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西水车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6》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5-4-4 18: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4-4 19:04 编辑
( z+ M2 K- l$ ]* j% I
1 B; N$ A# H, ~( E* E
                           加拿大的千岛湖(下)
      游船载着我们在深邃、碧蓝、广阔的湖水中穿行,驶过了大大小小的无数岛屿,大的据说有100平方公里,小的就只有几块礁石,其中不乏名岛。许多岛屿都被加拿大和美国的富商斥巨资购买,在上面修建了度假别墅,供他们在夏日里远离喧嚣、来此避暑之用。游船把我们带到了一座较大的岛屿和一座特小的岛屿旁,广播中让我们仔细观看,原来这两座岛屿之间架有一座小桥,就是闻名世界的最短的国际桥,它们位于著名的扎维孔岛上。传说,当初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托人代购了位于美国境内的那个小岛,后因该岛太小不能建住宅,就又在加国境内购买了扎维孔岛,遂在岛上建立了自己的度假别墅。两座岛屿之间的湖水中心线部分正好是两国的国界线,为了两岛之间的穿行方便,他又在加美两岛之间筑起了一座小桥。这小桥就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着加拿大(大的岛屿),另一头挑着美国(小的岛屿),桥的全长只有9.75米,桥的两边分别插着加拿大和美国国旗,形成了独特的美加分界线。有趣的是,我们的游船还看到了一座桥,和它形成鲜明对比,那就是在千岛湖的伊微里这个地方,一座连接美国和加拿大的国际大桥横跨于千岛湖上,犹如一条天然的彩虹,为千岛湖增加了几分娇艳。桥上车流南来北往,川流不息,一派繁忙景象,与湖中别墅内的休闲静谧的生活形成天壤之别,更与那湖中的最短国际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站在游船的甲板上,远眺那碧波万顷的湖水,遥看那晴空万里的蓝天,心情顿感像蓝天碧水一样清澈,难怪美加的富人们把这里当作他们避暑的天堂。由于船速较快,稍有颠簸,随着甲板的起伏,远看那无数的郁郁葱葱的岛屿忽隐忽现、忽大忽小、飘忽不定,近看那绿茵掩映中的不同风格、不同色彩、不同样式的各种别墅时隐时现,红屋顶、白房子、岩石墙,绿树花丛彩旗辉映,每个别墅都彰显了西方文化的个性独特、形态迥异的特点,很难找到造型与颜色相同的别墅。当游轮减速靠近岛屿时,你会发现呈现在你面前的已经不是什么别墅、岛屿和树林了,简直就是一幅悬挂于蓝天白云下,矗立在清澈碧蓝湖水上的大型的经过精雕细琢的水墨画,难怪与我同游的北京老乡,住在马连道茶城附近的杨先生多次这样评价加拿大这里的许多建筑:那不只是建筑,那是宁静的艺术;那是沉淀了的艺术。
    转瞬间,游轮绕过一片绿茵,一座漂亮的古堡呈现在我们面前了,那就是小有名气的博尔特古堡(boldt)。相传,1900年,百万富翁乔治·博尔特投资了2500万美元,兴建了罗宾兰德古堡,以献给他的妻子露易斯,不幸的是,娇妻1904年就与世长辞了。据说因悲痛欲绝,从此再未登岛,并把该岛捐献给了国家,人们为了纪念他,又把它称为心形爱情岛。城堡包括11座建筑,结构奇特、造型各异。城堡的一侧是一座意大利式花园建筑,美丽的喷泉四周点缀着大理石的艺术雕塑。岛的一侧建有一长排的码头,可同时停下两艘大型豪华游轮。在这片古堡群入口处,专门设有一间小屋,为上岛游客办理入境手续,只要持有美国签证的护照就可进到城堡中参观精美艺术品和珍藏的古董。
    一个半小时的行程很快就到了,我们的游轮不得不返航了,大家怀着依恋的心情告别游轮踏上码头,欣喜之余,已有饥肠辘辘之感,一看表原来晌午已过,已经到了该用午餐的时候了。大巴车开了没多少时间,我们就来到了古城金斯顿市,在一家华人自助餐店享用了一顿超过百种以上的丰富的海鲜自助午餐(当然是自费了,成人15加元,儿童10加元),全团游客对游轮和自助餐的安排都表示满意,有物超所值、不虚此行之感。餐后休息时,突然想到孙子拍摄的照片了,我赶紧拿过相机查看,一个多小时,他竟把我的4G卡塞得满满的了。相片的效果真不敢恭维,本来就没有摄影经验,再加上游轮的晃动,不少照片在取景、选材和清晰度上多有欠缺。但它毕竟出自只有7岁的孩子的稚嫩之手,是孙子留给爷爷的珍贵礼物,直到半年后的今日,我还时常拿出来欣赏,欣赏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精湛的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相得益彰的无穷魅力。
下一篇:加拿大国家电视塔(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5-4-4 22: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5-4-6 14:06 编辑
* O9 j# X1 u) U9 J1 Z& ]$ z7 e  ]& V' O+ i( ]  Z) C) ?2 E1 z
怀念母亲
201516日凌晨330分,母亲走完了她98年的人生旅程平静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 W7 o# q: `* Y母亲的一生是勤俭操劳的一生,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的工资一直是62元,要维持一家七口人的生活确实是太困难了,然而,在母亲的操持下,我和两个弟弟、两个妹妹都健康地成长起来。三年灾害时期,粮食定量少,父母亲宁肯自己挨饿也要让我们几个孩子吃饱。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当家时从来不和家人一起吃饭,她总是等别人都吃完饭,把剩菜和菜汤就着饭吃。多年后,经济条件好了,大家劝她一起吃饭,她总说习惯了,依然保持着老习惯。- B$ K* v/ F4 U* I3 E9 M8 x# e
母亲是坚强的,从未见母亲为了什么事唉声叹气或伤心,只有我从航校分配去洛阳的那天,母亲的眼圈红了,邻居家的孩子说她哭了,她还不承认说,出去做事了哭什么呀。儿行千里母担忧,那天母亲对我说,你出去我只嘱咐你两件事,第一不许抽烟,第二不许喝酒。我牢记了母亲的教诲,从来不沾烟酒,即使出差、开会,无论别人怎么劝也都以老娘的教诲为由拒绝。8 Y: \, I8 K. V% C. E
母亲像绝大多数旧社会的家庭妇女一样重男轻女,而且偏心。那时家里经常蒸窝头,蒸锅的中间会单独给我蒸一碗米饭。蒸金裹银卷子时,两边的头总是留给我。家里有什么活都会指使妹妹、弟弟去做,从来不让我干活。以至于弟弟、妹妹个子不高都怨小时挑水压的,而我在家里从来没有挑过水。母亲偶尔买点肉,买一条鱼改善伙食,做熟总会让我先吃,我吃完才让弟弟妹妹吃,这也使我养成了吃饭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的坏习惯。我的两个儿子都是母亲一手带大的,尤其是小儿子一直在母亲身边长大,一直到最后为母亲养老送终。
$ d; L3 J. A5 d. X母亲的晚年是幸福的,弟弟妹妹都非常孝顺,并没有因为母亲的偏心而有怨言。母亲曾经对我们说,你们不用给我买好吃的、好穿的,别让我生气就行。我牢记了母亲的教导,什么事都顺着母亲的意思。小儿子杨俭在北京上小学、上初中时都有人劝我把儿子接回洛阳,说否则会把儿子耽误了。虽然我也很犹豫,但是我还是决定,只要母亲不说让接就绝不往回接,宁可耽误儿子也不能让母亲伤心。就这样杨俭一直到职高毕业参加工作都一直在奶奶的身边。家里拆迁时,母亲叮嘱我的大弟弟,无论如何要把房子留给我的小儿子,当我的大弟弟把房本办回来,告诉她房主写的是杨俭的名字,母亲说,这样我死了就可以闭上眼睛了。; l: f5 Z# M/ C, q2 @
母亲是宽容大度的,我可以容忍对我自己的乖戾和怪癖,却无法容忍对母亲的不敬,是母亲的干预和教诲,使我一次次的放弃了选择。, Y& R  m. Z3 T' T
母亲是睿智的,房子拆了到回迁之前,母亲一个人住在通县管庄,我每次去北京出差都会在母亲处住一宿,一次,母亲对我说,有妈活着这里是你的家,等妈死了哪儿是你的家呀。当时并没有感受很深,直到今天才深深地感觉到,妈走了,家没了。1 b; }7 @/ p+ F* k0 L5 }/ s' a
清明了,儿子不能亲自到您的墓前祭扫,只能独自潸然向隅,回忆几十年来母亲对我的关爱。
8 ~+ ^$ F7 G- M+ q& U母亲,愿您的灵魂在天国安息。% ^9 G6 E" n9 Q. M8 [

点评

奥,可怜的孩子,可怜的母亲。。。。。。  发表于 2015-8-1 09:09
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怜天下父母心!  发表于 2015-4-6 20:27
含着泪读完了校友与学长的文章。  发表于 2015-4-5 13:41
伟大的母亲,孝顺的儿子。让老人家安息吧!  发表于 2015-4-5 07:51
发表于 2015-4-5 06: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树 发表于 2015-4-4 22:56
2 F, m; a$ Q( p5 y, N, U$ Z怀念母亲2015年1月6日凌晨3点30分,母亲走完了她98年的人生旅程平静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 y, _) R# C1 E母亲的一 ...

; X3 q4 y4 `8 `/ y/ ?, d  伟大的母亲,永垂不朽
6 c. }5 Y- _# p6 C1 V6 k1 {
发表于 2015-4-5 07: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沉痛悼念我们北京航校不幸逝去的老师和校友,愿你们的英灵与青山同驻!       沉痛悼念最近几年不幸逝去的校友谢应芳,廖翠平,胡茂生,翟书纶,张铭新等同学,愿你们英灵永驻。
% J6 o& m4 E2 ^( Z" W
! ?  C7 U, n& \3 C
      
- D/ M/ Y% A% r; I% i: b
& e3 |( M9 G! V% H( D: t

点评

除谢同学外其余4位我皆与他们有过交往..认识他们.....  发表于 2015-4-6 18:19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学子共同的心声。  发表于 2015-4-5 12:16
发表于 2015-4-6 20: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沉痛悼念航校6312班英年早逝的校友:徐俊仙、贾秀琴、雷凯、杨振发、孙宝林,清明时节,尽同学情谊,寄托思念,祝他们(她们)在天堂快乐无忧!
发表于 2015-4-6 20: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4-6 20:51 编辑
( _) l/ B4 p9 B4 }! u2 N3 R; g$ W
5 C8 ^1 _+ \6 c8 B
                          加拿大国家电视塔(下)
    遗憾的是,多伦多白天美丽的容貌无法享用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夜幕下多伦多市的万家灯火,从汽车的前灯和尾灯的灯光颜色标志所形成的颜色洪流,城市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依稀可见。一些多伦多市著名建筑,在彩灯和霓虹灯的装扮下风采不减,也让你对它们产生了更多的依恋。远处,繁星满天,灯火一片,星火相连,就犹如我们来到了一个超巨型的拱形的天文馆内,在做着一次地球与星空之间的穿梭旅行。导游告诉我们,如果是白天,透明度较好,多伦多市的容貌会辨认的非常清楚,许多著名建筑如:罗杰斯体育中心、安大略省议会大厦、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卡萨罗马城堡、安大略美术馆、圣劳伦斯教堂等等都能一一点出名来,晚上辨别起来就有些困难了,当然也不尽然,离CN塔最近的罗杰斯中心就被我们一眼认出。如果需要收获的更大,我们就要更上一层楼。就在我们所在的观景台的上边,还有一层,人们把它叫做“天空之盖” (Sky pod),也就是电视塔上面的白色“尖针”的基座,在晴朗的日子里,不但可以眺望多伦多全景,甚至可以看到尼亚加拉大瀑布和美国的纽约州的曼彻斯特,据说它只在风速不强的情况下才开放。
    人们对最高的建筑都有一种征服的欲望,就像登山爱好者征服珠穆朗玛峰一样。这里的人们,也把征服CN塔作为自己的想往。听说每年的秋季都要在这里举行爬楼梯的比赛(CN Tower Stair Climb),把征服1776个台阶作为终极目标,并通过此项活动向慈善机构筹募资金。
    电视塔最独特之处,是在观景台的一处,专门建造了一块面积不大的扇形玻璃地面,又吸引了不少游客去冒险。站在上面可对几百米下的地面上的物件看的一清二楚,不过特别渺小,就像黄豆粒和小蚂蚁一样。所有踏上的游客都是战战兢兢,再俯瞰玻璃下遥远的景物更是惊心动魄。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冒险”者勇敢踏上,以偿心愿,因为那下面的景色毕竟非同一般。我们的小孙子倒是与众不同,别人都是先踏上一只脚,试探性的再迈第二只脚,他可好,双脚并拢,就像立定跳远那样,身子一弯,往前一蹦,不偏不歪正好落在扇形玻璃地面的中间。他这一蹦,可把我们老伴吓坏了,“啊”了一声,顿时出了一身冷汗。再看他,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似的,还在喊着让他奶奶快上去,这时,我可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无知者无畏”了。我是按着常规人的常规办法,先迈一只脚后再迈另一只脚,只呆了片刻稍加体会就下来了,老伴迈了一只脚,犹豫了好久,那只脚终归没有迈出。小孙子在上面玩了好长时间,还向我要去相机透过玻璃地面向下拍了一些照片,此时此刻,我真是佩服他了。
    从CN塔下来后,大巴车带我们进入了多伦多市中心,在那里我们逗留了两个多小时,游览了一下市中心的夜景,最后在市中心的一条比较大的唐人街上用了晚餐。这里的唐人街较多,几乎每个区一个,市中心的那个算是最大的,比起蒙特利尔,这里唐人街的规模要大多了。
    《注:有关资料显示:CN塔其高度后来被哈利法塔(迪拜塔)超越,现在好像是世界第五了,但还是世界第二高的通讯塔,其1776的台阶是金属制造,塔高相当于一百几十层楼的高度·  ,塔内装有多部高速外罩玻璃电梯。它是由加拿大国营铁路及太平洋铁路合资兴建的。1973年动工,1976年落成。总高553米。420号高强混凝土浇筑的塔身断面呈Y型,基部每翼宽30.48米,厚6.7米,逐渐向上收分成一单柱,至446米处,再用特殊密实的混凝土浇筑5米高的发射塔基座,在其上再安装102米高的发射天线钢塔,是用巨型直升飞机吊上去的。整个电视塔用钢量5600吨,混凝土4万立方米,总重13万吨,相当于23,214头大象的体重总和。怪不得人们称这个庞然大物是“加拿大的巨象”。》
    下一篇:登摩天塔看大瀑布
发表于 2015-4-7 20: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4-7 20:20 编辑 ( Y+ u4 K: `- O" J# N' Y

' x/ W; o' a$ w2 U/ V
                           登摩天塔看大瀑布
      本来计划省略这个内容不写了,可是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大瀑布的内容欠缺点,观大瀑布有三个方式,其一、坐少女号游轮进入瀑布下方;其二、徒步到瀑布岸边自由欣赏;其三、空中观大瀑布全景,空中观看又有两种方式,一个是乘直升飞机,一个是登摩天塔。乘直升飞机对我们来讲还是太奢侈了,到摩天塔上面去观看还是比较实际的。我们旅行团购买的是大瀑布套票,成人45加元,6-12岁儿童是28加元。包含的内容是:瀑布游轮、瀑布3D电影、瀑布展览馆及摩天塔。
      那天,我们在乘少女号游轮之前,先去了摩天塔的下边,在那里先观看了有关大瀑布的历史传说的展览和IMAX3D大屏幕电影。展览馆内展示着历史上成功穿越大瀑布的无数探险者的事迹、照片和他们当时搭乘的工具。令我们没想到的是,第一个挑战成功的竟然是一个年过六十的退休女教师安妮。老太太把自己装入一个封闭的圆木桶中,从大瀑布上端翻滚而下,后来在瀑布下游被人打捞上岸,幸运的是她只受了一点外皮的轻伤。此后,追随她的人络绎不绝,从未终止过探险的脚步。这些勇士们,自己研发了各种各样的穿梭用的工具,不顾一切的去向大自然挑战,其结果是有人成功了,捡回了一条命,有人则命丧大瀑布之中,成为了今天大瀑布故事中的主人公。
      展览大厅中还摆放着安妮用过的木桶,游客们纷纷在木桶前留影纪念。由于说明文字都是外文的,短时间内无法看懂,至于这只木桶是否是安妮用过的不可而知了。看完展览后我们就步入一个梯形的扇形面的电影厅,在那里又观看了名为“Niagala Fall”的IMAX 3D电影。影片用逼真的3D效果,向我们展现了大瀑布被人类发现的历史、人类争夺大瀑布的战争、人们对大瀑布的自我挑战及大瀑布冥冥之中庇护人类的神秘故事和传说。影片编排的很生动,制作质量一流,又配有同声传译的中文耳机,更增添了观看的效果。特别令人动容的是,影片讲到探险家拉萨尔的团队在去往中国的探险途中无意中发现大瀑布时,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情不自禁跪下来向大瀑布祈祷叩拜。看到这里,马上让我想到,它在向今天的我们展示着一个真理,那就是在神奇的大自然面前,人类应该永远是先对大自然敬畏和感激,而不是一味的脱离实际的总想着去征服自然和改在自然。
      看完3D电影后我们就登上了摩天塔,说是摩天塔,其实并不摩天,比起多伦多电视塔的高度差远了,但在瀑布城里它可算是制高点了。能在摩天塔上观看大瀑布那绝对是居高临下、一览无余了。时间富裕的话可以在摩天塔上边的餐厅里边用餐边欣赏,如果能在这里用餐,就可以享受免票的待遇,我们就没有资格享用了,晚上还可以观看瀑布旁的落日余辉及瀑布城旖旎的夜景和美丽焰火,还可以到赌城小试运气。摩天塔的塔高大约160多米,如果相对瀑布来说要高出230多米,塔上共三层,360度的观看视野,其中有200多度范围内都可以观看到大瀑布,另外一个方向可看到瀑布城的全景。
      在这样高的地方观看瀑布,与之在低处观看的最大不同点是,在这里可以清晰的看到瀑布的水流方向,看到三个瀑布是如何形成的,可以一览大瀑布的万马奔腾的全貌。当我向南眺望时,在酒店和赌场的后边,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一马平川,全部为森林覆盖,几乎看不到任何的建筑,难怪尼亚加拉河水如此清澈。向东望去,可以看到全部瀑布,占三分之二的庞大的加拿大马蹄形瀑布及美国的两个瀑布和夹在它们中间的公羊岛,还有美国境内的观光塔。东北方向可以欣赏到美国的水牛城和加美彩虹桥两侧的自然风光,西北方向可看到尼亚加拉市和摩天轮及赌场的尖塔,向下望去则是漂亮的瀑布城。
      我和小孙子沿着摩天塔观看台的各个方向分别用相机和摄像机记录下了这个大瀑布的全景。
    下一篇:橄榄油和亚麻籽(上)
发表于 2015-4-8 17: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4-8 18:01 编辑
* E; M( [  w, e, Y# g
' B( N: H: H. L9 e0 P/ G0 E
                           橄榄油和亚麻籽(上)
      在蒙特利尔居住期间,生活食品的来源主要是超市采购,所以,我和老伴每周至少都要光顾一、二次。与国内不同的是,国内小区附近有早市和菜市场可供选择,蒙城就不同了,整个蒙特利尔只有四个大型的菜市场(或称自由市场),它们分别是:爱瓦特市场(Marche Atwater)、梅桑纳弗市场(Marche Maisonneuve)、珍塔隆市场(MarcherJean-talon)、拉纳什市场(Marche Lachine),而且分布在市区的各个方位,经常去就感觉不太方便了,这些菜市场我都曾去拜访过。其中比较好的要算是小意大利区的Jean Talon Market,它是蒙特利尔最大的集市,有新鲜的蔬菜、水果、蜂蜜、蜂窝、零食、面点、冰激凌、各种各样的奶酪和果酱、枫树糖浆(Sirop d'érable)、鱼肉类、鲜花等,这些市场所供商品都是农场主自产并于当天运至市场的,其新鲜度和无流通环节、无污染是最大的卖点,价格往往都高于超市,但东西的质量的确是上乘的。卖的方式方法也很灵活,水果、蔬菜都清理的非常干净,有的装入不同规格的大小编筐按筐定价,也可以按重量称重。特别是许多水果、奶制品都可以品尝,先尝后买,不买的也可以品尝,他们不太在意这些,他们的目的主要是宣传自己的产品,招揽更多的顾客。
      我家的周围有几个比较近的超市,有华人开的“金发”(KIM PHAT)超市和夏威夷超市,有阿拉伯人经营的“阿拉伯超市”(华人的称呼,其实它的名字是:SAMI FRUITS),还有意大利(MARCH ESPOSITO)超市,还有二个最大的纯西人开的超市叫MAXI和SUPERC。有了这几个超市,我们的基本生活用品全可就近解决了。在刚到蒙城的不久,我们就在逛超市中发现两样东西让我们很青睐,那就是橄榄油和亚麻籽,后来在一年多的生活中,他们竟成了我们离不开的东西了,朝夕相伴、不离不弃,直到回国后的一段时间里还时常想到它们。
      在MAXI超市和意大利超市里,橄榄油的品种多的数不清,有加拿大本地产的、有欧盟国家进口的,比如说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德国、荷兰等等。价格的范围也参差不齐,我看了它们的标签,即便最便宜的也都是特级原生初榨(物理冷榨工艺),反式脂肪酸为零,其价格可能与加工工艺及原材料的来源不同及生产数量有关。与国内的橄榄油比较,价格优势非常的明显。让我们没想到的是,被西方称为“植物油皇后”和“液体黄金”的橄榄油,在这里竟卖的如此廉价。意大利进口的一升装的橄榄油,只需要4.99加元,在一个名为“COSTCOT”的会员超市里,还能买到大包装更便宜的优质橄榄油。这里的食用油品种主要是各种橄榄油和各种菜籽油,花生油、豆油和调和油等较难寻觅。所以,我们的生活中主要使用橄榄油和菜籽油。一般煎炒等用菜籽油,熟食和低温加工都用橄榄油。开始时不太习惯,总觉得橄榄油没有花生油那样浓香,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毕竟橄榄油富含单一不饱和脂肪酸及抗氧化剂,还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维他命,如:维他命A、D、E、K等,听说橄榄油对身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皮肤、抗衰老及防癌等都有益处,况且物美价廉,更应该多多食用它。发展到后来,干脆都不加热了,拿它当香油使用了。我最拿手的是做热汤面,省事的连锅都不煸了,把水烧开后,将洗净切好的西红柿、黄瓜、葱花和姜末等直接放入水中,再下入我们自己压制的面条,等快熟时放入橄榄油和胡椒粉,没想到还挺好吃,老伴和孙子都爱吃(我没放鸡精、味精等调味品)。后来饺子馅、包子馅、凉菜等都用橄榄油搅拌,烙饼里也放的是橄榄油,总之能放橄榄油的地方都不会放过。说来也怪,回国后我又如法炮制了一锅热汤面,可那味道就差远了,难道是食材出了问题?一头雾水,至今没有弄明白。
    下一篇:橄榄油和亚麻籽(中)
发表于 2015-4-8 19: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5-4-8 19:32 编辑 ( {7 o9 f# e) H8 u' A; Z& e  W# b# g

: O# x% O5 K' O; s, y" N& p& Z& [看过菩提树清明所写怀念母亲一文,儿子不忘母亲养育大恩,写得感人。4 G3 Z! G" V! t) a! l& C

点评

谢谢西水,谢谢大学长,我还以为是航校的校友。  发表于 2015-4-9 21:23
菩提树:贴主是我们小学机院附小的校友、大学长。  发表于 2015-4-9 17:44
谢谢校友的关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我们都怀着对母亲感恩的心。  发表于 2015-4-8 20:02
发表于 2015-4-9 14: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4-9 14:53 编辑 - q/ y( z" C1 n  ^7 E: R

* R7 s1 t6 W+ g) u* Y0 U# \; L) a
                           橄榄油和亚麻籽(中)
      我们在超市里的最大发现是亚麻籽,以前在国内时曾关注过食用过,知道是好东西,但由于购买不方便价格也贵些,就慢慢的遗忘了。这次在MAXI超市里看到,喜出望外,又重新勾起了我们的食欲。这个超市的亚麻籽有两种包装,一种是籽状,一种是粉状,都是907克一袋,即2磅(这里的计量以磅为单位,一磅为454克),价格是2.49加元,当时我们就认定了它是物美价廉的好东西,一下子各买了好几袋。
      亚麻籽是加拿大本地产的,是一种生长于严寒地区的农作物,其籽既可以榨油也可以食用,我们买回来就是直接食用的。亚麻籽是一种像芝麻般的大小的种子,外壳光亮、略硬、呈棕色,内含一种能降低坏胆固醇的油脂,人们把它叫植物欧米伽-3(ALA)(omega-3),它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EPA和DHA,相当于深海鱼油的主要成分,同时,它还含有众多维生素B12、B1、B2、B3等,如能长期服用,可以起到抗炎、降压、抗癌,改善皮肤及消化系统功能的保健作用。
      知道它有这么多好处,售价又挺便宜,真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天然保健品。因为它是食品,不用担心一般保健品的安全性,可以放心食用。我们的食用方法很简单,就是把籽状的亚麻籽清洗后和大米混合在一起闷饭,做好的米饭香喷喷的,比不放它口感更好,像是提高了好米的等级。(当然放的多少要看自己的喜好了,亚麻籽要晚放一段时间)。再就是煮粥时放入适量的亚麻籽,煮好的粥更好吃,粥凉了以后就像果冻一样。至于粉状的吃起来就更方便了,煮好的粥、奶、豆浆、面条直接放入搅拌后即可食用。我们全家都挺爱吃,于是它就成了我们餐桌上的“常客”,每天相伴与我们。
      超市里的物品品种很全,国内有的这里基本上都有,进口食品更多一些。如果将汇率的因素考虑在内,大部分的商品价格还是要高于国内的,但也有不少物美价廉的食品有待于我们去挖掘。像我们爱吃的西红柿酱、花生酱、巧克力酱、果酱、纯巧克力等都能与国内一拼。像西红柿酱3-5加元就能买到1.5升,德国和荷兰进口的454克的巧克力酱只需3.99加元,加拿大产的花生酱,在优惠时1千克只需2.49加元,非常纯正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草莓、蓝莓、黄桃等果酱454克只要2.49加元,进口的一级香蕉0.39加元一磅。我们还发现了两样东西这里的定价要比国内便宜不少,四季都能买到,且营养丰富,富含矿物、植物化合物、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是对身体的健康非常有益的,那就是红菜头(也叫甜菜根、甜菜头),另一种就是高丽菜芽(也叫抱子甘蓝、芽甘蓝),实际上就是鸡蛋大小的绿圆白菜。抱子甘蓝可以炒吃,红菜头擦成馅和牛肉馅搅拌在一起做馅饼特受全家的欢迎。不一一列举了,我觉得国人在那里消费应该尽量避高就低,谁让我们挣得少呢。话说回来,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巧合,那里贵的国内却很便宜,那里便宜的国内却很贵。
    下一篇:橄榄油和亚麻籽(下)
发表于 2015-4-10 19: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4-10 19:36 编辑
. z, e3 C( n4 A' @2 B
/ H6 S$ x  r; A% A# ?
                           橄榄油和亚麻籽(下)
      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还有水和面粉。我感觉那里的水质很好,一年多的时间,电水壶内未产生一点水碱,而且味道稍感甘甜,用来洗澡洗头都有华润的感觉,夏季时可直接引用,况且我们居住的地区还不收取费用(可能是水资源太丰富了)。我们食用的面粉,不像国内有那么多的种类,很单一。他们这里好像主要有四种,特高筋、高筋、中筋、低筋和全麦粉。特高筋和低筋可能另有专门用途,我们常见到的就是高筋和中筋了,全麦粉就一种。面粉的产地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加拿大出产的,再就是美国进口的,没有太细的划分了。无论那种,价格和质量都差不多,美国的好像还要便宜一些。这些面粉并不太白,但非常有劲,活起来没有一把子力气是不行的,特别是在烙饼时,你刚刚擀开了不一会就又缩回去了。做面条时的擀面活,就成了卖力气的活,后来我们买了一台意大利产的压面机,总算把我们解放了出来。用这些面做出的包子、饺子、面条都非常筋道,口感也好,就连看着满是麸皮的全麦面都一样筋道。看来都说加美两国的面粉质量好的确名不虚传。
      还有一点体会就是在食品的定价方面与国内有着明显的不同。比如说那里的进口食品往往比加拿大本地产品要便宜。像纯巧克力有瑞士的、波兰的、法国的、意大利的等(可可粉的含量在40%至90%之间),进口巧克力的价格一般都低于加国生产的价格,我们食用的意大利面基本上都是意大利进口的,宽的、窄的、粗的、细的,样式也多种多样,有蝴蝶式、贝壳式、海螺式、螺旋状、笔管状等等。价格低到只需0.99加元即可购买到两磅(907克)。不光是巧克力,有些水果、蔬菜、干果都有这个规律,不知是加国政府有意在保护本国的民族食品工业呢,还是进口来的东西本身就便宜,没有去恶意加税。再比如鲜牛奶的价格也和国内的制定方法不一样。它的鲜奶一般是4升一大袋,但按脂肪含量从0%--3.5%分几个档次,脂肪含量越低的价格越便宜,0%脂肪含量的价格最低,3.5%的价格最高,酸奶也是这个规律。再就是那里的全麦粉和面粉的价格也相差无几,同一品牌同一名称的全麦面包和一般面包价格一样。不知人家定价的原则和出发点是怎么考虑的。国内就完全不同了,你不是想要健康吗,结论肯定就是脱脂牛奶一定最贵。国内的同一品牌的面包,全麦的一定要高于一般的。糕点的销售也是个例子,同样名称的点心,无糖的总要比有糖的每斤贵出2-3元,即便你是加了一点木糖醇吧,那你省下的那些蜂蜜、白糖、红糖等也足够抵消了吧,起码不应该涨价,有糖无糖平起平坐吧。这些定价的道理就让人难以琢磨了,莫非是您想健康、想降糖,那就多掏些银子吧。
      《注1:在北京的一般普通超市里,很少看到卖亚麻籽的,五棵松大集上我见过,要价是100元3斤,单价每斤35元,再就是可以通过网上购买;甜菜根和抱子甘蓝在普通超市里也少见,国内的高级超市我没去过,不清楚。新发地批发市场我看过,季节性很强,价格也比国外的贵》
      《注2:就在我写这篇杂文时,听到广播电台里正播放“古船加拿大面粉”的广告,兴趣所致,我就上网查了查,价格怪吓人的。2.5公斤装古船加拿大面粉售价高达59元,这还是网购价,据说市场价为64元,平均每斤约12元。在蒙城加拿大面粉的售价是10公斤8加元,这是超市优惠中的中等价格,按着当前的汇率5.0折算成人民币,每斤为2元。况且,他们批量进口的价格恐怕还要低于蒙城超市的价格,真不知中粮集团要在其中赚取多少利润。》
    下一篇:校车和停牌(上)
发表于 2015-4-11 16: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尾沟 于 2015-4-11 16:47 编辑
/ r$ p2 l& w' Z
& ]. c! @4 D5 W         四月七日,分别47年的同班同学李崇瑞远从贵州花溪来到潍坊。我们老哥俩终于又见面了。
0 G+ _1 j! a; x: s# [         IMG_20150407_134521.jpg 5 \4 ^4 v8 C" H" m5 ]8 o: Y
, G1 ]( @, ^# r  I8 E% E  `2 o
/ K2 {% j: z  Z6 H1 b7 E% v

) O: T" E+ v2 E2 d# f; a! ]8 s( n% S
7 m  \1 x$ O* y4 f# ?
IMG_20150407_134521.jpg

点评

斑竹帮我删掉一张好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像素都改好了,输入又出了问题。自已不敢动了。  发表于 2015-4-14 07:27
半个世纪后的约会,不容易呀,珍惜、可贵!  发表于 2015-4-11 19:36
李崇瑞同学曾经在中专运动会上夺取了十项全能冠军。为我校夺得总分第一名立下汗马功劳。  发表于 2015-4-11 16:51
怎么发了两张?好长时间不发照片,不会发了。  发表于 2015-4-11 16:49
发表于 2015-4-11 17: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LWTDY 发表于 2015-3-14 10:53
% U/ p' B# N4 i' q, h, s( q  k你和老朱还有联系吗?
+ e! B& F2 ^0 ~2 G/ S; J7 U/ J. Q, H
   LWTDY:经南昌老同事查找,朱湘源电话号码: 0791  88459292 特告。
发表于 2015-4-11 17: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尾沟 发表于 2015-4-11 16:335 H9 b; z' w( z& b  l
四月七日,分别47年的同班同学李崇瑞远从贵州花溪来到潍坊。我们老哥俩终于又见面了。* V# t5 ~+ Y: s
        
3 I. t& I& J! F ...
1 [; n7 [! s0 D/ G5 i
  衷心祝贺老同学47年后相聚潍坊。半个世纪啊!难能可贵,值得浮一大白!( n/ [; R( O4 {- W# p' R3 F
发表于 2015-4-11 19: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4-11 19:39 编辑   j' Z2 n5 v" y" t
  r" l5 }# B# ~
                             校车和停牌(上)
      我家窗前的EVERETT大街上,在上学和放学的时段里,经常看到有校车停靠,有学生在上下车。我从自家的窗户望过去,每次校车都是正点到达,挺准时的。校车一定会紧靠便道的马路牙停下(可能是为学生下车方便),绝不会偏离太远,待校车停稳后,校车驾驶室附近两侧的“停牌”(一般使用的是法语和英语)伸出后,车门才缓缓打开,学生们不慌不忙的上上下下。他们这里的人,与国内不同,没有紧迫感,更不会风风火火去跟时间赛跑,从小学生那里就已经看出了端倪,成人就更不用说了。
      比如说乘公交车吧,那里规定必须从前门上,因为刷卡和投币机在司机旁。但下车就没有规定了,只要你在下车前按下按钮(或拉一下绳),到站时司机便会把车停靠在便道旁,保证你下车时你的腿会迈在便道上,老年人膝盖不好的会感到很舒服。前后门随你,就近下车即可。不管是否是上班时间,也无论下面排队上车的人有多少,司机和乘客都会耐心等待、绝无怨言。等待上车的队排的稀稀拉拉,人与人之间的间隔足以再塞进两三个人,奇怪的是你跟本看不到有“加塞儿”的现象。遇有坐轮椅的残疾人,司机便会启动控制开关,放下门口的踏板,轮椅就会很方便的进入了车箱内,对残疾人,人们更是避让三分,绝不会去争抢一个座位,这里的座位好像对大家并没有什么吸引力。有一点特让外来游客不适应,他们没有广播报站的规定,全由自己的判断决定,不过对我们来说,反正都一样,报站我也听不懂。
      校车的大小看到过两种,小的可以坐二十来人,大的可以坐三四十人,可能是用于不同的用途。像我们孙子每周参加学校组织的外出游玩时,都是使用的大型校车,而平时接送学生上下学一般都是小型校车。孙子告诉我,学校有规定,家与学校要有一定的距离才可乘坐,乘校车是免费的。这里的校车一般都是中小学在使用,幼儿园好像使用的较少,都是家长开车接送,可能在幼儿园组织外出活动的时候才用到校车。校车车厢的颜色都是统一的棕黄色,车厢的部分有凸起的横向的宽条将车厢包围,估计是起加强筋的作用,进一步整固车厢,校车从整体看上去,显得敦敦实实、异常牢固。每个校车都设有可以伸出和缩回的停牌装置,千万别小看这个装置,它神圣不可侵犯。每当“停牌”伸出时,校车前后的两个方向的所有各种车辆(包括非机动车)(指不设隔离带的混行路线)距离校车老远就都停下了(足有十米开外,他们的具体规定没查过),直到校车的停牌收起并发动机启动后,后边的车辆才随着校车前行,在此期间绝不会有人去按喇叭和抢行的,就跟排队上公交车那样,会静静的潇洒的等着。这个“停牌”比红灯还厉害,从校车停牌的威力就可看出这个国家对儿童生命是何等的呵护,又一次印证了我的观点,他们对儿童关怀有佳。
      每当学校上下学时间里,学校周围的马路或路口都有工作人员在护送学生和老师过马路。他们穿着鲜艳颜色的特制马甲,手中拿着“停牌”,牌子的双面均写有法语或英语的“停”字,跟校车的停牌是一样的。当遇有学生过马路时,他们会一边单手高举起“停牌”,一边护送着学生走过马路。跟校车一样,过往的车辆老远就停下来慢慢等候,直到她手中的停牌放下。最初,我以为她们是义工,后来通过儿子与她们聊天,才得知她们也是拿政府工资的正式工,同我前面讲过的清洁工一样,是一份很难得到的工作,他们很珍惜和热爱这份工作。
      在这里开车很少听到喇叭声,他们使用喇叭的机率很少,即便是在繁华的市中心,也不常听到。当遇交通事故发生堵车时,都在那里排着队静静的等待,你不用担心有人会加塞儿。高速公路的应急车道,从来不会有人占用。因事故引发了长长的车流,可你再看应急车道却空空如也,一辆车都没有,一点儿不夸张的,而且没有人用鸣喇叭的方式去催促,他们都好像胸有成竹似得耐心等待。国人到了这里,真的要有些修行,彻底把心放下来,可千万不要像热锅上的蚂蚁撞来撞去。
    下一篇:校车和停牌(下)
发表于 2015-4-12 12: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4-12 12:35 编辑
4 s, O$ S3 Y8 L
0 z  S+ D0 a, ]  s) j8 I# }
                              校车和停牌(下)
      在蒙城的许多交通流量并不太大的十字路口,不设置红绿灯,而是用“停牌”的方法来控制机动车通过路口。据说,在美国和北美地区的一些国家,都采用这个方法。开始时,我不太习惯,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适应,竟发现了它的许多好处,难怪不少国家一直在沿用。所谓“停牌”的方法,就是在要控制的每个路口之前的不远的右侧路边位置设置一个“停牌”,与国内的一些禁停的交通标志类似。停牌同样是用法语和英语标示。它的功能是:告知驾驶员此路口需要按停牌规则通过,即:见到停牌标志后在路口前将车停稳(不能溜车),驾驶员应按先左后右再左的顺序环视自己将要通过的路口左右是否有车辆通过或将要通过,在确定自己的车能安全通过后即可启动驶过。从你车所在的停牌的标识上还可看到其它三口是否有停牌的标志,如果得知你将要通过的路口左右均有停牌标志时,则将按照先到先行的规则通过,如果是多辆车在各自路口排队等侯,则遵守每次交叉方向各通过一辆的原则。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路口并非四个方向都设置停牌,有时一个方向的交通流量大,另一个方向流量很小,这时设置的方法就会变成流量小的有停牌,流量大的不设停牌,没有停牌的方向,车是按正常速度行驶的,因为那是被视为绿灯通行的,应该加倍注意。
      一些非闹市区的和交通流量很小的街道、马路,他们都是通过停牌来控制的,我们居住区的附近一些道路就都是停牌控制,不熟悉它和适应它,那就寸步难行了。习惯后,我倒觉得这样的方法反而大大的提高了通行速度,不用去耗费空等红绿灯的时间了。如果驾驶员都能具备起码的交通素质(停牌的使用是他们最基本的要求),再加上民众的基础素质较高,交通流量又确实不大,选用停牌的方法来控制路口交通不愧是上策,因为它既省去了大量红绿灯设施的投资,又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出行效率,因为每个驾驶员就是每个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者。
      在蒙特利尔,行人过马路会充分享受到你该享受到的路权待遇,每个驾驶员在培训和考核中都会当成重点让你牢记心头。在有红绿灯设置的路口,同其它国家一样,你必须严格按着红绿灯指示去通行,当你按红绿灯要求过马路时,任何车辆绝对不会鸣笛催促,即便是右转弯的车辆也会耐心的等待,直到你踏上便道为止,他才会通过。在没有红绿灯设置的路口,如果画有人行横道线或设置有停牌,则行人享受最高路权。他们规定,只要行人走下便道,机动车就会在离你几米外停下,等你完全通过后他们才会启动通过。为此,我们刚到时还闹出了不少次的笑话,我们国人太习惯了那种人等车、车不让人的局面了,有好几次,我和老伴在马路边等着汽车通过,他们却把车停在离我们几米开外的地方,向我们摆手示意让我们先过,开始我们还向他们摆手,让他们先走,但他们还是执意让我们先行,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在严格遵守他们的交规,好长时间我们才习惯了这种“主人”过马路的享受。可没想到,回国以后虽然是时差倒过来了,过马路的习惯却忘记更改,直至那刺耳的鸣笛声才把自己惊醒,这才明白:“主人” 的待遇早已时过境迁了。
    《注:现在北京也能看到校车了,据说新的交规也加进了避让校车的内容》
    下一篇:护栏与防盗门
发表于 2015-4-13 19: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4-13 19:50 编辑
, l  ^. s/ A0 I5 p% g- P, T7 ?4 U
                              护栏与防盗门
      蒙特利尔这座城市,如果从地域、人口及现代化发展的程度等诸方面与北京做个比较,那简直就不是一个量级的。举个例子就可看出,蒙城只有蓝、黄、橙、绿四条地铁线路,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建。有人这样形容它的变化,你离开它五年十年后再回来,照样能顺利找到你要去的地方,与北京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相比这里就显得逊色多了,简直就是天壤之别。难怪中国移民到了这里调侃到,他们是第二次上山下乡来了,这句话就能充分看出蒙城乡土气息的浓厚,与多伦多和温哥华相比,它的发展好像要滞后许多,也许与旷日持久的魁北克独立运动不无关系。
      来后不久,我就知道了我居住的地区,华人很少,他们大都集中在NDG地区和一些英语区,这里是阿拉伯人和黑人较集中的地域,有来自国内的朋友好心的告诉我,一定要注意安全。他们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我,我这时才发现,这里的住宅,所有的窗户、凉台都没有安装防护栏,所有的门都未装防盗门,怎么看怎么像我们国家五六十年代时的样子,我还真有些担心了。于是,我开始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一番考察。我家住的是一幢2011刚刚竣工的公寓楼(condo),楼内大部分住的是西人。我们住在二层,上面还有一层,我们的下面含半地下室还有两层。老伴身体不太好,楼层的高矮还算合适,进出比较方便。整个楼有七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个单元门,单元门设有门禁对讲系统。这里的低层住宅(三、四层以下)都是木质结构建造,只有地基和框架用到钢筋水泥。可能木结构保温性能更好吧,因为这里的冬季气温很低,况且加拿大的木材资源非常丰富。我曾在现场观察过他们建造房屋的情况,任意两个家庭之间的隔墙也都是木质的,只是双层木板中间加了木制龙骨,木板的室内一面再贴上很薄的纤维板,就这么简单。外墙则是在木板墙的外侧再砌砖勾缝。各家的凉台都是敞开式的,所有的居民住户都不封凉台,不知是有规定不让封还是为了更直接的接触阳光,也许是面积足够用吧。窗户基本都是平开的真空塑钢窗,只是它的设计更胜一筹,密封度极好。每户都有两个出入房门,一个是单元的正门,另一门是在房屋的后面,其楼梯是钢质材料建造的,是防火逃生用的,当然平时也可使用。
      后来我在平日的遛弯过程中还真仔细考察了我们附近的阿拉伯人居住的连体排屋及紧邻我家旁边19、20街上的所有西人住的独立别墅屋,阿拉伯人的住宅离街道的距离也就三、四米远,他们的玻璃窗、门都看的清清楚楚,和我家使用的没有太大区别,应该只能更落后些,因为我们家的公寓毕竟是2011年的新屋。那些西人的独立屋别墅,一般也都是二三层高,大部分建有半地下室,自家的小院多数是用绿植圈起,与邻居之间多是绿植相隔,房屋距离路边七、八米远,窗、门也同样和我家类似,有不少甚至是木质或塑钢框架的双层玻璃门,如想上前拜访,跨出几米之外即可触及到门窗。经一番考察后,我发现了这个在国人看来最大安全隐患的问题在这里竟不是问题。我在自家周围两公里之内,竟未发现一户装有防盗门的,也没发现窗户的里外装有护栏的。为了探其究竟,我还特地去逛了几个建材超市,在超市里没有发现有售防盗门的。我也曾去路边寻找过是否有安装护栏和防盗门的店铺,最终没能找到。看来,国内那些做防护栏和防盗门生意的老板要想到这里来创业谋发展,恐怕要大失所望了。(当然,那些银行或高级住宅及办公场所,我没有留意,除外吧。)
      我家的门就是一个很简易的木门,中间还是空心的,只有几条加固带,在国内看来是非常廉价的一种门。就连我家屋门的锁,我只需转动一圈钥匙就锁上了,原来竟还是单保险的,后来才发现我儿子家也同样是这样。问我儿子后才得知,市面上的锁具基本都是这类型的。孩子告诉我,这里挺安全的,你们不用担心,他来的这几年还没有听到过进屋抢劫盗窃的事情,新闻里也很少有这方面的消息报道。
      我记得国内前几年曾报道过用凿墙和挖地道的方法进行盗窃,如果这个方法用到蒙特利尔,那就不费吹灰之力了,像我家那只有两层木板的墙壁,还不是三下两下就进去了。如今,我们国内的一般锁具双保险都落伍了,都已经发展到三保险了,防盗门也在年年更新、年年加固,防盗门的锁芯也在更新换代,从A级、B级到超B级了。
      在那居住的一年多时间,没有发生过与安全有关的不愉快的事,生活中让我体会到,防护栏和防盗门在这里还真是失去了它们高贵的身价,确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我记得防护栏和防盗门走进寻常百姓家,也就是近二十年来的事情,记得五六十年代,我们有谁知道防盗门呀。我说蒙特利尔那里的人们,如今还生活在我们的五六十年代,一点不夸张吧。
    下一篇:国会山庄(一)
发表于 2015-4-15 18: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4-15 19:00 编辑 % z) c; s+ K  J! Y% T

/ q9 w, l" N+ s; s
                              国会山庄(一)
      渥太华位于蒙特利尔的西南方向,距离蒙城200公里左右,作为加拿大的首都,又离我们不远,有幸多去拜访了几次。回忆起来,我们在2013年的5月、10月和2014年的5月一共去了三次,有参团去的、有开车去的。其中,那里的国会山庄(国会大厦)、文明博物馆、总督府和郁金香节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难忘的记忆。
      渥太华虽是加拿大的首都,但它不是最大的城市,在加国也只排到第四位。人口不足200万,其中华人约10万。渥太华最著名的建筑就是国会山庄了,它即是渥太华首都地标性的建筑,也是加拿大政府所在地,是加国的最高权利机构,也是加拿大国家的象征,在加国算是赫赫有名的了。
      去年五月初的一个晴朗的日子,儿子带着我和老伴及孙子很早就从蒙城出发了,我们沿着40#高速再转417#高速,以每小时10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渥太华进发,由于是周六,参观的人较多,我们还打算进入到国会山庄内部看看,所以必须赶时间争取早到,为我们的参观留下充裕的时间。如果是参团旅游,一般都不会安排进入内部的,因为没有时间,只能看看外貌和留个影了。但我早就听说,国会山庄如果不进去看,感受将会大不相同,国粹精华都藏在里面了。
      两小时后,我们就顺利到达了渥太华,儿子停好车后我们就来到了国会山庄前,儿子去排队领票,老伴带着孙子在国会山庄前的大草坪上玩耍,趁这个机会,我仔仔细细的端详起了这个闻名于世的国会山庄。
      国会大厦坐落于国会山上,由三栋哥特式建筑组成,成U形分成三部分,中部为中央区,主要有参众两院和知名的议会图书馆;东区是加拿大枢密院、总理和外交部长办公的地方;西区为加拿大各部官员的办公大楼。国会大厦的中央耸立着90米高的和平塔,也是国会大厦最高的建筑,完美的体现了哥特式的建筑风格。中央区为对外开放区,U形的中间部分则是宽阔的广场和大草坪。
      参观票是定时入内的,离我们进入的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我们带着孙子在大草坪上玩了起来。一眼望去,草坪上干什么的都有,有的全家在餐垫上吃着喝着,小朋友们则在草地上追逐打闹,老年人坐在草坪上静静的看书,年轻的情侣偎依在一起窃窃私语,还有的躺在那里沐浴阳光。加拿大人对阳光情有独钟,可能与那里冬季漫长有关。每年的七、八月期间,只要是阳光明媚的日子,所有公园的草坪上都会见到无数享受阳光的人。男士穿着短裤,女士身着三点式,仰面朝天躺在草坪上,一晒就是几个小时。说来也怪,他们的皮肤也不怕晒,越晒越红而不是像我们越晒越黑,他们也不怕得皮肤癌。说道草坪,可能加拿大的草种与国内不同,显得特别皮实,不容易死。当入冬的第一、二场雪下来时,雪底下的草坪竟还是绿茵茵的,平时也很少见他们浇水维护,但是草长得却很旺盛。大多数的草坪都是向公众开放的,并不太介意游人的入内。住的时间久了,对这里的草坪我也就慢慢的琢磨出了它们的一点真谛:这里一到夏季,隔三差五就是一场小雨,雨水全部渗入了地下,再看看草坪的下面,一水儿的肥沃的黑土地,你说,这样的草坪能不茂盛吗。
    下一篇:国会山庄(二)
发表于 2015-4-15 21: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UKESIJIEWLT 于 2015-4-15 21:46 编辑 " l) j0 M4 g! ~, J

4 P8 `( P+ `. k. y' x; `5 r  |一张清单。这是1957年北京航校6218班,同学们凑钱购买体育用品的清单。老同学们还有印象吗?+ L! v/ v0 t1 x+ S" c% n6 p

1 A  {9 W2 |$ `$ j% T( ~) n8 G; T: ?, y

点评

欢迎!又来了一位大学长。  发表于 2015-4-18 09:20
文物!  发表于 2015-4-18 09:18
里边的胡大力是后来的胡大力老师吗?  发表于 2015-4-16 21:04
难得呀,快60年了,难能可贵!  发表于 2015-4-16 19:50
真是有心人,连名单带发票都保存了将近六十年。就这认真精神,当个财政部长或是纪委主任,全国哪里还有那么些贪腐之人?  发表于 2015-4-16 07:13
发表于 2015-4-16 19: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4-16 19:45 编辑 0 ]6 q8 H7 h' D3 Q- I  x
8 F# z. I& o, J% R) w
                                国会山庄(二)
      到了我们约定的参观时间了,通过简单的安检后,由国会大厦的专职导游负责带领我们按顺序边讲解边参观,遗憾的是导游只讲法语和英语,幸好儿子跟着我们,虽说他的外语水平不高,但给我们做“翻译”还是绰绰有余,终能使我们略知一二。在中央圆形大厅内,矗立着一尊威严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大理石雕像,周围则是早期历届总理的雕像;东大厅里还有按原型重建的首任总理约翰.亚历山大.麦克唐纳的办公室;接下来参观重点就是他们的参议院和众议院的会议现场及议会图书馆。这些会议现场最吸引游客的地方是那些设计别致、奇特的哥特式建筑,教堂样式的彩色玻璃窗、形状新颖的大理石立柱、带有尖形的拱形门及形状各异的拱形顶及其附着上面的各种装饰。尤其是他们的议会图书馆建造的格外精致异常,源于1916的那场大伙,虽然烧毁了国会大厦的大部分建筑,但这个议会图书馆却被一名员工及时关闭了图书馆的大铁门,这些珍贵的藏书才得以保存至今。图书馆内精雕细琢的藏书架及镶嵌在书架上方及周围众多的栩栩如生的雕刻、雕塑,把图书馆装点的更加华丽,更彰显了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无穷魅力,在你欣赏建筑艺术的同时,不时还能让你嗅到一种淡淡的原木清香味。
      接着专职导游带领我们乘电梯来到了和平塔中央的纪念馆,经导游介绍后,我们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原来这个和平塔是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加拿大烈士而建。这个纪念馆的建造也颇费了苦心,据说地板的石料都是取自加拿大战士曾经战斗过的一战战场,墙壁和支柱外的装饰石料则采自法国和比利时,纪念馆正中的主祭坛上放置有包括加拿大阵亡烈士名字的回忆录,整个纪念馆也同样融合了新哥特式和大教堂、礼拜堂的风格。
      和平塔的主体以砂岩建造,包括顶部旗杆在内的塔身总高92.2米。在树立着青铜旗杆的青铜塔顶下,是一座直径为4.8米的四面时钟,琴钟重达60吨,承袭了17世纪荷兰与佛兰德人的钟乐风格,共有音阶各不相同的铃铛53个,最小的直径仅为16.6厘米,重4.5公斤,最大的则重达10160公斤。演奏时乐工以手脚敲击类似风琴的大键盘,使铃舌敲击铃铛汇成雄浑悦耳的钟乐,现在还时时能够听到。在我们乘电梯的过程中,透过电梯的玻璃窗,已经清晰的看到了那些钟玲。      
      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国会大厦已经不是最初的建筑了,最早的国会大厦建于1859年,不幸的是这座壮观的大厦毁于1916年的那场突发的大火中,之后,又在原址上按相同的样式重建,我们所看到的就是1922完工的新国会大厦。在和平塔的展览馆,可透过玻璃窗俯瞰国会山庄周围的景色,居高临下,可看到渥太华清洁美丽的城市风貌,还能以极好的视野欣赏到国会山庄周围沿渥太华河畔建造的一系列石砌铜顶的哥德式建筑群,这时你一定会被那些经典秀美的建筑艺术所折服,这里到处是建筑的艺术,学建筑的如果来到这里更会感到不虚此行。
    下一篇:国会山庄(三)

点评

祖荫你好!你说的几种情况都有,有写文章时查阅的,有当时摄像的记录,有的是导游介绍,也有的是当时旅游回来后立即查资料记在了本本上,那时就曾计划过以后有机会时写出个完整的东西,没想到终于实现了。  发表于 2015-4-17 19:13
文会兄,我很佩服也很好奇,文章中的数据是你当时记载的,还是这次写文章是查阅的?无论怎样我都羡慕嫉妒恨啊!  发表于 2015-4-17 08:33
发表于 2015-4-17 15: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5-4-17 17:43 编辑 5 h0 [  b2 q! h. H6 l
LIUKESIJIEWLT 发表于 2015-4-15 21:36
2 D) @1 H( R  |" @1 T一张清单。这是1957年北京航校6218班,同学们凑钱购买体育用品的清单。老同学们还有印象吗?

8 I- @; Q% m' D9 t" k# W- W; b5 `; L' @; q
我是6317班的,看了这个名单,许多同学都记得,宋佩卿是我们51中的校友,还有许多人我的想起来了,我们班的名单,以后 我再写吧。
发表于 2015-4-17 19: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4-17 19:19 编辑
3 B/ Y7 c* t9 |% O+ G- c
+ j# H4 e3 a) F
                               国会山庄(三)
      从国会大厦出来后,我们就来到了位于国会大厦前沿的广场中心位置,那里有一个为纪念加拿大建国100周年而修建的长明圣火台,人们又称它为“水火相容池”,水自中心流出,圣火从水中向上点燃,竟成水火交融状。中心火台四周雕刻着加拿大各省的徽章,并记载着它们分别加入联邦的日期。听说火台之火点燃于1967年的除夕夜,用天然气做燃料,终年不息,燃烧至今仍在继续。此处的水火相容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设计者用巧妙的构思,挑战了人类常理的视觉极限,人们都说“水火不容”,它却偏偏让水火成为生死相伴的恋人,“永恒的火焰”其寓意十分深刻,更多的是在展示加国各族裔、人群之间的“和谐”与“包容”。
      令我们稍感遗憾的是,我们来的这几次都没能看到在国会山的草坪上举行的卫兵换岗仪式,因为它只在每年的夏季7、8月间才举行。据说该仪式完全遵照加拿大皇家骑警的要求来进行;首次仪式是在1959年伊丽莎白女王二世视察加拿大时举行的,这个传统从那时开始一直沿袭至今;换岗仪式是指上岗与下岗卫兵的交接仪式,卫兵们身着深红色的上衣和黑色裤子,头戴黑皮毛高筒帽,庄严华丽;这个鲜艳夺目的换岗仪式都安排在每日上午的10时举行,仪式每次持续约30分钟,看过的人都说,这个卫兵换岗仪式,其场面之壮观历史之悠久,在当今世界上亦属罕见。
      儿子还告诉我,每年五月初至九月的劳工节,在国会山上都会举办免费的声光表演,这个声光表演也成了渥太华著名的景观之一。届时国会大厦及各处的雕像全部用灯点亮,并让大厦模拟人讲话的形式,用投射在国会大厦上的清晰画面以英法双语来宣讲加拿大的建国史。表演不但极具幻想性,语言也极易理解,对于不了解加拿大历史的游客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每次约持续45分钟。这里的每年7月1日,也是加拿大国庆盛典的阅兵仪式的举行地。
      当我们全部参观完开国会山庄时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早已饥肠辘辘。我们赶快在国会山庄附近找到了一处休息的桌椅,将儿媳妇为我们准备的午餐拿出,这时大家才发现她为我们准备得午餐还挺丰富,全麦面包、生菜、小黄瓜、煎鸡蛋、烤鸡翅、西红柿酱、香蕉、苹果和饮用水,大家饱餐了一顿后,准备开始我们的下一个行程,去看郁金香花展。
      《注:如果是参团从蒙城到渥太华一日游,正常价格:39加元,赶上赏枫和郁金香节时,旅行团经常有优惠,可优惠至19.99加元及4.99加元,我们就曾参加过4.99加元的团,服务质量是一样。》
    下一篇:郁金香节
发表于 2015-4-18 16: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4-18 16:28 编辑 + U- |0 K5 b; R4 J9 T% Q) U. W

+ Z! g( v- n/ ~: s' W  i2 ]
                                郁金香节
      从国会山庄出发,一路上边行边看,顺便浏览了一下这座小城市。渥太华虽是首都,但它在安省是第二大城市,坐落在安大略省东南部的渥太华河(Ottawa River)南岸,与渥太华河北岸的魁北克省加蒂诺(Gatineau)一起构成了加拿大的“首都地区”。渥太华城市不大,但非常的干净整洁,其独特的文化个性、优美的城市风光、闲适的生活情趣,使渥太华不仅受到加拿大人民的钟情,而且成为世界人民旅游观光向往的城市之一。
      我们开着车,沿着丽都运河旁的伊丽莎白大街慢慢的行驶,边看风景边寻找着我们要去的目的地,道斯湖(dow's)对面的将军丘公园,那里是郁金香节花展的主场地,是郁金香节活动的中心地带。没多长时间我们就来到了道斯湖对面,它的一面是道斯湖,紧临道斯湖岸边的是一条公路,公路的另一侧就是一条长长的带形的公园,顺着河岸的方向长约三四公里,进深不足一公里。公园里是大片的草坪和许多种植多年的林木,郁金香就种植在这片草坪和林木之中。它们不是成大片种植的,而是在这些空档中有选择的一片一片的栽培的,也许是按种类,也许是栽培的时间不同,总之是分布在公园不同地方、不同角落的许多小片的花海,点缀了整个大公园,最终形成了既郁郁葱葱又五颜六色的花的海洋。
      看郁金香花时间的选择很重要,也就是十几天的花期,早了全是花骨朵,晚了则已经凋谢,我们这次来的时间还算合适,正是万花齐开、争奇斗艳之时。有金黄色的、有紫红色的、有雪白色的、有粉中带白、有红中带黄、有黄中带红、有浅粉色的、有白中带红等等,其中也有不少名贵之品,总之品种、颜色之繁多数不胜数。我不懂花,再加上标注的那些外文名字,更是一头雾水。这些郁金香花大部分正是盛开之时,也有不少正处于含苞待放。孙子又把我的相机拿了过去,对着郁金香的花朵就乱拍起来,后来我告诉他近距离拍摄花朵、花蕾、花蕊时,一定要调到“微距”档,并且手握相机一定要稳(没带三脚架),这样才能拍出好的照片。后来,他把拍好的照片让我看了,还真不错,里边不乏有精品,当然是七岁孩子水平的精品。
      渥太华的郁金香节每年都举行一次,一般是五月的前三周。今年(2013年)是五月三日开幕的,将持续到五月二十日,已经是第六十一届了。除上述景点外,还有二十多个景点,绵延15公里长,横跨渥太华和加蒂诺市,听说一共有三百多万株郁金香要迎春绽放。开幕式上还有盛装、音乐、游船、杂耍等文艺表演。就在我们今天看的中心区里,还有许多园林、艺术和手工艺展。
      其实,我在北京时去中山公园也看过那里的郁金香花展,郁金香的栽培技术和品质也是一流的,与渥太华的郁金香之比,丝毫不逊色,只是在品种和规模上略差一些。一个普普通通的郁金香节,为什么让无数的加拿大人纷至沓来,为什么每年都引来世界的八方游客,究其缘由,原来是这郁金香节有着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故事本事的魅力已远远逾越了这个郁金香节,原来他们都是在动人故事的感召下蜂拥而至。
      渥太华自1951年起,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郁金香节,这来源于与荷兰的历史渊源,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荷兰被德国法西斯占领。荷兰皇室朱莉安娜公主一家被迫来到渥太华避难。1943年1月,朱莉安娜公主怀胎十月,即将临产,却由于两国法律的一些特殊规定而节外生枝。加拿大法律规定,凡出生在加拿大境内的人生下来自动成为加拿大的落地公民。而荷兰王室的不成文规定,却恰恰不允许王室成员成为外国公民。加拿大政府最终破例通过了一项法案,把渥太华市民医院的一间产房临时划归荷兰政府所有。加拿大政府以他们的机智,解决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国际难题,也播下了两国人民特殊友谊的种子。1943年1月19日,朱莉安娜公主在“自己的领土”上顺利生下了第三个女儿玛格丽特。朱莉安娜公主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后,在庆祝胜利之时,正值郁金香盛开之际。荷兰政府决定送给加拿大10万株郁金香,以表达他们对加拿大将士为荷兰英勇作战的崇敬,以及对加拿大人民热情接待荷兰王储的衷心感激。同一年,荷兰议会通过法案,将渥太华市民医院那间产房的荷兰领土主权归还加拿大。1948年,朱丽安娜公主荣登王位。这位新上任的荷兰女王,下令从此开始每年赠送渥太华一万株郁金香。渥太华政府为了答谢荷兰女王的好意,从1951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郁金香节,1995年升格为加拿大郁金香节。发展到今天,渥太华郁金香节已成为世界上最为壮观的郁金香盛会。
      故事讲完了,我们也迎来了落日的余辉。这时儿子的手机也响起来了,儿媳妇在询问我们何时到家。她好准备晚饭,还说今天特地为我们买了特号的大龙虾。听到大龙虾,我们又振奋了,赶紧踏上了返程的路。
    下一篇:文明博物馆
发表于 2015-4-18 16: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5-4-19 07:53 编辑 0 R" h$ v5 G1 N
LIUKESIJIEWLT 发表于 2015-4-15 21:36- `; Y# X. [5 V2 ^
一张清单。这是1957年北京航校6218班,同学们凑钱购买体育用品的清单。老同学们还有印象吗?

, i# k) `% ]! K6318班的胡大力校友毕业后留在航校当老师,后来调到部里的中航技的发动机处任处长,后来,听说病故了,他是一位很好的校友,当年在学校时各门功课都是5分。/ Y6 k( G4 D/ R5 }

( k+ b! P% Y1 Z; O/ K8 l4 O
$ L* ?0 U: a: E( K9 Z

, R. [+ `" B% X* H/ H4 ~; R! \# J5 y* n+ y" q9 ?. C1 e
" X& ~. m- v- @( r4 i7 z% e
这是贴主2015-4-10发在楼外的贴子,可能有些校友们没有看到,借此贴子转贴一下。+ n  v: M0 \/ e8 ^' z1 \$ r7 u% G
各位校友,我看了一些网友的资料,我希望咱们能够把自己提到的班级号写的准确一些,我记得,我们6科四届是从6314班开始,到6321班,一共8个班,像有的校友把6311班认为是6届的,那就不对了,6308-6313班应该是6科三届的。最好能有一位校友能够把我们各个年级,各个专业,各届的编号都理顺它,这样也便于大家联系。6 u/ r1 T6 r2 h; M

& ^4 r% l4 }5 b3 W+ f: N8 a5 I4 q3 Z. U8 P5 l+ [: g$ f! m6 Y
 楼主| 发表于 2015-4-18 17: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5-4-19 10:26 编辑
6 I- @4 @. n* m" T: Q- k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4-17 19:17; d/ n9 S8 X  K0 ]6 S$ P
国会山庄(三)      从国会大厦出来后,我们就来到了位于国会大厦前沿的 ...

& S$ {5 d* A2 c4 \9 h' y$ o) H 200993121511.jpg
6 E! O+ ^5 L2 o3 O% K- u6 B枫竹筠同学的加拿大国会山庄的观光游览文章很精彩,但是只读文费劲,还是看图读文一起来方便。我捷足先登发张图片了。哈哈!这是“水火相容池”。
6 E+ E* n3 Q+ y# W4 [ 2(840).jpg 96140679.jpg 200994115458.jpg
: O( {; `; L  v+ J  X2 x) [再补充几张,国会山庄正面和戴熊皮帽的仪仗队。* N# M3 V% W! H* J. x1 j4 k8 }
# ^- [! q" e+ m6 H4 _# `0 }' Q* S" ^
7 s* O( d9 {% t6 `

点评

谢谢西水车校友!  发表于 2015-4-19 18:42
哎!斑竹终于发力了。我早就提请枫竹筠同学注意,尽量增加发一些图片。这样对我们没有去过加拿大的同学更能够增加阅读的兴趣。所谓图文并茂才好。当然,难度是要增加不少的。  发表于 2015-4-18 19:22
发表于 2015-4-19 19: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发几张国会山庄内部的照片:% u# Y( Z/ b( _) K
IMG_0197.JPG IMG_0208.JPG IMG_0211.JPG IMG_0193.JPG IMG_0212.JPG IMG_0213.JPG
# c0 x0 }$ I- h7 R1 J! U7 p% u" R3 p& U% B+ ~
再发一张国会山庄后边的照片:
5 V4 y; G$ L/ Q& I IMG_0631.JPG & a" a$ O; H& d6 N* h
. \2 p0 B7 w# D* U6 U$ c" x
再发两张水火相容池:
& w* P$ A, Q: P4 ^# ]  k IMG_0101.JPG IMG_0122.JPG
4 H5 `  R% C3 E+ r* F4 S: B! r/ w- N. F+ I& k

* I/ ~6 j7 N; B
IMG_0096.JPG
IMG_0166.JPG
发表于 2015-4-19 19: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4-19 19:21 编辑
) z, T4 m  V4 k1 N) c) U
$ {" {* i( J. i& K5 R0 V$ m1 Y
                                文明博物馆
      文明博物馆是一个反映加拿大各族裔发展变迁的历史博物馆,是加拿大当今最受欢迎和访问最多的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现在该馆已经更名为“国家历史博物馆”,但人们至今还是习惯叫它的老名。来加拿大旅游应该看看它,因为它能让你简单的了解一下加拿大这个国家的历史。
      文明博物馆的地理位置位于魁北克省加蒂诺(Gatineau)市,实际上就是与国会山庄一河之隔,在国会山庄的后身,即渥太华河的北岸,紧邻岸边。即可参观博物馆又可游览渥太华河沿岸风景,还可以欣赏到国会山庄背面的与众不同的景致。
我们是在参观完总督府和造币厂后来到这里的,导游给我们留出了充足的时间,我们要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
    人们都说“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我感觉加拿大的文明博物馆也恰如其分的体现了这一主题,首先从它的外观设计就体现了这一点。独特的现代化设计:铜制的圆弧顶、流畅的波浪形曲线,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参观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聪明的设计者让它与国会大厦隔河相望,从而提高了它本身的身价和它整体的外观风貌,同时增添了一份壮观古典之情,激发了你参观的欲望。在你游览博物馆之时,又可领略国会山庄、渥太华河、博物馆浑然一体的壮美景色。
    博物馆的讲解还是英法文,但备有中文说明书,也算方便了中国游客。这个博物馆一共四层,它的重点参观部分设在一层和三层。其中一层有全球最大的室内图腾展、土著民族大礼堂和立体宽银幕(IMAX)电影院。展览馆内用大量的收藏实物、重现建筑、艺术雕塑、仿真模型等方式展现了早期土著居民及历代移民的生活创业的历程,记载了横越千年的北美文化,再现了千年历史的演变过程。展览的难能可贵之处是,从早年的土著民族发展到后来的现代文明,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画卷,它并不是主要依靠图片和文字,而是用做成的大量实物、实体再现了这一历史的进程。全是用简单生动的视觉效果来达到目的的,就连我们这些“老外”参观也很顺利,没有障碍。
    整个二层全部是儿童教育和活动场所,我始终认为加国政府对儿童关怀备至,在博物馆设计、设置上都体现出来了,把整个博物馆的第二层都给了儿童。它把儿童运动场及教育、科幻、娱乐设施高度融合一体,集运动场、科技馆、迪斯尼乐园于一身,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带孩子来参观的游客一定不要忘了去二层看看。
      参观完博物馆后,我们来到了它后边的渥太华河边,这里也是游览和摄影的好地方。刚才游览博物馆也有些累了,我和老伴带着孙子找到一处休闲座椅,边喝水边小息边看看这里的景色。整个岸边大约一公里长的范围内,全是大片的草坪和大量的座椅,还是老话,不用发愁没地方坐(永远是人少椅多)。河里有不少正在戏水的水鸟,个大小比国内的鸭子略小,水陆空均可自由行,羽毛的颜色黑、白、棕、绿相间。这里的水鸟并不怕人,还挺讨人喜欢的,它们常常靠岸或上岸与人亲近,人们送给他们各种食物吃,并不担心水鸟会吃坏身体(这里的民众有很强的动物保护意识)。岸上的草坪和树木中,不时有黑色和灰色的松鼠窜来窜去,好像在与游客们捉迷藏。
      老伴还想多在座椅上休息一会,趁着这个空档,我就带着竹竹(孙子)上了离博物馆不到一公里处的一座大桥(桥的名字忘记了)。那是横跨魁省和安省的一座大铁桥,桥下就是渥太华河。这是一座公路桥,但是在桥的一侧专门修建了木制甬道供行人步行和骑车人专用,显得很人性化的,与机动车道设有明显的隔离装置,一看就是专门为了民众步行跨省之用。我们大约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就跨越了一个来回。我风趣的跟竹竹说,我们这么快的时间就从魁省到了安省,又从安省回到了魁省,他天真的大笑起来,看得出他那幼小心灵的一种满足感,这是一种精神的享受。
      参观博物馆之前,导游曾向我们介绍过,生活在两省交界处的居民享有一种特殊的待遇。这就是这里的居民可以利用两省的税收不同和物价差异,巧妙的降低一些自己的生活费用。例如:我们去的当天(2014.5),那里的汽油价,安省是132.6元(是100升的标价),只有联邦税,而魁省是147.8元还要加上联邦税和魁省税,这样就形成了不少魁省的司机都到安省去加油。购置新车时,安省买车后的保险要贵许多,安省的居民就到魁省买车上保险,回安省加油。
      其实,当年把首都建在渥太华,还有着历史渊源及更深层的含义。那就是加拿大政府为缓和英法两大族裔之间旷日持久的矛盾,选择了地理位置恰好在两省交界的渥太华,是为了照顾各族裔的感受和消除隔阂。文明博物馆建在魁省,国会山庄建在安省,管理者是费尽了心机的。况且,现在的“首都地区”不光是指渥太华市,而是包含了渥太华市和魁省的加蒂诺市,以证明政府是对两大族裔不偏不倚的。
    《注:文明博物馆的参观门票:成人:13.5加元  儿童3-12岁:9加元》
    下一篇:总督府(上)
发表于 2015-4-20 12: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发几张郁金香节的照片:
: j7 L' v2 O  D, ?" v  B$ s$ M9 K6 T/ S5 x. d: p  [+ i
IMG_0366.jpg
IMG_0291.JPG
IMG_0363.jpg
IMG_0362.jpg
IMG_0365.jpg
IMG_0298.jpg
IMG_0356.jpg
发表于 2015-4-20 13: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发几张文明博物馆的照片:
; m  @& `8 U) y# ~
) Z# K" s5 O0 r5 ?* a
IMG_0202.jpg
IMG_0179.jpg
IMG_0256.jpg
IMG_0467.jpg
IMG_0471.jpg
IMG_0529.jpg
IMG_0566.jpg
IMG_0599.jpg
IMG_0612.jpg
IMG_0625.jpg
IMG_0174.jpg

点评

其实不用着急。发的太急,发的太急大家一下子也消化不了。  发表于 2015-4-21 08:15
马校友:你说的太对了,只是因为我的照片太多了,没挤出时间去分类整理,而且还要从新编辑(原照片分辨率太高),还想尽快把文章写完。以后发的文章我尽量去找照片配发。  发表于 2015-4-20 19:58
你有这么多漂亮精美的照片,真遗憾,为什么不与文字组合起来,一起发表。现在轰炸式的发表,效果减弱不少。  发表于 2015-4-20 19:41
发表于 2015-4-20 13: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4-20 13:13 编辑 2 |" N) g# v0 N5 B3 B
. D2 f* B- H1 M8 w. V
                            总督府(上)
     参观总督府是我们这次参团一日游的第一个景点,由于出发的早,我们九点前就赶到了总督府。总督府坐落在渥太华东北部苏塞斯斜街,又名丽都厅,始建于1838年。自1867年后就成为历届总督的官邸,是总督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总督府虽然与议会山庄分踞两地,但都是议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952年加拿大人温森特·马西被任命为加拿大的总督后,从此丽都厅开始了一个新的起点,就是加拿大总督在加拿大本土产生,结束了以往一直由英国女王从英国派遣的历史。
      总督府的入口是三个门,中间是大型的对开的深色铁艺门,两旁各有一个稍小的单开的铁艺门。在一进大门的右侧有一所浅色房屋,在那里领取免费的参观门票就可进入总督府院内参观了。
      近年来,总督府除了是议会功能的一部分外,主要是用来嘉奖本国优秀公民和接待外国元首之用,同时也成为了全球游客的旅游胜地。
      从大门入口处可见到有一条四五米宽的柏油路,弯弯曲曲可直达总督府官邸。每到春夏季,占地32公顷的广阔庭院,布满了绿茵茵的草坪及各种名花贵木,更有不少已经种植多年的老树相伴,整个院内到处是草青、树绿、花香,红花绿柳、争奇斗艳,把整个院子装点的美轮美奂,早已成为了人们消夏避暑的好去处。到了深秋,这里更是渥太华附近民众来此赏枫的绝佳之地。院内生长多年的松树、枫树、银杏树的树叶,成片成片的交相辉映,形成了五彩斑斓的画卷。秋风一吹,满地的落叶就是五颜六色的地毯,当你踏着五颜六色的地毯穿行在五彩斑斓的画卷中时,你简直就要被醉倒了。庆幸的是我三次造访渥太华两次游览总督府,初夏和深秋的时节我都经历了,真真切切的领略了这个“公园”的美景。
      除了那条主路外,两旁的植被中还有一些林荫小路。可顺着那些林荫小路漫步游去,大片的绿地上种植了多种树木。有橡树、枫树、银杏树、核桃树、海棠树、松树,其中最多的是枫树、银杏树和橡树。有的树干粗壮的要三个人才能抱住,可见年轮之久,数量也多达三千多株。导游介绍说,总督府官邸前右侧的那一片树林,自1906年阿瑟王子在那里栽种了第一棵红橡树以后,到访的贵宾们在那里种树就成了加拿大政府的一项荣誉外事活动,象征着国家间的友谊和合作。这里有历届加拿大总督与世界许多国家领导人共同栽种的友谊树。每棵树下都插着一个特制铜牌,上面刻写着领导人姓名和栽种日期。经数年后,逐渐树已成林,故又叫“友谊林”。来这里植树的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先辈们、女王伉俪、查尔斯王储和戴安娜及两位公主,有加拿大总理、有各国元首、有美国总统、有曼德拉、安南等,据说,也有中国的两位领导人。我对这些不是太感兴趣,没有去寻找。总督府官邸左侧的那片林木中,搭建了一些喷水池、园艺,还有供游客们休息的厅、椅,顺着小径走去,还能看到印第安原住民创作的彩色图腾柱。
    下一篇:总督府(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5 09:49 , Processed in 1.208415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