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62|回复: 18

[原创]棚匠老崔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1-2 1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_' R1 F0 M

                              棚匠老崔


: J4 y( a) |9 @5 S$ |1 X1 v

  老崔是个棚匠,起先那阵子叫他裱糊匠,算没算在老年间的五行八作里,他说不清,可他却实实拍拍地是磕了头正经跟着师傅学徒熬出来的。

/ N4 {: w( [4 n. m

  早年间他除了糊顶棚,还管搭罩棚,扎烧活,虽说日子紧巴巴的也算过得去,解放后,破除迷信,请神敬鬼的玩艺儿绝了迹,他被“收容”进了房管所,这会儿的棚匠只剩一门儿功夫,就是给居民老百姓糊纸顶棚,后来班组里小青年多起来,好给人起个“雅”号,不知谁带了个头儿,就叫他崔裱褙了。按说老崔没学过装裱字画、古董、扇面,有些对不上牙,可小青年们闹不清,也不管那套,裱褙一词只是信手拈来而已,至于准确与否则没人再去考较,何况起外号的人家住东城,知道北京站那儿有东西裱褙胡同,觉得挺上口,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叫起来,日子长了,大家听习惯了,感觉挺显得亲切热乎儿,于是就全叫开了。

/ x4 {) B* D5 |( C: q! \* o! D0 i

  北京的老平房讲究个四白落地,一般指的是新房建好或者搬了新家要将四面墙壁粉刷一新,顶棚自然也要除旧翻新重新裱糊,有钱人家的好房子会做成灰顶棚,而一般人家都是纸顶棚。艰难时世,糊新的补旧的,活儿不少,工作量也就相当大。

, e( |" X& {8 Z

  那阵子,房管所的每个班组点儿都管着十几条胡同几千间房,在瓦木工种外必须配备二至三名裱糊工,大都是一位师傅带一、二个徒弟,徒弟基本是女性青工,大约其中也包含着那个年代对女同志工作上的照顾因素。

' I4 T: l/ A' q4 x' |+ a& ~8 ]7 N

  裱糊工的活计相对独立,与瓦木工不大相干,自由度也就大了许多。崔裱褙也带了个姓贾的女徒弟,师徒俩有时先到班组点儿打个卯,有时就直接下户干活去了。

1 j, W5 Q& i1 L# c/ D& V; j

  糊顶棚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能裱平糊好更是不易,这就要考量棚匠师傅的技艺了。好的棚匠不仅活儿出来要平整紧绷板正,岔口严实,还得能给瓦木活儿遮丑。

& v; ]0 L" @+ A9 |- E

  一间平房,甭管是新翻建或新挑了顶子,四白落地,瓦木匠完活儿,就该棚匠师傅出手了。棚匠师傅先要扎架子,沿前后檩四边儿找平,将秫秸杆用小寸钉儿钉牢,四框架子钉好后,就要排档儿叉秫桔杆,同时还要在脊檁和二今檁钉上吊挂秫桔,以确保顶棚整体牢固耐久。

. E: B9 Y! W A0 {% S% F# z

  扎好秫桔杆后,纸棚也就有了基本的雏形。裱糊匠用的秫桔杆是特制的,为便于粘接,外面包有一层白纸。一般来说,纸顶棚要糊三道,先是一道打底儿的糙纸,棕灰色,纸张大些也硬绷,二道是大白纸要履顺盖严,三道大白纸就该交活儿了,要做到平整美观。

- r% j( \( M- [, t6 ~7 H

  先前裱糊工还要自己打糨糊、劈竹签子,不知从何时起,给谁家干活儿白面就由谁家出,熬糨糊时也有人家要兑上少许六六粉或敌敌畏,以防止被土蟞或耗子嗑,那年头耗子也饿呀。

1 M$ w9 D9 V4 x [3 u* y

  老崔是个纯手艺人,不招灾不惹祸的话也不多,不抽烟不喝酒,兢兢业业地只管干活儿,算得上是个老好人,就连文革初清三代挨个过关,老崔也平平安安地过来了,没遭什么罪。

4 q: n& G! ?5 B. x2 R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老崔的老伴不知怎地摔了一跤,到医院看来看去的,反倒弹了弦子,再后来,卧了炕,脑子也就有些不大明白了。老俩儿只有一儿一女,儿子在外地上班,成了家,日子过得紧巴巴,原还指望着爹妈接济,闺女插队在陕北更是自顾不暇。

- J! k0 @9 ?! n; y, U

  老崔是老四级,月薪六十二块四毛八,本来日子还算宽裕,接长不短地还能接济儿子些,贴补闺女些。可自打老伴病倒,经济上很快便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生活上就更难为他了,带老伴儿瞧病、买药,忙前忙后的,家里的一摊活儿全落在他一个人身上。原本回家像大爷似的,横草不拈竖草不拿,油瓶子倒了都不扶,全凭老伴儿侍候的老崔,只好从头儿学起。

( k$ n+ m# ^4 O6 C& T: b

  班组里早先有个“起会”的习俗,关了饷每人凑上一块二块钱,多者不限,找个大家信得过的人掌管这笔钱,谁家有个着急上火的事儿,可以从会上借用,是个救急不救穷的意思。过去,老崔是“互助会”攒钱的积极分子,由于家里负担轻,五块十块的也经常出。可自打老伴有了病,他一下子变成出得少借得勤了。时间短还不显,日子一长,就有人有意见了。那时候谁家都不富余,有个三长两短的,也都希望着“互助会”能帮一把。最怕的就是有人长期只借不还。

' A S0 b H0 a6 Z/ u, K1 l4 F

  这样的日子转瞬就过了两年,旁人眼里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而崔裱褙的眼里却是艰难孑孓,苦熬苦曳。虽说还存在着一丝幻想,巴望着哪天一早起来,老婆子明白了,下了炕,啥都如从前一般,再过几天踏实日子,可心里也知道这不过是自己安慰着自己个的一点儿念想罢了。

# C# m2 e0 j( l+ f1 D8 B

多亏老崔的徒弟小贾经常来师傅家,帮着洗洗涮涮,给师娘擦擦身子,喂喂饭,给师傅归置归置屋子,说说宽心话儿。

- H9 w4 d$ U9 m8 S

  开始街坊邻居们还都夸这姑娘心眼好,知道心疼师傅,可时间长了,难免与个别街坊们有个磕头碰脑的,不知怎的,闲话就传了出来。

" g; i) f, l& n- } E0 I5 k- P

  按说人嘴两层皮,只要自己行得端走得正,别人说什么只索由它去。可那个年月不像现如今,小贾又是个黄花大闺女,舌头底下能压死人。飞短流长地砢碜话多了,在这儿咱也就甭学说了,反正挺不堪入耳的。

% P( J2 }& h V5 G- S. H p

一来二去的街道积极分子们当成了事儿,找到老崔郑重其事地说了说;单位也出面找谈话,尽管老崔指天划地的赌咒发誓,人家却笑得很诡异,引用句主席语录,叫做“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还道是“无风不起浪,自己多注意吧”。

& B, L0 X* U5 Y! i; ~3 W

  崔裱褙被气个半死儿,又不知找谁理论去,可他终究是个大男人,还抗得住事儿。徒弟小贾可就惨了,为避嫌再也不敢登师傅家的门,还主动要求调换了班组。就这样还是让她爹妈听说了,一顿臭骂加上几耳光。姑娘脸嫩受不了,一气之下喝了敌敌畏。幸好抢救得及时,捡回了小命儿。没过多久也就嫁了人,男人腿脚有些残疾,不过还算疼她,再过不久她就调换工作到了其他单位,没有了丁点儿消息。

" n! O; R+ s$ e V' Y- c! @

经过这事儿,老崔更不爱说话更沉闷了,依旧烟不抽酒不喝,上班干活,下班回家,一如继往地照顾着他瘫在炕上的老伴。

o% e1 t; I/ X/ W* Q0 ]8 q

  只是甭管谁劝,他再也没收过徒弟。


4 v( d4 j$ t% d0 Z/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 18:48:09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安德路在2012-1-4 7:49:00的发言:
拜读!向瘦影先生致敬。
7 X! q: U+ _; A1 p

给您问好了~~~~~~~说拜年早了点儿:)问候了!

, t+ |7 ]' h# t* A6 y. S" u E

安德路那块儿也有些情结,所以喜欢看您讲述的那些风土人情----------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又见飞刀在2012-1-5 21:52:00的发言:
W+ D$ v7 T& @2 P

读着舒服,真好!

) e! r* p" J) b* g4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5 22:37:04编辑过]
: _# X" W' ~- D# q$ q/ I1 ]. E! Q

谢谢--------

- x3 }0 v2 I, y _4 N

能让您看着舒服,我就开心放心了:)

% [! T2 c& M h! W+ n' n. P4 T

祝安!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2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屋子在2012-1-7 22:33:00的发言:
7 q0 B5 @+ k' p: w; X

好文拜读啦,师兄!!

! W* E6 X. d7 }9 w. v7 N

 

, y( H$ n/ C% O! c

您何时有空啊?咱们牛街聚一聚,酒一酒?

" b% |% f, \5 |& r# A3 y6 |

师妹总是这么见首不见尾的:))忙什么呢?

/ c/ C& N5 v! K4 X, I

想什么时候聚由你,招呼一声就行,咱是随叫随到:)

发表于 2012-1-7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拜读啦,师兄!!

7 R3 K& g* E* T" C! X0 K5 V

 

) b1 G6 |% \1 s' \

您何时有空啊?咱们牛街聚一聚,酒一酒?

发表于 2012-1-5 2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着舒服,真好!

% W) |$ X! r' @5 @4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5 22:37:0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1-2 1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年了,借此机会向老北京网的各位朋友们问好----------

( r/ B3 g7 [2 h. k( u5 N2 F; r

愿2012年里        幸福安康 !   万事如意!!   合家欢乐!!!

- e" ]7 j4 D! w7 h6 {

 

. G) h3 q) V5 R+ {6 ?+ s' _4 T! O, a& x

                          心想事成-------------

J% s3 c5 i9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 18:54:10编辑过]
发表于 2012-1-2 2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b, `8 K1 s: N* f6 r

       您说的事,我们知道点,裱褙 这活是给裱字画。我们院子就有一个大姐是裱画的,在琉璃场上班。是个细致活。糊顶棚也是又脏又累的活。穷苦大众。以前老北京逢年过节,娶媳妇,屋里的顶棚,窗子都要用白高丽纸糊过。显得屋里亮堂。小时候我们家就是如此糊过。

) [% a% e, T% b$ l9 }# H

 

发表于 2012-1-2 2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得好,那时候人们就是爱嚼舌头根子,左啊。
发表于 2012-1-2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还原了那个时代的人情世故,没有经历过的人恐怕也写不出来,原汁原味的老北京。
发表于 2012-1-2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瘦影先生这文字才算是写老了。

7 t6 u" j* w9 `6 O; n% ]6 A

 

; Q, `' q( O: c2 q+ }: T# S$ Y3 P

 

$ i4 G& I( X/ a

新年好,瘦影先生!!

发表于 2012-1-3 1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年前北京草民的生活,好比一幅卷起的画卷,又被瘦影老人徐徐掀开,露出市井一隅。静心细读,慢慢品味,不觉间思绪已经拽回到那个年代。此情此景,似乎每个老北京都看见过、经历过,只是年代久远,被尘封在记忆深处了,如今读来倍感亲切温馨。

1 l- G# D2 `' F! J+ G% K- B

   愿瘦影先生不吝劳作,时常为我们的精神餐桌加些美味,谢谢您!

- {4 N4 K6 H m, p7 t7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3 19:54:2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0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了然客在2012-1-2 21:53:00的发言:
写的真好,还原了那个时代的人情世故,没有经历过的人恐怕也写不出来,原汁原味的老北京。
# a. G4 p Z' |$ m2 Q# n" I& t. w

人到老了,时不常的总会想起经历过一些事情,挥之不去,特别是些平常的人,平常的事,

$ X. }, ~; @& M, f$ G2 G

他们平常地来了,又平淡地走了。能让他们从我们的记忆中再重现,或许是件有益的事情~~~~

5 E: L% v# Z1 k- R2 o# X1 M. Y$ L

问好朋友-------愿新的一年万事如意:)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0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长鹰飞在2012-1-2 22:24:00的发言:
( X, l& |! v: r7 ?" s

瘦影先生这文字才算是写老了。

+ s; {2 P% w$ }- v

 

1 ]# G2 A* v4 h: v N

 

0 W5 U; m- E" ~5 {- k# l D

新年好,瘦影先生!!

4 O$ y* r% h2 y4 b$ U1 t% X3 |0 w

感谢加精,愿鹰版新年快乐-------------:)

! U! q/ P3 H: x' G( j

辛苦一年了,得给您道个乏,新的一年您肩上这副担子还得扛呀~~~~~

) K. |' ?/ B8 e: V1 L! y0 r. k1 |

好在大家伙都认可,坛子人气儿也挺旺。

. U% a- \* r3 s

让掌柜的给咱这坛子加个精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2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范思悦在2012-1-2 20:24:00的发言:
9 D N0 N6 g) q

 

3 r+ [4 ?7 M9 Z5 f) E, q4 O; F9 ~

       您说的事,我们知道点,裱褙 这活是给裱字画。我们院子就有一个大姐是裱画的,在琉璃场上班。是个细致活。糊顶棚也是又脏又累的活。穷苦大众。以前老北京逢年过节,娶媳妇,屋里的顶棚,窗子都要用白高丽纸糊过。显得屋里亮堂。小时候我们家就是如此糊过。

- z) t% i( t, V( x& L

 

: k/ S& |% N {# p

过去日子过得艰难,老平房多是纸顶棚,如今已经少之又少了,“老崔”若在世,应该也早下岗失业了:)

4 S1 ?0 T0 {0 \! f; ?2 `/ T& H

问候朋友,祝新年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马营海在2012-1-2 20:53:00的发言:
文章写得好,那时候人们就是爱嚼舌头根子,左啊。
( n% K* T( Q$ h7 c2 B

新年快乐---------问好马先生:)

4 M2 S- r4 C- P" k$ e0 Y) \

 

$ P |, n% C; H1 b3 M

那个时代,有时传传闲话就可能要了人的命呀-----------

发表于 2012-1-4 0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向瘦影先生致敬。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0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董瑞征在2012-1-3 19:54:00的发言:
7 Z4 ?) }: }& }( _

    四十年前北京草民的生活,好比一幅卷起的画卷,又被瘦影老人徐徐掀开,露出市井一隅。静心细读,慢慢品味,不觉间思绪已经拽回到那个年代。此情此景,似乎每个老北京都看见过、经历过,只是年代久远,被尘封在记忆深处了,如今读来倍感亲切温馨。

+ _$ ]# I8 I& D

   愿瘦影先生不吝劳作,时常为我们的精神餐桌加些美味,谢谢您!

. a; Y3 S0 F8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3 19:54:23编辑过]
% l+ l; ?: b% f2 c) a8 p

问好董先生~~~~~~~~~~

& i* a+ N( G2 Y; n

都是些老北京的旧事琐事,能让您觉得亲切温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我得谢谢您-------

发表于 2012-1-14 2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12-1-8 22:34:00的发言:
+ p, j8 E7 |: A( q% \: P# ?

师妹总是这么见首不见尾的:))忙什么呢?

0 x" l. `8 U* d3 h" B6 W8 V

想什么时候聚由你,招呼一声就行,咱是随叫随到:)

# n/ N5 a% g, t1 Q! @. N, ?' F6 X

 

9 p3 T* F7 W, G" N) O" c

好啊好啊!详见站内短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9 02:06 , Processed in 1.16280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