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pei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5-6-28 09: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weike2009 发表于 2015-6-28 01:316 h# }# p7 \! s! ~
http://card.weibo.com/article/h5 ... 1&ip=211.100.51.140' T& _8 t" }/ m  Z, ]6 s
虽是旧文,田兄一读。

% Y, W  r2 s: s% a. U- G: `维克同学:我不是甜头,但是读了你的荐文后,感觉该文很可能不是刘亚洲的,因为刘亚洲不会犯下面的低级错误。文中说  u% b3 h9 T+ H% p
“程世清是毛主席的警卫员,忠心耿耿。我在小学时就读过他的文章《跟随毛主席长征》。字里行间是煮沸的热血。我猜想毛泽东把邓小平发配到江西也是让程世清看紧他呢。程世清也确实这么做了。程世清是“江西王”,坏事做尽。”6 H3 D- H: |8 Z
    程世清不曾是毛泽东的警卫员,《跟随毛主席长征》的作者是陈昌奉,他曾经是毛泽东的警卫员。8 G6 t5 ~5 E0 y+ v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5-6-28 16: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eike2009 于 2015-6-28 16:11 编辑 4 J6 b- X! |5 D& f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6-28 09:07
; W: m1 o* K/ z5 O4 j4 P1 u维克同学:我不是甜头,但是读了你的荐文后,感觉该文很可能不是刘亚洲的,因为刘亚洲不会犯下面的低级错 ...

# x  A1 ]0 d, A' E0 G- P: D3 B同意。大内侍卫其时是江西王的副手,刘搞混了角色也未可知。这篇是不是刘的文字也真有质疑,不管他。不过刘亚洲张口一向犀利,此文风格倒是对路。军旅作家特别是他们空军出了些狠角色,另一位是乔良,超限战那位。曾喜欢乔的战争预言体小说,书名忘了,有独到思维。南京的朱苏进,笔头硬朗更多,他的《炮群》,大爱。可惜后改行做电视剧编剧,估计现在军装都脱了,不知道。
发表于 2015-6-28 17: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weike2009 发表于 2015-6-28 16:041 g# B: S0 W4 I4 a( o* W. B
同意。大内侍卫其时是江西王的副手,刘搞混了角色也未可知。这篇是不是刘的文字也真有质疑,不管他。不过 ...
% d, c: c- t3 Q7 z# u) S
几乎不读小说,更别说军旅小说了。有时看看军旅题材电视剧。

点评

现役军人爱走到前台说些想说的话,有的还说得杀气腾腾。是故意吹风还是咋地。是不是刘不好说,傍名家吸引眼球是一招。另外小邓旅法已在一战后,民国好多年了,怎么还会留辫子。  发表于 2015-6-29 03:14
发表于 2015-6-29 03: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64CPF
法共CPF是怎么回事,所知甚少。在网上搜一下,有中文词条。浏览下来,有熟悉的人名,五六十年代他们的头头多列士,可能来过中国,也可能是作为批判的对象。与其同期的还有位陶利亚蒂,《再论陶利亚蒂与我们的分歧》还翻过这本小册子,好像与多列士被并列为修正主义,被口诛笔伐。也是指桑骂槐,小国、小党不在话下,意在苏修。社会主义道路的大论战,东风压倒西风,打了多少年的笔墨官司。法共在走下坡路,阔的时候,二战之前成为第一大党,率80万众,有望挑头组阁,现今8万的小党,还扬着社会主义旗,但马列主义早就修正掉了,连旗帜上的镰刀斧头都去掉了。
时代发展了,今天世界关注什么?文明的陷阱、气候变暖、可持续发展、大坝、核电、杀虫剂还有反恐。社会主义风头已过,不成其为全球性话题。
法人关心什么?或长期生活这的人关心什么,咱不知道,见着的人不少,知道的人太少。报纸不看,电视基本不看,他们关注和讨论什么。街上疾步行走的人,隔三差五整个节,不是带薪休假那种节,自得其乐在夏日的阳光和夜半的星光下。
同辈的有人问起中国,又是那么的遥远,陌生,都无从下口,他们知道毛,知道中国的筷子,好像从我们嘴中才听到了中国话。
让”来了,小辈的长辈,跟我同辈,长我十岁,远道而来,两三小时车程外的另一个城市,来参加生日的聚会,顺访。小辈的说这位长辈的能说,有他在别人都难插得上话,退休前当老师的,热衷社会活动,街头辩论,还是位CPF.他听说有这边中国人过来,又是同辈的人,说要好好聊聊。通过翻译,小辈的只粗知对方国家的语言,吃了吗?家吃去,一类的,大街上问个路不一定能明白。来吧、聊吧,试试看。不知对方怎么个情况,上网搜了一下CPF,有点信息
六点多过来,十点多离去,来时还带来个小礼品,一只盘子,彩绘着一尊人物雕像,挥舞着宝剑。四个多小时,嘴一直没闲着,主要在咀嚼中,酒足饭饱后“让”开始进入正题。这时打开了香槟,端上来奶酪,牛的、羊的多种,蛋糕、甜瓜都吃过了,这算餐后的一道吧。
8 f. v6 b4 B! @* I: I. b" m

# f8 X- ~6 ~5 P6 d
发表于 2015-6-30 00: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64【问答录】
谈话也是循序渐进,先在外围转一转,比如当年对小辈的教育和发展有什么计划吗,对小辈的婚姻有什么预期吗,对今后的就业有什么想法吗……。以下是谈话的简版:
到中国就业容易吗?你的孩子回去能找到工作吗?我说:找一份自己喜欢而又薪水高的工作,在哪都不容易,除非你带着技术专利和资本进入中国。
中国失业的人多吗?我说:多。十三亿人,农村地区地少人多,不充分就业。
没工作怎么办,饿肚子?我说:没有吃不上饭的,有吃不好的问题,饿肚子没有。城市有社会救济体系,农村大小还有块地。
中国饿死过好多人不是吗?我说:是这样,死了许多人。我想他说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一定知道,他要是不知道,我三句话两句话说不清楚。我说现在是都吃饱了,想吃得更好点。女客插嘴说你们吃兔子吗。当然吃。他们可能知道中国人没有不吃的东西。
对毛怎么看,他是英雄还是……?我说:怎么看的都有,自由吗。过去很多人认为他是英雄,我继续用英雄这个词,“译员”的词汇有限,说的不一定是这个词的意思,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他是英雄。是这样的,毛以后的新中国也饿过一段肚子,饿死人,但毛以前的旧中国,老百姓的日子更难过,有老照片在、老记录片在,有事实在,可以对比,这个时代还是进步了,观察的对象总应该是人群的大多数,是不是多数人都比以前过得好了。
可以不同意“习”吗。我说:可以,这点比毛时代开放多了,骂在过去是死罪,现在,可以了,你在底下随便说,但公开媒体不可以,没有报纸、电视给你登,上网随便说,那就看删不删了
你们有53个民族,他们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吗?在老外们的心目中,西藏这些地方是打着问号的。我说:是56个民族,汉族以外都为少数,他们怎么想的得问他们去。比如西藏人的日子比几十年前好过多了,旧西藏奴隶的日子有翔实的记录在,西方人也早就作过田野调查,记录在案,贵族们不能作威作福,达赖跑到外面寄人篱下当然不高兴。我到过西藏,西藏全民免费上学、免费医疗,汉族都没能达到,学校实行双语教学、报纸、电视都有少数民族语言刊载播出。我说,百闻不如一见,欢迎到中国走走看看。
我还说西方的报纸北京也能看到,泰晤士报、纽约时报、时代周刊、你们的费加罗报,电视更多CNNBBC  NHK家中都能收看,法国的频道应该也有,只要掏钱。

6 A% W$ F  R5 g
        65【见仁见智】
      “让”说,谢谢你的回答,很直接,没有绕圈子,很有意思,和我知道的不一样,你们有你们的信息来源,我们有我们的,但你来自那里,很重要,我们将来还可以讨论……。“让”不会使筷子,他不了解中国,他只是对政治感兴趣,他的岁数,肯定没有参加过格勒“瓦片日”但五月的1968他可是正当年,未准也上了街头明火执仗。头次见面不好往深了问。
& Q8 `- u- D$ L$ `3 F
        我小时候的60年代,称外国人为外宾,以稀为贵。小孩活动半径有限,以家庭、学校为中心,走不出多远,最远才到西山,搁现在不堵车有一刻钟能开到了。外国人少见,尽在电影院加片“新闻简报”中看了,那里面接见的可都是外宾。中国人在早年感觉非常好,至少大唐,四海来宾,尤其是周边的藩国,觉得都是来天朝朝贡的,来的也不空手来,犀牛、长颈鹿、高丽参,吾皇那时候薄来厚往,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馆驿好吃好喝,厚礼打发,竟也有奸商看出门道来,冒充国使,骗得金银财宝车装船载。后经宋、元、明,架子还大,底子算厚,其间有西人马可波罗等记述传播在世,一直到清初也还是气宇轩昂的模样,1793乾隆帝见英人使团马嘎尔尼算得最后的绝响了。这之后,与洋人兵戎相见败多胜少,越来越没了底气。中外之间的心态、视角发生变化。
受人欺负,烧了你的鸦片,你就开来兵舰,后来还结伙过来打架。洋人的形象越来越差,不用抹黑,事实胜于雄辩。及至到了一个甲子之前,西人撤出大陆,这边又进入东方阵营,连说好话的机会都没有了,都极力抹黑对方,把贬义词都堆砌给对方,说的都跟真的似的。一代人过去,这三十年有了变化。同胞们出来多少人,莘莘学子奔赴西方,睁开眼睛看世界,发达国家确有过人之处。官媒民间更多的正面的西方。而西方呢,似乎还是一如既往,有盲点有偏见。

: a) P9 \0 U! D" p
人之间的隔膜是很大的。天各一方,同胞之间如此,域外之人更不用说。其间还有利益之争,对同一件事看法不一,甚至截然相反,这就有交流的必要,官方的磋商机制,民间的友好往来,发展贸易,只要不动武,一切都慢慢来。西欧曾打得一塌糊涂,现在不也彼此开放边界,随便出入,经商、务工。
% m( @. E- q- }, Y: H
7 I9 W& b* q  T; l1 w, R" h! Z
发表于 2015-7-1 22: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66【堡垒】
阳台上能见着北山,平平的一长溜,紧东头一处间隙后,山势突起,直不楞登像颗无比巨大的牙齿。这溜山面南的山崖垂直跌落,光秃秃石壁嶙峋,幅宽数百米之下植被郁郁葱葱。遥望山顶西头,说是有处堡垒,仔细看,似有还无。决定去看一看,午后五点出发,想是这个时段人会少些,气温能低些,中午已然30多度了。
绕过格勒市城边后开始盘山,南坡没有道路,只有猴子能攀上去,山路在北坡,一路半山人家,隐在绿树花丛中,不像在山根往上看那般的裸露。上山阴凉,山道穿行在林子中,树影斑驳,每升高千米,温度下降6度,半小时车程提升千多米,千米之上有一方小村落,房舍古朴。头一次开车登顶,泊车山顶高程1300多米处,气温25度,立时凉快下来。
/ e1 o( @) {# D$ |7 m% }; s7 l- L) c
山脊顶端是堡垒要塞。深沟、厚墙带吊桥,易守难攻,居高临下。千米之下俯瞰着一川的格勒城,远处逶迤过来的伊泽尔河,沿河遍布一个个小小的湖泊,远处山脚下,牧草收了,麦子黄了,青纱帐起来。近处,南坡之下稠密的居民区,橘红的顶子,蓝色的私家泳池星罗棋布反射着蓝天,烁烁发光。
跨桥进入FortdeComboire堡垒的门道,狭长的门道两侧是一个个窄门,当初曾经饲养过战马,军官的战马、拉炮的战马,如今都不见了。往里去几间大房子,进去后冷飕飕,时间长了短打扮都待不住。模型和图片,挂图展示当初格勒与意大利人比邻,这里属于边塞,时刻提防意人骚扰,格勒共设了八个要塞,拱卫疆土,往西8公里是最大的巴士底要塞。这处要塞海拔高许多,也配有巨炮,射程8公路,覆盖市区,要塞不丢,异族人占领了城区也得不到安全,到了19世纪末,法国人向北向南推进,兼并周边,又获得不少疆土,意人威胁减轻,要塞终于退役。岁月销蚀,几十年前这里落败坍塌,后来被边上的滑雪场收购,投资维护,架子还在,部分建筑改为餐馆。
现在八处要塞还都在,对外开放,能原貌保护的不多,这一处,除了建筑,火炮等设施都没见到,但设置有展室,从图片和文字中可以大致了解要塞的历史,这也够了。能够区别对待,有重点的保护,其他则古为今用兼顾遗迹的保留,否则山巅之上只能任由它们自然消逝了。
2 o% V* l7 O6 O0 e0 i8 k& D
发表于 2015-7-1 23: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932.JPG
发表于 2015-7-1 23: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fort-de-comboire-4b-1030x654.jpg
; W- R- y- n/ S3 j- W
发表于 2015-7-3 00: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15-7-3 00:50 编辑
( E2 k5 T/ e5 a# N) s# H' K6 h4 \, z8 ?; `! }2 f; w. ?' `& F+ S
                        $ z7 ^7 h6 T8 s

$ P2 W6 `  M; J/ Y( Y
7 i; {# L4 P- w$ e

) D- w! P( E! V: |! a0 b. t5 e5 N- t
67【青纱帐】
青纱帐起来了。年轻人都不知道这词指的什么,起码得50后以上的岁数,看了点旧书,半个世纪前市面上的书算得旧书了,不能算老书。五六十年代书店卖的书不少都是打仗的,男孩子爱看打仗的,《平原枪声》、《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还有什么“三红”“三花”,有一大批,十多年前,有关教育部门向中小学生推荐了百本图书,爱国主义教育,其中还包括这批书中的不少。
这一批书中描写冀中平原的内容不少,抗日、反扫荡,艰难岁月。不忘历史,没有走过这段历史的人,只能去读历史,历史书是个“骨架”文学作品是血肉,二者结合才能丰满,但也不能像现在的“狗血电视剧”一通戏说,糟蹋鬼子,也贬低了同胞。还是早期的作者忠实历史,不少都参与过那场战争。冀中大平原,鬼子的炮楼高高在上,一览无余,抗日军民们就盼着青纱帐起来,高杆作物,玉米、高梁窜起来,猫在青纱帐里,是打是跑,自己说了算。那时的日本人还不像后来越战的美国人发明了“落叶剂”贻害几代人。
青纱帐起了。这边的季节能晚北京半个月,华北平原的麦子已经晒干扬净开始入库,机械化那点地都不够麦客收的。当地的麦子已经成熟,从山头老远看过去,金黄的麦子地,成片的金黄铺到山边,收还是没收。牧草收了,晒干,机械拾禾、压实,打成一个个大草捆,圆滚滚地排在坡地上,等待归仓。新一茬的牧草还没长起来,玉米早已封垄,窜起个头,此地不是与麦子套种,单种,一季,比麦子播种晚,精耕细作,长得齐整,这时段,日晒雨淋,农人坐享其成的日子。农人在哪,烈日下歇晌。格勒周边,庄稼地不多了,站到高处,还能见到几大块,色调各异,阡陌相连,被挤在山边。
路过城边或山间的平原还能见着小块的饲料地、菜地、塑料大棚,人吃马喂。节约型社会推崇地产食品,资源就地转换,减少远道而来的食品,节约大量仓储、运输费用,保护当地农人利益。大超市的货架显著位置标明“本地产品”,鼓励消费。上次“瓦片节”农人拉过来一猪二牛,成了市里小朋友们围观的明星。地要是都盖了房子,到哪去看青纱帐去。再一代人,小的们长起来站在这山头,还能看见它们吗?

2 u5 r6 }' L9 f: R. q- k

% p9 G8 K4 L3 a9 G
/ @" `/ @8 V2 ~+ w
6839度】
过了六点东面的山头发亮,片刻一缕金光耀眼,五分钟,热滚滚的圆球跃出山巅,阳光灿烂涂抹大地,让早上的清凉立时消退。
入夏高温,本周月末月初,三十八、九度的日子好几天,比同期的北京热,与海南岛同,低温还好,在20度上下,入夜还算凉爽。近处东山山顶上的雪寥寥的,融得差不多了。
干热,外面走一趟,能走出汗,说是这最热的天气,如果到此为止,那要比北京的夏天好过多了,家待着不觉得热,凉台躺椅上捧本书,没有那种湿热的桑拿天。只要晚上能睡好觉,白天热点没关系。热了,人挨着就是。这里的大型公共场所配有制冷设施,超市、医院等。学校没有空调,热天的对策之一就是放假。小辈的说,学校的实验室也没有空调,屋里好几个发热的大家伙,学生们可以放假,实验室要继续运转,上班的够热。该他们这代人辛苦了。上班一族要到这个月的下旬,公职人员每年有十多天的年休假,政府部门带头就歇了,有条件的人们携家带口往海边、往山区走,这一高一低都凉快些,十天八天暂避一时。
屋里还不算热,早起室温25度,上午敞着窗放风,好在什么时候空气都是洁净的,温度明显升高时,关门闭户,迎着太阳的一面卷帘窗放下。外出时躲在树底下走,要不就一早一晚出去。这么热的天没有听到知了的叫声,“伏天伏天……”伏天没到,还是没有这个种群。傍晚室温升到30度,30度舒适度差点,到也不至于热得睡不着觉的份上。
持续一周高热不常见,去年进入七月连续降雨。一年比一年热,而雪是越来越少,这里为欧洲的滑雪圣地,雪量一直在减少,山坡上不少地段还都立着人工降雪的金属杆,雪小的年份要人工补雪。
沧海桑田,大气环流,自然之道,全球变暖,人类这个生灵,这一百多年将地球糟蹋的百孔千疮、穷山恶水。看此地的地貌对比图,百年前格勒城区不过鸡蛋大小,现在长大成个老母鸡,城乡相连沿着河谷越铺越大,山都挡不住,往山上攀,人进绿退。
% `* |6 E- Y) D: z0 h% f2 ?
) x. P; [1 S" p2 }) l& \; s. K  L
发表于 2015-7-4 14: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69【鸟鸣】
小花园的上午安静,像是私家花园,没有外人。上午通常气温低,不上班的人懒觉睡得更晚些。十点过后,连路人都没有,有时候半小时见不到人。
人去了,鸟变得喧闹些,一群肥胖的鸽子,漫步在草地上啄食,到哪都聚在一起。下午落在这里时,常有幼童过来追赶,呼啦啦拍打着翅膀飞到另一处草坡接着觅食,城里的鸟类不会在地面蓄窝休息,唯有不停地啄食。土地总有丰富的产出,草籽、松子、昆虫,享用不尽。
一只灰色长毛大狗,没有系着绳子,跑到了园子里,口里衔着半尺长白花花的骨头,停在树下犬齿较劲,咔嚓咔嚓碎骨的声音,不为填饱肚皮,习惯使然,那骨头一截截变短,看来是吞下去。好一会儿主人赶来了,见状吆喝着,大概是让狗吐出骨头。那狗嘴里有了骨头,不认主人,扭头就跑,主人去追,两条腿的怎么也不成,几个回合后胖女人放弃,回身走,狗嘴里的骨头也不见了,过完嘴瘾,大狗追随着主人而去。来去无声,吃美了也不带叫几声的。
鸟鸣婉转,在树枝上,黑羽黄嘴的“八哥儿”。我自当它与京城提笼架鸟老头儿手中的是同类。外形象,常常放歌,春天求偶,竭尽全力,没完没了,吃饱了就唱,园子里有人没人它都唱,听歌的雌鸟在哪里。八哥儿,雌雄大概一样,鸟笼子里关的都是雄鸟,听唱。在这园子里,八哥儿为数不少,比麻雀多,也常在草棵里蹦着,食比天大,都是黑羽黄嘴一个模样,它们走单,东一只、西一只,有时衔着食物飞去,树上没见着鸟巢,大都市常见的喜鹊窝、乌鸦窝,这里树顶上没见着。喜鹊、乌鸦不是这里大的种群。鸟类也是择邻而居,城市相比较森林宜居条件还差出一筹,或许城市打食方便些,这些市郊的“居民”飞来飞去,城里觅食,天黑了回林子里睡。
自由的鸟儿嗓音更甜,歌声更美。囚禁能不郁闷吗,好歌在田野、山间、树梢。窗外自由的歌唱不绝于耳,提笼架鸟还有意思吗,人和自然本可以达成和谐。

! p) M" |1 ]5 w0 G- D
9 L4 _: d/ I! ^9 n7 D
发表于 2015-7-5 00: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 `: I6 _/ X: Q
70【优惠日】
上午出门往超市采购,车跑在路上,说起今天市里乘坐公交车,电车还是汽车,一票管一天。过去只管一小时,刷卡上车,半小时到目的地,下来是逛还是吃饭,怎么也得两个小时以上,往回走,登车,早过了一个点,二次刷卡,所以一去一回,至少要刷卡两次。今天优惠,只用刷一次,公交车可劲坐,坐了这个坐那个,24时前都有效。
什么缘故?不会是什么节日?国庆节还有十天。
今天空气污染。不说没留意,说了,可不,远山看上去有层薄雾,不是特别清晰了。夏日暴晒,热气升腾,前方视觉会有模糊的感觉。是雾是霾,凭感觉不算数。还是检测数据说了算。大气污染已成事实,连对策都提前出台,安民告示。看来污染无处不在,原来以为这小城,有山有水绿树环抱,大气质量还能有什么问题?看来哪里都不能幸免。比较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几十万人口不算多,但也把这一马平川都盖满了房子,几十万人口消费产出垃圾,废气废渣废水,也能污染一大片,这要是一川的绿地,就绝不会有高指标。只要人一成众,污染只是多少的问题,说是当地每年还是有几日这种污染天气,因为比较少,就不像咱们老挂在嘴头上,退休老人们看着PH2.5数值出门。这里每天也都有综合气象预报,只是我没去查看。

* I1 p3 y# |0 B5 p' Z/ Y6 K6 s6 \
上网查找。查找当地预报,比手机上列出的简表详细多了。文字不认识,有不同的色块和数值,也能看明白。昨天曾预报今日41度,高温倒是没来,还是39度,但有一栏“舒适度”到了42度,这个指标由气温和湿度配比而成,为体感温度。
此时(当地时间17时,北京时间23时)上网查看的空气质量,从西往东巴黎96、格勒112、北京152、上海99.巴黎及周边不错,一片淡黄色标出,60--70的区位较多,那边今日正刮南风。过了数值100就是桔黄色标识,看欧洲大陆过100的不多。这格勒小地方到成了污染重地。此地环山,今日无风,影响污染物的消散,而在市区周边的小城,还维持着60--70的状态。

8 g( @! x# w3 X
发表于 2015-7-5 16: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 E. [5 q& A1 M. z- T
                                1 _( f: {3 B7 G
                                                                       
1 `. f1 f4 ~4 N) Z2 H  Z                                ' n# J# m# Z1 X0 @, z2 J5 w
                                                                       
8 \( q$ g) {  E6 _3 \                                6 L' K, J, T% W& S; V% `6 F5 f9 X
                                                                       
【格勒的经验】
                                       
本篇是去年新华社发的一篇报道,转载如下,有删节。
                                       
+ E6 a, Q5 b( h, Q, l) H/ c
  Y9 U7 Q& q5 |
                                       
                                       
  格勒诺布尔是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小城市,人口不到20万。就是这样一个小城市,2010-2012连续三年获得欧盟生态城镇建设大奖,也被评为法国样板生态城镇之一。格勒诺布尔的秘诀究竟在哪里呢?
                                       
  该市打造生态城始于2008年。当年,法国政府启动“可持续发展城市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拉开推广生态城镇建设的序幕。格勒诺布尔并无特别优势,相反倒因为老城区房屋众多,短期内难以像有的地方一样走新建城区的捷径。
                                       
  怎么办?精细而认真的格勒诺布尔人选择了翻新改造的务实道路,对老城区建筑进行低碳改造成为打造生态城的突破口。据官方数据统计,该市80%的碳排放量来自于建筑,20082013年短短五年间,老城区共4000多套公私房屋完成了低                                        碳改造,这些老房子装上降低碳排放的隔离板以及可节电的太阳能集热器后,比原来可节约30%-40%的能源,推动整个格勒诺布尔碳排放量减少达17%
                                       
  同时,格勒诺布尔在另一个碳排放大项——交通领域也投入巨大精力。市政府三管齐下:增建大量自行车道,鼓励人们骑车出行;完善公交系统,让公交                                        车变得更快捷便利;倡导市民们开车出行时尽量搭车,减少私家车使用。这三大举措迅速收到实效,统计数据显示,格勒诺布尔目前自行车使用率比以前                                        至少提高一倍,每日减少机动车出行车次达8万次,减排效果之好堪称“惊人”。
                                       
  市政府还注意到,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固然重要,但人才是建设生态城镇的核心。只有人们自觉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生态城镇建设才能真正成为有源之泉、有本之木,而不会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政绩工程,或者来也快去也快的运动式环保。
                                       
  在这一方面,该市的成功体现得淋漓尽致。“减少碳排放是一项义务”的理念已经深植于当地居民的心目中。一个不骑自行车、不注意节能环保的人根本无法在当地社区立足,因为没有人会把不爱护地球的人当做可以信任的朋友。
                                       
  如今,格勒诺布尔打造生态城镇的雄心越来越大。下一步,这个小城市选定“创新”作为生态建设的突破口,正在兴建新的生态样板社区,打算尝试新的节能技术和规划设计,以取得更有推广价值的生态建设成果,这一探索也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和期待。
                                          因地制宜、系统建设、内外并举,可谓格勒诺布尔的成功之道。仔细想想,种种具体措施推行起来并不难,难的是,像格勒诺布尔一样的认真和追求长效。
) o" d' U+ s) q4 i. y                               
- f1 @* u, }2 T- Q                       

( ~" {; L1 [# u$ G$ }
发表于 2015-7-6 01: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 Z* ~0 I& {2 ]
71【工匠节】
又是个“节”,FeteArtisanale.Fete都可以翻译成“节”,节有大有小,像“瓦片节””音乐节“就全城欢腾,”学生节“”邻居节“则仅限于小学生、家长们和居住区的左邻右舍,但地域上也还是全覆盖的,后两个节以各地方的学校和社区举办为主。这次的FeteArtisanale翻作“工匠节”,则是一个小地方举办的,也属于一年一度,也广而告之,要不我们怎么能知道。
海报上有说明,时间周日9--18时,地址LeSappey,在半山上,从格勒市区过去,有二十多分钟山路,估计有二十多公里,离上周去的堡垒往东再开出十分钟。
就是个小村落,约莫几十户人家,进村走了一条路,路边零零散散的民居,都关门闭户,难得见到人影,可能在街市上做买卖。只三三两两过客窜进村子看景。山人住的比城里宽敞多了,也不像咱那新农村建设,一栋楼挨着一栋楼,千楼一面,这里一个个大院子相连,或是被草场隔开,房子高低错落、横七竖八,自己的山、自己的地、自己的林子,由着自己盖。有一样,房顶都是陡坡尖顶,防止存雪不堪重负,不少院落中都高高地码着一层层木头绊子,可以想见冬日这里够多冷。烧柴取暖,因地制宜,村边上的大山郁郁葱葱,不必封山育林,只要是自己的东西,他自己就想好了怎样去永续利用。
远远的听到钟声敲响。村口是教堂,中午时分热的够呛,进去暂避一时。这是栋九百年的石头建筑,只有玻璃现代一些,五花的玻璃打进幽幽的暗光,长条椅能容百十位信徒,寂静无声,没人,有耶稣、圣母像立着或挂在四周。出来又进了旁边一座年轻许多但破旧许多的一栋小楼,艺术沙龙,展出几位百十幅水彩画。
教堂对面小广场,拉着横幅,这是工匠节的主场。我们一下车就已经在小广场转了一圈,约四十来个摊位,工艺品,小首饰、画作、木制的碗具,不光销售还与顾客切磋技艺,“环境之友”们在宣传他们的土壤改良的方法。隔行如隔山,没有过多的盘恒,我们看好了山货,当地人制作的奶酪、烙饼、蜂产品,山坡上就见着戴着白纱帽的蜂农们。回来一路,人被晒蔫了,路过小市场就在最外面的摊上买了麦黄杏,个头够大一公斤18个,3元,比城里的不贵,回来下肚,够甜!还买了一罐鹅产品。
8 ]" g; E& ]' U/ n+ ~% c1 F2 h2 X
村里走一圈没见着活物,鸡鸭狗都没见着,都躲凉快地儿了。

3 v- }9 @! _! B5 A4 a& x! _
发表于 2015-7-6 02: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931.JPG IMG_4950.JPG IMG_4963.JPG IMG_4947.JPG 9 j/ r5 w9 R: x% e0 g& w
发表于 2015-7-6 23: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72【海报】
海报大概是跟电影相伴的一种艺术形式,广告的一种,广而告之新片上映,印刷业不大发达时,在影院的门口附近刷上海报,丈八的,大的有一面墙,主角的大幅特写,多有视觉冲击力。前一段“国博”的“波兰艺术展”作为波兰的艺术类别,在五六十年代发展出新的“招贴画派”艺术揉合商业非常活跃,画作很多。看过展览后,我在网上贴了几张中国题材的影片海报,即招贴画,“猜猜看”没人搭腔,是真没看明白?不会,波兰字看不懂,但那几部片子我们都看过,《渡江侦察记》《51号兵站》《翠岗红旗》这后一部在学校看的电视。都是中国题材,上了他国的海报,味道大不一样。
现在搭起脚手架,登高创作海报的可能没有了,成本太高,电影能盈利的又不多,闹市区的大广告牌日进斗金,轮不上电影海报,电影海报沦为小广告,沿着公交车站贴下来,现在的技术,电脑设计排版,海报分分钟就出来了。大制作,大广告的片子还可也搞成片花,网络上推送。
海报过去现在电影业采用的多些,戏剧也有,其他也有。我在本地小城过的这几个节,多是在住地附近见到海报得知的,一张招贴画,一尺二尺的画幅,小张的,有的干脆用胶条粘在楼道里的邮箱上,花花绿绿引人注目。大节不用告知,大节当中的某项安排还需要特别通知,上岁数的市民不上网不看报纸的不少,在家门口、在购物中心见着海报回家就会周知家人,去还是不去,有所安排。
底楼的邮箱上又贴出了海报。电影海报,电影院的海报不往这贴,太多贴不过来,是场露天电影,放映时间周二22时。本地晚间快十点路灯才亮,要耗到天黑才能放。想想那山旮旯里有大山罩着,早早的就没了阳光投射,不黑不白时开演,也是一种景观,但没这么干的。也不是周末,放完了电影得后半夜了。地点市中区面包房后身的山根,走过去十多分钟。露天电影增益市民,大概也类似于咱们“文化走基层、欢乐进万家”活动,消暑度假,学生们都休假了。至于放映什么片子不重要,反正也看不懂。

4 `* r2 z0 T0 F0 M- X, @
发表于 2015-7-6 23: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973.JPG ( y: j$ H5 F' D. u6 g
发表于 2015-7-7 18: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水清 于 2015-7-7 18:46 编辑
1 R6 ]* H, ?3 O  y' W
tiantou 发表于 2015-6-26 02:15
0 ~! Z+ g, X( @% s; H60【你来】别说中国人关着门,闭门锁国。那是大清国的事,鸦片战争,大门洞开,晚清洋务运动更是惦 ...
( X: q9 m; ~  }
看来,那会儿很多人都有跑图书馆借书的经历。下乡回来后,多亏我家对门HP妈妈帮助,我们认识了商学院图书馆管理员,我们4个女孩,每星期结伴骑车去一次商学院图书馆,闷头在里面看书,临走背一大书包,回到家里抓紧时间交换着看,看完再去,如饥似渴,特别兴奋!那段时间看了很多闲书(呵呵,当时我家长辈将小说,杂书等数理化,英语之外的书统称为闲书)。我们4个下乡回来在家闲着的女孩还跟着NIU伯伯去了几次琉璃厂的内部书店买书,我去主要是去看书。那会儿,向毛毛姐姐借着看了“尼克松传”,“基辛格传”,“田中角荣传”,“布拉格之春”等很多书,那段时间着迷一样的看书,现在想起来,回味无穷。

点评

好啊  发表于 2015-7-16 21:19
接着看  发表于 2015-7-7 23:44
发表于 2015-7-7 1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把字编辑的大一点,试了几次没做成

点评

谢谢!下次再说话用大字。  发表于 2015-7-16 21:14
在“”高级模式“下,先选中所贴上的内容,再选择字号。  发表于 2015-7-7 23:44
发表于 2015-7-7 23: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5 L5 l; M  v- _9 U6 q
73【赶上了】
《最狠热浪袭击欧洲》:高温袭击整个欧洲,这种温度下,全民开始了“烧烤模式”,温度高达四十多度,告诫各位,高温之下要多喝水,特别是老年人要常和亲人朋友联系,尤其是独居者。美国在线杂志《石板书》称西欧被热浪烘烤,法国快成烤面包了,此次席卷欧洲的热浪是500年来最厉害的一次。
”500年“这是记者夸张的文字,1515年还没有温度计,也还没有完整、准确的记录。但有高龄老人说,这是此生第一次遇到的高温。过40度,至少这边罕见,欧洲的夏日一般比较温和,本土人习惯凉爽的夏天,办公楼、公寓楼通常没有制冷设施,大型公建,超市、医院才配备,为了赢得客流也为了体弱者的舒适度。
这一周多,小城温度连续逼近40度,但还没有到40度,有一天预报41,结果热流没到,没有降水,干热。如此温度,对体力劳动者,尤其室外工作的确实够热,走在没遮拦的地方暴晒,头顶发梢摸着都发烫。对不出门的闲人还好些,免除日晒之苦,但比较往年,家里普遍没有空调的当地人感到难受,没地躲、没地藏。
家中室温,一早大约25度,太阳高升时,关闭门窗。下午时段室温能到30度,晚间最高31.一早一晚到室外溜达或在凉台上看书,不觉得热。晚间要是敞着窗睡觉,老人还得预备盖的,夜间气温在22度上下。
这气温在北京没准哪年刚进入五月份就能撞上,这室温比在老家夏日室温还低几度,在我那也还到不了开空调的程度。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大都市人来到这山边小城不能言热,只是稍热,舒适度下降。也加上这些年的修炼,难得开次空调,在单位还是在家,硬撑着,难过,也年年过,没少省电,也没招来空调病。这几天,自来水喝的多,厕所去的少,出汗就自然降温了。这里据说没有那种“桑拿天”,还要过着看,又热又湿又闷才够人一呛。早些年听说欧美到咱们老家公干常驻的人享有高额地区补贴,北京与阿富汗在同一档次,钱能白给。

9 f- Y4 i2 V" s" w; ^/ o
五百年来一趟,谁来谁算赶上了。开始启用扇子,不够一人一把,弄块硬纸板也能生风。
6 Y- M' c! @( c, O& p4 s/ d; a7 H( D
发表于 2015-7-8 22: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8 S; t& T! Z4 N. M- L
) Z2 v+ w, Q/ v1 |& L; p
74【露天电影】
今天最热,下班时段报告的温度40.6,是格勒百年来有气象记录后的最高点。家里的温度32,比昨天高一度。小辈的说,办公室温度35度,实验室的40多度,全靠好几台电扇在那吹。
天傍黑,走在了街上。屋里也热,屋外也热,早点往山根待着,能凉快点。一路不见行人,该络绎不绝啊,去占个场子。市中心的那条小街安安静静,商家打烊了,这关门的时间是19点半,只一家酒吧还开着门,店里没人,绕到后面去,这热闹,十多个桌子排在草地上,看着整整齐齐的男男女女,像是单位在酒吧小聚。
走进这后街边上的草坪,立时就凉快下来。后街往上是缓坡,直接就上了山,山上密林一片暗色。树大招风,山根的风卷起树叶哗啦啦响。绿地上没有几个人,往里走,中间有栋方方正正的二层小楼,果然,人在楼后面,四五十人席地而坐,有铺着毯子、床单,支着躺椅的,长方形的放映机有张课桌大,已经架起来,小楼后身撑着大大的幕布,白白净净就它显眼。
我在银幕侧面的木椅坐下,靠着棵老粗的大树,苍绿中看着像是白花朵朵,不是花,是新生的松塔。这个角度看不成电影,只能听音,也没打算看,来这感受一下市民生活。天色暗下来,观众多起来,双双对对从身边走过,背着抱着往这赶,都拿着家伙,还有端着比萨饼的,短打扮的多,还有光着脚的,不怕蚊虫,周边没有水流,山地也不放牧,看来没什么可怕的。中老年多,小学生少,内容孩子们大概不感兴趣。电影梗概在网上查到了,是部去年上演的《我的愿望清单》说的法国北部小城的裁缝铺老板,彩票中奖后的闹剧。
天黑透了,远处的街灯早已打亮。观众聚了有二百多人,十点整,这边银幕亮了:红男绿女,人到中年,因为知道片子内容,可以猜着看,女主角好像也不是什么裁缝,开了家卖毛线卖线团的杂货铺,来往的男友、女友,在店铺、在饭馆、在家,像是女主角带着闺女和男主角带着儿子组建的新家,男主角对着女主角吹胡子瞪眼砸玻璃杯,这是彩票还没中奖呢,中奖之后,前恭而后鞠一定的。
2 u9 E' |, M" y( o, ^0 I
75【夜色】
这是部生活喜剧片,要是“憨豆”出演,理解不会有问题,这部片子,露面的都没完没了的说,对话爆出笑料,该乐的时候咱也乐不起来,快半小时了,还没见女主角中彩,那可是1800万欧元。走了,不看了。
站着半小时该挪动挪动,暗夜中趟着草坡往出走。坡顶上的灯光下,有人叮叮咚咚扒拉着琴弦,隐隐地琴声传过来,路边草地上的聚会还在进行中,人家吃吃喝喝得安安静静。酒吧小店打出招牌字号Victor  Hugo,暗夜中闪闪发光,也拿老先生说事,中外都是一事。
市中心大街,紧贴着山坡,沿街一溜房子之后,就是绿地。说是大街,路牌上标着市中区,其实是条小街,上次一大一小两台车对开,还差点刮蹭,那台大车过了中心线。白日这里车流量不多,晚上难得见到台车,更见不到路人,远处红绿灯还闪着。离开大街,往住宅小区这边过来,没走出多远就感觉到脚下升腾着热气,差着几十米,就走出了清凉世界。
脚下石头堆砌的甬道三米多宽,曲曲折折,连接着一栋栋楼房。这边的高大乔木明显少了,人居挤占了绿地,新种的花花草草,平抑不了巨大的热量,倒是石头的房子和地下的路基、道路吸纳了足够的热量,暴晒一天,日落之后,气温下降,它们开始释放,人走在路面都能察觉出热流的涌动,没有风过来,它们就滞留在周边迟迟不退去。要经历一夜的挥洒,直到又一轮旭日东升。
这边新建的几栋小楼,楼体一多半都扣上了木制的壳子,保温或是减少热量的滞留。能有些作用,好点也有限。自作自受,是人把这环境搞得越来越热。
真是越走越热。窗户中还亮着的不多,静,偶尔听到路边小院里电视的伴音。

9 z0 O! D$ C1 x& s% A
暗夜,没见着月亮没见着星。蜿蜒的路灯,长长的甬道投下长长的树影,一条流浪猫出动,蹑手蹑脚在眼前滑过,白天偶尔见到它们在角落里发呆,不见有人投食和亲近,它活它的,人活人的,还没见着过老鼠的身影,大概是垃圾处理的好,老鼠只好去盗洞了。鼠在哪,猫知道。

* Y% e  o) q5 t/ M2 u9 [9 k
发表于 2015-7-8 23: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976.JPG IMG_4981.JPG IMG_4982.JPG IMG_4983.JPG IMG_4987.JPG
* A# n1 }5 [# Q3 d
发表于 2015-7-9 23: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法国财富调查:月入5000欧就能跨入“富人”门槛发布时间:2015-07-06 $ _: u9 d& s- s, V2 O& z
【欧洲时报】Odoxa民调所最近为《回声报》、传统电台和FTI咨询事务所(FTIConsulting)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危机深刻改变了人们对财富的看法。
8 V6 c+ c4 @1 ~  g3 F5 \$ n* v6 g+ {7 t《回声报》指出,这项调查很说明问题:危机深刻改变了法国人对财富的看法以及他们对自己经济状况的看法。& B9 c. n, D, j  b
首先受访者大幅下调了可视为富人的起点线。2011年,月收入和财产总数的中位数分别为6000欧元和100万欧元。如今这两个数字分别下调到5000欧元和50万欧元!与2006年的低水平相仿。财富门槛的大降与近几年楼市的下降密不可分,助长了人们所谓“树不会长到天上去”的观念。而金融和经济危机、购买力的停滞不前以及失业率飚升也都起了作用。  H, o' u9 r3 x! O' q- r0 _
5000欧元的门槛看上去比较低,但与统计情况相符:只有5%的法国人每月净收入超过4300欧元。事实上,根据受访者的收入,“富有”的门槛因人而异。在法国人看来,“富人”就是总体上比自己多挣两三倍的人。
5 y7 |2 R1 k/ |6 m1 w  L另一个指数可以看出危机对法国家庭信心指数的影响:逾半数(54%)法国人如今认为自己的“社会状况”没有同龄时的父母好。2002年,BVA民调所做的同类调查中,这个比例只有17%!比例落差之大是一个新迹象,反映了法国人社会地位下降、对未来疑虑重重的感觉。$ \# q3 V+ Y! N

2 A" v, L1 f6 _# c7 [" {3 A9 O. v; W8 D# S* ^/ V

9 Y* n: R$ ~8 N* P9 E转载:法国农民叹苦经:部分猪农濒临破产粮农收入两年减七成 【欧洲时报】今天法国农民实际挣多少?这是大家都很好奇的问题。《费加罗报》研究了某些饲养业和农耕业从业者的平均收入,设法给出一个具体答案。2013年,中等和大型农场平均每个非领薪就业者的“税前一般收入”(RCAI)为2.55万欧元,包含领取的共同农业政策(PAC)补助金。此外,收入低于一万欧元的农场的比例今年进一步增加,证实农民确实在贫穷化。
; g7 _: f3 r- L5 W菜牛收购价下跌
" t2 x2 t: Z3 G& y; W7 P, G两年之内,牛肉骨架一公斤降了60多欧分。一公斤3.6欧元,远远低于欧洲邻国。2013年平均每个非领薪就业者平均税前收入为1.83万欧元,与2012年相比跌了16.5%2014年估计降至1.45万欧元,相当于平均每月1208欧元,而且还要付杂费。
+ Q6 I' B- h7 z& v9 u9 g9 Z8 U奶农收入2014年增加) V' }  f) `6 }2 |# _$ _9 ~
在全球需求旺盛的刺激下,牛奶价上涨:2013年平均每千升37.8欧元,前3年平均35.3欧元。奶农的平均收入同比增加7000欧元。不过,奶牛饲料价大幅上涨(2012年到2013年涨13.5%)部分抵消了牛奶价的上涨。最终奶牛饲养人2014年的收入达3.01万欧元,较2013年(2.34万欧元)大幅提升。
9 y' Z' W9 n, L猪农正经历严重危机. n8 C' {  x* h0 H* c
2012年,猪农挣4.52万欧元,2014年收入减半,只有2.21万欧元。布列塔尼地区(Bretagne)约40%的猪农(相当于200家养猪场)目前濒临破产。数日前,猪农揭露大超市推行超低猪肉价,每公斤只有1.5欧元,超市一个劲促销猪肉,而肉骨架一公斤的生产成本在1.75欧元左右。15年来,猪肉领域的国际收支一直是逆差(2014年逆差3.66亿欧元),10%的养猪场消失。
% Y. G7 F6 o$ K粮农为价格下跌苦恼  ]8 I+ G. u& w& }$ j
2014年对粮农来说处境比较困难。粮价下跌后,特别是小麦价下跌后,法国粮农的收入近两年也跟着下降。谷物价下跌的原因是世界产量增加,加之法国谷物质量不好,因为去年雨水太多。行家估计今年形势不会好转,因为目前的炎热天气使法国农民很受累。2012年法国粮农的税前平均收入达6.16万欧元,2013年减半至3.11万欧元,2014年进一步降至1.75万欧元,包括PAC补助在内。这些收入固然是低了,但比起菜牛饲养人还是高的。
. l6 u% G" g0 x' M: n3 D0 t国家和欧盟补助在下降) U7 a& S, `# }; D
除了收入普遍下降之外,饲养农和粮农还面临PAC补助减少的尴尬。去年,个人补助减少了约10%,受冲击最大的是小农场(年补助金不足5000欧元)。补助减少着实令人不安。若无PAC补助,大多数农民的收入可能是越干亏损越大。5 F8 Q8 z! Q6 S4 E# E- l9 x
$ n% E9 P7 W( X/ @% C
发表于 2015-7-11 00: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761715
三百年前的1715年,法兰西这边是路易十四当政的年代,社会是个什么样子,当时没有影像记录,有画师们的画作。看路易十四的肖像画一表人才,可是不能当真,后人有专门的著述,研究了这位的身高、体型、毛发的覆盖等等,总之与画像大相径庭就是。后来的电影《三剑客》《铁面人》大体上复原那个时代的场景,骑士们佩剑,动不动就决斗,宫廷内勾心斗角,国王、大臣、王后……。
法王路易十四以文治武功,造就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他出生于1638年,1643年继任法兰西国王,一直到1715年秋去世,算得高寿和执政时间够长,与他同时代的康熙帝有一比,两位一个向东用兵,一个向西用兵,两边隔着太远没机会交手。他比同期的康熙帝在位时间还长,他的长子、长孙都没熬过他,最后传位路易十五,他的重孙。
成就今日欧洲强国,路易十四的开疆破土功不可没,以此他彪炳法国史册,跟咱们念念不忘秦皇汉武似的。今年有纪念他过世三百年的活动,三个世纪过去,人们还念他的好,坏的地方一定也不少,被他夺去土地的异族肯定耿耿于怀,那又能怎么样。史称这位为“太阳王”自是与他的雄才大略相关,也与皇室的奢靡之风到了他这里登峰造极相关,凡尔赛宫金碧辉煌,日日笙歌,灯红酒绿,开销占去国库岁入的一半。太阳王还好登台出演个英雄人物。他来到世间时,莎士比亚已然离开,留下了众多的舞台剧和观剧的时髦。路易十四登台时,高跟鞋登在足下,蓬松的假发高高在上,有时还一轮太阳的头饰不离左右,彰显其伟岸荣光,尽管他是位一米五的小个子。他身后留下的东西太多,头上顶的、脚上穿的,世风流变,如今假发卖的比当年不差,到不一定是为了增高,为了遮盖顶上的轻薄和灰暗。矮男人也不穿高跟鞋了,有假冒之嫌,女人没事,越矮穿得越高,看着都悬。
以太阳比喻美好的不少,早年咱老祖宗唱诗杲杲日出,用来比喻那些美好蓬勃新生者。西人比喻伊丽莎白女王或再晚些的这位太阳王,后来才是“东方红太阳升……”。

( K( X& S/ v( m3 O% }
发表于 2015-7-11 00: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472309f79052982266ee2a97d3ca7bcb0b46d480.jpg + F; ?% v5 Y: P( h( i
发表于 2015-7-11 22: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7 X/ j: t, c) h
771789
这一年名垂史册的是“法国大革命”。
历史一环紧扣一环,没有前因哪有后果,鸡生蛋,蛋才孵出小鸡仔,世世代代下去。前有路易十四、十五的穷兵黩武加挥霍,弄得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轮到了路易十六接手烂摊子。这一年麦子歉收,面包涨价,生计出现困难,义民王宫面前呼喊要面包要面包。最终揭竿、揭瓦而起。法国进入大革命大改组时期,狂飙突起横扫一切,第三等级,资产者、平民、农民携手挑战王权、贵族、宗教特权,君主制、封建制土崩瓦解。自由、平等、博愛新思想开始张扬,并为后来的拿破仑发扬广大,欧洲为之惊恐,反法联盟一战再站,终于把拿氏赶下台,但革命的成果,已经落地生根,新欧洲出现。
史称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挑头的资产者,反封建王室贵族,夹持着启蒙运动带来的新风,打冲锋的是不满现状的芸芸众生。资产者要求的是平等,人一阔脸就变,财大气粗后不甘被继续盘剥,要反特权,建立新秩序,穷人则要找到活计,吃饱肚子。几股势力拧在一起,事就成了。
有别于改良,革命代表着激进,以非常手段排除异己,踢开绊脚石,改朝换代,革命就是血雨腥风,就是暴风骤雨,泥沙俱下荡涤一切。人类就是这么一代一代人走过来的,从冷兵器时代的革命“武王伐纣”,到热兵器,这规模越来越大,周期越来越短。大革命将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身首异处,杀戒一开血流成河,高潮到来时,连革命者罗伯茨比尔也被造反者们送上断头台,多少无辜者被滥杀。
革命都是红色的,贵族也不是蓝色的血液。数千年的革命和声称的革命就这么打打杀杀地走过来。痛定思痛,人类不断的反思,是否可以不如此惨烈,如此恐怖,红色的还是白色的,也能够达成矛盾的解决,坐下来谈,讨价还价,让步、妥协。在族群内实现,继而国与国……。
多少事都假以革命……。新世纪又涌来颜色革命,但流出的血还是红的。
法人觉悟了,去粗取精,扬弃先辈们的大革命,不再自己跟自己人玩命,留下自由平等博爱,好词,要吆喝着,想实现,难了,跟实现共产主义一理儿。

- K5 E5 [, k/ c; X( [! g; ~
发表于 2015-7-13 00: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787.14
1789年的714,这一天名垂史册,造反的人攻占巴士底狱,掀起大革命。大革命中产生的《马赛曲》后来成为国歌,大革命中的三色旗后来成为国旗。三色代表不同的阶层,后来又诠释为自由、平等、博爱。多少个后来,一场革命留下多少遗产,后人承担、后人享用。
顺理成章,714成为后来的法国国庆日,这一天民众载歌载舞、普天欢庆。到了1814年,封建王朝复辟,宣布714日为“国耻日”和“杀人犯的节日”。后来王又被赶下了台,1871年第三共和国成立,后将714日定为法国的国庆节,一直延续到至今的第五共和国。
国庆节是国家的大节,法人全民放假一天。虽说是大节,假期还是少点,仅此一天,要是赶上14日这天是周六、周日就算瞎了,也不带补休的。不光这节不补休,所有的节都是,原因是法人的假太多,还有好多宗教节日,信不信的也都跟着休,国庆节再增两天,赶上周末再给各位顺延,那就甭干活了,尽待着了,一年的休息日能超过工作日。
大节一定要整景,仪式感从古至今都是必须的,通过仪式以振国威、联络民众,增加凝聚力。巴黎是庆典的中心,不分大年、小年,每年都一板一眼的过,绝不含糊,该走的程序都得走一趟,不能省。白天,在市中心香榭丽舍大街上举行大规模的阅兵仪式,机群飞抵凯旋门上空,机尾喷出红、白、蓝三色烟幕,一面巨大的法国“国旗”在空中舒展,军队分列式向总统敬礼,坦克、炮车,好看的都拉出来遛遛。入夜,地面的灯火与天空中焰火交相辉映;狂欢的人群将节日庆典推向高潮。
农村人也不含糊,你乐你的,我乐我的。找个茬就得添点乐呵,况且这种大节。没有城里的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检阅,就检阅地方的消防队员,或举行场灭火演习。吹吹打打簇拥着欢呼的人群。入夜后,聚众欢歌舞蹈……。
从来都没到过现场。但有些国家的国庆节都能见识到,电视新闻都给镜头,像每年的红场阅兵、埃菲尔铁塔上的焰火……。去年逢五,是我们的国庆大年,没有阅兵没有礼花,无声无息就过去了,怎么个道理?

. {3 C) g: E, r$ w% \3 Q& l# D% S8 i6 m! h* h- ^, P
发表于 2015-7-14 03: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3 @6 h5 {, N9 |( ?4 F. f1 w
80【博物馆】
参观“法国大革命博物馆”。馆址在Vizille,青山绿水环抱中的一处古堡,离格勒20多公里。大革命的标志性事件是7.14巴黎人攻克巴士底狱,这座建筑被后人夷平。但想必故地不会缺了纪念馆之类的场所。但格勒这边的小地方会有座有关这一事件的专题性博物馆也是事出有因。
话说1788年的67日,史称“瓦片日”后来过成了“瓦片节”的那天之后,激烈对峙的一方,活动于街巷、策划于密室,不想继续姑息。721日,格勒郊外这处古堡,它建于17世纪,是当初封疆大吏驻守这边一位将军的私宅,几代后转手于商家,这位富豪是不是也花钱弄个爵位就不知道了,七层的古堡,上层还保留着老主人当年的家私、藏书和画像,富贵之家、书香门第。就是这位让这些瓦片日的造反者来到这古堡聚会,商讨国是。越说越来气,没完没了,许多问题议而未决,决定扩大会议规模。移师北上,第二年1789,巴黎大会。这回真炒翻了天,王室的军队过来围剿,战火燃起。
古堡因此次会议凭添了特殊意义,古堡会议奠定了次年大革命的爆发,前因而后果。这里是奠基石、里程碑,成为“革命的诞生地”成为类似我们如沪上的“一大会址”类似的纪念场所。在几经转手后,古堡最终由政府收回,并于1983年辟为“大革命博物馆”。
8 k8 w8 @/ {" X& |# N: e
博物馆免费参观,连“录音导游”都免费。推门进到底层的一厅,瓷器厅,柜里展的、墙上挂的,好几百件,对来自china的中国人来说,这些瓷器还不算太古老,朴朴素素,但它们都是一个时代的见证,造型图案讲述红色年代的故事。拾梯而上,来到当年的会议大厅。它仍然是古堡内最大的一处空间,已不是原来的面貌,原来的物件早没了,显得空空荡荡,四墙一周挂满了大幅的油画,都是记录大革命的场景。博物馆已成为收藏、展出大革命专题艺术品的中心。玻璃柜中,一排排的刀剑,是当年的物件,在一幅作品后面,有一尺多见方的石壁,介绍是当初巴士底狱留下的残件。看着层层大厅内设有保安人员伺候左右,可见藏品不同凡响。
2 v, |2 ]+ K5 M4 R" Z6 a
81【大公园】
逛人家的展馆喜欢看画,看文字也看不懂啊。法人真是热爱自己的文字,吝啬得所到之处,柜子里还是墙面的文字从来都不标异族的,连厕所也这样,你到画个图啊,没有,让老外绕门三匝。
看画、看物件,能看个大概其。专题博物馆讲的都是一件事,重大的历史事件,早就名扬天下,在教科书。历史书中都有记述,博物馆中更形象化些。大革命时期罗伯斯比尔的雕像、马拉之死的画作、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没见过的更多,描写当时的场面,”古堡会议”“送郎参军”一西、一东,讴歌革命,似曾相识。路易十六两口上断头台的画面,也许是近代的画作,阴暗中簇拥着人群,王后一袭白服等候登台,把美毁給人们看。
走走看看,走马观花,停不下来,内容太多。楼上有一层是拿破仑展厅,沙发椅前放映电影片,有了歇脚的理由,坐下观影。那氏为大革命的遗产,丰功伟绩,展厅的一段影片说的是他卷土重来,1815年被迫流亡厄尔巴岛的这位落难皇帝跨海在南岸登陆,一路风尘,第三天走到格勒这个地方,奉命阻截的官兵无不倒戈追随,兵不血刃直抵巴黎……。电影片演绎王者归来最后的风范。
出了古堡,门前是大花园,网格式的玫瑰园,修剪造型的行道树。一条长河沿着山脚流淌,老橡树巨大的树冠给人们遮蔽出阴凉,三三两两的游人铺展开毯子床单安营扎寨休憩野餐,河道中黑天鹅悠哉巡弋,河水清凉,尺把长的游鱼,飞禽奈何不了,扑棱棱飞起的野鸭在下游处溅落,岸上行走的大天鹅晃动着肥硕的身子,差点以为是头大白羊。
河水带来清凉,带来舒适,山坡连接着葱绿的大山,这边的大山没有人家,齐刷刷的高大乔木,周边的园林原属于古堡的主人,现在一并划入开放的大公园。沿河溯流而上,脚下的草坡开始泛黄,许久没有落雨,头顶时阴时晴,火热和阴凉交替。甬道弯弯曲曲,前面至少还有两小时的路途可走,没有时间了,尽头是当地山鹿的自然保护区,下次再来见它们吧。
) Y; E* V1 f' l& ^. E

6 e* Z: I6 b7 [4 u* O% v4 b
发表于 2015-7-14 0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023.JPG IMG_5017.JPG IMG_5021.JPG
: E" H- W: q& c* u$ t
发表于 2015-7-14 03: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001.JPG IMG_5003.JPG IMG_5004.JPG ! C; P9 L6 {5 H( `1 z+ v& @6 E
发表于 2015-7-14 14: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 j/ v2 ?1 m- h/ r- D2 x% {! g
              82【焰火】
             晚间刚躺下,就听到外面沉闷的响声,像低音鼓“咚咚”的,平日白天晚上周边都挺安静,唯一扰人的噪音是巡航的直升机发出的,其中的一类是医用机,但晚间一般不闹动静。这咚咚声还没完没了,突然想起会不会是节日的焰火呢。起身来到阳台,不错东面的林子后面升起花花绿绿,刚刚过了树梢,还是在低地放的,要是在山顶,哪怕是半山,那多敞亮,天下人都能看到。没人敢,烧了林子就乐极生悲了。发出响动的还不是这里,离的太远。北面远山的脚下又升起一处,这处看得清楚,离的也稍近些,低层是那种“窜天猴”一类,白亮白亮往上钻,高的在树顶上,花团锦绣,焰火升起的地方是人口稠密的居民区,万家灯火,不知现在升空的花弹还带不带弹皮了,噼里啪啦坠地砸着什么。转到西面的阳台,这边对着远处的格勒市,这个视角能看到城边半山上的巴士底古堡和城区那三座大楼,城市的奥运村大楼的上半截。城市静悄悄,视线的远端,焰火升腾处,说那里不是格勒,是西边的另一座小城,格勒的庆典活动明天开始,国庆节晚间才放焰火。这座小城的焰火规模更大些。
就差南面见不到光彩,南面拐过来一座山梁,离着最近,是我们住的小城的地盘,没有动作。说是没钱,没钱就省着过日子,咱不放,好多年都没放,焰火是锦上添花的事,还是修好路,清洁卫生更重要。这里大城小城在历史上都高度自治,大国都是在城邦小国基础上合并成的,或大或小,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说了算。你让我放,拿钱来我再考虑放不放,哪怕是公益,还有地方议会、议员,先得辩论,说道说道。放焰火的都是政府行为,花纳税人的钱。私人没见着放的,大概没有这个传统。不像咱们同胞好个热闹,一定要弄出大动静,锣鼓喧天火树银花的。法人火爆脾气是在过去,这些年熬的,文静了许多。
咚咚咚,焰火徐徐升空,金色的菊花在空中绽放,暗夜中璀璨闪亮。烟气在炸裂后蒸腾、聚集、弥漫,像一块庞大的幕布向东南缓缓拉开。一阵急促的速射后,戛然而止,十分钟,立马熄火,瞬时安静了下来,四野无声。
* w- j3 S. I& Y* `' d$ \, U* U. ?+ k: 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5 16:36 , Processed in 1.260187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