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pei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7-12 05: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5 o; U% @7 f) {5 a9 _158【哪凉快哪呆着】
% G+ X' T- B- K' W8 M8 P人能到这境界也不易,怎么也得到退休后,甭管是给公家干、私人干或者就是给自己干。& d0 H! i0 b' @' T0 m
这日子哪凉快,在城里当然是公园绿地、水边。前两天《北京日报》有组调查数据,在市内选择了若干个点测量温度,结果公园绿地能比马路边低个五六度,有的甚至上十度。高低一度就是一个状态,就人体感觉在夏日有个两度之差,舒适度就很明显。( Q1 D6 a+ v: ~( ^$ o9 _
有一周没来公园,下雨下的出不去门。今天预报阵雨,出门捎上把长柄带把儿的伞,跟老爷子一样,咱也戳着,遇见了挡道的狗,咱也可以指指点点的。
; _6 r7 T% g/ s/ |% P! O9 m: \/ N进门就往西面去,老刘那天说“西湖”有片荷花。等我见到那片水面,还都是翠绿的荷花叶子,含苞待放中。坐在水边石凳上歇着,水面飞来了“黄鸭子”,不知准确的名字,等着人们抛洒的面包屑,一位大姐包里掏出块月饼,打开包装,两手较劲,看样子掰都掰不动,她干脆整个就给扔水里了,离中秋节也不远了,打发陈年旧货。野鸭子也过来了还带着一串小的。鸭子的身下满是锦鲤,映得水都红了。鸭子本来应该一头扎下去,在水下找食,但水下的鱼群几乎把它们托了起来,大个的身长都超过了鸭子,水中争夺抛入的吃食,那动作比鸭子都凶狠。瞅那样,这群鱼要是饿急了,能把鸭子给撕吧了。
) ]8 M) M& h/ H+ f3 A" q# o西部的动物不多,有些涉禽,都隐在树丛之后,听到它们的鸣叫。这里以绿地、水面为主,靠北面是座两层的洋楼,“畅观楼”,古香古色的,前些年被挪作他用,成了家“国际会所”,吃喝之地,这次见着,它已被包裹了起来,全面大修。这楼有百多年的历史。慈禧太后从高粱桥登船沿长河西去,在此歇脚、登高。中山先生曾多次在这里商议国是。现在楼前往南过了石桥有宋教仁纪念碑一座,缅怀先烈。估计将来畅观楼修复,会建个博物馆之类的。$ u% F3 K3 r. V/ a# d
西面动物少,人就少,这里是老人的天下,会友聊天、锻炼的:打拳、舞剑、抖空竹,树木茂盛,幽静之处,就是骄阳在上,底下也是暗无天日,纳凉好地方。
; i! t7 h- i) y: D# e5 Z$ y0 z十点多出了园子,此时园子里的人明显多起来,小学校放假了。

点评

呵呵,小时候常去动物园,一般人游到“爬虫馆”附近也就打道回府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对“畅观楼反革命事件”进行“革命大批判”,畅观楼一时间出了名,小小草民才知道其所在何处。  发表于 2013-7-12 09: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3-7-13 06: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159【苦孩子】
教育资源占有城乡间严重失衡。过去说教育改变命运,现在农村的孩子想走这条路出头是更难了。重点大学,北大、清华都有统计,来自农村地区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少,早就跌破10%了。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这条标语刷墙上好多年了,主要是刷在了农村地区。但该苦的还是苦,吃饱不是问题,但碗里的内容城乡差别大了,去年在网络上一闹腾,部分地区的管理者拿出一笔钱,管一顿中午饭,算是增加了些许的热量和营养。孩子的的精神方面呢。这些年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严重,涉及几百万人,负面影响还是蛮大的,物质是一方面,精神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没娘的孩子,你想吧。
周四的《新京报》报道河北有10万重症精神疾病患者被锁在家中、置于笼中,该报披露国民精神疾病重症者1600万。三岁看老,精神类疾病许多的是少年时代作下的病,被忽视、欠照顾、与周边沟通不畅。
城里的孩子就幸福太多了。“四二一”结构之下,姥姥疼舅舅爱的。我们小时候就有“生活在蜜罐里”一说,还不是名符其实,物质供应紧张的年代。现在则不然了,琳琅满目的商品、门类多样的精神产品,商家都巴结着消费者和少儿这个群体,不断推陈出新,甚至引导消费。这夏令营了,几十个山西、浙江的孩子,一趟机,乘着韩亚航空往美国西海岸一游,结果出事了。没出事的每年游学的有多少。那暑期的国内游更是红红火火,家门口的海洋馆没到周末就开始堵车,都是跨省的大巴,拽来少年儿童。旱就旱死,涝就涝死。
“要让孩子们去吃苦”。“少京赛”上,不少家长发表参赛感言,支持孩子学唱京剧的目的之一是让他们从小接受磨难,比一般孩子付出更多,下腰、压腿,起早带晚,经历寂寞、孤独、无人喝彩。一家长说,我那孩子原来体弱多病,自打唱了京剧连感冒都没发生过。这也是一种苦孩子。
儿子辈的是没戏了,谁听谁的都不一定了,孙子辈呢。虽说是“一辈管一辈人”,到孙辈绕膝那一天,您可别把孩子给疼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13: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田发的都是“干涸”。。。。。。1 @9 |) F1 K: m' k6 k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16: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在网上搜些东西也没啥难的。可也有不好找的,如有同学经常群发邮件,其内容要么寓意深长,要么倡导养生,一般就不好找。下边我就发一张前两年在三里屯,韩国“忍者”大战警察的照片(说实话,比老田的原创可差远了)!
: L% B! t, u/ W9 }; n
: B. p* i' A; N0 [8 g1 v
踹警察.jpg
) l  o  d3 r% A+ F  S8 P8 Y. F
发表于 2013-7-15 16: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160【撞了】
打算往县城去一趟。开车往北,开发区新铺的路面,宽敞,还未正式开通,粗糙的路面还差一道油,也没划出行车标志线,空空荡荡。一辆疯狂摩托打身后驶过,一溜烟在前方拐弯,遭此瞬时的激励,脚下踩了油门提速,没跑出多远就见连续一串的井盖,想躲闪已来不及,车身一震,撞了。此时车轮下有异常的响动,停下车到车后查看,见路面上有一条细细的油线,哈腰往车底下看,车底盘右前轮内侧正在漏油,流畅得挂上了条垂直线。想想油箱设在车的后部,前面是发动机驱动装置,不是油箱是什么箱?来不及多想,眼下这漏油的速度,可坚持不了多一会,漏光了大概就开不动了,赶紧往修理厂。恰好有老汉骑车过来,拦住问询,告我踩河西村路口有一家。
二三公里,在满白路上见到家修车铺,屋顶招牌上一串汽车标识,基本上中档车都能修,大众也在其列,还有块PICC的幌子,代理这家保险公司的相关业务。想想咱这车的保养一直在京藏高速路起点的4S店,那还有25公里的路途,怕是开不到了,咱这车属于急症“大出血”得按急诊处置。路边的鸡毛小店,哪怕给看看伤情,临时包扎一下也行啊。门口泊车。
小工过来,我说托底漏油。小工哈腰看一眼就明白了,“赶紧关机”让把发动机停下,拿过个容器,接着漏油,告诉我漏的是机油,漏光了车就跑不动了。拖过来千斤顶,几下子就将底盘从右侧支起,一块硬纸板铺在地下,人躺了进去。我也蹲下歪着脑袋往里看。最下面的塑料遮护板几经断开,里面“油箱”底部下半截的金属容器被撞豁了个口子,继续在漏油。那金属容器是用螺丝与上部铆合在一起,需要换件。小工说,不是大毛病,换件后再加上机油。新配件,店里没有存货,电话配送,要等些时候。
不多会,油漏的差不多了,滴滴答答。长一尺多、半尺宽的油箱底部旋着几十个螺丝,费了好大劲才给拧下来,里面满是齿轮,应该是变速箱,机械部件泡在机油里才能润滑运转。残破的部件递出来,上面新伤、旧痕好几处,终于这次托底时速度太快,未能幸免。要说这变速箱的设计还是满合理的,上下部为两件,这要是一体的,整体换件麻烦就大了。
七点多才等来了配件,500元结账。其中一桶机油4240元,配件+人工260元。破财免灾,花钱买教训。
161【岂有此理】
我在小店等着配件的到来。闲着也是闲着,我想起了我的汽车保险,这么多年,光交钱,还没麻烦过他们。打电话试试看看有啥结果。
快六点了,打通95518客户服务电话。报车号、姓名、案情,出事地点,我说人和车都在修理店。话务员说先别修,需要查勘定损,我说这家店挂着你们的招牌呢,给你们代理。我让老板跟客服人员对话,结果这家店只是代理出单,其他查勘定损都无权。话务员又让我打120向交警报案好出具事故证明。我说这点小事,还麻烦警察,不至于,现在路上车辆碰撞,只要没有人伤都要求自己了断,迅速撤离现场。对方让我撂下电话,一会再回复我。几分钟后,电话再次过来,告知我查勘员半小时就到,并短信告知我来人姓名、电话。没过一刻钟,查勘员电话过来,再次问明我不在第一现场,说他只负责查勘第一现场。我说没关系,你过来,我陪你去看第一现场。他说,那你车已驶离第一现场,看不看已无意义。我说你们办业务不能总想着自己方便,自己如何按章办事,我那车不赶紧修理,油漏光了,就开不动了。这位竟然说起,我们有拖车给你拖。我说,事情要往省钱、省事了办,我这几百块钱的事,你偏要往几千块钱花,我这两小时了断的事,你们得拖上一天……。岂有此理,这跟眼瞅着大出血不去看急诊包扎,还候着有关各方来第一现场来观察伤情有啥区别。
这是一个不诚信的社会,恶果是社会运行成本上升,人民福利下降。西方社会是无罪推断,我们的社会是有罪推断,把社会上的人都当贼防着。保险公司是高风险积聚的行业,无数人都想在理赔环节上生一笔财,小病大养,无病呻吟的多了,弄得赔付率居高不下。保险公司于是风险管控,设置层层手续,力图减低骗赔的机率。多道手续就多道成本,交警出现场、理赔人员出现场,都是钱,花钱还低效率,我这两个小时自我了断的事,按照公司程序办理,两天也利落不了,耽误车主的事,消费体验极差,抱怨理赔难,保险公司坏了名声。无一方受益。
按说我是优质客户,从未发生过理赔事故,公司电脑的客户管理系统都有记录。看来对客户的深度发掘还远远不够,对优质客户的快速、简便的理赔仍未落实。其实,作为个人并非就想为这点小事就去索赔,不值当,这笔账简单:如果索赔,我便发生索赔记录,来年的“无索赔优惠”就将丧失,这就远超几百元的损失。至于赔付的手续,不亲历者都无法想象。我这点小事故大概算最小的,都要如此折腾。简化手续、少折腾是消费者重要的诉求之一,都如此难以实现。
其实业务人员如果能够及时了解到这是件赔付不大的小事故,在告知必要手续的同时,向车主陈述小额损失自负的利害。车主估计都会趋利避害,不会自找麻烦。还是业务人员的素质有限,用些程式化的条款来要求车主,让车主极不爽。
162【雨】
北京年降雨量约在500毫米,多数落在七八月的伏天。暑热时来了雨水泼下还是满舒服的,尤其雨下透时人也凉快透了。进入七月,雨水明显增多,这周日晚又开始落雨,一直下到周一中午还有些星星点点。原来打算回城了,可菜还没摘,不摘这一茬就老掉了,就等着雨停。
过去北京市民吃菜到了伏天常常有些青黄不接,这是前30年的事。下雨人就下不了地,大雨泥泞、内涝,有些蔬菜一泡就等着拉秧了。现在的菜都打远处来,郊区都盖了房子,只要交通不断,大都市就不缺菜吃,可菜也贵了,这旺季下一元的菜都不多。上周豇豆超市里卖三块/斤,农贸市场西红柿也是三块。记得文革那年,胡同口菜店品相好的西红柿一分一斤,稍差点的一毛钱“一撮子”有十好几斤。西瓜呢,5分,上周的瓜价15.其中远途运输成本和损耗就不小,所以低碳者号召食用地产蔬菜为主。
雨下得时紧时慢。坐在我那棚子里,一听就能判断。棚顶的南头没有被油毡覆盖,透明的塑料板,为了透光,棚子底下还有片花。棚顶薄,如同鼓面,有放大效应,有麻雀上面走过,那动静像是人的脚步声。一下雨就热闹,小雨沙沙,在底下听起来如同少先队的一片小队鼓敲起,颇为享受,可要雨水稍急些,底下就吵得慌,收音机里田连元的评书开讲都听不清了。雨水其实不大,檐下还没有挂上白练,只是滴滴答答。但下的时间长了菜地垄沟里都灌满了水,平了槽。
今年还没遇上大雨,去年的一次,下水都宣泄不净,平地都十公分的水。农庄里的塘水漫上了路面,水塘上悬挂的铁索桥,成了真正的浮桥,平躺在水面上。这个夏天雨水勤,隔三差五,入夏以来就没再浇过水,天气预报明、后天又是晴天,对庄稼们大有利。
午饭后雨停了一会儿。室外凉爽,没听见蛤蟆叫,一只麻雀紧一声、慢一声,葡萄架上嗡嗡的又过来了苍蝇,蛾子、蜜蜂还没到。倭瓜花被淋得打了蔫、丝瓜花不惧,照样大开大合着。月季花开得旺

点评

老田你真逗!刚下台就碰到PICC啦!  发表于 2013-7-16 08:11
发表于 2013-7-16 10: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163【传承】
菜园子里丰收,光豇豆就拿回来6捆,每捆一尺多长,直径15公分左右。怎么消纳,给了小时工两捆,放冰箱里两捆,当日中午就炖了一捆,吃了两顿。还有一捆小时工说包包子。
次日上午开始发面,在老妈的指导下。这是第二次了,一个月之前发过一次,成功。这次再发又忘了。老妈重又交代一遍:两缸子面,大把儿缸子,一缸子能盛一斤面,姥姥那时就是这么度量的,也不知道上称要没要过;小半勺干酵母,天热可以少放,用一碗温水泡了;搅匀后倒入盆中的干面中,用筷子徐徐搅拌,搅得差不多了下手揉面,多揉比少揉好,这道工序稍微有点烦,湿面能沾个满手,还得往下摘,最终让所有的面粉都团聚在一起,用盖子盖上,免得风干。其他交给了时间,有五六个小时,就“开了”——面发好了,面团内部发泡、膨胀、散出麦香味。
我估计再有一次,我这发面的工夫,大体就算掌握了,至少是及格的标准。一项手艺算是传承了下来。技不压身,将来可以自己发面做面食,只要不怕麻烦。
上次在国图听了“大漆”的讲座,老师的图片中打出各地“申遗”的目录,其中就有山东某地的面食,大馒头,而且做得花里胡哨,品种繁多。我想起了我家60年代姥姥做的大馒头,是院子里的一绝,尤其是过年阶段,为了正月里不动火、少动火的习俗,我家会蒸出几大锅馒头,包括豆沙包,而且造型别致,小鸟、飞燕……。赏心悦目,喜兴。且不说造型,让邻居们羡慕的是,同样的“标准粉”我家出锅的馒头又白、又大。除了姥姥不惜力的反复揉搓,这只要想做也能做到,再有一项关键是我家发面用“引子”而不是一般家庭用的“面肥”……每次发面后留存一小块。
“引子”是用黄米做的,黄米在未加工之前是立在地里的“黍子”。黄米用水闷着,再上屉蒸,出锅后,将留存的旧引子连同棒子面一道搅拌起来,自然发酵后,铺散开或做成直径约二公分,厚近半公分的小圆饼,晾干后,放在干燥处存着。用的时候掰碎一块化在水中。最初的引子是从老家带出来的,那时城市里买不到黄米,就用小米凑合,每次盛饺子的盖帘,要晾上满满的两盖帘,有好长时间家里弥漫着酸溜溜的味道。
姥姥过世后,“引子”也没的用了。买馒头吃,后来才有了酵母粉。去年老家的堂妹来这住了一年,她的面食手艺也不错,用的是发酵粉。我问老家的人还用“引子”吗。她说很少了。

点评

呵呵,看了你的文字……让我也会回想起“文革”时期,我的姥姥给来京“串联”的红卫兵蒸馒头的一幕,……,最可气的还有:红卫兵小将“蹲”在我家的卫生间的马桶上“方便”,……。  发表于 2013-7-16 15:45
发表于 2013-7-16 16: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里贝贝 于 2013-7-16 16:26 编辑 8 ^5 e5 |+ Q% h  e0 @0 t

6 E: d) M( Q% ?3 O9 N  m        呵呵,“数伏”了!早听人说:京城北部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消暑纳凉的极好所在。) H, U4 @: p( T/ a
        “心动不如行动”,星期天一早九点出发,我“公母俩”在建国门地铁坐上二号线,在鼓楼大街“倒车”八号线,奥林匹克公园下车就是。, k: V# ^0 d; N
& X0 n+ _' b  v$ G/ J
IMG_1029.JPG
, S4 q- [1 A, [3 i/ j- b0 y0 _
: M, m" ^+ ?8 E" o3 p; p% y
IMG_1028.JPG
- |+ f$ ^' x& b

$ i# |+ G' \' }+ c3 y) f* W
IMG_1035.JPG
0 Q! @: g9 o. H, S% ]
5 E% }6 _: X  {0 a4 o7 N! H
( O* j* z5 L: E/ E4 e
IMG_1070.JPG 8 P% f; x( O8 h! `
IMG_1044.JPG

+ q9 J$ U$ b( @3 e- a. V6 \: E8 B* B3 i( B4 F/ v- O% z: j6 Z$ @- y" G

% \0 D2 b7 U7 f  X
IMG_1072.JPG
  g  N" ~3 e( d. ]$ w- M& q, K( u2 U; z# F9 y: C
IMG_1061.JPG
, T( D6 c' N' r* k1 c# z* K; P
IMG_1045_副本.jpg

6 V' e5 W& r' g' L) K
! d& ?# ^1 B/ ~" P3 G# s* d; K/ W
IMG_1056.JPG

( j2 \5 Z2 v/ k$ @7 s/ H: m
" C' Q3 |; o) g  e
花儿.jpg
# T& W) F# V8 l% g+ U5 ]0 Z
8 q* V- I' S2 L" w7 ?* l( j) q
IMG_1059.JPG
/ ]8 A: J$ E' Z9 l8 n2 |
IMG_1079_副本.jpg 6 S9 {! m+ _) F9 Y' @
+ _: Y/ Q9 K: I% O5 Q# @! b

点评

照得不错,离我家不远,我也应该去玩玩,  发表于 2013-7-17 08:18
发表于 2013-7-17 06: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46【倭瓜】
一不留神,倭瓜长大了,悬在屋檐下,纺锤状,一尺五长,黑里发青,“黑蹦筋儿”的色,有五六斤重。上周见到好几株开花落果,有一乍长,顶上的黄花谢了,还没脱落。没注意到这棵最大的,窗前、檐下,光线暗,它伪装的不错。
倭瓜的大名叫南瓜,也叫北瓜、饭瓜、番瓜。西方的鬼节用它做南瓜灯。主要功能还是食用,人吃马喂,包括里面的南瓜子。
作为蔬菜的一种,市场上的售价旺季在一元上下。产量高、耐储存,市场常年有供应,从嫩的到老的,从盘中菜到笼屉上的主食,经济实惠,好吃不贵。
也曾经有吃伤的时候,在校时下乡劳动、到后来农业劳动成为职业时,都遇上一段,上顿倭瓜、下顿倭瓜,连续吃它一周、十天的。倭瓜大批产出,嫩瓜又放不住,别的菜还没大批下来,也不能顿顿吃肉,那个年月。
我种倭瓜,图的是它的皮实,施肥打药一律不必,雨水足时浇水都免了。土地有限,就发挥它的长项,往半空里长,播下种子,两个月的时间,倭瓜的藤蔓就能蹿房越脊,事先支上几根竹竿或打房上顺下几根绳索。我每周打理一次,主要是剪枝,减少它在地面的盘根错节,保证主干的蓬勃生长;再有就是,在它翻越房檐阶段,还要一再的扶持,有时好不容易攀了上去,又被风雨扫了下来,经常枝枝叉叉悬在半空,帮它越过这个坎。
翻越房檐的檐口之后,四脚落地,向前延伸的丝丝蔓蔓吸附住一切可以附着的物体,瓦片的缝隙、直立的矮墙。最后一道关口就是在灼热的屋顶上着陆。房顶平实的表面是柏油覆盖的,中午暴晒,隔着鞋底都能感觉热度。单枪匹马枝蔓先行者的瓜叶烤焦了,畏葸不前,一条枝蔓躺倒在灼热中,另一条也奄奄一息。枝蔓们不肯继续前行,它们在房檐的斜坡面聚集、蔓延,等着枝叶越来越茂盛起来,不是一条而是几十条枝蔓密密实实地向前拥挤着,它们终于等到了几日的连阴雨,一哄而下集体涌上那曾经滚热的房顶,并迅速伸展开来,扩展着地盘。
登顶成功,我的地盘我做主,灼热不再致命,彼此枝叶相互支撑,这里有平展展的空间、阳光、清风、雨露,可恣意生长、开花、结果。
47【葡萄】
葡萄种了几年,去年接了三串。总是老根新枝。过了一冬,藤子就冻死了,开春又冒出新枝,一季下来,能蔓延出两三米,光忙着长枝叶、打底子,就没有足够的养料输送开花结果。今春不错,有一枝去年的老藤存活了下来,藤子上萌芽、生叶、攀爬,结果了。花没注意看,小米粒般的果实不断的膨胀,出落个葡萄的样子,架子上挂了四十多串。
没长多大的时候就有果实泛紫,早熟。看来不是啥优良品种,单串果实的体积和重量都不大,果实的排列也不规整,大大小小的,不少小粒的半途就不再发育了,比市场上销售的品貌差了许多,上不了台面。
别看模样不济,惦记它的可不少。上周就见紫葡萄们遭到了掠食,光滑的表面有了创口,估计是麻雀所为,常见麻雀在周边翻飞。我也揪下颗紫色的尝尝,味道酸涩,远未成熟。雀们先下嘴为强或是就喜欢这口。跟进的还有其他昆虫,认识的是苍蝇,趴在残损的果实上允吸。没有鸟雀的带头切割,青涩平滑的果实上昆虫们还真难以下口。
麻雀在进化,早年它们不吃葡萄。我小时候住的院子里,有好几家门前都有葡萄架。夏日就是凉棚,里院东厢的大姐,常在阴凉下读书,头上硕果累累一串串的,不时的要扬起手中的蒲扇驱赶过来的马蜂,那时唯一的虫害,就是果实成熟阶段的马蜂,它坚硬的口器会刺破果皮吮吸葡萄的汁液。人也不是老看着,大姐在下面温书,也是一串串的打嘴里蹦出洋文,俄文或是英文。那时经历了除四害,麻雀少些,院子里飞来飞去的燕子多,燕子肉食者,没必要去吃素。至于苍蝇蚊子,也不多见,过段时间,街道上就发“六六六”熏一家伙。想找只苍蝇,得弄只鱼头当诱饵。
现在高楼大厦多了,按说蚊子苍蝇应该少些。可城里没见少,乡下原本就多。少了的是蜜蜂,城乡都少,苍蝇也把传播花粉的任务担当了起来。世上没有绝对坏的物种,哪怕持有以人为本的观点。
见到昆虫们的饕餮大餐。我这周拿过来几个塑料袋,亡羊补牢。隔了一周,真有些晚了,在葡萄上“踪”着的成员更多了,一种“枯叶蝶”也加入其中,我用竹竿敲打藤子,一下飘起二十多只,不一会重又聚了过来。果实已损失过半。
还是挑了几串完整的果实套上,塑料袋上扎出些针眼,别再给捂烂了。去年两次在正经葡萄园采摘,几位还记得吧,见果农采用套袋技术,纸袋、内含农药,见葡萄们在里面呆着都安然无恙。
发表于 2013-7-17 08: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uxiuhua 于 2013-7-17 08:23 编辑
( u- _  k# d  J# Q- Z$ @9 R( a* Q  T% o) Z
                                大兴梦幻紫海香草庄园
       如今北京郊区农民集体致富的路子真不少,其中之一是发展阶段旅游,依山的村子建成的景区,大多名为山、沟、谷、峡、峪、森林等。傍水的屯子也不甘落后,当年的湖泊或海子纷纷建成了湿地公园,地处平原的村庄似乎没有任何优势可谈,现如今也都建成了各种各样的花园,名为香草园、万花园、某某庄园等。
         本周我们去的是大兴梦幻紫海香草庄园,高速马上就要出北京了,20元的过路费换来了一路畅通。出了高速距离景区已经很近。沿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立的景区,60元的门票,更体现出我们买了年票的性价比。本庄园占地600亩,建成欧洲各风情景区,在突出了香草这个主题的同时,还有百里香、鼠尾草、马鞭草、波斯菊、海索草等几十种花草,我认识并熟知的是向日葵、鸡冠花等,园区配有各种花草介绍,虽然我记不住但也增长知识。搭配比较协调的各种花草,五彩纷呈,还有小桥,小亭,长廊,摇椅等,为旅游准备的座椅也不少,有些桌椅上面还备有遮阳伞。游人不多,小亭内的桌椅很方便人们野餐或打牌、聊天等小型聚会活动,我们所带的小桌小椅也没有派上用场。散步观景一个多小时后,在花丛中的小亭内休息、吃饭,小风吹过,爽得很。
         此景区比通县的万花园规模大,更宜人,花色品种也更多,有景区电瓶车,不知收费否。如果有年票,自驾车,不打算登山,这里还是很不错的选择。
发表于 2013-7-18 06: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幸言中】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人活的长些什么事都可能碰上。
话说两周前,我在自家园子里拔草,抬头看着对面邻居家的杏树,落得干干净净一个杏也没有了。眼光划过树枝,忽然看到邻家的窗户异样,纱窗被撕破,玻璃窗敞开,有人破窗而入。赶紧电话向物业报案,人过来看过,确定窗户是强力推开的。晚些时候,邻居小宋赶过来,开锁进门查看一番,说没丢东西,电脑在桌上没碰。小宋说,听说北面有一家门被撬开,丢了玉件。
上周我立在自家屋内,突然看到,书架上的那棵白菜不见了,是玉石雕刻的白菜,木头底座还在,底座上空荡荡的。这时我才联想起,也是两周前,临回家前,关窗户窗户密闭不紧了,一小块金属件落在窗台上。上周我还报修,修理工还没过来。现在明白了,是一码事,均为贼人所为,撬窗而入,得手后退出时又将窗户掩上,人不知鬼不觉。
革命警惕性都哪里去了。贼走一趟,我拿起电话二次报案。
左邻右舍,人家窗户破了,不想着看看自家的,结果窗户有了问题,以为是自然损坏;人家丢失了玉件,想想自家不也有一件,都没想起去看看。都是什么脑子。
打小脑子就不大好。记得看过部苏联反特片《海底擒谍》船长训练自家的小孩子博闻强记,小童能记住室内的诸多陈列物品。这一日,船上的嫌疑人不见了,船长问及屋内丢失了什么,小童答“闹表不见了”。船长立即搜寻,及时破解了定时炸弹。
看过片子之后,我也曾操练了一番,结果总是丢三落四。人与人差别大,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周与房后的老张聊起,才知道失窃的事远不是头次发生。老张说,你能想到我天天住这也丢过东西,去年我那只大狼狗不见了,录像上反复的看也没有线索。肯定是民工所为,在院里施工和狗混熟了,叫起来就走。
丢棵白菜,那是一棵一色的白色的白菜,豫产的,还是棵小的,不是翡翠白菜。不值大钱,但99棵鲜活的大白菜总也值了。“癞蛤蟆跳脚面上,不咬人膈应人”。
164【生活的烦恼】
用了两年的电灶罢工了。在这之前,也是用了两年,电磁炉就坏了,还是名牌海尔,拿到小店去修,开出的修理费,跟买个新的差不多,干脆就不修了,留给小店拆零件用。这名牌也不能什么都干,海尔的长项是制冷,冰箱起家,铺摊子什么都搞,搞电磁炉,冰炭两级,可质量就不保。说是用了两年,一周就用一天,累计使用不超过200小时就报销了。这第二个电灶,大概是个改进型的电炉子,没听说过的杂牌子,赠品,是买什么东西搭来的,寿命更短,第二个年头还没活过去。没了电灶,就开不了伙。于是就去城里吃饭,就去再买一个,于是开车上路就撞了,在小店修了,修完后的第三天发现没有完全修好,漏油,车下的地面有摊油渍。会不会稳定两天就会止住滴漏,结果,结果做梦都梦见了漏油。
生活就是一连串的不如意。一个接着一个,纷至沓来。如果寻根溯源,往前捯:没有海尔的质量不保,就不会有第二个电灶,就不会想起去城里吃饭,我就不会在那一刻出现在马路上并与疯狂摩托并驾齐驱,有不会出事,就不会……。
不到四年的时间,两个电灶寿终正寝,这质量问题都让我赶上了。可能是农村地区电压不稳,可能是阶段性的高温高湿。那可以想象,广大南方农村地区大体都是如此环境,我们的某些家用电器都是如此不堪,中国制造的国内标准是够低的。几百块钱的产品,便宜没好货,用不住,反而买贵了,得不偿失。带来的精神损失呢,都入梦了,睡着了还在折磨人。
是得有点阿Q精神,否则人就生活在悲惨世界,天天艰难时世。多想点好事,比如我那一口糟牙即将竣工,从此有望一劳永逸,吃嘛嘛香。比如自己摊上的这点事都不算事,凡用钱可以摆平的都不算难事,比如……。
赖别人没用,还得管住自己,天要下雨,机器要坏。不动“飙车”的邪念就没有后续的一环接一环。破财免灾,负面的教训有利于人的汲取,长记性,包括被罚款这种刺激,都有利于不良行为的矫正。
发表于 2013-7-18 09: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 ~, `, b1 u5 I1 t+ T0 O) F2 `1 v/ @4 m% M" h
28 Q4 m8 R7 E: a; l; R( m( w
主题
51) b% h2 A- P! |5 k6 H
帖子
402
$ H3 G; P  |+ z积分

% w! O& T& {* I4 A小学生6 }" b( ^: B- [% l" {( g1 r& c

' x8 J+ N0 r3 R7 I3 K$ }5 y# K9 P+ Y4 q# p- j4 \

- ]3 d6 D' C  z
725楼
% L( i9 v; m! s3 J( _4 V 发表于 6 秒前 | 只看该作者 5 C: h, M8 v7 r; l( l# {+ A
8 }6 i6 v1 J. q$ E( ]8 a

! `# R- z, B+ [. c+ b
      呵呵,还是接着上次观摩南锣鼓巷戏剧节的演出发:以色列的舞剧《协方差》片段,内容不是业内人,不太好说,也看不太明白。根据以下作品介绍,你得慢慢咂摸:0 \+ P2 g/ w) g) ^. w
      肖邦的华尔兹圆舞曲为有活力地,诙谐地阐释关系的复杂性营造了气氛。戏剧演出将二重奏从色彩斑斓的诱惑阶段转向下一阶段的操纵,斗争,迷惑,直到最终的接受.
) H/ ?& O* X* e3 H2 n8 w
, Z9 w3 u' F5 V+ N! {9 s# K
_MG_7.JPG

  ^. {9 N4 u( R! O9 ^( A2 O
015.JPG
+ q! ^" |% Q1 ^/ J, |0 A# [; P4 y
大嘴.JPG

! \1 q4 K3 f0 v
999.JPG
* ~$ `$ F# T- P! L6 ]6 x; s# X- \# V

& v5 N+ s; L7 j, `9 }' U
发表于 2013-7-21 10: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乡下》
49【豇豆】
豇豆连续种了好几年,年年丰产。今年这是连续第四周,每周要拿进城五六捆。春日一共种了12穴,每穴里有两株。头次用的地膜,春寒,用膜之后明显长得快,再者节水、省工,蒸腾的水汽被罩住,自我循环,杂草被捂在膜下,长不起来,连拔草的工都免了。
豇豆出芽之后要及时把它从膜下拯救出来,时间长了也能捂死,将薄膜掏开口子,让小苗亮出来,长到20公分就要搭架子,攀援植物要有栖身之地,跟人一样,不能都匍匐在地面,挤不开,人往高处走,都往楼里搬。高处有阳光、向高处要空间,有生儿育女的巢。支架也不能太高了,一人高,踮脚伸手能够着就行,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种子发芽时就得想着日后的采摘,架子整高了,豇豆乐了,但到时候人还得登梯子往高了去就麻烦了,也没这么干的。买来的竹竿都身长二米以下,一节插在地下高矮刚好。
用不了两个月,豇豆就开花挂果。花是什么颜色的,我还说不大准,在枝条上鼓出一个“骨朵”粉色调,但又没见到展开的花瓣,骨朵之下一丝丝的垂下,如“玻璃丝”粗细,十天的工夫就绿茵茵的一片,披头散发,真个“夏风剪出绿丝绦”。向阳迎风的面上,果实累累,长得壮,嫩的豇豆发绿、顺溜,一个枝子上长着一对、两对、三对,长的有一尺五,也有个别的长到一乍长就老去了。老的颜色发白,有小手指粗,疙里疙瘩,是里面的豆子成熟、硬化,再挂的时间长了,外皮就开裂了。老熟的豇豆可以晒干后用来煮粥,它们也属于小杂粮中的一种,产量比小豆、绿豆要高。
豇豆不爱长虫,有时见到过孔洞,昆虫蚕食的踪迹,没有大碍,有一年长到采摘的后期开始长了“腻虫”密密麻麻的小黑点,绿豇豆成了一根根的黑豇豆,那时快拉秧了,人已经吃腻,剩下些让虫子吃吧。
几年前的春节前后,北京查出海南岛过来的毒豇豆,抵制了一阵子。南方的昆虫家族更兴旺,且菜农长年大量栽培单一蔬菜,易生瘟病、群死群伤,结果就上了农药防疫、灭虫,打多了,植物扛得住,动物们可受不了。
50【蜂子】
鸡叫两遍后起床。“一早当半天”农人夏日的劳作一定要起早,趁着凉快下地,是耪、是收,出活,太阳高照时就收工了。不是生产队年月,都听集体号令,学大寨战天斗地。现在是趋利避害,怎么舒服、怎么挣钱怎么来,会有“龙口夺粮”的时候,那就豁出去三天五日,只要地里的东西能换来真金白银,那就值得付出。
人也不是最勤快的,推门走到当院,早有忙碌者在忙叨。四周嗡嗡嗡作响,是振翅而飞的昆虫。这时段招蜂引蝶的主要是倭瓜花和丝瓜花,都是黄黄的,浓绿中就它们耀眼。
振翅的不是都过来,蝇子们还是在阴暗处吃香喝辣的,四肢还是六肢,踪在葡萄上,以爬行觅食为主。以花为伴的是蜂家族。观察下来,最大的群体是“小蜂”我不确定它属于哪个种群,更像是马蜂的幼年,初学乍练阶段,比蜜蜂它个头小,身体和翅膀修长、淡黄色,在花蕊中穿行、吃过了这盘再换到另一盘。偶尔会飞来一只体量差不多的,不足一公分,模样也类似,只是身体偏黑,过去我管它叫飞蚂蚁,但它们在同一朵上觅食,除了肤色,其他又太相近了。小蜂的数量多,几十只围着枝头,忽近忽远,也不惧人,手机拍它,离着很近了照吃不误。大概是体量小的缘故,它们飞起来轻盈,没啥声响,人类耳背,大千世界中好多动静都听不到。。
不像蜜蜂,循着声音就能追踪它的运行轨迹,蜜蜂的动作偏大,忽上忽下、疾行猛拐,一头扎进花心好一会才出来,它的工作效率一定是高的,浑身毛茸茸,能沾来带去多少花粉呀。这些年每到花开时节,蜜蜂这个种群并不旺盛,三三两两溜达过来,还不及小时胡同院子里的蜜蜂多。周边没有大田也没有花圃,就是片苗圃。自然引不来蜜蜂种群的关注,蜂农们也不会往这附近来。
飞来是周边的野蜂,马蜂就是野蜂。搬来的头年房檐上有个小小的马蜂窝,和平共处了一年,来年开春,趁着它们未归之际,我把巢穴捅下埋了,怕它几年后做大,喧宾夺主。后来它们还是常来常往,偶尔也在花心里歇会,马蜂并不以花粉为主食。
最重量级的是牛蜂,比大拇指小点,起飞重量还是续航都需要更强的功率,于是牛蜂的飞行就是一路的喧嚣,嗡嗡嗡,一头撞过来,人都不自觉的有躲避的下意识,别撞着更别蜇着。还真不知道牛蜂是否蜇人。只是
由小及大的推论,蜜蜂、马蜂,那牛蜂蜇人一定更厉害。牛蜂也是一盘接一盘采摘花粉,它那身躯落在娇小的花朵上,都有些蹂躏不堪重负的感觉。想来花是高兴的,借助昆虫们的翅膀得取嗟来之食。人也高兴,如此才硕果累累。
51【老汉】
老汉今年春天才过来,住在这里的侄子家还是外甥家,头次见时告诉我姓名,我没记住,但也一直没再问,在此落笔时就只好称其为老汉了。确实比我要年长几岁,听说小辈的这有块地就过来种了。他家的地亩要大些,有两亩多地,一半种了草和树,另一半种了蔬果,这一茬有二十多个品种。
人家种得确实好,地下滚的、架子上爬的,玉米秸都已经砍了立在房山一片,说已经收完了,青玉米都吃上了,地腾出播下了萝卜,头伏萝卜吗。想想我那的玉米才扬花吐穗,能差出十天以上。话没说完,他老伴已从房内拿出了一兜玉米,冰冷的,在冰箱内存着。还有一袋黄瓜,说这和你家的黄瓜不是一个品种,尝尝,是短粗的那种旱黄瓜,这一茬收了120斤。
见地里有的架子上已经空荡荡的,这老秧子已经拔除,产出的旺季己过,就拉秧种上第二茬,老汉说这样在霜降前再收一茬,二茬的豇豆和眉豆。人家菜吃两季,我就吃一季。我看那一畦西红柿都是绿的,我问是不是晚熟的品种,我说我那半数都红了,好多都长了黑斑。老汉说你那个大概有病,另外稍微转红就得摘下存几天再吃,成熟的最后几天最容易招鸟、招虫,只能早摘。我这又学习了一招。
这片地里是有机种植,无化肥农药,因为是头年种还外购了鸡粪,肯定还有问题。现在养了一群鸡还有鹅,明年肥料自己解决,有机农业才算妥帖。治虫,植物群落间挂了许多的“粘贴”黄色的,诱捕了不少昆虫,这粘贴一周一换;再有就是捕虫灯,夜色下蓝幽幽的,效果不错,当然益虫、害虫一网打尽,但据说,害虫能占到85%。老汉说,我这菜园子里的虫密度明显减少。他家葡萄架上早早就套上了袋。
地里的茄子长得齐刷刷的,长茄子。香瓜圆滚滚的还没有泛白,里面是一架架的扁豆,星星点点的白花,蚊子上来了……。拎着两袋果实赶紧走人。
老汉是农业专家?上次他搭我车进城我还问过。人家说不是,家在淮安,是老师,教数理化,就职的学校对门就是农科所,常去那里串门,看多了就有兴趣,就学了点知识,退休了就来这理论结合实际,就来这休闲。
52【累还是不累】
干活不累那是瞎说。啥活,啥人干,怎么干。
同样的活计小伙子干,那不算事,换上老人干就不容易了。现在的农村好多地方年轻人跑城里打工,村里剩下老的老、小的小,农业搞好越来越难。地要看怎么种,真要靠土里刨食求生存,那就得精耕细作,就一定是个累活,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还真不错,遇上老天爷变脸就不一定了,让你一季的努力颗粒无收也是常事。老汉说,现在种的菜吃都吃不完,每周孩子过来一趟住一天,回去时往城里拉菜,城里人讲究有机蔬菜,满载而归,“菜农”脸上有光。这也不是为生活所迫,种菜成了为荣誉而战,也同样的累人。
另外就是种植方式的选择,如果是有机种植,杜绝化肥、农药。省事的不做,按费事的做,那不就累了。这要是打药,分分钟就杀它死,不行过几天再喷上二遍。这要人工除草,那就得一场雨一茬草的拔。
老汉说这点活干得也挺累,天天做,自有干不完的活。他说我家园子里的草多,其实并不多,马齿菜多点,那是留着没拔,一茬一茬剪着吃,再说草拔干净了,那虫子就全吃菜了,只要草盖不住苗,有些无妨。我说你这园子里草才多呢,半个园子种着草,还是洋草,隔段就得剪,为了赏心悦目就得受累。老师们大概有为人师范的传统,凡事不将就,丰产、高产,还把园子收拾的井井有条,哪一项都得亲历亲为,都要花心思、费功力,不累就不对了。
我看他家半月前刚买的四只小鹅不见了,就剩两只孤独的大鹅来回踱步,敢情他这也失窃了,不仅是小鹅,还丢了几只鸡崽,看来哪哪都得贯彻未成年者保护法。这边失踪案不是人类所为是被黄鼠狼叼走了。一面是高墙、一边是小孔的金属网,黄鼠狼还真有本事进进出出的平趟。老汉说,这网拦不住黄鼠狼,人家说应该是换上“软网”,可没工夫,没劲头去更换。
近期在收割、拉秧、播种,地里的蔬菜换茬,进入了伏天,天热雨水勤,往七十去的老人还真该悠着点。
发表于 2013-7-21 11: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005.JPG
发表于 2013-7-21 1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062.JPG
发表于 2013-7-22 09: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今天就是“大暑”,俗话说:“大暑,小暑;连蒸带煮。”借不着牛魔王的芭蕉扇,借国博的扇子给老北京网上育新校友们,降降暑天的“心火”吧!
* T- s1 C2 ?6 E* w6 Y/ G4 L/ m
, U% n9 d7 K* ]
IMG_0623.JPG

8 X* s" V9 }, |1 t/ I' V' g
IMG_0625.JPG

/ O5 W7 d/ F/ \: _0 G  ~; V
IMG_0626.JPG

3 l' M$ x! h% U: c  V7 @4 Q
IMG_0628.JPG

$ t, o: X0 w0 t* [7 K0 A
IMG_0629.JPG
/ x0 F" T* Q* _# q
IMG_0631.JPG
5 Q1 E6 l# c0 Z/ B) l0 B. {# j! [
IMG_0632.JPG
! v8 W3 T$ F( e9 O. ]
IMG_0634.JPG

点评

漂亮!  发表于 2013-7-22 21:48
发表于 2013-7-24 05: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165【忌日 纪念日】
平凡的日子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人就想法让寻常的日子显得不那么寻常。于是就有了“历史上的今天”网络版、纸媒版,各种各样的“年”“月”“日”有了,纪念日、庆祝日、耻辱日,中*友谊年,*中友谊年……。也有针对个人的:纪念日,诞辰日、逝世日。
忌日,去世的日子,人们也常常拿来纪念,尤其是五年、十年的整数年,与银婚、金婚、钻石婚媲美。今年是诗人顾城去世20周年,他死得有些轰轰烈烈,骚客们有想法有活动。今年是曹雪芹去世250年,又开始了系列纪念。香山植物园的黄叶村,子虚乌有的曹故居,又闹动静,越整越往真了整。250也是个大年,忌日也并不让人觉得晦气。250年过去了,今人还顶礼膜拜经典,后无来者的经典。
人们其实更多的都还是倾向于对生辰的纪念,甭管是活着或死去。如果是显赫之人,于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那东方红太阳升,一颗新星喷薄而出。如果是个平常人,当下,尤其是小的,怎么也得弄份大个的假奶油真蛋糕吃吃。而作别这个世界的事还值得欢欣鼓舞吗。后人还真是觉得很有必要,一生一死都要纪念,两头都不落下,热闹。他们离去的越久远,后世人越发的热情,继承遗志、发扬国粹。让你知我知大家知,于是成就了世世代代的名人。
40年前那个七月的夏日,打手李小龙猝然离世,莫名其妙。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脑海中还是《七侠五义》的老版。冷兵器时代的武打类型片,大陆还没有拍出来,有的是杨子荣两只雪杖一只驳壳枪闯关夺隘直捣匪巢,那时成龙还在跑龙套,李连杰还是顽童。40年了影迷们开始议论这“功夫打星”了。
小民的命运没有这么多的波澜,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能被小众所惦记,一代人的工夫,很不错了,能有家人惦记,三代人的工夫就得阿弥陀佛,有几位记得自己的曾祖?
我们这些小众在四十年后的七月苦夏中怀念起曾经的同学、荒友。19730723,这一天兴凯湖水将他收了去。
纪念他的忌日。因为他的生日无论如何我们一无所知,而他后来的日子与我们相遇、交集,让我们彼此记住,难以忘怀。于是我们这些活过60岁的人,约在了一起,纪念20岁的他。
发表于 2013-7-24 11: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166【闹铃】
手机有两个月来电不响铃了,摔了一次。我到西直门的苹果专卖店去修,人家说这里只卖不修,给了张名片地点是崇文门,我问近点的中关村应该有点吧,人家说不知道,有也是私人的。
我的手机从此就默默无闻了,我把它转移到震动状态,来电之后如果放在桌面上,离着又不远,“扑棱扑棱”的也能听见,凑合着用,多少耽误点事,咱也没啥大事。
往西单“红色生活”餐馆聚会那天,从公交车下来路过大悦城往北走,没几步就见苹果店的幌子,其中还有手机专修的标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我留意好几处商家都没有修理功能。看看时间还早,好修就把它修了。
中午时分店员十几位,顾客没几位。所谓专修就是处专席,一个小伙在那闲着玩手机。小伙接过手机,,问明情况,试一下确实不响,立马开了后盖,杆锥、镊子,若干个小螺丝拧下,摘下个小部件说该换了。坏了当然得换。又说靠着插口的件受潮了,有段一公分的网格成了暗红色,顺手又从废件盒里拿出好几个废件,对照着给我看,说都是一个毛病,这样铃声的音质受影响。我说咱又不是听音乐,能有个声就行,能不换就不换。他又说,不换就怕使不住,过些日子出问题还得来。咱怕费钱、更怕麻烦,人家把后果交待了。咱还能不修吗,跑二趟不更闹心。换吧。
十分钟,完活,收费640元。我问配件费和修理费各是多少钱。他说没收人工费。换件就不收人工费,如果打开之后不换件,收修理费80—120元。好像我还赚了。
怎么也是六百多,够馆子吃一桌饭的。我这手机来的时候不花钱,捆绑三年通讯费就免费送,买的没有卖的精。整机便宜,配件死贵,新时代的商人很多都是这么卖东西的,小到手机中到复印机大到汽车,买配件攒辆车你试试,比买整车贵老了。先把消费者忽悠着掏了钱,后面就一道接一道的挣你。忒不厚道。后面还有更不厚道在等着你,消费者面对修理工又沦为弱势群体,坏没坏,怎么修,两眼一抹黑,基本是人家怎么说,消费者就得认,无数冤枉钱花进去。这事不能深想
铃声悦耳,世界名曲。我出了苹果店,赶往“红色生活”。红色年代的生活没有这类事闹心。
发表于 2013-7-24 22: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167【水里泡着】
七点《新闻联播》开始时下楼,骑车。骑行在小马路上,背着夕阳,周边烘烤的感觉。上午市气象局发布橙色高温预警38°那是平原地带的平均气温,这要在柏油马路边上,至少在40°以上。拐进岔路,见到沿长河的垂柳,温度都感觉到下降,近到水边有了一丝凉意。今天岸边垂钓的不多,遛弯的多。泳点上的人比上周多了几个,有看着面生的,才隔了一周。
上周来时水面不净,这有一周多没下雨了,水面的漂浮物少了。下水之后,水温不凉,不凉就不爽。泳友说水温有二十八九度,再高点游泳都能出汗。反正是水温偏高偏低都不舒服。
下水往南游,游过拱桥是宽阔的湖面,水面见不到几个人。这边向阳处的水温比背阴处更高些,游着让人没有精神。游累了就翻过身躺着,望着上天发呆,想起了什么,一会儿全忘记了。人在漂浮的状态,最放松,可以视而不见可以听而不闻,有功夫的在如此平静的水面上甚至可以打个盹。天空晴朗,西面斑驳的云朵一抹金色夕阳。是火烧云还是鱼鳞天,好像什么都不是,明天肯定还是个大热天。没有低飞的昆虫就没见环绕的成群燕子,掠过归巢的飞禽,远处几个风筝定在了半空。
水面传来汪汪的狗叫,由远及近,立起身子来看。还是上次见到的场景,还是那三位,带着泳帽的姑娘游过来,背后跟着两只小狗,其中那只黄的立在姑娘的肩头,一刻不停地叫着,像是凫水的技能差些,恐水,在某个瞬间没了动静那必是没了立足之地,小黄狗正在水面狗刨,没空言声,慌张地赶紧往主人的肩头靠去,待立足企稳,又张口大叫。那只小白狗水性不错,身前身后的跟游,某一刻站到了主人的肩头上,也一声不吭。三位游远了水面渐渐消停下来。
掌灯十分,没瞅见月亮,出水了,蚊虫不多。岸边几位还那坐着喝着啤酒,沿岸蓝莹莹垂钓者的灯光,影影绰绰晃动的人影,散步的、快走的。远处隐隐传来蛙声一片,南岸不远有动物园的湿地,蛤蟆吵坑。
发表于 2013-7-27 10: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53【拉秧】
早起干活,趁着凉快。为了躲避蚊虫,穿上长袖裤褂。
“头伏萝卜二伏菜”已进了“二伏”怎么也该把萝卜种下了。农谚管用,农人都照这么走,安排农事。这几年看菜把式种菜,也不是太严格,大概八九不离十就成,差出一旬常有。农庄里多是种着玩的,长得有模有样就成,产量多点少点都不在意。
几天没来,那一畦黄瓜消失了,起了三条垄覆盖着新土,估计菜把式拉秧后给种上了萝卜
那两畦豆角还在,一畦豇豆、一畦“白不老”豇豆已过了劲,长得无精打采,是拉秧的时候。“白不老”架上还开着不少的白花,再长一阵、再收两茬不是问题。可农时已到,还是拉秧腾地,要不萝卜白菜就没地下种了。再说什么东西也不能老吃。
拉秧前最后一次收获,将藤蔓一节节的剪断,白不老长势依然茂盛,连扯带拽让它们下了架,绿叶覆盖下的豆荚不少,边边角角处这次都现了形,真是老的老、小的小,长在隐秘处的老得有半尺多长,皮是吃不了可以剥豆。收了满满的一大洗脸盆。竹竿上捆绑的绳子解开,一根根的拔起,这几十天的束缚,不少的竿子都打了弯,拧着劲儿,重新把它们集合起来,戳在墙角,来年继续派用场。
豇豆叶落了多半,稀稀落落,不多的果实摘下,将残枝败叶抱出了园子晒在栅栏外的空地上,来来回回抱了五趟,要不是量太多,太占地方,我会把它们挖坑埋了,绿植转为肥料还田。现在只能晒干之后,最终一把火燎了。农庄里只有禽类,如有畜类,这些都是上好的青饲料,农业循环的链条就完整了。
豆角们的根茎一一拔出,幸亏不多,还真得使把子力气。将畦上铺的地膜慢慢的卷起,都是一槽烂的东西,尽量减少塑料残留,还别说,地膜之下平平整整,真个寸草难生,当初萌发的小草,都被高温捂死在下面了。这回草籽们重获出头之日。
一直干到了肚子饿,看看三个小时,算是把这两小畦清理完毕。拢共约莫八九平米地面,两排支架。我这效率够低的,这要是菜农,这么干活,就吃不上饭了。
54【西瓜忆】
曾经种过西瓜,没好好管它,也不知道怎么就善待了。好歹后来结了两个,口感也不好。以后就不再种了,瓜把式不是好当的。
西瓜还是买来吃,大暑前两天买了半个,一块二一斤,还是在乡下买的。不是乡下都产瓜,我问是哪的瓜,告我是东北的,地产的瓜都拉秧了。城里卖的也是这种大个的绿皮瓜,东北瓜,估计是辽宁一带的。东北瓜个头大,找不到十斤以下的。卖瓜的说,大的好吃,只好买半个捧回去。同样的瓜城里的超市八毛一斤。村里反倒贵了。
好多年都不太买瓜了,甜的东西容易让人往“三高”方面发展,后来又听说瓜甜不一定糖多,西瓜属于低糖水果。尽管如此,胃口还是自己的,胃的功能大不如前,西瓜已没有了当年的吸引力。
我觉得,所有的水果当中,能让人吃得酣畅淋漓状态的唯有西瓜。吃得肚圆,吃得有要漾出来的感觉。
那是我们的少年时代。六十年代北京城流行的品种是“黑蹦筋”长圆形、皮稍厚、黑里透青,脆沙瓤,红壤黑籽的多。刚上市的时候卖到一毛钱,很快就降至五分上下,这才到了大吃大喝的时候,也正是学生暑假的开始,我常跟着姥爷到胡同口的菜店去买,西瓜往往是由那种三驾马车拉来,一卸一大堆,西瓜从来就是敞开供应,满是票证的年代它就认钞票。而且恐怕也是唯一可以自行其是,买主可以动手挑选的商品。但有言在先,生了还是搂了,商店可不管换。我经常在西瓜堆旁拍了这个又拍那个,挑三拣四,但从来都是说了不算,最后还是接过售货员给挑的那个。
回到家中,西瓜撂在大盆里镇上,那时一般家庭不会去买冰,就用凉水,期间还要换上一次两次,让瓜瓤的温度降下来。吃过晚饭,约莫过了半小时,下刀切瓜,家里人口不多,最有战斗力的是我这半大的小子,最后一定要一扫而光,没有冰箱好存,所以经常吃得撑的不行。
偶尔也有捧回个破瓜回来,太生或是熟过了。宰了之后才见分晓,还得拿回去换,这一下午,一晚上的企盼算是白瞎了。
西瓜皮有时也不糟蹋,尤其是厚皮瓜,将啃过的地方和瓜皮的那面切掉,中间的瓜青切为寸段,腌了,次日当做下饭的咸菜。瓜子也是好东西,晒干积多了就炒一锅,嗑瓜子。
同期还有一种叫“大花铃”绿纹瓜,品质稍差。“黑蹦筋”“大花铃”早就在市面上消失了,我们返城回来就少见了,不是直系的传代,彻底的改换门庭,个头不大的圆形花皮瓜。现在地产的一律叫“庞各庄”西瓜,以产地命名,但距大兴的庞各庄远去了。庞各庄种瓜600年,忽必烈时代就奉旨往宫里送瓜。估计当年黑蹦筋也是他们培育的,小孩子光记着吃了,没记别的。
55【忆西瓜】
“大暑小暑连蒸带煮”多吃西瓜消暑吧,这也算物理降温。
久违了,吃瓜吃得酣畅淋漓,半个瓜吃了两顿,这第二顿为了把它包圆,吃到最后肚胀不说都有点头晕,是甜水摄入的太多了。
想起四十年前一次吃瓜经历。那时还在兴凯湖畔,从边地龙王庙干活结束,打马往回赶。我们那挂三套车断后,也许是有意“慎在”了后边。驶出不远路过沙岗子上的瓜地,车老板带着我们几位,顶多三四位,进了瓜地,深一脚浅一脚,进一步退半步,满地都匍匐着大大小小的花皮瓜。印象中有种瓜的人在,与老板认识,用麻袋装了抬上车,当然是捡好的、大的装。
响鞭甩得生脆,轻车熟路,大车疾行颠簸得哗啦啦山响,一路征尘。车上的几位挥拳将大瓜cei开,甩开腮帮子,红口白牙狂卷红壤黑籽,稀里哗啦,过瘾!瓜皮顺手就去了路边的草丛,不多时就开完一个,又cei开一个,一看这个成熟的差点抬手就甩了,那叫一个豪气“老子在城里吃馆子都不要钱,甭说吃你这几个破西瓜!”《小兵张嘎》的台词回旋在我脑子里。
吃了一个又一个,反正瓜没吃完就再也吃不动,连腰弯着都困难,只好在大车上仰着,随着大车起伏颠簸,沙岗的绿荫下,一车人斑斑驳驳,一会儿烈日高照,一会儿阴凉得清风徐徐。
时候不长,下腹部吃紧。摄入液体过量,西瓜又是利尿的佳品,上水全转为了下水,急切的奔出口涌来。一次不大的颠簸就是几处呻吟的响应。不行了,得“丢四两”谁在喊着。老板吆喝着牲口紧着赶路不肯停下,回一声:站起来尿。
忘了是谁先晃晃悠悠的挪到大车后部,站立起来,摆开了架势。好一会,不行不行,出不来。这头一位又瘫倒在车板上。我起身挪到后面,岔开双腿,晃动的车身上,两腿较劲,时刻盯着怕从车上甩下来,有时一个小坑能将人瞬时颠离了车板,下半扇全面紧张,扩约肌松弛不下来,不肯放行,地心有吸引力也没办法,我也放弃了一番的努力。还有谁试过,就没有一个成功的,这定力不是一时半会能习得的。
众人齐声呼喊起来,停车停车!大车终于停下来了。稀里哗啦,痛快!
发表于 2013-7-27 11: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56【菜把式】
菜把式老孟告我,十多岁就开始种菜,种了四十多年,颇有些不在话下的意思。
老孟种菜讲究农历,让我这习惯阳历作为计算单位的人,常常与他讨论蔬菜种植时段问题接不上茬.在他那里,种庄稼还是种菜按阴历走像是天下同理,天下人都知道你不会不知道,不必解释和申明,我手头又没有黄历可翻,换算也没有个根据。于是有时一问再问或者干脆这末说:到底是一周之后还是十天之后下种,让他算给我听。这个日子口就记住了。
不过年和年也不近一致。比如去年我的白菜芯包得不好,我总以为菜种晚了,要是早上一周,热量的积累就够了。今年开春春寒,播种似乎也顺延了些,我还总催着他播种。
老孟好肥,这二年坚持让我春耕时买上几袋干鸡粪翻在地里,“粪当家“是在论的,没肥菜苗长得瘦弱没样子。但我对鸡粪中这精那素的持有疑问,我重申多次,大概每次开春都要叨咕个人的观点:不求产量,但求干净,环保绿色。老孟将菜的成色,是否肥硕长得漂亮与个人的评价标志联系起来,菜蔬们长得面黄肌瘦,让种菜的把式没了面子。为了面子这粪就不能少了。
老孟也善用膜,不是面膜是地膜。三四平米的地方就铺上一块,好处是提高地温、保湿、灭草,直接效果是出苗快也长得快,曾做过对比,膜下的比自然状况的要早出苗一周;水汽的蒸发都捂在膜下,自我循环;杂草也被蒙在下面没了出头之日,高温下有的被捂死了。苗没事,待小苗出土后,在栽种的位置上方的膜上洞穿小孔,直面阳光。
老孟还是多少要喷洒些农药,至少他负责的多数品种。他说是安全低毒国标的,他说是在幼苗阶段挂果之前。我也见不到他何时喷,喷多喷少。头年种了几十棵向日葵,没有打药,结果所有的花头无一幸免,大盘小盘没有不生虫子的。开花时照样的灿烂,成熟后期花盘就被蛀得百孔千疮。没有收获的价值,“转日莲”泪涟涟,全喂了喜鹊邻居,它落在花盘上倒钩着脑袋,是捉虫吃还是嗑瓜子。这几年向日葵不种了,开春地里自然钻出不少小苗,留下几棵长高了看花、切花。一口糟牙本就嗑不动了,别一磕磕出个虫来。
发表于 2013-7-28 07: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 L% o2 E, m2 W2 {8 S
168【跌 涨】* p5 |* t8 a% K8 |6 z
车子跟着我算是没找着好主。哪像人家“的哥”天天给洗澡和洗脸。我这顶多是每周擦把脸,还是前脸,安全还是第一不能影响视线,至于浑身上下,灰尘太多看不过时就过便“大掸子”。洗澡这事就交给了老天,小雨小卫生、大雨大扫除,大雨磅礴之后水灵灵且焕然一新。购车时,人家说黑颜色的车更爱脏,有点土就挂像,于是就挑了台灰色偏兰的,这几年下来越来越“靠色”跟这大都市上空的色调越来越一致,整个灰蒙蒙的。
' o! ?" n( p( }0 E8 z+ G跟着我倒是累不着,经常是一周一动,结果两年前闲出病,油路出了问题,原因是运动太少,还经常怠速,处方是多跑高速路。换件才恢复了持续动力。少跑路就少出事,开了这许多年,没有七劳八损,有点小小的剐蹭,都是在停车、错车间,无大伤无大碍,接着开,咱人都没整过容,这车挂了点小花,就让它挂着。还是个警示,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M# T0 I* [. @6 v" E% [8 T6 [
这回行车中的托底漏油,算得重伤、内伤了,开膛破肚,还换了遍血,偏还赶上这家救急的是街边小店,十七八岁的小工,让我一周内我跑了三趟才算止住了漏油。这回从内到外都带伤了,关键是内在品质,真正是掉了价。$ @& ~; [  h# o0 e6 K5 w' Y! Y
9 d( o' s) _/ C+ X* L( h# t2 t
第四次上门治疗。刚刚把上口的新牙装上。上下咬合,齐活。我前后记录了一下真正的治疗时间,动刀动剪子修理安装时间累积起来不足四个小时,其他都是等待的时间,比如临时假牙的制作时间怎么也得侯上两小时。将一口松动牙治理得纹丝不动,而且花了这么短的时间,让人意外。在最后的上口牙安装阶段,大夫不时的“神奇 漂亮”赞叹不绝于口,夸赞这口牙漂亮更是表扬这手活做得漂亮。接下来是一串的注意事项,主要是口腔卫生保健,漱口刷牙,半年一洗牙……。  E( p. M7 E) d: E( D0 {+ v
说到这,我个人对治疗过程还是满意的,除了高效率再有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我那些残存的松动牙。让我这个人还不至于那么假,张口就是假。如果有人与我的牙齿糟糕程度类似,可以一试。至于愈后情况,能否吃嘛嘛香能否一劳永逸幸福每一天。那就容当后禀了。6 O) ]1 U: U9 C0 G3 ?
最后要交待一下费用情况,这段多人与我咨询此事,我还刻意关注了墙上的价目表。价格为三档,低档的内含金属物质的牙1800元/颗,此材质据说牢固度不是问题,但未来如果遭遇脑部核磁共振就会有障碍;中档的4500元,材质二氧化锆,我选用的是这种,因为我对未来的脑部健康没有把握。还有高档的,材质同样,进口货,为成功人士预备的,咱别那么自恋往上凑。% ?, l! V8 g4 e* I& |7 X
单价有了,可以数数自已有几颗牙,总价就有了。我这次才记住常人半口有12—14颗牙,到缴费时我才知道,我还不是常人,比常人的牙还多,这不是倒霉吗,要是智商多点多好。
: }6 ^6 {1 N, }$ K" m9 L半月的工夫,原件换成配件,车价跌了,身价高了。
6 G4 }/ \6 R, N2 [% b# d7 m
发表于 2013-7-29 10: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16929℃】
周日艳阳高照一天,天气预报到了37℃,紫外线照射强烈。人给晒蔫了,植物也蔫了。人蔫了是没辙,植物打蔫是自我保护,依然挺拔不是找晒吗。该热的天就得热,大地的积温一定要足够,否则光合作用就不到位,那植物的籽粒、果实就不饱满,歉收的结果是饿肚子,比较肚子问题,该热不热不是好事。
京城预报37℃,在马路当间能找到四五十度的地方,那柏油路面都冒油被软化了。房间内少了阳光的直晒,到了下午又是四窗紧闭,向阳面撂下窗帘,室内的温度缓慢的爬升,一早起来26℃,到了晚间 两块温度计一块28.8一块30℃,平均29℃多。
温度计上标示18—25℃是人体舒适度最佳的区间,超过了5℃,自然不大好受,但可以忍受。有些事就不好干了,比如看那些不大轻松的书,在灯光的照耀下也增添了热的感觉。电器都在发热,少开灯,电视机还要开着,看些清凉的片子,打发时间。今天的游泳赛现场,400米自由泳中国选手夺冠,清凉世界,中国人又胜出就比较的爽。看电视《咱爸咱妈》陈小艺在那磨磨唧唧,她对象拒腐防变,一身正气,一身中山装也比较爽。后来又是《非诚勿扰》就比较闹,看到一位小伙子谁也没找着,黯然离场,我也离场。
我看手机上实时的气温报告,天黑后的气温还在32℃。窗户不能开,此时放进来的也是热气。凉水冲澡痛快一时,半小时后也被恒温了,汗还会有,排汗就是降低体温,黑着灯就只好摇扇子,等着睡意的来临。
临睡前还要有一道降温措施,就是打开窗帘和窗户,其时外面的温度还是高于室温,但想着半夜温度还能降下几度,得提前预备上,半夜起身开窗就累了。
次日一早室温28.2,大概降了1℃,外面的温度28℃。外面的温度没下来多少,大概是云层太厚,没有风过境,热气发散不出去。天阴无雨就在那闷着。一早28℃的起点温度,连早上时段的短暂清凉也给剥夺了。想想南方那几座“火炉子”北京这点热真不算什么。
二伏了,我家的空调还没开始运转。还是小扇子当家。
170【大蒲扇】
轻松度夏的必备凉器还离不开扇子。有空调有电扇,但那玩意也不能时刻跟着你。旧时缺电、缺电器时全靠这扇子摇着,以至于扇子作用泛化,才子佳人打情骂俏,折扇、团扇起起落落,文人骚客题诗画扇面,馈赠佳品,与气温没有直接关系。到了诸葛亮那,穿着棉袍也得羽毛扇摇着,智慧的化身。近代有“留胡子的”“摇扇子的”影射幕后黑手。
及至现今制冷电器大行其道,把城市整治成了“热岛效应”,这气温年年攀升,与制冷器的普及率同步,与大陆世界工厂头衔的巩固亦步亦趋。长沙城已超过28天持续高温,大上海连续高温红色预警。听说暑期黑非洲的留学生纷纷回国,回老家避暑去了。现在不到40°,你要吵吵热,都让人觉得太矫情,没见过世面。
最近几天我购物时留意着蒲扇。家里有好几把折扇、团扇,“六一八”那天在蟹岛,又获赠一把团扇。但这两种扇子都不如蒲扇实惠,身轻又风大,尤其是临睡前摇起,还有股干草的清香。
我们小时候蒲扇多,芭蕉叶轧平晒干略作包扎,一毛钱一把,老人们人手一把,我姥爷上街购物也拎着把扇子,不扇凉也要遮个阳,北方老头不撑阳伞,撑伞的多是讲究的妇道人家,现在好像也如是,爷们糙皮厚肉撑那玩意儿让人笑话,至于90后如何了,男女孩都养得差不多,男孩撑大概也是给对象撑的。
早年我姥姥在院里门前树底下的小板凳上坐着摇扇子,忙完了家务又热得拿不起针线活时。她摇的是那种大号蒲扇,圆圆的跟小号的“盖帘”(下锅前装饺子的高粱杆编的容器)差不多大。为了坚固耐用,每把扇子都用碎布锁边,一公分宽的一圈。这样一使多少年都不带坏的,睡觉压在身底下也不怕。我脑海中还有姥姥的身影,伏天的夜晚,那大蒲扇在我兄弟俩身上呼来扇去,徐徐凉风中我们睡去。
蒲扇现在少了,而且品像周正的更少了。按说现在北方过来的香蕉不少,香蕉叶子不算少。是从事草编工艺的农人少了,广东那边挣钱的路数太多,都比这草编活来钱快。做的人少,手艺也不讲究。我在市场上看到一种小号的芭蕉扇,三块五,但做得歪歪扭扭,七八个当中挑不出个像样的,而且摆弄的脏兮兮。算了,接着扇我的折扇吧。

点评

现在市面上也看不到大蒲扇了。记得小时候夏天看露天电影,人手一把大蒲扇,又扇风又驱蚊,一举两得,悠哉悠哉。现在傍晚出去散步,总免不了被蚊虫叮咬,要是有把大蒲扇就好多了;怀念大蒲扇~  发表于 2013-7-29 18:27
发表于 2013-7-30 11: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凉世界.JPG
《清凉世界》
2 W1 [7 B( Y6 D' @, e8 l- O

点评

看着就清凉~  发表于 2013-7-30 17:37
发表于 2013-7-31 07: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171【护国寺】
又来了趟护国寺,寺的残存建筑还应该有,原来这有处电影院,去看电影要路过这片建筑,除了体量比普通的四合院落稍大些,其他的也没见什么新鲜的,没有和尚没有神。电影院后来拆了,也就不再往里面走。原来沿街还有处花店,前店后场,前面花鸟鱼虫的卖,后面是一畦一畦的花圃和玻璃的花房,颇有些野趣。我们60年代下乡前这些都在。现在这里立着钟表眼镜公司的大楼,这条街上最高的建筑,兴旺了若干年,架不住市场大潮的冲击,又改换了门庭,写字楼挣钱就卖瓦片了。
花店的对面是50年代修起来的“人民剧场”60年代在这看过样板戏,这些年一直闭门谢客,今天才有机会再次进入它的大门,建筑物还是落锁,宽敞的大院子开放社会泊车,多好的地方。出来时还明知故问了一句,有没有演出?没有,京剧团的排演场。
来这泊车是为的往北面不远的护国寺中医医院来拿药。
这家中医院也是老字号,我幼年时来此看过一次病,姥爷带着我来看的,唯一的一次所以记住了。那时的中医院还是一片院落,灰墙灰瓦,大夫似乎也没穿着白大褂,连屋内都是昏暗的。一个老先生在那把脉,候诊的病人在屋内一溜长凳上等着。我前面的患者也是由一位老人带着来看,是个比我大不了多少的姑娘,至少个头比我高不了多少。把完脉,老中医说,没病是有喜了,看那老人高兴,那姑娘不好意思。连我都听明白了。那次我看的什么病,没记住。
这第二次来中医院,中间隔了50年。护国寺街往东走,“义和斋”往北拐,几十米处一栋白色的大楼,马赛克贴面的那种,中西医结合这多年,中医更多的是往西医这边靠。从建筑风格到诊疗手段。中午一点多钟,这里的患者不多,大厅里都是候着拿药的。我在挂号处旁的“专家傍”驻足,搜寻中真见到了熟人的相片和介绍,春天时还一桌吃过饭,去年夏天他们的孩子过世,多少医生治不了自家孩子的病。还来不及感慨,就听见护士叫号,上午送进去的方子,说一点半来取,还真算计的挺准。我取的是那种颗粒状的中药,患者用开水冲服即可。这种颗粒中药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批准,一直在小范围的试用中。患者偷懒的多,谁乐意老去熬制中草药,尤其大热天。
出来车场取车,10分钟收费2元。车往东行,去年的改建护国寺街修理得通畅了,东西多个堵点清除,现在是传统小吃一条街,增加了些古意。东头依然是“梅兰芳故居”来北京旅游的要看标致的四合院,可参观梅先生这处,看完之后再往东一里地可接着看郭先生的,想看大的,有王府,达到超标、越制的份上,和珅为此掉了脑袋。
发表于 2013-8-1 20: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57【风声】
       风声大作,声嘶力竭,北风还是西风鼓着劲的吹,拉扯着电线、在窗缝间挤进,叮了桄榔,门窗撞击。像是朔风吹,但没有寒意。噢,头在枕头上,……那风声又低落了下去,人又回归乌有乡。
一早起来外面的地面湿漉漉的,下过了雨,是昨晚还是凌晨。家人说还下了雹子。我回想起夜间的风声,那呜呜的嘶叫声似犹在耳畔,冬日的声响挪到了夏夜实属罕见。当时没有清醒,没有当真,以为犹在梦中,否则我当起身关闭该关闭的窗户。
白日一轮太阳,大地蒸腾,温度没能维持高位,湿度大,闷热。这天农地下不去脚,一踩一脚泥。为什么大雨过后地产蔬菜上市的少,价格上扬就是这个缘故。如果蔬菜已经成熟,菜农就有急着了。
“晚上下雨白天晴,打下的粮食没地盛”对大田来说,这种天气可谓风调雨顺,天作地和光合作用。哪一种行业如农业这般尽可坐享其成,由老天爷帮忙,日日时时在成熟着果实、积累着财富,土壤、空气、阳光、水,一粟入地、万粒归仓,假以时日。农人的夏日,并非天天忙碌在田间,雨天、那晴天也尽可以猫在家中,苦干不如巧干,除非你指望地里长出个大金娃娃,种了两季、还想种三茬、四茬。
仰仗老天爷,老天爷常有翻脸的时候。比如该播种的时候遇到春寒、该收的时候来了秋涝。如果自然禀赋好,旱可以灌、涝可以排,种田人的福分。或者调整种植结构、调整种植时间。我那玉米还得十天才能成熟,眼见得玉米上已有多种昆虫光顾过,玉米穗边多被啃食了一块,也可能是鸟类所为。这农庄院里老汉家的青玉米已经砍倒了十多天,大大的玉米棒子或者已经下肚,或者安卧在冰柜中保鲜。老汉说了,我这是早播种,抢在害虫活跃期前就收获了。
傍晚夜幕提前降临,风过来,云过来,雨水又落下,越下越大,电闪雷鸣,照得园子雪亮,垄沟溢满了水。北面闪电连成了串,雷声小、雨点大。隔着纱窗,进来了凉风和绿植清新的气息。室温降至26℃。
周三,一日两雨。
发表于 2013-8-2 20: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172【长河水】
一早清凉,瞅着空进了园子。不是周末,八点多钟的园子人已不少了,大象的围栏前都站不了头排,头排都是小朋友和家长们,暑假父母陪、爷辈的陪,“二拖一”的老人多,老人反正也要遛弯,多牵着一个别有乐趣。大象们正在进食,绿油油成捆的高粱秆往嘴里卷,这比吃干草带劲多了。
过桥往西走,这里背静,游客少,边上是澳洲大袋鼠,隐在草丛后面四仰八叉地眯着,走过这好多趟,除了吃食,很少见到它们立着,小型食草类不大招人看,也没听说袋鼠有表演的天份,而且现在动物园禁止动物表演了,贯彻动物福利主义。
长河畔柳荫下,一溜长凳虚位以待,刚进园子的人们还没溜达累,我跟着的90多岁的老人累了,那就歇着。
“一点风没有”老爸说。“一点太阳没有”我说。
长河水自西向东慢慢流淌,水面的漂浮物一分钟能移动半米,一条绿色的带子蜿蜒远去,遮蔽在东面的岸柳之后。水面泛着水花,冒着水泡聚集成一团团,是否下面有鱼类活跃,这公园内几百米水面是整条河道中最安全的一段,没有垂钓者的鱼饵和“滚地龙”之类的网具。静静地看了一会儿,那水面翻花的不止一处,它们也不顺水往前滚动,这大概是水下淤泥发酵生发出来的沼气团。
近处水面平静,隐隐地波动着水纹,光滑沉稳的由东向西推进,也许有机动船搅起的水波,远远传递了过来,不是那种同心圆的涟漪,是浅浅细纹,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一个弯道上溯至西面的白石桥,绿波上呈现出白色的“阶梯”幻影,一级级、平展展、密密实实,像是蹬着那“石阶”就能踏上石桥。
水面浮光掠影还闪耀着缕缕的光芒、暗色、亮色,追随着目光的所到之处,只在个人的眼界中行走,或快或慢,随心所欲,视线扫到哪里水波光色就抖动到哪里。这丝丝缕缕的异光从未出现过,关注过,青光眼中的奇趣,不会吧,我曾经疑似青光眼过。
“一点风也没有”,“一点风也没有”。
173【长河故事】
长河边有故事,百年御道、风雨畅观楼。慈禧一行年年暑期上溯这条水道,道旁“头堆村”躬逢其盛,不必黄土铺地、清水泼街。中山先生在这河畔密谋起事还是纵论国是,小洋楼见证风风雨雨,宋义士碑刻字铭记。岸柳轻扬,一衣带水,更多的人行船往返在这条水道上,黑天白日层出不穷,还有无数的故事,只是不再有人提起。
静谧的岸边有人讲了个故事,真人真事。
边上的长凳上坐着三位,老夫妇二拖一,小童学龄前后的岁数,活蹦乱跳要往坡下河道边上去。奶奶还是姥姥连忙按住,循循善诱,她这边掏出面包,爷爷还是姥爷那边推过来水瓶,将小童夹在了长的当中。尽管小童继承了四分之一的血统,仍看不出这隔代人是同姓还是异姓人。
反正是老太太和善的说了下面这个故事:下河危险!里面深着呢,要淹死人的。前两天的电视里讲的真事。有个老头58岁,养了两条狗,死了一条,老头伤心,几日不吃不喝,家人就又给他买了条小狗,老人高兴,从此天天骑着小三轮带它们到外面遛弯。这天走到河边。小狗调皮,不知深浅滑到了水中,老头着急,脱掉衣服裤子,穿着裤衩下河去拉,还把裤腰带的一头拴在了河边的栏杆上,拉着腰带往水里下,小狗见他靠近了就往河中间游,老头就往里面凑,结果腰带一下就挣断了,人不见了,只有小狗在汪汪,就见水底往上冒泡泡,知道为什么冒泡吗,就是在喝水呢。岸上的人喊救命,等消防队的来了,连人带狗都捞到了岸上,小狗没事活蹦乱跳,那老头没动静了,红头胀脸都紫了,没气了,人死了!小狗这时也老实了,蹲在三轮车上一声不吭。
小童老实了,不言声了,在老人的夹击之下,干的、稀的往嘴里填。小童没有听进去还是记住了他再一次的生命教育。他今后会望水而止步不前,还是继续的亲水。
刚刚走过小区的通道,见通知栏内张贴着北京交通大学游泳池的招生广告,亲水初级班800元。
发表于 2013-8-3 07: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174【哪黑哪住店】
“计划赶不上变化”非法制的社会如此,缺乏制衡的首脑一热,那就是一轮变化,新计划再实施。个人更是如此,计划有如梦想,周边的环境一变再变,个人的心境一变再变,人就得与时俱进,计划牵就现实。
好几年前小酒桌上就说起过,四位哪天回趟兴凯湖,日期定在都退休后,期盼不至于,日子过得快,一个个陆续下岗,眼吧前的事。没承想酒桌上的话不算数。两月前老范去了,上月老赵折了,脚腕子和车蹬子较劲还有好,不过也无大碍,正在康复期。商量老刘走一趟,那就走一趟。一周后电话落实,老刘含糊了,说有老妈侍奉脱不开身。这日子当然孝敬老妈要摆在头前儿,游山玩水来日方长,希望如此。
那咱就一意孤行。十天前家门口的售票点打探过,北京往哈尔滨去的火车每天有十多趟,始发站多,要提前20天订票,暑期紧张些。问题是咱哪有那么强的计划把握能力,20天后走不了怎么办,还得退票折腾。票务说了动车票好买。这就行了,而且还节省时间,对退休老头而言,省点银两比节省出时间要紧,没有两全的事,现在我是时间富裕,但时段不宽裕,只这月初可以成行,能有车坐,实现位移就挺好。
说是一意孤行不止一位,孩子在京休假,东三省中的东二省还没去过,有意往东北避避暑气,那就由远及近,先往龙江省会。哈尔滨有什么,首先想到的是:一条中央大街,一条松花江,还有一季“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那条大街越来越繁华,可观秋林的“大列吧”可吃俄式西餐;松花江水上次游时,那成色有如松花蛋外包装的稻壳色,这隔了有十多年,不知还敢不敢下去;少年时在北京看过场“哈夏音乐会”这些年好像也进京演出过,这次不知到它老家去能不能赶上,别我去了,它来了。
与哈姜涛去过电话,问及于年轻人哈市还有哪些可去之处。亚伯力滑雪,那得冬季。五大连池火山景观。我觉的这地方距哈市不近,上网看280公里,还真是夏日哈市旅游重点推荐地区,这圈子画的不近。另有七日游、五日游,连镜泊湖、大庆、扎龙都在势力范围内。
现在想着就看看市区周边,凉快几天就不虚此行。我要是往远处跑,兴凯湖就去不成了。
走着瞧,哪黑哪住店。
发表于 2013-8-3 20: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175【双肩背】
暑期的票紧张.家门口的售票窗口我问有无京哈线近期的卧铺,答我13号以后的有,那时我都应该返回北京了。这条线没有高铁,有动车。那就动车。0点的、3点的,还从没坐过这么早的早班车。这大夏天的,后半夜熬累了,坐着咱也能睡着,年初还一气坐过10小时的飞机,一路睡了好多觉,火车怎么也比那飞机要宽敞。
420元一票,还都是坐着的。网上查询天气预报,哈市下周连续降雨,温度也没有想象的那般低,就是高温稍低,雨伞、长衫都得带上,泳褲也帶上,能否再游松花江再說了。
打点行装。往东北去,凉,不是冬天,长衫总得带一件,长裤一条,除了保温还可抵挡蚊虫,换洗的衣服一套,备着万一哪天被淋个落汤鸡呢。再说东北再凉快也有出汗的时候,个人卫生得打点。墨镜要带,候着阳光灿烂,现在人不禁晒,眼睛也孱弱了。记得头一次去东北时,不知听了哪一路知识,不少人都买了墨镜,说是防止雪盲。实际上,我没戴过几次,被冻得僵硬的脸部再挂上副镜子极不舒服,阳光下刺眼,咱就眯着,完全可以抵挡一阵,加上那时吃得饱,营养尚可,没听说谁又“雀盲眼”了。我那副镜子后来送老邓了,他调到机务排,春天开着履带拖拉机耙地时,经常要盯着雪线,物尽其用了。
鞋就是脚下这双凉鞋,旱地、水地都是它,再配伍双袜子,如果磨脚就蹬上,又不是重走长征路,需要超强的脚力。
相机就不带了,能少一件是一件。咱这水平的人,手机拍,对付了。都说年轻人爱照相,普遍趋势,80年代末那次进湖,我三天拍了三卷照片,那时还不知数码相机是何物,一百多张,连老张家的那两头牛都记录下来了,人隔了25年,高兴的孙子都有了,牛的家庭该繁育到曾孙代了,估计他们早就不从事畜牧业了。
这次带上了电脑,就数它沉,使着顺手就不愿意换,要不ipad多轻便。
林林总总划拉了一书包,双肩背,约重量4公斤,往返八千里就它了。

点评

祝田学长寻梦之旅一路顺风!  发表于 2013-8-5 11:04
发表于 2013-8-5 11: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错不犯.jpg
《大错不犯》
发表于 2013-8-6 09: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江行》
谁不说俺家乡好。很多人的家乡(原籍),说是家乡都没待过,对我们来讲龙江这地方,不是家乡却待的时间不短,而且是脑子最好使的时段,刻骨铭心,很多人形容它是第二故乡。
想来一段龙江颂,说说咱的家乡好,但实在的连一半的龙江大地都没有踏上过,只沿着那冰城往东去的一线,牡丹江、鸡西、,密山到兴凯湖,多走了几个来回。这次能不能再走一趟,如果成行,走马观花,白活白活沿途景致、老友新人,现在的年纪没有烂笔头跟着,撂爪就忘,也是给尚未回去的老同事们一个交待。
【早班车】
零点5分的早班车,不敢说是当日北京站的首发。但跨天上车好像是头次,买票时票务还盯了一句,要前一天晚上车。出门在外,免不了起早贪晚,这一下子全了。记录在案,备查,说不上这就有意义。上上个月,6月18日那天蟹岛大戏中的一场“车站离别”老刘竟说他44年前也是别离的北京站,明明我们这拨人走的是永定门火车站的专列吗。
往东北去一直就是以北京站发车为主,过去买通票,常常是坐65次快车终点牡丹江,后来这趟车改为165就没坐过。牡丹江没在计划内,就近还是落脚省会城市。现在出门旅游,逛城市是挺乏味的事,千城一面,比着盖高楼,中小城市同质化程度更高。
十一点前到达北京站广场,一如既往,到处是横躺竖卧的人,不过规模和气势,由于西客站的分流,可比当年差多了。出门人辛苦,能躺下休息来得实惠。让国人有尊严的活着,比如这车站候车能更舒适一些,其实很难,人太多。车站的大喇叭一再的广播:一楼和三楼设有哺乳室,请与服务人员联系……。铁老大的服务也在改进中。
车站的大钟走在了十一点整。那熟悉的钟声没有响起,五冬六夏白天黑夜的奏响东方红的旋律,啥时候就销声匿迹了。零点响不响呢?城市大了住的远了,钟声,这么有古意的动静许久都听不到了。还是东方红吗,曾经也是进出北京列车的主题曲。几十年不易的曲子,相信小学生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曲了,那是爷爷的时代。各领风骚真是没有几年。车厢内对号入座,隔壁的二等席位地下还有坐着躺着的,夜车也超载,有什么办法。这边的一等车厢有乘务员拦着,秩序井然。子午觉开始了,顶上的大灯明晃晃,坐席就是长明灯,不远处的厕所门被摔的山响,为什么不做无声的设计,或者在车厢与设备车厢间再添到隔音门。爱谁谁,该睡就睡。
五点钟晃悠醒了,看车厢屏幕显示,车内温度23℃,外面温度24,东北这日子温度也不低。天色发凉,阡陌绿野,玉米已经扬花,高杆之上棕黄成片的向远处延展,只有林带将它们分割,近处绿茵茵、平展展的水稻田,这个时段怕是还在辽沈大地,锦州不仅出苹果,盘锦的稻子、蟹子过去的名声也大。
车速多少,才130公里
快六点经停沈阳北,大概是第一次停车,停7分钟,站台散步。再出发时提速了,到了260,有点动车的意思,自从去年还是前年高铁出事,列车们就全面减速。东北线曾经是全国路网最密集的地段,这些年的高铁建设落下一大截,哈大线高铁才通,京哈线还要等。
铁岭西停车1分钟,铁岭这圪垯还真成了东北大城市。开原西站再停10分,其间让过了两列和谐号。再停昌图西1分。
7:22吉林联通欢迎您。车上收到的第一条短信。玉米带,中国地玉米带在吉林。玉米还是那样铺天盖地坡上坡下一行行排列整齐,那熟悉的土地多少次的注目。村庄还是那个村庄,灰蓬蓬绿树掩映,翻盖了,换上了彩钢的屋顶零零星星的扎眼。
7:50停长春西(写在晃悠悠D601动车16厢8:00)
【哈尔滨】
8:50停哈尔滨西。过了沈阳之后停靠的车站都以西字煞尾,都是哈大高铁线上的。西站修得气派,光站台就16座,在地下搭乘出租车十分便利,地下通风不好,欢迎来客的是重度苯污染,十分钟吸入多少的尾气呀。
没用半小时,已到了新阳路地界,周边是几条“安”字号街,下来走来走去没见熟悉的门洞,电话打过去才知道原来是在马路对面下的车。早年老地址安良街24号记得清楚,这新地址说给我多少次都记不住,习惯找地标识路,那家银行、那座门洞、那副烟摊,尤其是那烟摊,现在消失了。
老姜迎过来,人瘦了,收拾的不那么利落,退休老头无需端着为人师表。
还是那老楼,30年楼就变老了。还是那层,屋内依然利落,我以为是装修没有几年,再次问起,都装修十多年了,上次就告诉过,我忘了。
招待我们吃饭,我说,开水面包车上用过了,再等个一个多小时,连中饭一块开。
扯过闲篇,商量这两天的时间到哪玩玩,小辈的头次来,得向外省人展示些什么。最后确定松花江、虎林园、中央大街,再吃次俄式大餐。
姜上来了西瓜,黄瓤的小西瓜,现在大西瓜吃不动了,大西瓜1块5二斤,比北京的便宜,接着吃香瓜,不甜但够香,北京难得吃到的“姑捻”上来一盘,这属于东北特产,微甜。
欢迎午宴招待的主打菜烧松花江鲫鱼,是邻居江边钓的,老姜说这做法是去年回湖里跟齐市老徐学的,先炸后焖,骨肉全酥。佐餐的是地产“格瓦斯”,一人一瓶。另道菜是西红柿炒鸡蛋。我问起鸡蛋本地什么价“三块”北京四块四,前天的价。便宜这里。老姜说“谷贱伤农”。
饭后到近旁的酒店办了入住手续。
午休就免了,老姜说他基本不睡。出门打车开始了头一处景点。原来计划租辆汽车,连带着师傅,本地价格400元。老姜咨询的结果是,这里的司机都是午后四点就得交班,不合算。这里打车比较容易。
还真是,出了酒店招手就停下一辆。往江北驶去。开出不远是一片拔地而起的庞大楼群。老姜说这是当年的车辆厂旧址,大厂子黄了,盖了商品楼,一期时三千多一平米现在上万了。门前过,见留下了一栋厂房、一台火车头,毛老人家还站那,旧时的念想。
街道算得宽敞,车速比北京快得多,地铁还在继续施工,横穿马路的川流不息。

点评

北京站的大钟鸣响一般是:早6:00~晚10:00,曲调还是老掉牙的陕北民歌,我家住在北京站北,天气好再赶上南风,碰巧时不时得可以聆听那钟声!当然要想经常听钟声,据说西单电报大楼附近还有个钟声胡同,不知道拆了没有  发表于 2013-8-7 10: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5 22:36 , Processed in 1.27141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