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续前面第15楼帖。 * Q( p" t; W1 C
! V/ T. h9 g: B- ~1 _5 p6 k& ` 2 v( u7 l/ o& [$ ~' {% e
“关于东四的西北角建筑,说了很多。
# f0 L$ f# Y+ a5 X+ Y! y2 p - |4 J) u+ B5 v: A6 y1 `
主要目的是要讨论这张疑似东四牌楼的老照片: 7 e! s0 b6 T1 y2 D; R
9 P& B# o3 t9 Z$ S: l8 {$ [
[讨论]:关于东四的西北角
P$ q2 D2 q' e/ g
, B/ S9 ~4 k" m8 i图254b_1440 是甘博拍摄的,
* P- O6 {0 p, m6 B4 u x$ B3 Z时间在1919年6月3日学生游行事件前的某一天,大约在1919年5月吧。”
3 n, n0 z7 {1 B8 {' g2 A4 ~
w- M: N! m0 x- m
2 ~! m' D/ ?% I[辨析]: 1 m" K4 V, `- ~+ d b
" k$ w; t% ?1 _! W
二).
3 H' x) l( `+ O8 B9 I# }' J: F
; g) m; o+ z" I8 d# z) i关于照片(编号254b_1440 )是西四东牌楼(“行义”坊)的一些依据。
6 w1 g$ `; K6 [" t1 i6 p. X, e! Q T- ^
" Z/ k9 ~% t- o8 t - M" A* y& a% f5 _, X
& _+ u4 X$ |! ]4 ^/ X5 r# |
1)
; [8 L' n, C$ W& p# g
# }7 F1 }: B* g% S* y8 J认识西四牌楼,先要认识西四的转角街楼。 ! [+ B( S. ?2 j% a. z$ _
/ r: K' X @9 L
[转帖]:
9 t- Z& `1 ]0 B& c ( p* c9 X! u% j2 f
作为地名的西四,其实是西四牌楼的简称。四座牌楼是地标性建筑。
0 A! o+ e1 L! h8 q. H) y8 U( t由于位于西城(明、清两代北京城内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城区)而叫西四牌楼。
* d" O$ g) f# U6 e& S它与东四牌楼隔皇城相望。
% }. h, p+ i5 {# J/ r" D四座牌楼的规格、工艺、材质、造型全都一样,......南、北牌楼额题均为“大市街”。
4 |1 F8 Z/ v7 x3 N那阵儿,西四牌楼和西四牌楼南、北大街叫“西大市街”,明代时也叫“西市”。
7 F" ^0 i9 V. ]. [& Q E......
, u5 s" _7 _. w; k% w5 Y, [: D清末,慈禧六十大寿时要到颐和园去,西四牌楼是必经地, t' K# Y$ b4 `) B9 j' Q; ^
军机大臣世铎便在东北角和西北角各建了座木质结构的二层转角楼,屯兵保安全。
* }, r% _- x7 @, L0 H这两座百年转角楼几经风雨,东北角楼现为工商银行,西北角楼在解放后即为新华书店。
1 l8 b" d: ^; B$ {4 Y% p4 Q- ]* x在西北角还曾建有一座木架高耸带小阁的“望火台”,是旧时消防队瞭望火情用的。
' M3 h2 ~9 S1 _% D! F3 J......(略)。
; E- v# i9 {7 l$ F% I2 P" h
+ O/ ~; X# A5 `( G注: # x5 Y+ R# `' Y7 R
上文中应为:“在东南角还曾建有一座木架高耸带小阁的‘望火台’,” 4 ]+ | M4 k: Q- E5 d/ F
F0 ^$ \4 |* ?; ~ , N( k0 p6 h+ n* I2 B
这是城市吧里截来的西四转角街楼图片: ! D6 g5 Z; b( a! B
: \: W* z' _1 R9 e; n: o+ c/ b+ Y
0 @1 {$ k d% f. b6 | p
3 X* S, t4 [( {7 w) ]
: ` W) V, c/ L' b4 N1 z
6 h$ Q+ T3 ~. b: ^. w
0 x: ^7 Y U! X; D( @4 W这是几张背景是西四转角街楼的可确认的西四南的“大市街”坊的老照片。
4 I" p2 N) y1 O, c4 R; Z; E8 D6 i图908.(西四南-大市街)拍摄于清末民初,
' b1 U% Z1 ~3 `* g& r2 z图908里,牌楼题字还是满汉双文,汉文在左侧(图内右侧)。
O3 `/ E+ @0 V+ N图909.(西四南-大市街)拍摄于民国时期(1924年以后?) % ^& J; s. U, |$ T
图909里,可见南北方向的复线的电车轨道;
0 z! Z+ U; q0 q7 H0 x图909里,图右侧可见西四路口东南角的了望塔。
0 F& J8 q6 S) n0 w图910.(西四南-大市街)是民国(北平时期)改造加高后的西四南的“大市街”坊。
; r' N6 t4 Y q; X# Z
$ p3 R o3 q* C6 n7 ^2 B
0 Q: r2 t& Z( o& {! n( k请仔细看:
3 v* C0 p" d3 J- s1 v0 D$ d
7 g1 p" L/ H- ]. d/ f0 J5 h% g图908和图909里,西四南的“大市街”坊。 - c7 w9 W; F! T. J3 V# K
此坊的明间的两根冲天柱较高,两根冲天柱顶端的装饰箍高于明间的正脊。 p$ m+ k) [" ^0 Q" e/ F+ }
经比对后得知,这是东四和西四的8座牌楼的唯一的一例
9 y/ c/ q0 s7 r(仅限于民国北平时期的改造加高以前)。
* {3 F4 Q; Q8 E8 r7 \
4 o; l" K1 H7 ?在甘博(1925.04.02)所摄孙中山葬礼的一幅照片(编号484a_2793)里,
- q5 O* I- ~& _. c/ D3 K送葬队伍正由南向北穿过西四北面的“大市街”坊; . m1 v' {. R( U
图(编号484a_2793)里,右侧是西北角的西四转角街楼; , V9 {. b2 N/ u% j P9 Y
图(编号484a_2793)里,可见到图910里,
; X& n( }( J4 a! o西北转角街楼北面的那座三层的卷棚顶的前有抱楼的建筑。
3 E! G9 {% {1 p$ s9 e# h ' x- A' N* {- f( J6 Z% p$ f
图(编号484a_2793)截图里,北面的“大市街”坊,
0 s8 x) a4 I( N5 Q0 D明间的两根冲天柱顶端的装饰箍是低于明间的正脊的。 - o9 F, Y2 G% U2 f' s
6 n" \0 s. E/ R/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7 4:06:4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