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觉寺历史沿革 # x2 U! X2 q, R6 Q1 m& ^
明永乐年间(公元一四零三年-公元一四二四年),印度高僧班智达来京,向成祖朱棣贡奉金佛五尊和印度金刚宝座塔的图样和规式,班智取达后受封为国师,赐金印,成祖并择地于西关外,建立真觉寺,供其居住,这是最早真觉寺的由来。到明宪宗成化九年(公元一四七三年),更更修竣金刚宝座塔,因台座上立有五塔,故寺庙亦谷称五塔寺。 清乾隆十六年(公元一七五一年)和二十六年(公元一七六一年),高宗弘历为母后六十及七十寿辰,两次大规模的修缮主殿、殿宇,曾增建东、西配殿,僧房和碑亭,使寺内殿堂,房舍增至一百九十五间,在修建的时候,并将殿顶改用黄色琉璃瓦,使真觉寺更一跃成为皇家的大寺院,同时,为了避先帝雍正皇帝的名讳,更改寺名为正觉寺。可惜清末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寺庙内的大部份建筑,留下了金刚宝座塔和部份殿宇。 民国十六年(公元一九二七年),真觉寺由黄姓私人购得。以后,所有殿堂均遭拆毁,只留下金刚宝座塔和塔前的两株大银杏树,一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才由北平古物保管委员会收回旧基三十亩,并重新修建门楼及院墙。 公元一九六一年,真觉寺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六十年代及七十年代多次对其进行整修。公元一九八零年成立五塔寺文物保管所,经过多年的征集与筹备,并于公元一九八七年,成立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