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57|回复: 25

[原创] 老北京酒馆---童年的回忆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12-29 0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 x( w# ^- r. l1 ~

         老北京酒馆fficeffice" />

! L, Q2 o7 N% g6 D8 G

                            ---童年的回忆

4 j+ ^4 m3 F( K) e5 F

北京早已没有酒馆了,如果现在说我们在北京吃饭喝酒的地方,都是叫做饭馆了。虽然有的饭馆也打出酒馆的招牌,其实都是名不相符的饭馆。

0 f; y, H$ G8 N3 ?3 |

我所知道老北京酒馆的消失,大约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也就是“散啤酒”消失的时候。也许酒馆的生意从国营转入个体后,个人承包的主要主导思想是以盈利为目的,这样就完全改变了传统性质的酒馆经营思想了。过去的酒馆,许多地方和鲁迅先生所提及的咸亨酒店相似,来喝酒的人不仅是喝酒,也是闲聊的场所,许多非正式的消息都是来自那些地方的居多。

; [' Z( l+ w2 I, j/ M

酒馆,好像是非主流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场所,来喝酒的人除了喝酒外,一是想把自己的知道的事情告诉大家,二是也是想听听别人有什么新的消息和新鲜事,以便再和不知道这个消息的人传播,以表示他的消息灵通性,从中得到一种无形的崇拜。

1 Q* C& V; G0 d

老北京酒馆来喝酒的人,最早都是来自重体力的劳动人为多,这些人平时工作完后,都是很自然的聚集到酒馆,说说自己的心事,发发牢骚或者大骂几句,消气后,再听听旁人的心声,也听听来自不同地方的怪事,大家一乐也就愉快回家了!当时酒馆消费很低,“酒菜”很适合来喝酒的人群,不是很贵。除了这些重体力的人群外,也有“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那种人”,主要是来凑热闹。我当时很年轻,也来凑过热闹。在这些人群中,我总感觉能得到一种无形的文化享受,尽管这些人没有受过很好的文化教育,但他们都是很朴实而又热心,知道的事情也很蹊跷,虽不是官方消息,但胜过官方消息,在叙述这些消息的时候,往往伴随着许多乐趣和不寻常的感受。

& w. T5 w& x6 s& e0 S }

记忆中最早北京人最爱喝的白酒就是二锅头了,当时的价格是一毛七一两;还有一种叫做是粮食酒的白酒,价格是一毛三一两。酒肴也很随意;猪头肉两毛一盘,也有三毛的,比两毛的盘子大一点,还有店家自制的各种食品,价格并不高。一进酒馆的门,就能闻到一种酒香味,同时能听到各种说笑的声音,很是让人感到欣慰。

' C1 e, T! S9 I5 h. J

老北京酒馆的常客,一般在冬季都喝热酒;热酒,就是把酒放在一个叫做酒嗉子的器皿里,用热水加热后再喝,所以酒的蒸发,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酒香味。

, j# A- O) z F" Q9 y

我并不知道酒文化是否是从这里传开来的,但在这些地方确实能感到一种很深奥的神秘文化,但不是街头文化。像北京稀奇古怪的故事在这样的地方传出来的比例可能很大。故事的真实性并没人来进一步考证,从感情上,即便故事是不存在的真实,人们也愿意希望它是真实的,很不想辜负说故事的人的原本愿望。也可能这也是大家能聚到一起的一个总要原因。

8 M1 ?" o% _8 g! ?5 a$ D! p" T

后来的许多年后,白酒的价格涨到了两块五了,那种粮食酒看不见了,散装啤酒也越来越少了,来酒馆喝酒的人并不少,但已经不是最早的那些人了,许多的老年人,都是刚步入到这个队伍中的,话题也有了些变化,已经从说老北京的稀奇古怪事情话题转到国际上的事情了,也有话题根本不沾边的,别人听了还为之感到支持的,像:说他的朋友到法国学英语的;说日本的位置在欧洲的,还有说秦始皇是清朝的和说秦始皇是明朝的两派人各持己见,说得都要打架的;这些人可能受教育的程度远大于那些劳动人们,但素质和表现出来的文化修养却远不如那些人们了。

6 {, P& z- E+ {/ S& r0 M d0 \

好久没去酒馆了。前几天朋友来找我闲聊,说找个就近的酒馆喝酒聊天。我找了半天都没找到过去那种酒馆了,随意找了个挂着酒馆的招牌的饭馆。白酒已经不卖零散的了,一要就是一瓶,说是传了八百年的二锅头了,价格还不低,可能价格高的原因就是广告费在里面呢。喝酒吃饭的人大部分都不是北京人,就连开店都是外地人了。喝酒聊天的人还是不少,带有各种方言的人都有,就连店老板说的话我许多都听不懂了。聊天的内容又有了新的变化了:有聊股市的,也有聊在股市里赚钱了却仍饿着肚子的;有的说是刚从国外回来的,也有说刚从国外回来把美国的地方说成英国的;也有把欧洲国家说成是美洲的…..

' N o5 R1 H J

老北京酒馆可能永远找不到了,那些朴实人的话音也越来越少了,如果要是回忆当年老北京传统文化或者老酒馆,只能从老舍先生的故事里找了!

9 `# d: e1 c+ e/ X

 

0 t: f% k6 y( b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9 1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忆中,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京味儿酒铺遍布京城的大街小巷。这里抛砖引玉,罗列一下。欢迎各位补充!--- ; C# J6 M0 \2 I" T/ N

        德胜门外迤北50米路东;

( C% M8 ~. E5 x; m/ {: D

        西直门内迤东50米路北;

* ?- a$ R+ j8 A) t9 Y" [& B

        平安里丁字路口路西(宣传影壁南侧);

' P" E5 [6 u6 d+ u {. {" x$ j

        白塔寺宫门口;

) F' g, L+ u+ l+ G' A& y o

        地安门大街路东;

. ]" x7 W& n/ m. ]6 y7 \/ ~

        朝阳门内迤西50米路南;

2 b9 H( f5 v- W: W, `

        隆福寺街路南;

) _# B/ x d" z) L' x: k. f

        法华寺街西口路北;

" z# K+ V& r1 Y4 `

        大栅栏粮食店街路西;

9 v1 i" z3 L2 H7 ?8 H( V

        珠市口路口迤西30米路北;

2 D" ?( ~0 H' T0 d/ L* j! p

        铁门胡同南口东侧;

$ _7 g5 s* J) o( c1 Y

        天桥市场街路北(天桥电影院后侧);

' z: o- b; b9 O( [& X" h) ]( o: _$ |7 |

         牛街北口路口东北角;

@0 }4 p$ ~. f

         白纸坊北京印钞厂(541厂)大门迤北30米路东;

# E _, {5 Y1 r' N) o# y7 A

          ......。

|; w. M5 y6 ?0 o% l Z+ \5 b

 

发表于 2011-12-29 1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摘苹果的人在2011-12-29 12:32:00的发言:
    记忆中,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京味儿酒铺遍布京城的大街小巷。这里抛砖引玉,罗列一下。欢迎各位补充!--- 0 S5 v" x+ W/ H# G

        德胜门外迤北50米路东;

' Z% S1 g; F7 [

        西直门内迤东50米路北;

: V! e' s+ x; b* j

        平安里丁字路口路西(宣传影壁南侧);

) `6 l% L- R6 L1 V

        白塔寺宫门口;

6 m: \* k0 [$ \, F

        地安门大街路东;

8 H& W& Q q! }/ Y. \4 I0 M/ a

        朝阳门内迤西50米路南;

& M9 e b3 ]0 L7 B R

        隆福寺街路南;

1 a4 f0 [4 }* W* m2 @5 h0 t3 \$ E

        法华寺街西口路北;

) D1 {$ \6 t2 c U6 `& t

        大栅栏粮食店街路西;

7 f' q/ Q: n+ V- _3 B

        珠市口路口迤西30米路北;

V# y; i3 s$ a# u

        铁门胡同南口东侧;

4 D; w. o8 D1 {, j6 z8 ]

        天桥市场街路北(天桥电影院后侧);

# _2 a# {$ R* A1 t' M3 N8 C7 |

         牛街北口路口东北角;

. r% ?! b0 [5 s1 o5 R

         白纸坊北京印钞厂(541厂)大门迤北30米路东;

- S4 ^/ o d6 U

          ......。

# R' o. @, V7 k7 J. L

 

6 y* F7 i# ~4 D8 U" [4 g8 ?% I3 @

真是的,很想念那时候的酒馆,店面不大,几个老头(我感觉酒馆的服务员都是老头)不紧不慢的忙活着,那几张桌子从一开门总是满座,夏天的散啤,冬天取暖炉上的酒嗉子冒着热气,那酒香充满了整个酒馆。

/ l' o' ^) a, {! }8 z

就在楼上提到的珠市口路口西30米路北的那个小酒馆,在八十年代末就出租了,改卖电器了,这里就是国美电器的发源地,诞生了一个有名的大人物——黄光裕

发表于 2011-12-29 1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80年代以前,在南池子北口路西,有个不错的酒馆儿。凉粉儿八分钱一碟儿,拍黄瓜一毛钱一碟儿,粉肠儿两毛钱一碟儿。在路东对面儿,还有个卖灌肠的小铺儿,一毛钱一大盘。经常有人端着几盘灌肠到对面酒馆儿喝酒。卖灌肠的嚷嚷着:“完了事别忘了把盘子给我送回来啊!”) c3 W6 ^/ W&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9 13:05:22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2-29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敲了擦掉,敲了擦掉,踟蹰有一个钟点儿,我觉着我还应当说说我的一些想法。

) J3 Y% s+ \& V% Y* q8 R

 

3 A3 F4 c# h, P# t! D

-------------------

! F4 W$ b; m) g4 ]9 ~8 c" C# H

1:有关老北京讲述的书籍一本一本地出,满怀欣喜地读,那欣喜和期许缺氧的烛焰一样,摇晃着不大健壮的身子在我眼前跳,慢慢死寂——一缕青烟的划痕都很少留下。

$ R) J: z: u% w% d8 P8 B

    这种感觉有好长时间了,逐渐的,我被一种阅读疲劳驱赶着,说阅读疲劳或许不大恰当,审美疲劳比较合适。我变成了一块被反复折叠的白铁皮,“熟”处有一道很深的断裂痕,这令我极度不自在。

3 [4 \* a0 W; A: U, P* j

    我不能要求每一个作者都适应我的阅读,如同不能要求我妈每天都按照我个人的口味来置备晚饭。

) P3 ~& L% E8 g

    但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晚饭无论多少人吃,标准即便模糊,可应当有。

1 F* R( G2 h3 ^% D$ s

    我以为的标准应当是:记事准确,抒情有根,行文规束,怀旧不厌新。

) [: x& q7 m5 X" ~# M* E

 

. z4 A9 Q4 V& D: u2 a

2: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如早一些的张次溪、金受申;稍后齐如山,唐鲁孙,再后王世襄、翁偶虹等老先生们,他们文字在讯息传达准确的基础上,文学气味浓郁。谈有所专,论不漶漫。

! \2 ^; y- ]- v) h

    普通人囿于教育背景不同,传统文化熏陶深浅等关系,“横论”起来应当还是有些难度。所以我觉着就一个问题紧一个角度深挖可以考虑作为一种思考(写字)方式——那样或许就避免了不屑于说小,啥都想说又说不透之类的别扭存在。

% ]( m; a& D& d3 X$ o

 

& y, L( @+ H/ O4 h: w0 K0 t

3:我年岁小,阅历的短板存在,所以我的桶里注定装不了多少水。我愿意我的同好——众多喜爱写字的网友们轻舀慢擓,不急不慌从容地写字,而不是,而不是总是起头儿——今儿想织件毛衣,明儿又改主意惦记编个围脖,听见隔壁儿仨儿媳妇给仨儿生了个小子改道打起了屁帘子。其结果呢,毛线费了不少,未完成品扔了半炕一屋地,下脚儿的地方都没有。

# A0 R2 }. l. u4 a3 p* F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这样的认识:感受 这个东西跟毛线有区别,毛线用过了可以拆洗之后再来,感觉和写作材料大多都是一次性的,使了便没了。

* ~4 \; @2 |* |( E

    所以我奉劝大家,手里的东西省着点儿花,爱惜点儿用。谁都不是庄稼地,一茬一茬收长耗元气,中医说,元气娘胎里带来,就那么多。

3 D! Q. S: T6 q( H! V- f1 h

 

6 M, d: O+ N2 v, D9 t) B9 P: p

4:前几天一个网友,人家也是好心,认为 图文并茂 好,会给这个版块儿带来更多眼球。我回复人家,我说我不需要更多眼球,眼球多,透着热闹,摊主们 耍 起来有精神,我没听说过文字能和中幡 狮子和叉一样抡起来 耍弄,严不严肃遑论,富贵病那么多,眼晕闹心咋治?抛饼产在印度,蝎子店里绕颈兜膝花里胡哨的抻面片儿总让我感觉很脏。

( ?8 P( F) W9 F+ Z2 T! \

 

. Q- w: `% h5 ]# u

5:如果说文字有生命的话,平和与实诚大约可做干粮。我喜欢平和朴实如同楼主的那些文字,硬了馏馏,凉了炒炒,青菜豆腐萝卜窝头——嚼久了,真味溢自舌腮,简净回甘,是一种淡甜。

9 e6 t* Z# h2 U. ]4 M/ ?- }7 A# X

 

( Y% u6 Y5 c6 I* Z

-----------------

0 l9 a/ P) b! e& k% j

以下说与楼主:

8 V! B V$ a: N

      

1 `, b% b D% B

     我没资格给您提意见,由于在这儿暂持咱这个版块,有些话不说憋得慌。看着您一篇一篇敲字,力气大而应和者少,多少的,总有些不忍。

) ^# j9 [$ I, v8 D9 X. q

     我觉着您行文中或许应当保持一个选词用字的统一,口语化也好,书面化也好,注意一以贯之,二者羼杂,大约会搅乱您的思路,思路出杈儿很多时候会让一棵挺好的小树长“疯”了。另外,文成之后,还要注重多修改,删去重叠拖沓句子(这也包括意思的重叠,比如您本篇文字中写馆子中人们掰扯话题 前后 主要内容的重叠。),除非有意强调,重叠感在一篇文字里挤着,会令读者感受到作者写作思路的随意与不宽展。

+ x1 ?% [: H5 t |9 ~+ k& n

     写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假,但要注意 化 这个程序,信息也好,文字表述也好,不能照章全搬,您得让她变成您“自己的”,然后吐出来的丝才会光滑没有疙瘩感。那样做写字的速度会变慢,可成活儿之后的成品率会有大大提高。

, ~/ D! ]. | I' J/ |

     近些年跟一些刊物报纸打交道的我有一个感受,返修是一个特别令人挠头且讨厌的活儿,削削改改背离初衷不说,画鹘类鹜,趋足蹑踵帮女孩拉裙子链儿——费力不讨好,^_^,别说还有个流氓的小草帽 派出所墙上挂着等主儿。

# A8 l: P6 A c

 

* A( m! g B! {9 i

--------------------

2 S, m4 f( n! L' F! w: c4 x# u

有些小事催着,不能安心,语不成句,楼主担待些看!

6 Y0 B- E- q7 D j" p7 T

一揖到地。

+ t7 _, @9 z/ y

 

# s' B- s' K8 x" v

 

( i: |4 [- o- ?, ?* E+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9 10:00:57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2-29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曾祺先生的《安乐居》,写的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小酒馆,至今读起来仍然令人神往。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南长街在2011-12-29 9:58:00的发言:
汪曾祺先生的《安乐居》,写的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小酒馆,至今读起来仍然令人神往。
+ C: o" P. p4 ?5 q9 |6 d

[em5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em52]以下是引用草长鹰飞在2011-12-29 9:56:00的发言:
1 L' t3 a' L/ e! A' ^( N

敲了擦掉,敲了擦掉,踟蹰有一个钟点儿,我觉着我还应当说说我的一些想法。

# B7 R- e P9 { O" N

 

# ~, i1 n# y& O6 _: ]

-------------------

/ a1 [3 Q/ B! v) [2 _4 _

1:有关老北京讲述的书籍一本一本地出,满怀欣喜地读,那欣喜和期许缺氧的烛焰一样,摇晃着不大健壮的身子在我眼前跳,慢慢死寂——一缕青烟的划痕都很少留下。

+ R% h k) E2 i: e

    这种感觉有好长时间了,逐渐的,我被一种阅读疲劳驱赶着,说阅读疲劳或许不大恰当,审美疲劳比较合适。我变成了一块被反复折叠的白铁皮,“熟”处有一道很深的断裂痕,这令我极度不自在。

* m( p" Z: T9 A4 j" V& W

    我不能要求每一个作者都适应我的阅读,如同不能要求我妈每天都按照我个人的口味来置备晚饭。

& }! V# o+ G4 e) I1 x+ E7 n

    但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晚饭无论多少人吃,标准即便模糊,可应当有。

5 P& |& Y; t% h$ `; i

    我以为的标准应当是:记事准确,抒情有根,行文规束,怀旧不厌新。

1 n6 r+ ?# N- F+ T+ k4 \; h% ]

 

- z7 \+ I$ y' N6 G

2: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如早一些的张次溪、金受申;稍后齐如山,唐鲁孙,再后王世襄、翁偶虹等老先生们,他们文字在讯息传达准确的基础上,文学气味浓郁。谈有所专,论不漶漫。

9 g5 T! S% m: D* H. }6 I' [+ Z7 x

    普通人囿于教育背景不同,传统文化熏陶深浅等关系,“横论”起来应当还是有些难度。所以我觉着就一个问题紧一个角度深挖可以考虑作为一种思考(写字)方式——那样或许就避免了不屑于说小,啥都想说又说不透之类的别扭存在。

* t# H1 G8 \4 n5 v

 

8 W& b. C# u$ C" j; d' i

3:我年岁小,阅历的短板存在,所以我的桶里注定装不了多少水。我愿意我的同好——众多喜爱写字的网友们轻舀慢擓,不急不慌从容地写字,而不是,而不是总是起头儿——今儿想织件毛衣,明儿又改主意惦记编个围脖,听见隔壁儿仨儿媳妇给仨儿生了个小子改道打起了屁帘子。其结果呢,毛线费了不少,未完成品扔了半炕一屋地,下脚儿的地方都没有。

; n q0 z% q: W X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这样的认识:感受 这个东西跟毛线有区别,毛线用过了可以拆洗之后再来,感觉和写作材料大多都是一次性的,使了便没了。

5 a5 S w- V' d8 W9 Q/ h

    所以我奉劝大家,手里的东西省着点儿花,爱惜点儿用。谁都不是庄稼地,一茬一茬收长耗元气,中医说,元气娘胎里带来,就那么多。

7 X" P" T) \* }/ m

 

+ T' ]* t1 t# q* a

4:前几天一个网友,人家也是好心,认为 图文并茂 好,会给这个版块儿带来更多眼球。我回复人家,我说我不需要更多眼球,眼球多,透着热闹,摊主们 耍 起来有精神,我没听说过文字能和中幡 狮子和叉一样抡起来 耍弄,严不严肃遑论,富贵病那么多,眼晕闹心咋治?抛饼产在印度,蝎子店里绕颈兜膝花里胡哨的抻面片儿总让我感觉很脏。

# b/ D# F( D' @) d

 

4 _( z) S3 _$ n$ F% r+ B0 k

5:如果说文字有生命的话,平和与实诚大约可做干粮。我喜欢平和朴实如同楼主的那些文字,硬了馏馏,凉了炒炒,青菜豆腐萝卜窝头——嚼久了,真味溢自舌腮,简净回甘,是一种淡甜。

: T- ?% ?- p' K. Q: A% g

 

5 a9 s* f$ z$ G' U7 z, d) N* U

-----------------

. N2 ^2 H+ x7 P' j

以下说与楼主:

/ |! U: {( H: T* I. X

      

1 T; ~4 N: `/ O0 j2 D. s) A0 B

     我没资格给您提意见,由于在这儿暂持咱这个版块,有些话不说憋得慌。看着您一篇一篇敲字,力气大而应和者少,多少的,总有些不忍。

* }1 K7 ?7 Y9 t4 T* Q

     我觉着您行文中或许应当保持一个选词用字的统一,口语化也好,书面化也好,注意一以贯之,二者羼杂,大约会搅乱您的思路,思路出杈儿很多时候会让一棵挺好的小树长“疯”了。另外,文成之后,还要注重多修改,删去重叠拖沓句子(这也包括意思的重叠,比如您本篇文字中写馆子中人们掰扯话题 前后 主要内容的重叠。),除非有意强调,重叠感在一篇文字里挤着,会令读者感受到作者写作思路的随意与不宽展。

% V8 I; X3 r7 a) W2 y* k! e6 r! b$ F

     写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假,但要注意 化 这个程序,信息也好,文字表述也好,不能照章全搬,您得让她变成您“自己的”,然后吐出来的丝才会光滑没有疙瘩感。那样做写字的速度会变慢,可成活儿之后的成品率会有大大提高。

: ^0 \1 G9 L7 u, M' n

     近些年跟一些刊物报纸打交道的我有一个感受,返修是一个特别令人挠头且讨厌的活儿,削削改改背离初衷不说,画鹘类鹜,趋足蹑踵帮女孩拉裙子链儿——费力不讨好,^_^,别说还有个流氓的小草帽 派出所墙上挂着等主儿。

4 h7 h- Y" M2 z: Q

 

+ _ h9 Q) U2 [& d M2 L

--------------------

, u( A$ R8 b7 J. \2 G5 R( Q

有些小事催着,不能安心,语不成句,楼主担待些看!

4 O' n+ f5 b% b8 U9 a& g

一揖到地。

' g: C. `5 @% [

 

( q4 K2 S' f, [

 

# P" s! V& B# V5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9 10:00:57编辑过]
% k& _/ V: R9 {. e/ r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马营海在2011-12-29 8:30:00的发言:
现在北京消失的何止小酒馆啊,连人都快没了。
k& L3 t5 n. {9 }

[em64]

发表于 2011-12-29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北京消失的何止小酒馆啊,连人都快没了。
发表于 2011-12-29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草长鹰飞)敲了擦掉,敲了擦掉,踟蹰有一个钟...

瞧瞧,瞧瞧,这是你一个人的梦想,只能是你一个人的。

% x6 y [6 E( V. M# G3 X, \3 _

我无所谓,我是打酱油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0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em64]以下是引用吃嘛嘛香在2011-12-29 13:04:00的发言:
. ?9 W+ G) F5 F' b0 x

真是的,很想念那时候的酒馆,店面不大,几个老头(我感觉酒馆的服务员都是老头)不紧不慢的忙活着,那几张桌子从一开门总是满座,夏天的散啤,冬天取暖炉上的酒嗉子冒着热气,那酒香充满了整个酒馆。

/ k$ \ b I7 h) z

就在楼上提到的珠市口路口西30米路北的那个小酒馆,在八十年代末就出租了,改卖电器了,这里就是国美电器的发源地,诞生了一个有名的大人物——黄光裕

# p7 q4 T2 f! @' j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0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em64]以下是引用老片在2011-12-29 17:26:00的发言:
- X9 y0 E$ c6 P- P3 v5 _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r002764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c% t9 t3 i- c0 w4 Z# H6 O+ m/ I2 ^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0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哭着来的在2011-12-29 21:36:00的发言:
八楼朋友所提到的铁门胡同南口酒铺,我记忆中好像是西侧。我最爱吃它的下酒菜是在笸箩里盛着的加工好的毛蚶。
9 g4 y3 _; H. M6 D3 j% _% {

[em5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0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em53]以下是引用董瑞征在2011-12-29 13:05:00的发言:
  80年代以前,在南池子北口路西,有个不错的酒馆儿。凉粉儿八分钱一碟儿,拍黄瓜一毛钱一碟儿,粉肠儿两毛钱一碟儿。在路东对面儿,还有个卖灌肠的小铺儿,一毛钱一大盘。经常有人端着几盘灌肠到对面酒馆儿喝酒。卖灌肠的嚷嚷着:“完了事别忘了把盘子给我送回来啊!” 2 X2 m1 b& z/ h' Z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9 13:05:22编辑过]
k/ k; r+ Z( U! r2 V$ x5 [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0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片在2011-12-29 17:28:00的发言:
补充一个;蒋宅口丁字路口东南角104无轨电车站。 7 X! Q2 D `2 h; I% N, Q; 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9 21:53:41编辑过]
5 @! K7 ^9 u( I; U: _/ G+ L$ `

[em56]

发表于 2011-12-29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门西侧对。东侧是酱园子
发表于 2011-12-29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楼朋友所提到的铁门胡同南口酒铺,我记忆中好像是西侧。我最爱吃它的下酒菜是在笸箩里盛着的加工好的毛蚶。
发表于 2011-12-29 1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个;蒋宅口丁字路口东南角104无轨电车站。
: V2 F' t! |  z, B% w7 U2 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9 21:53:41编辑过]

[原创] 老北京酒馆---童年的回忆

[原创] 老北京酒馆---童年的回忆
发表于 2011-12-29 1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董瑞征在2011-12-29 13:05:00的发言:
  80年代以前,在南池子北口路西,有个不错的酒馆儿。凉粉儿八分钱一碟儿,拍黄瓜一毛钱一碟儿,粉肠儿两毛钱一碟儿。在路东对面儿,还有个卖灌肠的小铺儿,一毛钱一大盘。经常有人端着几盘灌肠到对面酒馆儿喝酒。卖灌肠的嚷嚷着:“完了事别忘了把盘子给我送回来啊!” " _' v. k: l- @+ ~5 \ m/ ?4 X9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9 13:05:22编辑过]
+ x' F5 F7 j0 }9 G0 Z


发表于 2011-12-30 1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龙潭湖鸽子市就有一家酒馆,散白酒、散香山烟卷、五香烂蚕豆、牛蹄筋儿.........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8: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英格格在2011-12-30 15:10:00的发言:
酒馆,这文章写的真好!谢谢您的奉献!欢迎接着来! 0 c: g" T" r" c! 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30 15:10:19编辑过]
! i6 O! v$ j# q. d6 O: H- V. \5 V

[em6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三联儿在2011-12-30 17:29:00的发言:
原来龙潭湖鸽子市就有一家酒馆,散白酒、散香山烟卷、五香烂蚕豆、牛蹄筋儿.........
$ I" f" c* o+ N5 @ M& z

[em57]

发表于 2011-12-30 15: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酒馆,这文章写的真好!谢谢您的奉献!欢迎接着来!: E9 d% f# B" y$ f5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30 15:10:19编辑过]
发表于 2012-1-25 14: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说他的朋友到法国学英语的;说日本的位置在欧洲的,还有说秦始皇是清朝的和说秦始皇是明朝的两派人各持己见,说得都要打架的;这些人可能受教育的程度远大于那些劳动人们,但素质和表现出来的文化修养却远不如那些人们了。
: A9 c* G% W$ J* u[BR]            我也打算去美国学相声,关于秦始皇的问题穿越多了那朝都一样,就不用争了,2012地球爆炸说不定日本能飞欧洲去。
发表于 2012-1-26 1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沙滩老中宣部对面,2张桌子一个炉子,半截柜台。据说北大时候就有。不定多少名人在那醉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0 11:45 , Processed in 1.181678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