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我们所见的罗汉堂,都是田字形大殿,罗汉整齐地排坐在须弥座上。如苏州西园寺罗汉堂、北京碧云寺罗汉堂、承德罗汉堂(已毁)。因为清漪园罗汉堂也是田字形大殿,我一直以殿内罗汉也是如此。 看了“颐和吴老”朋友《颐和园石碑知多少》一帖,帖中引用了《日下旧闻考》中关于清漪园罗汉堂的描述。以前并没注意看,这次看了,觉得很奇怪:大殿内分十道?进每个门内还有那许多名称?难道它的内部与其他罗汉堂不同? 原来,它确实与其他罗汉堂不一样,殿内分十道,每道都是雕塑的山水、树木、桥梁、殿宇、亭台,五百罗汉就置身于这雕塑之中。这与北海小西天殿内有些相似。 网上得知,北京图书馆藏有《万寿山五百罗汉堂记》拓本,是馆中最长的手卷。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撰文并书、王方岳奉旨绘图。这应该就是清漪园罗汉堂殿内的写真。 可惜这精美的雕塑,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一把火烧毁了。国内其他地方是否还有类似的,目前我还不知道。
% A& ~4 h% p3 e2 m # N$ U5 D1 N3 u' k
以前曾想过,当初重建颐和园时,为什么没有恢复罗汉堂?现在看来,其原因是: 1、大报恩延寿寺未恢复,作为该寺附属的罗汉堂也就不恢复了; 2、重建罗汉堂,用材很大、很多。而当时财力有限。即使能勉强恢复其建筑,但内部精美的雕塑用材、用工也是巨大的,也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完成的。 故此,在此遗址上建了清华轩,既遮盖了遗址,而且这些普通的殿宇用材不大,也不多。可以节省大量资金。 & ~* {) }6 D) X% D* @0 F1 h) ^1 Q0 f$ ?
+ v6 p9 n* [+ ~
与众不同的清漪园五百罗汉堂
5 f' c* {4 y* L# L2 n) H2 w( q
与众不同的清漪园五百罗汉堂
4 y2 n$ W+ B1 {; [+ u4 M- n
与众不同的清漪园五百罗汉堂
1 L* h# z9 Z" e
/ h0 n8 p6 [4 G3 G% ~' N, F( q' ^5 h
与众不同的清漪园五百罗汉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