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3-2-12 19:02 编辑 1 L0 e- Y/ B/ U& R
6 q* p9 n, R" {# ]* o, X/ j+ F庄则栋不是完人,不是恶人,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值得同情。有一无关紧要的事我一直想搞清楚,至今也不清楚。庄当年在日本主动接触美国运动员科恩是要冒极大风险的,连球队领队领导都不敢,更何况一个普通运动员。是不是出国前他得到了暗示或者指示?不然是不会贸然接触美国运动员的,他不可能知道中国外交政策的决策。怎么胆子那么大?" v, N8 r" G V
8 v/ r: M) A0 {" `2 w人民网:乒乓外交,为什么是他? “乒乓外交”这段历史,大家已经熟知了。 1971年4月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美国选手科恩不小心搭错车,上了中国运动员的专车。庄则栋友好地送给了科恩一件礼物——杭州织锦,而下车时两人站在一起的场面被敏感的日本记者拍了下来,成为第二天各大报纸的头条。而科恩也在第二天把一件别有美国乒协纪念章的美国短袖运动衫送给了庄则栋。几天后,在北京的毛泽东主席在参考消息上看到相关报道,赞许道:“这个庄则栋,不但会打球,还会办外交哩。 ” 但为什么是他?庄则栋博客回忆:“我和科恩的往来,完全出于我的本能,这也是历史给我的机会吧。那时,我在队里是主力队员,对外接待、陪同、讲话、表演等等,我作为队里的代表,已经成了习惯了,其他队员一般都不主动出头露面。 ”据庄则栋回忆,1963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乒乓球队,照相时一个小队员不知深浅,一屁股坐在了毛主席、周总理同排,拿到照片后大家议论纷纷,不久这位队员就被调整回了省队。 “可能这件事对那些不是主力队员的是一个严重警告。正值文化大革命中,阶级斗争的弦绷得很紧。没有毛主席的指示‘把美国政府和人民加以区别’,没有周总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方针,我是不会和美国运动员科恩往来的。 ” “乒乓外交”后中美乒乓球队频繁互访。可惜两位主角庄则栋和科恩1972年之后却没能再见面,只能从媒体上看到对方向自己问好。 2008年北京奥运会,93岁的弗朗西斯·科恩女士和老布什一起坐在看台上。遗憾的是她的儿子科恩已经病故多年,而庄则栋也已病重,在奥运会开幕前一天动了手术,无法相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