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的重大考古发现,震惊了人们的眼球,特别是那些深受三国小说毒害,认定了曹操是奸贼,是阴险小人的人的神经,他们不能相信这就是曹操墓,就是那个文韬武略大英雄的墓,这么简朴的墓,只有石头用具,可能吗?他们不相信这就是英雄的本来面目!
9 z! Y" k- R8 u5 i. J" n! I& E3 O 其实,真实的曹操据古书记载,生前他生活简朴,经常穿补丁衣服。带兵打仗,谋略全局。他一直拥立汉献帝,至死不称帝。在唐代以前对曹操评价很高,被称为可以跟汉武帝托孤的“霍光救汉”相比的救汉丞相。曹操自己倡导薄葬,反对厚葬。他以身作则。入葬连礼器都用最普通石头做。入葬时穿着带补丁的常服,感动了天下人。曹操去世举行的是国葬,东汉朝廷主要官员,包括司马懿等都去给曹操送葬,浩浩荡荡延绵十几里的送葬队伍从洛阳一直走到漳河边曹操已修好的墓地。其实曹操墓只有一个,地点也是明确的。唐代的李世民,北宋的赵匡胤都曾到曹操墓祭拜过曹操。只是到了南宋以后,入们才对曹操开始贬低,到明代的“三国演义”更是把一个光明磊落,勤俭为国,雄才大略,才华横溢的曹操写成了奸臣。有些网友说:曹操父子文采好,会写诗,为什么曹操墓里没有刻诗歌,肯定不是曹操墓。那曹植也是诗人,曹植墓刚解放时发掘,曹植学父亲,墓里面陈设更俭朴,连个做工较好的陶器都没有,只有极粗糙的几件陪葬小罐,更没有诗词刻画。现在的年轻人不看书,只凭想象,就敢信口胡说。特别是当今人很浮躁,严谨的考古学家的考古研究不信,只愿相信那些装神弄鬼,什么诈骗犯,编盗墓小说的这些从未搞过考古工作的人的煽动之词。 3 e& ^: y4 Q( a0 U2 {
有人说,也可能是别人的墓吧? 这些人缺少一点历史常识。在古代,等级制度非常严格。这样建筑规格的王墓,哪个人敢造??邺城是曹魏的封地,在邺城能够称王的,在东汉末年,只有曹操一人。在邺城,没有任何人敢造这样规格的大墓。曹操是唯一在邺城称魏王的,并设都城在邺城。曹操在世时发布的遗令和终令,都明确写明了,死后葬在邺城,西门豹祠西面。就是现在河南发现曹操墓的地方,别的地方永远不可能有第二个曹操墓。
+ J3 m {8 N0 c! p2 U6 g 为什么说在全国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发现曹操墓呢,因为曹操墓在唐代以前是有明确的地点。而那个时代,在邺城称王的,没有第二人。曹操的儿子曹丕虽然继承曹操的王位接班,但没过多久,他就篡汉称帝,他的帝陵在河南洛阳,早发现了。 这就是曹操墓的唯一性。如果在东汉末年魏国有2个能在邺城称王的,这大墓还要费点力气判断。恰恰那个阶段,曹操是魏国唯一的王,没有第二人!我听中国社科院的考古专家讲,根据史料,他们早判断这附近是曹操墓的所在地。只是国家的考古政策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让挖掘。 & Z% r7 {# F: m% V" O' q
其实最初到处寻找曹操墓的是河北邯郸的文物专家,因为河北的磁县,武安、涉县,临漳 这四县自古就是河南彰德府(三国时叫邺城,现今河南安阳地区)的属地,在清雍正四年(因使用漳河水浇地问题打仗),被从彰德府划到河北。清代中后期,这四县又划归河南彰德府。反复几次,在解放后重新划归河北邯郸管辖。因古籍记载曹操墓就在邺城境内。邯郸的文物专家在十几年里把从河南彰德府划到河北境内4县的所有古墓都刨了,却始终没找到曹操墓。 而河南省的古墓太多了,原则上不许挖。故被盗墓的挖了,就埋上,再挖,再埋上,基本是驼鸟政策。由于东汉大墓被盗的实在太厉害了,为保护文物才首次考古挖掘。没料到证实此墓是曹操墓后,被那些看三国小说迷害的人不敢相信。而邯郸的文物学者最先确信这是真的,就是他们找了十几年没有找到的曹操墓。我听一位中国社科院的研究员说,曹操墓是建国以来考古发掘证据最详实,史料对照最严谨的一次考古发掘,不知为什么社会竟有这么大反响。 可见三国演义小说几百年来对社会影响之深,人们已经不相信曹操是个光明磊落,言而有信,严于律己的一代英雄了。 5 j1 [$ y1 r8 P' b o" g! X7 i; I3 \
在河南省文物局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了安阳西高穴曹操墓考古发现后, 当时中国社科院其实已经敲定了2009年的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在河南安阳曹操墓正式公布后,社科院考古所的专家们在经过认真考察其学术价值的前提下,毅然决定将社科院考古所自己参与的考古发掘项目——辽宁大连小珠山遗址从获评名单上拿下,使得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得以顺利入选2009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_, [+ C+ V$ b& ?$ B 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是忠实于事实,没有私利。中国社科院的考古科学家们,工作严谨,不计名利,能客观地看待现实。在进行考察和学术比较后,拿掉自己参与的考古项目,将河南省的考古发掘入选。这体现了科学家们尊重事实的高尚精神。任何私利,任何权威都要尊从于科学,尊从于事实。
& [2 s$ h5 C5 q) L7 b 正是:心底无私,天地宽。我为中国考古界作风严谨,心底无私的科学家们叫好,什么时候,全国各行各业也能够做到这么公正无私,中国才有更大的希望。 ; |5 J7 I8 `- A# H) X
随后湖北省旅游局也表示,我省三国游的强劲对手就是河南。河南是魏都(曹操墓所在地邺城是曹操的封地)曹操文化密集,许昌、南阳、信阳等地看点也较多,如今曹操墓的发掘更是增加了筹码。“但对手也可以变成朋友,联手做大。”其实,所有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河南是曹操活动的中心地带,也是他的封地所在地。 ; B" G" f9 c7 k0 d7 p1 P
古书上记载曹操墓叫:高陵,因曹操墓在西门豹祠的西面,也称曹操墓是西陵。 而安阳当地的村名,恰恰就叫“西高穴”村。“穴”字就有墓道的意思。高穴指的就是曹操的高陵。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河北保定满城西汉刘胜的大墓,附近的村子叫“守陵村”。可当地百姓根本不知道二千多年前,这里有陵墓。也不知道守陵村地名的来历。 历史就是这样,凡是有重要的考古大墓,附近总有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地名和传说。只是在发现大墓后,人们才意识到这些地名的真正涵义。河南,河北,山西,安徽都有许多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古地名。安阳的滑县,三国时叫滑州,古名基本沿用。 * N9 M- ? {) u2 A) o. c- D' y; @
香港“文汇报”载属名文章指出:“ 曹操在建安二十三年,即他去世前2年的218年,在其颁布的《终令》中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死前又有《遗令》:“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岗,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两令见于正史,说明两大史实:一是表明曹操的薄葬之志;二是明确他归葬的地点为“邺之西岗”,比邻“西门豹祠”。凭此两点,不仅说明曹操对于自己的墓葬毫无掩饰,甚至是光明正大地告诉后人他墓葬的地点。这恰恰说明曹操性格中一贯的豪迈和慷慨。更要者,由于他追求薄葬,“无藏金玉珠宝”,似乎也不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墓葬所在,更不怕盗墓贼光顾。 事实上,正史中提到的“西门豹祠”就在安阳县安丰乡。如果说考古学家们能采信正史说法,及早发掘,曹操墓也不会被盗掘得那么严重,曹操“疑冢”之谜也就早就大白于天下了。 ' o4 V" I' H+ l, l
曹操高陵得以确认,千古之谜得以化解,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盛事,也给历史和曹操一个“完美”的交待。不过,这也让中国学界和民间自我反思:历史的真实也许一点都不复杂,复杂的是后人以讹传讹的解读和歪曲。” 曹操之所以敢于在生前,就公布了自己的墓葬地点。是因为他知道自古的盗墓者,都是为钱财而来的。他号召薄葬,以身作则。他墓里的东西,除了石头用品,使用过的旧东西,没有任何值钱东西。曹操是个有雄心,有智慧的人。曹操身穿打着补丁的常服入殓,其律己的示范作用与当代的周恩来似有一拼。王立群老师看过曹操墓后,回答记者:相当简朴。 估计所有看过曹操墓的人,都会对曹操肃然起敬。一个叱咤风云的帝王,如此胸襟,天下唯此一人! 曹操生前身为汉臣,文韬武略。当时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汉献帝也要听他的。可是他屯垦救国,绝不称帝。对自己更是简朴到极致。他号召要薄葬,并以身作则。 难怪专家们说:如果是奢华的墓,就绝不符合曹操的做事。连牌位,都用最普通的石头刻。真正让人景仰。
% [; k, b G( P4 ]2 x-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