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pei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9-20 22: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江 于 2013-9-21 06:04 编辑 5 j" L- N( d, z3 i( J( H) S
! L4 @* }( e  l
     每天都洗一盒葡萄车上吃,回程又路过吐鲁番葡萄沟,最后又买了一次吐鲁番的葡萄。这个季节的葡萄有点晒蔫和熟透了,甜得齁人,皮儿和果肉分不出彼此,而葡萄核儿像蒜香豆似的酥了也没什么涩味,真是:”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汗的心儿醉了,“我也顺便解馋了。就是七把叉、小兰台、小沈、小雁子、小青草、小牛还有我们班的小田等同学都该馋了,连文质彬彬的田学长和xiuhua学姐和一组织聚会就深沉的培学长都口水分泌多了起来。哈哈!- N& `  k: L9 S" f
IMG_658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3-9-20 22: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江 于 2013-9-20 22:43 编辑
/ N) N6 p9 c* @  X: ~' z- z- e3 _! y% ?5 i, v/ W
        中秋在玉门关住了一夜,这里刮起了一些沙尘,月亮是一种月朦胧鸟朦胧状态。说起玉门关,人们马上会想到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这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强烈地感染着人们,引发起人们对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的无穷想象。而正值中秋夜,当年在边关征战的将士看着云遮雾罩的月亮,该如何想关内的亲人呢?我也想亲人和朋友了。1 d- Q1 W0 Y4 G& Y% r& L( j
IMG_6622.JPG
IMG_6623.JPG
发表于 2013-9-20 22: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江 于 2013-9-20 22:48 编辑
* u9 j' c6 x! E" B  ?, v
. m/ O2 g+ Q' S( X     因为新疆下了九月雪,天山已经成雪山了。
! H5 P. {+ F. M8 W9 `& j0 F; d" c
IMG_6616.JPG
发表于 2013-9-20 23: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已经到达宁夏回族自治区省会银川,一路上可见贺兰山脉、很多的沙丘,快到银川时可见大片枸杞种植园和富含硒的西瓜市场。       不过今天我受了点儿惊吓,中午我开车在高速上行驶时,路上有很多装得很满的大货车,其中一辆在我前面的大车 司机可能困了,开车时车有些打晃,我提前在快车道给他打了超车信号,临到已经加速到至少120迈要超车时,那辆车突然从中间车道转向快车道,车头占了半个车道,我吓得立即紧急刹车,并向中间调转方向,而车后座的东西因为急刹车噼里啪啦猛地甩到前面,把自动挡从D档打到了N档,紧跟着我后边的车也赶紧转方向从旁边呼啸而过,真把我吓了一跳,还好有惊无险。真是千钧一发,驾车如驾虎啊!
  F: H- V' }( o) r2 ]. M% C5 _! E$ g6 a) S

4 N9 G2 K' t7 ^; j5 z  m$ U
7 n) u. Y+ o- F0 _5 s4 r
发表于 2013-9-21 09: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210【图书节】在鸟巢和水立方之间的广场办了“2013北京国际图书节”在报纸上看到广告和日程安排,内容满丰富:书籍等文化产品的交易为主;报告、讲座,多与书画文章有关; 文艺演出;我冲着下午四点的演出去的。戏台子搭在“水立方“的南侧。四点前进入场地时,三四百人的场子已经坐满、还没站满。戏台上方拉着横幅:希腊音乐会。整点开始。大胡子歌手,磕磕巴巴整出了几句国语吉祥话,勉强让人听懂,听众不吝惜掌声。乐声响起,六位乐手,打击乐为主,说不清是他们何种的民族乐器,有一副键盘、一把吉他,敲敲打打挺和谐也挺热闹。大屏幕上滚动播出的是希腊出土的藏品,更多的是蓝色爱琴海边的那个白色基调的小岛,忘了叫什么了,海水、沙滩、美女和美酒,一部招徕旅游者的风光片。听不懂音乐的就看大片。观众、听众各取所需,广场音乐会自由、随意、进进出出,你愿意拍照,随便站起、任意闪光,光怪陆离台上声光电比哪都足;想说话也不必窃窃私语,谁的嗓门也大不过台前的大喇叭。希腊的风光海岛风情,希腊的音乐听不明白,终于大胡子吼了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献给中秋节日,激起热烈的掌声。中途退场,继续下面的节目。别本末倒置,图书节还没见到书呢。许多人往往都是本末倒置,比如如果没有演出,可能就少了前往的动机,包装、广告还是有效果的。音乐厅的北侧就是交易大厅,不少国家书商的摊位,一排书架、几张桌椅。德国的展区驻足,陈列的书不足百本,风光图片的画册和翻成中文的德国童话,我多溜了几眼,想起了那本《东周列国志》刚翻成了德文,不会在这里出现的。这些个摊位只展不销,没有零售,但期望交易取得订单。在往北的两个大厅,是售书的地方,新书一折到七折,还是五折的多,旧书多是翻了几番再卖,中国书店摆出几千册旧书,不少的老面孔,当初标价一元两元的书现在卖十元八元,想挑得有工夫。展销书法画作摄影作品的,展示北京民俗工艺品的,葡萄常、面人、绢人、毛猴、葫芦……制作人当场操作。介绍说,这里还有处旧书交换场所,以物易物,转了一圈没见着。今天,21日,图书节的最后一天,想去还得早点,尤其是购书。下午有捐书仪式、齐白石藏画讲座。

点评

去不成了。  发表于 2013-9-21 23:46
发表于 2013-9-21 10: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038.JPG
发表于 2013-9-21 10: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050.JPG
发表于 2013-9-21 10: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052.JPG
发表于 2013-9-21 23: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江 于 2013-9-21 23:25 编辑
0 b  s; x- s0 w4 E* y6 p9 b: E) {, @: s1 W
       从银川出发,到阿拉善左旗的巴丹吉林沙漠去捡石头,因为时间紧没捡够,只在小范围捡到一些有点儿透明的石头,但已经很沉了。好像没像上次来内蒙那样,在鄂尔多斯捡了一个不是马宝就是玛瑙的马粪状宝物,不过我能捡一捡就高兴。0 J6 T* U; a0 r) ]) {. Y4 c
IMG_6686.jpg
IMG_6709.jpg
IMG_6704.jpg
IMG_6708.jpg
IMG_6713.jpg
IMG_6719.jpg
IMG_6723.jpg
IMG_6744.jpg
IMG_6749.jpg
发表于 2013-9-21 23: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江 于 2013-9-21 23:21 编辑
* q5 v6 n% F9 u5 h4 \7 T" E+ A4 n! c3 Q2 N1 c4 W9 ]
穿越贺兰山脉3 ~7 v: ]7 j7 S
IMG_6691.jpg
IMG_6741.jpg
IMG_6739.jpg
发表于 2013-9-21 23: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江 于 2013-9-21 23:34 编辑 5 [$ M8 \2 \7 Z1 Q/ H
# B: M. L$ F1 ~* i+ H; |1 X
     从乌海上京藏高速,很快到了磴口,这里是黄河的河套地带,因为有母亲河的灌溉,土地十分富饶,这里是雪花粉的产地,也是经常爱喝酒的人士都知道的内蒙名酒河套王的生产地。
! C: R/ X6 J6 w- V' V
IMG_6758.jpg
IMG_6761.jpg
发表于 2013-9-21 23: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江 于 2013-9-21 23:41 编辑 . P2 ?) {0 c- K  u3 v5 H" J- d  L( O

0 n- f) D6 j" ]3 |( ?      第四次穿越内蒙的阴山山脉,没特殊原因,明天将通过咱们的燕山山脉 。& {7 H/ q# |1 u# q
IMG_6767.jpg
IMG_6768.jpg
发表于 2013-9-22 19: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68【花窗】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十五那天我七点钟就到了马甸公园,天已经黑了,转着圈的往天上看,也没见着月亮。我判断应该在南面或东南面,自然看不到地平线,楼后面的半空朦朦胧胧,大气的能见度不好,被雾霾遮住了,还是被高楼遮住了。回家登楼,西线天空没有星光,东窗的视野为楼房阻挡。
十六那天还是没见着,那日从书市回来,周边小馆用过饭,穿过公园,掌灯时分,月亮还没有升起。中秋日,城里想看个月亮也不是举“首”之劳。要看老天的脸色,楼层要往高了住。
十七,人在乡下,候着月光照到窗前,月光却没过来,想起上周屋内一地的花窗,影影绰绰,半个月亮在正南。推门出去,月亮在呢,月亮悬在东向的高空,不大、圆圆的,还算清晰,四野漆黑,那银色的月光并没泼洒在大地上,被半空的云遮雾罩拦截了。好歹看到了月亮。
想那月亮这个时辰是在东南方向,一两个小时后才转到正南,照我窗棂。借不到月光,打亮灯光。
夜半花窗映在了地下,黑白相间、斑斑驳驳、花花搭搭,从西墙移上了东墙。
白日,花窗是散乱的,高高的北窗没有窗棂、也没有窗帘。一扇窗后一棵树,一扇花窗一个景。
几年的工夫幼树长起来了,树高齐了房,抬头看去,后窗不再是空空荡荡的天空,树影婆娑,一扇扇的“花窗”撑起了画面:稍圆的杏树叶,春日开得旺;椭圆的枣树叶、配着米黄色的小花;牛舌形的核桃树叶,有沿着树梢爬上来桃形的南瓜叶,攀爬在窗前,那瓜蔓蹿房越脊上了屋顶。绿荫覆盖的花窗从此有了变化的故事:喜鹊蹬枝叽叽喳喳;麻雀啄食枝头,看不准它是啄食昆虫还是那成熟的果实;色彩斑斓,暗黑色的虬枝、萌发鹅黄的春芽、夏日的浓绿、秋日的橘黄,大大小小、春华秋实,这日子大个的翠绿的核桃和红红绿绿的枣儿。这院里枣儿的成熟似乎比城里晚上一个节气。
后窗从此变了花窗,不再寂寞,应季的景儿上来,一幕又一幕,风过花影散乱。
69【花猫】
夏日的一天,我沿着铁梯子拾级而上,快要登顶时,眼前有了窸窣的动静,在梯子的上方,与我齐眉举案之处的瓜叶覆盖之下一双绿幽幽的眼睛、毛茸茸的脸庞,猫,小猫黄白相间,我立住不动,对视着,都是头一次相见,有些意外,一时不知如何动作,还是小的灵,几秒钟的迟疑,小猫掉头上了房顶,往西窜去,我紧捯两步,看它钻入棚顶的绿植中,棚顶我是上不去的。
是只小花猫,才一乍多长,大概是刚脱离家庭独立生活的那种,野外独立生活那种跟人不亲近。这之后,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一周不见、两周也能见一面,它总是迅疾的离去。有时在夜色之中,窗外能见到它发亮的瞳孔,我望着它,它望着我,最后还是它调转了脑袋。日出而息、日落而作,这是猫类的本事,在这园子中寻寻觅觅。这些年我在这园子中总共才见到过两只老鼠,老鼠的家族并不兴旺,夜色中的昆虫是个大的家族,猜想大型的甲虫、蚂蚱、青虫可能也是猫们的美餐,饿了啥都能果腹。
秋天了,当我再次踏上梯子时,抹掉挡路的蛛网,脚下扑通一声,一个白影子瞬间消失了,那只猫长大了,身手敏捷,不再迟疑,修炼得更加的独立。看来它是在这里安家了,就在邻家那面南瓜藤的枝叶下面,邻家快一个夏天没露面,瓜的藤叶将路面、将上行的梯子都封死了。这只花猫成了邻居,不即不离这些日子。
有这样一位邻居不错。猫避鼠,猫连麻雀都能抓住,猫多的地方,当然是野猫、自在的猫,老鼠就少,飞鸟也少,它们都是猫的食物。所以大可不必为猫的食粮操心,与其说善待动物喂它们猫粮、饮水,其实公园里、校园里、小区里那么多的肥猫,不少都患上了人类的病症,害了那些自由的动物,让它们依赖人来生存。善心没能结出善果。
邂逅多少次,我的脚步声,花猫穿行瓜叶的窸窣声相交相应,花猫从没向我吭一声,“喵喵……”那是宠物豢养的家猫,“呜呜”还是“喵喵”在扑食中、在同类的交际中,或吼或媚才是全然的本色。

点评

现如今的“童趣”。  发表于 2013-9-23 22:51
发表于 2013-9-22 20: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江 于 2013-9-22 20:26 编辑
4 I' @% S8 [8 c7 A+ e8 A
0 s# i0 y  F( S) T7 w  w( g: \
    到甘肃、新疆旅游近二十天今天回京了。这次行程共近13000公里,经过了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内蒙七个省;看到了四个大沙漠:毛乌素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穿越了十个山脉:太行山、吕梁山、祁连山、天山、昆仑山、黑山、阿尔泰山、阴山、贺兰山、燕山;看到了起码两个盆地、三个湖泊(天池、喀纳斯和博斯腾湖);诸多的河流如:黄河、塔里木河、额尔其斯河等;看到了特殊而神奇的地貌:如魔鬼城、五彩城和火焰山等;还看到了我国最早开发的的克拉玛依油田、看了我很想亲眼看到的胡杨林,吃到了新疆香甜的瓜果和馕。在甘肃,参观了世界文化遗产敦煌的莫高窟及里面向往很久的飞天壁画;看到了古丝绸之路上的边关古堡,领略了大漠炊烟、长河落日的西部壮美。
     新疆和甘肃是许多旅游爱好者的天堂,她广袤的田野、独特的地貌、颇具异域风情的民族、美丽动人的神话传奇故事,还有西北丝绸之路上厚重的历史沉淀,无不吸引着我们,让我们痴迷和遐想。这次出游终于实现了我的愿望,虽然还有些地方没有看到,留有些许遗憾,但我那颗不羁、漂浮和企盼的心终于趋于平静和满足。
     旅行或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都好!
7 ~" h9 A+ H7 N, G& ?9 D# X5 t
发表于 2013-9-23 21: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211【海底】
  [  L6 ^" _9 C2 q5 ~. l周末读书。同学送了本书,是同学写的书。
0 P4 p( S) I* t: R5 @同龄人写的书,说同龄,岁数差着三两岁也许更多,但这个岁数说起来同龄人的含义就是一拨人,岁数差不多,同一个时代长起来的,在同一个食堂吃过饭、在同一个操场上做过广播操,同学一场,不是一个班的,话不一定说过,说过也是又过了好几十年。
$ X5 o+ |* L7 W2 y( F5 t/ f3 w  z
2 @) U- j& [" `  j# t书拿到手有一段时间了,属于自己的书,不急着看。前两天翻报纸,《北京青年报》在连载这部小说,今年这份报纸的字型又小了一号,实在是不适合中老年人阅读,本来读者群就是青年吗,字小版面的信息量就大,对读者是好事。
5 r% Y6 n+ \  o% |# x) E! l4 R小说就是讲故事。现在每年新版的的小说太多了,绝对是看不过来,哪怕是百分之一呢。看什么不看什么,实在不好选择。有时关注排行榜,销售排名在前的,未必就好,比如职场小白领斗智斗勇的故事,退休老头就没兴趣。关注书评,书评至少将内容分了类,但忽悠的成分也不少,借来翻翻可以,购买要慎重。有时看了电影或电视剧再回来找书看也是有的。看获奖作者的作品,可能是个捷径,参评人多是学富五车者,眼光不会差的。
$ Y, ~1 r; _/ t% j9 Z  N6 x  c+ d6 G4 m* }' `1 ?- a
看同龄人写的书,也是一种选择,或欣赏或挑剔,同龄(辈)人有充分的发言权,在理解上不会有过多的障碍,在内容、在叙述风格上挨得也近。讲故事,尤其是当代人的故事,真真假假还是能够感觉到的。如果书写的又是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一类人,写得好了自然感同身受,写得不是那么回事就不以为然了。最准确的评价还是来自同时代的一群人。" v/ C! E# e$ r# i0 ]
有时笔者书写的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比如这本《海底》The Deep(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故事內容的主角是异域加国的海外华人,各大陆流散至这地广人稀的枫叶之国,为了理想、为了生计,在异国他乡奋斗、沉沦的故事,也许沉沦在哪里都是大多数。我们身边去加国的人不在少数,留下的也不在少数。他们过得可好,只他们自己知道。海底的世界光怪陆离、海底世界的黑暗压抑,如鱼得水者必特殊材料塑造的。有意观望这西洋景、同胞的际遇,可以一读。其中女一号、女二号我们似曾相识。; |6 ^$ U5 b6 ?% ~) k2 }
, O- ^0 ~1 h. e' x( Z# l% k
212【挣扎】+ I$ Z" Y  J- g# K$ U$ E$ e# M7 i
“人挪活树挪死”“好儿女志在四方”。这话年轻人爱听,谁没年轻过。年轻人最大的优势是前途无量,有无限的可能性,年轻人最有锐气,不知天高地厚,没那么多思前想后,也最容易受到蛊惑,将行动赋予伟大的意义,就干起来看。现实有时候满拧。% Q7 }" ^) G2 M' j9 T, F' h: u
半个多世纪,我们目睹了两次大迁徙,年轻人的义无反顾,六十年代前后,几千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七十年代戛然而止。八十年代开始一轮洋插队、移民的大军连绵不绝,从此而没有穷期。西方的高校来自中国的同胞们不断成为该国生源的主要输出国,而后又填补了该国劳动力大军,完成着中国人的制造。
# ]( B  r+ [% x: ?西方不是地狱,不是曾经被描述的水深火热,西方也不是天堂,当国门敞开时曾令国人头晕目眩般的辉煌。加国对华族人说是“海底”作者如此描述的,所有的华人,来自两岸三地,都在这深海中沉浮,灵与肉的挣扎,生存适应、中与外、新与旧的冲突。知识界的新路,斯文不再,作者显然熟悉这一同胞的群体,过往的学术、头上的光环都归于零,新的奋斗,改弦更张,四十、五十岁还要操练新的技艺。不安分的族群,正因为不安分,这三教九流才汇合于异国他乡,互助或者倾轧,在沉沦中出头才是道理。
- M6 _# x% T' E$ `/ `2 L西人的十字架下聚拢了黄皮肤们,汲取力量,排遣孤寂。中国人有无宗教,成也是天、败也是天,天意又是谁的意思,玉皇大帝还是观音菩萨。西人的天意是耶稣,有特定的所指,有特定的前景,行善者进入天堂,人们有个念想,也有了生活的动力。
( w( e7 T! S. n# S母女情深,感情跌宕,这是小说的第三条线索。作者在几部小说中都披露了两代人的心 路历程,还是那同一对母女,张三也好、李四也好,京城还是省城,感情上没有二致。这是作者熟悉的题材,五六十年代的烙印,幼学如漆。
; U, n! `1 P  h" ?; p7 s作者去国25年, 在加国的土地上奋斗、挣扎。人说要想溶入西方的社会一定要趁早,越早越好,从ABC念起最好,读了大学、再读过研究生过去,人就已经锻造成型,改不掉了。正因为如此,作者坐在了孔子学院院长的位置上,向西人说东方的故事,向同胞们转述在西人那里同胞们的遭遇。- d+ i  X( ~9 y5 o! H/ A" f" j

点评

不是书评,认不得真的。  发表于 2013-9-25 15:47
老田的书评,我将发给作者。  发表于 2013-9-23 22:58
发表于 2013-9-25 07: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213【万里之外】2 R# B  n9 P6 z5 N$ {
我们知道的第一位加国人是白求恩,因了那篇《纪念白求恩》而曾经家喻户晓,这是读书的成果,一位表率,一位国际主义战士,一位高尚、纯粹、脱离了低级趣味、一位有益于人民的人。红宝书中的这个短篇,引出了后来周作家的《白求恩的故事》等系列的长篇和影视,但这都说的是白大夫在大陆抗日时期的英雄事迹。5 |2 B: D. R  f! ?$ x* z9 s
《海底》书中的一号女主人公在白大夫光辉形象的感召下,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选择南面的米国继续学业,而是孤家寡人到了更遥远、冰天雪地的加国,也曾寻觅、也曾朝拜,70年代当地政府在故居建立起纪念场所,几十年下来,95%的访客是大陆客,那5%是西班牙人,白大夫在那也打过义工。墙内开花墙外香,女主人公发现白大夫也不是那么一惯的高尚、纯粹,年轻时的小白在街坊四邻可是不得烟儿抽,不受待见,而且还一婚、再婚,这可是神所忌讳的。拉长了历史的跨度,才能认识到一个完整的人,他早年在家乡的郁闷和晚年在太行山区的灿烂就有了前因后果。一个人成为了人物,其价值远超一位普通外科大夫,有了专门的研究,以至树碑立传,成为国家间的友好使者,不提及白大夫还能说谁呢。! P. U0 F1 L* M3 Z% x. c) V( h
在米国的华人有400多万,其中180万属于新一代移民,分布于东西海岸,他们出生于大陆。去加国的有多少,不知道,只能说越来越多了,认识的人中,尤其是小辈的去读书、移民,投资移民或技术移民这里有更宽松的条件,因为地广人稀,需要人力资源的引进。地大物博,国人在加国人那里可不敢这么自诩,天外有天,加国才真称得上地大物博,以至早年米国人还要北上寻找自由的大陆。这些年继欧美之后,加国也成了同胞们的目的地国。生物的长途迁徙,从来都是为了远方那更好的生存环境,不远万里。要不从来伟大就是稀罕物,要不就要纪念白求恩了。5 N) R4 \7 G+ U. m+ a
第二位知名加国人算是大山了。娱乐圈的小玩闹,娱乐国人也挺好,虽然不高尚、纯粹,但有益于人民,也是榜样,给一切想学汉语的大鼻子、小鼻子树立了榜样,原来洋人的京片子也可以说得这么溜。
: z) s9 }: O: j: O* |
. `2 l# a% e) p: g9 s2 @
发表于 2013-9-25 08: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214【深深的海洋】十天前,北青报上有一篇《美国华人的中国梦与美国梦》介绍了华人在美的生存状况,
1848年最早的华人来到美国。西部加州一带发现了金矿,掀起了淘金热潮。淘金热潮退去,华人开始向其他地区扩散。美国开始修铁路,华工苦力的干活。据说“苦力”早已成为英语的外来语之一。一代华人是痛苦的、受歧视的。只是那个时代祖国更加的不堪。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国门打开之后百万新移民过去了。新老移民汇集成480万的少数民族。华人目前有四大圈子:老移民的后代——“淘金族”、他们已经不会说中文了;其二香港移民圈,其三台湾移民圈,其四、新一代大陆移民,其中一类是知识型移民,去投资、工作、留学的。还有一类是以其他方式来过去的。
华裔美国人在政治上出头的极少,数得着的几位比如做过部长的骆家辉、赵小兰、朱棣文。在企业界、娱乐界崭露头角也罕见。倒是在科技领域华人人才济济,出现了一批一流的科学家、工程师。硅谷的繁荣华人贡献大。在硅谷见到多位同龄的移民,理工男、理工女们都是企业不可或缺的研发人员。他们的第二代多出自名校,进入了高级打工者的行列。从经济地位上说,华人处在中上层,有非洲裔、墨西哥裔的垫底。在美国,华人是模范少数民族,聪明、勤奋,,又不惹事。另外一面,“他们很难融入社会;不喜欢体育,只喜欢功夫;没有幽默感,书呆子特别多;对政治不感兴趣,政治上的事不去参与”。华人做的美国梦是什么?“希望日子过得好;希望过得有尊严;希望能够跟整个社会融为一体”。希望在机会公平环境下,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个体的人生目标:在专业上有所成就,购大房子、买小车,孩子受好的教育……。境况不同自有不同的梦想。。
北美圈的华人大同小异吧,加国的同胞们似乎还不如南面的同胞过得好。只能在书中读他们了。
十多年前看过几本同龄人写的奋斗史、励志书,如《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我在美国当律师》,《学在哈佛》等等,同龄人或小辈的故事,是当做真事来读的,让人关注的群体,相信在迁徙的人流中,会有一些人受到过他们的影响。十年后这些内容过了气,已不觉新鲜。现实远比个人的奋斗丰富得多。《海底》展示了生活的另外的画面、人群。在继续了《羊群》《红浮萍》故事之后。故事的主角经历了灵与肉的挣扎之后,该有新的起色和前景。
新的作品该平视身边的同胞,新一代 的移民融合在北美大家庭,多些喜悦、多些移民对当地的贡献、多些西人的价值观、多些加国的风情。这是想象。
发表于 2013-9-26 08: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gpei 于 2013-9-26 12:55 编辑 8 a4 N& @0 t0 x$ E1 F

5 Y4 {$ W7 I0 ]. O: F215【有组织无纪律
* O5 ?( J' l6 ~
' o4 \& l* Q* u- j单位电话通知学习,退休老头第一次参加组织活动,学什么没有问,还是该去看看老哥几个,就应了下来。第二天上午准时到了办公楼里的会议室。几位寒暄,都是六十多岁的人,几年不见变化其实不大,退休时就是老人,再长几岁添几缕白发、些许的皱纹并不显眼。人齐了,应到三十多人,实到12人,多数人都没来。组织活动这么不积极,一定有问题。什么问题也无关紧要、也没人在乎。 老哥老姐们见了还是高兴的,老没见了,又汇在了一起。说说都在干什么。老杨把湖边的小三居卖了,买了南郊的大房子,正在装修,说起装修公司狮子大开口,光水电管线铺设就开价10万元,最后砍到3万5成交,什么事!在座有装修经验的献计献策,集思广益。有老几位已升级当了爷,说到现在小的才是“爷”负担还是蛮沉重,老王说过去人50岁就当爷,现在60多才当上,拉扯不动了,现在的孩子生出来就比过去的沉,家里一岁的孙子,抱个三两分钟就抱不动了。老何说起他的贵金属收藏,知道吗各位,刚发行了5元的“和”币,5000万枚……。聊着热闹,都十点半了,开始学习吧,三本小书发下。哪一本是讲话,哪一本是附会、解说,念念不对,这本白皮书不是真经,那本黄皮书才是原原本本。, d4 ^2 r' b: e6 S1 \9 w
5 j9 V: _1 C. f/ B! F" t& N
原原本本,念了一会儿的四平八稳,宣传委员说,我这有原汁原味不带删节的原版讲话,手机刷屏后接着读起来。这回听着过瘾,讲话不是秀才们修改过的文章,讲话自然零碎就多,即兴发挥就会有些锋芒。要理解讲话人的本意,原原本本是重要的。可惜现在听到、见到的多是修订版,担心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怎样。边说边议。改革的艰难、既得利益集团。老曹从中国缺乏工业革命阶段谈起,说到苏东的变化……
: H) D0 l/ Q* |& c! r( `9 ~, C7 [9 }  y
11点半,午餐时间。没有安排在楼里用餐,说这一年部门增加到四十多个,又多了几百人入住,餐厅爆棚,不跟他们挤。楼下马路对面的金鼎轩招待午餐。三十多人的预算规模才到了十几人,咱们可以吃空饷了。管事的说你们随便点,这种小馆,想花钱都奢侈不起来,碟子碗摆了一桌,老人们的饭量一点不输小白领们,凉的、热的,碟干碗净一扫而光,一点饭菜都没糟蹋。刚刚会议室里才发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小册子,真是立竿见影的贯彻执行。 & D4 C5 \1 b% b4 b/ _

: Q% A+ r+ s7 v7 u: j& C( V# y216【老头乐】
) J6 S3 J5 \" t
! y/ m* j" d6 b8 o老曹吃饭的时候心里有点堵。在楼下车库泊车时,才想起自己的车今日限行。得认罚10 0块,我说,半年前我也挨过罚。是谁说现在200块了,三小时为限。得,这车还开不回去了,除非认罚400块。老曹说这是第三回了,都赖昨天的电话通知,问起开不开车来公司,预先要订车位,当时答应了开车,就没想起限行这码事。老曹长我几个月,这脑子看来比我糟。来,干杯,两人干了一瓶啤酒,反正回去都坐地铁了。
7 U( E4 ^- R7 r8 f, J. b3 [

7 Z4 ^9 `, r0 Z! U; N哪能吃完饭抹抹嘴就走啊,得消化、吸收,精神的、物质的。午后一点人家上班,我们上楼围桌继续学习。讲话饭前就听完了,该结合实际议议了。刚才听的什么,三民主义,民意、民生、民主,讲得多好,源远流长、继承发展。民意,意识形态,现在是乱的可以,一片混沌,前无古人的花哨,换一种说法多元化、百花齐放。有没有主心骨呀,需要主心骨吗,西方可是有宗教在那撑着,年轻人信不信,社会也浸染了两千多年,我想起了上周的电视“焦点访谈”栏目重申,“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老曹提起了《甄嬛传》那不是教人学坏吗。我忙问教什么?阴谋诡计、不择手段往死了掐,把小年轻都教坏了,往职场上发扬光大。你看现在央视一套的《大秦帝国》才是大国风范,大气、正气。老杨不以为然,他那里是一集不落的将后宫的故事看了个遍,我问,你是不是陪着老爸不得不看呀。老杨说,各看各的,老人家不看那个,只有看新四军的片子才高兴。民生。谁说这些年,这底子糟的差不多了,没了青山绿水,卖地卖得差不多了,土地财政走到尽头……。我王说,咱们这些人管不了那么多,实惠些,福利搞得好点,退休金年年长点,其实长个一二百块钱又能管什么。至于那民主,我们回自己家里搞民主去吧。何支书做总结发言:不信谣、不传谣,网上、电话里胡说八道的多了。提高警惕、安定团结、锻炼身体、快乐生活。下回活动,提前通知,给大家留出准备时间……。/ N- [8 K# @$ k6 T/ P
两点钟散去.
$ h) M/ D) }" f( n' y
. N4 ~& j% w5 L. j& Q  l5 f0 V' ^# \
发表于 2013-9-26 10: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里贝贝 于 2013-9-26 10:32 编辑 ! U7 ~- W) \% [5 N5 k$ f
7 `, O3 c. T" p# e9 s6 {7 Y9 _
呵呵,前天晚上我在园博园拍摄撤展前最后的黄鸭子!虽然已经有点泄气,但是还是很……天真顽皮的!
' W! E( f' J' A6 r
园博园,最后的黄鸭!.JPG
《园博园,最后的大黄鸭》
发表于 2013-9-27 13: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13-9-27 13:52 编辑 : Q! y9 _2 n4 j  W
, K0 H8 z( t2 r& z5 G" {
217【双双对对】9 q6 |, o& n' R& V3 t) i

8 y: G) g& T% E8 O- h8 G( F( W* |  ]0 c河马两口泡在水里,它们来自赤道边上的非洲国度,泡在凉水里可是有点凉。这两口是一大一小,母子俩,没在水里的时间比水面露头的时间要长得多,吸上一口气之后又沉了下去,棕红的庞大身躯隐没在绿水之下,让看的人着急,这一猛子,五分钟、十分钟都是它,人家什么肺活量呀,不常来的人想看个全貌、真容还挺难,它的耳、鼻、口在一条水平线上,浅浅的十公分,在水面晃一下,那张大脸能见到十分之一就不错了。河马的日常生活多在水中完成,吃喝、繁衍后代,在动物园里,得等到岸上喂食的时间,或是冰封的时段才能见它全貌。它那一身的臃肿,无美可审。如胶似漆缠绕在水中,欣赏母子情深吧,如果有时间。边上挨着的是象园。这园子来圈着五六只大象,经常是分门别类,分开养着,彼此能见上面就是近不得身,隔着铁栏杆。今天东面两只大象挨到了一起,都长着长牙,一大一小。显然小的不大适应大的贴身靠近,有意的躲闪,那头大的不急不缓跟在身后,跟着到了南院,又追着到了北园,小象在转身之间和大象碰了个对头,双方长长的鼻子扬了起来,拧巴在了一起,大象还发出沉闷的低鸣,支绷两下,双方就散了伙,还是一前一后跟上走。早饭还没送到,闲的它们。过了石桥沿着长河走,看到的第三对动物是白熊,北极熊的新宅子落成之后还没进去过。老爸说这是头一次来,这回是真说对了。新宅分室内馆和外面的庭院,比过去条件改善多了,四壁的一面是通体的大玻璃,三面白石砌起,一处雪白的世界,和一湾蓝色的水面。水下的一只正在优哉游哉地漫游,隔着扇玻璃,游人可以平视它们形体的富态和划水的优美和自在,白毛浮绿水,不像过去隔着八丈远的俯视。另外的那只在冰晶玉洁的岸上徘徊,不留神就打个趔趄,那地面够湿滑,模拟的冰雪环境够地道。溜达累了它就趴下身子打滚,绝无驴打滚般的暴土扬场,上上下下的洁净、清爽,那份惬意,哪怕是夏天这里一样的清凉世界。 ' o. Q+ {9 K6 h7 P; n; ?
1 U, l1 ~* r9 _! z( W: A
218【偶遇】
+ a! @4 V4 U" i! p  ^$ R0 ?2 y4 g! G* F0 m3 e& J; `3 j: i/ c, l) l
看见大白熊两口之前,先看见老常两口了。二位从熊宅往西走,我俩沿着长河往东行,好长时间没有往东走了,常常是过了石桥就往西,今天是因为出来的早,过了桥问老爷子要不要歇一会儿,他说不累,我说那今天就多走会儿,往东去,离家越来越远。由于今天路线不比寻常,不像以往常常的那样,所以才迎头碰上了常常二人并肩过来。老常架着黑眼镜,永远是那么的喜兴,是先听见了声音还是先看见模样或是以此同时,反正是见到熟人就收住了脚步,也许是对方先扬起了手,戴着眼镜的眼神应该更好,我虽然也戴着眼镜却是副墨镜,迎着东面过来的太阳晃眼不是,墨镜让人不必眯起眼镜,有色眼镜在这种场合还是起到增强视力的功效。没说上话前,我心想前两天还在网上秀照片,还说自己在北海公园踢毽子,这么快就转这来了。想到、人也到了跟前,“哟,在这见了,多巧呀,在这溜达,天天呀?”我说“没有,隔三差五,得好天气,住的离这不远”我往北面指去。没说几句老人家跟了上来“哟,这是老父亲吧,多大岁数了?”“八九十岁”老爸回答个八九不离十。“真幸福呀,有老人家,您身体真好,能走这么老远,您脑子还这么清楚”“还没到时候呢,……”老爸这活也对呀。老常说,你怎么也不弄个轮椅让老爷子推着,那样安全。我说,这不老爷子前两个月才添了只拐棍拄着吗,现在三条腿走路了,走两个小时没大问题,再说满园子都有椅子,累了就坐下。老常说,我家有个轮椅用不着了,哪天给你拿去吧。我说不用。其实老爸前一段在拄还是不拄拐杖问题上还犹豫再三,拐杖是衰老的标志,那轮椅就更是了,他 不愿坐,我更不愿推,还是让这一天来得更晚些吧。老常向我介绍身边的大个子,说是老妹,看着个子高出半头,块头也大些。问了一句“亲妹妹?”“当然了,亲姐俩儿”还是眼神不好,我说,“差着半头,都让上山下乡给耽误了”“可不是吗,太对了。”5 Z* u  f$ E& q% p' X

点评

给80多岁的老爹买一辆四轮手推车吧,我妈妈就有一辆,不容易摔倒,安全,累了随时可坐一会儿。(后面上个类似推车的图片参考)  发表于 2013-9-29 19:01
发表于 2013-9-27 13: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005.JPG
发表于 2013-9-27 14: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015.JPG
发表于 2013-9-27 14: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011.JPG
发表于 2013-9-27 14: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009.JPG

点评

在这儿杀扑克挺惬意的。  发表于 2013-10-13 07:55
我也几乎天天去动物园,但从没有这么细致地观察过人物和动物,照片和文章我都认真看了,佩服你,  发表于 2013-9-28 11:33
 楼主| 发表于 2013-9-27 21: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gpei 于 2013-9-27 21:22 编辑 4 v! r) M* x* V

2 u- }( `( t  l" D) O
                                                                 童稚——大院里的小孩

' `1 Y) T+ x  z1 _* N
      先说我现如今住的这楼,不算底层的办公区共12层。其结构挺有意思:双数的层每层30左右套房子,单数的层为复式结构,只有6套房子。
      全楼共200多套房子,当初住康乐里,全院儿也不过如此规模。
      晚报连载《大院的故事》,我们一邻居写了康乐里,我们这楼也可以称“大院”吧,这楼不是高吗。
      每天晚上,院儿里的小孩子都在楼下玩耍,踢球是主项。
      开始是自己赶上这个热闹时回家,驻足看一会,令人忍俊不止!后来,不爱下楼的我,干脆买了一沙滩折椅,每天定时下楼观赏。
      这帮孩子踢球,不分男女,不分年龄,那发育早的初中女孩,比那刚上学的小不点,看着高出一倍。孩子们一边踢球一边大呼小叫,时不时的还冒出“网络语言”“至理名言”啥的。
      楼两侧的入口,天然的成了球门。进了球也不记分,只是更加亢奋。
2 [8 a1 U8 u5 |- j' i- p' j, i
      自己又平添了一份乐趣。

" Y' n/ K8 w0 i- U/ K6 [" F

点评

接着写啊,您自在。  发表于 2013-10-24 19:56
老少皆怡。呵呵。  发表于 2013-10-13 07:57
一直很怀念自己小时曾住过的大院,中组部宿舍,两栋楼,大约百户人家,捉迷藏人最多时有近在个孩子,男生女生都有,高年级低年级都有,还有一个残疾男生,玩得开心极了  发表于 2013-9-28 11:31
发表于 2013-9-28 11: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uxiuhua 于 2013-9-28 11:47 编辑
  H" p. V. q2 @4 h2 T! G  t& r  t. K5 N5 W* ^# t3 A/ I3 z/ I
教师节联想(序)
      教师节来临,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想起自己曾经的老师,也想起自己曾经的老师生涯,没有太多感慨,更多的还是回忆,退休生活闲来无事,将它变成文字,丰富自己的生活。
      回想起来,自己读书的过程也真是漫长,从五十年代的幼儿园到六十年代的小学、初中,七十年代经历了四年的下乡后,文革时期读了三年中专,八十年代末读的大专用了三年,九十年代末再续本又是三年,文革真是耽误人啊。
我当老师也是阴错阳差,上小学时,母亲就不止一次地说过让我长大后当老师,那时的我对老师这个职业根本没有兴趣,八十年代初期我在燕郊,单位对职工进行文化补习很需要老师,我就成了数学老师,几年后,专业知识培训,我又成了机械制图教师,再后来,在人事处负责职工教育,九二年初调回北京,考虑到教师工作可以享受寒暑假,我选择了工作压力相对来讲较小的技校,正式成了一名教师。
      技校很缺电工老师,正是我的专长,电工、电子、电机、电力拖动等,共有十来门课程。接着在学生科做了三年学生管理,我是单位第一个使用计算机的教师,四十七岁时又成了计算机教师,从WIN95开始用,从DOS开始教,在WORD还没有普及时,教过最早期的WPS,计算机基础、五笔输入法(使用至今)、组装与维修、VFVBC语言等十多门课程,而这些课程都是我自学的。每年还要带学生军训,我仿佛是一名万金油教师,但针对技校教学来讲,很实用。
      我的教龄是从八三年开始至零八年结束,也算是有一定资历的教师,退休后在原单位又继续教课四年,去年的四月十九日是我最后一天站在讲台上的日子,此后,我回归家庭,过起了悠闲、自在的日子。

点评

向老师致敬!佩服您学无止境的精神。  发表于 2013-10-24 19:53
呵呵,我家也算是书香世家了,姥爷解放前就在北京四九城教书,我母亲北师大毕业后在北大教书,我妹妹又在公安大学教书(刚退休),我父亲从事成人教育一辈子,细算起来林林总总家里亲戚中从事各级教育的有十几位...  发表于 2013-9-28 15:23
发表于 2013-9-29 17: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13-9-29 17:15 编辑
* }& J! V1 a, ?0 ~5 e
2 E- v( O. n3 j: l7 ]0 Y3 x. k& m" @219【很不好】1 Y0 W. n/ L4 W6 F. L
0 V' A1 F) I$ r1 V/ V8 v6 p( N
媒体上报道老李说自己“很不好”。人呢就是有好的时候也有不好的时候。知道老李的时候还是在文革当中,印象深的是他唱的“手握一杆钢枪,身披万丈霞光”唱的是真好,后来还唱了“小小竹排”,那时如果有“排行榜”,前三没有他,前十肯定有他。当时还有条消息,和西哈努克亲王扯的上,说是这位避祸的王在新疆发现了老李,其时还是小李,顶多称得上大李的美妙歌喉,人才怎能埋没在边地,唱红还得往中间挪挪,由此平步青云。
* N/ a& {+ B8 X. h# O+ X. T( `
, n8 F$ C( M; J( L  i文革后唱歌的多了,雄赳赳气昂昂的军旅歌曲渐渐淡出,老李们也沉寂了些年月,但主旋律从来不能缺,重大节日还能听到老李的歌曲,气势不亚于当年,一年又一年,倏忽间我辈的都上了岁数,退出了职场,而老李雄风犹在,活跃在舞台、银屏。梅开二度还是三度,老来得子,老李也被陪衬得年轻了十年。也是人无千日好,老李持续的一路高歌,终于一天,也走进了“很不好”的日子。因为小李,90后的孩子。小李行为不轨,一而再的。名人因为受关注而成为名人,鲜花、掌声,有借此鸡犬升天的也就有吃“瓜落儿”的,都得受累。如果不是名人之后,小李本不应该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可他因为是名人之后,成败得失都在此一举。: z- r3 [6 @+ c. `" m- y
  C6 i  e  o! B# k' T
本不关注这娱乐界的八卦、乱事,世上有太多比这有意思的事。可《南方周末》头版、二版、三版,来了个长篇报道,在一审判处十年之后的那天。于是就草草的浏览了一番版面。这不就是一个“恶少”么。记者根据控辩双方的材料和法庭披露的事实进行了报道,秉承让事实说话力图不添加评论,让读者们自己判断。一个90后的孩子胆大妄为、期间的过程、诸多的环节,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不经意间成就此等龌蹉之事。现实真是比任何文学作品丰富的多、深刻得多。吸引了媒体和公众的眼球。老李很不好,能好得了吗,孩子是父母一辈子的希望,十年牢狱,孩子就毁了,家长如何能够心安,也不像过去的人,三个五个的养着,东方不亮西方亮。同情老李。晚节不保,今后还怎么唱歌,哪还有底气。3 z- \' r( v  b4 h

% S8 a& g- z2 {1 { 220【奏起来】3 X% \9 ^( ?. |
一早,隔壁的小学校鼓乐齐鸣,吹吹打打,许久没有见到这场面了,什么时候练就的这支鼓乐队,我头次见他们大规模地在操场上列队、操练,是不是外校来此合练彩排的,国庆节就在眼前了。熟悉的旋律《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首歌曲太熟悉了。我们唱着这首歌曲加入了少先队。多少次在操场上、礼堂内放声歌唱,唱得心潮澎湃,理想、使命感、前进的方向都在其中。谁会怀疑他呢。“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不怕困难,不怕敌人, 顽强学习,坚决斗争,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1 `4 }3 |, B4 m1 [9 ^

. e- Z" d; v3 G1 `! r( i6 J0 d
远离了小学校,这首曲子还在传唱,在小学生的口中,在儿童节目的舞台上,这歌曲大概从来没有离开过小学的校园,因为少先队还在,红领巾在飘。理论基础还是领导核心从没有变更过。像那“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始终没变一样。有些歌曲是宣言、是口号也是一面旗帜,集合在旗帜下是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勇往直前的队伍。词曲旋律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5 B# ?! H0 ^6 O  f8 w
不知现在的孩子还是否认同这歌词中所唱到的,首先是他们的父辈是否就“继承革命先辈光荣传统”,想想70后、80后,他们接受了多少,还残存了多少。想到了刚刚获刑10年的90后小李,大概也唱着这首歌长起来的,理应他能唱得比谁都好。但他的行为大相径庭。谁把她导上了这条不光彩的道路。社会、家庭。“子不教父之过”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主要在父母,父母绝不会让孩子为非作歹,一定是在哪个环节上出了毛病,让小辈的扩展、放大了家长的纰漏;这个五花八门的世界鼓励成功也放纵邪恶,青年人多了选择的自由,也多了被诱惑的机会,钱是发展的动力,能使人光鲜也能使人犯罪。回放小李案件的发展进程,金钱的交易推进了事态的发展,成全了当事人彼此的要求,最终小李用钱买来了刑狱,买来了多少人的痛苦。一幕剧落幕,无数场剧还在上演。
, ~( e; B8 z% I' W4 D* U8 q& v
发表于 2013-9-29 17: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前天儿子在网上团购园博会门票(699元~张),附带五星酒店一夜(其中含两人的早,正餐各一次),我俩“乐得其所”,欣然而往,最值得庆幸得是在成都展区,……偶遇“国宝”6 {8 K) }& g; l  `8 B( ?/ [
发表于 2013-9-29 19: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人手推车0 c2 K4 t5 {, Z) |
T1XydKFaxXXXXXXXXX_!!0-item_pic.jpg_200x200.jpg
发表于 2013-9-30 20: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007.JPG

点评

好啊,风雪征人。50年后再聚首,应是感慨良多。会不会重唧唧?  发表于 2013-10-13 08:0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31 05:47 , Processed in 1.247899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