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pei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4-5-26 13: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430【麦子】
周末又下了雨,驱散了高温,带来了清凉,植物经过洗涤,抖擞精神,伸直腰杆,往高了蹿。倭瓜开始吐蔓攀爬,扁豆秧也往架子上搭手。
几周前播了一畦的菠菜,发芽率不高,又饱一顿、饥几顿,缺少及时补水,缺苗断垄,长到一乍高就老了,其成果让虫子吃了一半,剩下的熬了一锅菠菜汤。菜苗出的不多,但同期出苗有几好株高杆作物,知道它不是蔬菜的同类,但也不是常见的野草。觉得可能是麦苗,农人收获菜籽时混进来的麦粒。留着它,添些绿。比菠菜蹿个快,现在长了有一尺半高,同一片土地上,同样的待遇,它比菠菜壮得多,一场雨后见它绽出了麦穗,那一定是植物的果实,但是不是麦穗,怀疑。像是一串倒立着的“对勾”不是小麦穗,会不会是燕麦之类的?要等黄熟之日见分晓了。
想起龙江的麦子,春播下去,风吹日晒,人工拔一遍大草,都交给老天爷打理了,百天之后,一片金黄,丰收的田野。觉得小麦是那般的省心省力,那么的善解人意。没有追过肥吧,黑土地那时还底子厚,还有老本可吃。再说,冬春的积肥、送肥到田间,春播还有一道颗粒肥随种下地。那地有劲,麦子长得比杂草快,麦子壮的地块,就没草的生长空间。浇过水吗?没有。大运干中的一渠清水是为稻子预备的。麦子地里的排水支渠早被蒿草封死了。不必浇水,厚厚的腐殖土中富含小麦植株所需要的水分。记得有一年,全团在26连召开水浇麦现场会,推广创高产的经验。26连曾经有过水浇麦地的实践,是不是也达成了丰产。干还是不干,要增加水利工程,清理沟渠,麦地七高八低,高地水上不去,低地就淹了。经验不推、不贯彻不行,25、26阡陌相连、鸡犬相闻。派些劳力先检修涵闸吧。
种什么、怎么种,也不是自己完全说了算的年代。让你水浇地,你就得动起来。
及时雨泼下来,大雨,涝了。工程罢手。农地劳作几年没有浇过麦子。兴凯湖地区的土壤特点,无需小麦灌溉,得天独厚。好事不能全占着,这老天爷在收获的季节常常翻雨覆云,让将到手的成果又回归田野。几十年的得失成败,农人终于可以自己做主了。麦子不种了。
431【好果】
草莓熟了,头一周采是不到十个。第二周三十多个,这第三周一百多个。别以为有多少,这一百多个,也就装满一餐盒,庆丰包子铺的那种餐盒。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工夫没下到,就别指望丰硕的成果。
草莓结果这是第四年,最早移种了三棵,自由生长,不断地向四周延展,触须在合适的地方就往下扎下新根,吐出新叶、新的细细枝干继续匍匐前进,现在草莓族占地有三平米了。这东西皮实,孕育阶段要是不下雨就补点水,把身边的大草拔去。肥料就是厨余垃圾自制的土肥料。氮、磷、钾肯定是不够、不均衡,要不怎么长得大大小小,小的才花生米大,大的,像市场上出售的那种,不超过15%。要说还是个大的好吃,虽然那些小的也算长得标致,有果有叶,红红的。果味醇厚,酸甜都是那么浓郁,草莓特有那种香气,三者杂糅在一起。小的只是甜度不够,味够了。
好果子要在最好的时段食用,鸟都知道。鸟是被果实成熟的气味所吸引,青的、黄的、半红的,都不是鸟儿争食的对象,等到最香甜的时候,鸟们不请自来。所以果农只能在大田草莓未成熟前采摘,除了保鲜和运输的需要外,主要是要与鸟类争夺果实。十成熟的最好吃,现在室内栽培和食客们草莓园中亲自采摘,可以吃到熟透的果实,大快朵颐了。
今年我这的草莓们多了项待遇,就是买回来一副防护罩,用四根竹竿,钉住四角,悬在草莓棵子头顶上,这是防鸟措施。去年的果实多一半都喂了鸟。
这防护罩看上去简陋,用起来还真灵。两平米的一块绿塑料的纱网,平铺在上,四周并未封闭,鸟们其实可以在草莓棵子中自由进出的,但却没有进来的,网下红红的一片。这些年鸟们与人类打交道,培养出足够的警惕性,尽管那张布,不是网,并无杀伤力,但鸟们望而祛步,网下不敢钻也不敢碰。“人为财死”可信“鸟为食亡”没那回事。连靠近罩子外面的果实,也安然无恙。这防护罩的威慑范围是网外距离一尺,一尺以外的植株则不在保护范围之内,植株上只留存青果子,没有红果子。

点评

据此文推测:这鸟儿们不是色盲,靠颜色分辨果实的成熟度是它们的强项哈,……  发表于 2014-5-27 16: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4-5-26 1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PNG

点评

尽享桑葚与草莓收获的喜悦!纯天然的诱人果品,是需要劳动的付出啊。  发表于 2014-5-27 10:10
发表于 2014-5-26 14: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5-26 14: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青草专攻湖区!

点评

还研究……,我(军)已经与去年大踏步攻占京津冀……了,育新同学来廊坊可找我一叙哈。  发表于 2014-5-27 16:50
哈哈,最近正研究京津冀呢,所以.....  发表于 2014-5-27 13:49
发表于 2014-5-27 21: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432【樱桃园】
“樱桃好吃树难栽”这是歌曲唱到的,电影《我们村里年轻人》插曲,我是在小学校的音乐教室学唱的。曲子满是乡土气息,给我以典故式的教导:樱桃是好吃的东西,又是难得的东西。会唱这首歌时,嘴里吃到过樱桃没有?就是吃到过,也没有什么记忆。再早些,在学龄前,我上的第一所幼儿园位置在宣武区的南樱桃园,挨着南菜园。有南就有北,北面一定也有樱桃园和菜园子,官园就是一处官家的菜园子,与南菜园在地理位置南北对峙着,北樱桃园是现今的哪一处,不会是官园往东的那一片?50年代中期,我在南樱桃园第四幼儿园外面见过菜园子,里面有老牛车水的场面,可没见着过樱桃树,小孩子不认识树,但树上红红的果实逃不过孩子的眼睛。70年代末南菜园往南还是苗圃,即现在的大观园公园,往西还可见菜园子。
旧时,鲜樱桃在北京这座大城市少见,在如现在批量上市之前,有若干年的樱桃罐头时期,来补充鲜樱桃匮乏的需求。那时不管是鲜的还是罐装的除了口味独特,也不觉得有多么好吃,直到后来山东的大樱桃进京,又大又红,确实不错。再过若干年,货畅其流之后,市场上樱桃不是稀罕物,除了价格比普通水果偏高些,上市的季节短些,不像苹果鸭梨转圈能吃一年。我直到90年代才头次走进樱桃园,那是在颐和园附近的一处果园子。原来樱桃树这么高大,两棵树可以覆盖个羽球场子,头上满天星般结得一树果。捡硕大、黑红的往嘴里填。
现在我位于乡下的那处三分天下的外面,物业在大院子中移栽了几百棵樱桃。没人浇水施肥除草,几年了花没见多少、果没吃到几颗,这真应了歌曲中所唱的。“……,不下苦工花不开”其实这树栽的不是为吃的,就为刨坑占地,有此一号,如同现在城乡结合部的村落,扩园子、盖房子,加盖二层、三层,不为住,盖是为了拆,为了小家小户的拆迁款翻番,人呀!樱桃树在为GDP抬升,在为人的巧取豪夺做牺牲。
433【摘樱桃】
隔了好几年又进樱桃园,京东顺义地面上。好大的园子,老刘说进深有一里地,横向不止一里地。树棵不大,行距有一丈五,株距一丈余,树高一人多,矮化的品种高处的果实还是够不到,果园的师傅介绍樱桃的品种好几个:“红灯”“艳红”……。师傅往里轰人,说外面少,里面多,往里面摘去。红的、黄的,枝头缀得满满的,半月前就进入了盛果期,有的树上存果还真不多了。
手里拎着两个塑料袋,往林子深处走,里面不是多吗。走到四分之三处往右手拐去,满树喜人的果子。先捡大的摘下来吃,甜酸,比市场上买的好吃。不熟的就摘下来,成熟度太高就存不住,自己采摘就没有这个问题。尽可以捡大的、熟的,目测基本可以判断准确。这棵树上的味道不错,那就摘这棵的。挑大的摘,大就代表好,成熟度是第二位的考虑,要都是十成熟的拿回去一时也吃不掉。
起风了,树棵摇曳,人要追随移动的目标,对眼力有更高标准的要求。低处的果子稀疏,国人高个子不多,伸展了腰肢,高高地扬起手,抓取高处的好果,“五十肩”的老者们不要错过这项不错的康复训练,劳动、锻炼、康复三位一体。
边走边摘,诱惑在前往,更好的一颗在前方。一棵树上取食一颗,摘下的必是这树上最大最好的那颗,吃一颗摘几颗,再往前拜访下一棵。走过若干棵后,有经验可小结,就是那果实满树的不一定是果实最美好的,反倒是零零落落所剩无几的那棵树上的果子味道更好。相信大多数的品位,鸟们最先食去一道,先到先得的人们摘去了大部,剩下那些当时还未成熟的,此时我们才来到这棵树下。我扫荡了好几棵树上最后的果实,东一颗、西一颗,踮起脚才能够到顶上的。暗红色的甜度高、肉质水嫩、香气浓郁,这才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先行的食客们早已掠美而去。留给我们的实在是不多。一行树走到头,看看六斤的指标完成的差不多了。往回转,人也吃了个半饱,有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它什么不干不净。
老陈也满载而归,说是守着一棵树,摘了这两大包,他就好吃这一口。

点评

洗不洗呀?  发表于 2014-5-28 22:26
发表于 2014-5-28 22: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434【古北水镇】
这是密云境内的一处景点,地处古北口镇的崇山峻岭,与著名的古北口抗战应该是一个地方。往高了看,山巅蜿蜒着长城,司马台长城,明时大将戚继光督造的一段,它远比八达岭长城要险峻得多,善攀援者这到是一试身手的好地方。
水镇在这山的脚下,有道绿水,沿水道两旁,说是明清以来的老屋。但仔细看又分明是重建的,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建筑往旧了做。脚下的条石斑斑驳驳,路旁的青砖瓦房也满是沧桑。船老板说原来这河就在,后来加宽加深。河道的最远处有片不大的湖面,河的另一端,像是有水坝挡住了水头,滞留了山间的溪水,延长了河道。河水如果下泻,要一百多里才到密云水库。导游说,这里原来是自然村落,原住民全部外迁重新规划建设。不能说这里没有旧房,由于地方上传说很多,像杨家将传说,戚继光的存在,先人在此留下过身影和遗迹,难以考证,不妨合理假设和演绎。
于是我们沿途见到了“杨无敌祠”,建设者还没想好,庙门上的匾额,还贴着红纸,外院供着老令公和他的八个儿子,里院是杨门女将满门忠烈,偶像崇拜。与戚家军相关的是“司马台小烧”当年建长城为督军,在村落开锅烧酒,这烧酒作坊延续了下来,地下厂房中酒气飘香,全套工序一应俱全,生产线正常运转,酒窖中贮藏着几百坛烧酒。中饭时,桌上开了一瓶,嗜酒的人评价不错。
展示和生产兼顾的还有一处“永顺染坊”展示纺织和印染的工艺。其中印染作坊热气腾腾的生产中,工人在大染缸中翻动,外面高悬者一匹匹印花布,自产的印花布制作成衣服、帽子在店中出售。
顺山势往高了走,高低错落的建筑群落,见识了“八旗会馆”“镇远镖局”不少的大套院未来将被招商开店。
中午在小酒楼用餐。花窗中望出去,是山景而不是乌镇的水景。导游说这水镇仿的是浙江的“乌镇”,而且这古北水镇的主要投资人也是“乌镇”。但相像的地方实在是太少,建筑不像、水景不像,大环境更不像,哪能开窗见山,哪能遍布高高的大杨树。
我们最后的一个项目是乘坐“乌篷船”江南水乡特有的乌篷船,鲁迅先生笔下多次写过的。
我们走到景区的最远端的码头上船,哪是什么乌篷船,就是普通的小木船,有篷,但通体不是乌色的,是木头的原色。没有桨,摇橹。船票一百元,每人,小船定员六人,半小时的航程,沿途就是刚才走过的街景,水面倒是蛮风凉的。
景区今年十月之前试营业,老人收费减半40元门票。路稍远,如果连司马台长城一道都逛了。到还值得一来。
发表于 2014-5-28 22: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006.JPG

点评

这地儿还行!可以组织一趟。  发表于 2014-5-28 22:27
发表于 2014-5-28 22: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lo
发表于 2014-5-29 20: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435【桑园会】
从廊坊回来,绕行104国道,老国道不错,几十年的经营,绿树成荫,盛夏41°高温,在“凉棚”下行车添了几分凉意,路的一侧跟着条绿水。河畔边的大田麦梢黄了。老陈说采育地面上路过 “御桑园”,可以看上一眼。现在人们的欣赏标准漂移,有一片林子也成为值得一看的景点。
见到了千亩桑园,四面由铁栅栏环绕,大门对面的路边一字排开的的摊位都是果农们在出售鲜果,主打桑果,也有西瓜。太阳当头,有卖家没有买家。转回车看清售票处贴着价格表,一票40元。老陈说现在是“桑葚节”票价里包括一斤或二斤采摘鲜果的价格在里面。
我们没有时间,也不打算购买太多的鲜果,这东西放不住。老陈继续驾车逆时针车览桑园,不是第一次来这里,道熟。隔着栅栏,里面是一色的桑树,都不太高,碗口粗,正值壮年。老陈说古:这片园子清时专门要为宫里供应桑果,所以称为御桑园。
车子停在桑园后门的阴凉处。这里就两个小摊。过去看了果子,黑、白两个品种。那黑色的个头饱满,油黑发亮。问了价格,说是5块钱,拿起两个尝尝,不错,不酸、微甜,汁液充盈。那就一人买一样一斤吧,难得来这一趟,空手而归,对不住自己。果农辛苦种植、收获,缺少买主,这果子无法保鲜。说来这价格真不贵,早些天,我在城里市面上见过三五十元一斤的。不管这价格是一斤还是一盒,这一盒没有一斤,那半斤也是高高的。
桑果说不上有多好吃,尝鲜。它也有药用价值,说是补肾,防止便秘等等。鲜果的价格如此低,比樱桃差着不少。因保鲜期太短,比较其他水果,城市人很少能吃到鲜桑果,一不留神就过了季。城里市场上的价格高,因为销售过程损耗太大。这乡间的购买还是物超所值。
这边的另一个摊位在卖桑果的深加工产品“桑果醋”“桑果饮料”尝了尝桑果醋,酸味,又不太酸,150元一箱,各来一箱尝尝吧。见出厂日期都是刚刚的,这鲜果有了去向。
我问起这园中有没有老树,卖果小伙比划,说是有几棵三人才能合抱的老树,这边上看不到,你们得往里面走。我又问道,那老树有多老。一妇人说自己是本村人,村里人说到过,这桑果救过刘秀。我说那刘秀得东汉了,快两千年了。桑树可没有那么高寿,颐和园西堤上的古桑,乾隆年间到现在就老朽不堪了。妇人又说起慈禧太后……。
发表于 2014-5-30 07: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436【41.4°】
晚间“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给出的当日北京最高气温是41.4°京津冀一带的图标是暗红色的。河北的气温更高些,沪语“一则鼎”,大江南北,又让河北这一片拔了头筹。这些年河北的气度颇大,气象万千,“排行榜”屡屡夺冠,最近的一次全国污染城市排名,大城小市空气质量名列前十的城市,河北的占去七家。说来是沾了首都的光,首都调整产业结构,低端产业外溢,腾笼换鸟,那些个坏鸟,污染企业都飞到了周边,耗能大户、污染大户,河北大地能不热气腾腾。这些年江南“四大火炉子”的名分不保,几欲被北方的石家庄、郑州这些城市取代。
廊坊夹在京津之间,据说京津两市都垂涎不已,都想收入囊中,河北不松口,谁舍得自己的孩子。廊坊现在还真是快宝地,在北京住久了,头一次来廊坊,心头一下宽松了许多,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压顶,街道够宽,车不那么多,树荫下的泊位随便停。但这小城铺陈的也够大,老陈这次一不留神,错过了高速路的“采育”出口,跑到廊坊出口下线,老马就识旧途,在这廊坊新区中转了个把钟头,期间还打了若干个电话,几番下车到路边跟大爷们打探路径,才找到了地方。车上配备导航系统,架不住,驾车人不会使。小城被修得这么大,不少沿街的小楼排房后就是田野,虚位以待,候着下一轮的开发,也许三五年后这来也会高楼林立,人们无休止地蚕食绿地。
城里的路标让外地人看着头晕,窗外的美景都变得让人看着糟心。城外的田野久违了,麦田泛黄,京郊难见成片的麦田,看麦子来河北吧。大田还在,果园还在,绿野成片。走在田野中也没觉得多热,溶于原生态的田野,自有天地庇护,头上的树荫,绿植梢头掠过来的清风,田间地头货摊后是丰收的果实,弥散着阵阵香气,沐浴着农家殷勤的眼光。“多买点吧,你们城里人来这一趟不容易”。真是这理儿,风云际会,人走过这一点时就是偶然,在40多度的高温之下,品尝着鲜果,听着遥远的故事。

点评

桑葚还真没吃过,记得在西四育群时,校区靠猪圈西面的小院的胸墙边有一颗树,每年结果时节,地上斑斑点点,……前天去万庄赶集,临11点了,一个老叟叫卖:“收摊了!一元一斤!”记得早上还3元呢?遂立马买下,真甜!  发表于 2014-6-6 09:53
离万庄不远就是御桑园,再往北京方向就挨着御瓜园即庞各庄。  发表于 2014-6-3 17:47
呵呵,我今年3月底入住廊坊万庄附近,当时和腾讯的看房团来此,下车15分钟就拍板了。花园洋房近150米带电梯,还送近40平的花园,总价100万出头,真是超值!这两天北京41度时,我屋里才25度,真爽!  发表于 2014-6-1 17:06
发表于 2014-5-30 10: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437【粽子】
老刘打来电话,说包了粽子给你送几个。我说天太热,别跑了。“不热,现在凉快,还没到七点呢,一会儿就到。”去年老刘来过我老妈老爸这。“是不是就沿着河边走就到了?”“那条水路凉快,反正能走通” 。我住河之头,君住河之尾。放下电话我想起,该叮一句,走河北,别河南,走河南还得绕回来。
才十多分钟,电话又到了,人在楼下,太早,就不上来了。
大城市,离着不远的还得说这自行车来得快,曲了拐弯走街串巷,路堵,我不堵。我说起河南、河北的事,老刘说,打河南可以借船闸过来河北,这我到不知道,早年是这样,后来给堵上了,除了冬日穿过冰面过来,我总是绕行东面的石桥跨河,老刘递过一包粽子,说蒸了满满的一大锅,好几十个,到时候给老妈送点,还给楼下的送了几个,楼下的那户是外孙的玩伴儿。闲聊了几句,我得回去做早饭了。
早饭就吃粽子。我跟老妈说了,老妈见过小时的小刘和老时的小刘,说他还会包粽子?“敢情,人原来就是炊事班的,做几百人的饭呢”打开包,粽叶的清香溢出,一看十个、一摸凉的。我问老妈,我去给热热吧。妈说,不用,就讲究晚间上锅蒸,第二天吃,不吃热的。地道,这粽子包的,个头不大,有棱有角,拦腰的一道用的是植物的纤维,现在外面买的好多都捆绑上了绳子或棉线。我问老妈这叫什么来着,捆粽子的草。“马莲儿”,对是马莲草。
粽叶包开,雪白的肌体,两颗不大不小的红枣。老妈拿到手中连连赞好。那分量、手感、粘度、清香。我已吃下了一个,老刘用了心精选了糯米,粘软,小枣甜度刚好,火候把握的合适,粽子包裹的宽松恰当。今年家里已经吃了三拨粽子,小时工最早自己制作了几个送来,水平差些,老妈说制作上,主料泡的时间短了,粽子用线又捆的太紧,口感差。后来还买了稻香村几个品种,都是十块钱左右一对的,馅还是不错,各式各样,但清香和松软都不够,大概跟真空包装有关。
老刘这款好吃,江米小枣,传统用料、传统工艺。人们在品尝美食,尤其是家常美食时,舌尖味蕾其实是在寻找最初的记忆,孩童时代铭刻的记忆,能对上茬口,唤醒记忆,那才是你个人的美味。谢了,老刘.
发表于 2014-6-3 16: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馋人啊!!
发表于 2014-6-3 17: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438【过节】
上周接着两节。儿童节还有端午节,家里没有儿童就没有儿童节的意识,端午节过成了粽子节,时时可过这个节,两千多年前的屈大夫离得太远,想起这位悲愤老人家的人大概不多 。周末在乡下三天,倭瓜开花了、扁豆开花了,连花生都开花了,什么节不节的,远离电视和电脑,观风吹雨打,听鸡鸣狗吠。
居京这些年,换了好几处地方,除了一处外,都比邻学校。挨着大学住时,没少受益,大操场、游泳池。现在住的地方挨着个小学校,小学校朝气蓬勃的地方,开学的日子只要是好天,操场上总会有热闹的场面出现,周一的升旗仪式、平日的广播操,现在不光是广播操,还有中华武术和花里胡哨的韵律操、那韵律操身手之伶俐动作之繁复、我辈人是赶不上点了,做不来了。虽然喧闹一时,倒也透着喜兴。
周一回到家中,见底楼门庭告示栏中贴着地方派出所贴出的“感谢信”大意是社区居民配合工作,保障了重大国事活动的顺利完成。拿到周日报纸,大报头条报道了“习参加六一儿童节活动”地点就在楼下的民族小校。习笑容可掬被少先队员簇拥着,看报道,领导们参加了学校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自己戴上了红领巾,给一年级的新队员们系上红领巾。向少年儿童祝贺节日,发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话。话还真够长的,报上登载了小半版。一年一度,过节就要说话,这是领导们的活。
家人告知,上周小区破天荒地查了次户口,出具“户口本”问询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周末周边的车都清了、安保人员星罗棋布,小区内增哨加岗,通知:不许开窗户。然后就有了学校里的一幕。我问看见了吗?说是看见了热热闹闹的一帮高高大大的红领巾们走过去,没在操场上举办活动,天太热还是什么。其实,学校最好看的场面还是在运动场上的群体场面。领导们光天化日之下暴露时间太长怕出问题。其实没有问题,但万一呢。今年以来安全警戒水平明显提升,扰民在所不惜,多少社会的空耗。没辙。
发表于 2014-6-3 18: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仔细看育新小学各位同学的帖子,挺感动。第一,许多资料很详实,许多细节很生动;第二,群里的人坚持不懈,非常执着;第三,该校出了许多人才,无愧名校。我不是圈里的,却被吸引到圈里,说明有吸引力。
发表于 2014-6-5 11: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6-6 07: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439【下水】
小时候每到“六一”泳池开放,标志着夏天到来,孩子们可以下水了。整个市区不超过五出公共游泳池,更多的是天然水域,花上二分钱敞开了游一天,还有人专职保管衣物。现在的情况倒了个,游泳池星罗棋布,新建小区很多都配备,而天然水域,向公众开放游泳的天然水域没了,一块都没了。有个“奥林匹克水上运动中心”2008年投入使用,那位置,得好路快车跑两小时,到顺义的潮白河畔。那位置,没有几个人到过。
没有公开水域可以名正言顺的游泳,那只有野游了。在悬着“禁止游泳”或“水深危险”告示的水域自行解决。其实好多水面周边的牌子都是多余的,水的颜色、气味,游人自会退避三舍,没人自讨苦吃。目前京城洁净的水道和水面,只剩下京密引水渠沿线,这条水系的的上游被严把死守,喝的水无论如何要保住,保驾护航几十公里直到颐和园内的团城湖,在此大部水体分流进入各家水厂。少部流经这里后补充市内下游河湖水网景观用水。一条往玉渊潭补水,另一条沿长河至北护城河。那条输往玉渊潭的水入潭后早已沦为了四类水。而来到展览馆后湖的这湾水则维持在三类水的水质。这是四五年前的说法。现在应该有所退化。盛夏或大雨滂沱之后,目测就可以察觉水质明显恶化。
连续四个晴天后,我来到后湖、下水。水质透亮、漂浮物少、水温微凉,游泳的好时机。春节之后就没有下水,终于在这个傍晚,漂浮中划动着水波,肌肉、骨骼承受着浮力、拉力的挤压推搡,人彻底舒展开了。埋身水下无影无踪无声无息的清凉世界让人遁去无思无想无正无邪混沌空间。北岸就我一个游人,周边几百平米水面一人独享,在挤挤叉叉的大都市哪里有独处的地方。游过石拱桥,水质更好。翻身休憩,仰视苍天,“搓板云”一泻千里,半个月亮影影绰绰,百来只雨燕在半空翻转,这时节它们应该环顾古刹老屋,现在已没有多少可供它们盘旋寄居的场所了,只能高高在上,漫无目的的游荡,聚集又散开,打成团又分崩离析各奔东西,听不到它们的嘶叫声,它们本不是回避人群的,地面老房大屋顶的拆除,绿色少了,寄居的昆虫已不多见。
分分合合千回百转,那群雨燕环绕的中心就是它们身下的这片绿地和湖面。
440【芒种】
“芒种”到了. “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这是芒种的本意。前几天傍晚,路过北三环联想桥下的麦子地,原来是两块,前两年西面的一块改建成玻璃大温室,现在就剩东面的一块,比标准的运动场还大点,几十亩麦子成熟,要开镰了。好天会有收割机来收。好多年前我赶上过一次,还站在那里看了一会儿,那阵势比东北的机收场面差得太远,就一台小型机,搞得烟尘滚滚。
路上行车听广播,报道今年全国小麦长势良好,丰产已成定局,麦收从南到北席卷而来 ,数万台收割机投入,不少大型收割机跨省作业。某地要求机手们放低收割的茬口,好更多回收秸秆,因此机械要多做工,双方达不成一致,机手们不来了,最终每亩提高10元机收费才解决了问题。
很早就知道北京是六月上旬收麦子,初中时连续两年参加过麦收,那时是拔麦子。农人最累、最残酷的活就是拔麦子。躲开中午的毒日头,需要起早带晚,要命的是要靠双手连根薅起,劲头小的都薅不动,几把下来,麦秆和手掌的摩擦就有了感觉,用不了半天两掌火辣辣,水泡起来,挑破了再干,血水洇出来。人家老农不怕,那双大手满是老茧,一年又一年,生生磨炼出来的。
拔麦子,是因为没有收割机械,不多的钢产量都都造了军车、坦克。头年我们麦收的地头,昌平亭子庄正是靶场,我们直起腰休息片刻,远处坦克滚滚、炮声隆隆,看了好几天的实弹演习。拔麦子也是为了麦秆要完整回收,回收后称了,各家各户分了当燃料,在京郊的很多地区燃料奇缺,连落叶都要扫成堆往家运。再有就是有利于夏种,说是芒种开始就是“三夏”大忙,夏收、夏种、夏管。都要抢时间,收和种,麦子收过,地表的茬口干干净净,豁开地面下籽,秋茬作物生长。不敢怠慢,人误地一时,秋粮多一天的生长就是多一天的产量,如果晚了,甚至绝收。麦收成了城里人下乡支援农业的一年一度,也成了城乡交流的一个契机。
现在的三夏依然要忙,连城里打工的不少人此时也要告假还乡打理农地,农地上老的老小的小。变化的是机械收割了,再也不用拔麦子。那脱粒下来的麦秸,一把火点了。这些年不让点,但谁去回收,千家万户没有积极性,也管不了。
发表于 2014-6-6 08: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001.JPG
发表于 2014-6-8 10: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6-9 14: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14-6-9 19:22 编辑 ' f$ r' Y+ ~6 b. P) @# a% g2 [
; T) k  [; E: {. q8 l
/ q3 _" Y, Z0 m1 G- {5 j
441【可惜了】
天黑到了乡下,看过去,月光下东邻家的那棵杏树上曾经的金光灿灿暗淡下去,上周还果实累累缀满枝头,看来主人把它们收了。麦黄杏,北方开始麦收,杏子黄熟。
开春以来,就跟东邻一家打过一次照面,隔着栅栏聊聊,说是没有时间过来,孩子进了幼儿园。多快呀,那孩子呱呱落地后他们搬来这里常住,三代老小,人丁兴旺,公鸡打鸣母鸡下蛋孩子叫,热闹了两年,去年就开始冷清,一下子就走空了。孩子成了中心,幼儿园要上,兴趣班要上,这些资源都在城里,家长顶岗在班正是吃紧的阶段,周末业余要陪着孩子,走动走西的学点什么,就难得往乡下来了。
那一树粉白的杏花他们没看到,挂果时,满树的绿果,满枝的茂盛算是见到了。上周,果实完全黄了,我捏了捏还有些硬,一周后该是熟透采摘的好时机,他们该露面了,总不能错过收获的档口。
早起,拔草,拔除菜苗周边的杂草,不让它们与菜苗争夺水分、养料。走到东面的栅栏边,见到东邻那棵杏树底下一地金黄,树荫下落了一片杏子。可惜了,颗颗硕大的果实或开始腐烂或爬满了蚂蚁。想想这周几次狂风加骤雨,成熟的果实都被扫荡了下来。
看看枝头,绿荫中寻觅,还有一个、半个的,那半个的被飞鸟啄去了一半。果熟而蒂落,要是刮落在地及时拾起来,果子还是好果子,马上进食依然是上品。时光不饶人,潮湿高温的地面,一周过后,都便宜了昆虫们。要是早来个三天两天也许还会有些收获。
可惜了好果子,主人没吃到,我这邻居也没能吃到,过往每年总会有收获,熟透了果实地下捡起或枝头摘下,吃到嘴里总比烂掉强。今年菜把式继续为我这位东邻打理园子,春日运来了农家肥,剪枝,夏日果实累累时还头一次进行了“疏果”养护,往年任由它长,果实多,但个头小,今年疏果之后,果实增大不少,一个有往年的两个大。果大了更容易坠地吧。都白忙活了。上午菜把式来到园中,说去过电话,让他们赶紧回来摘果,还是没见人,现在来了也没用了。这一季果实回归了大地。
442【野菜】
草莓又收了三十多个,结束了草莓一季。有几个像模像样,个头也不小,这次收获的都是长在防护网以外,长在阴凉处,日照少,晚熟。但鸟们嘴下留情,除了少数几个有鸟啄的痕迹,其他都完好无损。这个季节成熟的果实多了起来,桑葚、樱桃、杏、桃,鸟们选择的余地多了,不一定非盯着一样吃。上次樱桃园采摘,果农说,也有鸟来吃果子,也没人去轰,果子多,还是它们吃剩下的多,不怕鸟吃。
地里潮湿,中午又来了场急雨。本周又不用浇水,没有多少农活。一周光景,南瓜藤长出二尺,用小绳系在竹竿上,让它往高了爬,下周该挨上房檐了。菜畦里拔除杂草,跟菜苗挨着近的杂草拔去,垄沟里的大草也不能留着。
种了几年,地里的杂草很多都叫不上名来,有几样留了下来,在不碍事的地方,像薄荷、紫苏,这东西生长旺盛,不加以限制,它们能联手成片,多少留它们几棵,可以采食鲜叶用作调料,二者都有异味奇香。一次炒菜上桌,我还以为是椰子油炒的,原来起锅时加了点紫苏。知识就是财富,要是能见识广点,园子里更多的杂草会作为野菜保留下来。
马齿菜本周长得蓬蓬勃勃。园子里的马齿菜我都留着不锄,野菜也算这园子的产出。每年夏初一场透雨下过,它们崭露头角,二场透雨,枝叶就迅速膨胀。上周开始园子进入青黄不接,幸有马齿菜接续上。马齿菜(马齿苋),食、药两用,说是败火、解毒,……。城市人身处险境,更需要经常地进食。不能说有多好吃,开水焯过之后,本身就没有多少味道了,醋、蒜拌之,一道凉菜,口感不错。
拿着剪刀,根上一公分剪掉,留根让它接茬生长,至少可以割三茬,只要不开花都可以采食。头茬最好,枝叶肥嫩,剪大留小,长枝都在十公分以上。个把小时,收了一大盆。野菜这东西好,不用操心、不用投入,就有源源不断的收获,它自取田中的养料,水分,一生都是健健康康的,少有虫子咬它、也不见它病弱不堪的样子,烈日下晒蔫了,清晨的露水又精神了,多日的干瘪,只待一场大雨,转脸就是肥头大耳。
回家用手秤称重,三斤。中午发面,晚间包包子。
发表于 2014-6-10 07: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443【榴莲飘香】
兄弟昨晚又买回榴莲。超市中已为买家作了加工,厚重的甲壳去掉,将果肉打包在盒中并密实地包扎起来,这样好携带,也不跑味儿。
榴莲属热带水果,大陆不产。久闻大名,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听到母亲说起印尼当地有钱人吃的水果榴莲,西瓜大小,浑身硬甲,气味奇臭,入嘴奇香,当地人有“当了裤子吃榴莲”一说。往后中苏交恶,有一段赫鲁晓夫轶闻,说他访问印尼期间,见识了榴莲,大快朵颐,得让同事们有福同享,快件让先期回国的专机捎上几箱榴莲,分送政治局各位.稍后几天赫氏返回,见到同事询问品尝的结果,各位面有难色,追问之下才坦白,说收到时都臭了,只好扔了.
我头次在北京见到榴莲是在二十多年前,在亚运村的购物中心。金色、重甲,散发着香臭混合物的气味中有些魔幻,从裂着的口子中窥视里面白皙的果肉。面面相觑了好一会,决定还是买下一个,挑了一个不大的,那时好像十多块钱一斤,一个都在百元以上。这还要托福经济发展,货畅其流,让我们能品尝跨海万里之外的奇珍异果。
九十年代中期,我访了一趟印尼,过巴厘岛时在路边的小摊上购买了榴莲。在当地这仍然是价格最贵的水果,买了榴莲,白送山竹,当地人这两样东西一道吃,榴莲高热量、山竹败火。
现在市场上的榴莲便宜了,比当年的标价还便宜,考虑到票子贬值的因素,大概连当年价格的四分之一都没有。产地更多的来自泰国,不知有没有台湾产地的,与东南亚国家睦邻友好,有ECPA协议,彼此消减关税。
现在榴莲飘香的多、飘臭的少了。很多人讨厌那股臭味,很多场所抵制它的进入。估计是商家和种植园主们共谋改良了榴莲的品种,抑制或移植了它们的异味,现代作物的改良,几十年的工夫,也许能完成这个过程。不臭就不香、大臭才大香,这是吃货们的体会。
买时得留神,一定要熟透了的,否则香甜不能兼得,味道寡淡,就沾了个臭。
兄弟经常买来榴莲,他从不吃。大概是想着老人,让他们回味年轻时的味道。
发表于 2014-6-10 13: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444【开饭】
有一周多没去动物园了,天太热。今天预报有雨,八点多天时晴时阴。往外走,老人拄着拐棍,我拄着把长柄伞。
八点多骆驼开饭,没有骆驼草吃,吃的是苜蓿,京郊订单生产的牧草,营养丰富。那双峰的骆驼消瘦,脊背上的山歪倒着,周身斑驳,驼毛零零落落披挂着,地上也是脱掉的毛。
转过来是鹰们的大笼子。一只鹰在笼中盘旋,崖上的几只也一反常态的呆滞,各个都精神了起来。原来笼中进来了高级动物,它们的饲养员。
饲养员拿着大夹子在捡拾地上的垃圾。我问了一句,“一天喂几次呀?”“一周三次”“喂的是猪骨头?”“羊骨头”里面的一位饲养员拿着棍子在逼退一只靠近的老鹰。开饭了。
一坨坨的羊脊骨扔了出来,老鹰们呼啸着飞过来,跳过来,争抢着,不像是一位一份。一时间噼噼啪啪拍打着翅膀,抢到口里的就一通猛啄,哪怕周边没有同类。横着插过来位抢食着,鸟喙离了骨头向对方的脑壳啄去。
看下来最厉害的是两只秃鹫,面部生着蓝毛,专挑块大的吃,肥嫩的部位吃完了就去抢别个的,与之争锋的是高山秃鹫,个头不小,战斗力不行,三两个回合,交出口中食逃了。金雕三只,最委屈的,长得俊,脸部的轮廓镶着金边,体型小些,开餐后始终在外围转悠,捡拾甩在草地上的残渣。本是同笼鸟,都是几辈子的交情,吃起来还是不管不顾的。
犀牛河马馆外,饲养员正在挥刀斩草,一米多长的一捆撂在铡刀上,一切两段,那绿植比苇子肥嫩得多,叫“苏丹草”,根部切掉,消化不了。饲养员推着草车走了。过来个扫地的小工,从馆的门口一路扫过来。我问,这苏丹草给谁吃的?“给牛呀”牛?“就是角长中间的那只牛”我说,那可是犀牛,和牛是两回事。“我知道,牛犄角 长两边,它长中间,不干活的牛,有什么用啊”。我说,有什么用,都濒危了,不是动物园养着,你到哪看去。“反正是没用的东西,每天在那发呆,多孤单呀,有什么意思”我说不是有一对嘛。“都是公的,天天站那发呆,真没用”我说,你好好伺候着吧,一万条牛也换不来这条犀牛。
转过去看,那只犀牛没有发呆,在啃地皮,贴着地皮上的几棵青草。
发表于 2014-6-13 07: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445【鞭者】
展览馆后湖有处长岛,东面跨过石桥登岛,小岛宽约三四十米,东西长有二百多米。岛上有树有草。登岛的人钓鱼的多,也有闲逛的年轻人,老人上岛的不多,那石拱桥弧度太大拦住了上岁数的人。白天人少,晚上多一些。岛的西头,没有树,是片空地,如同撂跤的圆场子,由于上面活动的人多,地上的杂草都被踢秃了。去年这里有些练功的,穿着白的、黑的功夫服比比划划,中国师傅外国徒弟,像是北面“北交大”的留学生们。今年没见着这拨功夫人。
几天来,岛西头这片空地占场子的是三位汉子,短打扮,上半身的圆领衫半卷着露着肚皮,五十来岁的北京爷们。手中挥舞着鞭子,呼呼作响,冷不丁啪的一声炸响,像是炸响个鞭炮。手持的鞭子不是赶大车的马鞭,鞭杆才一尺多长,鞭子黑白相间的斑纹,两米多长,隔水相望看不出那是皮鞭还是合成材料的货色,那动静比皮鞭要大,加之印染上色应该是人工合成材料的。挥起鞭杆,鞭子在头顶盘旋一圈,啪的炸响。一圈一响,声声脆。花样翻新,左右倒手,上下翻飞,左右开工。仔细听,是一炸两响,空旷地的回音,高一声、低一声。其中一位像是初学者,晃悠好几圈才甩响一声。这三位占据了西头,没人往过了走。万一抽着可不是闹着玩的。
那师傅手中的鞭子噼啪作响,能练到这个份上也不是一日之功。在公园里还真见过甩大鞭子的,钱广的那种大鞭子,农用工具直接转化为体育娱乐项目。这次远远见识的这种小号的鞭子,大概是民间自娱自乐自己开发的运动器械。舞动起来要把子力气,锻炼双臂的肌肉,活动肩轴,避免五十肩,一定有效。除了力气,还有灵敏度,操控硬的杆和软的鞭,没点机灵劲,还不得抽到自家。那声声脆,没有虐待牲口和他人,一声声欢快了自己,娱乐了身心。至于他人听起来不一定都高兴。噼噼啪啪不断的响起,中断了静谧的空间。不过这种噪音多少还是好过鞭炮的炸响,至少它没造成大气的污染和纸屑遍地。
446【世界杯】
五点多钟起来正赶上下半场,兄弟正在那看,跟着看。世界杯头一场,红黄两队克罗地亚战巴西。
红队人高马大,个人技术娴熟,运球传递行云流水,但攻击能力上略差,给对方禁区造成的压力少。上半场黄队买一送一,自摆乌龙,双方战成1:1。
异地再战后,双方气势如虹,及至终场,体力充沛,斗志昂扬,尤其红队,客队来自小国,九十年代初从南斯拉夫分立出来,才400多万人口。头场遭遇强队,胜负几无悬念。但拼抢有力,让主队赢得不容易。主队这第二个进球是点球破门,让人看着不带劲,还好终场前,球员又逮着机会单刀赴会,攻进了网角。红队的守门员不错,球路判断准确,后面的两个球都扑到,劲差着一点,没能推出。3:1巴西完胜。
头场球的裁判是三位日本人。能胜任头场的裁判就是一流中的一流,担负着为本届杯赛订立标杆的任务,判罚尺度宽严适度。太严了,球踢得拘谨,激烈程度差;执法太松又会大打出手,伤员增多。分寸的拿捏在此一场。
外行看球,看不明白。回放两次判罚点球的场景,大概是有个不大严重的肢体接触动作。红队人围着裁判抗议,裁判记录在案仍然出示黄牌。据说现在球门区有七个点位的监控设施盯住,现场录像记录,分析结果瞬间传输到主裁判的腕表上,主裁判判罚点球不完全靠自己的一双眼了。服还是不服,一切有录像,一切可追溯,坚持了判罚的准确性,减少了争议。没有了喋喋不休的抗议、群情激昂的吵吵闹闹,没有了乐子,不好玩了。
64年后,世界杯赛重归巴西,巴西始终代表着足球的世界水准,好多届他们没有夺冠,足球越来越好看,关注者越来越多。六万人的主赛场,满场飘黄。巴西有著名的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年年岁岁,主赛场却不狂欢,安安稳稳,没有有鼓者、笛声,也没有人浪,主队的支持者坐满了全场。
忘了上一届世界杯主场在哪里了,谁家夺冠也忘了,但还记得两个巴西球员的面孔,一个秃头、一个长得怪异,叫小罗。这一届都见不到了,全是新面孔。
我可是没瘾盯着屏幕看球。等着晚间新闻看看射门集锦,能赶上决赛再看上它一场,够了。
发表于 2014-6-16 10: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447【平原枪声】
中午偶然听到广播,是单田芳先生的评书《平原枪声》,一别50年了.小学时看的小说,好像也有同名的评书联播。那时候住校,没办法连续听,但还是有印象,是不是单先生说的?那一批打仗的小说看了不少,有时候人物情节都串了。现在就记着个书名,和几个主要人物,这本子里是大队长马英。
听一段,回忆回忆。这一段讲的是游击队转移,撤往大王庄,队伍中隐藏的奸细苏建才,急于要将部队转移的情报交给日本人。苏的举动早被怀疑,战士李小黑与之周旋,贴身紧盯,最终拿住“现行”苏供认不讳,马英下令执行枪决。
这段评书提及了几个反面人物,中村,杨百顺,苏建才。前二者有何表现还是没想起来,杨百顺作恶多端,后来像是改邪归正了,要接着听或翻书看才能知道故事梗概。苏建才听出一段就丢了命,想起了他是叛徒。由此名字想到了他的胞妹苏建梅,书中描绘的一个靓丽的形象,也是不记得有些什么作为,印象中她与书中的男一号马英有过恋情,应该没有记混。一本书,50年后的情节就剩这些了。
小学生时爱看这种打仗的小说,通俗易懂,好人、坏人,打鬼子、汉奸,惩恶扬善。几十本看下来,其实都是一个类型,对少年们一定是有影响的。到了小一辈的上学时,有关部门还向青少年们推荐了百本红色经典系列图书,这类抗日故事占了很大比重。让我觉得有点太多了。
半个世纪后,广播中评书重播,开讲这个篇目,有些意外。给谁听呢?小辈的不要听,隔代人还听不懂。难道是给我们听的。
属于怀旧系列。如同老字号们抖擞精神,再争市场。老人们去找寻老味道,老字号吆喝传统产品。“北冰洋”汽水恢复了,义利食品庆祝百年,早年的果子面包,旧时的包装,黄油饼干旧时的味道。精神产品也这么整吗。国学是恢复和继承,经典是时代流传。早年的这类小说,就仅仅剩了怀旧还是人们不忘历史的伤疤。
过去就让它过去吧。年度新书汗牛充栋,还是看些新鲜的。
448【诞生】
昨晚北京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的是《耶稣诞生记》。纪录片是对现实的记录和往事的回放,涉及人和事的应该是以事实为基础的回溯,事发当时没有影视器材的发明也没关系。记录片可以展示玄奘西游记,但要是八戒孙猴的西游记就不大对了,后者为魔怪小说。
耶稣是怎么回事,众说纷纭,有信徒无数。《圣经》读本世上发行量最大的图书,赠阅量最大的图书。从圣经内容衍生出来精神遗产无数,世世代代下来,其信仰内化为无数人的情怀。世界杯正酣,不少球员上场前默默叨叨,胸前划个十字,求上帝的保佑。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中,上帝无时无处不在,俯视苍生。遵循上帝的懿旨为人处世,做好人行善事,自有好报。
《诞生记》的这一段是圣经中的重要篇章,是事情的源头。回答耶稣是从哪里来的。《马太福音》还是《马可福音》的文字简练:处女受孕,圣灵附体,上帝托梦给约瑟要照顾好玛利亚,她将在伯利恒诞下圣子耶稣。据此,影片讲开了故事,演绎2014年前的场景,占星师千里追星,耶路撒冷城的王国和市民,戈壁沙漠、椰树骆驼,想象再现先人的一个个场景,总比那数千万年前恐龙世界的影视模样靠谱。
圣母玛利亚险些被作为荡妇乱石砸死,其恶名疯传到一个又一个的城市集镇,家喻户晓,无人接纳,耶稣最后诞在了牛棚、羊圈中。也是苦出身。同代的人无法理解耶稣的身世之谜,现代的人就能理解吗。
科学昌明,人类聪明了许多,从宏观到微观的时间。大千世界,人类所知九牛一毛,人类还在困惑,为自己不明不白的来历。宗教给出解读。神谕,常人如何理解。不理解未必就不信,有一种信仰指引着,或许安慰了一些人不安的心灵。只要不是邪教,劝人向善,未必不是好事。
庙堂火爆,三教九流。相信很多人进出过这些场所,不是信徒也不碍参观游览。知道了解一些,精神世界有这一方天地。这类图书早有发行,许多的版本,圣经的故事图文并茂。电视台还播出了电影片,社会越来越包容了。
发表于 2014-6-18 22: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449【静园】
往西郊的圆明园逛了一圈,好多年没去了。十多年前被规划为遗址公园,保留清末的废墟原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世世代代的最低谷就在晚清,圆明园是物证,记载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的暴行和落后挨打的不堪。
没往“大水法”、“西洋楼”那片遗址去,我们已不必再教育了。往新区——西区去,路过’’福海’’,从福海的北侧往西。十多年前,福海西侧是高高的栅栏,为禁区。后来拆迁,恢复山形水道,大片的绿地终于对外开放,圆明园做为一个整体,5200多亩的大园子。
非典那年,我在园中的东南角上班,在门可罗雀的那些日子,我遍访园子的各个角落,还曾钻过福海边的铁丝网到西区探险,这边杳无人迹、荒草萋萋,白天都糁得慌。数年后西区修整开放我又来了一次,那时西区的南部开放,北部还是封锁着,树木才刚刚栽下。这是第三次来,同行的几位还有没到过的。
圆明园的西区比较福海以东更为朴素,当初破坏的更彻底。地面建筑,除了石础,连破砖烂瓦都少见,水系得到疏通复原,没见的地面房舍的恢复,只留下当年院落、景观的名号:杏花春馆、曲院风荷、苏堤春晓……。光从名字就看得出圆明园四十景不少都仿的江南美景。相仿又不尽然,西区的“廓然大公”景观,从材质到布局都有苏锡园林的模样,宽幅百多米叠砌太湖石,不是玲珑小巧,倒有几分大气磅礴。
我们在“坐石临流”处歇脚休息。远山近景,绿野环抱,低地瘦水是一路的红花荷叶,身后是一片叫不出名的黄花,垂柳勉强遮住顶上的骄阳,隐隐的新生代知了开始了最初的吟唱,悠远的布谷布谷的鸣叫声播撒过来。静默在那里,没有人声,也不见游人,目力所及处人迹全无。好一处静静的大园子,只有我们,见不着他们。交通的嘈杂、四邻的不安、电子设备的喧嚣,一切都暂时的离去。
暑气蒸发了汗水,小风吹凉了身体,绿意满满心平气顺,不觉这33°的正午有多炎热,也不去盼那该来不来的雷阵雨爱来不来。
起身前行,终于见到一对游人。进入“坦坦荡荡”地界,水边一坦荡之人,他为何坦荡着,挖藕早了,摸鱼?

点评

上大学时每天下午去遗址跑步。  发表于 2014-6-21 09:13
发表于 2014-6-19 06: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450【一塔湖图】
中午绮春园门前万泉河畔用餐,隔着那道虎皮墙不远是朗润园。多美多有古意的地名。咖啡馆里老刘请各位吃简餐,餐简但价格不减。古往今来杂糅在一起。
老刘催着往北大去参观,走过、路过、别错过,还没去过。我做向导,东北角路过校办五星级大酒店,从东北偏门进,保安拦着让出示学校证件,“校友回来看看不行吗”这话灵,立马放行。不算虚言,一年半前,我还在南面的“政府楼”进进出出,参加北大的讲座。在“经院楼”里参与研讨会。
政府楼南那“大汉”雕像还在,好多年前它与“对手”猥琐的”老子”雕塑是东西相望的一对并立在“光华管理学院”北侧。人言可畏,大汉先东迁到这旮旯里,坦荡得需要避人耳目。那去看看先哲吧,这岁数的人要多些老子的智慧。“光华管理“楼前空余片竹林,老子遁去,不知去向。原是想讲一段“刚柔相济“的故事,可故事的主人公不在了,兴趣索然。
去看“一塔湖图“北大的标志 的三处建筑。路过东面的“李兆基中心”一组透着土豪的大体量仿古建筑群,自有了“逸夫楼”以后的二三十年,大财主们都来这露脸,东面一线的大楼总有十栋八栋,从体育馆到教学中心,张三、李四的大名悬在楼顶上。富人办善事好。北大校训是兼收并蓄,培养人,兼济天下。“富人上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都难”财散尽,渡人上天堂善莫大焉。
先入视野的“博雅塔”与身下的一汪绿水“未名湖”,成为燕园永久的名片。那张“图”远不是当年的图,老人家当图书管理员时的建筑远在城里的沙滩红楼。现校园内新图书馆大楼是栋巍峨的庞然大物。
隔湖南望“拈花寺”山门,南向北坡拾级而上是“斯诺墓”。湖西“石舫”和珅花园,黑袍学子们在拍摄留念,又是一年毕业季。我们也来张一塔湖图。
往西、北大西门,北大正门。金水桥、华表、草坪、大屋顶的主楼。百年的建筑,后年“燕京大学”将庆贺百年寿辰。自从司徒雷登走了以后,燕大不再。北大鸠占鹊巢,占了燕大的校园。北大的幸,中国高等教育的不幸。一塔湖图还是一塌糊涂。

点评

北大出生,朗润园里成长的我,一别故园56年了,……  发表于 2014-6-22 10:46
发表于 2014-6-21 09: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6-23 10: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451【夏至】
夏至了。
白昼最长的一天。过了这天让人感觉日子逆转,白天的日子开始短了,日照在一天天少下去,好像夏天走上穷途末路。日照每天要缩短若干秒,热度却与日俱增,下个月才是京城最热的时段。本周凉快,到晚上就凉快,天天预报有雨,有时没有感觉,那是地盘子太大,东方不亮西方亮,南边不雨北边雨,落雨云团路过华北这一片。
没等着这最长的白昼。午后五点登上房顶,房顶上能看出老远,天暗下来,乌云翻滚北上的凉风,杨树林哗哗作响,西侧的那棵老柳仰卧起坐,豆大的雨点甩下来,将人赶回屋内,棚顶又敲起了“小鼓”。
上午拔了半天的草,马齿苋。一周后过来,马齿苋再次绿茵茵长成片,本周雨水足,一茬新芽长高了,上周没拔尽的这次长到了一乍多高,肥头大耳。“有心栽苗苗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费劲播种、浇水、除草的菜苗至今还没有像样的产出,眉豆、豌豆、豇豆都没成活,换茬种上小萝卜。番茄才成形,四季豆长了十来根,韭菜换茬后,种的太稀,割了一茬才一小捆。倒是这马齿菜,得来全不费工夫,第三周的丰产丰收。
能连根拔起的,就连根拔掉。地湿的地方,拔除容易,马齿苋脆嫩,将四五个分枝拢起来,悠着点劲,徐徐拔出。劲使得太猛,十有七八要断裂带不出根来。拔草和采食兼顾,使得拔除有了乐趣,有了收获。
园子里的石阶上摊开了晾晒,中午的一阵毛毛雨下午又风干了。傍晚的雨水过来前,将它们搬进棚子里避一避。总有七八斤,一时半会也吃不了。晒成干菜试试。棚里梁上吊下来的绳子还在,拴上两根长竹竿,将马齿苋一根根捋齐挂在竹竿上。马齿苋多是三五个岔,正好骑在竿子上,独根的也不少,可没工夫把它们捆绑上去,明天就清洗、下锅,热水焯了进食 。吃不了可以速冻。野菜速冻好吃吗?没试过。闲人有了闲暇鼓捣吃喝。这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食材也是大自然的馈赠,不成功就扔掉,成本就是个人的时间,闲着也是闲着。
发表于 2014-6-24 07: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452【清早】
早八点前就进了动物园的南侧门,是处车辆进出的通道,从南往北穿行公园。动物园这些年一直挺亲民,对周边的居民在早八点之前进入公园的一般都不查票。这段时间,进到公园的多数是路过这里,从北往南的人多,一里多地就是西外大街,公交、地铁搭乘,否则要东向绕行西直门一大圈,给条出路又不收买路钱,市民健体了又少给交通添堵。。
八点是公园正点开门时间。园子里背着包、拎着袋的上班族行迹匆匆。早九晚五的,这时候应该在路上。园林工人上班的时间要早得多。路边长臂大吊车上,一工人高高在上,正在往古松身上刷油,治疗外伤。甬路刚刚过了洒水车,不下雨,它一早就出车洒遍水,满院子转一圈,开园前要完工,除尘降温。
游人还没到,锻炼的老人们也没到,得吃了早饭才踱步出门进公园晨练,这里的晨练都静悄悄,怕烦扰了周边的动物们,没有拿着音响器材进来的。
园内此起彼伏的鸣叫声,能辨识出的是黑老鸹的大嗓门,它们不请自来,有吃有喝,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水禽湖内还安静着,开饭时间没到,水禽们不必觅食,继续眯着。靠近湖岸的岛上白天鹅在草棵里卧着,翻腾着,像是在孵蛋。岸边的老者三五人,长枪短炮还没有架起,他们也要候着开饭的点。等着水禽们上下翻飞抢食的一刻。九点钟,这里经常聚着四五十人,支起架子开拍。天天的,幸亏现在都是数码相机,要不这要糟蹋多少胶片呀。那套行头都够分量,十几二十斤重,不嫌累。累点也高兴,乐此不彼。老年人干嘛去,有的点爱好出来转转,练了身体,快活了精神,少生病,少吃药,好事。
见着了羊驼,这时它们也不往栏杆边上走,没有游人围观,更无人喂它们。几只羊驼被人剃了毛,剃一片、留一片,大大的尾巴毛茸茸的头,是照着贵妃犬的模样造型的,出羊相,取悦于人。不厚道。有人一乐,有人看着不舒服。听其自然,由它去好。
走到桥上,西南传来急促的汽笛声声,持续不断,像是救护车奔驰而过。再听不对,是吼猴清晨的啼叫。“两岸猿声啼不住”美景不在,没有大山可爬,没有密林可钻,还是这般的急吼吼,一早起身呼朋唤友的习性留存了下来。
发表于 2014-6-25 07: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453【猫 人】
河马池边上的石凳上,猫正在开餐。听她对着手机大声说:小宝吃过了……。
我看了她快两年,喂猫的人。她住在同一个楼内,在院里存车棚边磊了个窝,经常往那投食。在动物园内也常见她拉着小车迎面过来,或在北面“大树根”底下喂食。这次在长凳前碰上。我头一次发问:喂次猫还要通电话?“这猫胆小,在房上呆了三天,刚才让饲养员帮忙用笤帚给轰了下来。”我说:不喂食不行吗。“这些猫不会捕食,园子里没有老鼠,猫多、黄鼠狼多,没有鼠”看着塑料碗里装的是猫粮,好像还有煮熟切成小块的肝脏,我问:每天开几顿饭?“两顿”。天天来?“天天来,风雨无阻,到点这些猫就来等着,也是逼迫自己每天都出来走走路。”我又问起每天要喂多少只猫。“四十多只”那公园里一共有多少流浪猫?“说不上,去年河南面禁猫,一共抓了八九十只猫给送到河北来”我又问:园中有多少人喂猫“七个人,这处不归我喂,别人今天来不了,我代她们喂的。”我又问,动物园家属区门口那处也是你的点吗?“那处不是,老弱病残都收在那,还有老往熊猫馆、鸟岛蹿的好几只也都关在那了,老抓鸟吃。这些老病的要是没人喂,真得饿死”
“快点吃,小明,要不就收了”她在催促着它们快点进食“这不是固定的喂食点,餐具要是留在这就被收了。”
过来一只花猫,窜上椅子,又调转了头,是刚才吃过饱饭的。
我想起刚才路过“大树根”那个点,已经聚集了好几只,候在那里。平时这个时间应该开饭了,增加了这个点,耽误了。
我又问起:咱们小区里有几只猫呀?“不多,原来有十多条,后来经常死,可能是被一个老头毒杀的,自从他离开小区后就没再死猫,他上辈子是属耗子的。”
她开始收拾餐具。我们往前走了,在大象的院落前坐下歇脚。两只小象堵在大铁门前摇头晃脑,它们灵着呢,到了饭点就挤在门前候着鲜草。
返回,路经门口那处喂食点,从未走近过,是个下沉式的地下室,阶梯的下面是扇铁栅栏门挂着锁。里面有一排排的箱柜,几十只猫,都干干净净。伶俐的那几只想必是被关禁闭的,老猫懒在那里,最后的收容所。动物园还有这么一处慈善机构。
454【既……又】
夏至日,广西小城玉林办狗肉节惹翻了诸位爱狗人士,引发肢体冲突,兴师动众。周一人民日报短文说及此事,关键词为:狗狗们“既是伴侣又是食材”人民内部矛盾,不必拉黑对方,商量着来。
说到吃狗肉源远流长。过往农耕社会讲究“六畜兴旺”,六畜为:马、牛、羊、猪、狗、鸡。这中间哪一样不沦为人类的盘中餐。人类豢养的动物,自有生杀予夺的权力,最初的被圈养的对象是餐后的剩余,长期饲养的结果,出现更高的生产力,稳定地提供肉、乳、皮革等制品。饥饿的人类没有不吃的东西,只要能果腹。
狗的境况比其他几位略好些,大型猛犬看家护院、围捕行猎,狗腿子。近代生活富足,繁衍出宠物犬一支,专司陪侍人的左右,孤独的人与狗伴侣。地位到这个份上,好意思吃?鱼不是照吃,最好的蛋白质来源,有吃观赏金鱼的吗?暴殄天物。所以宠物狗吃不得。
在养殖业中,有专门饲养菜狗的行当,跟养鱼、养猪、养牛都是一回事。市场上有需求,就有提供者。只要法律不禁止,都是可为的。
人能管得住这张馋嘴吗?不能。两广那边何止是狗,穿山甲、果子狸、娃娃鱼都在扫荡之列。连野生动物都保护不了,何言狗们。人能素食吗?少量人可行,多数人不可行。洋人那里传过来动物福利主义。动物园中的住宿条件明显改善。以屠戮为对象的饲养业也在改善饲养条件,让饲养对象高高兴兴地长肉、下蛋,在挨最后一刀时尽可能地减少痛苦。作为食客不要虐吃。那醉虾是虐食、生食龙虾,那虾头虾须始终在颤抖中,有人惨不忍睹,有人乐此不疲。
吃狗在过去是寻常事,一个村住着,鸡犬相闻,有人家吃狗,有人家不食,相安无事。现在城镇化了,人挤人住在一起,喜狗的、厌狗的平分秋色。狗吵了人、吓了人、咬了人的纠纷也不少。真是没有两全之策。社会标榜自由为核心价值观,一切人都主张自己的权利,这种权利是有冲突的。其结局也就是吃的接着去吃,只是不要太张扬。不乐意的接着不乐意,接着吵吵。
455【生还是死】
“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从小到大无数人都在为此焦虑过。小时家里养了两只鸡,三年困难时期,院子里随便养,以度灾年。刚缓过劲来,街道开始大搞“爱国卫生运动”鸡鸭一律要处理掉,姥姥要杀鸡,我不让,拗不过大人,还是下了汤锅。我不吃,孩子对宠物最后的怀念。不止一家小孩和大人发生了争执,还有哇哇大哭的。
同一时期小学校里还养着猪,屡屡观看杀猪的场面,惊险刺激,猪养肥了就是杀的,没有心理的负担。后来到了乡下的连队,看到了宰牛宰马。牛马可是劳累了一生,干不动了。这让人多少有些不忍,据说只有军马、军犬才有善终的待遇。后来见到个专用名词叫作“役食两用”就特指这一类牲畜,动物中它们是最冤枉的一类,负心人呢。
孩子上小学时有篇语文课文,内容是,老农不忍将操劳一生的老牛送入屠宰场,牛人相倚,最终老牛被葬在地头的高岗上,继续相伴着。这是一篇让大人感动的课文,孩子的理解和大人肯定不同。那时如果是统编教材,无数的八零后都读过这篇课文。会给他们带来人和动物关系的一些启示。我曾在北大校园里看到许多学生,女生多,喂食流浪猫,还做出亲昵状,像是比她们的上一代人仁慈多了。她们幼时读到的课文和我们的大不一样了。
电视中看得太多的是非洲大草原上的“丛林法则”生死落败物竞天择。看得多了,人的心肠会硬起来,硬起来的心肠在一个残酷竞争的社会中易于出人头地。世事同理。
人生纠结不止哈姆雷特。流浪猫你是喂还是不喂。按照丛林法则,弱小的就让它淘汰。你天天喂食,它丧失了谋生的技能,抓不住老鼠抓不住鸟。但有人将流浪猫视为弱者,还产生了与人类相关的扶危济困联想。于是流浪猫们滋润了起来,不必奔忙四处找食,到点开饭,吃的是品牌猫粮,或是饲养人精心烹制的饭食,也有我吃什么你吃什么的。膘肥体壮的猫群体出现了,至于是糖尿病还是肥胖症基本没人管,也不会为它们去看兽医。
发表于 2014-6-25 07: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002.JPG

点评

我家猫老死了,伤心了很久.现在还想找只小的养.最好是黑狸花,长毛----和那只老的相仿.  发表于 2014-6-27 13:0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30 14:07 , Processed in 1.22054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