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骑楼】 骑楼是种建筑形式,多沿街建立,三层五层的商住两用,一层多是底商,尤其是沿大街而建的,所谓“骑”是说楼房的二层以上,较一层要突出二、三米,外立面由石柱支撑,二楼之下是人行道,楼上骑在了走道上,这样一栋栋楼相连,楼下的人行道,就成了长廊,街有多长,廊子就有多长,好处是雨天行走省了打伞,南国的烈日也晒不着路人,海南、两广,包括香港的老城区多这种建筑,建筑的外立面雕梁画栋,其石雕艺术杂糅了欧洲、印度、南洋风格,属于舶来品,传入中国有几百年的历史,其间中国元素也上了墙头。 北京老城代表建筑是皇城+四合院,海口就是这骑楼,想看城市老样子的,就来这骑楼,市里有片骑楼保护区,在海甸河南、钟楼对面中山路周边。 南面沿海省份历史上就有下南洋的传统,现今约4000万的海外华侨华人80%定居在东南亚一带,明清的封海令名存实亡,什么也挡不住为讨好生活的迁徙大军,任凭风急浪高一叶扁舟也要出生入死,落下脚就扎下跟,七大姑八大姨世世代代连绵不断跟过去,开矿还是种植园,糊口还是致富,不忘家乡父老,源源不断的侨汇报答养育之恩,三十年、五十年或有衣锦还乡落叶归根的。置地造房子,小洋楼一栋栋起来遍布侨乡,海南骑楼就是南洋客的贡献。 看到骑楼我想起了南洋客的文学形象,不是一身白西服的洪常青,而是《虾球转》里“虾球”的老爹,下南洋几十年老爹回来,却被不相识的儿子虾球偷得一干二净。南洋客常给人以悲剧的底色。《望乡》又是一例,异族漂泊人同样的命运。及至上个世纪中的印尼排华,“光华轮”回而不返,无数华人叫天天不应……上世纪末惨剧再次发生,南洋客们! 南洋客中大富大贵的不乏其人,抗战期间他们捐钱捐物支援抗战、热血青年回归家乡保卫桑梓,和平建设时期,尤其是近三十年富商大贾回内地投资、贸易更是做得风生水起,大发其财的不在少数。捐赠的医院、学校、图书馆不计其数。 骑楼是一个世纪前南洋客留下的痕迹,也是这个城市发展的纪念碑。 57【中山路】 十点出发,坐公交到了钟楼。海口这城市得名于宋代,但如今剩下的老建筑不多了,能够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不知有没有。 钟楼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建于三十年代初,海口开埠后,为了统一时间,当地贤达集资搞了这处紫红色哥特式建筑,现在没人找它核准时间,游客留影之地。 钟楼过马路的南面是骑楼老街建筑群,多百岁老楼,海口市区日渐发达后,平房区拆得差不多了,骑楼老楼作为商业区,建筑状况稍好些就残存了下来,有点像北京大栅栏整修前的破败程度,老迈年高,骑楼的外立面斑驳,衰草在楼顶飘摇,作为商业区依然繁华着,多是中小型商铺。 踏上新华北街,熙熙攘攘的人群,四轮机动车的单行道,两轮的电动车、摩托车南来北往。街两旁都是店面,五花八门,五金电器更多些,日用百货应有尽有,这日子卖节庆用品开张,灯笼、福字、大小红包销售畅旺、红火。还好,商家骑楼之下的廊子没被挤占,行人在廊下行走还是通畅安全的。 走出不远是中山路,这里过去是电器一条街,底商全是电器产品,这次来有些意外,冷清了太多,明显这条街正在治理中,几条横幅悬在半空,迎风招展“业态调整倒计时大干快上三十天 迎接冬季游客”“欢迎旅游文化产业入住骑楼老街”。这到是个可喜的变化,周边数条老街全都充斥着类似的商品,令外地过来的游客除了烦躁没有更多的收获,还不如百年前的老街,业态的多样化。腾出这一条街,恢复些老玩意和地方特色的东西,让访客们流连忘返,能待上半天,看出点新意来。 往街里走,右手方是个狭窄的巷子,巷子口挤着架石牌坊,篆刻着条幅,“天后宫”往里看不远处烟气腾腾,去看看吧,不是渔家但也有出海的时候。 天后宫供的是“妈祖”宋时人物,后来拜成了神,沿海一带多有她的庙,尤其在南边,出海前都要一拜图个吉祥。这处的历史不短,七百年前元代的,还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看下来境况太过简陋,如同一处小民居,供桌前香烛缭绕、贡品丰富,妈祖塑得小巧玲珑、金碧辉煌。但宝座之侧,那电视正开得哇哇响。“宫”中的主人要准备午饭了,从上面的楼梯上拎着饭盆下来……。真有点对不住这位大仙了。走出“宫门”,回头再看,四围都是高楼,可怜的天后宫,大概是人间最不堪的一处了。 在修旧如旧的老街上,一些老字号在恢复,老邮局、老银行,一些老字号,在二层的牌匾幌子已经打了出来,店面最终能否入住,招商正在进行中,现在也就一成的铺子开张了。 58【西门】 走累了,进了一家咖啡店“老船长”,图它个清静,上下三层,就我们一桌顾客。我说“来两碗咖啡,要本地的”。“两杯”小妹先纠正我“两杯”“琼中的行吗?,20元一杯”。“成”。问过小妹,得知这里才开张10天,来的人少,晚上比中午客人还多些。打量店面,收拾的不错,都是粗枝大叶的木桌木椅简洁古朴,几盆花花草草点缀,架子上备着图书,各取所需。 咖啡是现磨的,味道不错,本地人一直都说海南产的咖啡比洋咖啡要好,是不是真好,得内行来评价,我到觉得这家小店歇脚、聊天是个好地方。出了店,边上是点心铺,这一路饭馆少见,买点备着,万一吃不上中饭呢。这家也是新张还八折优惠,买了几样小点心,台湾的老板听说是北京来的,还要送上一份,已经买了就不必了,赶紧走出了店门。 离开清爽的中山路,期望下次来这,会有更多好看的东西。前面又是拥挤的老街,饭点了,一路踅摸着饭馆,这片老街区没有像样的饭馆,到不在乎味道,主要是卫生条件,哪怕是家洋快餐呢,见不着。 往右手拐不远就是“东门”“西门”是两条狭窄的商业街。其中西街是条古玩街,几年前来过,主要是小家小户摆摊的,卖些旧货,真想掏宝那就难了。海岛的宝都在沉船里,现在的人本事还小点;海岛的另一宝是黄花梨,这得到木材市场去寻,这见不着。 这次走在西门街上,觉得这古玩市场萎缩了,更像一处农贸市场,鲜鱼水菜,问了问价格,似乎比海甸岛新区要便宜些,想想也对,老区都是本地老居民,不如新区的年轻人和外来大陆人购买力高。 留神了脚下,别趟上菜叶子、别踩上一脚水,别失足跌了跤。活鲜、生猛,步步惊心,一笼笼的活鸡、肉鸽子,老妇人点着火在那里褪毛,老汉扬着刀砍肉、尖刀剔骨头,游鱼在等着开膛、牛蛙在候着扒皮,多少的血腥气,白肉、红肉,那一团团的红肉生出黄斑的翼,那分明是海龟的半扇酮体。血腥的红案接着珠光宝气的古玩摊,有多少的戾气和默契。 59【娘惹菜】 一个多小时了,还没有绕出老街区。走出西门又绕到新华南路,也是老街,路宽了,路边是“海口市图书馆”的大楼,往里走,想到里面歇歇脚打个尖儿,可大门以里的卷帘门落下了,一问,下午两点半开馆,中午闭馆午休,这还不到十二点呢。文化单位中午要休息闭门谢客,大概是海岛的特色之一。 走到街口,国美等大店露面了,可就见不着大点的饭店,肚子开始叫。往前走的那条路上有5路公交,单行线往北。走过去,不见车过来,交警封路,接着往北走,家的方向。原来前面停着两辆救火车,没见哪里冒烟,也没见消防员有相应的举动,八成是演习。 走到北面是水口街,东面最靠北的一条骑楼老街。西面的一栋是“语录楼”通体的最高指示,记录了骑楼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面。往东“旅游中心”进进底楼,展厅当间是一大块沙盘,标示海口老城的建筑格局,墙上是老城介绍,满墙的图片。二楼是什么?没地问去,展厅内一个人没有,也是午休去了。 出门往前的一栋,底楼全是南洋风光介绍、餐饮、服饰,幸亏小妹们的餐馆服饰提示了我这是家餐馆,差点失之交臂,小妹告知用餐到二楼。二楼宽敞,柜台后四位服务人员忙碌着,就是没有食客,或许是为自己忙活午餐 什么是娘惹菜。底楼看过介绍:与郑和下西洋有关,中国的移民来到南洋马六甲一带,那时不带带家属的,华人与当地马来女子结合,产出下一代,惹娘特指混血的女子,文化上融合了两地文化,惹娘菜就是她们出嫁前学会的带有中国元素的南洋菜,也就是杂合菜,南洋菜和华人菜掺和了。 娘惹菜贴了两面墙,红红绿绿,多用辣椒、咖喱。我选的是没有辣味的,两人要了海鲜面和水饺加一份甜点椰子球。椰子球先上桌,凉的,黏米团滚了一身椰蓉,甜馅,馅中有股椰子水。海鲜面条是一乍长的粗面条,鸡蛋汤加南洋的香料,两只虾卧在底下;那碗饺子一共五个,皱皱巴巴瘪瘪的埋在浑汤中,汤也是配了香料,大概胡椒更多些,我也就熟悉胡椒味。 娘惹菜流行南洋诸国,华人多的地方,这处“林记”菜馆,是家马来西亚菜馆。不错,有新鲜味道,三样花了四十多块钱,地方也清净,两层的餐厅就开出我们一桌。下回再来这转悠,还来这定点用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