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西水车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6》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5-5-3 19: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奥林匹克公园(下)
      在体育馆的南侧,是蒙特利尔最大的植物园,园区分为免费和收费两部分,精华部分是需要购票的。植物园其实是在1931年就已经建立了,只不过它离奥运场馆很近,管理者就把它算作奥林匹克公园的一部分了,它的历史要远早于奥林匹克公园。植物园占地73万平方米,以法国庭园风格为主,共分10个温室和30个主题的室外园区,种植了2.6万多种的植物,是北美地区最大的植物园。
      其中植物园的兰花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兰花收集区之一,拥有1500个种,其中有杂交种和栽培种。每到花开盛季之时,各种兰花璀璨多姿,芬芳醉人。新品园则专门收集最新的园艺杂交种和栽培种,在这里,人们可发现自然界非凡的多样性,获得新的园林灵感,共享新奇。高山植物园区中的植物无论是来自北极苔原或多岩石群山,高加索山脉的土著植物,还是来自亚洲高原的引种植物,它们都具有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共性。丁香收集区收集了150个品种,每到春天,淡雅的丁香花就会开满枝头,幽香袭人。树木园占地40公顷,有近7000种树木和灌木,按其科、属分组在此安家落户。参观者常常被枫林、池杉林等迥然不同的林相所陶醉。秋天的树木园尤为壮观,枫叶如火如荼,这里是著名的魁北克乡村藏红色、橘红色、红色秋景的缩影。冬天,白雪覆盖着北方起源的松林杉树,呈现着一派宁静、祥和。蒙特利尔植物园的林木馆于1996年开放,展示树木园珍贵的收集品,馆内庭院罗列着北美地区的盆栽植物,在气候宜人的季节供人观赏。阴生植物园区展示出喜阴的匍匐植物和低矮的植物自然生境,让落新妇属(Astilbe)\玉簪属(Hosta)植物在此展出它们美丽的花朵。
      热带雨林区是展示长满匍匐生物、攀援生物和附生生物的茂密雨林的温室。干旱地区温室则主要展示非洲沙漠的芦荟等多肉类植物和仙人掌、龙舌兰等美洲植物。
      植物园内盛花期的溪流轻轻荡漾,水面上漂浮着亮丽的各式花瓣,芍药、鸢尾、萱草、百合和翠菊在弯弯曲曲的堤岸边争奇斗艳,使花海的波涛延绵伸展。放射状的水池和闪烁的喷泉是水生植物园区最精彩的景观,在那里主要展示着湿润环境中生长的一些植物,像优雅的睡莲属科植物等,远看过去,奇异而壮观。
      植物园的盆景区因为1984年吴逸荪先生捐赠的收藏盆景而成为亚洲以外最大盆景展区。馆内展有众多的中国的盆景及有中国特色的花草,如各种各样的能开花的珍奇的仙人掌等。
      蒙特利尔植物园是一个奇妙的生物世界,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植物,而且还有北美独一无二的昆虫馆。该昆虫馆于1990年揭幕,收藏着昆虫和节肢动物标本、活体共16000件。在那里还可以看到海豚、企鹅等小动物。建设昆虫馆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和科学研究,为了让广大的少年儿童得到启蒙教育,也为昆虫爱好者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片天地。如果你的运气好,有时还会碰到植物园举行放飞蝴蝶的活动,届时将有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蝴蝶在你身边起舞。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在蒙特利尔植物园内有一处中国馆。那里建有一座除中国外的最大的中式园林,名曰“梦湖园”,占地25000平方米。开始,我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里面不过是栽种了中国的花花草草而已。可是当你一走进去,你就会被眼前的景致所震撼,你会忘了是在加拿大,像是回到了杭州、苏州的某个公园一样。里面到处是亭台廊榭、湖水假山,处处精雕细刻,且所有景致都是按我国明代园林风格设计的。整体的园林风格和水平,绝对属于上乘的,所有的景观绝不会输给国内的某些著名园林。为什么要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的植物园中修建中国馆呢,这源于蒙特利尔市和中国上海市早在1985年就缔结了中加友好城市。为了让更多的加拿大人领略到中国园林的魅力,中加两国政府决定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市建造海外的最大的中国园林。梦湖园是1991年由上海市和蒙特利尔市两市合作兴建的,据加拿大的朋友说,建造当时,上至砖头瓦块,下到一草一木,全都是从中国运来的。当时从中国的上海运来了200多个集装箱,里面全是中国独有的花草树木和建筑园林用的特殊的建筑材料。甚至连施工的专家和工人,也都是从上海聘请来的,从而保证了这座“梦湖园”的浓郁纯正的中国味。
      梦湖园的梦湖是取自“蒙沪”的谐音,也是这对友好城市的象征。目前,梦湖园是北美地区同一风格的园林之最,该园常年开放,既传播了中加友谊,又让更多的西方人士领略了悠久的华夏文化。
      现在的奥林匹克公园常常用于举行大型的贸易展览会和大型音乐会,也是蒙城民众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下一篇: 圣海伦岛(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5-5-3 20: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奥林匹克公园的斜塔:
( I' r+ _$ R' H+ G% @( J9 B, [2 L6 c u=1681942480,1628737361&fm=21&gp=0.jpg : X4 W, j; v9 p2 N- u, x; A1 X8 D" E
u=970756038,3463494058&fm=21&gp=0.jpg + b$ n! J0 h' T3 C- ^( L: F! j( k. }
IMG_0063.JPG
1 R. x0 E: p* R  r IMG_0069.JPG * U3 d  P# r1 M+ [
IMG_0089.JPG , h0 ~2 ?: O' v4 N% a2 \
植物园中的梦湖园:
& T1 S- p% T# d1 S0 W- F u=1538629553,819439354&fm=21&gp=0.jpg 6 @$ q# d: n) L$ z
u=2641870044,3099841909&fm=21&gp=0.jpg $ P; n$ Q% ^, Z7 n1 z# U; N% Z8 z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08: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5-5-4 09:06 编辑 7 h2 Q  y& d" w0 D5 r
马尾沟 发表于 2015-5-3 16:27
& s2 T; h$ Z- h7 c2 D4 ^那是我的不对了,在没向你核实之前就放了大炮。对不起了,版主。
# j* \6 S; D& L. V

8 u& k! ^% f; c6 t不必自责,没关系,吴仲华在文革中的情况如何?我也不清楚,也没有去核实,这种信息自己把握真伪就可以了,信还是不信完全由自己分析判断。当然这里有感情和立场成分,但总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

点评

谢谢版主大量。  发表于 2015-5-4 16:33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09: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5-3 14:32% V# }5 d, R9 M& W; z7 K5 R
道听途说
) ]+ j4 H& V& f1 Z据我所知:当年中国为改变航空发动机瓶颈问题,决 ...

, U$ a2 V% G9 h% @6 t“中方又在国内寻找斯贝发动机原理理论发明人。后因斯贝发动机性能不理想,国内始终无其他机型使用。”就是说吴仲华是不是斯贝发动机原理理论发明人还不一定。并且斯贝发动机性能也不理想。还是用国外发动机机型。
发表于 2015-5-4 10: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圣海伦岛(上)
      站在老港的岸边,向河对面望去,就能看到在圣劳伦斯河的中间,有一座很大的岛屿,它就是圣海伦岛。从远离喧嚣闹市的角度看,这个岛虽然距离闹市很近,但有圣劳伦斯河做天然屏障,反而显得异常幽静,犹如世外桃源一般,由于它距离市中心最近,又占有绝佳的自然环境,故圣海伦岛早已成为了蒙城人民休闲度假的圣地。在蒙城居住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先后去过五次圣海伦岛,足可见它对我的吸引和我对它的青睐。
      从蒙特利尔的BERRLI-UQAM站(橙线和绿线换乘站)乘黄线地铁至JEAN-DBAPEAU站(一站地)上来后即是圣海伦岛了。可以说,地铁的黄线就是为打通蒙城、圣海伦岛、圣劳伦斯河南岸三地而建设的,它是靠穿过圣劳伦斯河的河底,把三地连接起来的,黄线的全长也只有两站地。可见政府为缩短圣劳伦斯河两岸的距离,为两岸民众的往来和到圣海伦岛度假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无疑是为纳税人办了一件大好事。去圣海伦岛也可自驾车去,通过雅克.卡蒂尔大桥抵达,也可通过10#高速路在去67号住宅的路口拐弯,直达圣海伦岛。
      圣海伦岛的英文名称是Saint Helen’s Island。早在1611年航海家amuel de Champlain顺着圣劳伦斯河来到了该岛,并在登上该岛后,用其妻子的名字为该岛做了命名。在1665至1818年这段漫长的时间内,该岛一直由Le Moyne家族所拥有。1812年英美战争爆发后,英国政府花钱从Le Moyne家族那里买下了该岛,并在岛上修建了堡垒等建筑以保卫蒙城,防止美国入侵。直到今天岛上还完好的保存着那个时代的一座大型的碉堡,现已作为博物馆(Stewart Museum)对外开放。加拿大国成立后没几年,圣海伦岛就被规划为公共花园。在二战期间还曾一度作为第47号战俘营,收押过德意等国的战俘,这就是圣海伦岛简单的历史变迁。
      1967年世博会在蒙特利尔举行,圣海伦岛也就成了众多世博会场馆所在地,圣海伦岛迎来了它的黄金发展期。时任蒙特利尔市长的让卓博(Jean Drapeau)为世博会的举办和该岛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来该岛上的公园就用其名字命名为“让卓博公园”(Parc Jean Drapeau)直至现在。随着世博会的结束,喧嚣一时的圣海伦岛也逐渐趋于平静。当时的大部分会展场馆均已拆除,但有一些后来改建成了博物馆、展览厅、游乐园和赌场。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个规模宏大,造型奇特的网格支撑的球形建筑 - 富勒球,即当时的美国馆。设计者是以富勒(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为核心的团队,所以人们也亲切地称其为富勒球。在当时这个以三角形网状结构组成的,直径76米、高61米的球体呈现在世人面前时,大家为之眼前一亮,让世界为之轰动。整个建筑简约、合理、新奇,没有多余。尤其球面覆上轻薄的聚合发光材料后,犹如一个水晶球。设计师富勒也因此一举成名,其创造性的建筑设计理念Geodesic dome富勒球在当时也成为了建筑的时尚。其实,富勒的思想不仅切合蒙城世博会“人和世界”(Man and His World)的主题,而且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继续在延伸和实践。世博会结束后,美国把这个展馆捐献给了蒙特利尔。
      令人遗憾的是,在1976年美国馆发生了一场大火,将球面的聚合材料全部烧毁,仅仅剩下了钢架结构。1995年加拿大联邦环保机构将其改建为“生物圈” (Biosphere)展示馆。在该馆陈列了许多有关五大湖与圣劳伦斯河流域生态演变和水资源系统的资料,运用了图文实物和多媒体等手段,向大家宣传了生态自然的科普知识。大家还可以登上生物圈的顶部平台一览蓝天绿树碧水的景色,眺望老城老港及皇家山的美丽风光,现在这个生物圈已经成为了圣海伦岛上的重要地标。
    下一篇:圣海伦岛(下)
发表于 2015-5-4 10: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圣海伦岛(下)
      除了生物圈外,岛的北部还建有惊险刺激的拉旺德(La Ronde)游乐园,该游乐园一直由美国Six Flags(六旗乐园集团)掌控,拥有41个游乐项目。与多伦多的Wonderland一样,是加拿大著名的游乐场之一,其中又高又快的云霄飞车可能是年轻人的最爱。岛上还有一处仅次于生物圈的标志性建筑,就是被命名为“man”的巨大铜质雕刻,它是由著名的艺术家亚历山大.卡得(Alexander Calder)所创作的;另外岛上还建有游泳池、人工沙滩和赌场(在与圣海伦岛一桥之隔的一个小岛上)。
      我曾环岛步行转过两次,大概用不了一个小时,岛上的建筑都游览了一遍,其实环岛漫步就是一个不错的享受。整个小岛除必要的一条环岛机动车道和极少数的建筑外,全部被森林和草坪覆盖,绿化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是一个天然的氧吧。当你漫步在林中的小路,犹如步入了原始森林的感觉,脚边经常是各色小松鼠窜来窜去与你相伴,头上的密林中,是形形色色的野鸟的啼鸣给你伴奏,路边有众多的座椅供游客们自在享用,当你静静的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你会有一种神仙似的感觉,可能这更是我们老年人想寻觅的生活吧。
      岛上还建有一个多种运动器械的儿童运动场,为少年儿童提供了一片锻炼和娱乐的天地。还修建了供行人、自行车和滑轮、滑板爱好者的运动的步道,经常可以看到全副武装的自行车及滑板爱好者在这里穿行。另外,岛上还设有免费使用的电源插座,供游客们使用电烧烤炉及其它用电设备,蒙城的其它公共公园也常备有这样的设施,都是免费提供使用。
      由于这个岛定性为旅游度假型的公园,政府不允许在那里有居民定居,所以这个岛是无人居住的岛屿,它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条件达到了极致,这也是人们喜欢到那里游玩的原因。由于它位居圣劳伦斯河的中间,岛屿与陆地被河水天然隔断,使它的环境得以最佳保护。圣海伦岛的一年四季都有它的不同特色,春夏季到处是绿茵、草坪、鲜花和林木,秋季则是赏枫佳地,到了冬季则迎来了该岛的冰雪村的滑雪、滑冰等一系列活动。现在的圣海伦岛经常用来举行大型的纪念、庆祝活动,如省庆、国庆、公益演唱、展卖等,但很少进行纯商业性的活动,每到夜幕降临时,这里便迎来了一片肃静,使大自然得以恢复和养息。
      我和老伴及儿子一家就曾到岛上参加过一次一年一度的农场开放日活动,在该岛的地铁站附近的地段,临时搭建起尖形的白色帐篷,各地的农庄主们都来到这里,宣传他们的产品。和国内不同的是这里不以兜售产品为主,更多的是印发了大量的科普资料无偿的提供给大家去学习,其目标对象是少年儿童群体。比如,在他们的材料上宣讲玉米、西红柿、麦子、毛豆等是如何成长的。还有一些供人们品尝的摊位,什么蔬菜、水果、奶酪呀等等,销售的摊位只占非常小的比例。他们甚至把真实的秧子用花盆移来,摆在那里供孩子们观看,使他们能近距离认识这些农作物。其中,我看到有关西红柿的内容就是从最小的秧苗到长高一些的秧苗再到结了小青果的小西红柿直到最后结了大个的红色的西红柿,连着摆了四五盆,让小朋友能能分清它的成长过程。奶牛、猪、马、驴、家禽、鸟类等也都被农场主运到了现场,其中光家禽鸡的品种就有好多种,都标明了各自的品种名称,让孩子们认识辨别它们,还可以用手触摸和喂它们东西吃。生产农机的厂家也把播种机、运输机等各种农业机械运到现场展示,还可以坐在上面让儿童们去体验驾驶的乐趣,我感觉我们对儿童教育中太缺乏这些了。总之给我的感觉他们更多的是公益性的科普宣传和教育,表面上很少看到商业的内容,促销的成分也很低。当然它内在的商业内涵可能更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不像我们的一些展销会,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利益行为袒露无疑。
    下一篇:麦吉尔大学(上)
发表于 2015-5-4 10: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5-4 10:56 编辑
' d/ A$ n3 q  v9 `4 M' u7 q5 u) c8 h& B# n, a7 k! i3 o* m
圣海伦岛部分照片:2 B+ s: w& H2 k$ {6 F7 ?9 S3 L: p
河对面的圣海伦岛
& _" P  o6 U1 n, U- B+ Z6 q IMG_0135-0 (18).JPG & v/ l8 R" @3 j
从圣海伦岛上看老港老城区
; J6 p% T9 z- F4 d IMG_0150.JPG
. m' b! O" s3 J$ j岛上的生物圈0 Y+ d9 N2 [. b, m) v; b
IMG_0278.JPG
5 f7 X/ K* X8 C5 z. B IMG_0067.JPG 6 Y) `- g/ h5 s3 C
岛上的碉堡+ w3 u$ S+ y7 P0 [$ i
IMG_0303.JPG / v5 o% Z# D" c/ Y" u. U, B
岛上的植被
. v! _  u- Z  t5 w3 G7 D; y IMG_0298.JPG % U2 m& W7 ]. ~4 c
岛上的儿童运动场# `6 ~& R% q" c& J$ q# J
IMG_0076.JPG / c& k  Y. O6 O3 B8 b, G. L; H
IMG_0075.JPG 9 q, a2 m4 \6 |$ L. Q: l* L
岛上的农场开放日- F) {; {" B* I6 s) f8 O" s# ?! }
IMG_0002.JPG 0 v& [, h& J. q' C4 {
IMG_0011.JPG
1 J! T2 t( i- _' ~ IMG_0025.JPG
7 R, G6 S) z. v* x+ S' n IMG_0031.JPG
# A9 l/ T9 G: [+ Z* R IMG_0041.JPG + R. F) ^9 E$ R: D8 z
( V. X. M+ M' n4 o9 m! f0 _

& O' `9 ^/ h/ ~  N' a& Y/ D

点评

马校友:你很有想象力,远看确像管风琴,那是一座建于19世纪的建筑。蒙城所有的教堂里都有很大的管风琴。  发表于 2015-5-5 21:04
老港的老城区的那座楼好像管风琴。  发表于 2015-5-5 19:22
发表于 2015-5-4 11: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麦基尔大学(上)
      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位于蒙城的市中心,绿线地铁专门设有麦吉尔大学站,它也紧邻著名的圣凯瑟琳大街,去大学参观乘坐公共交通非常方便,乘地铁绿线在麦基尔站下车即可,地上的交通可乘坐公交巴士15、125路。我有幸去参观过两次,虽然自己早已步入暮年时光,大学学堂已与自己无缘。每当想起风华正茂时,曾一度多么渴望走进大学的校门,但因种种的原因,无情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不能上大学,咱就改成参观吧,看看人家的大学是什么样子,对我这终不能成才的学子也将是一种心灵上的抚慰和心里上的满足,对于我这快七十岁的老人来说足矣。人们常说,如果去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风景可以不看,但大学和博物馆一定要看,这句话在理,能透过他们的大学和博物馆看到这个国家的内在和实质。
      说起麦吉尔大学,我也看过它的不少资料。虽然该校在全球的声誉没有牛津、剑桥或哈佛、耶鲁那么高,但也足够辉煌。它最初建于1821年英国殖民地时期,是用苏格兰企业家詹姆斯.麦吉尔(James McGill)的遗产建立起来的,在他1813年去世时捐出了10,000英镑和46英亩的土地,成立了皇家高等学院,就是今天的麦吉尔大学,其建校的历史也有200年了。它是加拿大老四校中最古老的一所,比加拿大的历史还要长46年。有关资料记载,这所大学曾经培养出11名诺贝尔得奖者、3名普利策得主、3名外国国家级的领导人,还有罗德学者136位及奥斯卡金像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当年就是在这里发现了原子结构、α射线和β射线,国人家喻户晓的白求恩大夫就是在麦吉尔的麦大医学院开始他的医学生涯的,这里曾诞生了“现代医学之父”奥斯勒先生和加拿大的第一位法裔总理威尔弗里德·劳雷尔(第七任加拿大总理)及加拿大的第三任总理约翰·阿伯特。另外这所大学还和体育运动有着不解之缘,麦吉尔大学是篮球发明者的母校,世界上第一支正式的冰球队就是麦基尔冰球俱乐部,世界上第一场现代橄榄球比赛就是在麦吉尔大学和哈佛大学之间进行的。
      麦吉尔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公立大学,在加拿大本土的高校排名第一(近年也有一种说法,即多伦多大学超过了它,各种资料说法不一)。并连续六年位列全球前20(QS)(与多伦多大学不分上下)。麦大的学生来自150多个国家,在校生有三四万人。麦大有23个学院和3个附属学院,其中的麦大医学院就拥有13个附属教学医院,麦大设置了300种以上的专业课程。它的医学、文学、法学、工程、自然科学与农业是麦大最优秀的学科。据说,麦大的入学标准相当严格,遴选的都是顶尖学生,每年的平均录取分数线是加国所有大学之首,也可以说麦吉尔大学是全加拿大最难考入的大学,在加国有加拿大的“常春藤”之称,素以“北方哈佛”之称享誉世界 。
      蒙特利尔市中心的麦大,是它的主校区(也是老校区),总的占地面积不大,但如果把散落在校内校外的校舍都算上,总共也有300多栋建筑。在蒙城的西岛还有它的第二校区,就相当大了,占地有6.5平方公里,位于西岛的Ste-Anne-de-Bellevue,以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和Dietetics and Human Nutrition等科目为主。第二校区所在位置毗邻圣劳伦斯河,校园内芳草茵茵,环境优美,宛若置身于世外桃源,学校为在校的学生提供免费穿梭巴士往返于两校区之间。
    下一篇:麦吉尔大学(下)
发表于 2015-5-4 11: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麦基尔大学(下)
      我只去过它的主校区,校区的正门没有太多的奢华装饰,也很不起眼,一块不大的方形牌子对麦大做了简要的说明。正门是不能驶入机动车的,与正门相对的是一条宽宽的马路,可直达教学楼及教学楼左侧的校办的博物馆。道路两旁各是一排多年生长的林木,林木的后面就是大片的绿茵草坪和树木。整个校园面积不大,但环境优美、古色古香,欧式建筑与现代高楼交相辉映,使校园显得既古朴又庄重。
    它的博物馆是免费开放的,我去看过两次。博物馆小巧精致,陈列着一些动植物标本及矿产、历史等资料,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科普、历史教育的好地方。在它的二楼,我还看到在展柜内展览着中国古代帝王将相的服装,其中还摆放着好几双我国封建时代妇女穿的“小脚鞋”,还看到一些老外指着小脚鞋议论着什么,估计是一头雾水。看到他们在议论,我赶紧躲开了,否则我的那点棒槌英语又如何向他们说清“小脚鞋”的历史呀。
    除了教学楼、博物馆、宿舍楼外,在一进校园正门的左侧,还有一个很大的现代化条件优越的图书馆。图书馆全天开放。像我们这样的客人,即便没有借书证也可借书阅览,当然你不能带出图书馆,如带出则需要借书证了,图书馆里还有不少中文图书。
麦大还有一个门是可以走机动车的,在那个门外的不远处,有一栋十几层的楼,人们习惯叫它“披萨楼”,只因它的楼下有一个披萨店。这座楼曾经是麦大老师住的,后来改为留学生使用。我曾到楼内看过我们北京的老乡,顺便也把这座楼审视了一遍。不论是楼的外观,还是内部装修都是极其简陋,真不敢相信这里曾是麦大老师的住所,有些寒酸了。
    我把麦大的这个主校区里里外外都参观了一遍,没有任何标语性的东西,也没有看到任何的商业设施,也没有察觉到任何的商业气息,给我的感觉学校就是学校,没有与从事学习、科研不相干的任何东西。整个校园的确像是一座学府,除了学生、老师和学习气氛外,我没有看到与学校不搭的事物。这使我想起了我们的一些百年名校,已在逐渐远离建校的初衷。我在一些国内媒体上看到,北大、清华、同济、交大等都有股票上市公司,交大还用临街的学校用地专门盖了一座六层楼,一二层是电脑商场,还分割成许多狭小店面租给商户,很像是中关村的电子市场。三楼是交大昂立书店,纯粹以盈利为目的,连中小学和幼儿的书都卖。四楼是交大昂立学院,一个以盈利为目的英语电脑进修学院。学生宿舍的一楼,部分被出租,楼道里学院内到处是商业性广告等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给人的感觉这不是学校是商场,商场能培养出学术人才吗?如果真像媒体说的那样,我们的百年老校真该反思一下了。大学的地位、使命到底是什么?是开公司、开店还是学术殿堂?当我们的大学校园变得像个市场、商场的时候,我们的知识也就变得支离破碎了,到那时候还能指望我们的大学培养出国家的栋梁之才吗?
    下一篇:圣凯瑟琳大街(上)
发表于 2015-5-4 11: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5-4 11:35 编辑 ( Q! i0 X) w' e! H4 h" b6 y

5 _: W  E5 {/ E麦基尔大学:
3 [) o* @- l& w% Z( g8 L IMG_0158.JPG ) {- h/ n2 W3 Y/ _6 {# Q
IMG_0151.JPG
6 N! x; B1 ]4 @ IMG_0154.JPG
$ D! R. o1 B- E7 N7 \ IMG_0115.JPG ! t2 C3 }9 W" R3 A8 Y
IMG_0160.JPG % [( P; x8 d2 c5 p  k
大学的博物馆:- p; y0 Y" m+ `# i) J6 X; }8 M
IMG_0113.JPG 5 N  f( g' o5 b2 Q$ v
IMG_0128.JPG
. Y! ?. ]$ g) p# `* m' u9 L IMG_0138.JPG
' P0 T% _7 ?+ i& C- u4 x IMG_0142.JPG 7 v2 R; v6 W8 n  d
IMG_0145.JPG
9 Y" k5 V( H* j2 n- w3 v
" h, W" y  G9 e0 c7 {

点评

西水校友:你说的对,是有关中国的展台,还有一部分内容我没发。  发表于 2015-5-5 20:59
最后两张是与中国有关的展台吧?一个是佛像,也可能不是中国的,因为佛教不是中国的发源地。三寸金莲成为博物馆的展品,世界独一无二,心中不是滋味。是中国的落后啊!  发表于 2015-5-5 16:32
发表于 2015-5-5 21: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圣凯瑟琳大街(上)
      在蒙特利尔的市中心地带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最繁华最有现代气息的商业街,即:圣凯瑟琳大街(Sainte-Catherine Street),它是蒙城最著名的商业街,也是蒙特利尔当地人心目中最爱的大街之一。蒙特利尔市的一些重大游行和庆祝活动都在这条街上举行,像国庆、省庆等,我就曾在这条街上观赏过他们的国庆游行队伍。这里也是来蒙特利尔旅游者必到之处,是游客们参观、游览和购物的中心。它的位置在老港、老城的北侧,在两条地铁线路(绿线和橙线)东西走向所包含的中间地带偏北一侧。它西起西山区(Westmount),东至Mercier-Hochelaga-Maisonneuve区,大约在VENDOME至SAINT-CLEMENT之间,全长达到15公里,几乎横贯了蒙特利尔岛,它也是北美地区最长的一条商业街。
      这条商业街我曾带着老伴逛了两次,由于老伴身体的原因,我们只逛了其中市中心的一段,老伴就累了,没能从头至尾完整的逛过。与国内的北京王府井和西单商业街相比,宽度可能相差不了多少,但比这两条街要长多了,也要更繁华一些。道路两旁众多国际品牌店、精品店、百货公司、餐馆酒吧、剧院等各路商家鳞次栉比,主要以服装、鞋帽和珠宝、饰品为主。由于我们已经是老年人了,不了解眼下时尚的购物潮流,购物对我们来说已经失去了最大的吸引力,逐步转移到了去欣赏和参观了,不能给大家介绍更多的淘宝经验。只能把我从资料上和道听途说的一些故事讲给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所好,真正要找到自己的所需,就要靠大家去探索和寻觅了。
      这条街要看的和要逛的实在太多了,但它的精华部分还属市中心的一段,我选了几处介绍给大家。在圣凯瑟琳大街(Sainte-Catherine)与Montagne大街十字路口处,有一家创建于1866年的“百年老店”,它的名字叫奥格尔维百货公司(La Maison Ogilvy),主要经营服装百货,据说这家老店百年来始终保持着极高的声望,你不用担心在这里买到假货和次品,因为他们深知,公司的声誉比货品更重要。在奥格尔维百货公司的不远处,是辛普森商场(Simpson),这是一栋经重新装修过的老建筑,其独到之处是,除内设商场(Simons)外还有剧院,其Simons是蒙城不折不扣的“新秀”,时髦的店面里集合了最独特、最现代的新品,即便你是最挑剔的顾客在这里也会让你舒眉展眼。再继续往东前行,就到了Place Montréal Trust,它集写字楼和购物中心(shoping mall)于一体,内设100多个专卖店和餐厅,汇聚在大厦的五个楼层内,任你自由的去选择吃喝和购物。继续向东前行就到了伊顿中心(Centre Eaton),独特的建筑设计令你眼前一亮,伊顿中心高高矗立在麦吉尔地铁站之上,它的位置正处于蒙特利尔地下城网络的中心。大厦内建有6家影院,设有175个店铺,为游客提供了购物和休闲娱乐的良好环境。继续沿圣凯瑟琳大街向东漫步,就可抵达教堂广场(Place de la Cathédrale)和加拿大最古老的商业机构:哈得逊湾公司(The Hudson’s Bay Company),也可简称海湾百货(The Bay),当然,也可从地下城抵达这里。海湾百货最初是由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于1670年创建,当时只是在皮草方面进行一些贸易。后经数年,经过以Pierre-Esprit Radisson,Médard Chouart Sieur Des Groseilliers和James Knight三位为代表的多位开拓者的努力,经历无数次的转型,如今的海湾百货的商品种类繁多,尤其是在男女服装零售领域占据着领先地位。向艺术广场方向继续前行,就到了著名的珠宝商:Henry Birks,这是被蒙城人民称作“蒙特利尔宝贵的商业财富”的店家。它坐落在菲利普斯广场(Philips Square),1879年,Henry Birks的第一家店在蒙特利尔老城区开张,后来于1894年搬迁至全新的圣凯瑟琳大街,并自此扎根。作为吸引世界各地那些尊贵主顾的著名珠宝商,Henry Birks超过75%的黄金和铂金系列都是原创设计,华丽的成品都出自专业的银器、钟表和珠宝工厂。其中,Henry Birks的精品餐具早在16世纪就已声名大噪。它还拥有世界上最早的西餐刀具商标,该品牌当年在英国的设菲尔德注册。
      对圣凯瑟琳大街的评价,有人调侃说,那是条魔鬼大街,你有多少钱都会被魔鬼掏去。特别是年轻的女士来此逛街,千万要捂紧自己的口袋,否则你就惨了。当然,这只是夸张的玩笑而已。
      下一篇: 圣凯瑟琳大街(下)
发表于 2015-5-5 21: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圣凯瑟琳大街(下)
      另外在我们逛街的同时还可以游览参观一下这条街上的一些景点及一些建筑。在圣凯瑟琳大街的西边,有个室内体育馆,叫Forum。它曾作为蒙特利尔的“加拿大人”(Montréal Canadiens)冰球队的主场长达70余年之久,对于我们这些不太熟悉冰球的国人来说,能身临其境的欣赏一下著名冰球队使用的冰球馆应该是求之不得的。圣凯瑟琳大街的中段,有一个与之相交的大街,叫McGill College Avenue,这是一条通往麦吉尔大学的林荫道。林荫道不长,但名气很响。举目北望是市区的制高点—美丽的皇家山,举目南望是贝聿铭先生的代表作、地下城的标志性建筑—玛丽城广场(Place Ville Marie)。林荫道两旁的写字楼还是众多企业的总部所在地。
      顺着McGill College Avenue林荫道即可到达麦大,可利用逛街之余参观一下这所享誉全球的百年老校,体验体验那里的校风,再与国内的一些名校相比,你定会发现他们之间的不同。在圣凯瑟琳大街的西边和东边还各有一所大学,他们分别是康迪亚大学和魁北克大学,感兴趣的不妨去参观一下。
    在圣凯瑟琳大街的东段,有一个著名的艺术广场(Place des Arts)。广场内建了大面积的自下而上的观看台阶(露天开放式的),供游人休息和举行活动之用。每年6月的蒙特利尔国际爵士乐节及8月的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还有7月1日的加拿大国庆日和6月24日的魁北克省省庆日的庆祝游行活动都在圣凯瑟琳大街和艺术广场举行。此外,每年七月份的某个周末,在圣凯瑟琳大街都会举行为期两天的街卖活动,人们可以在此时以意想不到的价钱买到许多好东西。
      在艺术广场的对面是蒙城最繁忙的商务和购物中心Complexe Desjardins,在购物中心的东边是新世界剧场(Théâtre du Nouveau Monde) 及其拉丁区(Quartier Latin)和经营逾一个世纪的Maison Archambault。
      在圣凯瑟琳大街上有几处古老教堂,在你逛街的同时可以在那稍做停留,欣赏一下教堂的建筑。我没有去考察那些教堂的年代,但从教堂的超小窗户、彩绘玻璃和坚固的外墙看,起码是建于十八世纪的,尤其是喜欢建筑学的值得一看。其实不光是教堂,在这条街上还有许多英式、法式风格的建筑,都有着百年以上的历史,值得一看。从PELL往西,有一条路叫奎森路,在蒙城也小有名气。那里是典型的英国房屋建筑群,是19世纪的古老的英国移民区。那里有不的少餐厅、酒吧、艺廊和高级精品店,这些街面、店铺和建筑的风格都一直保留着早年英国移民的色彩。
      沿着圣凯瑟琳大街一直东行,到了与圣劳伦斯大道交汇处,就是蒙特利尔的唐人街。世上有这么一种说法:凡有海水和陆地的地方,就有华人,凡是有华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唐人街。蒙特利尔也不例外,只是这里的唐人街规模要小,它只是在圣劳伦斯大道中截取了一块作为唐人街。其南北方向的端部各建有一个中国古典式的高大的牌楼,牌楼的下面各有一对石狮子。牌楼是世界各地中国城的标志,蒙特利尔唐人街的牌楼是其友好城市中国上海援建的。在街区的中间有一条短些的横向东西街,整个唐人街像一个东西短南北长的小十字架形态。蒙城的唐人街与多伦多的唐人街及美国一些城市的唐人街无法可比,规模要小多了。但别看它小,却五脏俱全。在这小小的唐人街里,你尽可以找到你需要的国货和吃上家乡饭菜。在这里你经常可以看到早年移民到这里的广东老人,一个个都已年逾花甲,常聚在这里聊天,还在说着他们的家乡话,“满地可”就是他们用广东话对蒙特利尔的称谓。在唐人街上,有专营粤菜的金风酒家,经常是要排队等位。有“小肥羊”涮羊肉、两家品质极好的烧腊。还有牛肉面、灌汤包、河粉店、生煎包等店铺。无论是南北方,无论是川菜、上海菜、山东鲁菜、北京菜、越南菜、泰国菜,都能找到它们的炒菜馆。街上有一家名为“家乐福”的华人超市(此家乐福非彼家乐福,不是一回事),在那里可以买到国人需要的品种众多的国内副食品。诸如生抽、老抽、香油、枸杞、木耳、蘑菇等,甚至臭豆腐、酱豆腐都可买到。还有一些专卖国内饰品的店铺及中药材铺,还有一家华人专营的礼品店,经营着回国常带的礼品,如:冰酒、枫糖、海参、鱼油等。总之,当你需要它时来这里定会得到满足,尽可解你的“燃眉之急”。
      据说,蒙特利尔的唐人街是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完成了“中式化”和异族风情的转变。从19世纪下半叶第一批华人移民的到来,到1900年广东人到达的第一次大潮,这些移民始终聚集在现在的唐人街附近。从最初的1888年的30人直到1900年的1000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奋斗,唐人街才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今天,当你置身在这个典型的蒙特利尔建筑风格的街区中时,你会几乎忘记自己是置身于蒙特利尔,好像是到了中国的某个社区一样。
      另外,除圣凯瑟琳大街外,蒙城还有老城的一些街道值得一看,那里也有一些百年老店。还有皇家山下的圣丹尼斯街是普拉朵区的主要商业大道,那里也有不少老的店铺,只是店铺的规模要小,多是年代较早的小家饰店,也值得逛逛。圣丹尼斯街和圣劳伦斯街平行包围的区域,是一块较高的高地,故名普拉朵区,位于皇家山脚下,这条街上的建筑也很别具特色。另外在JEAN-TALON路上,还有一条玻璃街(因在商铺的前面政府给搭建了透明的棚子,便于大家购物时不被雨雪淋湿, 人们都习惯叫它玻璃街),也是中下层百姓购物的常去处,那里的东西价格低廉、实惠,所以总是熙熙攘攘、人流不断。另外,那条街上还有一个自由市场是蒙市比较好的,值得去看看,名字是珍塔隆市场(MarcherJean-talon)。另外这一带也是小意大利区,是意大利移民居住较集中的地区,当有意大利足球赛时,街面上的电视、广告屏上就会不间断的进行转播,红白绿相间的意大利国旗自豪的插在了街道两侧,到处渗透着原汁原味的意大利情调。
    下一篇:东部小镇游(上)
发表于 2015-5-5 21: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部小镇游(上)
      来到蒙特利尔不久,儿子就告诉我,在加拿大有不少的小镇很有特色,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这些小镇与国内的农村乡镇有着明显的区别,无论从城镇的建设、规模、环境及生活在那里的人群都值得一探究竟。
      2013年7月里的一天,正好赶上天气凉爽、蓝天白云、风和日丽,驾车出行是个好日子,我和老伴及儿子一家终于成行了。这次我们的目的地是蒙城东部的小镇,计划自驾车向蒙特利尔东部的几百公里之内探寻,当天往返,因为考虑到孙子还小,就不准备在外过夜了。早上9点,我们带好了童车、保温箱、野餐垫和自己准备的食物和水果,把两辆车的轮胎打好气、加满油就出发了。我们从儿子家的住处皇家山市出发,走15号高速再转10号高速直奔我们的第一目标:布罗蒙特(Bromont),小镇位于海拔533米的山坡上。我们到达小镇时已经快11点了,由于小孙子太小,出发时有些晚,边走边玩也耽搁了时间。
      小镇有一条主街非常的漂亮,小街两旁的各式各样的住宅用各种物品装饰的异常典雅,建筑风格迥异,装饰风格也各不相同。外墙的颜色各种各样,异常鲜艳。同国内的城市小区和乡镇住宅不同的是,这里的房屋样式没有统一的规定,都是自家按自己的爱好去设计和建造,他们追求的是新、奇、特和彰显个性,所以你根本无法找到相同样式的住宅。同时,房屋的颜色也被修饰的五颜六色,各家各户、各显其能,犹如两排群花争相斗艳、竞相开放。如果你仔细看去,你会发现,小镇的房屋已经成了游客眼中的一大亮点。
      这里的人们特别喜爱培植花草树木,尽管小镇夏季的时间很短暂、稍纵即逝,但那里的人们还是非常珍惜这宝贵的时光。每家每户的窗前、门前都摆放了自己青睐的花花草草,把整个小镇点缀的像个小花园。自来到加拿大后,感触最深的一点,可以用老伴最常夸奖他们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这里的人特热爱生活”,这句话在这个小镇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小镇中间的一条马路和它两侧的便道被清扫的干干净净,就像被水刚刚冲刷过一样。在便道的外侧是种植多年的林木、草坪,他们之间时隐时现的就是那花园式的小洋房。临街的各自住宅都被装扮一新,用来开设了形形色色的小店。有家饰店、古董店、小吃店等等,这里的人把它们叫跳蚤市场,小店的规模都不大,都是利用自家的住房改成,吸引了各地的游客来淘宝。儿子说前年他们来过一次,当时这里正举办巧克力节,满条街都是卖自家产的巧克力,每个店前都摆放了供品尝的各种风味的巧克力及巧克力酱,如果你从街头走到街尾,恐怕肚子就会被巧克力装满了。
      小镇马路的中间部位,矗立着一座既高大又秀气的教堂,银白色的尖顶耸入云端,下面的墙是用坚固的棕褐色岩石砌成,有一种苍劲有力的感觉。教堂在整个小镇上显得格外醒目,它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给小镇又增添了无限的色彩。可以说,在加拿大的每个小镇,至少有一个教堂,而且都在最显眼的位置。类似国内的镇政府、区政府、市政府,国内的这些政府机构非常好辨认,你只要去寻找那最高大、最雄伟、最漂亮的,门口有站岗的,就肯定不会找错。可是在这里,你要想去找政府机构,还真有些困难。因为它们都建在十分不显眼的地方,也不挂牌,对我们国外来的人就更难寻了。可他们的教堂最好找了,最中心的位置、最漂亮、最坚固的一定是教堂。
    下一篇:东部小镇游(中)
发表于 2015-5-5 21: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5-5 21:18 编辑
( v7 C; F9 ~' M8 T' H
1 C! E6 a' t4 A4 k3 Y
                          东部小镇游(中)
      小镇上设有加油站、超市、学校、医院等服务机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你看不出和大城市的人有何区别,从衣着装束、行动举止及与他们的交谈中看,感觉到他们热爱自己的小镇,并不愿意离开它,对大城市并不向往。在他们这里我看不到城乡差别,如果他们这些人到了蒙城,你也很难辨认出他们是乡下人。再看看我们国内,巨大的城乡差别无处不在,无论从衣着装束、行动举止、言谈话语,还是生活水平、居住条件上都有着不小的距离。消灭城乡差别的口号易喊,实现却很难,绝非一朝一夕、一蹴就成的易事。在国外的这段时间里,就自己的所见所闻曾反复的思考过类似“城乡差别”的一系列问题,我感觉有两个方面至关重要。其一,是我国的公共资源严重匮乏,在极其匮乏的资源下,又出现占有不均,少数人占有着社会的巨大财富,而多数人却没有享受到或很少享受到应该得到的公共资源。就像上面的小镇例子,那里的人什么都不缺,他跑到城里干什么。公共资源的积累和占有问题不解决,消除城乡差别就无从谈起。其二、就是民众的素质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教育问题。如果我们的教育还像现在这样延续下去,有谁还愿意去当农民,曾经的“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领导到最后却成为了退休工资最低、社会地位最低的一族,工人都这样更何况农民。就现在的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状况而言,感到国民素质的提高遥遥无期,真是到了应该从根上解决教育问题的时候了。
      话题有些扯远了,但愿我是杞人忧天。上面的小镇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清纯、干净、美丽、热情,让人流连忘返。从小镇离开后,我们没有再走10#高速,而是选择了一些国道。主要是想更深入进去,看看他们的乡村道路和沿途风景,顺便看看路过的其它小镇。一路上还能路过加美边境,看看他们的边境是什么样子。行驶途中,由于想找卫生间去方便一下,于是我们就选择了路边一个小镇的医院,把车临时停放在医院的停车场里。在他们的卫生间方便后,顺便看了看这家医院。这是一座四层的小楼,一层的大厅里摆放着鲜花和绿植。有一个小超市,可能是供病人购物的。小超市的旁边是个小接待厅,摆着圆桌和座椅,圆桌上摆着花瓶,花瓶里插着几束鲜花。可能是探视病人或与病人约会的地方。宽敞的楼道内没有任何杂物,绿植是被精心维护过的,墙上挂着一些抽象画的画框,还有一面墙挂满了几岁的小娃娃的照片。整个环境给人的印象是优雅、肃静、整洁、温馨,不像是一所医院,倒像是一个星级的宾馆,这就是他们一个小镇的医院。
      从医院出来我们继续前行,途中我们路过了漂亮的萨顿(SUTTON)小镇,因为是从小镇中开车穿过的,主要景致已经看到,故没有停留就直奔湖边的梅戈格小镇(Magog),本来想在这个梅戈格的湖北岸的海滩多逗留一段时间,让孩子们到沙滩去戏水,但没想到是这里游人太多了,竟找不到停车位了,于是就改变了方案。在小镇的超市里补充了食物,大孙子想吃汉堡,我们就在SAUWAY快餐店买了汉堡和矿泉水后就继续出发了。一路上绝佳的乡村美景已经不愧这次旅行了,路的两边到处是绿油油的农田、奶牛场、马场、农庄及非常原生态的森林湖泊等,时常还能看到小动物和野鸟,自驾车的好处就是能随时停下来观赏,所以行车的过程就是旅游的过程,车速要控制好不能太快,否则你就会错过了又不能弥补的景致。
    下一篇:东部小镇游(下)
发表于 2015-5-5 21: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5-5 21:21 编辑
% t, p7 R4 {' f1 x7 c8 _7 @: J: I! h" I
                          东部小镇游(下)
      下午两点多,我们到了下一个目的地:薰衣草庄园,该庄园距离旅游名镇Magog不太远,南行不久就到了,听说,现在正是看薰衣草的最佳季节。在庄园门口我们购买了门票,成人8加元,我和老伴超过65岁是7加元,两个孩子不要票。据说该庄园属私人农庄性质,规模很大,在加拿大排第一,北美排第二。进入庄园后一看,确实名不虚传。大片大片的紫色薰衣草均按垅种植,长长的垅排列的整整齐齐,垅与垅之间被油绿油绿的草坪分割,大片的绿地又把成片的薰衣草隔成几大片,更显得层次分明。远看去,一眼望不到边,十分好看。当你蹲在两垅的薰衣草之间,微风拂过,你会感到像置身于花的海洋、草的海洋、紫色麦浪的海洋一样。在草坪上,搭建有不少白色遮阳的帐篷,里面展卖薰衣草制品,不远处的房间内还有薰衣草制品的提炼,感兴趣的游客可参观购买,但价格不菲。还有一些遮阳帐篷内是艺术家在做有关薰衣草的作品并现场展卖。
      我们在这里逗留了两个多小时,在草坪上铺上野餐垫,进补了一些食物饮料,一方面拍些薰衣草的照片,也是为了休息片刻,为下一个行程做准备。
      下午四点多,我们与薰衣草庄园告别开始上路,路途中的一段路正好是加美边境,因公路是属于加拿大的,我们可以驾车通行。除了看到两国的国旗的区别,没有看到任何边界设施,公路就是分界,公路两边成排的小别墅,分别插着不同的国旗,一看便知,只有这唯一的区别。我们要去的下一个目的地是“北哈利特”,一个很有名气的旅游圣地,拥有漂亮的东部小镇的美誉。
      按我们原本的计划是在这里玩上两三个小时,由于在路上边走边玩给耽搁了,到达小镇时已经快六点了。本来时间就不多了,停车时还出现了一段小插曲。停车时被停车场监督管理员罚了25加元,理由是我开的那辆车停后没及时去自动缴费机上付费,在缴费前离开了停车场。这主要是在国内养成的习惯,停车后我就带着孙子去旁边的儿童运动场玩去了,我当时认为儿子去自助机两车一块交就是了。这样做在国内是常事,可在这里无论你如何解释两车的关系都无济于事,他们的规定就是停车后不付费而离开了停车场就是违反了规定。国情不同加之语言表达上的障碍,这种事情是很难解释清楚的。还是入乡随俗交点儿学费吧,下次就不会再犯同类的错误了。
      这是个依山傍海(湖)的小村庄,国道直抵小镇的中心。小镇是建在山脚下,一座哥特式的优雅挺拔的尖塔教堂矗立于小镇中心,十分的醒目。小镇的前面就是那一眼望不到边的秀丽迷人、风景如画的Lac Massawi天然大湖,湖的四周被翠绿的群山包围着,沿着湖边的绿树掩映中是一些风格迥异的别墅,小镇就位于湖畔的北端。在镇中心的湖边,搭建了不少的木制亭台和木制甬道,供游客们休息散步之用。甬道的两侧摆满了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鲜花。远处的湖中游船荡漾,舢板穿梭,游艇驰骋,湖水中倒映着四周的群山树影,小镇教堂的尖顶刺破了蓝天白云,远远望去,一抹晚霞开始染红了天际,水天一色处泛出了淡淡的红色涟漪。面对眼前这漂亮的小镇,已自感语言的匮乏。难怪只有1000人常住人口的小镇每年要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到这里旅游观光和短期居住。如能在夏季携带着舢板或游艇在这个小镇住上几天,或是租上一匹好马去探寻小镇周边的奇特地貌也算是一种奢华潇洒的享受了。
      我们在湖边游玩了一小时后,在这条主街的一个西餐馆吃了一顿简单的西餐,点的不是太多,主要是应付一下肚子,对西餐的喜爱还是稍显逊色。我们要了烤猪排、牛肉和三文鱼及一些沙拉菜。原打算还要去舍布鲁克看看,但时间实在来不及了,决定返回。虽然已经是晚上八九点了,但这里的夏天日落晚,天黑的也晚。我们出发返程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沿10号高速以90--100公里/小时的速度奔向蒙城,天黑了不敢开的太快,安全第一呀。况且我的路不熟,儿子前面开,我负责跟车,紧跟着他的车不掉队。原本觉得在后边跟车省心,没想到跟车也挺累的,恐怕跟丢了。我和老伴回到我们自己的Everett的家时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这一天的小镇之行竟然跑了五百公里的路程。
    下一篇:去奥卡(上)
发表于 2015-5-6 14: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4-30 08:31
+ S: W7 T; z6 e' B西水车领导:不是。是2015-02-10 国科环宇发布的《史上最全中国空军机型大全》,其中配有照片和文字 ...

0 [: N. Y, n- L8 |  wxyzn2005:你好,马尾沟推荐我加入你们的群,是微信群还是QQ群?如何加入?我的QQ号584325693,手机号18355360751请指教。我是1964年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三科飞503班毕业,南昌洪都机械厂第一设计所(650所)工作20年,1984年5月调安徽芜湖机械厂从事飞机修理工作。现居芜湖,子女在上海,父母兄妹在北京。请大力帮忙。谢谢!  陈  超于芜湖
0 }0 j7 A! b1 n

点评

51號兵站:谢谢你的提醒,我已加入《上航、北航同学会]。  发表于 2015-5-7 10:53
上海网友名第三个字母我输入有误,不好意思。  发表于 2015-5-7 08:39
陈学长:您这是在回复自己的帖子呀!本来现在老北京网不景气,怎能引起“wxlzh2005”注意呐。请您翻找到人家近期的帖子点击“回复”或许会有效果。  发表于 2015-5-7 08:37
发表于 2015-5-6 21: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奥卡(上)
      2013年7月初的一天,我和老伴带着孙子三个人开车去了蒙城西北方向的一个著名公园—奥卡(Oka).它距离蒙特利尔五十多公里,位于圣劳伦斯河北岸的多蒙塔纳湖旁,紧邻奥卡小镇。我们沿着15#北高速路跨过圣劳伦斯河后转走国道,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比较顺利(事先在网上查好了行车路线)。九点钟左右我们就来到了奥卡公园的门口,公园门口负责售、检票的是一位中年女士。我把车窗降下,想听她说什么,没想到她的一口流利的地方法语把我说的蒙头转向,可以说一句没听懂,我只好向她无奈的摇了摇头。这时我忽然想起了我们后座的“小翻译”,我赶紧让孙子降下后车窗,那位女士又对我的小翻译说了一遍。没想到这个小翻译还真起了作用,他告诉我,她讲话的主要内容是:我和老伴的门票是多少钱,小孩不需购票,还告诉了我们停车场的位置和费用等。看来我原本想的太简单了,我原计划她用手指比划一下钱数,我付给她就是了,没想到她说了那么一大堆的法语。别说是法语了,就是她讲英语我也听不懂这样复杂的话呀。
      进入公园后我们很快找到了停车场,停好车后我们就奔向了这次的目的地—公园的沙滩。因为竹竹(孙子)很早就想来划船和戏水。沙滩的面积很大也很长,湖水面积辽阔,一望无边。沙滩上不少游客在晒太阳,有的睡在躺椅上,更多的是在阳光下暴晒,你会看到他们本来白白的皮肤已经被晒得红彤彤的了,还有的干脆用沙土将整个身体都埋了起来。有的在玩球,更多的小朋友在玩“沙雕”。沙滩的一边是湖水,另一边就是供游客休息就餐用的桌椅,桌椅的数量足够多,你千万不用急着去找座位。在桌椅的后边就是生长多年的品种繁多的林木和草坪,休息用餐的地方由于有林木的遮挡,十分凉爽,不想晒太阳的话就来这里。湖水的面积很大,供游客使用的有脚踏船和皮划艇,为游客的安全他们限定了一定的范围。在脚踏船和皮划艇使用的区域外还可以游泳。
      老伴不太想上船,我就带着孙子去办理租船的手续。没想到又碰到了难题,其实很简单的事情,全是语言的障碍。这次也难倒了小翻译,主要是他很少接触到成人用的词语。租船的工作人员是说“不需要先付押金,需要提供具有本人影像的证件放在他那里,还船时再退还我”。由于个别词专业性太强了,他也翻译不出来了。最后是一位来租船的客人用英语连说带比划,总算让我明白了,原来是说要一个上面有我的照片的证件。开始时,真有点为难了,我上哪里去找证件呢。依照他们那种认真劲,没证件怕是白来一趟了。后来我突然想到我车上有中国的驾照,赶紧又拜托那位会英语的先生再与租船人交涉,没想到挺顺利,他同意了。我赶紧取来驾照交给他,他在那里端详了一会,就高兴的对我说”OK”了。其实,他也是瞎看,一个字也不认识,比我强不了多少,只是觉得我的相片像我,这一刻,我倒是感觉我们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了,彼此彼此。
      我们的脚踏船全凭我一人登,孙子光顾玩,一个小时把我累的够呛,老年骨性关节炎的原因,膝盖都有些酸痛了,为了孙子高兴,我只能忍着点吧。上岸后去退船,这时根据时间再缴纳船费。我付了款,租船人把驾照还给了我。这时只见他手指着驾照上面的汉字,向我摇摇头,我明白了,他跟我一样也是一头雾水。最后,他面带笑容的用法语对我孙子说“欢迎再来”。竹竹告诉了我,我赶紧举着驾照回应他:一定再来!回过头去看他,还在那里笑,可能是在笑自己看不懂我的驾照吧。
      从船上下来后,我们就去休息区的座椅处用了我们自带的午餐,顺便休息了一下。之后,我和竹竹二人就去更衣处换上了泳裤,和孙子一起到水中去玩。七月初的天气,这里的湖水还是挺凉的。开始还真有些冷,不太适应。我们带了一个塑胶球,和孙子在水里扔来扔去,在水上不停的抛球、抢球,经过一番和孙子之间打斗,还真不冷了。上岸后我们继续在沙滩上玩守门踢球的游戏,累了就躺在沙滩上休息和晒太阳。就这样我们一直玩到下午三点,看得出来,小孙子今天玩的特开心,直到我们驱车离开时他还有点恋恋不舍。
    下一篇:去奥卡(下)
发表于 2015-5-6 21: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奥卡(下)
      下午三点多,我们离开了奥卡公园,顺便去了不远处的奥卡小镇。小镇显得格外清纯幽静,在小镇的中心,有一座名声不菲的修道院,叫奥卡西多会修道院。建于19世纪80年代,是由法国修道士建造的,也算是北美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目前,修道院内仅剩下了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修道士在留守。修道院内设了一个小店,专门经营他们自制的巧克力、苹果汁和奶酪,好多游客就是为了这口不辞辛苦奔波而来。
      其实奥卡公园不止我们划船游泳的那个区域,实际上公园很大,公园内种有多年生长的林木,有些像原始森林。他们和我们建园的理念不一样,他们很少在公园内去建亭台楼阁、假山石桥等,而是大量的种植树木和草坪,尽量保护它的原生态,致使园内栖息了不少的鸟类和小动物。即使有个别树木死掉,他们也不清除,任其横七竖八的躺在那里,使你越发感觉像原始森林了。再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偏好修建健步甬道、自行车道,有的公园的健步道、自行车道能长达几十公里。在加拿大境内,森林公园很多,有些公园你几天都走不出去。公园内还修建了机动车道,还有大片的露营地供宿营者使用。他们的好多家庭都喜爱自驾露营的方式去旅行,车顶上不是装游艇、皮划艇就是自行车,车内则是食物、烧烤设备、帐篷等,一般出行都要两三天时间,不带帐篷的也可以去租赁公园内的房车当旅馆。有些临湖的公园还修建有供将私家游艇拖下水的小码头,所以那里的中上层收入的民众都有着玩游艇的偏爱。
      世界各地各国都有自己的一些风俗习惯,这种习惯有时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今天我们下水前去更衣时,我就发现了与国内一些习俗上的不同。在更衣室内更衣时,都是进入单个的隔断间内进行,隐私处不暴露给他人,男女都一样。即便没有更衣单间时,他们也常常是用一条大裕巾进行遮挡后更换,哪怕是两三岁的小孩也同样,由大人为他们遮挡更换,男孩女孩都一样。这时你自然会想到,他们能身穿三点式在众目睽睽之下躺在草坪上去晒太阳,却在更衣的细节上这样严谨,觉得很难理解,这可能就是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风俗的不同吧。
      其实“更衣”这件事早在我刚到蒙城时就遇到了,当时蒙城还在四月份,室外活动还比较冷。儿子上网给我找了我家附近的两处免费的室内游泳馆,让我经常去游游泳,消磨时光等待春天的来临。第一次去游泳馆别的都很顺利,就是儿子忘记告诉我带上浴巾的事了,而那个游泳馆更衣室又恰恰没设单间。结果我在换衣服时,还像国内那样更换,没想到招来一些异样的眼光。心中顿生了解不开的谜团。不过我觉悟的还算早,猜到了原委。因为我注意到,他们游完泳的人在淋浴处冲洗时,都穿着泳裤,冲完后再用浴巾稍加遮挡后换下泳裤,然后再去水池处单独清洗泳裤。领悟后,我临时用外衣充作浴巾,度过了尴尬的那一刻。
      “更衣”是件不大的事,但让我感到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都会存在着千差万别,其文化差异和风俗的不同不可小视。要切记到哪随哪,入乡随俗,这样别人就不会把我们当另类了,自然而然的我们也不会感到别人是另类了。
    下一篇:蒙城的周边(一)
发表于 2015-5-7 18: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5-7 18:52 编辑
' V0 ?& C+ L; k3 R+ F: \: O/ A0 T9 T7 e) Y5 T( U# ]$ I
                          蒙城的周边(一)
      在国内喜欢乡村游、古镇游,在北京喜欢去郊区的农家院的游客,如果到了蒙特利尔,有充裕时间的话一定要去蒙城的周边看看,那里有许许多多的小镇,与国内相比,具有不同的风格、情调和特色,尤其是适合那些中老年人、喜欢安静和有艺术细胞的观光者,看后你定会觉得此行值得。蒙特利尔附近的旅游小镇,大都分布在蒙城的东西南北的各个方向,路程都在百公里之内,很适合自驾车前去,乘公交和长途车就不是太方便了。
      在蒙特利尔岛的西北方向,在圣劳伦斯河中有一个很大的岛屿,名字叫奇怪岛(L'Île-Bizard)。那还是2013年的6月里的一天,我们和儿子全家出动的。那天,我们也是开了两辆车,带了足够的水、食物:苹果、酸奶、茶水和自制的北京糊塌子、披萨、烤白薯等,还有两辆自行车(汽车的后面专门装有携带自行车的架子,一次可以带两三辆自行车),准备在有自行车道的地方去教孙子骑车。在去奇怪岛之前,我们准备先到LAVAL市转转,那里有一些公园和一个小岛特漂亮,逛完小岛后再从小岛去奇怪岛。上午10点多,我们沿Pie-IX大街一直向北开去,过了蒙特利尔岛北边的圣劳伦斯河进入了拉瓦尔(LAVAL)市。离圣劳伦斯河北岸不远处有一个大公园,进入公园后,方知这个公园内规定是不准骑自行车的。我们只好在公园内开车转了一圈,大致浏览了一下这个公园后没停留,随后就改去离玫瑰小区不远的另一个公园。车子停在公园门口附近,我和儿子先到公园深处探寻了一下,结果发现这个公园太原生态了,里面都是弯弯曲曲的沼泽泥泞小路,小路边立有前方看点的提示牌,什么走1.2公里看乌龟,2.5公里看野兔,5公里看野鸟等等。虽然挺诱人,但那些小路太难走了,小推车很难前进。我们带着老二,年岁太小了不太适合游览这个公园,这个公园应该属于湿地公园吧。于是我们决定再更改计划,在这里先进行午餐,餐后向LAVAL西面的一个小岛(Île-Bigras)进发。其实,这个公园倒是挺适合身强力壮,喜爱探险的年轻人的,因为它太野气十足,原汁原味了。
      在去小岛(Île-Bigras)的途中,我们又经过了一个大湖边的公园,这个公园的特点是在湖岸边设立了一个小码头,专供玩皮划艇的游客使用。皮划艇的租金是每小时12加元,如果自己携带皮划艇,需要缴纳5元的管理费。儿子他们觉得来加拿大后光看西人们玩了,自己整天忙于工作,也从来没有尝试过,今天他们想体验体验。于是我们的计划又临时更改,先去玩皮划艇。我和老伴也不敢去试它,毕竟年龄大了,而且是没有玩过的东西。于是我们就担当了看护老二的任务,让他们三口子尽情的去玩吧。我和老伴带着老二在岸边看着他们上了皮划艇,驶出了码头。这期间,我和老伴轮流看着小孙子,顺便到码头附近逛逛。他们原来想玩两小时,没想到一个小时就返回来了。由于湖面太大,又有风,有风就有浪,他们又不掌握划皮划艇的技巧,小皮划艇在水中根本不听使唤,光摇晃不见前行。尤其是当远离岸边的参考物后,看到眼前茫茫一片的湖水,皮划艇又晃来晃去,儿媳妇竟然有些晕了。一个小时的皮划艇让他们从新审视西人的一些运动,像滑雪、冰球、橄榄球、舢板等,要想掌握它们绝非易事,特别是那些能把这些项目玩得精益求精、驾驭自由的人,绝非一日之功。别忘了,他们从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熏陶长大的。
      离开划皮划艇的公园后,我们就全速开向LAVAL的一个小岛(Île-Bigras),很快我们就进入了岛上。这个岛的大小好像与圣海伦岛的面积不相上下,自然景色也完全可以与之媲美,不同的是,圣海伦岛是禁止人居住,而此岛正好反之,居住了大量的富人。富人居住的选择理念与国内有所不同,他们喜爱选择那些自然环境优美的、静谧的、依山傍海的或纯海岛式的地点来建立自己的住宅,或作为自己的度假别墅,或长久居住。小岛上的路况非常好,人车希少,我们的车可以自由疾驶。小岛不大,很快我们就把小岛转了一圈。边开边停边看,这可能就是自驾的好处。一路上的风景实在是太迷人了,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林木、大片大片的草坪,映入你眼帘的是一片片的翠绿。沿着河边的小路行驶,你会看到路边藏于树林中的各色各样的湖边别墅,这些别墅的大小、颜色、风格各异,每户都有一个硕大的庭院在庭院门口几米开外的路边,都装有一个半米左右高的小邮箱,邮箱上有该户的住宅号码,供邮差送达报纸信件使用。目前这里不但成了富人居住的首选,也同时成为了旅游观光佳地。
    下一篇:蒙城的周边(二)
发表于 2015-5-7 18: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城的周边(二)
      这个小岛与奇怪岛仅一水之隔,我们决定从渡口去奇怪岛。这个渡口不宽,专门有经营摆渡的公司。摆渡的船每次可停放6辆汽车,每辆车收费是4.5加元,几分钟就到了对岸,据说这个渡口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时间关系没有去考察。
      从渡口出来后我们就驶向了奇怪岛(L'Île-Bizard)上的一个特大公园—Park-nature du Bois-de-l'Île-Bizard,在公园的丛林中行驶了一会,就来到了一个无人看守的停车场。我们在自助机上缴纳了停车费后(两小时内6加元,全天9加元),就卸下了自行车和小推车,儿子带着大孙子去练骑自行车了,我们俩和儿媳妇推着老二慢慢的向附近的湖边走去,边走边欣赏着路边的景色。这个公园很大,是那种能烧烤、露营的森林公园。我们在去湖边途中还看到了不少的供露营用的房车,这些房车内有着齐全的配套设施,跟住旅馆没什么区别。公园内修有机动车道,可以开着车在公园内穿行。不一会,我们来到了一处通向湖水中的木栈道旁,这可能是供游艇、皮划艇、舢板使用的码头。由于我们到这里的时间已经晚了,游客稀少。我们就顺着木栈道走到了它伸向湖中的部分,从那里远眺,只见大湖的四周被茂密的森林所包围,林木中偶见各种颜色的高档别墅镶嵌其中,远远的水天相连处,大群的水鸟在翱翔。头上是莲花般的朵朵白云在蓝天中飘荡,眼前湛蓝清澈的湖水不时的泛起涟漪,大自然为我们的到来编织了一副多么绚丽多彩的美丽画卷。此时,我深感语言的匮乏,无能为力去再现当时的美景。
      等儿子他们骑车回来,我们就在湖边用了晚餐,儿子和孙子还下水游了会泳,玩了会水球。在我们休息的不远处,是一个阿拉伯人的大家庭在那里聚餐,看上去有十来口人,两个烧烤炉在不停的烧烤着他们喜爱的食物。一个和我孙子年龄差不多的男孩还特地跑过来送给我们几个烤肠,让我们分享他们的快乐,我们也回赠了一些我们自己制作的食物。
       用餐后天色已经渐暗了,我们收拾好物品准备返回,计划在回程中边走边去看岛上的高档别墅。其实岛很大,就面积来说得相当于十几个圣海伦岛,我们只不过是在公园的一角逗留了几个小时。这个岛也是富人居住区,大部分分布在岛的东南部。岛上的公路修建的要比蒙城市内的好多了,路面平整清洁,通向各家各户。别墅建造的密度很低,别墅与别墅之间是大片大片的林木和草坪。从各家门前所放置的物品就可略知主人一二。停放的车辆中不乏高档敞篷的跑车及大型的房车,还有各种游艇,有的游艇早已安装在了拖挂车上,以备随时出发。一路上,我们边欣赏着路边的别墅和乡村的美景,边迎接着晚霞的到来。
      进入奇怪岛,一般都是通过蒙特利尔岛西岛北部的一座桥,这座桥把岛上的公路与蒙特利尔岛的公路相连接。公交巴士407路就是从这个桥上通过,抵达奇怪岛的东南部的富人居住区。如果从拉瓦尔的Île-Bigras岛进入奇怪岛就要让汽车坐摆渡了。我们这趟旅行就是由拉瓦尔至Île-Bigras岛后再摆渡到奇怪岛再通过大桥公路回到蒙特利尔岛的西岛,没有走重复路,等于环绕一圈后回到了原地。
    下一篇:蒙城的周边(三)
发表于 2015-5-7 18: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5-7 19:06 编辑 3 @4 t1 I: m) H6 j- e: `3 u
$ A, y8 Y3 r7 b( G8 e' V
                          蒙城的周边(三)
      如果从自然风光的角度去评价蒙城周边的小镇,应该非它莫属,那就是瓦利菲尔德小镇。这个小镇位于蒙特利尔岛的西岛外,沿40#或20#高速驶出西岛的端部后,向西南方向行驶,不一会就可到达。小岛距市中心的距离也就六十多公里,自驾车去游览非常方便。
      去小镇的那天老伴身体欠佳没能同行,是我和儿子全家去的,记得是在2014年的五月里的一天。我们是十一点多出发的,在驶出西岛后进入小镇前,路过一个收费站,缴纳了3加元的过路费。儿子告诉我,这条路比较近,到底为什么收费他也不清楚。还有一条稍远一些的公路,走那条路就不会收费了。一路上,途径了佩罗岛和二山湖、圣路易斯湖及圣劳伦斯河。
      说到高速公路收费问题,在加拿大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速公路都是免费的。只有很少的一些公路因某种特殊原因收取费用。例如,在蒙特利尔岛上的所有高速公路都是免费的,去拉瓦尔市的两个大桥,有一个是收取费用的。其收取费用的方法也和我们不同,一般不设收费站,是靠摄像头拍下牌照号码后,把收费单据寄给你,你再去银行或网上缴纳即可。在我出去旅游过程中注意到,从蒙城到渥太华、到魁北克、到多伦多全程都没有收取高速路费。甚至在去加东(加拿大东部)几省旅游时,来回几千公里的高速路都没有收取费用,只是在去爱德华王子岛时经过的那个跨海大桥缴纳了过桥费,其它就没有再发生费用。
      瓦利菲尔德小镇位于一个小岛的尖部,是个港口小镇。岛尖部面临圣路易斯湖,一边是运河,一边是湖的支流行成的河流。如果你站在岛的尖部,向湖中望去,辽阔的圣路易斯湖根本望不到边际。港湾内停放了大量的游艇,是供游客们乘用或租用的。如果你是自带游艇,可以去岛上的一个专供个人游艇下水的码头。湖岸上、运河边,到处是绿茵茵的大片草坪、树木及休闲座椅。湖边,有一个大型的儿童运动场,运河两岸建有高质量的自行车道,与步行道是分离的,是专门供骑车人使用的专用车道,很安全。听说这个岛上的自行车道很长,每年的夏季都有自行车爱好者来这里运动,有时还在这里进行比赛。
      镇中心有一座双尖塔式的教堂,算是小镇的核心和标志。教堂不是很大,但很秀气且古色古香,两个瘦高的尖塔笔直插入云中,成了远在大湖中驰骋的游艇和帆船的“航标灯”。和小镇的教堂遥遥相望的是运河对岸的又一座教堂,与小镇的教堂不同的是,教堂的下部显得异常敦实浑厚,上部中间是个十字架,两边是两个钟楼,钟楼的上面各矗立着三个微型的小尖塔,这种教堂的结构还是很少见的。每到整点时,两座教堂分别传来不同音调、不同节奏的悠扬的钟声。这时,只要你坐在湖边的座椅上,静静的聆听,你就会陶醉于眼前的湖光美景中。儿媳妇调侃说,这里有点像中国的西湖。我一听,觉得还真是挺像的。不过,咱们的西湖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这里则不同,淡妆换成了浓妆,教堂和游艇的涌入,使这里成为了中西合璧的“西子”了。这里与西湖相比,少了些游客,少了些喧嚣,多了一些教堂,多了一些教堂的钟声。
       我们用过午餐后,分头进行了活动。儿子骑着自行车,车上带着老二,老大骑着小自行车跟着他爸爸,顺着自行车道去了运河的对岸,目标是10公里以外的大坝。儿媳妇喜欢逛商店,她独自去逛小镇上的各种小店了。我想看看小镇上的建筑,于是就去了这个小岛的尖部,那里是一片高级住宅区。这个岛上的华人和黑人很少,几乎看不到,甚至游客中都少见,许多华人都没来过这里。这里的住宅与别处不同,平层的独立屋居多,也有少数是两层的,且各家门前都有一个大花园,有的前面还有非常大的一片草坪,可见这里的土地十分富裕,并不去计较房屋的占地面积。房子的造型多种多样,颜色更是五花八门,门前的花园打理的各具特色,极力彰显着主人各自的性格魅力。从车库前停放的车辆类型看,玩跑车的、游艇的和房车的居多,称其为富人区是名副其实。
      等到了我们汇合的时侯,儿子突然发现老二穿着的那双刚买的鞋不见了,想了想,可能是丢在了途中的草坪上。他坚持骑车原路去找找,我们都不抱什么希望。没想到,不一会他就回来了,举着那双鞋向我们“示威”。事后他告诉我,在蒙城丢了东西找回来的概率很大,即便是忘在超市购物车上的物品和包包,有时都能“完璧归赵”。他说,这里的民风毕竟还是比较朴实的。
      鞋子找回,一时的不快顿时烟消云散了,我们赶紧收拾好行囊,踏上了愉快的归程。
    下一篇:蒙城的周边(四)
发表于 2015-5-7 19: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城的周边(四)
      2013年的10月6日那天,我和老伴报名参加了“翠湖山庄” (Mount Tremblant)一日游,听说那里是山区可以看枫叶。那里有山,有河,有湖泊,冬天可以滑雪,夏天可以登山、划船。对于我们来说,一天的时间只能是蜻蜓点水了,探探路子而已。劳伦琴(Laurentians)山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山地之一,是在远古冰川时代形成的岩石准平原。我们的大巴开始向蒙城的西北进发,随着时间的推移,劳伦琴山脉渐隐渐显的开始呈现在我们眼前。远远望去,群山的轮廓就像无数的骆驼和绵羊的脊背一样,起起伏伏、时隐时现,难怪当地的土著人称它们为“抖动的山脉”。大约百公里的路程,于10点多到达了临近翠湖山庄不远的一个小镇,这是我们今天行程的第一个景点。小镇依山傍水,所依的山就是景色迷人的圣阿佳山(Saint-Agathe-des-Monts),所傍的水就是闻名的莎布乐湖(Lac des Sables),也有人叫它金沙湖。小镇的一条老街是建在一个长长的斜坡之上,老街的尽头面临波光熠熠的莎布乐湖,湖边建有一个供大型旅游游艇使用的港口,大湖的周边是翠绿的群山环抱。小镇的地理位置优越,因为它位于去翠湖山庄的途中,旅行社都选择了这里作为去翠湖山庄的景点之一,给小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旅行社安排了一个多小时的乘游艇游览莎布乐湖,循着山下的湖边,边走边看,让你去欣赏那迷人的湖光山色、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及掩映在群山中的古堡、小楼和别墅,价格是17加元(5-12岁的是7加元)。我和老伴在码头上向远处看了看,对未来一个多小时行程中的景色已略知一二,决定放弃游艇项目。况且国内的桂林、西湖等景色与之有雷同之处,正好可以利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逛逛小镇和镇上的大教堂,毕竟国内这样的景色没有,因为时间只有这些,只能选择其一。后来发现,和我们想法一样的人还不少,有一半的人都没参加,十几个人结伴开始了我们的小镇游。
      小镇的主街约有一公里长,一头通往高速公路,另一头通向游艇码头,中间部分有几条垂直相交的短街,镇中心部位矗立着一座年代古老的教堂。小镇的发展还要归功于十九世纪的法裔移民的开拓者,是他们把法兰西式的浪漫带到了魁北克。1849年,Augustin Norbert Morin 来到这里,成为小镇第一个定居者。随后,到来的法国移民开始增多,直到 1892 年铁路修建到了小镇,小镇得以快速发展起来。听说早在1892 至 1911 年间,这里就建设了许多疗养院和SPA,并以自然疗养圣地著称。后来逐渐以圣阿加山为中心建立了劳伦琴地区重要的度假胜地。据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夫人杰奎琳等,都曾在这里度过假。
      小镇的游客中心设在一栋当年的老火车站里,老火车站被改造成一个小型博物馆,展览着一些珍贵的古董相机。小镇主街两旁的建筑精细优美、色彩绚丽,更多的渗透着法兰西的浪漫风情。多数建筑被用做饰品点、咖啡馆、快餐店等,各家店铺都装点的独具特色。有的竟把花草装入画框中镶嵌到了小店的外墙上,有的是把花草放入花盆中吊在了临街的墙壁和廊檐下,家家户户的门前两侧全是树木、草坪和五颜六色的鲜花,林木中有一种能结出小红豆的树在加拿大很常见,我不知它的学名。这条街上就有不少,远看去硕果累累的小红豆压弯了枝条,在半绿半黄树叶映衬下更有一番诗情画意。远山脚下、大湖岸边、小镇周围遍布着黄枫、红枫,当秋风吹过,红、黄色的落叶散满在翠绿的草坪上,更给小镇增添了靓丽和梦幻。逛过小镇之后,让我陷入深思的是,居住在远离繁华闹市的乡村小镇上的老百姓,竟能把自己的家园打扮的如此美丽,足可见这里的人们对生活炙热的想往和追求是多么的强烈。
    下一篇:蒙城的周边(五)
发表于 2015-5-8 11: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5-8 11:16 编辑 ( j' B! ]6 z( ^; a7 O& K; w

0 l/ X& ^$ Z" m2 b# R$ r
                          蒙城的周边(五)
      小镇的教堂由灰色石头砌成,显得古老庄重。教堂建于 1905 年,是新罗马建筑式样。教堂上部的中间部位是个三角形,三角形的尖部是个十字架。三角形的两侧,则是立体长方形的钟楼。同其它教堂一样,所有的窗户呈细长方形,彩绘玻璃上绘制着一些宗教故事。教堂内部的许多物件都是经过工匠精雕细刻的,就连教堂座椅的扶手和靠背都被雕刻成各种各样的造型,两侧的墙壁上悬挂着具有宗教故事情结的艺术雕刻作品。可以这样说,每座教堂都可称其为一个高质量的建筑艺术品,时间允许的话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这里还有建于1894年的牧师老宅,老宅向人们叙说着一段为信仰坚定不移的历史
      中午的自助餐我们也没参加,因前两天刚刚自助过,有点不想吃了。我和老伴在家自制了两个大号的汉堡,里面夹上了生菜、黄瓜片、西红柿、家乡的摊鸡蛋、意大利奶酪,还放上五花八门的酱品,什么巧克力酱、花生酱、西红柿酱、蓝莓酱,别提多好吃了。吃饭的过程中,和同车的一位女士聊了起来,原以为她是国内来的,一说话才知道她是韩国的早年移民,住在唐人街附近,今天已经七十岁了。汉语说的不太好,得知我们是北京来的,非常高兴,一路再没分开。她说她正在学习汉语,让我们教她。就这样一路随伴,不停的学,问这问那,直至唐人街分手,这种求学精神还真让人羡慕。
      下午两点钟,我们从小镇出发了,继续我们的行程,驶向翠湖山庄,号称东方的小班芙。此时的天空由晴转阴了,山里的气候就是这样,瞬息万变。不一会,我们就来到了翠湖山庄山脚下的停车场。当我们从大巴车上下来时,发现还真的掉起了雨点。既来之则安之,继续前进,不到长城非好汉。既然来了,怎么也得到海拔975米的加东最高峰的仙驼峰上看上一看呀。山脚下停车场附近有一缆车站,担负着把游客免费送至半山处的翠湖山庄。山庄比小镇显得大多了,主要是它集中了大量的各路商家,各种店铺布满了山庄。除商家店铺外就是风格各异的欧式别墅。此时还是小雨绵绵,我们决定先去山顶,回来后再逛山庄,担心雨越下越大。从山庄到顶峰需要乘缆车了,这段缆车是需要付费的,价格还不菲,要23加元(小孩19加元)。由于缆车是透明封闭的,所以下雨并不影响我们乘缆车上去,不影响我们一路观光。缆车爬行了约二十几分钟后,我们就到达了仙驼峰。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是,山上山下竟是两重天。当我们从缆车上出来时才发觉不妙,只见秋风瑟瑟、风雨交加,山顶上的巨大LED显示器上显示着此时山顶的温度竟是摄氏6度。我和老伴赶紧躲进了山顶上的游客休息厅里,那是一个专供游客用餐休息的地方。此时为缓解寒冷,我们赶紧要了两杯热咖啡坐在那里喝了起来,咖啡下肚,顿觉浑身暖和了许多。趁着风雨稍小的空档,我赶紧出去浏览了一遍。这里的确是一个制高点,周围群山起伏、森林逶迤,湖泊密布,到处都是未经雕琢的自然旷野,显得异常雄伟而又神秘。,半山腰处的红枫、黄枫及苍松翠柏的掩映中是那多姿多彩的法式山庄度假别墅。从山顶到山庄之间修建了标准的滑雪道,我们所乘坐的缆车的下方就是一条,冬季这里将是滑雪爱好者的天堂。
      由于时间限制,我们不能在山上耽搁过长的时间,只能留有稍许的遗憾坐上了下行的缆车。缆车周围,可见片片的红枫林、黄枫林及苍松翠柏,远望过去,红黄绿的主基调染红了整个山坡。喜欢试试手气的朋友可以去山庄的赌场,有免费的缆车送你过去,还向你提供免费的咖啡。
      之后的一个小时就是我们在山庄逛商店了,商店出售的物品五花八门,当然,主要还是各种饰品、纪念品、服装鞋帽、首饰挂件,再就是遍布各角落的快餐店、咖啡店、冷饮店了。我们去的时间是10月初,离他们的万圣节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可是各个店铺门前都已经在做迎接万圣节的准备了。像是在彼此攀比和竞争,看看谁家的装点更奇特、更吸引游客的眼球。他们把南瓜雕刻成各种造型摆放在自家门前檐下,有的图省事,干脆挑选了特大号的南瓜矗立在门前,还有的用稻草人装扮成各式小鬼儿模样,把小小山庄化妆成了童话世界一般。
      我们这次去翠湖山庄,由于天气的原因,在山顶上没能很好的欣赏到古老的劳伦琴山脉的全貌,像莎布乐湖、门罗湖、圣阿佳山,如果是晴空万里,那将截然不同了。天气的作祟,让我们错过了不少的美景。本可以成为一生中美好的记忆却反而成了旅程中的一丝缺憾。其实,细想起来我们的人生旅途不也如此吗,又有几个旅程会让你去重复呢,常常是遗憾伴随着终生。
    下一篇: 蒙城的周边(六)
发表于 2015-5-8 11: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5-8 11:20 编辑 5 h' j% M! ]# n1 E( {% c/ m
6 o! O+ i9 Q" e7 {% s
                          城的周边(六)
       如果不想远涉,蒙城周边还有更近一些的小镇也非常值得一游。离蒙城市中心也就二三十公里的路程,开车去十分方便。不到一个小时,你就已经置身于加国的乡村了。由于那里的城乡差别比我们小多了,乡村早已城镇化,乡村就是城镇,有些小镇也就咫尺之遥。我在刚到蒙城的前半年,就去了几个这样的小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得那还是2013年8月里的一天,我和老伴与儿子全家一起出动的。这个小镇在蒙城的东南方向三十公里左右,小镇的名字叫Varennes,位于圣劳伦斯河岸边。我们很快就到了那里,把车停好后,就先来到了圣劳伦斯河边的一处公园。公园没有围栏,是个开放式的公园。沿着河岸一带全是多年的林木,可能也是为了水土保持和防患水灾吧。在这些林木的后面就是草坪,在草坪中间专门劈出了一块铺成沙地,修建了儿童运动场,运动设施分为5岁以下和5岁以上的。在大树下的河边,安装了许多的桌椅,让你边休息边进餐边欣赏美丽的圣劳伦斯河。在停车场附近修建了卫生间、饮水处和食品部,那里也设置了大量的座椅。公园最大的一个特点是,这里还为游艇爱好者修建了专供游艇下水的码头,对喜爱玩游艇的来说,这里算是离市中心比较近的了。儿媳妇带着两个孙子去运动场玩耍,儿子陪着我和老伴在圣劳伦斯河岸边闲谈散步。由于我们是下午出发的,所以我们在散步中渐渐的迎来了夏日的晚霞。蒙城的夏天黑的特别晚,我们的活动也经常是晚出晚归。每当落日的霞光映红了波光粼粼的河水之时,小镇也就迎来了她一天最美的时刻,晚霞装点了小镇,此时的小镇就像一副多彩油画镶嵌在圣劳伦斯河岸边,令你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我们聚在一起简单的用完晚餐后,儿子一家继续在公园玩耍,我和老伴就去逛小镇了。他们对这些景色已习以为常,可我们很珍惜眼前的美景,因为它不属于我们,会转瞬即逝的。小镇有一条主街,还有一些是与主街相交的辅街。主街的方向是沿着圣劳伦斯河的走向修建的,街道的两旁是别致的民居,有独栋的、也有三四层高的小公寓,一般不会超过四层。房屋的样式各领风骚、互不示弱,想在小镇上找到完全一样的建筑实属不易。小镇的街道清静整洁,你看不到清洁工的打扫,但却一尘不染。各家各户门前都经过房主人的精心装饰和打扮,也不会重样。小镇的中心不是镇政府,而是一座建造的非常漂亮的下半部为棕褐色上半部为银灰色的双钟楼塔式尖顶教堂,它是小镇标志性的建筑。
       当夜幕开始降临时,我们依恋不舍的离开了那里。在加拿大看小镇不只一次了,但从来没有看够过,因为它们彼此都不相同。小镇的看点之处在于:民居建筑的特色、小镇的布局、小镇的装点、小镇中心—教堂以及那里酷爱生活的人。
       相隔两个月后的10月中旬,我们又全家出动,自驾车去了蒙特利尔南岸的两个小镇,距市中心也是三四十公里左右,当天往返很方便。这两个小镇的名字是:Chambly和Iberville,也都是位于圣劳伦斯河岸边。吸引眼球的仍是那迤逦的圣劳伦斯河风光、优美独特的小镇建筑和教堂,这里又多了几处供出租给游客使用的游艇及码头。由于我们去的季节已是十月中旬了,所以小镇被红枫、黄枫及它们的落叶点缀的更加美丽漂亮了。
    下一篇:蒙城的周边(七)
发表于 2015-5-8 11: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5-8 11:23 编辑   S  Y% k. M* n3 h" y) H1 y; I
3 j6 M& F0 c5 P7 J& V+ l2 P
                          蒙城的周边(七)
       如果你在蒙城逗留的时间不长,又想看看这里的乡村小镇,其实不出蒙特利尔岛也可以实现。自驾车也不需要了,只要购买了蒙城的月票或短期的日票、周末票等即可。月票是79加元,可以乘公交车和地铁及部分城铁,日票是9加元,可以全天在公交地铁上使用,。我最初就是从游蒙特利尔岛上的小镇开始的。
       购买了月票后,我就和竹竹(孙子)商量,让他跟我一起去乘公交旅游,他欣然同意了。在辨别方向和识别地图上,他倒是遗传了他爸爸的基因,做我的向导兼翻译绰绰有余。商量好后,我们就开始了乘公交的岛上之旅。
       一个周六,我们先去了东岛。我们的计划是早9点出发,下午4点返回。从我的住处出发步行至JEAN-TALON路乘141路公交车向东行至终点站,也是绿线地铁的终点站叫HONORE-BEAUGRAND,当然不乘141公交车,可以乘地铁,要换乘2次,就不如乘公交方便了。在HONORE-BEAUGRAND站我们换乘了189路公交车继续东行至终点的TERMINUS SHERBROOKE/GOUIN站,这个位置基本上是东岛的尖部了。189路公交车基本上都是沿着圣劳伦斯河的北岸由西向东行驶的,坐在车上可以观赏沿途的圣劳伦斯河的风光和沿途的城市建筑。我们在东岛岛尖部逛了逛,休息了半小时后我们就乘上低频车183路,这趟车是沿着东岛的北侧的,沿着圣劳伦斯河的支流—Riviêre des Prairies河的南岸由东向西行驶的,正好是围绕着东岛转了半圈。令我们没想到的是,这辆车从终点到终点竟然只有我们祖孙二人,把我孙子高兴的不得了。他说,这辆公交车成了我们的专车了,也由此可见他们的人口匮乏到何种程度。沿途是Riviêre des Prairies河的风光及岸上的一些高档建筑别墅,公路两侧到处是大片草坪和林木,别致的建筑掩映在绿树丛林中。由于车上的视野很好,公路两侧的景致一览无余,所以中途也就没有下车,等于我们在车上就把东岛的岛尖部分逛完了。后来我们转乘49路公交车,中途在MAURICE-DUPLESSIS的 15e AV的一处麦当劳的站下了车,我和孙子在麦当劳里解决了午餐:一个巨无霸一个儿童餐和苹果汁饮料,他顺便又在麦当劳里面的儿童戏园玩了一个多小时,这也算是了却了孙子的心愿。我们离开时已经是2:30了,继续乘上49路至地铁橘线的HENRI-BOURASSA站乘橘线至JEAN-TALON再换乘蓝线至SAINT-MICHEL,后徒步回家。整个东岛之行按我们的计划完成了,一天的时间是最短的安排了,这就是最经济的东岛之旅。
       第二天的早上9点,我们祖孙二人又继续出发了,这次我们是去西岛,计划还是下午四点多返回。途径路线是:从3775家出发步行至蓝线地铁总站乘地铁到蓝线另一个总站SNOWDON转乘橘线地铁至LIONEL-GROULX,然后改乘211路公交车至211的终点(终点到终点),下车可以再换乘212到西岛的端部STE ANNE。这一段路我们是徒步前往的,没有多远,我们也是为了边走边看,不一会就到了。那里是个旅游小镇,小镇有一条主街,主街的两侧全是各种店铺:快餐、冷饮、家饰、小百货等等。小镇街道的建筑和装点不凡,就连小街的灯杆上都挂满了彩旗和盆装鲜花,迎接着四方来客。小镇紧邻河边,有一个出租游艇的港口,以经营出租汽艇为主要项目,如果是全家来租一个汽艇出去转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和竹竹在一家冰激凌店选购了两个大号的蛋卷冰激凌,后来又在SUBWAY的快餐连锁店购买了汉堡、薯片、饮料等。午餐后,我们在小镇主街及沿岸游览了一遍。在河边的草坪上,栖息着不少的水鸟,当我们坐在椅子上休息时,它们就跑到我们的脚下来觅食。它们根本不怕人,因为这里的人们不会欺负它们,它们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公交211路的沿途,风景十分不错,映入你的眼帘的是一片片的翠绿的草坪和绿树,道路不宽但路况非常之好,路边都是建在湖边的高档别墅,这些别墅隐没在绿树丛林中,别墅都是沿河边而建,的确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回来时我们在211总站的地方乘200路汽车至终点TERMINUS FAIRVIEW,再换乘215路至橘线的总站COTE-VERTU,再乘橘线地铁至SNOWDON换乘蓝线地铁至SAINT-MICHEL,再徒步回家,至此完成了西岛的环岛旅游。回来时,我们是从西岛的中部返回的,因西岛的西北部没有通公交车,不能实现环整个西岛,只能部分环岛了。这是竹竹和我自己开发的项目,既节省资金又玩的不错。乘公交既安全,又可一路观赏沿途风光,便于对蒙城有更细腻和深刻的了解。我们竹竹在看图和认路方面还真有着超人的天天赋,一路上不用我太多操心,他都替你计划好了。换什么车及车的发车时间都看好了,有时还能用法语向路人和司机问问路,丝毫不怵。可以说坐公交出行,竹竹就是我的最好向导。
    下一篇: 蒙城的周边(八)
发表于 2015-5-8 11: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5-10 19:37 编辑 ; K' h8 J2 D! i
- g% h3 n5 m) Z5 U, D
                          蒙城的周边(八)
       乘211路公交车去西岛岛尖的小镇途中,还有一个小镇,非常值得一看,华人的报纸上还曾专门介绍过这个小镇,乘211路公交车在pointe clairre下车即可。我和老伴带着竹竹也曾慕名而去,小镇位于圣劳伦斯河岸边。在小镇中心,面向圣劳伦斯河矗立着一座非常漂亮的教堂。遗憾的是我们到的晚了些,教堂已经关门了,无法进去参观和了解它的历史了。那是一座灰色砖石结构的单钟楼单尖塔式的古老教堂,在中间尖塔的下方两侧,有两个对称不高的小尖塔。从教堂正面的三个狭长细窄形状的玻璃窗看,教堂的年代足可以追溯的十九世纪。小镇的街道静谧洁净,主街道路两旁的建筑也是别具特色,各家的装点更是独树一帜,格外典雅漂亮,到处充满着生活的气息。其中有一家鲜花店和古董店小有名气,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前去光顾。
       天色已晚,我们打算吃些东西后再回去。当时看到一家像快餐店模样的店铺就进去了,没想到竟让服务员拦下了,告知我们这是一家酒馆,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是不能进入的。看来,是我们没有仔细看店外的招牌和提示。随后,我们换了一家披萨店,多种口味的披萨让我们看的眼花缭乱。店老板说的是地道的法语,菜谱上也全是法语,我是一句也听不懂、一字也看不懂。最后还是我们孙子给点了一个他自己爱吃的口味,一个大号的披萨,我们也只能听从人家的摆布了,三个人饱餐了一顿后乘上了返程的211路公交车。
       2013年6月下旬的一天,我们全家开车去了蒙城西南方向的LASALLE的一个社区去看义工的演出(乘绿线地铁可直达)。社区位于圣劳伦斯河边,环境优美,沿河岸边是画有黄线的高质量的自行车道,专供自行车爱好者使用,吸引了大批的骑车人。演出是在社区内一块空地上进行的,没有舞台,只有一些座凳。观众全是儿童,演出的人是社区的2名义工,两人演了整整45分钟,只有简单的化妆,全靠动作、道具和语言来表达。由于语言不通,我们也看不太懂,估计是宣传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及环保知识方面的内容,表演的很生动和认真,很像是我们国家50年代的那种活报剧类型(如:《放下你的鞭子》)。我和老伴看了倒是真有些怀旧感,这样的演出若是在我们国内的话,恐怕没有人会去看的。他们是在用这种方法教育儿童和普及安全和环保知识。看完他们的演出后,又参观了他们区的一个历史古迹,一座建于1827年的大磨坊。磨坊是个立式砖石结构,看上去异常坚固。磨坊的高度大概有三四层楼高,直径足有四五米,里面既保留了原来的主要结构又进行了改造,使它变成了一个小博物馆。讲解员很认真的用英语和法语讲解了磨坊的来历及磨坊的工作原理。
        看到这里不禁让我想到,这些老外们,可能正因为他们的国家历史太短,没有历史就更重视历史,更知道历史文物的宝贵。所以,他们就把能保留下来的就都保留下来,加以利用。更可贵的是,他们并不用这些物件去赚钱,而是无偿的向民众开放。小到像我们看过的大磨坊,不但不收费,还要搭上两名英语法语的讲解员;大到像尼亚加拉大瀑布也一分不收,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是不是值得我们深思。像我们老北京的城墙城楼,那么结实坚固的东西为什么要拆呢,若是全部保留至今,将是多么的珍贵呀!可惜都拆掉了,我们这个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却不知道保护自己的历史古迹,岂不是咄咄怪事。一旦拆了又后悔了,再去重建,北京永定门的城楼就是前些年再建的,但看上去,怎么看怎么不像原来永定门的样子。可一旦知道了老祖宗留下的遗产值钱了,就拼命的去争,都要把这历史的光环戴在自己的头上。前些天和老伴坐车去了门头沟的爨底下村,还没进村,没看到啥模样,就先得交进村费每人35元,一时无语、心情全无。
       那天我们参观完大磨坊后又驱车到了东岛的的一个海滨公园Parc Honore-Mercier和Parc de la Paromenade Bellerice(位于BELLERIVE路的西段部分),那里正举行一年一度的魁省省庆(6月24日)纪念活动。在公园的草坪上搭建了几处临时的舞台,有演员在进行吉它独奏,有的在独唱当地的流行歌曲,观看者则在草坪上随音乐自由起舞,也可以自行上台表演。给人们的感觉是那样无拘无束和那样随意。没有安检、看不到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也没有太多的官员和组织人员,有的可能是服务于晚会的志愿者。晚会上该区的领导做了简单的演说,也许是一些施政演说吧,反正我们也听不懂。只见他们还到人群中走来走去,平常的很,不见有前拥后簇的追随者。
       一直等到烟火放完后我们才开车离去。今天我们是从皇家山市的家奔西岛的LASALLE区,再沿圣劳伦斯河岸边(NOTRE-DAME)往东开车,一路沿河而行,风景非常漂亮,直至东岛的Parc Honore-Mercier公园,开了不少的路程。自从买了第二辆车后,我们基本都是两车一同出行,全家6口聚会,能和我们的两个大孙子团聚一起,是我和老伴求之不得的。来到这里能与他们团聚,使我们真正有了一种天伦之乐的享受,这段时光是我们有生难忘的。
    下一篇: 久违的彩虹
发表于 2015-5-9 11: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校友网友,因为我所居住的小区宽带传输需要进行光纤改造,估计要停机一周的时间。不能到论坛与大家见面,万分遗憾,敬请谅解。我又去买了150兆手机流量,微信还可以限时进行。即文字交流可以正常进行,大量的图片是不能开通了。. C5 N  ^7 t! I3 T3 [5 g
      一周后我的光纤宽带可以正常进行,网速也可以提到8兆。) u0 C8 c, Q- ]% S8 \  u6 M

点评

今天光纤已经安装调试好了。效果还不错。因为我们厂一直与电信有业务联系,如全潍柴职工都是用电信座机,价格有很多优惠,区域内电话免费。光纤改造只收取原来的宽带费用,但需要自已买一个光猫,300元左右。  发表于 2015-5-14 19:20
费用增加吗?  发表于 2015-5-9 20:37
发表于 2015-5-9 18: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尾沟 发表于 2015-5-9 11:26
9 F5 K$ z- O& P  ~4 W各位校友网友,因为我所居住的小区宽带传输需要进行光纤改造,估计要停机一周的时间。不能到论坛与大 ...

; ]  H8 ?8 N) u7 s/ M" w8 }2 Z! Y   好事一桩,值得庆贺!
" E  I6 {# f' S" o; l% K$ O
发表于 2015-5-9 19: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5-9 19:20 编辑
+ r! Y6 l* k! V; X0 X2 K4 E8 C) Y1 e+ W8 t1 H- o+ J
                            久违的彩虹
       雨后的彩虹已经多年不见了,记得我们小时候经常能看到,特别是五六十年代。近几年来,很少看到了,这次在蒙特利尔有幸又见到了久违的彩虹,那美丽的彩虹又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我的童年是在天坛公园里度过的。那时,我们家住在天坛北街的一处平房里(现在的天坛西门进门左拐一公里左右的位置,1959年拆迁搬离)。记得那个年代,每当雨后,天坛公园内空气格外清新,天空格外的蓝,雨后时常出现那些半圆形的七彩彩虹。我和我邻居们的小孩此时最是欢呼雀跃,我们一起追逐打闹奔向我们家对面大片的梨树、桃树林(五十年代那里种植的全是果树,除梨、桃还有核桃)中去看彩虹。现在想起来,我们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钻到一片果林里去看那雨后天空中的七彩彩虹,那会是一副多么美丽的图画呀。可惜,那时没有相机,记录不下那些难忘的时刻,留在脑海中的也只能是一些支离破碎的记忆了。我还记得,我们几个孩子曾在祈年殿与圜丘坛之间的丹陛桥上看到过彩虹,那里的视野更好,观看彩虹是绝佳之地(注:我曾在天坛内生活过12年,那里的每个角落都是孩童时代玩过捉迷藏的地方)。
       这次在蒙城看到的彩虹,还真像我小时候看到的那样。那是2013年10月7日的下午,一场中雨过后,风来了、雨住了、天放晴了、云变淡了,部分的天空已现湛蓝色。此时突然在我家窗外发现了一条漂亮的彩虹。彩虹出现在我家的东南方向,像是从西向东架起了一座五光十色、彩色斑斓的彩虹桥。我赶紧打电话告诉儿子他们,又叫上老伴,冲向了凉台,去分享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意外礼物。刚开始时,先出现了四分之一的部分半圆形,最初是若隐若现,后来逐渐清晰起来,并且在伸长长大,最后发展成为一个十分完整的半圆形,而且彩虹的颜色变得异常鲜艳和浓重,细细数来,应该从外至里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种颜色,也许更多。随后又在这个完整彩虹的西侧,又出现了一个颜色稍淡些的半个彩虹。从当地时间的18点零4分开始出现,到18点19分之后,彩虹开始慢慢变淡直至消逝,整个彩虹呈现了足足有15分钟的时间。后来听我孩子说,像这样艳丽的完整的彩虹,特别是双彩虹的景观在蒙城也不多见。我当时赶紧用自己的相机和摄像机记录下了这一罕见的珍贵时刻。稍感惋惜的是,我的相机档次低些,没有滤镜,不能将彩虹的七彩颜色完整的记录下来(由于是在凉台上,焦距的原因,照相机无法拍下完整的彩虹,但摄像机总算完整的记录下来了)。
       人们常说,不经风雨不见彩虹,风雨过后是彩虹。其实,彩虹是一种纯自然界气象中一种光学现象,天降大雨,使空气得到净化,空气中的清澈水滴在低角度的太阳光光线的折射和反射下,就会在天空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彩虹,所以彩虹多出现在下午或傍晚。彩虹的出现必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彩虹肯定出在风雨后,但风雨过后可不一定有彩虹,特别是现在的气象条件,看到彩虹的机率更小了。这也跟我们的人生道理一样,风雨过后是彩虹的人生还是不多见,更多的是风雨过后见不到彩虹,人生经历更多的可能是风风雨雨、酸甜苦辣咸。人们常说的七彩人生,更多的是把它比喻成了人生的过程,更多的是把这个词赋予了年轻的一代。像我们这一代人,还是用饱尝了五味人生更确切些。
    下一篇:枫糖文化(上)
发表于 2015-5-9 19: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枫糖文化(上)
       我第一次听说枫糖,还是在去加拿大之前。那时我还以为枫糖是用枫叶为商标的糖果、糖浆,因为加拿大是“枫叶之国”呀。等我到了蒙城以后,我才知大谬不然,原来枫糖真的与枫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真是加拿大特别是魁北克特定地区的优质高龄的枫树枝叶所产生的糖类。
       枫糖现在已经成为加拿大的特产之一,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枫糖浆都产自加拿大,它已经被世界公认为是加拿大文化遗产的独特象征。现在每年一到采制枫糖的季节,加拿大盛产枫糖的魁北克省及蒙城的周边就会诞生出许多“枫糖小屋”,小屋由原木搭建,通过亲身采集树液到用古法熬制直至最后品尝,由专业人士向大家讲述枫糖的历史,让民众了解枫糖浆的熬制过程,还可以在这里买到新鲜的枫糖制品和枫液糖浆,有时还会有民间的歌舞表演助兴。这些“枫糖小屋”向公众特别是面向少年儿童开放,几十年来,年年如此,已经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年一度的枫糖节(三月),枫糖已深入人心。几乎所有的加拿大人,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都知道枫糖浆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它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氛围,确切的说应该叫它枫糖文化了。每当枫糖节来临之时,枫叶之国的游客都会聚集到“枫树大道”来。所谓著名的“枫树大道”就是:从魁北克城,沿圣劳伦斯河向西一直延伸到尼亚加拉大瀑布,长达800公里的地带。在这条大道上分布着大小糖厂近万个,年产枫糖3.2万吨。每到枫糖节,当地人就会聚在那些古色古香的作坊里。制糖人把枫树汁液熬制成可食用的枫糖(滤除水分)后倒入大锅中加热,用特制的勺子将烧得滚烫的糖水舀起,浇在新鲜清洁的白雪上,冷热融合,即刻凝结成糕状,此时人们拿起调羹和小刀来切割枫糖,边吃边品尝边交谈。每到枫糖节,这里古老的马车,乡村的歌声,木屋火炉的炊烟都已经是一种怀旧的体验,是一种对历史的缅怀,是枫糖文化的传承,而始终如一的枫糖更是唤起早春的第一缕香甜。朋友告诉我,他们亲眼看到刚刚从树上流出的汁液,晶莹剔透,用手轻触并无粘稠之感,放到嘴里尝尝味道很淡并不甜,是原汁的缘故,听说四五十升这样的原汁才能制成一升的枫糖浆。现在政府也在限制采集量,每棵树每天最多取10升左右。一颗成年的糖枫每年大约可以生产35至50升的汁液,约占自身汁液的7%-10%左右。看来可见采集枫糖也要切记:断不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其实,最早发现枫糖浆的是北美的土著人即印第安人。早在1600年前就已经有了关于“印第安糖浆”的记载,他们用石器在枫树上切开V形口,然后用植物的叶子将枫树汁引流到用桦树皮制成的容器里,再冻上一夜,次日去除表面结晶的水分后就得到了浓缩的糖浆。可见当时的“印第安糖浆”就是今天的“枫树糖浆”的前身,那时的印第安人就是靠了枫树糖浆的丰富营养素度过了无数的又冷又长的冬夜。
    下一篇:枫糖文化(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5 17:23 , Processed in 1.26234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