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pei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5-1-11 11: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005.JPG

点评

没有北京的人多。  发表于 2015-1-11 16: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 10: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46【坏脾气】
周日本地马拉松赛事。没听到消息,上午快十一点走在街头,交警、车辆明显增多,十字路口往西的方向拦住,指挥着车辆掉头往东去,多是从东面过来的。我问为什么不让往西,“马拉松”在哪里跑呢?交警手往北面一挥。我赶紧调转方向,往北面的碧海大道,这时间是不是快结束了,白沙门是不是终点呀?我一路小跑,跑得心跳过速。
赶上这拨了,万恒路口北头的碧海大道上拉着警戒线,选手们呼哧带喘,往东跑去,对面路上零零散散有往西跑的。问明了方位,说是大概起点在西海岸,往东跑,北跨世纪大桥后继续向东,至白沙门公园折返,此点是折返前的31公里处,终点是世纪大桥南的万绿园。加油!吼两声,给选手们加油。没有几个观众。到有两位司机在那里跟交警咆哮着,说是哪哪都堵着,车子开不出海甸岛……。
头一次在海岛上碰到马拉松。马拉松城市的狂欢节之一,国内的大城市太缺乏普天同庆的日子和心情,除了大年三十夜,过去一年几度的街头游行庆典,都没了,有的只是局部的几个点上,像北京公园里的庙会、上海外滩的灯会。马拉松这些年担当了此任,北京一搞就是三十多年,42公里的长程,半个城市欢乐起来,欢迎参与,市民捧个人场也能换来好心情,受到鼓舞。金秋十月奔跑的选手们,老人的坚韧、小伙的青春,西非选手的连拔头筹,好看!一年一度。
晚间看“网易”的本地新闻,查询这场赛事的前因后果,报道不多,只在主标题“一场马拉松,瘫痪一座城”之下看到满篇批评、谩骂之声。想看到的信息没有,比如第一方阵的选手的照片,明星又是谁,夺冠者的成绩。跟帖的大有人在,都是抱怨,主要是交通堵塞,开车人的抱怨,所指主管部门的上上下下、赛事赞助商。还说这不是第一次开赛,还搞得交通糟糕。想想赛事的路线是贴着水边跑的,城中、城南都没挨着,赛前也有交通管制通告,开车人应该留神,不过一场马拉松管制9个小时,太长了,比较路段的复杂性和人车流量,北京马拉松模要大得多,跑在城中心,但管制不会超过6小时。难怪要骂。
坏脾气的人越来越多,更多的人主张自己的利益,昨晚电视新闻,跑道上乘客推开机舱门,一个巴掌拍不响,都有病。
发表于 2015-1-13 08: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47【喝粥】
四位凑在一起在粥店喝粥。不光是粥,还有别的,老张点了雪蚶,雪白的的蚶子伴着雪白的大蒜瓣,蚶子有蒜瓣的一半大小,活的,拨开硬壳,里面发红的肉质,说是与东海的一个品种,老张吃出了家乡的味道,我不敢碰。绿莹莹的一盘炒地瓜叶上桌,张太说,这盘不该点,在地里种了那么多还吃不完呢。鱼一条。豆腐羹在小锅里咕嘟着。主菜就是那一砂锅的粥。
大米煮粥,多放作料,看得清的红彤彤的小虾和白花花的沙虫。沙虫蚯蚓状,浅色,嚼起来有弹性,也没什么味道,说是有营养。半个多月前,在北海银滩,海水退潮,像是有数百上千人涌在离岸远方的沙滩上努力挖掘着,下挖一尺二尺就为了沙虫,海岸边建筑物上还立着大字通告,告知不允许使用气泵等器械、动力设施挖虫,大概是怕虫们断子绝孙吧。这也够呛啊,那么多人黑压压的一片涌在海滩上,不少是旅居这里的候鸟老人们,他们不光是为玩,主要还是为了吃,沙虫售价好几十元,再听说有营养,更是急于补充了,让当地的渔民都不好做了。
老同事“小生”从香港过来,转道海岛小住,招呼着聚一道。去香港看儿子, 小辈的在那里读书后就业,说是干的挺辛苦,收入也不错。还是在他小不点时见过一次,上小学的时候,转眼他自己成了教书先生。子承父业,至少往上的两代都老师过,小生如此,小生的妈妈还教过我呢。问问说今年老人家不来海南了,前年来海岛,我差了几天没能见到,现在往九十奔了,出行不易。
下一代人,老张的孩子最小,刚刚的汇入“北漂”一族,城大居不易,老张年末时飞北京帮着租了套房,房租付过,儿子剩下的那点薪水够吃饭了,吃盒饭、碗面。背井离乡到那乌烟瘴气的大都市受罪了,张太多有不忍。儿子宽慰妈,这是到大地方、大公司去学本事。
小辈的都翅膀硬了,飞远了,只会越来越远,同辈人越来越多的“空巢”,有的在同城也成了空巢。小家雀飞了,(雀:北京音读巧)老家雀孤单了,想辙自得其乐。多聚几道。
48【采摘】 9 }# o8 }1 C1 k, ?: b& n
喝完粥,一锅粥喝得干干净净,没吃完的肉饼打包、鱼打包,地瓜叶子剩了半盘子就给撂桌上了,自家地里种的都吃不完,这点剩的就算了。出粥店、过马路,进院子去采摘。吃了不算还要再拿点,张太在院子里开辟了一处小菜园子,说最近温度合适长势不错,尤其是地瓜快要熟了,地瓜叶得赶快吃,再不吃该老了。
天黑影影绰绰,篮球场边上的空地,狭长的一段现在新栽了几株芒果树,树下匍匐着菜,也没起垄,平地一丛丛矮的的是萝卜和萝卜缨子,两种,萝卜吃根茎,这萝卜缨子是专门种了吃叶的,吃了叶子就没有萝卜可长了。高杆的作物在竹架子上攀爬,长得挺旺的荷兰豆,仔细才能看到豆荚,还瘪瘪的。来到路对面的木瓜树下,乱蓬蓬的一片。老张打亮手机屏借光,满是地瓜秧子,地瓜快要刨了,先把绿叶消费掉。地瓜叶子过去都是喂猪的饲料,现在都上了人们的餐桌。好东西猪吃不上,所以那猪肉也好吃不了。
张太说料理这园子每天都要花费点时间,头年种也没上肥,旱了还需要浇水,也没管季节,这里和老家的季节不一样,弄点种子就给种上了,这边是花生,也不知底下结的怎么样了,时候还不到。这地方鼠多,鸟多,有些菜出来就不知道被谁给吃光了。张太在边上的小屋里找来橡胶手套和刀子,不是镰刀,借用了裁纸刀,弯腰揽起瓜秧子开始割起来。我也猫下身子开始采摘,给自己采摘就更不能闲着,我一段段地从瓜蔓上往下掐,瓜蔓吃不动的。还得说家伙得顺手,再加上动作麻利,张太那架势年少时一定干过农活,刷刷刷一会儿,连蔓带叶装满了一个大袋子,又开始装第二个袋子。我停手、起身,手里一共才掐出一小撮,不干也罢。我说够了,吃不了。要不再刨点地瓜?张太要去拿工具,我说大晚上别动静太大了,还得抡镐头。那就再摘点别的。张太又摘了油麦菜、萝卜缨子,还有一种说不出名字的野菜,这野菜也是自己播的籽,张太说,回去做汤,好鲜的。
我拎了三大袋子鲜菜回家了。
发表于 2015-1-14 16: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49买票】
喝粥时老张提及北漂的儿子春节要到这海岛过年团聚,已经给儿子订了票,全款购票往返四千五,快赶上儿子一月工资了,这要是孩子自己负担票款那就别回来了,挣的那点钱都交了房租。刚就业的年轻人第一份工作五千多块,听上去不少,但在大都市,想住的稍近点、自己来个单间,这份工资就剩下不多了。比起房价,还别嫌机票贵,这是提前一个多月买,再晚点就没票了。春运一票难求,年年如此,交通多大的压力,太多的人在路上,屁股刚坐热又往回返,刚性需求。别嫌贵,也别嫌出行的舒适度降低,这汹涌的人流看着就瘆得慌,能安全抵达就阿弥陀佛。
说到买票也提醒了我,我也该办票了。这几年出行没买过全票,四折五折是常态,咱不赶春运,提前上路,人少还价格优惠。这日子口进岛的人流见多,进来的人就待住了,过节、过冬,走往返的人多是旅游者,此段海岛游的空挡期,短期进出,进来的满舱,出去就空舱,与其空着折扣狠点也比空飞强,前段出岛往哈尔滨才600,两折不到。老张在手机上给我查询,说是下月上旬的票,出海岛的还有三折的,买不买手机上就可以办妥,现在买票真叫方便。我说不忙,明天去农贸市场顺便在超市的代办点就买了。
次日代理点上出票,中午飞北京的三折,早上的还便宜,咱不能赶早,中午合适,680加上80建设费,妥了。
老刘过来电话,想好了说还是不能过来,还是那点家务事没人替班。老刘知道这个时段是海岛游的好时机,前几年他跟团,花了一张单程机票钱来三亚玩了好几天,两千多,主要景点都去了,当然那是头道门票,再加上还有购物的安排。旅游团的优势就是能拿到1折的机票、大折扣的门票和酒店的优惠。我们散客没这待遇。海岛游热乎好多年了,同龄人没来过的不多,不少人从观光游转为深度游,以至于候鸟型。在三亚一千块钱租间房,临海,住房条件差点,大环境上佳,加上两折的机票配套,经济上负担不重。媒体上曾多次报道过“穷游”海外的老人们,够励志,他们主要是兴趣和胆子。海外有点远,语言又不通。我们本乡本土的问题就不大了。能多走几个地方,看看大好河山,趁着夕阳还红着。
发表于 2015-1-15 14: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51【重返】
上午影城里的电影一律半价,不是周末、节日,小厅里坐了不到两成的人。四部片子选了国产片《重返20岁》其他几部《夜半博物馆》《?》,其中《智取威虎山》上演20天了,还在排片,自然是有人看。我选《20》岁,冲这名字,看看是怎么重返的,又介绍是喜剧片。片场还真有几次哄笑,年轻人笑,我没笑,这片子还真是给年轻人看的,没摸到老年人的笑点。导演应该是青年人,逗青年人发笑有招,喜剧这些年讨巧,容易好人缘。演员,除了归亚蕾知道,她在哪部电视剧中演过老太太,还演过太后之类的,其他的几个角,老的小的都是生面孔。
归老太太在本片中饰演女一号,或者是女二号。片中奶奶一角,70多岁,老人争强好胜,整得家中不睦,进入养老院,一次老相馆照相,镁光灯闪过之后,老太太转脸变为20龄的少女,少女不归老太太演,20岁的姑娘继续与家人周旋,自己唱出星的范,实现少女时的梦想,招来孙子辈的追求,搞笑下去……。20岁的面容和体魄,不变的是70岁的心灵,70年的岁月根深蒂固了。你看最终的结局是:归奶奶想着孙子的安危,宁可新颜换旧貌,挥别二次来到的青春和幸福,也要拯救生命。这是老一代人的情怀,牺牲自我为了儿孙们的幸福。不知这种基因是否还能传递下去,孙一辈的在个人利益膨胀的环境中长起来。
想起现在的整容技术,令人年轻20岁不是问题。让人多活二十年也早已实现了,预期生存年限,六十年翻了一番,社会进步。未来的技术,包括养生之道和医疗进步,作为个体多活20年不是梦想。至于心理年龄,人和人本来就是不一样的,相差颇多。
搞笑的片,年轻人尽可去看,多少还有些励志的因素,还有大场面的摇滚轰轰烈烈。对于老年人,理性的人不看也罢,本就没有这么回事,天方夜谭。如果喜欢童话,成人的童话,跟着片子走一遭,那是另外的收获,开心,没准也能捡得一乐。
重返哪里都可能,就是不能重返20岁,哪怕是那时的心境。
0 F9 X- X& i$ Q5 ~% l

$ l  f; I! s$ b+ x1 \- ?' R3 s+ F
发表于 2015-1-16 11: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52【风光】
) P4 C  B: N) h2 m9 d闲居一个月,借了几本书读。两本写史的,吕思勉先生那本简单扼要,他老人家五十年代过世,研究成果发表于旧时代,那个时代人们写简史是什么样,绝大多数人无法去看24史,顶多去看通史,简史没有繁琐的引经据典和考证,直接看结论和史实,看其中老先生的一家之言,他老人家没来得及自觉运用唯物论辩证法的世界观。
& Q0 V8 d1 a) o/ H" }# o再一本木心先生的文学史,先生已过世四年,饱读诗书,读私塾出来的,50年代坐过牢、在米国教过书,后落叶归根重归桑梓乌镇,这本标题为《文学回忆录》是本听课笔记,记录于八十年代末的几年,一月上两次的“世界文学史”课,持续了五年,形成五本笔记,记录者陈丹青。八十年代,正是一批同龄人洋插队的时段,原来陈是这么用功的人,不光画画 用功,听课有多认真,堪称滴水不漏老师的话都记录在案。文学史也称得上浩瀚,让木心先生娓娓道来,就轻松多了,到了大家的份上,举重若轻,随心所欲,不必按部就班,神聊,好玩的、个人有兴趣的就多讲点,谁都识文断字,尽可去读,大家的心得体会最重要。读史让人轻松的不多,想知道点中外文学史的ABC,这里有了。遗憾的是,这不是全本,是个洁本,都知道的。
- _; g  b3 j8 Y/ h! q《额尔古纳河右岸》作者小我们一轮。鄂温克族长在大林子中,与驯鹿为伴,逐草而居,山地上的苔藓被啃食完了,族人就拔寨而起。最早他们从贝加尔湖畔被迫迁徙至黑龙江流域,额尔古纳河是龙江的源头和支流,左岸是俄人的。书中描写的大兴安岭山麓余脉的冰天雪地大烟泡都似成相识,洁白的世界,严酷的生存条件,作者写了三代人的故事,故事有几分真实,有几分虚幻,萨满能出现奇迹吗?这是生长于东北大林子中的故事,作者从小生长在鄂温克族群中,离去、回归,见证了一个族群的衰亡,社会发展的黑洞要将弱小归于一统,挡不住了,哀歌一曲。  T" c: K+ V+ C2 h& Z1 r
《源氏物语》讲我们东邻的事。物语即故事,源氏为日本平安朝一代的皇子,围绕这位皇子三代人间皇亲国戚中发生的事,作者为宫中的女官,目睹了皇室的是是非非。公元1000年,日本人什么样子?写汉诗唱和歌,颇有古风,没见武士道,没见刀光剑影,想不到的异域风情。
& @. t7 S3 n8 n& @, [- a这后两部可称为风光片,只能看看了。大概是走不到了,额尔古纳河的右岸,不远也不近;那平安朝当事人无法重返,后人更无法穿越。
  c$ Z1 [4 n( ~& f
/ [, n; L! z; o  V; k- }53【踏青】
8 ^3 ]; D( T6 @$ U自从世纪大桥通了公交,坐上车一站地五六分钟就到了万绿园,比去近处的白沙门公园还快。这近处的公园得腿着。万绿园是海口市区最大的公共绿地,敞开式,四面八方都可以进,北面是水路,海水沿故道延伸至绿地的南部,漂着游船、有潮起潮落。还是以绿地为主,过去是海滩,往北填了一部分海面还是滨海,种了不少树和宽大的草坪,最大的人工草坪,欢迎惠顾,不像北方的公园种点草就拦起来,还要书写诸如小草青青爱护生命云云。草就是让人踩的,气候条件不一样,海岛降水量高,隔三差五要落雨,一年四季绿草茵茵,任人践踏,不怕,也没见剪草和浇水的,水老天爷负责,草似乎是那种长不高的草,匍匐在地上,走来走去的脚步抑制了生长。7 c+ j0 j" b; L; x' w* y8 d
进了公园就上了草坪,土著草皮实,年复一年自生自灭,不像引进的洋草,跟韭菜似的,一根根挺着,过一段就要剃次头。脚下的草盘根错节,贴着地皮,好多年的积淀,毛茸茸,松松软软的脚感,比走在酒店厚毛毯上既舒服又干净;另外一种绿植,成片生长在树荫下,暗绿色,小小的枝枝叉叉,北方多见,东北叫“太阳花”,北京叫“死不了”蔓延在地面,季节不到,星星点点几朵小花,也不大怕踩,真要一地花时怕也没人去踩了。踏青,一年四季踏青,见不着裸露的黄土或红土。8 G: M6 b; H$ h
园子建起过十年了,树多了、长高了,园林工人在为不知名的人工林剃头,立在挖掘机高高扬起的大铲中,挺着两米多长的电锯,哗啦啦地剃平头,四米以上的一律推光,此类树受不住台风,树冠大了就会立足不稳,隔年就得剃次头,防祸于未然,速生树种,一年四季都在长,树干有腰粗了。; G  s* H2 l+ }! Z
高高的椰林,禁得住风吹,往高了长,长在迎风面上也不怕。市树应该是椰树吧,树下的椰子6元一个,又长了一元钱,去年还是5元。早年一元一个,价格的走势印证了城市发展的历史。那时候椰林后没有高楼,往南看,那排椰树之后的楼房现在站满了。
发表于 2015-1-17 12: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54【踏浪】
出小区的北门对面是美丽沙住宅的一期,在填海的沙地上建起了排楼,二至三层一大片,去年就立起来了,一年过去,还没有入住,仍在后期的装修,外人见不到动静。小区的西侧大道通向海边,上次晚上走到这,保安拦着不让过,说是里面有维修工程,为了安全白天才可以通行。这处海岸是填海后新筑起来的,开放了好几年,去年夏天的台风后被破坏了。又隔了一周,白天走一趟,看看海岸又如何断壁残垣的。
刮风的天,没到海边时还感觉不到。登上岸边的石阶,有些地方修成大片的木栈道,迎面的风挺硬。海面开阔,一望无际,几十公里的海峡相隔,好天也看不到对面,只有在夜间登上几十层高楼,才可能见到对岸的灯光。地球小小的弧度,站在岸边,面前立着海,高高在上的大海。好天气阳光灿烂,海水碧绿、深蓝,远处深蓝,一改阴雨天气的昏黄,蓝天、蓝海令人愉悦。
附身看海堤的下面,依然整整齐齐码放着巨大的水泥构件,结实得相互搭建为一体,海浪迎头拍上来,摔作白色的浪花纷纷扬扬。水泥构件护坡之上三米宽的混凝土平台汪着一片片的水,今天这日子钓鱼的都不见了,那碎浪有时随着阵风越过平台蹿高攀上石壁甩到岸上来。人要躲着,否则真要踏浪而行了。
这时我才注意到,岸边原来的一排白色石头栏杆,一米多高的,往东西延伸十多里,现在荡然无存了,没有这层石栏,下面是垂直两米深的平台,凭添了游人跌落的风险。栏杆曾经的基础结构还在,一个个长方形的凹槽还在,立于其中的石柱、石条都断裂并清除了。这是去年台风所为?风会有这么大的力量?我怀疑自己的记忆。岸边的树还都立着呢。但那一个个石槽都在,凹槽为石柱所设,没了,让风吹了去。
往东走,至少三四里地,这一路海岸上的护坡构件基本完好,是不是整修过不知道。快到东头,接近白沙门海滩时,那岸边的栏杆出现了,这段栏杆不是东西向,而是南北向,没有迎着风,侥幸保留下来了。看这海堤内新建的这片房子,要修的多结实才扛得住大风啊。
55【百年一遇】
沿海堤旁小广场往西去,甬道修的平坦,倒着走也不会磕磕碰碰,倒行也是种活动方式,运动不同部位的肌肉,长途跋涉时可以缓解疲劳不误赶路的一种方法。走海边,我有时倒行逆施,当然路得平,为躲避迎头的劲风。走出不远,一大块广告牌横在甬道上,意在拦住游人,前面不宜进入,没有明说,但可以想到,一年前这里畅行无阻,往西可以沿海岸绕出十里八里,今年拦住,想必维修工程没结束。
绕过大牌子继续西行,见不到人了,这边小区的土建工程还没有开始,荒郊野景,只沿海的甬道在前面划出条弧线,前两年植的树,有的枯萎了。走出不远,脚下甬道的地砖斑驳不齐,一片片的被掀起,去年的台风还能将地皮刮起来?再往前,不仅是铺地的小方砖,铺路牙子的花岗岩长条石也被掀起码成了堆。路过海堤边的一处豁口,这里是海堤上下阶梯的地方,现在一片断壁残垣,阶梯不见,成了乱砖堆。这是去年台风所为,想那海堤的东段没能见到废墟是已经修复了,这西段还未及修整。
突突突,身后超过来台小货车,停在前面,前面有三个工人开始往车上扔地砖,甬道上起出来的地砖。我和开车的师傅搭讪,师傅说正在返工,是去年台风毁坏的。我说这海堤上的石栏杆也是台风毁的?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刚刚修好的,就这么不结实?师傅说就是这么厉害,十七八级的台风。我说,世世代代都在这,会料想不到海边的台风,不是年年都来吗。师傅说,没想到这么大,百年一遇啊……。
台风,小时候的印象最高12级。新的计量方式不清楚,最高多少级,每秒多少米,多大的能量。这海岛有气象记录至少60年吧,怎么会测不准这海滨的风力,工程设计有必要的保险系数,怎么会让大风无坚不摧了。这海岛的北部傍着海峡,并没有迎面大海。
我掉头回了,这叫什么工程质量。百年一遇,我们这一辈人如此幸运,百年不遇的事都赶上了,从三年自然灾害开始到唐山大地震到1998年长江大水,……。
发表于 2015-1-17 12: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011.JPG
发表于 2015-1-17 12: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008.JPG
发表于 2015-1-17 12: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004.JPG

点评

抱歉,昨天晚上没看到你的回复,今天看到已经晚啦!明天就走了,回北京见吧!😄  发表于 2015-1-18 20:28
明天你们哪里玩?方便就见个面吧。  发表于 2015-1-17 18:21
田学长,我在海口呢!住在滨海大道紧西边,离市政府第二办公区不远,19日回京。刚去了兴隆,三亚,博鳌玩回来。  发表于 2015-1-17 17:56
发表于 2015-1-18 08: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56【花匠】
得天独厚,锹柄插在土中也能长叶,这景还真见过一次,在白沙门的苗圃中,废弃的长锹柄斜插在土里,落地生根,上面绿叶丰满了起来。北面晾台上的两盆绿植,几年前开花的,没人照看,每年八九个月孤零零的没人理,见不到人,没放屋内,放屋内不吃不喝没个活,没敢放南阳台,夏日的太阳怕晒死,放置在北晾台靠在栏杆边,下雨天老天爷能给点水喝,死过又活了,有口水喝就能活着,有绿叶不开花,也好。
海岛的绿植覆盖率高,盖了好多楼,比较大的都市,这里新建小区楼间距不那么紧凑,外面的道路绿化带更宽,门口北面的碧海大道双向两车道,旁边的慢行道、人行道比主路要阔大得多,遍植树草。这条大道通车有四五年了,新栽的行道树、灌木、草皮越来越繁茂,也越来越好看。暖和地方的好处是植物终年生长,要不繁育良种的都往海南岛来呢,在北方种一茬,这边至少三茬,乔木灌木没有冬日的休眠成长的快些。才刨坑栽苗的时候,植株两面都用立木支撑,几年过去立住脚跟,支架除去。灌木丛列队站排,自有园艺工程师的设计,高低错落或弯曲的造型,花卉搭配着草坪,天天见花。园艺,城市的美容师,令玻璃水泥柏油组合的单调 多一些变化和生气。
绿地中的养护队伍是一些当地的妇女,栽种之后就是无休止的侍弄,白天走过这里总能见到她们的身影,蹲在树下、草棵中,培植、松土、清除杂草和枯叶。什么时候见到都在忙碌当中,顶着斗笠、脸上遮着围巾,代替口罩的功能,她们的蹲功了得。大概是有各自的责任区吧,集体作业是在最初的种植阶段,养护则各干各的,她们是灌木和花草的养护者。人类身边的大自然已难得繁荣昌盛了,也要靠着大量人工的投入。美丽沙小区西段海堤内围起的荒地已成了数百亩的建筑垃圾场,满目疮痍,建楼造屋还没圈来钱,一荒几年,但其中几百米的一条水系和绿化完成了,瓦砾废墟中的一抹青绿,绿水、绿树,棕榈成行、新植的花根萌发新叶,花匠们在喷水,一周的太阳新芽晒蔫了脑袋。
夕阳之下,花匠形影相吊,树丛中啾啾的小鸟伴随着。有人喝彩。
发表于 2015-1-18 14: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楼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15-1-18 15:02 编辑 * {$ K! ]7 z) e, u9 Y
% j. I; S  J9 C$ a3 u- M" D8 ?3 ]

教学楼

教学楼
发表于 2015-1-18 14: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馆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15-1-18 15:03 编辑 + z! F/ i& O6 ]& j
3 {) k# g5 ~, D4 E$ n/ J

图书馆

图书馆
发表于 2015-1-18 15: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004.JPG
发表于 2015-1-18 15: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57【风满园】
上午来到海南大学,周日,学生不多,这学校本来学生就不多,全国招生,肯来这南头上学的不多,新办的大学能有什么优势和特色。见到座石雕,是海南热带植物所贺喜海大50周岁,立在2008年,推算建校在1958.那时哪有什么海大,海大是海南建省前才建校,聚拢了地方的学校和科研所才大起来,1958很可能就是这热带植物所或是地方某师范院校的创立年,据此上溯,让海大显得老成些。听说海大的热带植物研究领域是长项,这里得天独厚,立足北纬18°线上,唯一热带的城市。
天气时阴时晴,阵风在楼群中乱窜,将行道树卷得上下翻飞,纸片子跟着人紧走,不起土,这纸片垃圾更令人讨厌,校园的清扫能力不足,学生们也太不讲究了。新一代人身上捯饬得光鲜,但随地扔垃圾的习惯继承了下来。
一栋教学楼前排满了车,站着不少人,拉着长长的横幅书写励志的话。这是全省年度艺术类统考的考场,艺术类,飘散的满是艺术的气息,那身条,那模样,不说信心满满,自是略胜一筹者才敢来此赶考,出类拔萃者年度选秀, 出名要早,又有几人能如愿以偿,万一呢。
年初是大学的考试期,本校的学期考试无从谈起,GRE、雅思……,都支着引导牌,有学生在石椅上大声念着洋文,学生的美好年华伴随着学业的压力,我们经历过,也没经历过,没经历过的就留下了遗憾。食堂前的告示牌上一年一度的考研辅导广告,换上了2016年。
学生少见,是不是学校的面积太大,往南望过去,不知哪里是边际,见不到北京高校那么多的自行车和课后滚滚的人流。也见不到学校文化中心热闹的广告牌和频繁的演出安排,夜夜笙歌的场景。远远看艺术学院门可罗雀、旅游学院冷冷清清。图书馆进进出出的学生,中午食堂的人也不多。
风起云不涌,摇曳是身边的树。高坡上两株老树,胸径要两人合抱,枝叶凋落,在此扎根上百年了。二十年多年的校园,难得见到老树,在老树不远处一溜粗粗的树桩,没能留住,被电锯齐刷刷地截去,也许又是台风的缘故。
发表于 2015-1-19 11: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58【古人言】
有一段厚今薄古的日子,体现在标语口号一类的方块字上,言简意赅,适于识字水平低下的国度,提纲挈领,该干嘛干嘛,安民告示,利于几个统一。不说古语,不引经据典,大白话,逢年过大节,报上整十条二十条。后来有一时期更是报纸的头条,天天讲、月月讲……最高指示。至于铺天盖地,是城是乡哪哪都刷。一代人的时间,世风变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与时俱进,新人讲新话。
走在校园中,学校总是开风气之先的地方,这里都讲些什么,在告示栏上看看:寒假小学期课程预告、学生创业竞赛活动安排、考研辅导通知……。没见那种首都高校校园中常见的讲座预告,这些个预告,谁来讲、讲什么,其学术水准能约略知道个大概。比如见这榜上贴出的大幅照片,介绍2016考研辅导的“领军人物”“**博导”“概率论数理统计出题组组长”还有英语名师之类的。这跟学术没有关系,莘莘学子关心的是个人的前途饭碗,这来的实惠。上周刚刚公布了对考研统考的改革,指挥棒往哪里指了。
想想也许是期末了,暂停讲座让学子们集中精力备考。大考小考正在进行中。横幅上“心平气和面对竞争”之类的心灵鸡汤,一幅幅摇曳在考场之外。主干道上,通往东坡湖的那条路上,一条条横幅“18*”“席**”云云,被风扯得紧紧绷绷的想飞天外。
东坡老人的塑像高高大大立在湖边,看着眼下的湖水和红树林,满眼的忧郁,约千年前他老人家来到这里正是倒霉的时候,高兴不起来。后人颇感幸运,终于曾经有名人造访过这蛮荒之地。
校园内古人的遗迹移植了好几处,均刻石留念。只可惜这才二十年,石头上的字迹已见模糊。计算机科学院门前的地面上阴文阳刻小篆隶书,可叹认不全字、连不成句,周边又见不到老师。学校北门绿地上,一块石壁上刻着古人述说这崖州天涯求学之苦,中华无以复加。一组文化柱上,十几根擎天的石柱上篆刻着前人的言说,李光、海瑞……他们都曾经踏足这片土地,感言这片土地。近代中山先生一篇吁请海岛建省的碑文,白话可读没有障碍。先生百年前筹划建国方略,为海南建省的先声。读来有意思。
发表于 2015-1-19 11: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003.JPG

点评

好!  发表于 2015-1-19 12:59
发表于 2015-1-20 18: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59【大寒】
上网查询海况,海岛报的是一南一北两头的海滨浴场。三亚那边海水温度22°,海口这边报的是假日海滩水温18°,两边水温相差4°。海浪高程这边不足一米,最高潮位在清晨六点,最低下午四点。我在海口的东面白沙门海滩下水,可以参考假日海滩的海况预报。
在白沙门下海应该赶高潮位的点,但上午风大,午饭后才往海滩去,太阳挺晒,迎头的风硬,穿透身上的衣服,风大的天穿棉袄也不觉得热。翻过栏杆,出溜到沙滩,老远就看到了新月形的沙丘,有赤条条的汉子卧在其间,像两只大猫,不是身体中段有深色的棉织物,几乎和砂砾混为一色了。沙子色调浅些,皮肤的颜色黑些。走近,看到了鸡西的老苗,20天没见了,我说你这些日子晒得更黑了。问问才知道他们几个一早就来了,带着午饭过来的。
几位都是短打扮,正是午休的时候,不多说了,接茬睡吧。我先下去游会儿。老苗说,你来的时候不好,水浅,这湾子里泥多。我说知道,我往东面去。
东面沙滩深入海水那一截高出水面一米多,砂砾够粗,松软,踩下去深深的脚印,能到腿肚子,高潮位时,这块沙头应该是水平的,离了沙滩两步,水深就没了人。现在快到了最低潮位,人入水前行两米,脚插入了烂泥地,赶紧俯下身子让人漂了起来,烂泥的脚感实在不爽。
水温还好,据说20°是游泳的最佳温度,这是针对大众玩水说的,对小众,比如冬泳爱好者就不适用。“大寒”节气了,这要在北方开始了冰上运动,冰层之下,接近冰点的冷水,也常能见到戏水者,在我还是真不敢下,早就有心无力,享受不到冰水的刺激和带来的愉悦,连冰激凌都敬而远之了。这里的海水如同北方的秋水,略凉,比夏日的温吞水游着要舒服。也没往远处游,在离岸几十米处随波逐流。
旱季的水是干净的,海口处少了南渡江水顺流而下夹带的乌七八糟,年初在三亚湾游了几次之后,再回来游这琼州海峡的水,也还觉得不错。南边太热闹了,往后还得热闹,不仅游人,更多的大舰大艇将作为锚地。
60【收网】
紧着刨水,脚不着地,借着一波白浪,冲到了沙岸,全身而退干干净净爬上岸来,蹦蹦跳跳抖落一身水珠,走到新月形掩体时,人也被风干了。老苗几位有睡醒的,说起前些天海面沉了一只船,油污了水面,一直漂到西海岸那边,后来沉船被拖走了,这两天水才干净。一位长春的老哥头次见,说是现在也常住北京了,住六里桥,下半年就往北京办户口,闺女北漂多年,够标准可以落户口,所以老俩口也要一块儿办过来。能有什么好处,老人办户口,说是医保、社保都比东北好得多。能有这好事?
三点多钟二位起身,说要准备撤了,先把网收了,一早来下的网,差不多了。我跟着到了水边,见四五十米外的海面有白色醒目的浮漂,这是网的远端,近处的锚在离岸几米的水中,他们用的是沾网,那种尼龙丝编织的,上面是浮漂,下面有铅坠,如同长长的排球网,被固定在海水中,鱼儿过来碰网就被挂住,很难挣脱。每张网有数千个网眼,要是能网住鱼群……。按照老苗的说法,今年这里的鱼不多,但每日的收获,一家人饱餐一顿没有问题。为什么一早就来,大半天要耗在这沙滩上,也是为这网上的鱼,本来鱼就少,时间要是少了,鱼儿撞网的机会也就少了。这附近近年很少有渔船过来,都不值当过来了。也就是钓鱼的和这些没事干的老头玩一玩罢了。
两位一起收网,一个在前面拽,一个顺势就将网折叠起来,是那种小眼 的网,收到了尽头,所获不多,见着两只皮皮虾,一条银光闪闪的带鱼,名符其实的带鱼,比鞋带宽点,半尺多长,不到两乍长的海鲶鱼,一乍长的花鱼,黑白斑马纹,养在鱼缸里满好看。这一网太少了。水中还有两张网。这时那位高个子的从水中拖上一只网笼,里面尺把多长的鱼三条,一寸宽的带鱼和两只不知名的鱼。大个子说,刚才这笼子上攀着一只老大个的海螃蟹,在跟笼子内的鱼较劲,没敢下手抓,让它跑了。大个子又往海里去了,去收另外一张网。
发表于 2015-1-21 10: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004.JPG
发表于 2015-1-21 10: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012.JPG
发表于 2015-1-21 10: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001.JPG
发表于 2015-1-22 08: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61【三马】
不是西北的“三马”是海边的三 马:马鲛鱼、马头鱼、马友鱼。
马鲛鱼是这海岛的拳头商品、推荐商品。到了大年前礼盒送人,这是大件之一,机场能见着托运的,密封包装,夹带冰块,保温24小时,去年还真带了两盒回去。其实这东西并不新鲜,北京超市中常见,鲅鱼,卖鱼的为省事也有写作巴鱼的,鲅字识的人少又多出好几笔,以讹传讹。鲅鱼的学名是马鲛鱼,北方不这么叫,海岛人倒是标准的读音。刚来这时看着马鲛鱼就面熟,比北方出产的鲅鱼稍大些,后来网上查询才知道与鲅鱼一码事。与北京的区别也就是新鲜,市场还是超市都卖鲜的,不冷冻,冷冻增加成本,靠海吃海,快进快卖,出水两三个小时就出手了。自然物品的鲜美要高于冷冻的。
马头鱼,北京没见过。产出少,进不了大都市,这里摊上也属于小宗鱼品。小的半斤、大的一斤、二斤,白色的、粉色的,小的10/斤,上次买了两条共二斤重,30元。这里吃鱼的另一个好处,大超市还是小鱼摊,出售时都代客刮鳞清理内脏,连小沙丁鱼都管,令食客省了不少事。马头鱼学名方头鱼,方脑袋,与马头的模样差远了,看着多少有点丑。买回去过水洗了上锅清蒸。鲜嫩、蒜瓣肉、刺不多,价格偏低,可能是模样差点,再者头部占比大点。属于好吃不贵的品种。
今天买了马友鱼,类似黄花鱼的模样,头部更尖,体型稍圆,小贩一个劲的推荐好吃,吃了不后悔,明天你还会来。但价格贵了,比马鲛鱼贵,30元一斤。没买过,不记得吃没吃过,买回去尝尝。上网查询,有此一号。学名四指马鲅,出产地广东沿海,以湛江的最佳,徐闻人称午鱼 ,属名贵鱼种,说了一堆好话,脑白金之类的,除了营养价值以外还提及是属于凉性食品,不易多食,佐以酒类为好。也是清蒸,清蒸省事,又食的原味。入口肉质细腻,像是脂肪含量高,吃到另一半时就有些腻了。比较起来,马头鱼更适合我的口味,一条下肚还想着下一条。
发表于 2015-1-23 14: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62【四马】
又见着一马,马面鱼。当地小贩叫剥皮鱼,我明知故问打听,是剥呀还是扒呀?小贩剥、剥、剥,连续发音以正视听,伸手就往下扒皮,我赶紧止住,说让我拍张片子。
学名马面魨,我上完小学那年就认识它了,一张彩图贴在副食店的墙上,介绍这一新的鱼种。那时这鱼属于另类,京城市场上多北方海域过来的鱼,黄花鱼、带鱼是最大的货源,其他鲅鱼、快鱼、比目鱼、墨斗鱼,总有十种八种,“困难时期”过后鱼品就很丰富了,也不必凭本凭票,有些属于季节性的,如对虾、海蛎子,都算常见。西四十字路口有家福兴鱼店,专卖鱼,六十年代末时开始卖活的淡水鱼,两毛左右一斤。
见着马面魨时内乱刚刚开始,在前有没有,没注意,从那年人就闲下来,虽然不当家,有时也帮家,打个酱油唔去趟副食店。那时的记忆红旗招展之外,马面魨也算得一张面孔,模样还算名符其实,像马的平滑大长脸,比马头鱼贴切得多。扁扁的、小眼睛、有点丑,奇特的是它那层皮不能食用,普通的鱼食前要去鳞,它则需要剥皮,剥皮极易,比人脱光了还快,两三个动作溜光,现出皮下的嫩肉,头及内脏一并扔掉。实在说,那肉质一般,比带鱼黄花鱼要差,好处是,刺少,除了脊骨全是肉。售货员介绍,这是南海出产的鱼种,热带海域出产,让人一下子就想到曾母暗沙。这种鱼那时卖的便宜,也有剥了皮卖的,鱼皮惨白,也有泛着荧光的,大概也就黄花鱼一半的价格,不太受人欢迎。
后来有好长一段时间见不到这种鱼了,但现在又能见着了,尤其当下的物流手段,全程冷链,什么都能给搞到大城市的餐桌上。价格好像也不再便宜。我也一直没有买过它。
买一条吧,都不记得是什么味道了,这里卖的品种多是大号的,15元一斤,今天见着的这拨都是二斤上下的。约一条,一斤七两25元,小贩手上五个动作后,皮就剥下了,手起刀落,切腹除腮,收拾完毕。
“回去红烧”“清蒸行吗?”“不好吃”。
发表于 2015-1-23 14: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035.JPG
发表于 2015-1-24 09: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头鱼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15-1-24 09:59 编辑 # d7 i* _8 J/ S% t* z6 [' K) E
0 ~1 H' w( G1 p# t. g" F

马头鱼

马头鱼
发表于 2015-1-24 09: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友鱼

马友鱼

马友鱼
发表于 2015-1-25 09: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64【老街】
本周大报上登载海口骑楼老街的三条街基本修复,老字号入住六十多家。过来看看,这一街区来过多次,可以不恰当的类别一下北京的大栅栏商业区,都是老街、老房子,当地人祖上阔过的证明,建筑特色是骑楼,临街一面雕梁画栋,有巴洛克风格,一层多有廊柱,串起一条街,逛街日晒不着、雨淋不着。去年还来过,水巷口街吃的饭,中山路口立着招商公告,还说春节“开街”。这又过了一年。
走新华路往南,到头解放东路往东,见着中山路拐进去。也没注意修复的到底是哪三条街,这一大片都属于骑楼老街区,但感觉和去年差不多,熙熙攘攘的商业街,去年就走到过,这次见到处和平电影院,过去没留意,上台阶往里走,那大厅已经改成了大餐厅,快中午了,还满满当当的吃早茶的食客们,电影呢?在二楼,今天中午、晚上共两场电影。喧宾夺主,见头顶上影院的金字招牌与餐馆的招牌并驾齐驱着。食客吃完了,上去看电影。
中山路好,清净,有路障,步行街,人可以两边晃,街上没多少人,晒太阳逛街。
本着修旧如旧的理念,老街楼宇的外立面得到了剥离、恢复、修整,去掉这几十年包装改造上去的水泥、木材、油饰和霓虹灯,恢复早年的面貌,曾经的老字号门脸量了出来,老墙上篆刻的**堂、**店,曾经的书局、成衣厂、药铺……。
早几年这里是电器一条街,业态跟北京西四北大街似的,街两边一楼的门脸全码满了电缆电线灯具电工工具。现在看来,有一多半撤出去了,置换进来的是咖啡屋、茶馆、古玩字画、珍珠贝壳、小吃店、银行。究竟哪家是老子号?一家写明老字号药店标明是1998年。尽管都入住了百年老屋,有的连同桌椅板凳都做老、做旧,挂上难辨拗口的木匾,还是让人觉不出古朴沧桑。装嫩不易,充老也不易。
去年在这条街上的“老船长”店的二楼喝过咖啡,还在。它边上的台湾点心铺还在,新品海口马卡龙,买两块尝尝。整条大街游人寥寥,至少有三处还围着帆布墙开工建设着,多数的店铺仍然没有开张。难,一年招商看来是不成功,让老街发展起来,形成人流物流,又能体现一地的风貌,可忆旧、可维新,比修复老房子难多了。
65【冼夫人庙】
走过的几条街上没有大些的馆子,打听“骑楼小吃街”往西,一直走,在大同街上,不近。往西出了中山路是得胜沙路,一面是骑楼,另一面是低矮的平房,两面都是店铺、摊商,服装一条街,不是品牌店,多廉价的批发市场,是小几号的“动批”,北京的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听说动迁了,人多,好在是步行街,这条街没看头,刚从中山路出来,骑楼的模样都差不多,想往里看看,里面都挺深、挺黑,有个邱氏大宅子半敞着门,进去一看,眼前的二道门上写着“私宅”,好内容都在里面,没有当地人领着就有了难度。
面街的骑楼多数都是商铺,二楼以上有的成为了住家,过去现在都是如此,建筑只看个外表,外行的也看不出道道,觉不出多好,一种风格,地方特色。总比现在哪哪都是差不多的水泥玻璃盒子中看。
路南两栋骑楼之间是绿琉璃瓦的飞檐斗拱,挤在楼当间儿的一座二层小庙,冼夫人庙。冼夫人为南北朝人,巾帼英雄,历史记载汉元帝时海岛颇不平静,内乱频仍,元帝罢弃珠崖郡,使海岛成为域外之地,及至冼夫人,相隔600多年直到隋炀帝时,海岛重归王土,冼夫人居功至伟,为中华版图的完整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都有创建。据说海南有冼夫人庙二百多座,每年的春天当地有军坡节,纪念这位历史名人。这处得胜沙路边的小庙建造于清咸丰年间。
两座楼夹缝中的小庙,笼着一院子烟,没见香客,是庙前的香炉内遍插香烛燃起的烟,除了香炉,边上一尊石雕冼夫人戎装跃马,小院就占去一半,绕过香炉往殿里走,黑暗中看清摆着六张麻将桌,是个棋牌室,有小楼梯,登上二楼,这才是正地方,糊里花哨的神龛内是灯火辉煌的冼夫人的金身塑像,穆桂英、花木兰的扮相,算得隆重,当院的烟气窜上了二楼缭绕着金身,呛人肺腑。赶紧下行,小小的院子,这时才注意到,四边满是家居用品,锅碗瓢盆,成摞捆起来的废纸板,宝马蹄子下面是废弃的塑料瓶子,这是居家过日子的场所和纪念堂的混搭,这的主人日子过得太不讲究了,到处邋邋遢遢,真是委屈了尊夫人。
发表于 2015-1-26 09: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002.JPG
发表于 2015-1-26 09: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017.JPG

点评

这跟北海老街好像啊!就是建筑新很多。  发表于 2015-1-30 09:35
发表于 2015-1-26 09: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029.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7 02:31 , Processed in 1.29234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