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8 Y0 A( t- I1 k$ u, b% B
先民们从大槐树下走到了这里
( H( e& Z) t7 Q2 `: n8 M1 O7 q$ \
几乎海内外华人,都知道那个关于大槐树的传说。元末明初,朱元璋建立政权之后,为推动人口稀少地区的经济发展,采取过几次大移民的措施。移民来源地之一就是今山西洪洞县一带,当时属于潞州,以及平阳等人口较为稠密的府。移民集结地之一就是洪洞县的大槐树下。关于这些,地方志和民间口碑相传很多。 4 _& ]4 n) i; \- D2 v7 K
那些移民到了迁徙地,基本上是以原居住地的名字来命名新的居留地,在北京附近,就留下了大批这样的地名。顺义附近,就有高丽营、夏县营、河津营、稷山营、洪洞营(今为红铜营)等等,在大兴,也有很多这样的地名:屯留营、沁水营、孝义营、霍州营、长子营、黎城营、解洲营(今山西运城)等等,这些古老的地名,为大家留下了历史的痕迹。也融入了北京百姓的生活。这些山西移民的后代,多数已经不清楚自己祖上的故事,早已经成为地地道道的老北京。形成了多彩多元的老北京文化习俗。同样融入老北京的,还有大量的满族旗人的后代,也还有很多这样的聚居村落。
2 j4 G$ x* ?$ t! p; f 前几天,到顺义的稷山营村办事,发现这里还留有几间很古老的灰砖房。这座砖房据说是全村唯一的。它的建筑格局,不太像老北京的四合院,属于三合;院,门开在南向正中,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青砖灰瓦,石灰砌缝。院门还保存得很完好。院子狭长,不似老北京四合院的方形院子。 & P8 p3 l: X& l) ~2 f L
据此房现在的主人讲,他去年以九十高龄去世的老父亲也不知道房子建于什么年代。据说他的曾祖父就住在这座院子里。他家族以前有这样的院子五所,就在这附近,分为东西南北中。现在这座是东院,在他院子的西南,我们还找了“中院”的门楼,保存的也很好,内院建筑已经改建。其他几座院子已经无存。
* B4 \6 K! n6 N' t7 N% u& z 这个村子有个大姓,“贯”,回族。据说是很久前,有个姓贯的将军,作战失利,溃逃于此身亡。随军的人员为他修了一座大墓,之后就留居在此。那座大墓,很多村民都有印象,在村子的东北,很大的墓丘,文革前铲平了。 ( u. G/ Z6 J/ P+ {% V( K' B# ~
这所院子的主人据自己介绍,来自大西北的祁连山下。所以由此看来,北京城从很久以来就是一座由移民组成的城市,真正的“老北京人”几乎找不到。这个倒是很符合我们现在提倡的“北京精神”,包容,厚德应该是我们北京人的悠久的优良传统。 " U3 i: M9 U& P: ] P
黑白--顺义农村拍记
黑白--顺义农村拍记
黑白--顺义农村拍记
黑白--顺义农村拍记
黑白--顺义农村拍记
黑白--顺义农村拍记
黑白--顺义农村拍记
黑白--顺义农村拍记
黑白--顺义农村拍记
+ n3 r( ?4 i7 H2 y使用相机 蔡司双反 # K$ K9 Y6 D" S8 }% s6 c
使用胶片 上海GP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