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lmlj

北京回回看北京(连载)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3-5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lmlj在2012-2-4 16:24:00的发言:
; ~+ @7 U: K8 `# k0 k4 w. {1 l 6 D$ }* ^/ d2 f2 I& [+ N

九、可怜的舅舅

( D& p$ a% e+ b* ]

年前很忙,今天终于闲下来了,去理发馆里有只有洗头的小工说:北京人很少正月理发,怕理发死舅舅,所以大工们都还没这么早从老家回来,让我十五后再来。正月理发死舅舅,我小时候好像还有人说戴两个帽子也死舅舅。这些奇怪的说法在民间流传的还很盛,听说还真有正月理发舅舅与外甥反目的。这些说法有什么科学的根据吗?我上百度上查了一下,还不得而知。好在这没有什么道理的迷信,没有给人们带来太多烦恼,只是苦了可怜的舅舅们了。

2 u j! G% H: t- e5 d 4 R+ T& T* T" T0 g

$ Z, E/ s9 |( K" H+ |- I # ^6 I2 w L5 x+ F& f8 u2 [不只一次偏偏赶在正月里去剪的头,哈哈,我舅舅大人活得一年比一年硬朗,怎么回事儿呢?可说的。 + b! S- E* v3 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5 14:33:51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2-3-5 1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我一样也是在正月里剪头发。因为不过年,也就谈不上正月不正月的。主要我也没亲舅~
发表于 2012-3-7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马小川在2012-3-5 14:28:00的发言:
( ], m7 b# Y7 Q, d7 B1 |

勾起80后的回忆,哈哈,重复的就不再说啦:在地铁入口的台阶上下追跑打闹、锻炼身体,在工体外围恣意的滑旱冰而没有车辆干扰,躺在天安门广场光滑凉爽的大理石地面上看天空、睡午觉,坐在后海的河沿儿耷拉着俩腿安静的望天儿,坐在爸爸的二八大梁上东张西望,背着几十斤重的书包举着“让”字牌排队回家。
: G4 A+ }. |* y$ E; t; a

多好的北京小丫头啊

发表于 2012-3-8 1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idushu在2012-3-7 10:54:00的发言:
6 E1 x' A1 Y; \" m" A; a5 g2 l , W( m) _0 w/ i% d2 @! p- p & K* \% j/ f% u/ {% k& g2 I

多好的北京小丫头啊

# h: h6 g: i8 A" p7 u0 R 6 e- H0 I0 h+ ?+ g _1 R. N/ d

6 {, ^. ?6 R; d. ]4 | 哈哈 过奖啊 我们的大作家兄弟
发表于 2012-3-8 2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好得北京姑娘,有机会认识一下~
发表于 2012-3-11 1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都来自于真主,因是安拉,最终也将归于真主。吴鹏真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六、 

. U- E: ]! w9 ^" \- r0 Q/ j5 ?

送埋体(送殡)

: V+ H2 M0 C/ n2 ]4 w' w/ }

3月9号周五得知一位热衷于穆斯林公益事业的乡佬(常在寺里礼拜的人)的老伴要在第二天上午出埋体。周六一早送完孩子上课,我就直奔南豆芽清真寺。出埋体的时间是十点整,我这个急性子不到八点半就到了,但我到的时候送埋体的人已到了有十几人。我向本家表示了我的哀悼并送上经礼(份子钱),本家只是收下了我们安慰,钱分文不取,本家说:“亡人口唤了(口唤一词这里当遗嘱讲),不收经礼。”九点钟来送埋体的人已经有百人左右,大家来自北京的四九城、郊区县甚至大厂、沧州,他们或是打车或是开车或是坐公交或是骑车都是自发赶来的。这些各族的穆斯林里有很多不同清真寺的阿訇乃至中国伊协副会长,有北京生活频道报道过的“捐助达人”,有著名老中医,有企业的老板,有国家公务人员。来的人有的八十多岁、有的行动不便、有的代病代伤前来的,甚至还有残疾人。大家都是穆斯林的装束,不管是耄耋老人还是青年大家都是男的带礼拜帽、女的带盖头。九点半来的已有二百余人,这时不少人才知道,埋体只是从南豆芽清真寺出,洗埋体、站者那则(殡礼)要到常营去进行,大家都没有迟疑立即打电话改变了后面的安排,执意要送埋体到墓地。十点钟发车了,四辆准乘51的大轿车坐的满满的,十几辆小车里面也全是人,车队浩浩荡荡开往常营。到了常营穆斯林服务站已有很多当地穆斯林在那里等候埋体了,大家洗好埋体抬到前往清真寺,一路上每走几步就有人来换着抬,每个人都想尽一下自己的力量,就这样一直来到常营清真寺里。下了晌礼之后大家来到大殿前的院子里,一排一排每排30人左右足足站了7排,来为亡人站者那则。在一路大风中青年的老年的大家都一路走着一直把亡人送到墓地。穆斯林的葬礼就是这样,没有孝服、没有花圈、没有纸人纸马纸钱、没有哭丧的、没有摔盆的、也没有仪仗和鼓乐,有的只是大家真心的祈祷,体现了大家对亡人这一生行为的认可。

发表于 2012-3-11 2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lmlj在2012-3-11 11:40:00的发言:
2 `- R2 o0 Z5 G( h+ S4 T9 Q; Q

二十六、 

' w+ S+ t) c( Y+ h l

送埋体(送殡)

感动了……离家这么近,我竟不知道,也没送老太太一程。这么多人,老爷子心里该熨帖了很多了。萨瓦不所有人。
发表于 2012-3-9 16: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二毛蛋在2012-3-8 21:47:00的发言:
+ R* z* a5 T; a2 m1 I 7 [: X" ?% W; L) B 多好得北京姑娘,有机会认识一下~ 7 `! i- q$ `% M9 q. N$ R0 _+ N8 ~. _ - r4 T* T' Q: K" m

* P* n1 ]! q3 }: L7 s! s5 X % d3 H' B5 g, F S 水哈吉的帖子你
发表于 2012-3-12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待死亡的态度,和对逝去者的尊重,是一个文明是否还有希望的一个试金石。

发表于 2012-3-20 1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lmlj在2012-3-15 8:16:00的发言:
! k4 B, ~* {' K * J T4 Y3 y3 b* S# R/ a

本周六(3月17日)花市清真寺、本周日(3月18日)后河沿清真寺办圣会。

2 } J- Q- s$ x. ]" i $ J2 O6 a3 E2 L; D2 e+ d

2 ?2 m5 i+ q5 }; t) z8 s0 t连着错过两个,还是最稀罕的寺之二,再给讲讲后河沿儿的吧?( j' P5 r, V& T ! f) K4 [" j7 c; p8 r5 F4 c 3 Q3 V7 D9 \2 k: m: p+ c4 m% ^
QUOTE:
以下是引用aidushu的发言:
+ l" e: o* Y* D2 k2 E : R& `* X- J+ @ T2 W

4月1日前门圣会。

' v" D' |6 }0 ^7 u! l % ~8 s! X: m5 x6 X, d

9 ^$ `! t$ V6 N; ?) K; H刷碗,看寺,聚会,走着。6 @ A) S+ h2 J!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0 10:15:24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19 1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陆续续参加了好几个圣会,不同的寺,有不同味道得肉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八、圣会(4)

: M$ n1 t9 r X2 D5 D! I8 a8 m7 \$ @

3月17日一个阴冷的早晨,我来到花市清真寺参加圣会,周五还是这么暖和没想到周六一下子就冷了下来。但是没关系这一点也没影响了圣会的规模,来的人中中老年居多,还有人带着孩子。花市的院子很小只能摆五桌,大家在寒风阴雨中吃着等着其乐融融,就这样一共开了二十多桌。菜品没有什么特殊的,活动有的人也参加了好几回,但是大家还是在这阴冷的雾霾天中来了,为了心中的虔诚,为了为穆斯林服务,为了这热闹的气氛,为了文化的传承,他们来了。

发表于 2012-3-22 2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了!24号下坡又有圣会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1日前门的圣会可能会受到清明节放假倒休的影响,但大家不必遗憾4月8日沙子口清真寺办圣会,沙子口清真寺是为数不多的建国后建设的清真寺,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瞧瞧。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九、人多力量大

+ B1 t4 `# ] \0 g) K

上个月二姑夫病倒了,我有空就去医院陪陪;前两周三姑夫也病倒了,我已经没什么时间再过去瞧了;上周我爸也住院了,这是必须去瞧去陪的。我真是想有分身术呀!想一想姥姥当年生病的时候,八个儿女,一周每人值一天班还有一个机动队员,可我们就只有自己单挑了。当然有人说雇个护工呀,可以护工能有自己家人照顾的精心吗,而且即使够精心也没有家人让老人觉得贴心呀,何况有的人还是雇不起护工的。还是人多力量大呀。

发表于 2012-4-3 2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求主予您的家人健康!阿敏。

6 U, v; I% a. a( g3 `) p% \

独生子女担子更重呦~

发表于 2012-4-4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oldbeijing.org/dispbbs_63_74395_11.html     这是昌平何营2011年纪念伯哈智活动的介绍。http://oldbeijing.org/dispbbs_63_18867_11.html    有关伯哈智的历史事迹链接。 / s% D' F. o" [0 d! E1 E7 t%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4 10:52:22编辑过]
发表于 2012-4-4 05: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昌平何营一年一度(每年阴历3月24,今年的阳历4月14号,星期六)纪念“伯哈智”的活动即将举行,乘地铁到昌平线南邵站换昌11路坐3站到何营站下车即到。当天上午9点左右开经,讲卧儿兹,游坟,熬肉粥,炸油香......。
发表于 2012-3-29 1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lmlj在2012-3-26 10:37:00的发言:
: \' e3 b* S9 P

二十九、人多力量大

& ]8 u+ {, R+ ]9 _

上个月二姑夫病倒了,我有空就去医院陪陪;前两周三姑夫也病倒了,我已经没什么时间再过去瞧了;上周我爸也住院了,这是必须去瞧去陪的。我真是想有分身术呀!想一想姥姥当年生病的时候,八个儿女,一周每人值一天班还有一个机动队员,可我们就只有自己单挑了。当然有人说雇个护工呀,可以护工能有自己家人照顾的精心吗,而且即使够精心也没有家人让老人觉得贴心呀,何况有的人还是雇不起护工的。还是人多力量大呀。

7 z6 [' P3 L( V: z' @5 A

某些国家某些政策下,曾发生快生的孕妇被强制性流产,孩子还活着,就被当垃圾一样扔掉了。这些都会被审判的。

发表于 2012-4-5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oldbeijing.org/dispbbs_63_18867_9.html
发表于 2012-4-11 1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12-4-12 14: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啧啧,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0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二、北京回回(一)

/ G) W( k7 ^! |# _. q

这些圣会瞧见了些北京回回,他们的所做所为叫我感动。

% b9 T7 ~9 ~2 Z7 j% Y8 x. c9 x

他是我至近的朋友之一,虽然比我青年得多,但可以说是我认识伊斯兰的引路人;虽然只是户口是北京的,但对于北京的了解不比我这个从明朝就祖居在北京的人差;虽然身居有吃拿卡要诱惑的第一线,但却可以毅然决然的主动退到没有油水的岗位,他是我的“镜子”,有这么一个朋友是我的幸福。

, B3 ?( S8 H, W' Z5 \

他老家家里并不富裕,工资也不高,为了不住在终年不见阳光又没有暖气的地下室里,2004年在通州买了个房子。房子的首付里母亲从老家借的,每月用租房子的钱还首付,用自己的工资还按揭;弟弟在马来西亚留学,他媳妇的钱也就汇到那儿去了。可他们俩口子还是这么的开朗、这么的惬意、这么的欣然。高高兴兴的上班工作非常认真,而且也不在外边挣外快;他们生活的很简朴,可还经常送朋友书请朋友饭。他经常说感谢真主,我的手就没紧过。

, B0 x' y' k' _& }' ]

由他的生活我体会到在北京的生活之道,一是好的心理,二是好的身体。

% ?& m$ q" H% l. v% 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2 10:09:3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1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三、北京回回(二)

0 Z3 l/ b- z8 v2 r9 M+ R* e$ O

自己买铜、自己买铝、自己买紫檀木,制作好了再自己准备施工工具,自出车辆路费,并请帮忙的人吃饭,然后分文不取的把做好阿语匾额送给穷困的清真寺。不理解的人一定认为他疯了,可这是位老人家只是一句话:“我为的是永久的后世。”为了这个誓言他去做了一个两个三个,还在做,不顾自己有肾病,还是做,家里已经变成了作坊,木料、铜板到处都是,台钻、台钳工具齐备,而且他还不满足,还要做很大体量的,还要做更精美的,还要学习电脑自己设计更好的。就是为了永久的后世。

发表于 2012-4-10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市里的基本哦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一、老牛街

7 O) m" r j4 @+ d/ ~- f3 l9 ^' x

圣会之后我们有兴去看望了一位牛街的老住户,他向我们讲述了些老牛街的事。老牛街没有居委会,大家什么事在礼拜寺一说大家就都知道了。老牛街如果谁家真的揭不开锅了,拿着盆上别人家要点米面都不会被拒绝。老牛街如果谁去世了,大家都主动来帮忙,即使是没有钱的人。老牛街里如果搬来非穆斯林大家只是在他们做回回不吃的饭时关上自家的门,久而久之非穆斯林们就自己知道了,就不做回回们不吃的东西了,如果想吃就去外边买些熟食来,而且吃的时间还拉上半截窗帘,回回一看就知道了。真好呀,真和谐呀。这就是我耳中的老牛街。

发表于 2012-4-10 1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坐下来,听那哈知讲述过去的故事~~5月6日东直门、八里庄法图麦会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市里的圣会的确都差不多了,但郊区县的还可能有,比如4月15日采育清真寺就要办圣会。
发表于 2012-4-10 14: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爱听哈之讲故事~总是绘声绘色,全是幸福之言满足之声,听罢嘴角的微笑久久落不下来,跟着就在心里默一句:安了哈姆杜拉呵一(知感主)。
生活就该是这样丰富又简单的啊,每一秒时间的驻留、每一缕风的清凉、每一朵花的开放、每一句读得人心情开朗的善言……美好在于万事万物,也在于点点滴滴。
期待继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4 07:23 , Processed in 1.219256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