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27|回复: 15

[原创]卢沟桥怀古[含4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11-2 15: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t* v- J. Y1 A

 

3 T) W t. W! |6 Q4 r! a; Z% u1 }

 

, U, t/ n% b- {" p

 

! `, \' _+ H9 ?3 [( l; x

          卢沟桥怀古

2 b/ t/ R, p- T+ p( X

 


; `4 H% F2 s! `( M z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_4 y. @7 ?& a$ r7 z- K

非也!

( ?- Q) ] F5 a* a

卢沟桥,就是让中国人笑不起来的地方。

# }+ ^ a- E* _7 s; w$ e) w

这是近代中国最沉重的地方。

- X' Q7 o1 [+ T6 g4 V* p

但也是令我们骄傲的地方。

$ d+ m% ~* b! z/ g. D

在这里,

( J6 u* J! V% U1 `

中国军人打响了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枪。

' Y6 O7 ?* G) j2 c3 |7 ^

它唤醒了长年昏睡的国人,

+ p/ a! t ~9 F5 v: I

意识到民族存亡的危险。

" H1 I' J2 t" Z

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 H2 ?) X* y7 }. h5 Z$ ]

考验锻炼了中国人民,

5 W. J) ]" k6 c& M7 |: }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 o& Y6 T% i0 _3 ]7 \# e0 p% C

积弱也能成强。

8 H8 G* T X( I

今天站在卢沟桥上,凭吊历史,想起清代诗人张船山的诗句:

, M# b; u, g4 y1 z2 t3 P

“芦沟南望尽尘埃,木脱霜寒大漠开。

?, X) [# R2 S4 Q& c; W) n

往日英雄呼不起,放歌空吊古金台。”

! l, S! Q: c3 Z3 P


[原创]卢沟桥怀古

[原创]卢沟桥怀古

$ Q* W' a) n Z" d& R

 

1 X, A* t6 ?# \/ k0 r

 

/ C1 Z9 Y! s- q2 e+ w

[原创]卢沟桥怀古

[原创]卢沟桥怀古

) F0 @/ i t5 c! I! \' d7 |. G. n

 

6 X- H- y. |2 d. T5 G+ K

 

`# p2 j( N3 [6 b

[原创]卢沟桥怀古

[原创]卢沟桥怀古

" b# U9 g- _" u$ n" ^9 W% j

 

" U: c* ~2 S1 s4 s0 e! W' D

 

[原创]卢沟桥怀古

[原创]卢沟桥怀古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制作的尤佳.
发表于 2011-11-2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2007年的“七七”那天,糊锅去了日本访问,真丢华夏民族人的脸!

2 r( G6 h& u0 j8 Q) W: k3 y: A

对了,徽州的“糊”是李唐之后人,唐之李是鲜卑杂胡,不是华夏族人,俺怎么忘了!

发表于 2011-11-2 2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创意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卢沟桥怀古

[原创]卢沟桥怀古

( L4 R) e2 D! v* [+ Z5 i* f7 @

 

" f% `0 W9 r* l! b

 

5 w: z4 d+ g8 I! v) _

[原创]卢沟桥怀古

[原创]卢沟桥怀古

$ {7 |( ^" I: I2 m4 E$ g

 

# E% Q1 ]+ e0 R

 

* R; x& o7 R" y: d$ g, |9 d


 

* l; Q/ q# U5 }) s

[原创]卢沟桥怀古

[原创]卢沟桥怀古

- K2 Q% `: n; D

 

" w, m+ ]: Q+ l8 {- c7 T

 

[原创]卢沟桥怀古

[原创]卢沟桥怀古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5: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卢沟桥怀古

[原创]卢沟桥怀古

. ~9 k5 \- R4 x* v

 

' t! v' v: Q$ N& U! ]' g

 

9 Q) q4 h: S7 r1 S# K6 Q


 

! ?; g8 S1 u C5 I/ `' k

[原创]卢沟桥怀古

[原创]卢沟桥怀古

1 T0 Q: }0 t5 w' h2 n

 

' M0 z4 f+ M" u( ~5 @9 e5 e

 

7 V9 i- a# j# t' u

 

6 U, b2 E2 |8 {+ l. B! V6 x& _& t


 

/ D9 ^+ B4 q2 T! g% k* E( m' f2 m" O

[原创]卢沟桥怀古

[原创]卢沟桥怀古

- [, `/ c5 i& |

 

, @6 J8 `( J% z# n. Z! h

 

^3 X) H1 K, c P, J! S


 

[原创]卢沟桥怀古

[原创]卢沟桥怀古

发表于 2011-11-2 1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古桥,令人遐思和反省。
发表于 2011-11-2 1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制作奖
发表于 2011-11-4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感谢楼主分享!

$ n( e0 k# X3 ~) C: G

不过长期以来对于八年抗战之提法不敢苟同,自1931年9.18事变,由爱国的东北军将士、警察和平民组成的东北义勇军早就开始了反抗侵略的义举,咱们今天的国歌不就是写给义勇军的赞歌吗!1933年29军更是在喜峰口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些次对日作战都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故八年抗战之提法值得商榷!

发表于 2011-11-5 0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岁月留金在2011-11-4 22:42:00的发言:
' h5 Y0 p' O2 Q8 z

 

4 r1 q2 {* l9 v4 c: I! [

      谢谢您的鼓励!

* d( `+ W h2 _

      同意您的观点,另摘录一段网上的相同论述,共同商榷!

6 @7 z7 \; Z$ @

 

$ m- j& R+ ^8 O6 u

关于我们教科书中抗战相关提法的失误

" e# P) t7 O8 i1 Y5 Q j


我们在口诛笔伐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时候,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似乎没人注意,是不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7 \; K! o& Q ^; B

我们习惯提法叫八年抗战,起止时间是从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其实我们的抗战从九一八就开始了,1931年至1937年那六年里在东北,在长城内外,我们的抗联,我们的抗日同盟军不是一直在浴血奋战吗?八年抗战如果专指国共合作抗战的时间,那么要加上国共字样概念才完整;如果专指全面抗战时间,那么要加上全面字样;如果指国民政府对日宣战,那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的事,到战争结束才三四年呀;如果专指抗战时间就更不准确了,应该叫十四年抗战才对的。这是商榷之一。

0 Z4 [- c+ x, y$ p- Z0 \

商榷之二,教科书中把日本军队多次寻衅入侵的历史事件称为事变,如“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等等。尽管称呼了六七十年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然而,对于“事变”之称,仍然值得商榷。首先“事变”之称源自日方。1931年9月18日日军突然袭击沈阳,五天后,日本电文称“满洲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日本称“上海事变”;随后,日本侵略都称谓“事变”。1937年7月7 日日军攻打卢沟桥开始全面侵华日本称“支那事变”;同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日本称“第二次上海事变”。

* G: J' s3 n' @" e

不知何故,国内也渐渐开始用“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作为这些历史事件的专用名称。只不过在“事变”冠以事件发生的日期,取代了地名。这也符合情理,被侵略的中国人民永远不应忘记这些惨痛的日子,而日本侵略者炫耀的是铁蹄践踏的征程。但是,对于日军预谋的屡次侵略,被侵略者与侵略者竟然都称其谓“事变”,令人费解,何谓“事变”呢?即“事之重大而有非常之变者也。如战争及天灾流行之类。”这是1915年至1933年版《辞源》对“事变”的解释。而把外来侵略称谓“事变”的典故,史籍罕见。按照这个解释,“事变”词义概念,充其量是指:重大非常的变异,不测事件或重大的突发事件而已,没有侵略战争的概念,更无被侵略的含义,词义中没有褒贬的含义,是个中性词。

& V: x! F$ A e$ B' Z3 o- z

显而易见,日本用“事变”抹杀了侵略的性质,尽管已经习以成俗但这决不是默认错误,回绝历史真相的理由。如果继续以讹传讹,我认为我们的教科书在称谓上就已经先输一城了。

% ^ s, F: V0 _5 Q$ M9 U

六十年前,那段由3500万的白骨铸就的历史犹如一本沉重的史书,是一部唤起民族自尊心的史书,只要我们不是真的愿意忘却,那些惊心动魄的字迹就决不会自动消失。我想,真的!

$ w0 B( z0 c. r

   向您致敬!!!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眼底云烟在2011-11-4 10:11:00的发言:
2 f2 z9 T$ l3 p3 C7 Y6 |$ J5 I: [1 I

好贴!感谢楼主分享!

& K; J" Y1 K: \, t& b

不过长期以来对于八年抗战之提法不敢苟同,自1931年9.18事变,由爱国的东北军将士、警察和平民组成的东北义勇军早就开始了反抗侵略的义举,咱们今天的国歌不就是写给义勇军的赞歌吗!1933年29军更是在喜峰口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些次对日作战都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故八年抗战之提法值得商榷!

% a1 k) H- d: v9 I) m

 

9 R8 K9 ]" p& m7 g9 ?/ s; p: A

      谢谢您的鼓励!

4 J I8 g( U! d, L) L! S

      同意您的观点,另摘录一段网上的相同论述,共同商榷!

+ ]3 X% P4 p) k q* b- `! V

 

2 ]* ]/ l- ~# o

关于我们教科书中抗战相关提法的失误

* ?7 O6 N# W2 R$ H


我们在口诛笔伐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时候,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似乎没人注意,是不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 f+ }) Y* k. S0 v0 u

我们习惯提法叫八年抗战,起止时间是从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其实我们的抗战从九一八就开始了,1931年至1937年那六年里在东北,在长城内外,我们的抗联,我们的抗日同盟军不是一直在浴血奋战吗?八年抗战如果专指国共合作抗战的时间,那么要加上国共字样概念才完整;如果专指全面抗战时间,那么要加上全面字样;如果指国民政府对日宣战,那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的事,到战争结束才三四年呀;如果专指抗战时间就更不准确了,应该叫十四年抗战才对的。这是商榷之一。

0 S$ w, s3 d7 Z- h' T7 b5 i

商榷之二,教科书中把日本军队多次寻衅入侵的历史事件称为事变,如“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等等。尽管称呼了六七十年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然而,对于“事变”之称,仍然值得商榷。首先“事变”之称源自日方。1931年9月18日日军突然袭击沈阳,五天后,日本电文称“满洲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日本称“上海事变”;随后,日本侵略都称谓“事变”。1937年7月7 日日军攻打卢沟桥开始全面侵华日本称“支那事变”;同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日本称“第二次上海事变”。

: V+ B3 c5 ?: {( x+ @# f7 D" Q( G

不知何故,国内也渐渐开始用“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作为这些历史事件的专用名称。只不过在“事变”冠以事件发生的日期,取代了地名。这也符合情理,被侵略的中国人民永远不应忘记这些惨痛的日子,而日本侵略者炫耀的是铁蹄践踏的征程。但是,对于日军预谋的屡次侵略,被侵略者与侵略者竟然都称其谓“事变”,令人费解,何谓“事变”呢?即“事之重大而有非常之变者也。如战争及天灾流行之类。”这是1915年至1933年版《辞源》对“事变”的解释。而把外来侵略称谓“事变”的典故,史籍罕见。按照这个解释,“事变”词义概念,充其量是指:重大非常的变异,不测事件或重大的突发事件而已,没有侵略战争的概念,更无被侵略的含义,词义中没有褒贬的含义,是个中性词。

; A6 x' W5 }! M+ a0 q

显而易见,日本用“事变”抹杀了侵略的性质,尽管已经习以成俗但这决不是默认错误,回绝历史真相的理由。如果继续以讹传讹,我认为我们的教科书在称谓上就已经先输一城了。

6 G! N" L( {6 \, y0 Q# K

六十年前,那段由3500万的白骨铸就的历史犹如一本沉重的史书,是一部唤起民族自尊心的史书,只要我们不是真的愿意忘却,那些惊心动魄的字迹就决不会自动消失。我想,真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2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11-11-3 17:32:00的发言:
老题材拍出了新意,赞赏与学习。
/ j" c5 v# C1 ~0 h% H R4 j4 I

 

2 y& i, q$ q0 R: M8 ]

谢谢您的关注和认可!算是一种尝试吧。

发表于 2011-11-3 1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题材拍出了新意,赞赏与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s0 E" ~2 ^2 ^! T

 

& U2 A7 f, E+ ?" R" i1 n

    谢谢楼上各位的关注!

5 t3 J: ]- Z9 x9 ?( L

    最佳实不敢当,只是尝试着一种新方法来表现,效果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就可以了。再不断提高。

9 b! ]2 O8 M A

    谢谢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_2 O$ O% P% W

 

7 V" @4 f& l2 t" E. Z; L i v* ?

       向光阴先生表示感谢!“致敬”实在不敢承受!

; {! H5 T; F3 ?9 {) e6 p8 ?

 

( R9 q* |, g0 q+ B

      老北京网的同仁们才是令人敬佩的,他们对老北京的那份执着的爱,

+ d. b" o6 N$ w" G% g* N9 E

      那份用图片和文章表现老北京人和事的不懈工作,

: I2 a5 k1 S5 z

      谱写着光辉的老北京的民间历史,老北京网的功德是无量的,愈久弥坚。

发表于 2011-11-7 1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岁月留金在2011-11-4 22:42:00的发言:
6 O" b7 H; V" H/ ]* m

 

" D( u; [5 V! c9 g. t- `% L# F) U

      谢谢您的鼓励!

9 v7 Y0 ]$ r- T/ H! x0 S! N

      同意您的观点,另摘录一段网上的相同论述,共同商榷!

1 K* D( [! K' P. {; _6 n

 

2 d7 P3 ~; K2 t# S/ ^% a

关于我们教科书中抗战相关提法的失误

" c# k7 `7 o0 n! d1 g l/ i5 H


我们在口诛笔伐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时候,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似乎没人注意,是不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 v; b& }) D% g% U* l% E! T

我们习惯提法叫八年抗战,起止时间是从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其实我们的抗战从九一八就开始了,1931年至1937年那六年里在东北,在长城内外,我们的抗联,我们的抗日同盟军不是一直在浴血奋战吗?八年抗战如果专指国共合作抗战的时间,那么要加上国共字样概念才完整;如果专指全面抗战时间,那么要加上全面字样;如果指国民政府对日宣战,那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的事,到战争结束才三四年呀;如果专指抗战时间就更不准确了,应该叫十四年抗战才对的。这是商榷之一。

' t$ D* p+ z8 h" [0 Q& k( b8 C7 }. t

商榷之二,教科书中把日本军队多次寻衅入侵的历史事件称为事变,如“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等等。尽管称呼了六七十年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然而,对于“事变”之称,仍然值得商榷。首先“事变”之称源自日方。1931年9月18日日军突然袭击沈阳,五天后,日本电文称“满洲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日本称“上海事变”;随后,日本侵略都称谓“事变”。1937年7月7 日日军攻打卢沟桥开始全面侵华日本称“支那事变”;同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日本称“第二次上海事变”。

! ]# J' d% M0 b8 T4 \- Y9 M

不知何故,国内也渐渐开始用“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作为这些历史事件的专用名称。只不过在“事变”冠以事件发生的日期,取代了地名。这也符合情理,被侵略的中国人民永远不应忘记这些惨痛的日子,而日本侵略者炫耀的是铁蹄践踏的征程。但是,对于日军预谋的屡次侵略,被侵略者与侵略者竟然都称其谓“事变”,令人费解,何谓“事变”呢?即“事之重大而有非常之变者也。如战争及天灾流行之类。”这是1915年至1933年版《辞源》对“事变”的解释。而把外来侵略称谓“事变”的典故,史籍罕见。按照这个解释,“事变”词义概念,充其量是指:重大非常的变异,不测事件或重大的突发事件而已,没有侵略战争的概念,更无被侵略的含义,词义中没有褒贬的含义,是个中性词。

4 [' @0 T( o7 m- d* ^/ D0 O

显而易见,日本用“事变”抹杀了侵略的性质,尽管已经习以成俗但这决不是默认错误,回绝历史真相的理由。如果继续以讹传讹,我认为我们的教科书在称谓上就已经先输一城了。

3 g _# w) g4 y, S) H& I" p/ ?

六十年前,那段由3500万的白骨铸就的历史犹如一本沉重的史书,是一部唤起民族自尊心的史书,只要我们不是真的愿意忘却,那些惊心动魄的字迹就决不会自动消失。我想,真的!

! Q; I% {, ]% m! \, z

 

4 O8 l; W5 Z+ c7 R6 e

 

6 E+ q" ]; K- D

哎,感谢您摘录的文章对我的提醒,长久以来我真的忽略了事变这个词的本意!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可怕的不是异族的入侵,而是内在的对传统文化的灭绝性的破坏,这个比什么倭奴篡改教科书更为可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8 18:24 , Processed in 1.16888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