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5 Z" Q. n5 k, @4 R) R: ]4 m2 }【黑旋风李逵】 3 z# ?- g; S- d& {
京剧中水浒戏不少,以李逵为男一号的戏有好几折。比如这一出,原以为是水浒传里写的李逵沂州探母先撞李鬼、又遇老虎的事。看了一会不是,这出讲的是:李逵接令下山去寻戴宗,碰到歹人冒充宋大哥强抢民女,李逵回山后问罪宋江、大闹忠义堂,后弥除误会、斩获歹人,黑旋风负荆请罪。老妈说这出戏过去叫《真假宋江》。一个故事,好几个版本,过去、现在都是一事。
1 S0 c1 W. s! ~& x5 A1 G5 v古今一事的还有这阴谋诡计,也是代代相传。同代的李逵和李鬼,真宋江假宋江。不知在前还是在后的真假美猴王,石猴和六耳猕猴,这都是坏人冒充好人,冒名顶替,为的是狐假虎威杀人劫财或是为败坏当事人的名声。搞阴谋的事,好人也得干,好人假扮坏人,打入内部,克敌制胜的案例更多,近代十万大山剿匪的《英雄虎胆》曾泰,、天津站《潜伏》的余则成,影视只是现实版的九牛一毛。有一类,难辨好坏,是好人扮了坏人,还是相反,如《九江口》的假驸马华云龙,不好归类,算他“无毒不丈夫”。 ' r# w% G- \2 O3 R! x
戏中如下大段的唱词,似曾相识:
% x3 `2 @& p8 Y# ~9 m; J李逵:【西皮散板】遵奉将令沂州往,道旁的杨柳列成行。水波如鳞翻碧浪,满山的桃花是放红光。山影儿在水中随波荡漾,这样的美景不寻常。黄莺儿在枝头飞舞高唱,一路上观不尽这大好的春光。顺着这溪水岸忙把路上,……。
- K3 \ I$ d9 @" |: O不是黑大汉的扮相和粗音大嗓,真想不到这是黑旋风的唱段。李逵与猛张飞、牛皋都是一路,打打杀杀,莽撞的糙爷们,或许都有粗中有细的方面,这黑旋风是寄情于花红柳绿、莺飞草长,情商实在是不低。
1 w) T6 `* ?6 ?; u+ r那日他军务在身,急冲冲跋山涉水,竟然有如此好的心境欣赏大好河山?悠哉游哉,也显得不那么敬业吧。 2 b8 K; ^8 O; C- k! l) x
这段散板唱得婉转曲折,磨磨唧唧的好半天,那做派有几分“黛玉葬花”。 1 A x0 l* f p9 q. F
“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程式化的唱腔,又让我想起了郭建光,《沙家浜》,也是战将、伤员,也是激情大好河山,“战地黄花分外香”。
. }: C: H( }6 B" X$ R1 n【刺王僚】
# I) Z. z+ }4 h* R7 V这是“春秋”时的事。文革时看过林汉达先生编写的《东周列国》是大厚本的。再早,家里还购回两本,是先生为小学生编的简本,绿皮的《春秋故事》蓝皮的《战国故事》后者的封面是“火牛陷阵”。“春秋”结束于越王勾践称霸,刺王僚说的是勾践的对手夫差他爹的事。
, p: t, J+ ^* T- Q: ]3 q小时候,看书就看故事,有时年代、人物关系也搞不太清,事是记住了。但知道这个故事不是从“字书”来的,而是再早的小人书,大概是叫《鱼肠剑》,图文并茂。
3 x% l S, t$ H/ |7 s《刺王僚》讲的是:春秋末吴国的公子光欲杀堂兄吴王僚,伍子胥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公子光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美味鱼腹中进献,专诸鱼腹中拔剑行刺成功,自己也当场毙命。此后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
* H: H# k: v; V( x* w0 l$ q' ~9 @公子光杀堂兄、觊觎王位的理由是自已才是“嫡子”堂兄为王名不正言不顺,但当朝的众人还有推举了吴王僚,于是他阴谋行刺。 0 O0 G" ~9 t% V5 o# f/ F
吴王阖闾后来成就了霸业,成者王侯,问不问“出处”?骨肉相残,反正历史又记录了一笔,世人说“春秋无义战”。 " n" s2 a2 K" ]' F9 c9 u
刺客专诸青史留名,太史公在《史记》中特别写了《刺客列传》。在中国社会,刺客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无数文人墨客颂扬之、甚至效法之。后来的燕赵慷慨悲歌之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同代人的张导还整了一部《刺秦》,这电影我没看过,是不是和《刺王僚》一样都是歌颂忠心赤胆,“士为知己者亡”。
' m0 ~7 X: q8 o" G7 c- U, m8 ?刺客这个行当就没有断过线,一直被视为以弱胜强的利器,屡试不爽。汪精卫行刺满清摄政王载沣时用的是zhayao包,他埋伏在什刹海银锭桥附近,偏偏那日一街坊闹肚子早起出门“大解”看到可疑的歹人报了警,史称“一泡屎”改写了历史。汪失败入狱,一首“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世人感动。蒋介石刺杀政敌陶成章还假扮成修女。《建党伟业》片子中,那小蒋就露了一小脸,这可是政治资本,他后来一路飙升,与此案关系极大。 % Q, ?& L; q( _' u9 V! a
转至新世纪,刺客们现代化了,不再鱼肠剑、不再快抢,驾机撞翻大楼,深仇大恨、不共戴天,依然是义无反顾、依然是视死如归。今天还颂扬这个,好像不太文明了。
9 ~! x2 w! D5 w4 D' L: z【珠帘寨】
* l, e9 Z# \& t4 f5 n" P《珠帘寨》说的是黄巢起义唐皇逃离京城后派大臣向李克用搬兵救驾,李拥兵自重,因与朝廷有旧怨,不肯出兵,经过一番劝说、利诱、激将,终于发兵,途经珠帘寨时,强人周德威拦路打劫,李克用出战,收降周。这出戏的命名有点勉强,珠帘寨强人剪径微不足道,从内容到戏份都是围绕发兵救唐述说故事,娱乐观众。 + y% ~/ v0 ~. u2 e% G5 \
唐末又逢乱世,接下来是五代十国。对男一号沙陀国的李克用没啥印象,上网搜索李氏,祖上是北匈奴人士,后为西突厥,游牧新疆准噶尔地区,再后沙陀国、唐皇赐李姓,为李姓诸王之一。史上记载,李骁勇善战,击退黄巢,收复长安,居功至伟,时年28岁。 2 Q: b3 P% {- Q7 t8 R
戏就是戏说,戏中的李克用,是须发皆白的老者,号称千岁、称孤道寡,手下十三太保(义子)年富力强、武艺高超,戏和历史真实差着辈呢,此其一。 ) ^& [2 `1 c q7 J
戏说之二:李惧内。唐末,藩镇割据,唐臣手握圣旨,搬兵不动,转而走“夫人路线”,结果那二位夫人深明大义,国家有难,勤王、驰援刻不容缓。李不发兵,就滚蛋,二位夫人自掌帅印,调兵遣将、发号施令,反客为主倒让李成了先锋。 + J) F" a2 N! W* B+ r
李为何惧内,他自言:家有家规,好像是因为嗜酒,晚间回宫,常在东宫、西宫吃了二位夫人的闭门羹,好不郁闷,于是落下了惧内的病根。 0 K1 [7 J! L: }
惧内这事估计史书上不会有记录,活字印刷到宋时才有,长安纸贵,史官不会记录这等鸡毛蒜皮,家事、国事,史官们也拈得来轻重。
8 s: `/ \4 h5 q' a- `; o既是戏说,颠倒黑白也是戏剧冲突的办法之一。“骒马上不了阵”那就上回阵。二夫人原本就是番人的后裔,没有温良恭俭让的礼教,不知三纲五常的框框,老公搬不动还有众儿郎,十三太保各个强。
7 A: m3 e7 ^( b/ S4 g京剧中挂帅的还有穆桂英,都是说戏,不是史实。男耕女织自然分工,中华文化自独尊儒术之后,就是男主外女主内,到了大唐的则天武后,政教合谋,拿佛说事、称菩萨转世,颠倒阴阳,稍晚些的女人挂帅也不算离谱。
O/ j/ Y& [- y0 z* p《珠帘寨》中李克用不肯发兵,源于旧怨:李人称独眼龙,被同僚唐皇国舅取笑貌丑,李出手酿成命案、遭贬。无独有偶,唱词中还说那黄巢因面目丑陋考中了状元却被皇上拿下,连考官都被斩了,因此黄巢造反。你看以貌取人,命案事小,颠覆了个朝廷事大。
% c2 U( Z, Y* t) ?李克用平乱成功并没能让大唐苟延多久,天下大乱进入五代十国阶段。小学生学历史的梗概,就是唐(公元618--907)、宋、元、明、清,都不提这五代十国(907—960),实在也是乱的可以,其中李克用这一脉风水不错,先后出了几位皇帝。他们是:李克用儿子、后唐庄宗李存勖、(后来毛还赞扬他用兵如神)李克用养子(《珠帘寨》中的大太保)后唐明宗李嗣源、李嗣源养子后唐末帝李从珂 、李嗣源女婿石敬瑭 、石可不是好鸟,他借重契丹之力得以建立后晋王朝,割让燕云十六州,甘当“儿皇帝”。 - l8 _" ^" ]4 U+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5 10:16:0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