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老字号”70%处于自生自灭状态,20%能够维持,只有10%蓬勃发展。但苏州、无锡的“老字号”恰恰相反,70%活得很滋润,正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 |- k% A$ `2 f
通过苏州、无锡等地区对“老字号”方式方法表明,只要解决好“请进来”与“走出去”问题,“老字号”的金字招牌一定能够越擦越亮。
/ e8 y) Y- L8 v, U “请进来”就是要做好“老字号”的原址保护。“老字号”让位城市规划,这几乎是全国各地遇到的共同难题,拆迁给“老字号”带来的打击是致命的。用无锡“王兴记”董事长兼总经理薛强的话来说,“老字号”绝不仅仅是一块金字招牌,拆迁对它来说可谓伤筋动骨,搞不好就会大伤元气。& z- n2 [) K( |5 N/ t% k2 ?9 e
尽量不推倒“老字号”,在寸土寸金的商业宝地给其更多的空间!苏州市的做法对“老字号”发展无疑是极大的支持。据苏州市贸易局局长谢锡良介绍,苏州一直十分重视对“老字号”的保护,在进行城市规划,特别是在规划商贸区域、专业特色街时,把“老字号”作为骨干力量加以考虑;苏州的41家“中华老字号”中,有28家总店都设在寸土寸金的观前街,每年这里涌来的大量旅游人口,成为“老字号”源源不断的客流。无锡“王兴记”在城市改造的过程中搬离了崇安寺,但在无锡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王兴记”以优惠的价格在崇安寺购得地皮,在去年7月重新又“杀”了回去。 “走出去”则是通过现代连锁方式走向全国甚至国外,不断拓展生存空间。苏州现在有50%“老字号”实现了连锁经营,以经营各色糕团为主的百年老店“黄天源”为例,小糕团8年前就“跳”进了大上海,如今已经在全国有了360家连锁店,出口到6个国家和地区,去年营业收入达到2500万元。“采芝斋”有20多家,“绿杨馄饨店”有33家,“近水台”有60家,“朱鸿兴”有35家。1999年恢复经营的“三万昌”,已经把分店开到了南京的新街口,“松鹤楼”最近也将在北京新购一座房产,将分店开进京城。 当然,“走出去”对于习惯于手工操作的“老字号”来说并不容易,要想通过连锁经营快速发展,现代化的生产、配送方式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以“王兴记”为例,目前专门设立了一个配送中心,给其四家门店供货。“采芝斋”则在苏州新区买了一块30亩的地,首期1.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正在装修,即将投入使用。“三凤桥”则在无锡新区置地30多亩,购买了油炸机、封口机等设备,现已形成年产量3000吨的真空包装出口食品基地。 要想让“老字号”轻装上阵,产权制度必须明晰。苏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70%的国有资本退出了“老字号”;到2003年,除部分“老字号”招牌和商标等无形资产外,国有资本已经全部退出。“王兴记”董事长薛强表示,“王兴记”的改制十分彻底,作为最大的股东,他对王兴记有着绝对的决策权。“老字号”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的主体后,其内在动力与以往大不一样,纷纷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 z. z# X5 [4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