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8 h* t: \. m6 u# E% z$ X
老北京城有许多以“冰窖”命名的胡同,如北海东门陟山门街的雪池胡同、珠市口的冰窖斜街和冰窖厂胡同、德胜门外的冰窖口胡同、什刹海南岸白米斜街西端的冰窖胡同(现在称为白米北巷)等。这些地方,以前都建有冰窖,用以贮藏冬季由河流湖泊中凿取的天然冰块,留待夏季使用和销售。
& H6 s- S/ i4 S8 g$ s, J凿冰和藏冰由来已久。三千年前的《诗经》中就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诗句,是说远在周朝时,人们在腊月凿取冰块,在正月将冰块藏入冰窖。古人藏冰的目的,一是为祭祀的供品保鲜,二是为帝王和贵族享受。 / G I6 s' @/ n
古人每年有频繁的祭祀,祭祀时要制做大量的熟肉和菜肴,所以像天坛、月坛、社稷坛这些祭祀场所中,都建有大厨房,称为“神厨”。古人认为祭神的供品一定要清洁新鲜,否则神灵不肯享用,也就得不到祐护。而且祭神之后,供品还要散发给贵族官员们分享,称之为“散福”,所以供品需要用冰来保鲜。前些年在陕西省凤翔县的秦国故都遗址,就发掘出一座春秋时期的冰窖,据测算能贮冰190立方米。 ( U# V9 R7 V a( t! U
在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中,有一种酒具叫“冰禁”,是将冰块放入铜池,再将酒壶置入冰块中降温的器具。一方面古代贵族在夏季要饮用冰镇美酒享乐,另一方面也由于那时的酒不是蒸馏的清酒,而是类似现代“醪糟”的粥状低度甜酒,很容易腐败变酸,所以要用冰降温。
; P a3 G4 G$ n/ u7 I+ ^8 q, d成书于乾隆年间的《红楼梦》第31回中写道,在端午节那天,天气很热,晴雯对贾宝玉说“才刚鸳鸯送了好些果子来,都湃(音‘拔’)在那水晶缸里呢”。由此可见清代贵族生活中用冰的情形。 + W$ Y% @' N5 m. v/ U
1900年慈禧太后为躲避八国联军逃难到了西安,惊魂初定之后,下令让未遭联军侵扰的南方各省将原应送到北京的贡赋送往西安,又开始了奢靡的享乐。当时随行的慈禧侄孙子岳超在写于1962年的回忆文章中说,1901年夏季,慈禧要喝冰镇的酸梅汤,可是西安没有冰窖。只好派人到百里之外的太白山,去从一个岩洞中凿取千年不化之冰,每天运往西安供慈禧享用。
1 M! g$ p# K+ I6 E5 E, b封建时代事事都讲等级待遇。在清朝,对用冰也有严格的规定。《清史稿?职官志》记载,工部下属的都水司,“掌河渠舟航,道路关梁,公私水事”,每年十二月,“伐冰纳窖,仲夏颁之”,还设有满、汉冰窖监督各一人。清朝的工部有直辖冰窖18座,专供宫廷生活和坛庙祭祀用冰,称为官窖,共能贮冰20万块,每块半米见方,重约80公斤。其中有5座官窖设在皇宫里的内务府造办处院中,距清帝寝宫养心殿前的御膳房很近。一定级别以上的官员,在夏季也可凭冰票去官窖领冰使用。此外清朝的王府也有冰窖,称为府窖,什刹海南岸冰窖胡同(现称白米北巷)里的冰窖就是恭亲王府的府窖。
+ ]- F% r- U; S; r在清朝,凡与皇宫御苑相通的水道都由内务府奉宸苑管理,其他河渠也由工部都水司管理,禁止民间私自采冰。但是卖冰获利颇丰,在夏季每百斤冰可售5两银子,所以到清末也有商人出高价承包王府的冰窖变相经营。进入民国,官禁取消,北京出现了许多民营冰窖,冰箱也开始进入一些饭馆和家庭。 1 x% l u, w% [+ D- u, |
那时的冰箱,是一个柏木桶,内衬锡板以防渗漏,上有木盖。桶内下层放冰,上层放置食品。 5 P0 }" P, c6 E- |6 W4 J
如今在北海公园东门外的雪池胡同,还遗存有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皇家冰窖,名叫雪池冰窖。此窖为半地下式,内部如同砖砌的窑洞,外部用城砖筑墙,顶上覆盖着皇家专用的黄琉璃瓦。这座雪池冰窖为皇家供冰,直至1924年溥仪被赶出故宫为止,当年所贮藏的冰块,就是由北海凿取的。 # W7 G1 w3 o0 h6 K/ m- m) V/ y
, U5 K( [/ Q4 j) x3 ]' g2 x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出售大幅面老照片展照片(附照片目录)(第二页后有陆元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