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92|回复: 21

[求助]有哪位网友的父辈在30年代香山慈幼院读书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11-29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旧中国的香山慈幼院是熊希龄先生开办的,海外华侨资助,用于接济贫苦家庭上不起学的孩子免费读书。我父亲36年在香山慈幼院读书,上高级小学(可能是小学5,6年叫高级小学)。当时同班同学有傅安福、钮祖泽......,班主任姓王,美术老师姓崔,历史老师姓刘。班主任还领他们去万安公墓祭奠过李大钊。77事变后他们班主任就没再来学校工作,这所学校后来也从香山迁走了,可能是熊希龄先生去世了原因,办不下去了。有资料说,香山慈幼院当年的经费比南开还多。有知道关于这所学校的人或事的,希望能介绍一些。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0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水桃花,故人千里,离岐默默情深悬两地。相思共此心,何时重与连襟!愿化春波送君去,天涯海角相寻“。在其它地方搜了一下,本坛里也有关于香山慈幼院的帖子。但我爸爸的同学可能是 找不到了。他是36年小学部5年甲班,38年毕业.一个学年都是2个班,但77事变后,学生少了,38年6年级就一个班了。同学中刘双云后来考上幼稚师范,钮祖泽在宣武门外香山慈幼院印刷厂工作,傅安福等同学就再也没见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查到,这个学校现在叫立新学校了。

发表于 2011-12-4 14: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过路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0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穷人的孩子,接受教育几乎是改变环境的唯一出路了(革命是另一条路)。香山慈幼院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熊先生病逝,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还是坚持慈善办学,确实不容易。我爸爸当年的同学中,像傅安福,是上海的孤儿,没有香山慈幼院的救助,生存都是问题的。这个学校的遗址真应该保留,让后人不要忘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4 1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爸爸叫庞振华,1924年生人。上学晚,和26年的不是同级也差不了一年。

, ?- n+ [. b0 x6 @/ d' P h3 }

我爸爸2011年8月份去世了。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才发现,香山慈幼院对他人生观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用他的话说,教育了他:人要爱一切人。他后来参加了共产党。一辈子只长过一次工资,还是普调(就是以前没有长过工资的的都给长一级),但是他确实从内心把物质的东西看得挺淡。我非常惊讶,旧中国能有这么好的学校,他的那些同学不知道现在怎样,我相信好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是善良、正直的人,衷心祝福他们健康。

发表于 2011-12-14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妈好像是,但是哪年的不知道。她姓李。后来进入北平电信的培训班还是学校,毕业后到外地工作去了。 她是26年出生的。
- l2 D) Z2 h# _1 K$ Q  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4 9:44:0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0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由于香慈在北平解放之初把双清别墅出让给中央机关,香慈的保、教人员都算参加革命工作,是离休(这个离休最主要就是看病报销上比较宽松)。香慈全部迁到阜城门内了。不过,58年退休还没有什么退休、离休。好在当时看病也不像现在这样。

发表于 2012-3-7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姥姥王湄,去年11月刚去世,98岁,是香慈的保育员,俗称王娘。据我所知,大苏娘和小苏娘早就不在了。# I" Q5 k% x. x& c# k9 n: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7 22:28:3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3-8 1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人高寿,修得福报。谢谢老人在香慈对穷苦孩子的照顾和教育,教书育人,兴邦济世。

发表于 2012-3-8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58年香慈退休了一批,有几位在东城区干面胡同的西石槽住,后院是香慈的院长,中院有范淑懿(蒙养园的负责人)和一位张姓的女老师
发表于 2012-4-3 2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祖父董振钰、姑奶董静宜、叔爷董振钵、姑奶董静白都是香山慈幼院毕业
 楼主| 发表于 2012-4-6 1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祖父董振钰、姑奶董静宜、叔爷董振钵、姑奶董静白都是香山慈幼院毕业 ".应是名门望族。知书达理方能找到生活中的幸福呀。
发表于 2012-4-18 15: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老人解放后在煤炭部工作,先去山西大同创办的大同煤矿幼儿园,而后回京在煤炭部幼儿园工作。去世后,老人葬在温泉墓园。墓碑碑刻:最是昌黎兼善举胜似香慈满人间
以下是引用[I]sushui[/I]在2012/3/8 13:29:00的发言:[BR]7 |" W4 m3 C4 k7 W
        ( X: i; K3 c2 w  A
        [BR]老人高寿,修得福报。谢谢老人在香慈对穷苦孩子的照顾和教育,教书育人,兴邦济世。
# g. C/ {( C8 l* _& a$ i/ p       
发表于 2012-4-25 15: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南阳胡同在2012/4/24 12:53:00的发言:
我丈母娘是慈幼园的。。。
: m) ]+ |' }% E8 y9 J' z

( e+ A2 f1 T- H% o$ k) d

五十年代我在慈幼院念过书

发表于 2012-4-24 1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丈母娘是慈幼园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ddjzj在2012/4/25 15:39:00的发言:
- t5 J) U( s; L. T3 e

3 L6 y( A, w" e' W9 B0 n

五十年代我在慈幼院念过书

$ y! L) W% K9 |: K7 [- {

网站上一张骑毛驴的照片,那个小孩是哥哥吗?

发表于 2013-3-5 23: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ddjzj 于 2014-2-19 09:06 编辑
: i8 s9 Q5 ^. b* C
sushui 发表于 2012-5-11 14:18 $ A2 j$ S* U# g; {  W
QUOTE:以下是引用hddjzj在2012/4/25 15:39:00的发言:
% m) _) _1 d) e8 m: Q/ |# I# Z$ H% H
五十年代我在慈幼院念过书
4 ^' A5 J0 q1 g# i9 z, o# Q- c
左边那个小孩不知道是谁
8 B5 q1 ]. a: |% i0 D8 U右边是我
发表于 2014-2-19 09: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1956

1956
19562 r  y5 v4 ^# X* Z

2010

2010

' s: P; U  M3 x4 e& d  A  \' `2010. e/ H- {  z, s. O* L+ [+ J
$ z; d% g1 R+ Q9 d+ W1 H0 u  d

  K9 k6 X6 v5 V, q0 E+ u& G6 |" o! [- h1 Z, w- |
- f: C! q+ f& U
发表于 2014-2-21 08: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hddjzj 发表于 2013-3-5 23:028 h9 c# d8 M, N
左边那个小孩不知道是谁
* S/ s3 X1 j5 k) w- ?' c5 W  R右边是我
0 D, L9 e' O9 g* I, {
  我存档了。遗憾不知道哪年拍摄?0 C$ g3 C: W. y( Y' L* L
发表于 2014-5-18 12: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51号兵站 发表于 2014-2-21 08:18- W7 i4 t- l% E8 I) e
我存档了。遗憾不知道哪年拍摄?
4 h  N* f7 K$ g" @. J0 [7 G/ Z
具体年代无从打听,
7 U- N% [  e: ]老人都不在了4 t2 Z# B7 S( H2 g# `4 S( n  }
1948~1949 ?$ k+ h2 s" X# o4 `( L( ?. X
1949年毛主席来香山4 t" c* ~- ]! h& g  m
我们被迁回天津了
: ~& {; {. J* F% C, a- L四月能记事
# r5 @4 l# w5 T7 o+ C% S- V之前毫无印象
发表于 2014-5-18 22:36: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岳兄弟俩父考上香山慈幼院,赶上打仗关城门没出去,大人害怕,不让去了,老头说到这事就耿耿于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4 12:06 , Processed in 1.18031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