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54762
帖子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2-7-17
最后登录1970-1-1
|
发表于 2012-8-6 18: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曾经是美丽 于 2012-8-6 19:59 编辑 * X7 n. J( {5 n9 ]
bjhx82793 发表于 2012-8-3 16:06
9 b' m, g/ b+ d2 v y& o) X看了“我所亲历的三线建设”一文,若有所思。夜不能寐、欣然提笔让追忆变为文字。
+ a% U7 j* t% r8 i( ~我、北京航校8279班的一 ... " A0 c2 B7 v, S7 J
, V: ~6 {" p" b( u* _3 _bjhx82793:+ \. n M3 J) c6 b r3 ?+ q" A
你的追忆三线十年生活的文章,我读了三遍,心如潮涌,泪眼模糊。你的文章中所描写的许多都让我也回忆起那些似曾相识的场景。我们那一届有不少同学在1968年8月底分到了贵州011基地。我们的厂址都坐落在群山的环抱中。,山不高,但一座连一座,主峰叫“歪头坡”。和你们一样生活工作都在大山中,连厂房都是把山抠出来的。车间的墙壁经常滴着水,每天都是潮乎乎的。到厂里还没有单身宿舍,我们就被安排在办公楼里刚腾出的办公室里住。第一个星期日我们同一个厂的8381班白林、8382班吕美新、我、8383班刘启旺、20302班董德民、杨万良就一起去爬就在我们的厂区里的那座山。山不太高,山上树着一根直直高高的大木桩。当我们气喘吁吁地爬到了山顶后,就由我们的艺术家白林同学在那根大木桩上深深的刻写上“北京航校6人到此68年9月**日”,很是兴奋加豪迈的感觉。后来才知那根木桩是航标灯杆。此后十几年,我们又几次爬山去看,看那字还清晰的刻在那根航标杆上。1997年听说那根航标杆已经改成水泥做的了。我忽然有些怅然所失,我的青春记忆在那儿有一笔呢。
% j- E6 D. k+ F. V7 s* f1 e 那时的贵州的确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一天和我同室一位南昌航校毕业的徐某起床后坐在床上大哭,说自己得了肺结核,夜里盗汗褥子全被汗浸湿了。我忙一边安慰她,一边把我们屋里四个女生的褥子全掀开,发现每人的床板和褥子都有一个人体那麽大的一片全是湿渌渌的。原来是天气太潮了!不管是否正在上班,只要一出太阳,大家都跑回去晒被子,这可真算是一景,合情合理,领导绝对不批评。; N$ b/ ?% G6 ~
厂区里只有一个小商店,没什麽好卖的要到赶场时到集市上才能买到些鸡蛋蔬菜等,那是一周里最开心的时候,挑鸡蛋、杀黄鳝、买青菜、侃价还价,挺有意思。那时无论在哪儿,糖果饼干都很稀少。当太阳出来时,我们就把那又黑又粘的馒头掰成一个个小块儿放到窗口晒干当做点心吃,现在想想也够有创意了。
/ n+ p$ Z9 B' u2 ^9 b 星期天,我们也在雨后爬山去采那五颜六色的草蘑菇,晾干后收起来等到探亲时带回北京。那时工资低、又不懂事,不知道回北京探亲给家里带些什麽。其实贵州真的有好多特产:茶叶、烟、酒、药材......我记得三十年前我的弟弟结婚,我从贵州带回一瓶茅台酒,才只有6.5元。众多宾客品尝不到,只有长辈们每人分享一小杯。而今的茅台已价飞千余元,有多少百姓肯买呢?早知道我那时囤它两箱留到现在孝敬我的父老有多好!哈哈,痴人说梦吧!6 ~2 A0 W' ]! W- F& S, t$ W
那时我们三线的工厂也都没有逃脱文革的阴云笼罩,浪费了光阴牺牲了青春,所受的心灵创伤不堪回首。所幸的是在74年邓小平二次复出后,我被较早的落实知识份子政策,真正回归到正确的人生轨道。那时我们国家刚刚在航空工业引进计算机数控技术,我成为厂里第一位专门从事数控编程的技术人员,为厂里新进的数控铣床制作工艺流程、计算编写数控程序、设计工装.....那时候的打印机不是现在这样直观的打出文字,而是用的穿孔带,代码一行行7个只有直径一毫米的小孔,每天一段段段计算,一个个编程,一排排检查穿孔带,眼睛很累,心里却很是享受,我渴望着每一个新试验的零件通过我的努力能克服以前加工的难点,质量、效率都有新的突破。有一天晚上我一个人在办公室加班,突然身后有人轻轻拍了我一下,那是我们的胡总工程师值班巡厂看到了我办公室的灯光,通知我:“太晚了,回去吧。”,我顿时心里觉得很暖。那时二十几岁的我们,在那些老同志的眼中不都还是孩子吗。
( ~) J2 R4 I) `+ D 后来因为歼-7乙机型研究试制的重要任务,我又被调去作新机型零件的工装设计。这是我最喜爱的技术工种。因为我是单身没有其它负担,我每天都会全力以赴地趴在图板上,业余生活也在继续画图。我对科长、室主任分给我的每一项设计任务都十分兴奋,力争作到不延续以前同类零件的老工装,而设计出我觉得最好的新方案。所庆幸的是我们那位年近花甲的老科长和我的室主任都不保守,鼓励我的新设计,有时还得到一点儿小表扬。我怀念那时的真诚简单的上下级关系,没有私利没有灰色,我们那批年轻的三线建设者,互相帮助和关心,也受到了周围许多老同志的关照。那是除了为三线献身的信念之外支撑我们苦中作乐奋斗下去的力量之一。
; T8 n- |# S: `% n" q# n6 h 当现在看着一批批歼20、歼22等最高级的新型歼击机武装了我们的空军时,我心里总浮起一丝欣慰,因为那都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一种又一种机型发展起来的。夸张一点说,那里也有我们的一点点贡献。你所写的一切引起了我太多的共鸣,写下这些与你共同分享三线奋斗的苦与乐。还是那句话:曾伤心过,但没后悔过。 3 T5 Q" q. [# _% f; ^
很遗憾,我不如你及大多数同学,我这样貌不出众才不超群又没有抓住青春的机会的蠢丫头,命中注定在山沟里没有结果的爱情。但是在我们的同学中我也曾目睹了一段段的悲喜因缘,有大美的,也有不幸的,更有为此付出生命的。它们深深刻在我的脑海,这些故事以后再与你分享吧。* ~8 B0 z, W. A: }. a9 c
6 |$ d6 \, ~$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