿的还有岸边的垂钓者,一溜钓竿,扬起放下,收获寥寥,水中点点的涟漪,大圈套住小圈,落下了雨滴。进到水边的“东坡亭”内歇息,从北门到东门走累了腿。
两位四川的老人在此摆开龙门阵,当初在部队上如何如何,四川方言比这当地方言好懂多了,说的是比我们还要古老的故事。我想起年前参观过的中山路上“海口骑楼老街展示馆”提及1947年海口成立了“私立海南大学”这应该是海岛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的大学,校长是位物理学家,疲于奔命筹集办学资金,学校于1950年解散,解散后数月解放军攻上海岛。学校是毁于战乱。这所私立大学与现在的“海大”没有继承关系。海大在追溯校史时以五十年代成立的“华南热带植物所”为起点,并未提及再早几年的私立海大。对着呢。
发表于 2016-1-7 14: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48【晒太阳】
* I' D0 [* I6 g. ]. R4 x一早大雾,三百米外的那栋楼消失了。中午云开日出,太阳明晃晃的,一出来就暴晒,晒得人发蔫,走路都不带劲。往外走,小区门口保安给开了门,中午也不休息呀,搭上一句话。我做了一个蛙泳的动作,游泳。你不怕晒呀。不怕,好几天没太阳了。这里的本地人不少都拒绝晒太阳,路边的清扫工或者是花匠们多为妇女,多数都包着头、遮着脸,夏天还要扣上大大的斗笠,防晒。本地人皮肤的色素沉着也偏重,跟世世代代的日照充足相关。! x2 D4 X# j9 `- `  i: k  _# x/ _
海滩上游泳的本地人很少,他们闲着会在路边小店喝茶,一喝半天,也有打牌的。这些日子海滩上有些冷落,比去年的人少,每次见着下海的五六位。游人中,新面孔老面孔才见着二十多位,本地人就一位,其他的都是大陆过来的。+ h* R0 q2 b; t- {; }  ~
今天见着位安徽人,年轻人,铺了块大毛巾在沙滩上,穿着裤头不下海,专为到这晒太阳,仰着晒、趴过来晒,晒得黢黑。我问为什么不下海?说是湿气大,就不下海了。我说这里一年四季湿气都大,海岛气候,不喜欢那何必在这待着。这不是为了做买卖吗,十多年了,比我们老家的买卖好做,“海大”这边的学生多,中小学生也多。我说你是做校服的?主要还不是校服,做时装。海南的人穿衣服不大挑剔,在我们安徽当地,进来的时装,差一点都卖不动,店里就得打包处理了。这里的人不大挑,我们那边卖不动的,发过来这边都卖得挺好。2 P: t) ]9 v& o* h' L
对海南人的评价有此一说,卖服装人的判断应该是准确的。他还说起十多年前一块来这的好几位同行都做得不错,在老家省城还是在这里都买了房。我问起,那一家子都落户这里了?没有,他说,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都送回老家去读书了,这里的教学质量差,尤其是前些年,好多都是民办学校,非常差。现在好些了。卖服装的人,一直盯着年轻人,又涉及自家的孩子,对当地教学质量的判断也应该是不错的。至于将来家安在哪里,他说不上,现在生意做的还不错,就先做着。
  g6 g' N; Z9 {" w+ `; M+ g沙地上温暖,风过来,闭上眼睛。8 c( [1 f( [  |/ @& h
东北的老几位又没来,大概上午的天不好,就不过来了,午后半天过来不值当。  l' [3 o3 S( [* U! |
发表于 2016-1-7 14: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008.JPG
发表于 2016-1-8 15: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49【新人】, ?$ X& r/ s2 O9 j
都是游海的,水里出来都袒露相见,天南地北的随便说,过后也是天南地北的走,去年见过的今年没露面,再过些日子没人再提起了。沙滩上不时的有新面孔出现,新面孔满脸沧桑的多。都是老爷们,过去还有三两个老太太,这两年就没见。这倒更好,换衣服方便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年老和退休两个因素聚拢了这拨人,没有这两个前提条件,想进入这个队伍,你也没闲工夫,年轻人还得奔日子,惦记着房贷车贷小孩上学,沙滩上太奢侈了。
+ R, g) Y, j5 ?6 y! K/ Z/ Y' g. t& @" V' k. B; a: _1 F: C6 y) }
老王,古铜色的脸膛,大个子,看上去能比我大上十岁,和几位聊着公园里的新疆舞。我在公园的前门见着过两拨,一东一西,跳得挺热闹,喇叭里放着乐曲,还有人打着手鼓,但大概没有真正的维吾尔,其中的第三处说是在公园内,他们聊着哪一处,哪一位舞姿最地道。大胖子嬉皮笑脸,“贱不搂馊”表情好但技巧不行,好几位评价那位长得跟“扁担钩”似的精瘦老头跳得最好。老王俨然是最高评委,几位在讨论中,都瞅着老王,像是由他来决断高下。老王也同意大家的说法,还说要是“扁担钩”不在场上,自己连步子都不会停下,直接往海滩了。$ T! v* K, J) U' h, r- A
我水中游了一圈回来。几位还在热议中。转到了韩日关系,龙江的老苗和吉林老王一致认为朴大娘,那位现在韩国当家的,脑子进了水,让安倍给欺负了,日方提出慰安妇赔偿一次性了断,今后韩国不得再提。这就跟杀了爹妈,现在给封口钱,今后还不准再提了,才给几个钱呀,朴大娘还真答应。她比她老爸差得远了,女人当家五谷不收……。要说我们的同胞中最了解我们的这位近邻的还得首推东北人,从古至今,你来我往,来往密切,更能够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二位预测,这回朴大娘指定要下台了,不得人心。老王说,美国厉害呀,这是日韩摆平,联手,好对付中国……。( ^; }; p" w* s0 o
老王新疆过来的,山东人,退了之后,就基本移居海岛了。老王矜持,话不多,说出的内容都挺严肃。瞅那挺拔的身板,没准还带兵打过仗的。
# b4 ]  h4 Z& ~) [1 I  Y) Z7 [

, w) ]- I6 _, W% q1 W9 g: g) y
发表于 2016-1-9 09: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50【老宜】
到哪一天白沙门的海水格外的好,令人大喜过望,兰格莹莹的天,绿格盈盈的水。得天地水搭配得恰到好处。头顶响晴薄日,下面云淡风清,水面波澜不兴,南渡江下来的也要是净水。在这里游过好多年,终于见到次水至清的一日,人立在没人之处,能低头见到自己的脚面,快赶上亚龙湾的水质了。谈不上百年一遇,百次一遇,想想在此游过好像还到不了百次。
今天又是浊浪滔滔。水面上有个红色的球状物,前面是牵引挥动的手臂,游出挺远,从东到西,折返又往东去。我下水往里面去,乘风破浪,游累了,躺下来休息,浪有点高,让人不得安生……。
上岸歇着,往东面去,小胖刚才起过网,挂住了一只尺把长的,圆滚滚,银光闪闪,谁都说不上是什么鱼。远处海面出现好几条渔船,从南渡江驶出来,无利不起早,那片海域一定是有鱼群了,漏网之鱼有时也会撞到海边来。正说着话,小胖的网走锚,被海浪推着浮漂往西面去了,快去追,老苗喊着。
小红球上岸了,新面孔,游的时间可不短,浪里白条级别的。自我介绍是湖北宜昌的,住在葛洲坝下游,我问起是不是经常横渡长江?当然,宜昌段长江不宽,冬季收窄,一年四季都游。这时见他那个小红球不在了,变身手中提着个红色的橡胶袋子,正在往里面塞着换下来的泳具。我说你那么好的水性干嘛还拴着个漂浮物。老宜,我暂叫他老宜吧,说横渡长江时人人都有个漂浮物跟着,万一呢,也从来没有遇过险。
他摆弄着手中的红袋子说,这个袋子两用,装上东西是背囊,封上口,两边对折起来就是漂浮物,不必往里面吹气,很方便。这种新的救生设施还头次见,也算开了眼洞。
这里游海好几位,都带着救生设施,本地人小胖把个十升的白塑料筒斜用绳子栓了挎在腰上作为浮筒,他的水性差点,在水边浅处下网时也要跨着。江西的那位下水时跟着的是个大号可乐瓶子,说这个就管用,危急时刻,压在身底下,海水浮力大,再借助这点浮力化险为夷。是啊,一根稻草都能救命。
老宜说,这的水不错,去年在珠海过冬,海水太脏,这边好多了。我说,你们江边上一年四季的游,不是也挺好吗。“雾霾呀,宜昌也厉害!”。
发表于 2016-1-10 08: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51【老李】
这几天,天天过来海水里泡着,再不泡就打道回府了。
认识了老李。那天吉林老王说,给你们介绍一下,你们老乡。泳者北京的少见,还是前年见着位老乡,来这短期度假的。老李最近才过来,一说起在一个小区住着,近邻,他在南边隔着两栋楼。再说起比我早退休两年,能长两岁,问问当年是去东北了还是去山西了,说是去了陕北插队……。
老李水性好,常游的主,行头也好,白色泳帽,湛蓝色反光的泳镜,腕上大块的泳表,一下水至少半小时,劈波斩浪,循着海湾外沿,东西的横渡,基本是自由泳和仰泳轮换着来,老远看得见手臂的挥舞,说是每次游一千米,我问表上有计程功能吗。没有,估的。海水浮力大,只要没有顶头浪,比泳池里的阻力小,而且他的续航能力强,持续游速快,半小时至少能游出一千二。
老李来的比我早,九点到十点之间,说是游过之后回去还要做饭。几次我来到海滩时,他那边已经在横渡中。今天不知为什么他来晚了,我游累了歇在海面时才见他的身影,不会认错,海滩上没有其他人,他那挥胳膊踢腿在做准备活动,没完没了的做,像是要把每块肌肉都活动到,也许做了几套广播体操,最后一节的“跳跃运动”看着面熟,年轻时曾做过。老李跟我聊过,游泳是在“陶然亭”学会的,五六十年代陶然亭是京城最大的游泳中心,池子多,还有十米跳台,那时学校的体育课就在泳池里上,毛提出到江河湖海里去游泳,到大风大浪里去锻炼……。我们同代人,共同的经历。我说我也是那个年代学会的游泳,在“积水潭”天然游泳场里上的游泳课,说是游泳课,就跟放鸭子似的,队伍到了岸边脱了衣服就全跑水里去了,好几十亩的水面,老师教谁去。老李,北师大附中老初二的,看他泳姿的规范、不规范的泳姿难以持续高速,那股认真劲儿,下水之前关怀备至的准备活动,什么叫训练有素,有此可见一斑。50年后似能回望到当年的身影,体育老师池畔操练着阳光少年。好的教育对青少年影响是终身的。今日家长们对名校趋之若鹜,学区房炙手可热,为什么呀。
发表于 2016-1-11 17: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52【说吃】
光明走后的第三天,我才把他留下的那碗红烧羊肉上屉蒸了之后下肚。市场上的羊肉五十多元一斤,光明买了快二斤,肉好、手艺好,给我留下一半慢慢吃。
老哥几个在沙滩上聊起了吃,快中午了。说起东门市场便宜的羊肉三十多块,那是广西羊,个头大、圈养的。好些的要五十多元,那还不是本地的东山羊,小胖说,在东山带毛的羊要41块,宰好了净肉要90块一斤,在饭馆里吃,或是把生肉带走都一个价。东山黑羊个头小,满山跑,长得慢,好吃,海南四大名菜之一。
从国内说到国外。沈阳的老赵说起好多年前参加党校学习,其中社会调查一项去了平壤,吃的方面要啥没啥,总算没让人饿着,最后一顿会餐,酒店里八菜一汤,小鱼、豆腐之类的,比巴掌稍大些的盘子,十人一桌,哪里够吃,都是同事熟人,谁好意思使劲吃,各样尝尝就撂下碗,就是最后离开餐桌的两位算是吃够了,清了盘。不虚此行,受教育,改革开放好。
从餐桌的窘迫到盛宴美食,从羊肉又说到牛排。老赵又说起在法国吃带血的牛排,鲜、嫩,小孩巴掌大小的一块要40欧元,老王也知道,接茬说那跟神户雪花牛肉似的就是贵,你们还别不服就是好吃。
吃食在不断升级。吃过熊掌吗,我还真吃过,两万块钱一个,老赵拢起双手,那尺寸超过15公分的直径,一整个扣在盘子里,已经切好了块儿,服务员分给大家吃,跟吃猪蹄子的感觉差不多。那年一个朋友来沈阳买飞机,招呼我们四人享受一回,谁想走漏了风声,黎明厂的来了、*区的也来了,结果长出了两桌人,我朋友这紧张,这得花多少钱呀,结果厂子和*区抢着买单。这边小胖也比划着,说是一个要这么大,比老赵说的那个大多了,不过小赵吃到嘴的不那么有派头。是当官的宴请之后剩下的盘中餐。这么说,小胖当年是炊事兵,体型也像,长了一身的肉,还经常躺在沙地上仰卧起坐,还是圆圆滚滚,见不着腹肌凸起。
小胖有四十多了,老赵像是七十多,他们什么时候吃的,不会是近些年吧,真够可恶的,暴殄天物。如果他们说的都是真的,这一老一少,一南一北都尝过这一口,那就怪不得年年都有查获此类食材的报道。人呢,罪过。
53【咸水鸭】
鸭子是餐桌上的家常菜,仅次于鸡。说词上的排序为:鸡鸭鱼肉。北方如此,有无鸡不成宴说。在南方不一定,因地制宜,南方多河湖水面,养鸭场多过养鸡场,到两湖、两广走一趟,郊外农地有水的地方常常是白花花一片。有一年到过江西的共青城,城外的基本色,一绿、一白,白毛浮绿水。好多地方都立着“鸭鸭”的广告牌,这里的支柱产业是羽绒服。现在这个品牌不知还在不在了,但冬日的鸭绒一定还畅销,满大街都是,南方北方,海南岛这些日子多雨,也见羽绒服上身的。
海南岛四大名菜居首的是“文昌鸡”是不是一定好吃不一定,但许多店里都卖,都是文昌那个地方的做法,但作为食材的鸡未必出自原产地文昌,于是慕名吃到口里的,如果觉得也不过如此,也是能够理解。“加积鸭”是名菜之二,鸭子是种特殊的品种“番鸭”有小小的红冠子,养殖的方法也是到了一定月份之后,填鸭催肥,蹲膘,扣在笼子中不让动弹。几年前在加积小镇时见到了却没能吃上。这次来倒是吃上了海边农家院的“咸水鸭”。不在名菜之列,充满地方特色。
此地的咸水鸭与有名的“南京咸水鸭”两码事,南京那边在宰杀之后,顾名思义是用咸水加工了。海南这边的鸭子,也仅限于小部分,生前在咸水中长大的,生在海边,长在海里,天天在海水里游着,彻头彻尾,说是海水鸭也行。好水才能养好鱼,一样,好水才能养出好鸭子。
在海边小店用餐,也不必担心是真是假的咸水鸭,这边找淡水的水面倒难了。点了半只,切块儿上来,白白净净模样跟文昌鸡差不多,行话是不是叫“白斩”。口感不老也不嫩,没有鸭子特有的腥气,城里通常都是以烧烤的方式来遮蔽,而咸水鸭不必多种的掩饰,原汁原味,食材原有的香气被煮出来。这大概是海水长出的鸭子特有的。
这盘鸭子上来的最晚,吃饱了它才露面,结果剩下多一半。这么好的东西打包带走。次日中午蒸锅加热,啃食一通,晚间鸭翅鸭脖入汤,好肉好汤,一鸭三吃。
54【村长接待菜】
小区不远是家“河南烩面”馆,每次来都要光顾这里,图的是方便,清净。几次进来,都没有超过三位食客的时候。头次过来时吃了一碗烩面,这里的招牌菜,属于饭菜一体,墙上的招贴系列广告它挂帅,海碗中汤汤水水,白的绿的,其中卧着个圆滚滚的大鸡蛋。要求不高,吃饱肚子。
候着的时候,喝着免费提供的米汤,见着了老板,南阳人,闲在那里跟我说话,接手面馆半年多,原来干建材的,头脑一热就从朋友手上接了这个店,想挣钱不容易,河南菜利润低,家常菜,不像粤菜经营海鲜利大,南边一家河南馆刚倒了,自己这能争取个平衡,来这的老乡多,有这么个地方,楼上楼下吃住都方便……。烩面上桌,他又说,二十多块钱,有肉有蛋有菜,你说我能赚什么,赚你一块钱,后厨、前台七八个人呢。味道还好,热热乎乎,我翻出底下的那枚蛋,小点儿,鹌鹑蛋。
二次来这,不看墙上的广告,换了种蒸面,不是汤汤水水的,那得添个菜,拿过来菜谱翻着看。印象中豫菜有什么,道口烧鸡、铁锅蛋。早年家住北京三里河时有处河南饭庄,去过几次,后来消失了。再后来走到过开封,开封的“灌汤包”不错。这菜谱上都没有。一目十行下来,有周口牛肉,凉菜还是不吃为好,热菜都是家常菜,见着一道“村长招待菜”这是个什么东西,不到二十二块钱,点上一盘尝尝,村长能招待客人吃什么菜呀?
蒸面上来了,用扁豆肉丝焖的,满满一大碗,菜都码在上面,够实惠,看来那盘菜多余了。扒拉下肚半碗,菜上桌了,用的是大盘,食材为肉丝、绿豆芽、粉丝,还有两根红辣椒丝搁在面上增色,不成丝的是戳碎了的摊鸡蛋,量也给的够足。这么个村长招待菜,这是个好村长,公款招待客人就地取材,食材村里都产,属于极普通的家常菜。吃到嘴里,豆芽有点老,粉丝有点粘。是食材加工的不好,要是豆芽仔细摘过,就选中段,再选用上好的粉丝, 应该能出盘好菜。那也就不应该这个价了。
发表于 2016-1-11 17: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001.JPG
发表于 2016-1-12 12: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55【海堤】
小胖又起网了,尼龙粘网一段段的拉起折叠拖上了岸,网上挂着膏蟹两只,有拳头大小,张牙舞爪,一乍多长的小鱼有五六条,现在是膏蟹肥的时候,市场80块一斤,小胖高兴了。
回了。回程走大堤下面的平台,东头这边有支着鱼竿的,凑过去看,没见鱼。发问?没-钓-着-,老汉扯着长音说。慢慢钓。
我慢慢走,平展展的海堤下面是护岸的大块水泥预制件。前年一场台风,将堤岸摧毁过半,护坡石塌陷,平台七高八低,现在修好了,百年无虞,再来百年一遇,到下个世纪了。
海浪拍过来碎成花,风将水沫子卷上平台,台面一层绿绒绒的青苔,光着脚,岔开腿,撑开双臂,小心翼翼,绕开水洼,水里更滑,打滑在所难免,走走停停,这一里多地走得不轻松,停下来放松。这里没有渔人,水花四溅,钓不到鱼再打湿了身子不合算。走到了半程,见脚下有几只小鱼,大的有一乍长,鼓着眼睛和肚子,用手中的拖鞋一扒拉,还挺欢实,直甩尾巴,它们不像是跟着潮水上来的,是有人钓上来后扔在这里。样子像是河豚,毒性大,否则这几条,渔人回去熬锅汤也够了。河豚可以在淡水和咸水中生存,就是这副模样,背部暗色花纹,两肋有鲜亮的黄线,雪白的肚皮,只是肚皮不是那么圆鼓鼓,也许在岸上待的时间太长,没有力量鼓足勇气了。我一只只捏住尾巴,甩了出去,让它们回归大海。这海边本来活物就少。
快走到西头又见垂钓者,起起伏伏,红色的鱼漂时隐时现。渔人往起收竿,收不回来,卡在了礁石里,左晃右晃,线断了,“漂”荡了回来。渔人说,鱼饵放的是小鱼,这是让螃蟹给吞了,拖着钩钻到了石缝里。
琼州海峡白浪滔滔,远处大船过往,好天气,极目远望还是没能见到对岸。
台阶前穿上鞋子,拾阶而上,三米高的地面上是观海平台。人一冒出地面,前头突然一派热火朝天,欢乐嘉年华,家长和年幼的孩子们欢天喜地。不远处恒大美丽沙地产项目开盘,在广场上整来十几座大型充气玩具,滑梯、城堡、攀岩、迷宫……。
发表于 2016-1-13 17: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56【走着】
: b; }  I6 T$ g- Y. M- _  N  @每周去一趟隔壁小区的活动中心去翻报纸。近日媒体有关海岛的有两条新闻。其一,海南岛环岛高铁贯通,原来是东线半幅通车,现在西线建成,全长653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三个多小时环岛游了。全线设25个车站,今后落地海岛,东西南北任何一点,有两个小时到了。中国人好创个第一,这回又实现了,全球第一条热带地区环岛高铁,也是全球首条环岛高铁全线贯通。经济建设日新月异,方便生活、增加就业;另一方面自然景观越来越稀缺,绿野之上密如蛛网的交通线,越来越躲不开人类建筑物的视觉障碍。   
, \7 z% o5 p# x& N! C3 G新闻之二:【中国空姐登上永暑礁 岛上起舞身姿婀娜】 1月6日,中国政府征用的两架民航客机先后从海口美兰机场起飞,经过近2小时的飞行于10时21分、10时46分降落南沙永暑礁新建机场并于当日下午返回海口,试飞成功。机上空姐登上永暑礁,在岛上翩翩起舞。媒体上有图片,阳光灿烂身姿婀娜,不是小飞机,是南航的大飞机,上面能坐二百人呢。这是南沙海域最南端的机场,可预见的未来,能上岛礁一游了。想得挺美。飞机往返,这是宣誓主权的行为展示。那岛上能有什么。
1 Z- [, C. ~8 m, X5 \能走着就走起来。读万卷书是不行了,走万里路还有希望。古人说这话时还舟楫不便,还人生七十古来稀。走出去看风景,长见识。这些年不时有励志老人见诸媒体,周游世界的,自由行,背包客,穷游,还斗大的洋字码不识一筐。这一般人学不了,也学不得,给人家也添多大麻烦。光明说了,经济实力也有限,先把国内给游了,趁着身体还好,然后周边的友邦邻国还要争取看看,得跟着团走。1 r1 j$ Z' i/ j& r; i2 p1 \9 q
现在走万里路,不是难事,古人也不是全凭两条腿走下来的,“轻舟已过万重山”现在有高铁有航班有导游全陪,不难实现。
" h7 @4 _$ F0 k! B% j* R4 k老李前几天告知我旅游信息一则,有海口秀英港出发的游轮天秤星号前往越南的下龙湾,号称“海上桂林”一路好吃好喝,有好风景看,且收费合理,头张票1680元,第二张减半,第三张免费,一家三口人,正好一个单间。老李三口人走了一趟,感觉蛮好。
3 J9 F1 n/ E) T8 Z5 l
. G( n# }3 R! O" n! |2 B- J- x& L
发表于 2016-1-14 11: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57【回了】
告别游。海水满潮到了高位,风劲,浊浪翻滚,雨水泼洒下来。几位可以免费冲冲淡水。没一会儿雨水飘过了。
老王说起昨天小胖在白沙门海滩出水一只小两斤的大螃蟹,老苗也亲眼所见,如果能成功出水,那就破了纪录,老苗的纪录是在这里曾网住过一只一斤三两八的。小胖有所保留,说没有两斤也就一斤半重,出水时那家伙张牙舞爪,吓得人一哆嗦,以为要过来咬人,在闪身之际螃蟹落水逃逸,在网上留下只一拃长的大螯。这是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危机时逃生的智慧,老王说,过段时间大夹子还会长出来。
与老李一道返回,楼前扬手再见,老李在这里过节,再见要年底了。
离岛之行,最后说一下城市交通。市内交通一年比一年差,主要是小车多了,小区周边到处都泊着车。上下班期间也挺堵。我们不上班的,可以避开堵点,但很多公交车发车间隔较长,常常要等上十分二十分钟。公交线路不是按照两点之间的最近距离设计,而是要七拐八拐,想着广大人民群众,途径人口密集区,一路走下来,车越来越多,乘客越来越挤。比如去西海岸的57路,跨过世纪大桥后,不是直接往西,而是一直往南,走出老远再折回来向西。
午后我收拾停当,五点公园前坐车,头一次坐21路公交往机场,数了下站牌子,到机场一共41站。上车我拿出两元钱投币,售票员说,全程五元。那天光明告我一元票价,看来是误会人家了,人家还说行李不收费。我坐在头排,头排视野好,看看这车都是怎么绕的,头几排都是母婴专座,我也是随时准备献爱心的。头几站车上人少,问售票员到机场要多长时间?告诉我,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我又问,那一天你们跑两个来回就差不多了?四个来回,从早到晚十五六个小时。那你们干一天休一天?我们一周休息一天或两天。那不老得加班,收入会好些?没有-,两千五百块!那你得去学开车,开车师傅收入高?也不高,三四千块……。这的司乘人员比北京的同行们辛苦多了。
这时有抱孩子的上车,我这里刚待起身让座,人家已经腿脚麻利地抢步里面安稳地坐下。一路还算顺当,只一处在修立交有点堵。行至半程乘客满了,天色黑了下来。全程一小时五十分钟到终点,有地下通道步行直达候机大厅。
(全文完)
发表于 2016-1-15 10: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102岁了 她依然还站在美国校园的讲台上》
文章来源: 综合新闻 于 2016-01-13 13:49:11 -
6 v& {+ [0 o2 Y; {* A, ]& R被公认为是美国最年长的新泽西州教师詹妮宁克(Agnes Zhelesnik),周二(1月12日)刚刚度过自己的102岁生日。虽然已经高龄,詹妮宁克依然健硕,仍每周去学校工作35小时。詹妮宁克还被看作是美国最受学生爱戴的教师之一据福克斯新闻报导,周二詹妮宁克的家人和许多学生,为她送上蛋糕和拥抱,祝福她的生日。9 i" t- g* _; }! Q+ X' E9 C

( K1 `( U2 a, z目前,詹妮宁克在新州北普兰菲尔德的圣丹斯学校(Sundance School in North Plainfield)任教。她在学前班任家政课教师,教学生们厨艺和缝纫方面的知识及技能。孩子们都称呼她为“奶奶”。她每周授课35小时。
0 J4 v% e: H6 l3 U6 ?2 Q7 w$ W+ v
: c" N  Z2 E0 \; \有趣的是詹妮宁克从81岁才开始成为教师的。. h! Q0 H( k+ c: Q- b4 E
詹妮宁克告诉当地媒体说,只要身体健康,她打算一直工作下去,让孩子们开心。詹妮宁克说:“每天来教课对我是件快乐的事。当我快乐时,我不会感到疲倦。”
+ E% h6 {! q2 u
詹妮宁克在学校教小学生如何做面点。(视频截图)美国教育信息网“74”(The Seventy Four)采访詹妮宁克时,拍摄了她如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她示范给孩子们如何做面点、帮他们系好围裙……她说,虽然目前在全美范围内,学习家政课的学生们寥寥无几,然而“这是一项能让学生们受用一生的技能,当你意识到孩子们在长大后,甚至成为妈妈时,依然能记得这些知识,你该有多惊喜”。1 d" e3 ?1 c+ M
, ?# }! T; l' h
詹妮宁克说,在学校孩子们都习惯叫我“奶奶”,“我知道,他们很喜欢我”。
- f* p# S$ e5 i
1 r$ r& t  v: V2 U9 v1 H之前在接受采访时,詹妮宁克风趣地说:“我现在还是101岁,到1月12日就102岁了。这是不是个大数字?”詹妮宁克说:“医生说我身体很健康,还说我的心脏就像40多岁人那么年轻。”
% `. D; U3 E: f$ f! v# x" L' U; `6 z6 G. U
她说:“当我还是个小女孩时,接受的教育与现在完全不同。我们那时根本没有电视、电脑,甚至厕所都设在教学楼外。那时,我们也没有电灯。”% r; a. l  I3 m

% B7 r2 v. S* j. p詹妮宁克还提到,自己的女儿也是这所学校的一名教师。一次,她回家后说,学校需要一位能教烹饪和缝纫课的教师。詹妮宁克马上说:“我可以去啊。”1 [4 U' n% y  V' M

' \7 T8 I: H( {圣丹斯学校校长W.J. O'Reilly称詹妮宁克为美国教育界的一位标志性人物。他说:“因为她的授课,使整个学校都闻起来很香,也让我们每个人都充满欢笑。”
2 L/ w. s6 U0 [5 ?$ I, U# K( {
& N- z: o+ o7 J* \% r+ ~校长说:“詹妮宁克向我们展现了教育的深意。当我看到她,一位102岁的老人,与3岁的孩子们在一起对话和互动时,我情不自禁地感受到教育的深邃内涵。”
( p: c. r" B/ S! }& E6 p  ?
3 |( i$ ^/ @( h: T当记者问詹妮宁克,她能够如此长寿,对他人有什么建议时,她马上爽快地答道:“就是保持快乐,热爱自己所做的事,也只有这样你才会快乐。”
发表于 2016-1-15 11: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003.jpg
发表于 2016-1-16 08: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居京琐记》
809【摸黑儿】
美兰机场乘机,满满当当差不多坐满了。春运还没开始,旅游公司团队多,我回程买的两折机票,旅游公司拿票就更低了。不少乘客都大盒小包的往回拎水果。我也带回几个木瓜,老张媳妇在院子里种的,摘了一袋子给我,大大小小,没吃完剩下五个,拉杆箱里还有地方。
晚上的航班还继续晚点,晚了二十多分钟。机上一餐、一觉就被喇叭唤醒让收起小桌板扶正座椅,人也挺直了身板,行程三小时十分钟。现在的飞机好像比前几年飞得快,以往航行都在三个半小时到四个小时之间。
下机拖着箱子走在前面,这是不托运的好处,直奔门口的大巴,也好长时间都没做大巴了,自从有了快轨之后。现在要问清楚到什么地方才售票,我说到马甸。21元。过去好像是16元,是不是涨价了。售票员说,你要是到石景山就是30元,现在不实行一票制。
民航大巴1:10驶离1号航站楼,20多分钟我在马甸桥头下车。路边趴着几台出租车候着客人。我径直往桥洞子下面钻。这时段街面上见不到人影,我还记得这个桥洞子里曾经发生过抢劫案,好多年前的事,报纸还有报道,近些年没再听说过,到处都是探头高悬,天罗地网。
说是摸黑,一点也不黑,不像我在海口住的小区内,半夜里路灯全闭了,黑漆漆的一片。海南属于缺电的地区,有海底电缆往海岛送电,民用电费也稍微贵一些,这倒让岛民提高了节电意识。大都市不夜之城,夜半仍然熠熠生辉,在半空上看,走到市区也一样。穿行马甸公园,灯火阑珊,有身影相随,倒不孤独。灯光打亮,与路人寻了方便,令歹人也轻易不敢出手。
当晚零下七八度的气温,能穿的衣服都穿在了身上,也说不上太冷,靠近高楼,瞬间的疾风挤过来,嘶叫两声,只要耳朵不感觉冷,这天就算不得冷。没带着门禁卡,但拉杆箱咕噜咕噜作响能传出老远,刚靠近小区大门,传达室的门卫打开了窗户,询问楼号。大门推开,耽误了门卫的好觉。走到楼门前看了下腕表1:50。
810【躲不了十五】
过西直门外的高粱桥边,见河道半边水,白边冰。这是开化了,还是尚未冻上,现在正是“三九”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能还是没冻上。今年的冰上运动爱好者还要等。冰上运动还是要在蓝天白云下进行,跟游泳一样。
与开车的“的哥”聊,的哥说,我们延庆能比市里低5°,早结冰了。我又问起“冬奥会”场馆开建了吗,延庆有一处高山滑雪场。也还没有。延庆在八达岭以北,京北高地,距市区百多公里,再过去就是张家口,山地上遍布风力发电机组,一年四季招摇着。的哥说起雾霾,延庆不能说没有,但少见,接近风口上。
前几天与老黄通电话向我通报组团旅游事,又说起自己这一个多月一波又一波咽喉肿胀,去医院看过,诊断为对雾霾过敏。同样的大气环境下,不同的人会对不同的污染物质反应不一,有人就皮实些。敏感性发挥警示作用,要精心呵护了,加强自我保护,口罩和空气清洁器……。防范措施跟上,有总比没有强。
回到家,老妈说起前一段喉咙疼、痰多,估计是大楼保暖施工后外墙从上到下涂料刷了好几层,污染物飘进窗内,施工年底前结束的,现在喉咙也好了。老爸没事,怎么也没怎么,皮实。
回来的次日天气不错,天是蓝的。今天预报为中度污染,蓝天白云消失。雾霾重,日光就弱,广播里说,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一个月日照小时低了不少。看来寡照与雾霾正相关。偌大的北京城南、城北也有差别,通常南城的污染指标高过北面,今天报的京南部分地区重度污染,北城为中度。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冬季多西北风,寒流来自贝加尔湖和蒙古高原。所以老话说要住西北城,顺水、顺风,城西北要好于城东南,老话对着呢。
老黄电话里说,你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这话也对着。这不回来跟大家同呼吸共命运。如果仅仅是嗓子疼,也还都好说,就怕蔓延到不治之症。
今日网易新闻:北京拟全天禁止外地货车进入六环路以减少污染排放,市内运输任务由绿色车队或纯电动车承担。这都是杯水车薪的事,货物到了六环路外,卸车、装车,再倒腾一回,空耗多少人力物力,得不偿失,馊主意。
发表于 2016-1-17 16: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811【腊八】
没想起来今天是“腊八”直到看见小王网上端上来的那碗腊八粥和两瓶腊八蒜。
起床后好久才往窗外看了一眼,屋顶上铺了一层白,气象预报蛮准,说是零星小雪就下给你看。不下了,有人在外面哗哗地扫雪。
腊八日应该喝腊八粥,家里没有料,想想家里的杂粮拢共不超过五种,再加上那口压力电锅昨天给烧坏了,锅盖合上、按下插销,其中的锅盖上的胶圈没给安上,上次冲洗后挂在高处,直到烧出了糊味才察觉,收获一个锅底的锅巴和一锅台米汤,锅体上的电子表盘内都充盈着水汽,电路系统毁了。
到大食堂喝去,周日都休息人少,兴许还免费喝呢。每到这个日子京城一些寺庙就有舍粥活动以济苍生,好多年的传统,周边的居民前往为沾点福气,我光听说没有行动过。路过附近的一家清真寺,没见有什么动静。
天够蓝,瓦蓝瓦蓝,风够紧,风劲和天蓝如影相随了。西北风吹着人走,路经公园,安安静静,没有见着唱歌的人群?每周末两个半天的大合唱,要唱到十一点半,是不是“三九”天就免了。马甸桥上,东西南北车流汹涌,休息日这些人都干嘛去?中小学生去补习,当父母的去看自家的父母,除了往家去,还能去干什么。这天去公园的不会多,旷野中四处都走着风。往北面,滑雪场该开了……。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零下10°的天气还算不得冷,头顶还有明晃晃的太阳。人可以捂严一些,只要不顶着风走。从西北走向东南,进了大食堂。
不到十个人。今天来得早,往常来得晚,不跟上班的人抢饭吃,平日这食堂里也是人粥,乌泱乌泱的,还得转着桌子找地儿坐。周末没人,值班的和周边宿舍楼里的家属会过来吃饭。今天的日子人还格外的少,粥谁不会煮,可能在自家熬粥喝了。餐台上餐品少了大半,主食齐全、炒菜只五种,有两种就够,西边还有现包的饺子煮。有粥,平日在西头的台面上,一粥、一汤,稀汤寡水免费供应,今天是腊八粥,专为这个日子熬的,粘稠热闹的一大桶,甭发话师傅就给你盛,不用说是免费的。周日这里的师傅也不含糊,该吃什么的日子也不马虎,都给备着。
发表于 2016-1-18 18: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16-1-18 18:59 编辑 / Z7 K- P' m/ C$ K) R" G# a
. i4 f% S, @( W; m6 X# G
812【老片子】
人还是喜欢看画,小孩、老人,这两头尤其喜欢,小孩子不识字,借此开蒙认识世界,老人阅读一个个蝇头小字,有点难度,看多了累着。现在赶上了一个“读图时代”,图书多,带图的书多,老少咸宜,给孙子们读的书,当爷的先看一道,有旧貌新颜的,也有新编给新一代的。
文字其实有局限性,作者的文字有一定之规,如果再配以图片,看图识字,图文并茂,对内容的理解自更有补益。如果单独一幅图片出来,在当事人和关系人的眼中,则见仁见智,思考理解的范围可大可小。如一幅老照片出来,让当世人和后世人来看,解读释义难点会增加不少。首先人物都是谁,这就是个问题。照片在中国出现才百年多点,百年的照片,很多都解读不了。。
昨日读《一站一坐一生》,图书中的一篇,里面辑录了一位普通中国人连续六十二年的留影,从1907年到1968年,叶景吕先生从二十七岁到八十八岁,每年拍下一张,六十二张,其中大半生的时间他一年站姿一年坐姿轮换照相。照片边上都记录下拍摄时间、当年的年龄及家庭、国家大事等。从第一张清末长发蓄辫到民国的长袍马褂,新中国的列宁装,照片的主人公也从英姿勃发的青年变成耄耋老者,一张张照片,忠实记录了从风华正茂走向人生暮年的过程。
有意思的是这部私人相册的解读主要来自一位收藏家,没有他的努力,这套照片从此湮没,谁会注意福州的那条街巷、一个家族的兴衰,历史从来都是帝王将相,普通百姓有几个在历史上留下名姓,令后人流连。历史因此也变得鸡零狗碎,鲜活的私家历史成了今日孤岭上的一片片墓碑,终至无人祭扫。有几个人还知道自己爷爷的“名”和“字”?那祖爷爷那?“富不过三代”,那“名不过四代”。
这位收藏家在网上得到信息后高价购得这部相册,经过分析确定照片的主人叶景吕长期生活在福州,然后在当地多家媒体上发布,并刊出照片,征求线索,很快与这部相册的失主联系上了,失主是叶景吕的孙子,在一次搬家中遗失相册,孙子辈的其实对老人家知之甚少。此后,这位收藏家辗转走访福州等多地,访谈叶老先生的儿孙辈,儿孙们也都七老八十,老先生的一位女儿,已是百岁老人。家史、国事渐渐清晰。
813【读库】
《一站一坐一生》这部图书出版于五年前,有单行本。我大概是在《老照片》上读到有关信息,那是篇对此书推介的文章,附有几张照片,记得我还在网上转载过。这次是在《读库》上读到的。我读的这本编号为1002,为2010年的第二期,十篇文章,历史兼顾现实。现实题材的至少两篇,涉及当年国企改造工人下岗等,其中还有一篇同龄人兵团战友写的《北大荒》。
《读库》是部杂志书,每年出六期 摆事实不讲道理是《读库》的编辑方针。其收入的作品篇幅上多为五千至五万字之间的中篇;内容而言上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结合,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不发表文学作品,所选书评影评等文体则强调趣味性,通过真实的表象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此书在编撰时奉行三有三不原则:有趣、有料、有种和不惜成本、不计篇幅、不留遗憾。
《一站一坐一生》选入为全本的,包括六十多幅照片。全本的涵盖更多内容。时代的变迁,古往今来,叶老的家族可追溯至朱元璋的后裔,改朝换代,为留存朱家苗裔,这一支变更为叶姓隐藏民间。始祖定出一条戒律:子孙不得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由此叶家从无在朝为官的,耕织于诸野,为朱家亡族留下一脉,并持续二百多年的不合作、不妥协气节。到了叶老先生这代人依然兵荒马乱,个人的人生走向同样受制于社会的颠覆,曲曲折折中,老先生的隐忍平和,自己的人生轨迹秘不示人,连家人都知之不多,于乱世中得以善终。老人还曾写下多年的日记,毁于文革初期,只以一年一幅的照片,给自己和后人留下时代的印记。
老图片还是老照片身后隐藏的故事,都在不断的泯灭中,古人被忘记、先人被忘记。据说近代西人在家中遭遇火灾时,首先要抢出来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家庭相册,里面记录了家世的继承。没有了,还能跟后代说什么。我们这一代人大概都没有多少老照片,不多的一些,还都认得出那些长辈吗,可能还行,因为不多。可千万不要像叶家子孙给丢失了。
理解和解读老照片后的故事,也许还来得及,如果老一辈的还在。兄弟姐妹还多。这个新春团聚的日子,再聊一聊。
发表于 2016-1-19 17: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814【上海面孔】
《读库》1106共收入七篇,其中的一篇为《上海面孔》,记述了旧时的光影和今日的人生。2011年10月底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馆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组二百余幅照片,并说明。
“所有照片都是一名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南京路上的犹太摄影师Sam Sanzetti所拍摄的,因为年代久远,照片上人物的名字都没有被记录下来。如果你看到照片上有你认识的人,或许就是你的祖父、祖母,请让我们知道。”1 x; L. m/ j5 V2 R, ~/ h
这些跨越岁月的图像迅即传遍网络,惊叹与赞美纷至沓来。11月11日,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已找到这些老照片中的五位当事人,他们依然健在,并愿意向大家讲述照片拍摄的经过。他们的故事,以及这些神态鲜活的老照片,又将大家带回半个多世纪前的上海生活。
犹太裔摄影师的中文名字叫沈石蒂,1922年二十岁时从海参崴来到上海,未必来这冒险发财,实在被挤得的来寻个活路,两手空空,一无所长,在照相馆前擦皮鞋,人勤快,被老板收了学徒,学成后在南京路上开了自己的照相馆,手艺一流,客户越来越多,二战中,数万犹太人避难上海,照相馆开了四家,员工三十多人。到五十年代侨民遣返,1957年老沈歇业,跟他离开的还有两万多张照片。这批照片,留下了这座城市三十五年的面孔。
半个多世纪前,这些照片被摄影师带到以色列,如今重回上海滩。当事人喜极而泣,七十四岁的“芭蕾女孩”依然端庄优雅,气质不凡;她回忆起十七岁的她下了芭蕾课没有卸装就来到照相馆,那张片子在文革中被销毁了,现在又得以重逢。八十五岁的母亲和五十八岁的儿子已满面沧桑,但相貌依然能被一眼认出,几乎就是从五十七年前的照片中走出来的……。
那是我辈和父辈的年轻面容。上海是时髦的,殷实家庭人们的心态放松脸上洋溢着幸福,一代人的时间,社会动荡,但在城市的一隅,在留下光影的一瞬,被捕捉到了还是美好充盈,年轻或老迈,操着何种职业,照相馆中或明或暗的灯光柔和了一切,照片涂彩技术美化着上海的脸庞。
看不到书也没关系,老上海们可以到网上一观,文章和部分照片。有兴趣的还可以往南京路73号,老房子还在,往二楼看上一眼,兴许自己或家人也曾造访过
发表于 2016-1-19 17: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41473678_41.jpg
发表于 2016-1-19 17: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75bac503td743bec8d51a&690.jpeg
发表于 2016-1-20 19: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 z3 t3 c$ l2 [815【大寒日】
% ^. X4 y6 }* q6 z( ~4 e上午出发,披挂暖和往山里去,八宝山。抓了顶单帽扣在顶上,几十年没戴过帽子,自打从东北回来,前日出门够冷,好多年没有领教过的寒冷,好几年没在京城过三九、四九,有多暖和谈不上,两只耳朵还暴露着。小白花挂在胸前,行告别之礼前,还要脱帽肃立,倒麻烦了。; v# `# Q. f2 E, m
顾叔走了,送一程。父辈的人,跟我老爸在一个院子住着,腿脚灵便时,时常碰到,后来老人家不下楼,不出门了,我们逢到春节去见一面,上次见到老人时已不能说话,也不认识人了,卧床两三年我们也没再去。人走了,解脱,九十老人,算得高寿。3 c/ l/ s1 `) c9 G
顾叔好像一辈子话少。我还年少时都没怎么见着过,直到文革开始后失学在家,才常常见着。那时住在西四北一个大院子中,比较其他邻居中的长辈们,顾叔更严肃些,他家人说话都是上海口音,比如跟叔叔叫“雅梭”说着舒服,也没顾及北方人的感觉,如此在语言上有些隔阂。这也是现在回想时的感觉。还有一次深刻的记忆,在他家门前的大枣树底下,顾叔和他家斜对门的顾大哥,同姓不同家,较劲掰腕子,顾大哥那年二十八九岁,是我们的孩子头,顾叔能有四十多了,在小方凳上两位支起胳膊,鼓起劲头,顾哥稳住劲,顾叔卯足劲,像是在此一搏,孩子们都在周边围着,顾叔像是全身的劲头都运过来了,那小方凳都被压迫得挪了位。顾哥落败,但我的感觉似乎是让了一码。顾哥此时还算是厂子里的青工,粗胳膊大手的。不过顾叔那时有过南口农场的历练,虽然岁数上不占上风,但现在回想起来壮年的顾叔也是浑身腱子肉。
* [+ _' k/ o8 U" |, g4 q顾叔跟我这小辈的人也说不着话,自家有仨儿子要教育。后来父辈的都去了五七干校,
: ]4 o, S6 ?' v& z# Z2 m小顾们和我是同龄人,在一个学校读过书,先后都去了东北,一个在牧区放羊,老大在虎林、老三在兴凯湖。跟老一代再见着隔了十多年,文革后,专业人员归队,顾叔重操旧业,从此顺风顺水。* w0 u* J9 G! S  D* o
上一辈人看着我们长大,我们又看着上一辈人日渐衰老。我们这一代人都退休进入老年,来来去去都义无反顾的往前走。
0 ~2 T4 ~# _  Q* S+ n3 G, ^小寒、大寒,一年过完。# [7 h7 [+ M( p& m" o/ o) w
7 v; e+ [1 |. z, x9 Y5 n* c
816【即墨老酒】
1 S& n6 g8 ?& l" E0 S# i$ p我和老张跟着小夏的车回城,途经老院子接上顾哥,顾哥也是“奔八”的人,上午刚在医院做完常规体检。小夏年轻,属猴的,说是年内就办理退休,现在已享受上了退休前的幸福生活。听下来还不是一般的幸福,且看:去年12月20日参加海南儋州马拉松,成绩四小时,这是头一次参赛。本月初厦门马拉松接着跑完全程,成绩还更好些。
: }: B+ C% r) S+ N" I: G我才知道小夏有这本事,问起初衷,都这岁数了,怎么会想起参加这么大强度的运动。原来就是为了健身,糖尿病上身后,开始了运动,一天两万步。去年七月开始跑步,从一公里开始,逐步递增,感觉很好,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天跑两圈二十公里,跑了几个月。去年底到海口观澜湖打高球,赶上了儋州赛事,交了二百元临时报名参赛。跑到三十公里后也是筋疲力尽,但坚持下来了。人还没有完全缓过来,年初又在厦门接着跑了,这个赛事是早就报名的。“厦马”的规模大,好几万人参赛,三分之二的人跑完全程。小夏说六十岁的人还真不能说老,赛道上有好多七十多岁的都比自己跑得快。$ M# x  H- P; j; t1 Z
  {  F2 m% Y7 |3 f
真是别开生面,老人们都是怎么活的,各有各的精彩,好多都是我们想不到的事,反正从小到大我都没想起过跑趟马拉松。我到是愿意现场参与,但限于现场助威,从第一届“北马”开始,看了无数次,一年前还在海口的碧海大道上冲选手们吆喝鼓劲。去年底儋州的马拉松我都没听说,海口的马拉松我也错过了。
# p$ b3 J8 g. }+ P2 F7 j祛病强身,锻炼开始,循序渐进收获马拉松的成果,西药不吃了,各项指标正常。小夏说上中学的时候就有底子,参加过冬季环城赛。他上中学时我们在乡下,不知道他还有这一段。问到下一步的打算?接着跑,先把国内的几个大赛跑一遍,今年还打算跑重庆赛,大连的“大马”九月的“北马”……。
/ M  ?+ C, R- Z: a8 R! o车转到了西单绒线胡同的一个旮旯,闹市中的一处冷背之地“青岛渔家”老张住在附近不知这个去处,小馆子,大厅加三个包间。小夏多次光顾这里,评价这里的餐品新鲜、实惠。果然,鲜贝、生蚝味道不错,玉米饼子烧杂鱼,五条小鱼各有各的味,白菜大虾和白菜海蜇,一热一凉。烫过的即墨老酒醇厚香甜。
0 U1 w# S* f2 X+ C& n( |0 h/ m顾哥说起小夏搬进院子时尚在襁褓之中……,三杯老酒下肚,陈年旧景如在眼前。
* i. `/ i: \' |2 V; s) a5 S; c
发表于 2016-1-21 17: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16-1-21 17:39 编辑 2 e* `: O+ G, M- ?* U9 X# a

  j9 ]) d: t5 I- m# k2 l6 V
817【抬头不见低头见】
一早下了电梯,耳边响起“海口恒大美丽沙……”这字眼够熟悉,停住步子一扭头,见着两部电梯之间的那台小屏正在滚动播出广告,要是别的说辞,定会充耳不闻,一步步走过去。这是说的海口家门口的事,小区对面填海建起的美丽沙楼盘,一周前还打它门前过,披红挂绿,新盘开张,销售的场面红火,售楼先生和小姐们忙活得脚打后脑勺。新盘守着海边,十二三层高的一片楼,已经封顶,引来本岛或外地的来此看盘签约。不过这广告说即将开盘,那是前十天的事,那时可以说即将。这广告也许播了好长时间,只是今天才听到和见到。现在的广告真是无孔不入,不知电视中有没有恒大的这则楼盘广告,至少还没见着。电视广告费投入高,这种深入社区的分众广告,针对性强,受众收窄,投入低,但影响力未必低,针对有可能消费的小众投送广告。
去年去海南前在电视里见着一则海南海花岛的广告,花里胡哨,够漂亮,那楼盘的规模也够阔大,正是雾霾深重之时,挺打动人的。到了海口以后,机场墙壁上涂着海花岛,出来路面出租车顶上也是海花岛的广告,一问在什么地方,在儋州,海口西130多公里,够远,对本地人来说,出了市区就算远,住到西海岸就觉得诸多不便。但对于北方人,距离到不是大问题,几千公里已经到了海岛,再远点不是事,现在既有高速也有高铁。再问楼盘建的怎么样,说是一期卖完,二期在建,该征的地、该填的海都完成了,正在打桩。这次回来,这家广告依然在继续,仔细看还是恒大的广告,家里的电视每次刚打开见着的都是恒大海花岛。
我家的电视不管上次关机是处于哪一个频道,到了下次开机都会精准定位在北京卫视频道,地方保护主义还是花钱运动的,片头广告指定是海花岛,持续的时间足以容得你看完通栏标题“一万入住,户户看海……”
广告可是不能全信,都捡着最好听的字眼说,字眼后面的内容需要仔细探究,不过只要你探究和琢磨了,这广告的目的也就达到。
发表于 2016-1-22 20: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818【林子大了】
昨晚的央视“新闻1+1”栏目白岩松一脸严肃说打拐之事,拐卖儿童屡禁不止,这次说的是卖自家的孩子,按照新规,卖自己的孩子也属犯法,也属打击之列。警方在川鲁两地布网,细致摸排,一网收获贩婴者数十人,婴孩和待产妇女数十人。
自家骨肉,十月怀胎诞下的婴孩,插了标签去卖,有碍人伦,还璋瓦有别,售价三万至七万不等。查看以往的记录和照片,此事古来有,多为五斗米折腰,路有饿殍之际,养不活了,为找条生路,为孩子寻个吃饭的人家。如今吃不上饭的人少见,卖儿卖女竟成了一路生意。分析成因,小白在屏上画了三个圈,第一个圆圈圈,首因归于贫穷。人穷志短百事哀;二因,在于观念“一年一大肚,一年一个万元户”穷则思变,致富之路。不论想法对错,人家就是这么想的;三因是环境,供给侧产供销一条龙与需求方秘密对接。这些年的打拐统计,贩婴者一多半属于自卖自孩,这让公安们打击起来格外辛苦。
小白说,是不是因穷而贩卖,原因复杂。输出地四川凉山属贫困县,这些年政府投入几十亿建设扶贫,各处中小学修得漂亮,有学也不好好上,免学费还有伙食补贴,可少年的缀学率高,南下北上成帮的去做童工。从观念上说,好逸恶劳从来有之,左道旁门层出不穷,当地的有些管理者也不以为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加上道德沦丧的大环境,什么钱都敢挣。如此一条贩婴之路铺就。
我想起梁山好汉108将,梁山在济宁地面,与临沂相邻。此梁山和彼凉山相望千里迢迢,舟车相继载来大肚婆、小婴儿。俺山东境内何时差过好汉,自孔孟之乡古往今来,近代靠闯关东才养活了溢出的过剩人口。临沂现在已发展成为现代之都,物流中心,美轮美奂的市区,竟然要靠这种地下方式输入人口。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资讯发达的社会,坏事更要行千里。一些负面的现象,总会被揭露和报道出来,媒体记者还是自媒体的个人。大白天下,也是好事,社会现实就是如此,看着让人不舒服,没办法。鲜花遍地,也有雾霾漫天。
819【二孩】
八十年代中曾走过一趟成昆铁路,一路穿山跨涧,峨眉山葱龙、大渡河水碧绿。刺人眼目的是道旁的几处层层叠叠的烈士陵园,都是筑路倒下的战士们;再有就是凉山黑彝和白羊的苍凉,黑袍黑头,黑布包缠着脑袋,伫立山石,脚下漫坡的羊群。
三十年后,凉山新貌,漂亮的校舍,小白调过来凉山寨子里的镜头,房前屋后玩耍的土孩子,成帮结队的留守儿童……。穷山僻壤处何时真正实现过计划生育。不知今日羊群还有多少,但已知的婴幼儿输出地非凉山莫属。此次打拐之役解救数十人,小白披露十年之前,凉山就是贩婴的重点地区,至于这十年输出了多少,谁说得清楚,底层社会的自由,谁还能管控得了,而且在彼地,还渐成气候。
也许是生育的不自由带来的贩婴。小白自问自答,结合专家们的分析结论是,放开二孩,仍然不会遏制这种势头。该生的明里暗里还继续在生,大山里和边地,多少小三、小四、小五,98那年大水。在洪水过后的树上挂着个少年,在水中坚持了十多个小时,电视观众们感动的同时后来还得知他是家中的“小九”这家人生活在富庶的江汉地区。近期各地在敦促解决“黑户”问题,一千    多万人,不在户籍管理之列,半数以上是超标生育。
二孩放开,跟贩婴没有关系。是祸是福。说是人的福祉,生育权的回归,投它个赞成票。但其实还是没有自由,二孩就是个坎。人活在现代就失去了自由,没有了新大陆、澳洲,下南洋还是闯关东、走西口,好地方都人满为患了。都快14亿人了,亏得计划生育政策50多年,拦了一道,遏制人口暴涨。新政二胎了,还要生?
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人也是自然物种中的一员,人与自然中他物的关系失去了平衡。近一个世纪空前的紧张,无数物种在消逝,才一代人的功夫,连蓝天白云都能令人喜不自禁。
人口下降不易,别前功尽弃。经济慢增长又如何,老人化社会又如何,没那么可怕,东邻日本走在前面,社会管理好了,人的素质高了,没有过不去的。曾收获了人口的红利也要承担人口的负担。

点评

买卖孩子的大多是最底层的夫妻,由于缺乏教育,女的也是心甘情愿的认同自己就是个生孩子的工具,男的只关心传宗接代而已。在“文明人群”眼里的罪孽其实在于他们根本就不当回事。  发表于 2016-3-15 20:41
发表于 2016-1-23 11: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 {% p) W0 v. [; s# L820【窗花】! z! B  g$ y; f  @
昨天周五是京城温度最低的一天,预报为零下17°,白天也在零下13度。走在外面天寒地冻,加上大风,尤其走在大楼的某一个迎风的侧面,瞬间风速远高于预报的8级,在这“风洞”里多待一会儿,保证冻僵,人挪活,赶紧拉门进屋。
+ t4 E; P. ?" X& |气象台又整出新词“霸王寒流”多地刷新几十年的低温记录。自北向南,强弩之末给江浙带来暴雪,安徽带来冻雨,北京没轮到这拨降雪,没有雪的寒流太过单调。西北寒流过境内蒙、龙江,局地低温达到零下49°,哈尔滨零下30°,这才恢复了北大荒时寒冬的极致,冷得像个样子,多少年都是暖冬 ,连冰上雪上的运动都不能持久。: S1 T6 _: c6 b) s. h0 o# t
冰雪运动爱好者们现在可以放心的上冰了。华北依然少雪,京城北面的雪场已经完成了人工降雪,驰骋白色的世界,蓝天之下。冰雪运动,年轻人的运动,我们老胳膊老腿不要逞能。电台报告周六继续低温,提醒市民注意防寒保暖,建议在家猫着,对着呢,猫着。凛冽之寒风老年不宜,能不出门就躲了吧。. Z: E- E: [3 i) O" o8 G/ Z8 R  q
晨起,拉开厚厚的窗帘,窗花,卧房中的玻璃冰封到顶,过往的冬日多是一块半块的玻璃敷上冰霜,这回封得彻底,切断了外面的景,多年不曾见着。我的记忆中还是少年时住在胡同大院的平房内,晚间炉子封火,每天早起北窗都封满了冰霜,到上午房内才开始回暖,冰花消失。记得1969年,我下乡前的最后一个冬天,我手上还生出了冻疮,不是家里的的炉子不暖和,是学校的炉子烧不热,那时学校的窗户上也满是冰花,庙堂之内四十多同学呼吸以共,有人气的房间内就形成冰雪的窗花,谁还有心去欣赏它,搓着手、跺着脚,起着哄……。现在住房条件普遍改善,暖气供暖或是燃气、电力自采暖,屋内总能恒温在十八九度,不必再哆哆嗦嗦的钻出被窝,看不到外面也不是问题,哪能每间房子都挂冰花,南窗敞亮,西窗有冰花好看。
+ L; S) L0 d: [, ~5 U, T今晨的新闻,昨日北京用电量达到最高峰值,电网运行平稳。往年用电高峰都在夏日出现,来自空调制冷耗电,今年改供热了。. R+ B+ p9 S1 O0 b: U" A6 o- [
发表于 2016-1-24 15: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6 u& `6 |* J# p# \' ]) v9 s- u821【棉猴】
3 T/ m4 O5 R, g" @+ W周六没出门,猫在家,听屋外的风呜呜叫。气象先生报告说,当日平均温度为北京五十年来最低,提到几处局地温度,如城区的复兴门为零下17°,延庆零下29°。电视里播出,福建落雪掩埋了菜地,压折了毛竹,损坏了高压线,南方多地冰雪封了高速路,有高铁、航班延误。春运昨日开始,顶风冒雪也要回家。4 y+ D3 V2 p2 e9 H% l0 Q2 ~# K# s
周日出门,今天气温上升了10°,风也小了。添加衣服,好几年都没穿毛裤,找出来,带帽子的短大衣,买来后都没怎么穿过,都是十年前的旧货了。那时上班有班车坐,后来地铁通到单位的楼底下,即便有点冷的天,在室外逗留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身上刚凉下来,还没及得受冻,车内还是室内的暖气就接济上了。
+ d$ E+ c! @# ^/ z# h走过马甸公园,空空荡荡,天气晴好,有些暖洋洋的,篮球场上静悄悄,平日,尤其是学校放假之后这里总是满满当当,生龙活虎的年轻人,今天都没过来,广播、电视、网络的影响力够大。球场边上的白衣理发员们也一位都没见着,都够听话的。
* B4 h0 k2 x6 {短大衣上的帽子竖起来,抽紧上面的吊带,罩住脑袋,拢住热气,比当年就差一个口罩。五十年前少年们的冬季装束是棉猴+口罩。棉猴现在见不到了,留在了我少年时的照片上。长款的棉猴能盖住脚面,布面的夹层内蓄着厚厚的棉花,肩头以上是同样厚实的棉帽与肩头缝为一体,不可拆卸,因此也密不透风保暖性能上佳。那时小儿是棉斗篷,少年学生们是棉猴,女学生们是不是也穿棉猴记不清了,包括大学生们也穿棉猴,长款或短款的,成人则为大衣,讲究的为呢子面的皮大衣,羊皮还是狐狸皮,毛绒绒的大领子。直到1966年之后,渐渐的让军大衣们给抢了风头。
9 B; B+ X9 }2 ^: w+ y谁知道呢,哪年棉猴们可能又卷土重来。有句西谚,大意是“最时髦的是外婆那时穿的衣服”这些年有一种比棉猴单薄些的上装,模样有点类似棉猴,质地类似绒衣的材料,称为“帽衫”春秋时有穿的,花色多样,我这还存着一件。如果蓝布外罩内填充了棉花那就是短款的棉猴。- r1 }8 ?- \, l5 }
发表于 2016-1-24 15: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点评

【棉猴1960】树后面的房子为子弟小学宿舍。  发表于 2016-1-24 15:5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6 16:41 , Processed in 1.21200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