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西水车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6》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4-20 0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api在2012/4/19 14:38:00的发言:
; e/ }3 N d2 C) k- f9 A

    这张照片有点意思。

+ H9 z, h; B" M/ u3 F

 

. g( f: F2 K6 T2 @7 o- Z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 N2 |# ?7 i& v0 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9 14:43:30编辑过]
2 T: f7 z9 Z) Z/ Y

这幢建筑上的字实在是头一次见到。上海的石库门建筑大部分都建在30年代,也有20世纪初191几年的等等,我家原来就住在市中心的石库门里弄里,同学们有住在市区各个角落的石库门里弄的我也去过一些,但是我所见到过的上面的字都是一色的阿拉伯数字,像这样的还真是头一回见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2-4-20 0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忆往情深在2012/4/19 21:53:00的发言:
3 z7 h% V( W! v; Q) j

9张照片实现无缝对接,放大后仍能找到PS的痕迹,如两边建筑物包括华灯同一面有两种不同的色调,好像中间的清晰度也不如两边,不知是拍摄时改变参数还是后期制作的原因。但我仍认为是个好作品,向你学习。

b5 [1 N4 ], z4 x7 h, l8 P+ C

谢谢忆往情深校友的鼓励。

( e" F% ?* e3 Q% Q; B! u

   本是初学乍练之作,放大后确实有不少的问题。昨天又在放大倍数极大的情况下进行了修改,今天去洗印了一张,待明天看结果吧。用PS接片只是尝试,做起来很麻烦,需要耐心加细心。中间清淅度是差些,待单独提高锐度后再重新合成会好些的。另放极大后还能发现不少毛病,待进一步学习提高。让我们共同探讨提高。

) N; u# n, _# ~: t+ y

     现有已经有新的相机带全景模式,按住快门转着拍,相机自动合成一张全景照片,方便多了。但缺少了自己创作的乐趣。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勤动手、动脑有利健康。

发表于 2012-4-20 0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忆往情深在2012/4/19 21:31:00的发言:
# P% x- d- q7 B* k% H# S

你的建议很好,主编有何高见。

& c f5 a/ g4 U& j

    忆往情深:建议你令CAO、LIANG、CHANG三位筹划此事。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xyzn2005在2012/4/20 8:41:00的发言:
, u( \2 m9 W" L$ C* ?! ?0 k$ \' k

这幢建筑上的字实在是头一次见到。上海的石库门建筑大部分都建在30年代,也有20世纪初191几年的等等,我家原来就住在市中心的石库门里弄里,同学们有住在市区各个角落的石库门里弄的我也去过一些,但是我所见到过的上面的字都是一色的阿拉伯数字,像这样的还真是头一回见到

9 c& ~& y/ z5 c: d

我猜想这个石库门的字是为现在的旅游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为了吸引游客,开发旅游。这样做不奇怪。只不过忽悠了大家,特别是上海人。请看下面两张对比的图片:SHANGHAI的汉语拼音在1933年是不会有的,可能游客提出疑问后又删去了。估计1933的“创意”来自第三张照片,就是来自葡萄酒的牌子。下面文字是转贴,可以看看,有所启发。请上海同学谈谈我的分析。 

! M6 Y7 B9 w& Y

好多年前,著名摄影家尔冬强把位于泰康路210弄内的一栋旧厂房改成了他的工作室。后来,上海很多老厂房纷纷变身,成为了时尚达人喜欢的创意园区。比如莫干山50号的M50、建国西路的八号桥、淮海西路570号的新十钢等等。我们今天要去的,是位于虹口区沙泾路上的1933老场坊。那里曾经是全东亚最大的“宰牲场”,现在是喜欢创意、建筑、摄影的人士的乐园,经常举办各类发布会、展览。

. V1 H& N1 s3 L
j, h3 g$ W& A
1933老场坊的前身是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始建于1933年11月,建筑面积达29491平方米,当时,与它同等规模的宰牲场全世界只有三座,另外两座在美国和英国。上海沙泾路上的这座是完全按照英国那座设计建造的,材料也都是从英国进口的。这座昔日全东亚最大的宰牲场出自英国建筑设计大师巴尔弗斯(Balfours)之手,由当时蜚声沪上的余洪记营造厂建造完成。
+ m2 e$ J3 x# U& t N
6 Y( D* N* U @
这座宰牲场于1934年1月投入使用,它把现代食品卫生理念、动物福利主义、科学工作流程和高超的建筑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前,这里每天要宰杀500头羊、300头猪、300头牛和100头牛犊,生产130多吨各类品质上乘的肉食,关系着上海全市人口的肉类供应,所以,一般人是不允许进去的。如今,废弃的宰牲场成了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它旁边的冷库现在已成了九龙宾馆。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6》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6》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6》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6》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6》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6》

6 g7 Q' ~ ~ ^9 o2 I1 w+ N$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20 10:06:09编辑过]
发表于 2012-4-20 1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zh8381在2012/4/20 8:43:00的发言:
- Z# l- b. w9 i2 m- m. e) Y

谢谢忆往情深校友的鼓励。

' I8 W& z" w3 B- W

   本是初学乍练之作,放大后确实有不少的问题。昨天又在放大倍数极大的情况下进行了修改,今天去洗印了一张,待明天看结果吧。用PS接片只是尝试,做起来很麻烦,需要耐心加细心。中间清淅度是差些,待单独提高锐度后再重新合成会好些的。另放极大后还能发现不少毛病,待进一步学习提高。让我们共同探讨提高。

% `5 K8 i1 n! O& ~7 c( F) r

     现有已经有新的相机带全景模式,按住快门转着拍,相机自动合成一张全景照片,方便多了。但缺少了自己创作的乐趣。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勤动手、动脑有利健康。

7 C# ]* i8 ~1 E5 r Q8 H+ a8 M

用全景模式自动生成的照片效果并不好,我用过,比用PS合成的要相差很多!校友的这九张片子在选景的角度方面我觉得很好。如果有足够的重叠度,就可以做到“天衣无缝”了。

5 Y5 v& G4 T8 x. v. U

另外,如果校友是用PS的话,在合成的过程中是可以单张调整的(包括色调、锐度等等。),因为虽然把九张照片放在一块画布上,但每一张都在不同的“层”上;可以对每一个层进行单独调整。有时,甚至要对照片进行拉伸和扭曲(PS有对照片进行任意改变的功能,校友的这张照片的左边就有一处接缝,好像需要进行这样的操作。)。

W8 b/ w7 T$ d& c; J

保留好这九张片子,等技术提高后,将会做出一幅相当不错的“作品”,冲成大幅照片可以挂在客厅里!

" J# b1 ]. E& L* j;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20 11:34:2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山东人099在2012/4/19 19:20:00的发言:
& V) A3 E x Q+ A

发一张滨州红叶川的照片,用4张合成,拍的时候没有用架子。其实用不用架子,我自己的感觉: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关系不大。总之,在一个点转着拍,在合成时要做到“天衣无缝”角度的处理是比较麻烦的(两张合成关系好像不大)。

# D4 P8 ^) I5 k% [

两张都很好,第一张长条的照片更好些,有机会我一定试试,得看我的兴致。其实我原来搞过拼图,就是失效分析工作中的显微金相照片。和现在的宏观照片的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那时还没有电脑,一切都是手工完成,有了电脑和相应软件会更方便、快捷。

发表于 2012-4-20 1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2/4/20 10:04:00的发言:
" h0 v* _% b _& s" S& y

我猜想这个石库门的字是为现在的旅游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为了吸引游客,开发旅游。这样做不奇怪。只不过忽悠了大家,特别是上海人。请看下面两张对比的图片:SHANGHAI的汉语拼音在1933年是不会有的,可能游客提出疑问后又删去了。估计1933的“创意”来自第三张照片,就是来自葡萄酒的牌子。下面文字是转贴,可以看看,有所启发。请上海同学谈谈我的分析。 

& i& Q. J5 F" E9 e x: X' 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20 10:06:09编辑过]
, e2 o9 ?+ [1 B) @# q

同意你的看法!

发表于 2012-4-20 1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一张上海老照片(据百度图片)。

* R0 c% M. J* J" b6 S1 X' ?0 C/ s p

 

, L. V* r( r2 U6 M; V* `

  

6 ^' }; K. ?8 a* L0 d6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20 12:32:32编辑过]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6》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6》
发表于 2012-4-20 1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山东人099在2012/4/20 11:19:00的发言:
8 K* W! U( S2 U4 |

校友的这张照片的左边就有一处接缝,好像需要进行这样的操作。)。

/ H. P& p5 ?3 B

保留好这九张片子,等技术提高后,将会做出一幅相当不错的“作品”,冲成大幅照片可以挂在客厅里!

' F- D I" b9 ~/ N, o. [!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20 11:34:25编辑过]
& C% R- B6 F( B4 M$ k' o* \

谢谢校友的指导。上传的这张合成照片确实问题不少。合成后一高兴就发到网上了,后来发现传的太勿忙了。高倍放大后发现了不少问题又进行了多次修改,现在好多了。昨天洗印了一张11X150厘米的长卷取回来仔细观看效果还不错。总得来讲第一次尝试成功了!

发表于 2012-4-20 1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一张上海老照片据百度图片)。

) _' y! m1 m: r! w" ]5 N4 P

 

$ U9 T2 P3 p3 S% r0 ^- k$ h6 j

  

3 s; a2 V8 ~7 A# t+ ~+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20 13:26:38编辑过]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6》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6》
发表于 2012-4-20 1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2/4/20 10:04:00的发言:
' O; T( k) l. E

我猜想这个石库门的字是为现在的旅游需要而“创造”出来

- |- G/ t# `, Q6 q

刚才我就想看看下面小字是什么,可是照片太小看不出来,现在才看清,原来是修旧变新的“夹生饭”。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xyzn2005在2012/4/20 17:33:00的发言:
, k# @, F1 h8 f: S" m+ [$ X2 J

刚才我就想看看下面小字是什么,可是照片太小看不出来,现在才看清,原来是修旧变新的“夹生饭”。

K& q9 g, V" B) b2 [) Q7 R

小字在哪里?哪张照片太小。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2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api在2012/4/20 13:23:00的发言:
6 J; P1 k( K# F" r! ~

    转发一张上海老照片据百度图片)。

7 y3 T+ D2 J. H1 u% A+ D

 

8 i2 j1 K* T p% F6 c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C. }8 H2 Z# L6 W+ z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20 13:26:38编辑过]
6 {. y1 B) p9 [

刚才查了一下韦氏(威妥玛)词典,原来“上海”一词的汉语拼音和韦氏词典是相同的。即使这样,我还是倾向于“19叁Ⅲ”是旅游开发者的创意。否则为何改动“[19叁Ⅲ]”为“19叁Ⅲ”并且删去“上海 SHANGHAI”?

发表于 2012-4-20 2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街坊1933照片在网易上看到的,发时我已放大,原片我怎麽也找不着了。“19叁III”的写法,像是今人的旅游创意。

5 ?; j( k- A( D6 y# m( w- G

 

9 ?" G! ?& j# k) C1 q4 P4 X$ m: J

 

7 v! w' X8 b9 ~) O5 A) J; D

 

; i! v3 } y$ ?6 `3 u

 

$ t, K+ s0 N0 G) u( K# t. f$ R

 

$ n, N. m2 S+ U# S. X0 U7 V: K

 

9 H! w5 @; F# u6 K6 N% o8 x


 

6 N' B6 @' ?6 [ t% X9 i. u2 c( p

 

发表于 2012-4-21 0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api在2012/4/20 20:35:00的发言:
" `2 L6 A+ h4 j- f* |8 i p

     老街坊1933照片在网易上看到的,发时我已放大,原片我怎麽也找不着了。“19叁III”的写法,像是今人的旅游创意。

- ^2 c; l# X% c9 K0 t6 s0 N0 y# Z

     你发的上海老照片引起我对上海的记忆,我曾数次去上海。第一次去上海,还是在航校文革中。到上海想买点小吃,问多少钱,说“一高斯”反复说了几遍也没明白,后来在别人帮助下,才知道是“一毛四”,在上海真有外乡人的感觉。1976年我的同学在上海实习,到“单修面”的理发店去吃面条。我住在上海航校,第一个接待我的人叫姬根海很热情,上海航校分到北京有一个同学李颖与我同厂,据她说姬分到外地。上海有半两粮票,足见上海人的精细,也是异乡人挖苦上海人“抠门”的证据。除语言不顺外,当时的上海水质不好,充满着漂白粉味,以后好转。不过和平饭店,外滩的小公园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 y) J* b( @: q0 S: z3 U; `

      如有机会,重游上海。

8 \( A8 C O, Z2 }# V! g: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21 9:36:54编辑过]
发表于 2012-4-21 1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新发的《老干部之家》杂志上,看到了一首“辘轳是”,自已觉得有点意思,现介绍给大家。

8 e0 Y& W1 Y% l' v0 e

 

0 k$ F: V& g/ M

                                       一

2 V' F/ p* H8 X0 `* Y8 W

                                 卷        痕

9 A1 X1 L* l2 K, q; a# x, Z- ^0 P' U

                             半                 秋

* O% Q' D; a9 J: g

                          帘                        月

' F- f; G. ?, q( x2 i

                             楼                 曲

; F: H* j3 N4 I( \: X0 |, e6 \

                                 画        如

* j( g0 {* C# F9 M- d) J

                                    上  钩

9 p. t( {2 F) G% ^* A# `) ~

       

& y& W7 s* q3 U+ T! h/ v1 T/ V

         各位,你能从中读出几首诗呢?杂志上介绍了几种,先发给大家欣赏。

/ B. d, u2 W& J# F; C( [

         一·读三言:秋月曲,曲如钩,上画楼,帘半卷,一痕秋。

( }/ e, e' u/ d* X+ q

         二·读四言:月曲如钩,钩上画楼,楼帘半卷,卷一痕秋。

1 F$ r* ^6 G* L! i0 x

         三·读五言:秋月曲如钩,如钩上画楼。画楼帘半卷,半卷一痕秋。

! ?# y, O5 A3 }4 e

         四·读七言:一痕秋月曲如钩,月曲如钩上画楼。钩上画楼帘半卷,楼帘半卷一痕秋。

+ K; M7 A. G; |+ H

         五·反读:   秋痕一卷半帘楼,卷半帘楼画上钩。楼画上钩如曲月,画上钩如曲月秋。

% c# i4 i! U) f; I

         六·读十六字令:秋,月曲如钩上画楼。帘半卷,半卷一痕秋。

: @! _; l8 C+ Y+ \% \4 p

         以上基本上是杂志上的答案,我略有调整。请大家看看,还有没有别的读法。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1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12/4/20 6:34:00的发言:
; Q& s$ ?+ _/ R- j4 J4 c

时过境迁,现在再搞航模有点挑水的回头--过景(井)了,不过心里有这个想法。

9 r: u; n% r' t

我最早搞航模是弹射的,记得小学四年级开始,寒暑假期或者星期天都做一个,弹上天后顶多滑翔10秒钟。即使这样还是乐此不乏。后来也搞了牵引航模。到航校文革期间无所事事,就在宿舍里做实体航模,按《航空知识》杂志上的图纸做过美F105鬼怪式、苏米格15的模型,班里其他同学看见后很多也做了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14: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忆往情深在2012/4/21 9:31:00的发言:
4 q) V3 q5 @4 L- G: E7 U5 h* T" q

到“单修面”的理发店去吃面条。

" r! j+ z3 w k

我住在上海航校,第一个接待我的人叫姬根海很热情,上海航校分到北京有一个同学李颖与我同厂,据她说姬分到外地。

! g0 D# c, `* u: M, `( i

怎么到理发店去吃面条?理发店也卖面条?

发表于 2012-4-21 1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2/4/21 14:21:00的发言:
: j. H8 X g9 F5 l3 m

怎么到理发店去吃面条?理发店也卖面条?

2 F* Y- {9 ?* e$ ?- l, E

上海的“单修面”是指只刮脸不理发,同学误解为面馆,推门进去才知走错。

发表于 2012-4-21 1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忆往情深:我文革时也到过上海,至今未忘的是上海的阳春面和炒馄饨,既便宜有好吃的小吃。以后再到上海(两次)阳春面到有,炒馄饨却再也没有见到过。总有一点儿遗憾 。                     

/ \/ p6 x1 V6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21 18:09:2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1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上官云珠演的这部老电影吗?

% u; n" S; g; g" Q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6》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6》

发表于 2012-4-21 2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2/4/20 17:50:00的发言:
; G, u1 M- d, R4 R q3 L

小字在哪里?哪张照片太小。

6 r$ `6 \# S3 ~1 t$ E# a4 a5 B

我指的是902楼19叁Ⅲ下面的字小看不清,912楼19叁Ⅲ下面的汉语拼音就看得很清楚了。这汉语拼音是我们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才学的,之前根本就没有。当然不会出现在三十年代的建筑上了。

i3 W" D( o9 q' F/ c

看902照片时不仔细,误以为是石库门弄堂口,看了912楼的介绍后才注意到两侧与石库门不一样原来是宰牲场(我们老百姓叫杀牛场).

! x: z$ \- Z1 S7 i" }$ Q+ A+ [" N! 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21 23:12:35编辑过]
发表于 2012-4-21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忆往情深在2012/4/21 9:31:00的发言:
% |1 f3 h8 |) @8 N: G2 n

     你发的上海老照片引起我对上海的记忆,我曾数次去上海。.....我住在上海航校,第一个接待我的人叫姬根海很热情,上海航校分到北京有一个同学李颖与我同厂,据她说姬分到外地。     

7 f y$ _1 U, C, }3 V, Y4 ]

姬根海和我同届是8631班的,他在毕业前参军。复员后回到上海当过上海客车厂的党委书记兼厂长,退休前是上海市公用事业局重大工程指挥部的副总指挥。

- D3 w. O2 z: |* N7 J3 i( \

这是前几年我和姬根海在一次聚会时的照片

rjICmSaU.jpg
f: d: o) @7 N7 Y+ H"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21 22:55:56编辑过]
发表于 2012-4-22 07: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2/4/21 13:12:00的发言:
- k' J0 B* F5 `

我最早搞航模是弹射的,记得小学四年级开始,

$ ]0 S& V O- c+ b

弹射模型是航模的基础。我最早是在朝阳区少年之家航模队,第一架模型当然是弹射机。在制作之前先学一些飞行原理,才开始用松木制做机身,桐木制作机翼和尾翼,机翼要用砂纸磨出流线的翼型。胶是“化学胶”,那时条件不算很好,当要比60-62强一些。化学胶是用香蕉水(现在说应该叫“硝基稀料”)泡破乒乓球。弹射机少年级成绩是30秒,我第一次试飞就到到了少年级。1959年5月初,奖励我们到西郊机场观看了空军飞行表演,还见到了彭德怀元帅。6月1号参加北京市比赛,又奖励我们到西郊机场坐了两圈飞机(安二型)。从此爱上了航模,以致考上航校。

发表于 2012-4-22 0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忆往情深在2012/4/21 9:31:00的发言:
" G1 A6 Y7 G9 x6 T+ N$ O) p) D, |& V

第一次去上海,还是在航校文革中。......我住在上海航校,

! v; T7 K9 V; W9 u" w

是1966年8月吗?坐火车嫌慢,到沧州换的后面一列快车。到上海先到三机部驻沪办事处,后住到上海航校。上海航校发生了......

发表于 2012-4-22 0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为什么昨天晚上我发的引用922楼忆往情深的话和我讲的姬根海的情况今天找不到了。

$ t% K2 U" c+ h( J/ m+ I9 F

我住在上海航校,第一个接待我的人叫姬根海很热情,上海航校分到北京有一个同学李颖与我同厂,据她说姬分到外地。

1 c& C( h0 t7 }# \" ]$ Q2 d

姬根海与我同届是8631班的,在校时是话剧队和广播台的骨干,毕业前参军了。复员后回到上海,曾任上海客车厂(公用事业局下属单位)党委书记兼厂长,退休前任上海公用事业局重大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这些年我们在聚会中经常碰到,去年11月我们还一起去看望了因患胰腺癌而病重住院的18631的同学。

. K! d# ~ j( o4 @% }'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22 7:55:18编辑过]
发表于 2012-4-22 0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xyzn2005在2012/4/22 7:51:00的发言:
! U) E$ K6 O' E+ E( h/ M, F

不知为什么昨天晚上我发的引用922楼忆往情深的话和我讲的姬根海的情况今天找不到了。

6 [4 Z5 l }' i {+ f: J

几分钟前我看到了,还有一张照片。怎么转眼不见了?

发表于 2012-4-22 0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忆往情深在2012/4/21 9:31:00的发言:
- U1 h" A4 a" T7 ~) L

     我住在上海航校,第一个接待我的人叫姬根海很热情,上海航校分到北京有一个同学李颖与我同厂,据她说姬分到外地。

- F8 o, j9 m) ~9 h* I1 p, t

/ n+ i' a9 v& J+ o+ ?( o6 u( @

: j4 r7 y, }2 ^. k' [' z1 a$ r" X$ b! Q& C) s: K) a6 k, N6 C W4 o) z$ O' G( y6 j! }8 U
5 e! B' ^9 x- t& t% g4 @$ f
$ @( l1 P2 v0 {

姬根海与我同届是8631班的,在校时是话剧队和广播台的骨干,毕业前参军了。复员后回到上海,曾任上海客车厂(公用事业局下属单位)党委书记兼厂长,退休前任上海公用事业局重大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这些年我们在聚会中经常碰到,去年11月我们还一起去看望了因患胰腺癌而病重住院的18631的同学。

$ t* b5 {' |+ }7 O, a9 @2 U

后排左三是姬根海

ijEAXmOq.jpg
. i& q1 f/ C5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22 8:12:35编辑过]
发表于 2012-4-22 0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xyzn2005在2012/4/22 7:58:00的发言:
$ z/ x" g3 W+ ~2 f% f

/ x" V6 }- S8 E4 P9 V ^

" v- a6 F( _1 l8 v' E7 ?0 A: E# B" q0 h ]7 z6 [* }" r. Z$ D f* r
; F7 F+ [' N% ^* G/ @( u- \
n9 j; I! b$ {

姬根海与我同届是8631班的,在校时是话剧队和广播台的骨干,毕业前参军了。复员后回到上海,曾任上海客车厂(公用事业局下属单位)党委书记兼厂长,退休前任上海公用事业局重大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这些年我们在聚会中经常碰到,去年11月我们还一起去看望了因患胰腺癌而病重住院的18631的同学。

# F$ J. n2 C* B* H/ o% i! s

         非常感谢你给我提供的有关姬根海的情况,如有可能请代我向他问好,也可能他可能记不起曾经接待过的北京航校同学,但是我至今不能忘记他的热情。在上海航校住的时间不长,具体时间已经忘记,只记得当时同济大学正在批斗赵丹。

发表于 2012-4-22 0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忆往情深在2012/4/22 8:19:00的发言:
9 h4 f W( Q X3 G% ~

         非常感谢你给我提供的有关姬根海的情况,如有可能请代我向他问好,也可能他可能记不起曾经接待过的北京航校同学,但是我至今不能忘记他的热情。在上海航校住的时间不长,具体时间已经忘记,只记得当时同济大学正在批斗赵丹。

! `7 t0 g1 v) f4 r1 p" I3 S

我已给姬根海发了邮件,把你的话复制给他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21:51 , Processed in 1.200452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