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 49【豇豆】 豇豆连续种了好几年,年年丰产。今年这是连续第四周,每周要拿进城五六捆。春日一共种了12穴,每穴里有两株。头次用的地膜,春寒,用膜之后明显长得快,再者节水、省工,蒸腾的水汽被罩住,自我循环,杂草被捂在膜下,长不起来,连拔草的工都免了。 豇豆出芽之后要及时把它从膜下拯救出来,时间长了也能捂死,将薄膜掏开口子,让小苗亮出来,长到20公分就要搭架子,攀援植物要有栖身之地,跟人一样,不能都匍匐在地面,挤不开,人往高处走,都往楼里搬。高处有阳光、向高处要空间,有生儿育女的巢。支架也不能太高了,一人高,踮脚伸手能够着就行,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种子发芽时就得想着日后的采摘,架子整高了,豇豆乐了,但到时候人还得登梯子往高了去就麻烦了,也没这么干的。买来的竹竿都身长二米以下,一节插在地下高矮刚好。 用不了两个月,豇豆就开花挂果。花是什么颜色的,我还说不大准,在枝条上鼓出一个“骨朵”粉色调,但又没见到展开的花瓣,骨朵之下一丝丝的垂下,如“玻璃丝”粗细,十天的工夫就绿茵茵的一片,披头散发,真个“夏风剪出绿丝绦”。向阳迎风的面上,果实累累,长得壮,嫩的豇豆发绿、顺溜,一个枝子上长着一对、两对、三对,长的有一尺五,也有个别的长到一乍长就老去了。老的颜色发白,有小手指粗,疙里疙瘩,是里面的豆子成熟、硬化,再挂的时间长了,外皮就开裂了。老熟的豇豆可以晒干后用来煮粥,它们也属于小杂粮中的一种,产量比小豆、绿豆要高。 豇豆不爱长虫,有时见到过孔洞,昆虫蚕食的踪迹,没有大碍,有一年长到采摘的后期开始长了“腻虫”密密麻麻的小黑点,绿豇豆成了一根根的黑豇豆,那时快拉秧了,人已经吃腻,剩下些让虫子吃吧。 几年前的春节前后,北京查出海南岛过来的毒豇豆,抵制了一阵子。南方的昆虫家族更兴旺,且菜农长年大量栽培单一蔬菜,易生瘟病、群死群伤,结果就上了农药防疫、灭虫,打多了,植物扛得住,动物们可受不了。 50【蜂子】 鸡叫两遍后起床。“一早当半天”农人夏日的劳作一定要起早,趁着凉快下地,是耪、是收,出活,太阳高照时就收工了。不是生产队年月,都听集体号令,学大寨战天斗地。现在是趋利避害,怎么舒服、怎么挣钱怎么来,会有“龙口夺粮”的时候,那就豁出去三天五日,只要地里的东西能换来真金白银,那就值得付出。 人也不是最勤快的,推门走到当院,早有忙碌者在忙叨。四周嗡嗡嗡作响,是振翅而飞的昆虫。这时段招蜂引蝶的主要是倭瓜花和丝瓜花,都是黄黄的,浓绿中就它们耀眼。 振翅的不是都过来,蝇子们还是在阴暗处吃香喝辣的,四肢还是六肢,踪在葡萄上,以爬行觅食为主。以花为伴的是蜂家族。观察下来,最大的群体是“小蜂”我不确定它属于哪个种群,更像是马蜂的幼年,初学乍练阶段,比蜜蜂它个头小,身体和翅膀修长、淡黄色,在花蕊中穿行、吃过了这盘再换到另一盘。偶尔会飞来一只体量差不多的,不足一公分,模样也类似,只是身体偏黑,过去我管它叫飞蚂蚁,但它们在同一朵上觅食,除了肤色,其他又太相近了。小蜂的数量多,几十只围着枝头,忽近忽远,也不惧人,手机拍它,离着很近了照吃不误。大概是体量小的缘故,它们飞起来轻盈,没啥声响,人类耳背,大千世界中好多动静都听不到。。 不像蜜蜂,循着声音就能追踪它的运行轨迹,蜜蜂的动作偏大,忽上忽下、疾行猛拐,一头扎进花心好一会才出来,它的工作效率一定是高的,浑身毛茸茸,能沾来带去多少花粉呀。这些年每到花开时节,蜜蜂这个种群并不旺盛,三三两两溜达过来,还不及小时胡同院子里的蜜蜂多。周边没有大田也没有花圃,就是片苗圃。自然引不来蜜蜂种群的关注,蜂农们也不会往这附近来。 飞来是周边的野蜂,马蜂就是野蜂。搬来的头年房檐上有个小小的马蜂窝,和平共处了一年,来年开春,趁着它们未归之际,我把巢穴捅下埋了,怕它几年后做大,喧宾夺主。后来它们还是常来常往,偶尔也在花心里歇会,马蜂并不以花粉为主食。 最重量级的是牛蜂,比大拇指小点,起飞重量还是续航都需要更强的功率,于是牛蜂的飞行就是一路的喧嚣,嗡嗡嗡,一头撞过来,人都不自觉的有躲避的下意识,别撞着更别蜇着。还真不知道牛蜂是否蜇人。只是 由小及大的推论,蜜蜂、马蜂,那牛蜂蜇人一定更厉害。牛蜂也是一盘接一盘采摘花粉,它那身躯落在娇小的花朵上,都有些蹂躏不堪重负的感觉。想来花是高兴的,借助昆虫们的翅膀得取嗟来之食。人也高兴,如此才硕果累累。 51【老汉】 老汉今年春天才过来,住在这里的侄子家还是外甥家,头次见时告诉我姓名,我没记住,但也一直没再问,在此落笔时就只好称其为老汉了。确实比我要年长几岁,听说小辈的这有块地就过来种了。他家的地亩要大些,有两亩多地,一半种了草和树,另一半种了蔬果,这一茬有二十多个品种。 人家种得确实好,地下滚的、架子上爬的,玉米秸都已经砍了立在房山一片,说已经收完了,青玉米都吃上了,地腾出播下了萝卜,头伏萝卜吗。想想我那的玉米才扬花吐穗,能差出十天以上。话没说完,他老伴已从房内拿出了一兜玉米,冰冷的,在冰箱内存着。还有一袋黄瓜,说这和你家的黄瓜不是一个品种,尝尝,是短粗的那种旱黄瓜,这一茬收了120斤。 见地里有的架子上已经空荡荡的,这老秧子已经拔除,产出的旺季己过,就拉秧种上第二茬,老汉说这样在霜降前再收一茬,二茬的豇豆和眉豆。人家菜吃两季,我就吃一季。我看那一畦西红柿都是绿的,我问是不是晚熟的品种,我说我那半数都红了,好多都长了黑斑。老汉说你那个大概有病,另外稍微转红就得摘下存几天再吃,成熟的最后几天最容易招鸟、招虫,只能早摘。我这又学习了一招。 这片地里是有机种植,无化肥农药,因为是头年种还外购了鸡粪,肯定还有问题。现在养了一群鸡还有鹅,明年肥料自己解决,有机农业才算妥帖。治虫,植物群落间挂了许多的“粘贴”黄色的,诱捕了不少昆虫,这粘贴一周一换;再有就是捕虫灯,夜色下蓝幽幽的,效果不错,当然益虫、害虫一网打尽,但据说,害虫能占到85%。老汉说,我这菜园子里的虫密度明显减少。他家葡萄架上早早就套上了袋。 地里的茄子长得齐刷刷的,长茄子。香瓜圆滚滚的还没有泛白,里面是一架架的扁豆,星星点点的白花,蚊子上来了……。拎着两袋果实赶紧走人。 老汉是农业专家?上次他搭我车进城我还问过。人家说不是,家在淮安,是老师,教数理化,就职的学校对门就是农科所,常去那里串门,看多了就有兴趣,就学了点知识,退休了就来这理论结合实际,就来这休闲。 52【累还是不累】 干活不累那是瞎说。啥活,啥人干,怎么干。 同样的活计小伙子干,那不算事,换上老人干就不容易了。现在的农村好多地方年轻人跑城里打工,村里剩下老的老、小的小,农业搞好越来越难。地要看怎么种,真要靠土里刨食求生存,那就得精耕细作,就一定是个累活,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还真不错,遇上老天爷变脸就不一定了,让你一季的努力颗粒无收也是常事。老汉说,现在种的菜吃都吃不完,每周孩子过来一趟住一天,回去时往城里拉菜,城里人讲究有机蔬菜,满载而归,“菜农”脸上有光。这也不是为生活所迫,种菜成了为荣誉而战,也同样的累人。 另外就是种植方式的选择,如果是有机种植,杜绝化肥、农药。省事的不做,按费事的做,那不就累了。这要是打药,分分钟就杀它死,不行过几天再喷上二遍。这要人工除草,那就得一场雨一茬草的拔。 老汉说这点活干得也挺累,天天做,自有干不完的活。他说我家园子里的草多,其实并不多,马齿菜多点,那是留着没拔,一茬一茬剪着吃,再说草拔干净了,那虫子就全吃菜了,只要草盖不住苗,有些无妨。我说你这园子里草才多呢,半个园子种着草,还是洋草,隔段就得剪,为了赏心悦目就得受累。老师们大概有为人师范的传统,凡事不将就,丰产、高产,还把园子收拾的井井有条,哪一项都得亲历亲为,都要花心思、费功力,不累就不对了。 我看他家半月前刚买的四只小鹅不见了,就剩两只孤独的大鹅来回踱步,敢情他这也失窃了,不仅是小鹅,还丢了几只鸡崽,看来哪哪都得贯彻未成年者保护法。这边失踪案不是人类所为是被黄鼠狼叼走了。一面是高墙、一边是小孔的金属网,黄鼠狼还真有本事进进出出的平趟。老汉说,这网拦不住黄鼠狼,人家说应该是换上“软网”,可没工夫,没劲头去更换。 近期在收割、拉秧、播种,地里的蔬菜换茬,进入了伏天,天热雨水勤,往七十去的老人还真该悠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