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院子】 节日晚上,电视北京台看到半部拉的一台谈话节目,几位老北京忆胡同的事,主角老赵(忠祥),他最有资格说起这个话题,小董,原来做儿童节目的那位,现在满脸褶子了,还有那威,他最年轻,大概也四十了吧,他辈辈在旗,但却不是从胡同里长大的,是大院里的孩子。 两辈人聊胡同当然感觉不一。新中国建设,尤其近二三十年,古都建设摧枯拉朽,对老胡同毁灭性的铲除,要不怎么会有这档子节目,直接往胡同里溜达就得了,还用胡同游的旅游专项吗。现在让中外游客看南锣鼓巷,那不是糟改胡同文化吗。同龄人,在北京长大的九成五是在胡同度过的童年,哪条胡同会门庭若市,那还要大街商业区干什么,还要大栅栏、隆福寺干什么。南锣鼓巷的不伦不类都是钱给闹的。外埠来的还是不要去的好,那都是蒙老外的。 老赵聊起胡同里的吃食、胡同里的吆喝、胡同里的童趣。他们还说起了胡同和大院的关系,孩子们的关系。尤其是那威聊起自己屡屡遭受胡同孩子的欺负,自己势单力薄,胡同孩子人多势众,被打、被勒索,掏出兜里的巧克力。老赵说,我们那时候哪有这事发生,温良恭俭让,你说的是什么年头。那威说,七十年代,那时家住和平里地区。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这两位的童年差着二十多年,这期间的二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胡同的成色也差出老大了。 五六十年代的城里,大院很少,胡同的天下,大院多在郊区,都得出了城门、过了护城河,菜地、坟圈子里立起了楼房。那威住的和平里一带,一色的灰蓬蓬筒子楼,到本世纪初更新换代拆的差不多了。和平里地区的大院多是部委机关大院,其实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院子,无非是五十年代盖了一片楼,每个单位分上几座,没有园墙、随便出入。和作家王朔写的部队大院还相差不少。部队大院是相对独立的小社会,衣食住行多自给自足,从幼儿园到学校,从医院到影剧院、从食品店、百货店到运动设施应有尽有。 生活环境大院与胡同的院子不大一样,但当两拨子弟们汇集到一所学校,玩还是能玩到一块去,一样的弹球、一样的争执。几十年后坐在一起又聊起胡同,又找到了共同点,就是缅怀。 现今的城市人九成以上都住进了大院,多数的小区都是封闭管理,但感觉已不是当年的感觉了。不再有了院子的感觉,大院的感觉或者是胡同里小院的感觉。别说小区这个大院里,就是自己的那一栋楼内又能认识几人。 224【多大算大】 我最初有关大院的概念,还是来自部队大院,而且是具象的。如景山后街那片绿琉璃瓦的大屋顶。后来上中学,学校内有拨部队的子弟,出自大院,街道门牌号赵登禹路220,现在看,其实那院子大不了哪去,但在六十年代,这大院里立着两栋三层或是四层的大楼,比邻着狭长的胡同、低矮的小院落,衬托着高大,特别是有国防绿的门岗把守,有些神秘也令人几分的肃然,连带里面走出的大大小小的人。 又过了许多年,有机会走到了京城西边的几个大院子,这才是名符其实的大院,有高墙四面围了,大大的门楼,并排开进四辆大卡车没问题,门前有领章帽徽者值守,百姓望而却步。王作家写了几篇大院的故事,就写的这西边的大院,后来还排了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看起来挺美》根据故事里的描述,别看外面森严,里面也有自由自在的天地,要不大院里出来那么多的玩闹呢,同龄人都知道。 大院有多大,我曾经见识过几处,在里面走一圈能把人溜达累了。比如公主坟一东一西的两处,至于有多大地盘,有多少建筑,没去估量,现在想知道容易了,可在网上一览无余,大院子没错。我二十年前进去时还带着几分的小心翼翼,那时租用他们的设施,办我们自己的事情,陆续待了有一两个月。当然不能胡乱走动,办公区进不去,家属区有几十栋楼,完善的体育设施、大操场、游泳馆,还游过几次,观看过体工大队的训练,放电影的大礼堂,看过文工团的彩排,那次巧了碰到了同学老陈和他的搭档老茂也在彩排小品……。咱没住过大院,觉得这大院真好,什么都是现成的、方便、安全,景色又好,绿树、花坛。 再往西还有一大片,一个大院挨着一个大院,平面的没有太多特色。倒是有一年往厢红旗那边的山边边,见到一处依山临水的大院子,房子建在半山和山下,正是夏天还在室外的湖面游了泳,后来听说这里曾经是坦克基地,水陆两栖训练场,那个大院子像个大公园,没走到头,也没见到头。 225【大院】 阳光灿烂的日子,十月一下了雨,二日天色瓦蓝瓦蓝,看着就让人高兴。去爬山,有几年没去了,上次去大概是三年前,去看香山红叶,走到樱桃沟在山脚下才见到山,还让雾霾遮去一半。这次单为爬山,换上双跟脚的鞋。 大过节的咱不跟游人去挤,另辟蹊径,往西面的野山去,门头沟地界。这次爬山酝酿了好几年,终于成行,因为最后通牒了,这山就在朋友家住的大院里,说了,你们要是再不来,我们马上就要迁出大院,今后想来就不方便了。朋友退役了,连人带家都要迁出营区,这是规定。 现在的阜石路异常的好走,从城里过去,两个右转弯就到了目的地大门口。车子不让进,二十分钟里面的人开车出来接,换车进了大门,院子够深,两山夹着的谷地,路途不近,车速不快,限速30公里,超速罚款没商量,沿途见有士兵手持测速器执勤,还得说人家队伍上秩序井然,令行禁止。车不多,行人更少,慢慢腾腾一路看景:沿途青山,进门不远一片湿地,苇塘、荷花池,山脚下是建筑:大广场,没见有人,朋友说晚上这里才热闹些,老人孩子跳舞的,过去还经常有露天电影,有几年不放了,礼堂里面放,家属们去看也不要票,前面是战士们,后面的孩子没坐就站着。超市、医院、影剧院、招待所、游泳馆,前面的高地上是家属区。 家中坐了片刻就起身上山,不能辜负了大好河山、明媚秋色。往北一路的高地,步步高,是汽车跑的路,往山上有四条路这是最好走的一条。路过办公区,门前的标牌上是毛给这支特殊队伍褒扬的题词。上来一个坡地是绿草茵茵的运动场东西两面的山坡是静悄悄的看台俯瞰着空空荡荡。拾级而上坡道舒缓,自下而上跟着上来的是几公里长的山间河道,沿河道阻叠了几处深潭、浅滩、苇塘、荷池,水势下泻,朋友介绍这条河道与山脚下的湿地相连,共同完成了大院里的污水循环处理,不再向永定河排放污水了。走了一个多小时又是一处高地,朋友收住了脚,前面是哨位,,另外的大院、两外的通行证才能放行。前面郁郁葱葱的一片,山势还在蜿蜒。 下山了,原来这也是一类的爬山,这一个多小时的上坡,净高不会超过百米。两侧的山地没人去爬,尤其是登顶的人没有,没有路,没有人自讨苦吃披荆斩棘。山上有野兔子狐狸,朋友家曾养过一只大兔子,太过凶猛,无奈放归山林了,再没见着。这山太大,这院子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